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采访记Ⅱ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44750582
作者:(意大利) 奥里亚娜·法拉奇
页数:492页

作者简介

《风云人物采访记Ⅱ》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霍梅尼和卡扎菲的采访经历,第二部分是对包括罗伯特•肯尼迪、邓小平、贝林格、巴叶塔、瓦文萨、沙龙等十三人的采访录,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所以,本书也可看成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书籍目录

意大利版编者按语………………………………………………1
第一部分 采访权力………………………………………………1
前 言……………………………………………………………… 5
第一章 伊朗精神领袖 鲁霍拉••霍梅尼……………………… 25
第二章 利比亚领导人 穆阿迈尔•卡扎菲…………………… 117
第二部分 采访记………………………………………………177
美国司法部长 罗伯特•肯尼迪…………………………………179
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詹姆斯•法默………………………………191
巴勒斯坦恐怖袭击分子 拉希达•阿布黑多……………………205
法塔赫领导人 法鲁克•卡杜米…………………………………223
意大利众议院议长 山德罗•佩尔蒂尼…………………………241
意大利共和党主席 乔瓦尼•马拉戈迪…………………………271
意大利共和党主席 乌戈•拉马尔法……………………………297
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 贾恩卡洛•巴叶塔………………………321
意大利共产党书记 恩里科•贝林格……………………………3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邓小平………………………375
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 莱赫•瓦文萨……………………………391
波兰总理 米奇斯瓦夫•拉科夫斯基……………………………415
以色列国防部长 阿里埃勒•沙龙………………………………439
附:人名注释……………………………………………………463

内容概要

奥里亚娜•法拉奇(1929-2006),意大利女记者,作家。 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巴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1980年8月来中国采访过邓小平。两次获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出版过数本小说,代表作《男人》、《风云人物采访记》、《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好莱坞的七宗罪》等。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和“文化奇迹”。


 风云人物采访记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生命之书:法拉奇的爱与怕作者:丹飞“母亲的去世是不能同恋人的去世相比拟的。”写下这行字的家伙有着惊人的自省。自觉,觉他。心理存在与现实存在打通勾连的门道在哪里?这个女人说:“由于你不能忘怀他,所以他再也不可能长眠,他也不可能安息。”逝者对存世者的搅扰(后者以爱、思念、敬畏等强心理机制作用于自身心理层面,从而对形容作派发生强化、偏移作用),就这样转换成存世者对逝者的搅扰。够蛮不讲理的。其实,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我感知即存在,我怀念你,所以你在我的(心理及现实)世界里存在,不得安息,搅扰不宁。世界反倒在“我”及逝者围拱成的自足心理宇宙之外,成了“随同……所爱之人一起被埋葬的世界”。只要我们有爱或者有过爱——无论对人对事对情,比如用情至深的小动物、花草、私爱物件、遥不可及的“偶像”因为改变、移情、病创、亡故等缘由,就会体验到类似经验:体虚,心悸,不禁发出我可怎么办的吁叹,不知生,毋宁死。