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35488846
作者:绿妖
页数:312页

作者简介

当农民不再是一种社会阶层,而是一种生活选择,一种态度 。
台湾作为世界最先进的农业地区之一,他们的乡村生活,农业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是如何在传统的诗意与现代商业对接的?台湾那么多小而美的农作物食品,那么多美好的民宿,他们是怎么形成的?绿妖亲身走访,将他们 的故事与经验与遇到过的问题朴实而详细的讲述出来,最动人的不是经验,而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状态。
----------------------------------------------------------------------------------------------------------
作者走访台湾60余位农民、10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以农民的个人故事与乡村的普遍现状,勾连台湾农业、历史、经济、民生、环保、社会创新等多个维度,相当丰富地呈现了台湾乡村的现代化与传统的结合,农人的职业、创造与坚守,以及他们的尊严与骄傲,他们的闲适。
----------------------------------------------------------------------------------------------------------
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乡村,能将自己的粮食, 蔬菜,水果,有保障的进入它该有的商品渠道,农人也是商人。
在乡间喝茶的农人,在他城市的客户眼中是个有个人品牌的商人……
当农民是生活的创造者与享有者,而不只是承受者,不再代表阶层与社会地位,而是代表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身份,一种生活方式,不是沉默的,是积极参与的……
当现代化科技与传统乡村生活结合,与土地细水长流,人们终将收获安静、阔大又家常、温暖、满足的生活。

书籍目录

序 一 001
序 二 009
果蔬,不仅仅是食物
在土地上绣花 006
果园不要荒 034
休闲农业:触摸食物的生长 042
种丝瓜的出租车司机 053
青年归乡做农民 061
台湾乡下的日常 069
一粒米的一生
稻农掏出名片来 099
共同经营不是乌托邦 132
阡陌行,现代社会的农民团体
农会:民间组织的职能 171
四健会:让孩子感受农业的乐趣 196
市里来的人 204
杨儒门和 248 市集 212
主妇成联盟:找安全的食物 229
跋 265

内容概要

绿妖:现居北京,做过工人、时尚媒体编辑、电台主持人等,现专注非虚构题材的写作。
曾出版有散文集《我们的主题曲》、随笔《沉默也会歌唱》、小说集《阑珊记》、长篇小说《北京小兽》《少女哪吒》。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序一我们可以这样做农民梁鸿2011年,我随大陆一个乡村建设的团体,到台湾考察台湾的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状况。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从台北到台中、台南、台东,绕了一个圆圈,拜访相关的民间团体、社区大学和知识分子,了解那里农民、农村和农业的一些情况。在台湾,听到的最频繁的词语是“在地”,不管是坐在书桌后的知识分子,还是站在田头的老农,都很自然地使用这个词语。所谓“在地”,也许有某种政治意味,但更多地指“在这里”,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空间、土地、自然,它是一种思维意识和状态,强调民众的主体感、家园感和参与意识。当台东池上乡的老农拿着印有自己名字的米给我们讲解他的米是怎样种植、除草、生长和呵护时,他的自豪,他对他那片土地的关切和热爱,从他的衣服、动作和一丝丝眼神里面漫溢出来。那些坐在集市上卖菜的农民,那些在村头开会的农民,沉着、自信,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认命、沉默的气质,他们在大地上耐心耕种,同时,又认真讨论、争取自己的权力和生活,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开拓出空间。因为,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在台江海尾村,接待我们的人先带我们去村里的朝皇宫,那是附近几个村庄最大的庙,主神是“大道公”。他带领我们给“大道公”行个礼,说,“大道公啊,今天从大陆来了一批客人。希望你让保佑他们,让他们健康,行程顺利。”他如此自然地向大道公诉说,就好像大道公还活着,还在关注着、庇佑着他的生活。那一刻,我感觉到他的幸福、安稳和踏实。至少,在这个村庄,在这座庙里,他是有根基的、被庇护的人。村里的老农在庙门口给我们表演他们在祭典时的节目。其中一个老人,行动已经有点迟缓,他温柔缓慢地跳着,表情甜蜜,好像在向“大道公”展示着他的情感和爱。