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之美》章节试读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3-4-10
ISBN:9789573271772
作者:蔣勳
页数:272页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1页


《吴哥之美》是由蒋勋写给林怀民的信集结而成的书,我想他每次去吴哥都要给林怀民写信,是因为他第一次去吴哥得益于林怀民的工作。蒋勋在法国留学期间,在居美美术馆第一次看见来自吴哥的雕塑,那时的柬埔寨(Cambodia)还深受内战之苦,没有游客。1999年柬埔寨的内战稍稍平静,一家救援组织邀请云门舞集的创始人林怀民,参与柬埔寨战后儿童心理治疗,林怀民带着一群青年义工去到金边与当地居民共住,收集传统舞蹈,之后青年义工去到各个村落,带领孩子们跳舞,让长期处在紧张惊恐状态的孩子们放松下来,重新学着相信别人,面对生活。这一行人中便有蒋勋,治疗活动结束后他去了吴哥,那是他第一次站在吴哥的现场,之后他又去了十几次,每次都写信给林怀民把所见所感一一分享。
初建国的真腊王朝并没有建都于今日的吴哥城,而是在今暹粒市(Siem Reap)东南方十三公里的罗洛斯(Rolous)河边上建了王城。因陀罗跋摩一世从吴哥王朝的开国之祖者耶跋摩二世那里继承了王位后,先修建了祭祀祖先的宗庙普力科寺(Preah Ko)又修建了第一座祭祀天神的神殿山(Temple mountain)巴孔寺(Bakong),但他修建的最重要建筑是一座水库,目前仅存的是水库中央的洛雷寺(Lolei)。但是这座水库要到下一任国王耶输跋摩一世才完成,之后耶输跋摩一世放弃了Rolous,迁都西北的吴哥(Angkor),迁都后他先在巴肯山(Phnom Bakheng)上修建了巴肯寺(Bakheng),这座寺庙位于大吴哥城(Angkor Thom)的南门外,小吴哥(Angkor Wat)的北面,可以俯瞰整个吴哥。到了哈沙跋摩一世修建了喀拉凡寺(Prasat Kravan),用来供奉印度教的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神(Visnu)和他的配偶吉祥天女(Lak shmi),现在由法国人负责维修,他们在新补的砖上打了“CA”用以区分老砖与新砖。
到罗贞跋摩二世国王开始修建行政中心的空中宫殿(Phimeanakas),阅兵会见外国使节的象台(Terrace of the Elephants)以及负责审判的颠王台(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现在这些建筑仅剩下雕了花的台基,但是根据《真腊风土记》的记载,象台除了雕刻大象及各种动物外上层还有木质的顶棚。雕刻了印度教负责审判的大神牙麻(Yama)的颠王台是天狱,那时若民间发生争执,双方就坐进一个小塔里,派对方的亲戚轮流看着,直到一方生病为止,他们相信错的那一方会遭到神的惩罚。而空中宫殿则是象征君权神授的地方,“其内中金塔,国王夜则卧其下。土人皆谓塔中有九头蛇精,乃一国之土地主也,係女身,每夜则见,国王则先于之同寝交媾,虽其妻亦不敢入”。(注 九头蛇精应该是印度教传说中宇宙初创的龙形大神Nage)柬埔寨的气候十分特殊,半年旱季半年雨季,每一位国王都要解决治水的问题,东美蓬(East Mebon)原是建在水库中央的水神庙,用海石做地基,门楣是一整块石头,雕有因陀罗(Indra)像,神庙四角有四只和真实大象一样大小的石雕大象。晚年时他为自己修建了变身塔(Pre Rup)供养自己火化后的舍利。并且给了辅佐他的国师一块土地,作为国师退休后静修之所,班蒂斯蕾(Banteaysrei),这名字是最初法国探险者的误解,他们在这里看见了很漂亮的女神雕像以为是皇后住的地方,所以取名女皇宫。其实这里没有女人,住的是僧人。
班蒂斯蕾要到者耶跋摩五世才完成,这位国王在位时只修建了一座未完成的塔高寺(Takeo),未完成的原因可能是石头过于坚硬不适于雕刻,当地也有传说是被雷击中后,认为不祥被放弃了。到鸟岱亚迪亚跋摩二世开始修建国庙巴芳寺(Baphuon),内有一座代表涅槃的卧佛,是吴哥王朝从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的开始。