如果要用一个断语来描述法拉奇之奇,再没有比“我”更合适的了。是的,我,我问,我听,我说,我观想,我写,我创造唯我的新闻现实。这不是说法拉奇的新闻写作带有虚构的成分,只是强调她从我出发,从“我”站立的方寸之地观照被政治、战争、国与族群、人类这些大命题光照、大写的“可怜虫”,不失为一种智慧之选。因为心理真实有时候更加逼近真相——如果真相、真实存在的话。因为爱人之死,法拉奇创作一部小说《男人》,“以赋予这一悲剧以含义”。她形容那一段自我放逐自我禁锢的日夜是形成在这样一个隧道中,那里“空间不再有空间,时间不再有时间,历史不复存在”。与其说她是在陷入虚构文学创作的幻想狂热之中,不如说她是被“历史”的沉重无情猝然击垮,唯有断舍离,以禁闭自我的方式将这一打击咀嚼、发酵、记录,从而产生核聚变。——如若被外面的世界,她的爱人为之所伤的“历史”裹挟,痛会减轻,爱人和她的爱存在过的价值和被伤害的痛就会因之贬值。记录在案,昭之世人之后,该是“第一次重新听到自己的笑声”的时候了,是回到书写“一个为反对权力而战,而最终为权力所害的人的童话”——她的采访写作——的时候了。她对“西贡的恐怖”、后来变身为一家小饭馆大厨的阮玉湾外貌的形容“由疯狂的外科医生用两张不同面孔的各一半拼接而成”,甚至可以视为她对访谈人物的总体历史观。法拉奇这样揭示政治的命门:“采访历史意味着采访权力”。权力以不容辩驳的方式进入历史。这也就是为什么《采访历史》简体中文版书名《风云人物采访记》,《采访权力》简体中文版顺理成章地定名《风云人物采访记II》。法拉奇“世界第一女记者”冠冕戴牢的原因是她以搏命的劲儿与政治贴脸贴身,将神坛上的威权祛魅,还原成人。但另一方面,她的无冕权杖的取得还仰仗于她自己与媒体的共谋。比如她写采访卡扎菲,当她激怒了上校“像发疯的救世主那样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受惊的摄影师认定“今天谁也别想从这里活着出去”,法拉奇的自况有种史诗电影版的壮怀激烈,以至于凡俗如你我必须得趴下倾听,软膝仰视:“也许我本应该表现得宽容大度一点儿,踮起脚尖,起身离开。但是我已经恨他到了这般地步,以至我就是付出性命,也要将最后一刀刺向他。”法拉奇刺向卡扎菲的“最后一刀”是语言的利器。某种程度上,法拉奇的采访人生是一场传奇。不管从镜鉴的角度还是知识、历史、经验猎奇、旁观的角度,这场传奇都值得一看。因为它离我们如此近,近到可闻鼻息——借用生存空间、非物质存在、灵性、思考的方方面面,人在历史中,人在权力的裹挟下;它又离我们如此远,远到无从企及——对于寻常路人甲,传奇终究是传奇。反倒是这段更离奇的经历更让我们相信事出真实:“我不愿意同任何人结婚,更不愿意同一个已经有着一个西班牙女人为妻子的伊朗人结婚,我更不可能准备接受一夫多妻制。与此同时,我不想最终被枪决,也就是不想失去对霍梅尼的采访。我在进退两难中苦苦挣扎。”这段自白除了将不想被毙命等同于不想失去采访有矫饰的嫌疑,足以触目惊心。当生命权受到威胁,于是避重就轻选择了嫁人为妻(之一),是人性的妥协,也是人性的光辉,乃因“生命本身的构成……都是宝贵的负担”。有选择就有两难,即便没有此例这么极端,那种无助感、无力感是共通的。法拉奇以采访影响一国一地进而影响世界的威权而著称。也许针尖对麦芒是她习用不输的心理学。读她的采访录,总能感到咄咄逼人的锋芒逼迫而来。想必被她面对面问询的采访者大多也都感受过这种锋芒的威压。唯有述及真爱,她退回到一个“人”。她写母亲之死,“她像一只被冻僵的小鸟在我的怀抱中离开尘世。”法拉奇解释自己之所以耽溺于失爱之痛,是因为“它是你去世的先兆,因为这个去世的人曾经孕育了你,将你带到她的腹中,赋予你生命。你的肉体就是她的肉体,你的血液就是她的血液,你的躯体就是她的躯体的延伸。在她死亡的瞬间,你身体的一部分也在死亡,或者说是你死亡的开始,即便脐带早已割断而分离也无法阻挡。” 归根结底,当笔尖迫近至爱之人,法拉奇回归到零度写作——去矫饰,去光环——成了我们中的一员。在别人的精彩里照见自己的卑微。这句话说的是读者、围观者之于法拉奇——当我们坐到这个已经OVER却从没OVER过的名记笔端风雷前。甚至说的是不可一世的威权之于法拉奇——当他们坐到这个咄咄逼人非把对方气焰打下去的女人面前。但说的绝不是法拉奇之于她的采访对象。当一个个体——碰巧还艳光四射——的揽镜自怜看,当上世纪政治旁白、政治脚注看,分属这本书两个最大的价值。(《风云人物采访记II》,[意大利]奥里亚娜•法拉奇著,杨顺祥、乐华、嵇书佩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     2006年9月14日,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家乡佛罗伦萨去世,《纽约时报》在讣闻中写道:“奥莉亚娜·法拉奇是一个善于解剖权威的采访者,一个善于打碎偶像却让自己成为偶像的记者。”