庙里有学电脑的,聊天的,各行其事,一个精神似乎看起来有问题的青年一直在庙里跑来跑去,神情激动,兴奋,但他们都很安稳,这是他们的家,是自古以来的公共精神空间和生活场所。“在地”,包含着对本土文化的发掘和再转换。这一文化方式的恢复也是重建我们的生活方式,重新思考我们的情感、道德、交往方式和世界观的合理性,这一过程,既有发掘、拓展,也有审视、加强、清除。在台中一个农机维修的课程里,我遇到一个高大时尚的年轻人,他一直认真倾听,询问非常具体的问题,但他的样子实在不像我们心中的农民。课后那个年轻人给我讲,他是一名“新农”,厌倦了城市生活,回到农村租了十几亩地,真正以种地为生。在美浓,我们访问了音乐家林生祥先生,我在北京曾听过他的音乐会,非常喜欢他的现代民谣式旋律和温柔质朴的歌声。林生祥平时就住在美浓。他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返乡青年”,他就是美浓的一分子。最初的他喜欢摇滚音乐、重金属,在一次美浓的庙会上,他被自己的乡亲轰下了台,这对他刺激非常大。他开始想,他和这片土地到底是什么关系?这片土地上有什么?他想起从小在丧礼上听到的哭歌、在庙会上看到的戏剧,那才是他们的生活啊。他走访一些音乐老人,重新拾起几乎失传的传统乐器,月琴,以美浓客家传统音乐作为自己音乐的最基础,同时,也收集台湾原住民的音乐,融合进自己的音乐之中,最终,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新民谣体。他越来越自由,感到找到了自己,“为什么我要这样做,那一定是跟我们的生命有很深的关系,我们的身体与这里的土地、气候,与每一的细节都是自然应合的。我知道我用了什么元素,那就在我的血液里。”林生祥拿着吉它,唱了一首新歌《母亲》——他的忠实搭挡钟永丰为老母亲写的一首诗,他谱曲。他闭着眼睛,轻拨慢唱,歌声悠长,仿佛在温柔地向这片大地,向自己的母亲倾诉心中的爱。美浓的傍晚,安静、阔大又家常、温暖。远处苍翠的青山连绵,壮丽的晚霞铺排在天空和山脉的连接处,灰蓝、火红交织在一起,绿色的稻田、长长的石桥、各种野生的茂密的植物。美浓是自在的。我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要反对建筑大型水库,他们爱他们的家,爱美浓的天空和大地。我喜欢台湾的那份安静和内在的生机勃勃,喜欢他们做事的诚恳和对生活的认知。在乡村,也有空寂、萧条,也有迁移、衰败,也有矛盾、博弈,但同时,似乎还有新的力量在诞生,正在成长。生活在这个社会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觉得得自己有责任参与,并且,也有渠道参与到一种建构中,这让人激动,兴奋。今天,阅读绿妖的这部书稿,在台湾时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一种从冬天的僵土中重新破土的力量和生机勃勃的感觉。阳光、空气、水、灰尘,每一种植物,每一个微生物,都加入到这力量的催生中,组成一首大型交响曲。每一元素都在为自己而歌唱,因为,最终,这首交响乐是自己的,你得自己为它的音色、基调负责。农民在为自己的命运发言!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做事,不是为别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创造者,而不只是承受者。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这里”,而不是“生活在别处”。这些忙碌的农民经常开会,他们要讨论争取政府的补贴,讨论怎么样使用农药、集约化耕作、寻找市场,讨论如何和资本做斗争,等等。他们对自己的话语权力非常坚持,他们不认命,他们要抗争。当那些政治家、大商人或某些机构试图盘算他们时,他们不是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找出路。他们敢于站在马路上,游行、呼喊、抗争。因为,生活,是自己的,他们有权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好。生活是自己的,权力是自己的,自然,土地就也是自己的,山川、河流、植物也都是自己的。在台南,当地的农民给我们讲,他们有自己的环境纠察队,由妇女、学童、退休老人组成,定期沿着河道检查各地的入水口。一旦发现有化学污染或其他污染,就竖下牌子,追踪溯源,找到哪一家工厂,哪一个手工作坊。这些行动,没有任何费用,都是自主自愿。为什么?因为这河流是你自己的!你不管它,谁来管它?我们看到绿妖在文中描述的那个骄傲于自己是个手艺人的刘胜雄,穿着印有“新社农会”的T恤,在自己的一甲地里,精耕细作。他坚持用传统的耕作方法种植有机农作物,研发各种有机的方法,施肥、挡鸟、除草,也学习使用“教授给的方法”去轮作。更重要的是,他也积极学习,加入“中兴大学高品质安全农业协会”,每年参加培训,他还是“农事研究班”的班长,研究产销,和政府、商家谈判。78岁的刘陈昭亭,有基本上够生活的退休金,依然守着她的5分多地,勤恳地种着笔柿、枇杷、芭乐,她坚持有机种植,因此她的货要卖给“主妇联盟”。还有王连华、陈燕卿们,他们种着自己的米,却也是商人,一方面,严格监控自己的产品,一方面主动和社会各个层面联系,寻找更好更多的销售渠道,同时,他们还是乡村社会的组织者,他们以一种集体力量加入到社会结构之中,从而,增加了社会的多元性和均衡性。