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城猎手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229064969
作者:[美]道格拉斯·普莱斯顿,林肯·蔡尔德
页数:380页

作者简介

纽约市警局的缉毒组潜水员在打捞海洛因的时候,意外捞出两具无头尸骨,其中之一正是不久前离奇失踪的社交名媛。
惨案撼动纽约市上流社会。前作《掠食因子》里的几位主角——潘德嘉斯特、达戈斯塔、科学家马戈在成功猎杀博物馆怪物后再次携手,他们深入地下展开了调研,收集证据,最后携手海豹陆战队展开地下清剿行动……当真相揭开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们面对的真正怪物是那些心理扭曲的“砖家”......

书籍目录

1遗骨
2.渠城猎手
3.骷髅茅屋
终曲
尾声

编辑推荐

《渠城猎手》作者,比肩丹•布朗和柯南•道尔的悬疑推理作家!在美国一度超越丹.布朗的《失落的密符》!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NO.1!全美畅销逾百万册!售出20种语言的版权!融合《天使与魔鬼》与《侏罗纪公园》的惊悚科幻大作。“博物馆惊魂三部曲”结局篇!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超出想象的完美结尾,比《侏罗纪公园》更赞.........

前言

“博物馆员+编辑”的黄金畅销组合(代序)1986年,刚满三十岁的道格拉斯•普莱斯顿告别了居住八年的纽约,把所有家当装进他的速霸陆休旅车,就这么驾车横越美国,搬到新墨西哥州的圣塔菲全心写作。在这之前,他一直任职于美国自然史博物馆,还写过一本书《阁楼里的恐龙》(Dinosaurs in the Attic),介绍那些千奇百怪、大部分时间都深锁在储藏室里不见天日的馆藏。大学时代的普莱斯顿兴趣很杂,广泛辅修了数学、生物学、物理学、人类学、化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的课程,最后才决定专攻英国文学。他从自然史博物馆的编辑、主笔一路做到出版统筹,既锻炼笔锋,也长了见识,奠定了日后创作最丰厚的基础。迁居之后,普莱斯顿一边进行新书《寻找黄金城》(Cities of Gold)的调研工作,同时开始构思一部以自然史博物馆为背景的谋杀推理小说,并把写作提案寄给《阁楼里的恐龙》编辑林肯•蔡尔德。蔡尔德比普莱斯顿小一岁,年纪轻轻就在纽约出版界崭露头角。巧合的是,两人都是文学系毕业,而且念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蔡尔德对恐怖小说情有独钟,编过几本鬼故事精选,还是个自学成才的程序设计高手。收到提案时,他已经离开出版界,成了大都会人寿的系统分析师。他认为市面上的推理小说泛滥,不容易崭露头角,不如改写高科技惊悚小说(TechnoThriller),并提议两人合写。谁也没想到,这个“前博物馆员+前出版社编辑”的组合,会成为当代最受读者喜爱的惊悚小说黄金搭档。他们的第一部作品《掠食因子》(Relic)有如《异形》遇上《侏罗纪公园》,以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横跨十数街区的展馆和阴森的地下储藏室为背景,叙述一桩失败的南美密林探险行动,一场即将揭幕的世界土著文化主题展,一座半人半兽的诡异原住民神像,以及一个神出鬼没的凶残杀手。他们创造了许多精彩的人物,例如颇有现代福尔摩斯风采的FBI探员潘德嘉斯特,个性的中年警官达戈斯塔,还有天真但勇敢聪慧的生物学博士生玛戈•格林。普莱斯顿与蔡尔德的作品特色,在此已略具雏形:他们总能建构出匪夷所思、看似有超自然力量介入的恐怖悬案,然后用创意独具的科学理论加以解释,并掺杂都市传奇、失落宝藏传说等冒险小说要素。普莱斯顿的自然科学背景使他不论写生物科技、基因工程或病理学都从容自若;蔡尔德则擅长营造惊悚气氛,懂得何时添加血腥场面,何时攻心为上用气氛吓死读者。这本书成了《侏罗纪公园》之后最成功的高科技惊悚小说。平装本推出后立即蹿上各大排行榜,卖出十余国版权,单在美国就卖了一百万册。1997年,同名电影上映(中译名《第三类终结者》),更把《掠食因子》送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不过,《掠食因子》的出版过程非常曲折,两人的成功也绝非一蹴而就。首先要克服的就是地理问题:普莱斯顿与蔡尔德相隔千里,见上一面都很困难,遑论创作这种私密的个人技艺。他们逐渐摸索出一种独特的合作方式:编辑出身的蔡尔德负责剧情大纲,普莱斯顿写初稿,再交由蔡尔德修润。其间当然有无数的讨论、争执与协商,加上两人各有正职工作,单是初稿就写了四年,而且他们还真的从头到尾没见面,完全以电话、邮件和传真作为联系管道。稿子完成之后,他们又四处碰壁,幸赖经纪人哈维•克林格(Harvey Klinger)坚定不移的信心,才没有放弃。