虽然简短,但基本可以概括她的采访特色。对于中国读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因八十年代初对邓小平的釆访而广为人知,她随后出板的《风云人物采访记I》也成为新闻采访行业的标竿。在这本采访记中,她几乎把当时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的政要一网打尽,这其中就包括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南越总阮文绍、越南人民军总司令 武元甲将军、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印度总理 英迪拉·甘地、西德总理勃兰特等。2014年11月译林出版社推出奥里亚娜·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记Ⅱ》中文版,《风云人物采访记Ⅱ》可以看作是《风云人物采访记I》的姊妹篇,或者它们干脆就是一本书,只不过是因为太长拆成了两本书,《风云人物采访记Ⅱ》中的人物与《风云人物采访记I》的人物差不多活跃在同一个时代,其中也包括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人物:邓小平、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等。所有的这些人物都多少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奥里亚娜·法拉奇的作品也因此被西方誉为“二十世纪后期世界历史的见证”。1982年,以色列的强权人物、当时的国防部部长沙龙被法拉奇激进、大胆的提问风格刺激得极度兴奋。采访后他对法拉奇说:“您不好对付,极难对付。但是我喜欢这次不平静的采访,因为您是一位勇敢、忠诚和能干的妇女。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您这样带着这么多资料来采访我,没有一个人能像您这样只为一次采访而甘冒枪林弹雨。”在奥里亚娜·法拉奇对沙龙的采访中,沙龙多次被奥里亚娜·法拉奇激怒,而不得不努力保持绅士风度。奥里亚娜·法拉奇咄咄逼人,不依不饶、主动出击正是奥里亚娜·法拉奇一贯的采访风格。主动掌握角度和节奏正是奥里亚娜·法拉奇采访的一贯之能事,所以把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形容为女上位式采访并不为过。事实上,奥里亚娜·法拉奇确实也把采访形象为做爱,因此,除非迫不得已,她非常讨厌第三者翻译在场。奥里亚娜·法拉奇采访时的强悍面对铁打的小个子邓小平时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她问:很多中国人一谈起“四人帮”时,说的是“四人帮”,但他们伸 出的却是五个手指?为什么在 1976 年 9 月 18 日毛泽东的葬礼上,华国锋致悼词时说“由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粉碎了由刘少奇、林彪和邓小平策划的复辟阴谋,使我们重新夺回了被他们篡夺的党内大权和国家机 构的大权”?为什么你总是坐第二把交椅?你的“猫论”是不是意谓着中国会走资本主义道路?你对自己怎么评价?好在邓小平都应付自如,并没有让这个采访界头牌占到便宜。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不止强悍,而且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好恶,对此业界也诸多批评,认为她由此而失去了一个新闻从业者的客观、公正,但她依然我行我素从来没有打算过改变过自己的采访风格,关于这点她在采访她认为的两个独裁者朗精神领袖霍梅尼、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时表现得淋漓尽至,我怀疑她对他们的采访对所谓的事实真相根本不感兴趣,她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什么让他们出丑,他们的表现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奥里亚娜·法拉奇在采访霍梅尼前就打算问问他“怎么竟敢将其屠杀称为革命,问问他依据什么原则判定听音乐、任凭头发在风中飘拂是一种罪行,而强奸一头母羊却是合法的,只要以后不食用其肉。”