在生产方面,“有机”,不只有严格的管理,并且,几乎是一条道德律令,农民愿意都在“有机”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需要大的社会层面认知“有机”,愿意为“有机”付钱,另一方面,它无形中延续了几千年以来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也是对一种文明形态的保存。在这一层面上,知识分子的参与和农民的互相推动就变得非常必要。绿妖在文中详细叙写了台湾“主妇联盟”的诞生、目的、所面临的困难及自我调整,也让我们看到台湾知识分子、普通民众责任心的形成和互相的关系。一个好的社会模式并非就是一个完美的、一劳永逸的模式,而是整个社会组织间处于一种有机的运动状态,相互之间根据彼此的需要和问题的显现而不断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不管是政府、知识分子、财团,还是农民,他们之间都有对话可能,既是博弈,也是成长。绿妖所考察的农民,有普通保守的老农,有年轻先进的新农,也有那些有野心的家长式农民,不管他们的性格如何,土地多少,也不管清贫还是富有,他们都有一个特征,即,能够对自己的处境进行思考。他们把握自己所拥有的空间和渠道,不断地开拓、争取自己的权力。换句话说,他们有机会去开拓并创造一个可能的、更开放的公共空间。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分子和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长期陪伴”的角色,和农民是相互成长相互修正的伙伴。绿妖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她提到台湾“休闲农业”的十年、五次法规修正,“该政策并非推出时就臻于完美,而是跟随民间社会、不断修正,以更贴近社会真正需要。”绿妖在文中并不避讳大资本对农民的虎视眈眈,也不避讳台湾政治对农民的压抑,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又加速了农村的式微,这是一个无法扭转的事实。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普通民众、知识分子和农民,在彼此互动中寻找新的,既不脱离传统,又能够可持续的生存空间和生活形态。他们都有一颗“在地”之心,愿意充分认识自己生活的世界,并从中找到生存的经济来源和幸福来源。这一“在地”之心在乡村,常常意味着重新发掘乡村所本来拥有的无穷的资源,使它既能够成为改善生活的可能,同时,也成为重新恢复乡村的自然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的契机。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或许,这一“在地”之心恰恰是一个生活群体建构自我的方式。理想的生活,是更公平的关系,更繁茂、健康的自然,更有利于人性生长的社会空间。农民仍有迷茫,政治家、企业家和那些资本的攫取者,仍然无孔不入,但是,有这些“在地”的卫士,有这样相对宽松且具有生长性的制度,那么,理想的生活,总会更接近些。读绿妖的《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我们很难不为文中这生机勃勃、这自信、这份爱而感染。虽然社会仍然芜杂,乡村还在衰败,但是,如果有这份全社会共同参与并形成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精神的支撑,从这一衰败的肌体里面,或者,还可能开放出更有韧性,更有个性,并且包含了更健康的未来的花朵来。小女子干大事。绿妖文弱,脑子里驻扎着一颗文艺青年的心。文艺青年,在今天的社会意识里面,成为矫情、苍白、可笑、不切实际的象征。但是,也正是这样的文艺气质,这样的理想主义,才使得绿妖能够超越身体的弱小,走入到大地,实实在在去看见、考察大地生活内部的运作和肌理。并且,一针一脚、朴素地为我们呈现出来。这本书,在大陆,谁需要看?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农民?我想,生活在这个时代中的每个人都需要看。它告诉我们: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农民,我们还可以这样做知识分子,我们还可以做一位社会中的普通人,我们还可以这样生活,这样行动,这样使自己更充分。“民主”、“自我”、“文明”,这些并非是宏大不可及的话题,而是细小而微到我们的每一次吵架,我们吃的每一粒水果,我们看到的每一条河流。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农民,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自己,那么,不管贫穷、衰老,不管腐败、压榨,生活仍然拥有自由、美好的可能,因为,你就是生活的创造者,你能动地参与到社会和文明的建构之中,这一点,足以让生命充满尊严和骄傲。而农民、植物、山川,不只是某一元素,它们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内部,是生命的渴念之地:大地劳作、生长颓败、四季运动、花开花落、星辰灿烂。