十八个月后,科幻出版社托尔的编辑罗勃•葛利森(Robert Gleason)签下版权,两人接着又花了一年多时间进行修改。从普莱斯顿1987年的构思到1995 年《掠食因子》正式出版,整整漫长八年。之后,普莱斯顿与蔡尔德再接再厉,陆续完成续集《渠城猎手》(Reliquary)与剧情独立的医学惊悚小说《龙山》(Mount Dragon),然后他们离开了一手发掘他们的经纪人克林格,转投更具规模的大经纪公司旗下。有了先前的畅销基础,新任的大牌经纪人轻松找到了华纳出版集团,砸下重金要把他们打造成超级畅销品牌。双方合作之初,普莱斯顿与蔡尔德写了三部偏动作冒险的作品:《冲潮》(Riptide)、《雷云》(Thunderhead)、《冰岩》(The Ice Limit)。这几部作品虽有大出版社的强力营销,销售却难与当年《掠食因子》的高峰相比。故事精彩归精彩,好像还是少了点什么。普莱斯顿与蔡尔德想了很久,明白读者最喜欢的还是潘德嘉斯特探员和自然史博物馆,于是决定让这位风度翩翩的探员重出江湖,侦查博物馆暗藏的百年凶案,这就是2002年的《猎奇档案》(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故事描述一起建筑工程挖开古老的猎奇档案柜,出土的竟是一个恐怖的地底人体实验室,里面是三十六具被谋杀而后残忍肢解的尸体。潘德嘉斯特探员找上自然史博物馆的考古学家诺拉•凯莉,两人深入研究博物馆的尘封档案,调查唐人街底下的大型墓园,还有河滨大道旁的恐怖豪宅。他们寻找的是一百三十年前的纽约谜样医师,一个着迷活体实验的医学天才。就在这个时候,同样凶残的谋杀和肢解惨案在纽约市爆发,相隔一个世纪的连串死亡究竟有何关联?相较于《猎奇档案》的都会背景,隔年推出的《乌鸦静画》(Still Life with Crows)则把故事舞台搬到与世隔绝的堪萨斯小镇,由当地警长和潘德嘉斯特联手侦办一连串恐怖的杀人祭仪。他们深入附近的地底岩洞,发现一座禁酒时期的私酿场,并追索连续杀人事件背后的真正谜团:谁才是1856年当地大屠杀惨剧的凶手?四代堪萨斯家族又隐藏了什么扭曲病态的秘密?2004年,普莱斯顿与蔡尔德出版《硫黄密杀》(重庆出版社版),更让潘德嘉斯特和达戈斯塔警官再度联手办案。《掠食因子》书迷看到两人久别重逢,潘德嘉斯特不改幽默从容本色的那句“如假包换,我亲爱的文森”,莫不感动得无以复加。距离两人首次搭档,已经匆匆十年过去了。《硫黄密杀》同时也开启了堪称两位作者写作事业颠峰的全新三部曲:智勇双全的潘德嘉斯特不仅要挑战更匪夷所思的谜团,还要与他的终极敌手、犯罪天才狄奥基尼斯决一死战,而他就是潘德嘉斯特的亲弟弟。三部曲之二的《死亡之舞》(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更是全面整合了普莱斯顿与蔡尔德的世界观,各路角色纷纷现身,生物学博士玛戈•格林、考古学家诺拉•凯莉、记者比尔•史密斯贝克、硬派女警萝拉•海沃德等人齐聚自然史博物馆。只可惜这不是美好的大团圆,而是悲剧的开始,因为狄奥基尼斯已经正式下了战书,要与潘德嘉斯特一较高下,而他的战书就是谋杀哥哥的亲朋好友。过去总是一派从容自在、彷彿没有事情难得了他的潘德嘉斯特探员,对上旗鼓相当甚至魔高一丈的狄奥基尼斯,终要陷入前所未有的绝境……《掠食因子》在美国出版十五年后,终于被翻成中文与中国读者见面。这其中的曲折,可也不输当年克林格的再三受挫。我第一次听闻这两位作者的名字,是在2004年的冬天,从编辑友人冬阳口中得知。当时他刚进入脸谱出版社不久,对《掠食因子》融合超自然案件与科学解释的手法大为推崇,委托我查询版权下落。当时我对《异形》加上《侏罗纪公园》的描述兴致不高,一时也没找到相关资料,便搁置一旁。隔年我们结伴去纽约参加书展,出发前他又提起《掠食因子》,并带来自己买的英文版。我翻开一看,前面的谢词里赫然写着经纪人哈维•克林格的名字,而他一年前才拒绝过我的代理要求!我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再次修书,没想到克林格很爽快地同意见面,邀请我们到他的办公室去。我就这样谈到了《掠食因子》《龙山》《渠城猎手》的代理权,也才晓得普莱斯顿和蔡尔德当年出道及后来跳槽的来龙去脉。讲起这段往事,克林格难免忿忿不平,但这对搭档如今在文坛的表现,不也是他眼光独到的最佳明证?在纽约的最后一天,我们去自然史博物馆朝圣。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品数量惊人,远超过展览空间所能容纳,馆方只能定期拟订主题,从中取出一小部分展示。那些储藏室里的宝藏,我们自然是无缘得见,只能想象那个幽深地底的“恐龙墓场”:据说是世界上最多龙骨化石聚集之处。展馆有如迷宫,我们走得脚快断了也看不完,还得赶晚班飞机。不过博物馆里说不完的故事,已经在我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即将在你眼前上演的,是一段虽然姗姗来迟,却永不嫌晚的精彩旅程;一个不论在幕前还是幕后,都同样戏剧化的故事;一对各有专长、相互补强的写作搭档。台湾光磊国际  灰 鹰