,面对奥里亚娜·法拉奇的咄咄逼人,这个不可一世的宗教领袖多次想“拂袖而去”。而当她质疑卡扎菲上校的《绿皮书》时,终于把这个人民的救星激怒了,他发出了狮子般的怒吼:“群众将掌握权力,这归功于《绿皮书》!工薪者将成为合伙人, 这归功于《绿皮书》!穷人将变成富人,这归功于《绿皮书》!世界革命的日子已经来到,这归功于《绿皮书》!革命的向导将是《绿皮书》, 我的《绿皮书》!《绿皮书》是人类解放的指南针,我的《绿皮书》!《绿皮书》是新的《福音书》,是未来的《福音书》和新时代的《福音书》。 《绿皮书》是千古名言!你们所有的《福音书》都会说‘:它是千古名言。’ 《绿皮书》是千古名言。我的千古名言!它的一个词就能摧毁炸掉整个世界。它的一个词就能拯救整个世界,改变万物的价值,改变它们的重量,改变它们的容积!无论在什么地方,永远如此。因为我是《福 音书》。I am the Gospel。”奥里亚娜·法拉奇在书中说“荣耀的桂冠注定将成为勒死他们(独裁者)每个人的绞索,落到悲惨而可耻的下场”。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的一个废弃下水管道中被捕,并在随后执政当局武装与卡扎菲支持者的交火中,头部和腹部遭到致命连环枪击身亡。奥里亚娜·法拉奇对权力极度厌恶,她认为是权力使人堕落与疯狂,但人类的纷争、战争、互相杀戳决不只是权力那么简单。面对已经成为餐厅经营者的前南越警察局长,这个世界闻名的屠夫,她原谅了他。而对于已经成为流亡者的伊朗前国王礼萨·巴列维,她甚至打算写封信表达她的歉疚之情,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祸害较小的人”。奥里亚娜·法拉奇曾怀疑自己是不是“落入善恶二元论的陷阱”,从她的表现看,确实有点。奥里亚娜·法拉奇晚年的三本书《愤怒与骄傲》、《理智的力量》和《现代启示录》极力抨击伊斯兰文明,想来与霍梅尼、卡扎菲、阿拉法特给她的恶感不无关系。意大利著名学者、小说家翁贝托·埃科在《共和国报》上撰文,不点名地批评法拉奇的文化沙文主义,呼吁社会宽容。可惜斯人已逝,再也没有机会纠正她的傲慢与偏见了。………………发表于2014年12月21日《深圳商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4-12/21/content_3099607.htm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上学期读的
  •     总算见识了法拉奇那种自带观点,极端提问,挑战被采访人自相矛盾的说法。这一篇里采访阮玉湾,卡扎菲和霍梅尼的很精彩。采访邓小平的一般。其他的感觉不够深刻。
  •     权力总是很傲慢
  •     第一部写得精彩,通过采访阮玉湾(阮玉鸾)、霍梅尼、卡扎菲三人,把权力的魔力写得淋漓尽致,揭示了权力激发人类罪性,使人走向扭曲、疯狂的可怕魔性。第二部分显然一般,邓、瓦文萨、沙龙的部分还不错。
  •      “一个善于打碎偶像却让自己成为偶像的家伙!”《纽约时报》就是皇帝新衣里那个孩子。在别人的精彩里照见自己的卑微。这句话说的是读者、围观者之于法拉奇——当我们坐到这个已经OVER却从没OVER过的名记笔端风雷前。甚至说的是不可一世的威权之于法拉奇——当他们坐到这个咄咄逼人非把对方气焰打下去的女人面前。但说的绝不是法拉奇之于她的采访对象。当一个个体——碰巧还艳光四射——的揽镜自怜看,当上世纪政治旁白、政治脚注看,分属这本书两个最大的价值。
  •     第一部分就十足精彩 敏感度和力量不是每一个新闻人都可以得到的礼物
  •     权利的诱惑
  •     中国人是因为法拉奇采访邓小平而注意她的 但邓小平的采访不算最出色的一篇 邓小平说自己论自己 能够打50分就不错了 特别出彩的几篇是:鲁霍拉霍梅尼;穆阿迈尔卡扎菲; 拉希达阿布黑多; 亚历山德罗佩尔蒂尼——前言交代自己恋人的去世走不出来 母亲的癌症、去世 和 阮玉湾也令人感伤
  •     1真的让人大开眼界,这本2也好,第一部分足够打十星,就是前言已经值回书价。阮玉湾的一生堪称最好的权力寓言:一个人是怎么被权力选中又被权力放弃。是权力改变人,还是人误用权力?法拉奇何时何刻都用反思来注视这个世界,因此无论她面对怎样的权力执行者都决不放松。归根究底,她是一个关注生命的人。第二部分弱了一点,原因大概在被采访者都太会打哈哈,太知道维持普世形象的重要,也太会迎合想象了。霍梅尼和卡扎菲两个老顽固在其中显得特别好看,因为他们特别离奇,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