  •     我挺想给我外公读这本书的,他是能指着一头猪说它好俊俏啊的农民,我认识的第一个种香菇垄断了当地菜市场的,种菜也种地的农民,作者这么纪实我也是没想到,一笔笔帐这么算,数字摆在那里。我傻眼了,想说我看了这些能干吗?学着怎么种地?两边政策都不一样,但是现在大陆真的是在走台湾走过的路,从土地由零化整,土地污染导致大家对生产源头更加重视这些事情来看,我很期待未来大陆的走向。看到那些农民那些人,我很感慨,他们很聪明,又务实,只要给予帮助,就能做好事情,和我认识的很多农民一样。我也很羡慕那些机构,民间组织,想说国内为什么没有,能不能做起来。一句不该说的话是,政府好像不喜欢民间组织,是担心他们在一步步实现自主独立之后,发现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进一步想拥有更多话语权么?别的不说,想想大陆工会是多么挂名的组织就知道了。最值得思考的是后面一章,对于农会的思考,我确实也对民主的想象太幼稚了,没有想到社会可以是吵吵闹闹,各种声音的,妄想这从此更不困惑,更清晰明了的过日子了,真是太幼稚了。
  •     在以前,“农民”是低层辛苦劳作者的代名词,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更确切地说,是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稀缺,农民反倒成了一块香饽饽。越来越多人希望自己卸甲归田,在城市里生活久了,也确实有很多人选择去郊区乡下或买或租一块田地,过起隐居的田园生活。在《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这本书里,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台湾乡村农民的生活方式,他们代表着以土地为对象的职业,一种生活态度,如果我们也可以像他们那样做农民,那么我们会感受到那份诗意的栖居,他们的生活仍然是拥有自由和美好的。作者走访了六十余位台湾农民,向我们呈现了他们的现状,她的描写记录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农民的乐趣。他们种地像在土地上绣花,可想而知,绣花是一项精细活,有的人选择种最难种也是最贵的果蔬,所采用的种植方法当然也不是习惯耕种,而是采用一些新颖的带有科技性的方法,包括选择有机肥料、采用光谱诱捕害虫技术等。种植有机蔬菜是辛苦的,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在土地上绣花的方式,他们却乐在其中。而换来的当然也是果蔬的更好销售。台湾的“归农”(自城市返乡的务农的人)不仅组建论坛相互讨论如何买地、学习技术、销售,并且他们还经常一起开会、一起组织活动一起玩。台湾的农民种植出来的有机的果蔬不用自己费心销售,他们有“主妇联盟”这类稳定的销售商,将他们种植出来的安全食物销售给大众,销费者可以吃到安全放心的食物,而生产者也有着稳定且利润较高的销售渠道。台湾的有机农业“小而美”,不论是种植模式还是销售模式,都让人羡慕,因为有机种植,不仅保障了作物的安全性,也减少了污染,可以说这才是我们最向往的。我们也期待自己能这样做农民,然后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吃着安全放心的食物,而我们的环境也不会因此而被破坏。这是一种环保的意识的,也是人类势必要关注和回归的农作方式。台湾民众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身边有一群这样的农民,和那些倡导并销售有机食物的销售团体。书写得很诚恳,而我们也希望这些观念能够得到普及,每个人既是生活的创造者,那么就有权让生命保持尊严和骄傲,也可以让生活过得更舒畅和美好!读过这本书以后,我们会发现“农民”这个职业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文/ashley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台湾啊,果然就是有点小清新呢,但有小清新也很现实。探索中的台湾农业,有美好也有无奈,是有态度的农业。
  •     台湾农民的日常
  •     “何其有幸,我看过台湾最美的表情,听过它动听的音乐。”合上书后,再看到作者腰封上这句话,突然心生向往。
  •     结尾真的感人。看的有些囫囵了,或许可以再翻翻。
  •     思路决定出路
  •     起初是源于对台湾农业的好奇,选题不错,以人的角度切入,讲了一群最普通的台湾农民,在农业现代化的颠簸中,怎么生活、怎么务农、怎么抗争,他获得过哪些知识,遇到哪些阻力,有什么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说的是农业,其实背后是躲不开的民主决策背景,只有在这样的制度下,农民才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务农才不意味着低人一等,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会回馈你,这片土地的未来才有希望。
  •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特别特别好,不是说羡慕台湾目前的模式,而是作者让你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我们可以做什么?