内容概要

道格拉斯普莱斯顿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纽约客》专栏作家,《美国国家地理》《哈珀斯》杂志特约撰稿人,曾任职于纽约自然史博物馆与《自然》杂志,任编辑与专栏作者。
林肯·蔡尔德
曾在美国著名的圣马丁公司任总编辑,后来进入美国大都会集团担任系统分析师。1990年代,与道格拉斯·普莱斯顿开始合作小说。

媒体关注与评论

比迈克尔•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更好看。——《书目》读起来像夏天去坐过山车一样痛快。——《费城问询报》对追求午夜突发事件那样恐怖刺激的人来说,畅销小说《渠城猎手》无疑正对他们的胃口。——《奥兰多哨兵报》想体验流星撞地球般极度震撼的惊险故事吗?读《渠城猎手》吧。——《坦帕论坛报》

章节摘录

圣骨匣:神龛或保管箱,用于展示圣者或神遗留的物品、骨骸或身体部分。1斯诺先测试气瓶的气压调节器,再检查两个气阀,双手顺着潜水服光滑的氯丁橡胶表面摸了一遍。和六十秒前刚检查的结果相同:完全正常。“再给五分钟。”潜水队队长说,把汽艇的速度降了一半。“好得很,”费尔南德斯用盖过大马力柴油引擎的轰鸣声的嗓音挖苦道,“真是好得很。”其他人都没吭声。斯诺注意到离下潜地点越近,小队成员们就越是没心思闲聊。他的视线越过船尾,望着螺旋桨在哈莱姆河上搅起的棕色泡沫。泡沫呈楔形散开。这里的河面宽阔,在八月清晨酷热的灰色雾霭下泛着泥光。他转向岸边,橡胶头罩牵动颈部皮肤,他轻轻做个鬼脸。公寓楼高耸入云,窗户残缺不全。仓库和工厂只留下难看的外壳。一处被废弃的操场——不,不完全是被废弃的:有个孩子在锈迹斑斑的架子上荡秋千。“喂,潜水大师,”费尔南德斯对他喊道,“没忘穿纸尿裤吧?”斯诺拽了拽手套边缘,继续望着岸边。“上次我们让新手下水,”费尔南德斯说个没完,“那家伙拉在了潜水服里。老天,太难看了。回程我们让他在船尾板上坐了一路。那次还是去自由岛呢。比起阴沟简直是小菜一碟。”“闭嘴,费尔南德斯。”队长不咸不淡地说。斯诺还在盯着船尾看。他从纽约警局调入水鬼组后犯了个大错误。他不该提到他曾在科尔蒂斯海的一艘潜水船上工作过,可惜醒悟得太晚。他后来得知水鬼组有几位队员当过商业潜水员,铺设电缆,维修管道,在石油平台做事。他们认为他这种潜水大师是娇生惯养的二把刀胆小鬼,只喜欢清澈的水体和干净的沙子。尤其是费尔南德斯,怎么也不肯放过他。队长转向靠岸,快艇猛地向右舷倾斜。当船驶近河畔一处密集建造的廉租房时,他把引擎关得更小了。忽然,一条砖砌的小隧洞出现在眼前,打破了千篇一律的灰色水泥外墙。队长将快艇驶入隧洞,向着半明半暗的前方而去。斯诺闻到被搅动的水面泛起难以形容的气味,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他勉强压下一声咳嗽。船首的费尔南德斯扭头窃笑。费尔南德斯敞着潜水服,斯诺能看见里面的T恤印着警方水鬼队的非正式格言:我们潜屎,寻找尸体。但这次要找的不是尸体,而是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大方海洛因,昨晚和警方枪战时被毒贩从洪堡铁路桥上扔进了河里。狭窄的沟渠两边是水泥堤坝。前方有一艘警方快艇在铁路桥下等待,快艇关闭了引擎,在条纹状的阴影中载沉载浮。斯诺看见甲板上有两个人:一个是驾驶员,另一个体格魁梧,穿着非常不合身的聚酯潜水服。他有点秃顶,嘴里叼着湿漉漉的雪茄。他提提裤子,朝沟渠啐了一口,对他们举起手表示欢迎。队长朝快艇点点头,“看看那是谁。”“达戈斯塔副队长,”船首的一名潜水员答道,“肯定很糟糕。”