吴哥窟(Angkor Wat)也常被称为小吴哥,是吴哥所有建筑中唯一朝西的建筑。它是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有长达475公尺的引道,引道的尽头是通风,蔽日,挡雨的内外层回廊,回廊尽头是近九十度的台阶。小吴哥的两个水库前是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日出之后回廊上的壁画清晰可见,是印度教的两部经典《罗摩衍那》《摩诃婆罗达》中的故事。
到者耶跋摩七世,吴哥王朝彻底改信大乘佛教,他从印度引进了佛陀悟道的那颗菩提树的种子,开始效仿释迦牟尼为母亲说法的故事,先为其母亲修建塔普伦寺(Ta Prohm)又为其父亲修建卜力坎寺(Preah Khan),然后为自己修建了的陵寝巴扬寺,如今他以高棉的微笑闻名于世。巴扬寺(Bayon)坐落在大吴哥城(Angkor Thom)的正中心,由日本认养修复,修复后的佛陀有近二百尊,日出时朝向四方的佛陀一尊尊被打亮,是相当震撼的景色。巴扬寺中的壁画一改描写神话的吴哥风格,转为描绘庶民的生活景象,也许是因为这位国王年轻时为了抵抗占婆族(今越南)的进攻,放弃王位去率兵打仗,见过太多惨烈战争的缘故,晚年才继承皇位的他,没有在自己的陵寝彰显自己的功绩,反而反映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根据记载他还建了一百多所医院。七层圆塔坐在两蛇交尾的底座上,单看建筑涅槃寺(Neak Pean)不太容易让人联想到医院,但是它曾经是一个七十公尺见方的水池的中心,旁边还有四个小水池,分别治疗不同的病症,即药浴。曾经男男女女在里面裸浴,这些被记录在一个中国人的游记里。
元成宗元贞二年即西元1296年,元朝浙江嘉州人周达观,奉命随元朝使者前往真腊的首都吴哥,居住了一年。回国后周达观把在吴哥的见闻一一记录下来,撰写了一本《真腊风土记》。这本书是世上唯一一本在吴哥文化鼎盛时期就写下的文字,里面记录的奇闻至今仍然令人瞠目。比如产妇一段:番妇产后,即作热饭抹之,以盐纳于阴户,凡一昼夜而除之。以此产中无病,且收敛常如室女。余初闻而诧之,深疑其不然,既而所泊之家有女育子,备知其事。且次日即抱婴儿,同往河内澡洗,尤所怪见。又每见人言番妇多淫,产后一两日即与夫合,若丈夫不中所欲,即有买臣见弃之事。若丈夫适有远役,只可数夜。过十数夜,其妇必曰:“我非是鬼,如何孤眠?”淫荡之心尤切。然亦闻有守志者。妇女最易老,盖其婚嫁产育既早,二三十岁人已如中国四五十人矣。
除了对真腊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也有对其建筑的具体尺寸描述,因此也有人说周达观是奉命去搜集军事情报,但是元朝并没有出兵攻打过真腊。西元1423年,真腊王朝被迅速崛起的暹罗人(今泰国)打败,建筑上的金银珠宝被劫掠,人民被屠杀,尸体堆积如山,致死的传染病快速蔓延,最后连侵略者也不敢停留,弃城而去。吴哥就此被人类遗忘了,整个吴哥城被遗弃在荒烟蔓草间长达四百多年。
十八世纪欧洲霸权向全世界扩张,四处争夺殖民地,探险家对异域的好奇和军事征服同步进行。法国自然学者亨利穆奥翻译了《真腊风土记》,并凭借此书深入热带雨林,“发现”了吴哥,他的探险报告随后在欧洲引起轰动,三年后法国海军进入吴哥,柬埔寨开始了近百年的殖民地生活。
后来正当法国人组织当地人将巴芳寺的每一块砖做好编号,拆解准备修复时,柬埔寨宣布独立,法国殖民结束。所有参与修复工作的人都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附庸,在血腥内战中惨遭屠杀。直到二十世纪末,发生在柬埔寨的战争才稍稍平息,但是至今他们仍没有能力修复吴哥古城。联合国发动世界各国认养帮助修复,大部分国家在修复时都遇到了树从建筑的墙角长出,慢慢侵吞了建筑的难题,解决的方法便是把树连根拔去。唯一还保有树和建筑共生关系的是印度负责修复的塔普伦寺,他们要让游客看到被遗弃的人类繁华和自然力量的伟大,要让人们体会到佛经所说的“成住坏空”的过程。
(注 补充部分来自纪录片《殷瑗小聚 吴哥之美》)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213页 - 第十八章

