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出版日期:2017-2
ISBN:9787550291780
作者:[瑞典] 喜仁龙(Osvald Sirén)
页数:344页

作者简介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 20 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
中文版新序 李孝聪
中文版序 侯仁之
英文版自序
第一章 中国北方筑墙城市概述
第二章 北京旧址上的早期城市
第三章 北京的内城城墙
第四章 北京内城城墙的内侧壁
第五章 北京内城城墙的外侧壁
第六章 外城的城墙
第七章 内城的城门
第八章 外城的城门

内容概要

喜仁龙(Osvald Sirén ,1879—1966),瑞典艺术史学家。曾供职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国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1918年到日本讲学,并于1920—1921年旅居中国,开始密切关注东方艺术与建筑。1956年获得第一届查尔 斯·朗·弗利尔奖章。日本《岩波西洋人名词典·增补版》(1981)称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中国绘画研究的集大成者。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个世纪前,即1918年,一位叫喜仁龙的艺术史学家来到中国,当他行走在北京城内,被这眼前的建筑深深地吸引了。就像他在本书的自序中写道的这样:这本书的缘起是北京的城门之美,是中国都城所展现出的举世无双的壮美特征,是秀美环境中的古建筑,新生的树木和衰败的护城河,是建筑的装饰风格。之后,他又于1921年,1929年,1934年,1954年来到中国考察。城市建筑、绘画艺术、佛教罗汉造像最令其流连忘返。1924年,喜仁龙先生完成了这本书。当时,作为一本研究中国建筑的学术专著,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印800册后,便消失于历史的灰尘中了。直到一位叫侯仁之的青年偶然在一家伦敦书店发现了它的价值。他说道:重价把它买了下来,通夜加以浏览,我才开始意识到这一组古建筑的价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于考察北京城墙与城门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这在我们自己的专家中恐怕也是很少见的。而他自己从实地考察中所激发出来的一种真挚的感情,在字里行间也充分地流露出来。他高度评价这组历史纪念物,同时也为他的年久失修而伤心。如此,这本书通过侯仁之先生的介绍得以同中国读者见面。本书分为八章,第一章首先宏观性地论述“中国北方筑墙城市”,对中国北方建筑有个总体的认识;第二章论述北京旧址的早期城市;第三章写了北京的内外城墙;第四章写北京内城城墙的内侧壁;第五章写北京内城城墙的外侧壁;第六章写外城的城墙;最后,第七章与第八章分别写了内城的城门与外城的城门。考察中国北京建筑的历史时,喜仁龙先生查找的资料主要来自于地方志,“其中包括大量的早期王朝中有关城墙和城门的记载”,除此之外,“主要来自遗迹本身,镶嵌在城墙和城门各处的碑铭砖刻”。尘封于建筑物中的历史信息便被一丝一毫地,追踪溯源地挖掘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喜仁龙先生的热情洋溢于富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语言之中。同时亦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独属于中国文化的审美氛围。比如说,我们来看第一章的开篇,获得知识的同时,令人沉醉在这波澜壮阔的魅力之中:所有人都听说过中国的万里长城,但大多数人仅仅将它视为单纯的历史遗迹,是源于古老帝王的狂热幻想的壮丽废墟。就像中国的其他事物一样,人们普遍认为长城已经自然地走向了衰败的命途,并且其数百年来的实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错觉。这完成是一种误解。长城是中国少有的被妥善保存下来的建筑之一。它在数个世纪的交替中被一次又一次地修缮和重建,并且它作为防御工事和边界线的极大重要性,直到近些年仍旧有所体现;当然,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事实上,长城本身最极致最持久地反映了中国百姓对围墙式建筑物根深蒂固的信赖。诚然,我仅读罢第一段,就被此书传达的知识与美学品味吸引住了目光。即便我们毫无建筑学方面的知识,这本书依然令人感到惊奇,除了我们所熟悉的这种中国之美的构成,还有一种内在的亲和力。因为我们对长城太熟悉了。但在城市中它与我们的感情纽带,大概很少有人去探析,它是如何构成的,它背后传达出的文化魅力又是如何的,三言两语大概也是很难传达清楚,对这些又感受到一些陌生。阅读本书会得到一些答案。除此之外,本书书后配有大量的黑白照片,照片非常清晰,可以一睹当年北京城墙与城门的风貌。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这本书是由本人翻译的,作者喜仁龙学术严谨,语言丰富,表达细腻。一百年前作者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受到建筑、艺术上的极大感染,并以集中华营城之大成的北京为对象写就此书。然而促成其研究的推动力不单纯是一腔情怀,更是其对中国乃至东亚的跨文化理解、认同和欣赏。书中最后表达了他对北京城命运的忧虑,而百年后的今天,历史给出了耐人寻味的答案,并在不断续写...