“只要有警察中枪,情况就必然糟糕。”队长答道。队长关掉引擎,把船尾转过来,让两条快艇并排停靠。达戈斯塔后退两步,过来和潜水队说话。随着他的走动,警方快艇被他的体重压得微微倾斜,斯诺看见流水在船壳上留下了油腻腻的绿色印记。“早上好。”达戈斯塔副队长说。他在桥下的阴暗处眯着眼睛看着潜水员们,平时面颊红润的副队长今天像是畏惧光线、面色惨白的洞穴生物。“和我说说,长官,”潜水队队长边说边把深度计扎在手腕上,“到底什么事?”“逮捕出了岔子,”达戈斯塔说,“结果只是个信使小弟,他把货物扔下了大桥。”他朝头顶上的钢架点点头。“然后开枪击中了警察,他自己死前也吃了好几颗子弹。要是能找到那一方海洛因,就可以了结这桩狗屎案件了。”潜水队队长叹息道,“那家伙既然死了,为什么要叫我们来?”达戈斯塔摇摇头,“怎么?难道能把价值六十万美元的海洛因留在这底下?”斯诺抬头张望。他能在大桥发黑的大梁之间看到焚烧过的建筑物外墙。一千扇肮脏的窗户俯视死亡的河流。真是糟糕,他心想,信使居然把毒品扔进了洪堡水道,这里又称至尊阴沟,以古罗马蔚为壮观的中央下水道命名。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是因为它积累了数个世纪的排泄物、有毒淤泥、动物尸体和工业垃圾。一列地铁从上方驶过,“隆隆”震动,“吱嘎”摩擦。脚下的快艇为之颤抖,微光闪烁的黏稠水面也轻轻抖动,仿佛刚开始凝固的明胶。“好吧,弟兄们,”他听见队长说,“咱们下去溜溜。”斯诺开始整理潜水服。他知道自己是一流的潜水员。他在朴茨茅斯长大,说是活在皮斯卡塔夸河上也不为过,那些年救过好几条性命。后来他在科尔蒂斯海猎鲨,技术潜水到两百英尺以下。尽管如此,他对眼前这次下水还是毫无期待之情。虽说斯诺先前没有来过,但在基地里听小队成员们说了许多至尊阴沟的事情。在纽约城所有能潜水的肮脏地方里,最最可怕的就是至尊阴沟:比亚瑟水道、地狱之门,甚至郭瓦纳斯运河都要可怕。他听说这里曾经是哈德逊河的一条支流,不算小,流经哈莱姆的糖山南侧,横穿曼哈顿。但几个世纪的污物累积、商业建筑和疏于治理把它变成了不再流动的臭水塘:容纳一切你能想象之物的液体垃圾桶。斯诺排队从不锈钢架子上取出氧气瓶,一边走向船尾一边把氧气瓶套上肩膀。他仍旧不习惯干式潜水服沉重而束缚的感觉。他用眼角余光看见队长走了过来。“都准备好了?”队长平静的男中音飘进耳朵。“我想是的,长官,”斯诺说,“头灯呢?”队长不明所以地看着他。“建筑物挡住了所有阳光。要看东西总需要灯光吧?”队长咧嘴一笑,“没什么区别。阴沟水深大约二十英尺。再往下十到十五英尺是悬浮泥沙。脚蹼一旦碰到,泥沙就会像尘弹爆炸似的散开。你顶多能看清自己的护目镜。泥沙底下是三十英尺淤泥。海洛因就埋在淤泥里的某处。下水以后,双手就是你的眼睛。”他打量着斯诺,犹豫片刻,然后低声说,“听着,这儿和在哈德逊河潜水练习可不一样。我带上你只是因为科尼和舒尔茨还没出院。”斯诺点点头。那两位潜水员都得了“芽病”——芽生菌病,一种侵袭内脏器官的真菌感染疾病——起因是一周前潜入北河河底,在一辆豪华轿车里搜寻一具满是弹孔的尸体。尽管每周都要做寄生虫筛查的强制血检,每年还是有潜水员遭遇各种怪病侵扰。“这次你要是不愿意下水,我也没问题,”队长继续道,“你可以留在甲板上,帮忙操纵导向绳。”斯诺望向其他潜水员,他们系上负重腰带,拉紧干式潜水服的拉链,把绳索垂下船舷。他回想起水鬼队的第一戒律:每个人都必须下水。费尔南德斯把一根绳索系上羊角钩,扭头看着他们,露出了然于心的讪笑。“我要下水,长官。”斯诺说。队长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记住基础训练的内容。