  •     很难说自己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可能因为绿妖,可能因为是讲农业的。现代社会把人和土地越分越远,但我们的生活又何尝离得开土地。看到台湾农民们的辛苦,也被他们对自己生活不肯妥协的坚持打动。这样美好的农村,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争取与妥协中进化的。讲到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还是不如湾湾。
  •     最近需要這樣平和扎實的非虛構書籍滋養心靈。
  •     有机农业
  •     我是农民的女儿,很希望也做这样一位农民
  •     工作读物
  •     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写不擅长的领域,同时也能叫外行看到点东西。“民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有人付出时间、去开会、去选举,去管理自己的公共事务。而更多的人不愿投入精力,他们需要的知识产品,别的我不想操心”“很多人只限故作一个消费者”。很喜欢书里面描述的生活状态,可以做一个有尊严的农民。一直对自然有这莫名的热爱,所以很向往单纯的生活,呼吸新鲜的空气,吃健康的食物,当一个勤劳的人。我好像最难的是勤劳。。。努力生活的轻松,不仅仅是看起来轻松的样子。我也很想仅仅只当一个消费者,将来的将来,指望谁来为我们服务呢?不仅仅是农业问题,关注民主、合作主义的人也可以看看此书,通俗易懂,如我一般不爱动脑子的人都能了解一二。
  •     题材是好的,可惜功力欠佳。文字的节奏非常重要,有时跟呼吸和心跳是配合的,一呼一吸之间完成了思维的延续。读这本书,后一半开始感觉非常难受,明明是开始平稳的吸气蓄积力量,但是太多断句,太多逗号,太多各式各样的标点,思维断的乱七八糟,不得不反复的再读一遍句子。原先我只知道写长篇小说非常见作者的功力,现在又知道了,长句子也是非常见功力的。
  •     故事比较杂,作者也不太懂农业,就是把考察的内容如实写出来了。还是能给人一些启发,比如了解台湾农业的整体发展和面临的困境。
  •     我想做农民,做农民是我的梦想,我也对如何做有过一些设想:自然、环保、有机、健康……但这本书给了我更具象的体验,想要这样绝非易事!与台湾相比大陆还有太长的路要走……不过群众的觉悟也很重要!
  •     台湾的一些模式、制度等很值得大陆参考借鉴,只是不免感叹“国情”又不一样
  •     妖哥这本书意外扎实,看得出来下了一番苦功。涉及到的领域有社会学的,有农业,有环保,甚至还有民主政治。 整个叙述也很平和,没什么强烈的预设立场。 唯一让我有些不习惯的是频繁的逗号,和偶尔的一逗到底。就好像刚做过一套翻译练习似的。
  •     读起来不是很有意思虽然哈哈哈
  •     单向街书店等着下午去医院的时间,匆匆看完了这本~感觉各行各业只要肯动脑肯努力都会成功~作者选取的几个访谈者也很电影~有年长的农民,也有保守的农民,有新生代农民,从不同视角描述了台湾农业的发展状况
  •     对想了解农业的朋友来说,是份值得参考的材料。
  •     读完头脑中的画面是一个个黝黑的农民,脸上有笑容,眉头时而紧缩,眼神里有自信,互相团结在一起,过着有尊严有归属感的生活。和我本身印象中农民无力的,弱小的,孤立的,衰弱的印象完全不同
  •     接受了一番洗礼以后
  •     读库文章的扩展版。在大陆能有这么一本客观讲述台湾社会的书,实属难得。作者的调查比较全面细致,但文笔有限,文章本身还可以写得更好。
  •     2017.007 台湾农民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他们能动地参与到社会和文明的建构之中,这一点,足以让生命充满尊严和骄傲。
  •     对台湾人和社会的理解渠道之一
  •     读库连载
  •     见闻式报道 专业性多了一些
  •     台湾农业!农民!以及所包含的食物发现链!