  •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还是在学校的图书馆呢。。。一个快要散架的破旧老书,没想到这么快就再版了
  •     过去的东西,都被毁灭的差不多了!
  •     本专业领域书籍,史料翔实。该感叹的中建史上都感叹过多遍了…
  •     1924年的老北京,尚且座落在城墙与城门的怀抱里。虽倾颓,虽衰败,彼时犹承载历史和时间。可以让人一分分、一厘厘地实地测量,猜想这样的建筑构造在从前担着什么样的责任。待得宫阙落日、城旗变幻,墙砖便也只能做了腌菜石,不见旧时颜。只能感谢外人替我们保留了一份记忆。
  •     “这些美妙的城墙和城门,这些北京动人辉煌的历史的无言记录者,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屹立多久呢?”
  •     太好看了!?!
  •     #2017011#
  •      “当清晨的薄雾笼罩着城市,城市就像冬日里灰蒙蒙的海洋被止住了向前翻滚的波涛;屋顶那上下起伏的有规律的节奏仍然依稀可辨,但运动停止了,整片海仿佛被符咒定住了。难道也被那凝固了古老中国文明生命力的寒魔所震慑?……抑或是内在的动力已经凝固——灵魂的永久冰封?”
  •     里面的照片很美
  •     不知道是许永全译的好还是这位北大的硕士翻译的好?但是第一页的出版前言却给人不好的感觉,短短一篇前言,1个很致命的知识错误,1个容易引起读者误解的句子:1.北京的建城史最晚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怎么是春秋战国时期呢?2.北京外城建于嘉靖时期,可前言没有单独说明,直接跟的是北京城始建于永乐,这很容易让初读者误会。这是个细节问题,可是历史讲求的就是时间啊,把时间随便搞错,有点让人不舒服。
  •     中国人自己为什么不深入研究研究自己的东西呢?许多专项的中国文化的科普书籍大多出自外国人之手。
  •     有趣之处在于大量文学化的描写,展示城墙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
  •     文字没细读,图片和手绘稿部分印刷相当细致,色彩精准。
  •     老北京的城墙已经不在,那么不如珍藏这本经典著作,让我们再重温一次老北京城的味道。
  •     作者观测记载细致,严谨考证,实景拍摄城墙、城门一手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字里行间透着对北京城墙与城门的真喜欢。很可能是“至今为止,最详实、最细致、最严谨、最完整的一部介绍北京城墙城门及配套设施的书籍”。
  •     我个人的建议,这本书并不是一本游记、散文或者其他意义上的文学作品,而应该归之于完全干货的史料。对研究建筑及建筑史的人来说,是绝对意义上的工具书。
  •     我住在永定门火车站附近
  •     好可惜拆掉的那些老城墙和城门。假如当时梁先生的北京规划方案被通过,现在的北京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     好书,五星推荐
  •     北平在它最后的时光能遇见喜仁龙,还能说什么。
  •     老北京 有一种沧桑的美
  •     印刷质量、图版数都远远比80年代出的那版强不知多少倍,终于可以解决原版的好几万买不起、80年代那本买到看不清的尴尬
  •     从明朝洪武元年的北平府到明朝永乐十九年的北京,从明朝永乐十九年的北京到民国十七年的北平特别市,从民国十七年的北平特别市到日伪政府时期的北京,再从日伪政府时期的北京到日本战败投降后的北平,最后就是新中国成立时,又变回了北京!从北京到北平,从北平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北平,最后又从北平回到北京!千百年来,它的名字在不同的字眼之间一直不停的转换着,但是它的精神和文化却是一直在代代传承着!
  •     很值得读的一本书
  •     阅罢此书,满目社稷倾颓、江山破败之景象。前朝有力建造城垣而终无力维护,城墙城门历遭兵燹毁坏及风沙雨水侵蚀而千疮百孔。幸在苟延残喘之时被此书作者以文字图纸照片悉数记录下来。而不幸的是成书出版后三十年,这一宝贵的人类奇观最终毁于国人的魔爪中。后人回望北京的城池,恐怕亦如明人之于中都、清人之于汗八里一样,仅剩下凭借文字记载而进行的想象了。
  •     里面的图片很好看哦
  •     资料丰富翔实,文笔优美。这次后浪的新版,无论新译还是版式都可圈可点。
  •     了解一座城从城墙与城门开始
  •     希望有关人士看到这本书,在重建城墙城门的时候参考里面的照片,既然是还原就不要建现代感太强。
  •     我只想说,看到外国人如此热衷于研究中国文化,实在令国人感到深深的惭愧。
  •     介绍北京城墙与城门的里程碑式著作, 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中心主任李孝聪教授作序。
  •     墻是北京的靈魂
  •     .
  •     收录的大量的老照片,实在是太美了,这些被拆除的城墙和城门的名字,绝大多数还活在我们的嘴边,这些地方还在脚下,可惜都消失了。书的文字部分比较简单,但是意料之外的是写的非常美,作者站在这个城墙或那个城门上看西山夕照,看杨柳依依,看牧人驱犊返,就像我在骑马与砍杀一场血腥的大战之后,站在萨哥斯、帕拉汶的城头看风景。
  •     封面垃圾,可否0分
  •     希望多出一些这样的书 能让我们爱上历史
  •     太棒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城墙和城门。时间带走一切,留痕迹在建筑中。
  •     年代所限,有些信息已经被后人推翻了,不过写得非常用心,书本身也非常美观
  •     早前读过1985版的 这版可以买来收藏一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