步伐不能乱。第一次下粪水,潜水员往往会屏住呼吸。但你千万别,那样非常容易生血栓。潜水服别过度充气。还有,老天在上,绝对不要松开绳索。在淤泥里会忘记上下。松开绳索,我们要找的就是你的尸体了。”他指着最靠近船尾的导向索说,“你的。”斯诺耐心等待,放慢呼吸,戴上面罩,系好绳索。最后又检查了一遍自己的潜水设备,然后滑下船舷。虽说隔着憋闷而紧缩的干式潜水服,这里的水感觉还是很奇怪。黏兮兮,稠乎乎,不会溅过耳朵或在手指间涌动。划水需要花些力气,仿佛在润滑油里游泳。他攥紧导向索,朝水面之下又下沉了几英尺。他已经看不见上方快艇的船底了,周围液体里弥漫着细微的颗粒物,遮蔽了视线。他在发绿的微弱光线中环顾四周,在自己面孔前方见到了攥紧绳索的戴着手套的手。他在稍微远些的地方辨认出自己的另一只手,手臂伸直,正在水里摸索。两只手之间悬浮着无数微粒。他看不清脚下,脚下只有无边黑暗。他知道向黑暗深处再走二十英尺就是另一个世界的天花板:黏稠淤泥包裹着的另一个世界。斯诺这辈子第一次意识到他的安全感有多么依赖阳光和清水。科尔蒂斯海的海平面下五十英尺深处仍旧清澈,头灯的光芒能带来开阔的空间感。他又沉了几英尺,拼命睁大眼睛盯着下方的黑暗。忽然,在视野的最边缘处,隔着幽暗的水体,他看见或认为自己看见下方有一道边界分明的雾霭,其表面上下起伏,纹理交错:泥沙层。他慢慢沉向那里,觉得忧虑把胃揪了起来。队长说过潜水员常会想象他们在浑浊的水里看见了怪东西。很难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不是。脚碰到了悬浮着的怪异表面——穿了过去——尘云立刻翻腾而起,将他团团围住,挡住了全部视线。斯诺有一瞬间惊恐万状,拼命拉扯导向索。想到讪笑的费尔南德斯,他镇定下来,继续下沉。每个动作都掀起一股黑水风暴,接连涌向他的护目镜。他发觉自己出于本能屏住了气息,强迫自己深长而规则地呼吸。什么烂事啊,他心想。我入队后第一次出任务,怎能这么没用?他停顿片刻,控制住呼吸,逼着自己有节奏地稳定呼吸。他顺着绳索一次下沉几英尺,动作很小,尽量放松。出乎意料的是他发觉眼睛是睁是闭已经不再重要。思绪不断想起在下方等待他的黏稠泥幔。有什么东西陷在烂泥里,被烂泥包裹,仿佛琥珀里的昆虫……靴子忽然触底,但感觉和以前碰到过的海床大不相同。这里的水底似乎在腐烂,带着橡皮似的恶心阻力迎接他的体重,爬上他的脚踝,吞没膝盖,接着是胸膛,他仿佛陷进了湿黏的流沙。淤泥迅速没过头顶,他陷了进去,但还在继续下沉,不过速度渐慢;他完全被软泥包裹,软泥贴上了橡胶潜水服,眼睛看不见,全靠肌肤的感觉。他听见呼出的气泡在四周浮向上方,不是听惯了的快速涌动,而是迟缓的隆隆胀气声。他越是下沉,淤泥的阻力似乎就越大。他在这鬼东西里能下沉多远?他按照训练挥舞空闲的手,在秽物里左右扫动。手碰到了东西。在黑暗中,隔着厚实的手套,很难说到底是什么:树枝?机轴?纠结成团的电线?这个淤泥墓场里聚集了几个世纪的垃圾。再下沉十英尺就上去。连龟孙子费尔南德斯也没法再取笑他。他挥舞的手臂忽然碰到了东西。斯诺拽了一下,那东西飘向他,迟缓的阻力说明很有分量。斯诺用导向索缠住右臂肘弯,伸手去摸——不管是什么,反正不是一方海洛因。他松了手,推开那东西。脚蹼掀动淤泥,带着那东西打转,那东西在黑暗中撞到他,碰得护目镜向后一歪,他不由松开了呼吸调节器。斯诺想保持平衡,伸手去摸那东西,想找个能用力的抓手推开它。手像是伸进了纠缠在一起的什么东西。大概是个大树枝吧。但有些地方不知为何软得出奇。他一路摸过去,摸到了平滑的表面、圆润的突起、柔软的结块。灵光一闪,斯诺意识到他在摸的是一根骨头。