  •     生活不在别处,而是在地
  •     应该是在读库上连载过的吧?之前看了就喜欢了绿妖
  •     上交大图书馆编号:D422.7/58 2016 一开始细读,然后拖过一个寒假,心思已经不在潜心研究农业上面。所以先行归还图书馆吧。2月25日。 ps,里面的台湾农民团体和农业种植及分销模式还有持续学习持续改善的文化很好。
  •     绿妖是个只适合写作某种文类的作家 出了那个文类 文字和表达都失去光芒了
  •     从书中,看到一个与既有印象截然相反的农村:干净、纯粹、有组织、有人情味。反观自己经历过的农村,真是千差万别啊。
  •     小说作者对台湾农业的调研报告。内容有点拖沓,但是信息量很大。
  •     希望大陆农业可以慢慢发展起来
  •     像新闻报导,排版丑,重复也多。
  •     补充一下。同样考察过台湾农业,但从此没了下文。绿妖做了很多功课,值得尊敬。
  •     作者试图用社会学的方式展现她在台湾走马观花的农业现状,只可惜有些停留在表面,对于了解这个议题的人来说太浅显了。
  •     开阔视野和心胸的作品。让我觉得死宅的生活并不是全部,应该有公共生活的参与度,民主要忍受混乱与喧嚣。
  •     如果杨儒门生在大陆,会怎样!(感慨反思大陆体制更多些)
  •     没有学者的刻板,也没有小说家的渲染,有料。
  •     “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农民,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自己,不管贫穷、衰老,不管腐败、压榨,生活仍然拥有自由,美好的可能。因为,你就是生活的创造者,这一点,足以让生活充满尊严和骄傲” 生活不在别处,而是“在地”。
  •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但可以看到台湾农业全貌。
  •     当年去台湾考察广播电台,“在地化”是人们挂在嘴边的词,一个地方的小型商业广播,可以八点段播文艺十点段播宗教十二点后播情色,毫无违和感。绿妖的这本书,使我想起台湾这种普遍化了的“有机生长”。非虚构写作,台湾农民考察报告,涉及了众多方面,基于访谈和浸入式体验,有细节有温度,偏于美化这种“小而美”。个人感觉,若是再追踪一下大盘商以及政府部门,看看台湾农产品与大陆和国际的关联,在地化与全球化的关系,那就更有深度了。
  •     羡慕!
  •     我倒觉得作者火候还没够,感觉是想表达很多,但写出来后感觉没了,这种现实类纪实作品啊老外写得好,也不知怎么回事
  •     最大的感受就是,普普通通的台湾农人,敢于正视自己的需求并为之付出努力,出于对自己、对家人和对土地的热爱,用技术和辛劳改进生产、用对抗的姿态争取权益,完全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了,好棒。自尊自爱始于教育。
  •     他们对自己的话语权利非常坚持,他们不认命……生活是自己的,他们有权利使自己的生活更好。
  •     不知道是因为突然觉得有点冷还是别的缘故,读到最后,依旧有以往的不舍之情,也有短暂的震撼。一个利己的出发点,却不可避免地承担了公共事业,是情理也是没有怨言的自愿。本以为会是枯燥的数据分析或者是一派乡下田园美景,却没有想到绿妖在动情与现实之中取得巧妙的平衡,有温度也有风骨。不敢断言大陆不会出现类似台湾与农业有关的机构和自发组织,但对于相信这些事情发生的期望太低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