爲什麽一直到此刻,使我錯愕悸動的,其實是那一片片的廢墟?那些被大樹的根擠壓糾纏的石塊,那些爬滿藤蔓苔蘚蛛網的雕像,那些在風雨裡支離破碎的殘磚斷瓦,那些色彩斑剝褪逝後繁華的蒼涼,那些原來巨大雄偉、卻在歲月中逐漸風化成齏粉的城垣宮殿,一個帝國的永恆,也只是我靠在傾頹的牆邊,匆匆片刻睡眠裡一個若有若無的夢境吧!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58页

吴哥王朝来自印度教的信仰,空间在严格的方正中追求一重一重向上的发展。通常寺庙建筑以五层坛城的形式向中心提高,由平缓向都写。每一层跨越到另一层,攀爬的阶梯都更陡直。角度的加大,最后逼近于九十度仰角。攀爬而上,不仅必须手脚并用,五体投地,而且也要专心一意,不能稍有分心。在通向信仰的高度时要如此精进专一,使物理的空间借建筑转换为心灵的朝圣。……在通向心灵修行的阶梯上,匍匐而上,因为愈来愈陡直的攀升,知道自己必须多么精进谨慎。没有攀爬过吴哥寺庙的高梯,不会领悟吴哥建筑里信仰的力量。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216页 - 第十八章

我不知道為什麽一直停留在門前。這扇門像一個神秘的界限,界限了室內和室外,界限了這裡和那裡,界限了執著和了悟,界限了生和死,界限了此生和來世,界限了有和無,界限了進入和離去,界限了抵達和告別……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108页

吴哥寺的廊不只是为了通过,似乎更是邀请我们停留。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238页

風俗的不同,往往因為不同的客觀環境而改變。觀光的文化帶著自己的主觀,誇張異文化的怪異性,本就帶有歧視的成份。近代的人類學知識提供給人們更寬廣健康的角度,來面對及探討與自己不同的文化,也使現代人對單一文化的自我中心有更多反省。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66页

哭过、恨过、愤怒过、痛苦过、嫉妒过、报复过、绝望过、哀伤过……一张面容上,可以有过多少种不同的表情,如同《罗摩衍那》里诸神的表情。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最后,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容了爱恨,超越了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吳哥之美》的笔记-新版序 - 新版序

程光裕先生開東南亞史......一節課坐著唸書,不看學生。從頭到尾,照本宣科,把自己寫的一本東南亞史唸完。
懷念林太(噢,林太不是坐著唸書)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213页

我在废墟间行走,我不知道自己如此短暂的生命是否可以通过、经验、体会上千年繁华刹那间成为废墟的意义?
如果不是肤浅的观光,不只是在吴哥,走到世界任何一片曾经繁华过的废墟,我们都似乎是再一次重新经历了自己好几世几劫的一切吧?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眷恋,自己的不舍,自己的狂喜与沮丧,自己对繁华永恒永不停止的狂热,以及繁华过后那么致死的寂寞与荒凉。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150页

石块和树根,女神和藤蔓,艺术和岁月,雕刻和时间,变成不可分离的共生者。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17页 - 新版序 微笑记忆

柔软是智慧,能柔软就有包容,能柔软就有慈悲。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213页 - 第十八章

如果不是膚淺的觀光,不只是在吳哥,走到世界任何一片曾經繁華過的廢墟,我們都似乎是再一次重新經歷了自己好幾世幾劫的一切吧?自己的愛,自己的恨,自己的眷戀,自己的不捨,自己的狂喜與沮喪,自己對繁華永恆永不停止的狂熱,以及繁華過後那麼致死的寂寞與荒涼。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133页

事實上,一二九六年周達觀寫完這本書後,就沒有很多閱讀者。明、清兩代,會去東南亞旅遊的人少之又少,吳哥城已經滅亡。但是,一本書存在著,一本書被出版,一本書被閱讀,一個曾經存在的文明就不會消失。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54页

Ming,我今天在巴芳寺庭院一角,坐在一顆大樹下,身邊一塊塊散置的石頭,我和一些同行的朋友談起有關巴芳寺整修的故事,一剎那間,好像聽到石塊的哭聲或笑聲。它們好像要站立起來,要努力走到自己原來的地方,重新組成巴芳寺。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240页 - 帶一本書去吳哥吧!

不同文化習俗的接觸,其實恰好是最好的機會,可以檢討與反省固定僵化的社會習俗。文化本來是因不同的客觀環境而形成,並沒有絕對的好壞優劣,但當時認為自己是「居天下之中」的帝國,大概難以理解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與尊重吧!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104页 - 吴哥寺的黎明

吴哥寺的黎明,像一堂早课。我闭目凝神,看到血色金光,看到朵朵红莲,看到一个帝国已经逝去的灿烂辉煌。
日出之后,有人鼓掌,好像看完精彩的表演;有人默默离去,若有所失。美的显现,使人欢欣鼓舞;美的显现,也使人忽然如见本心,沉默伤感,悲欢交集,无以名状。
我总觉得吴哥城像一本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的领悟。

《吳哥之美》的笔记-第208页 - 巴孔寺与洛雷寺

与大水对话的洛雷寺,与大山对话的巴孔寺,在吴哥王朝迁都之前,罗洛斯遗址的建筑群已经在山与水之间找到了人的定位。
我想,文明正是在宇宙天地山川之间,寻找人的定位吧!


 吳哥之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