不止是一根骨头,而是好几根,被坚韧的肌腱连接在一起。这是什么动物的残余骨架,有可能是一匹马;但继续摸下去,他明白过来:只可能是人类。一具人类骨架。他再次尽量放慢呼吸,聚精会神地思考。常识和训练告诉他,不能把骨架留在这里,必须带上水面。他在黏稠的污泥里尽其所能把导向索穿过髋关节,向下顺着长骨绕了一圈。他认为骨架上还有足够的软骨,足够支撑它浮上水面。斯诺从没在漆黑的淤泥里戴着手套打过结。队长在基础课程里没教这个。他没找到海洛因,但运气仍旧不错,凑巧发现了重要物品。也许是一起未破的谋杀案。等浑身肌肉的费尔南德斯知道,肯定会气炸了肺。可是,不知为何,斯诺感觉不到喜悦。他只想尽快离开这该死的淤泥。呼吸变成急促的喘息,他不再努力控制。潜水服里很冷,但他忍不住要充气。绳索滑脱,他重新尝试,在软泥中拉近骨架,免得脱手。他一次又一次想到头顶上有几码淤泥,再过去是骚动的泥沙层,然后是阳光永远无法穿透的黏糊糊的脏水……绳索终于系紧,他在脑海里呜咽一声表示感谢。现在他只需要确认骨架已经绑好,然后牵动三下绳索,发信号表示他有所发现。接着他要顺着绳索向上爬,离开这黑洞洞的恐怖之地,上船去干燥的地方,淋浴九十分钟,喝个烂醉,考虑是否回去干老本行。再过一个月就是潜水季了。他检查绳索,确定绳索紧紧系住了尸体的长骨。双手向上移动,摸过肋骨和胸骨,用绳索穿过骨架,确保能吃住重量,绳索不会在向上拉扯的时候松脱。手指继续向上走,但脊骨尽头却只有黑乎乎的软泥。没有头颅。斯诺本能缩手,旋即在惊恐中发现他放开了导向索。他乱挥胳膊,碰到了什么东西:又是骨架。他拼命抓住,险些搂了上去。他马上伸手去捞绳索,顺着长骨摸索,努力回想他用绳索捆扎的位置。绳索不在那儿。难道松脱了吗?不,不可能。他推动骨架,转动骨架,寻找绳索,忽然感觉到送气管钩住了什么东西。他猛地向后一缩,再次昏头转向,感觉到面罩的胶封脱开了。温暖黏稠的液体滴了进来。他竭力挣脱,感觉到面罩被拉到了旁边,一股淤泥涌进眼睛,钻进鼻孔,爬进左耳。他越发害怕,意识到他和第二具骨架令人毛骨悚然地纠缠在了一起。幽闭、盲目、尖叫,惊恐降临。警方快艇的甲板上,达戈斯塔副队长带着超然的兴味看着新手潜水员被拖上水面。这家伙可够瞧的:身体拼命挣扎,叽里咕噜的叫喊声被淤泥挡住了一半,从潜水服里向外淌出几股赭色污物,把水面染成巧克力色。潜水员在底下某处松开了绳索;他运气不错,非常不错,居然还能找到方向回水面。达戈斯塔耐心地等着歇斯底里的潜水员被拖上船,脱掉潜水服,冲洗干净,冷静下来。他看着潜水员趴在船舷上呕吐——没有吐在甲板上,达戈斯塔在心中默默赞许。他找到了一具骨架。不,看样子是两具。派他下水自然不是为了这个,但对一名新手来说已经很不赖了。他要写封感谢信给这可怜虫。若是没有吸入钻进口鼻的污物,小伙子应该不会有事。要是吸进去了……好吧,现代的抗生素据说能创造奇迹。第一具骨架浮出翻腾的水面时,仍旧覆盖着一层淤泥。一名潜水员侧身将其拖到达戈斯塔的快艇船舷前,松开包住骨架的网兜,爬上甲板,把滴着水的骨架刮着船舷拽上船,放在达戈斯塔脚边的一块油布上,好像那是什么诡异的猎物。“天哪,就不能先冲洗一下?”达戈斯塔被扑鼻而来的氨味冲得直皱眉头。骨架出水后就进入了他的管辖范围,他衷心希望这东西能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他看见颅骨应该在的地方空无一物。“要冲一冲吗,长官?”潜水员伸手去开水泵。“先把自己冲干净吧。”潜水员的模样很可笑,脑袋侧面贴着一个没拆开的安全套,污物顺着两腿往下滴。两名潜水员爬上船,小心翼翼地牵动另一根绳索,第三名潜水员用空闲的手扶着另一具骨架上来。骨架被拖上甲板,众人看见这具骨架同样没有头部,可怖的寂静顿时笼罩快艇。达戈斯塔瞥了一眼那一方海洛因,海洛因早已被打捞上来,封进了橡胶证物袋。那东西忽然显得非常不吸引人。他若有所思地吸着雪茄,别开视线,扫视阴沟,最后望向西区横渠古老的出口。出口的天花板上生出了几根钟乳石,像是细小的牙齿。西区横渠是全城最大的排水设施之一,负责排出整个上西区的废水。曼哈顿每次下大雨,污水流量就会超过下哈德逊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极限,污水处理厂就会将几千加仑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西区横渠,最终这些污水就会流入至尊阴沟。他把没抽完的雪茄扔下船舷。“各位弟兄还得再下水一趟,”他喟然长叹,“我需要那些骨架。”2纽约市的助理验尸官路易斯•帕德尔斯基瞥了一眼挂钟,觉得饥肠辘辘。实话实说,他快饿死了。他已经连续三天只喝瘦身奶昔,今天总算可以开荤吃午饭。大力水手炸鸡块。他摸着肥硕的腹部,捅一捅,捏一捏,心想肯定小了一圈。没错,确实小了。他端起今天的第五杯黑咖啡喝了一大口,望向清单。啊哈——总算来了个有意思的。不是普通的枪击、刀刺或吸毒过量。验尸套间尽头的不锈钢大门砰然打开,验尸护士雪拉•洛克推着一具棕色的尸体进来,放上轮床。帕德尔斯基瞥了一眼就转开视线,但马上又望了过去。尸体这个字眼并不准确。轮床上的东西只比骨架稍微好一点,挂着成丝成缕的碎肉。帕德尔斯基皱起眉头。洛克把轮床推到无影灯底下,开始挂引流管。“不必了。”帕德尔斯基说。房间里只有他的咖啡杯需要倒空。他喝了一大口,把纸杯扔进垃圾篓。他看看尸体的标签,对比了清单上的条目,然后签下了自己的姓名缩写,接着戴上绿色乳胶手套。“你这是给我送来了什么,雪拉?”他问,“皮尔丹人?”洛克皱起眉头,调整轮床上方的灯光。“这具尸体至少在地下埋了几百年。而且埋在粪便里——我闻得出。说不定是屎坦卡蒙法老呢。”洛克抿起嘴唇,听着帕德尔斯基的轰然笑声。等他笑完,洛克一声不响地递上写字板。帕德尔斯基扫了一眼打印出来的说明,边看边默读。他忽然挺起腰。“打捞自洪堡水道,”他喃喃道,“我的天哪。”他望向旁边的手套盒,考虑是不是要再戴一副,想想还是算了。“唔。被斩首,头部仍未寻获……没有衣物,发现时系着金属腰带。”他瞥向尸体,看见了轮床上挂着的证物袋。“咱们来看一看。”他说着拿起口袋。证物袋里有一条金色细腰带,古杰师搭扣镶着一颗黄宝石。他知道虽说实验室已经检验过了,但他仍旧不能触碰腰带。他注意到搭扣背板上有一组数字。“很贵,”帕德尔斯基说着朝腰带点点头。“也许是皮尔丹女人。或者皮尔丹异装癖。”他再次呵呵大笑。洛克蹙眉道,“帕德尔斯基医生,你就不能稍微尊重一点死者?”“好的,好的。”他把写字板挂在挂钩上,调整轮床上方的显微镜角度。“打开录音机,雪拉亲爱的,谢谢。”录音机咔哒打开,他的语调忽然变得清晰和职业化。“我是路易斯•帕德尔斯基医生。此时是八月二日下午十二点零五分。现场由雪拉•洛克担任助手,我们开始对”——他瞥一眼标牌——“A-1430号验尸。这具尸体缺少头部,已完全变成骨架——雪拉,能帮我拉直吗?——长约四英尺八英寸。加上缺少的颅骨,身高约五英尺六或七英寸。现在判断性别。骨盆边缘稍宽。没错,符合女性特征;这是一具女尸。腰椎没有形变,因此她不到四十岁。难以判断她的埋藏时间。尸体带有……呃……下水道的特别气味。骨骼呈棕黄色,看起来在淤泥内停留了很长时间。但另外一方面,尸体还有足够多的结缔组织,保持了骨架的完整性,股骨的内髁和外髁周围有肌肉组织的参差断层,骶骨和坐骨也有肌肉组织依附。足以确认血型和分析DNA。请把剪刀递给我。”


 渠城猎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纽约自然史博物馆谋杀案”系列第二部。——啊哈。——我说什么来着?——“我把瘫痪的老博士当成杀手”……——没错,他是杀手。是杀手的头儿。当然,《渠城猎手》的故事跟我构思的那条故事线并没有太多交集,我更倾向于在《掠食因子》那本书里的故事发生之前,老博士就已经是个幕后Boss了,但《渠城猎手》告诉我,转变是在那之后。电影《剑雨》中王学圻扮演的太监为了重新长出小丁丁而无所不用其极。这是个常用的套路。老博士是为了重新站起来而不惜丧失心头那一抹清明。没有人后悔。理所当然。任何事物都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它的宝贵。这是人性。但总是啰嗦这个,其实没有多大意思。我把潘德嘉斯特的这一系列搜罗了一番,总共买到五本:《掠食因子》、《渠城猎手》、《末日的仪式》(即《硫磺密令》的新译版),《死亡之舞》和《白火》。说到底,是因为故事还不错,《掠食因子》的翻译(姚向辉)也挺好。其他三本的翻译换了,不知会怎样。《末日的仪式》的封底说”纽约自然史博物馆谋杀案”的第三部《亡灵之书》即出,三年时间过去了,没有出。看样子销量并不理想。《渠城猎手》不如《掠食因子》好看。原因在于《掠食因子》已经揭穿谜底:姆巴旺怪兽的存在是因为摄入一种植物引发的人体变异——《渠城猎手》没能把这个点子推得更远。有些可惜。从类型上说,也许最多只能做到这样吧。毕竟画风放在那里,闹生化危机可能过火了。由某个英雄将灾难扼杀于无形中才是喜闻乐见的套路。但略不爽。作者试图做出的突破是借用了纽约地下游民这一群落来渲染恐怖气氛。对我而言,最大的遗憾是并不能感同身受——我对纽约不熟。如果是写的是趵突泉的池子底下其实住着一万多人……我就真的会吓一跳了。所以得出一个好玩的结论是:书写自己的城市,会提升销量。但又牵扯到年代背景的问题。嗯,去读《末日的仪式》。
  •     把这本和《掠食因子》合起来说一说,自从克莱顿挂了以后,似乎高科技惊悚小说便后继无人,其实仔细想想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本书的作者普雷斯顿和柴尔德再加上这几年很火的詹姆斯.罗林斯,丹尼尔. 斯瓦雷兹都可以说是高科技惊悚小说的典型代表(普雷斯顿和柴尔德已经不算新了,写了都20几年了)虽然不像丹布朗这么亮眼但在销售成绩上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再来说说这对好基友的小说风格,在引据各种诸如生物工程学,人体骨骼学,恐龙,病理学,计算机技术这类高科技玩意上好基友搭档完全不输克莱顿,但区别两者作品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两点,第一是普雷斯顿和柴尔德在作品中添加了许多血腥猎奇的东西,这么做的好处是在读者看烦了对各种基因数据的的冗长分析后通过这种B级片式的惊悚氛围推动剧情的继续发展并且重新调动起读者的积极性,不光如此这对搭档还比较罕见的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手法把许多明线暗线巧妙地安插在剧情当中(这在掠食因子最后那个让人出乎意料的结局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么一来又有了探案小说的风格,这种高科技+B级片+探案的写作方式在历来剧情干巴巴的科技惊悚小说里也算是独树一帜的,所以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作品的第二个特点是人物设置,和传统的高科技惊悚小说不同,本作的主角并不是教授,科学家这一类人,而是一名FBI探员和一名纽约警局的副队长,主角1探员潘德嘉斯特从考究的着装,优雅的谈吐以及贵族出身就可以看出是一个现代福尔摩斯,而另一名主角达戈斯塔便是现代版的华生了,虽然言行粗鄙但真诚坚韧可靠,两人精诚合作破了不少离奇的大案,这么一对福尔摩斯和华生的组合虽然不算新鲜但是在人物死气沉沉的高科技惊悚小说里已是难得的清凉春风了。道格拉斯·普莱斯顿和林肯·蔡尔德的潘探员&达戈斯塔副队长的系列小说远远不止两部,屹今为止已经有了13本系列作品,除了达戈斯塔之外还创造出了许多个性鲜明的角色,而且两位作者还在题材上引入了许多新元素(比如福尔摩斯莫里亚蒂般的兄弟对决,数不清的超自然凶案以及潘探员的家庭事件等等)也让这个系列风靡了近20年,经久不衰!
  •     到手后用了两天读完了,感觉与前作《渠城猎手》故事一脉相传,刺激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各路人马依次登场,仍然是高潮不断惊险无比,上一部未解开的疑团在本书中也都有了答案,作为惊悚小说的标准来说完全合格,对热衷于西方惊险小说的读者绝对是不容错过的。与前作相访,小说的镜头感十足,一面看书一面脑海里仿佛闪过一幅幅电影画面,相当过瘾,好莱坞90年代拍摄过《掠食因子》,可惜当时好像反响平平,如今要是用3D重新拍摄这二部曲就好了 ,这么好的题材,要是资金和技术都用心投进去的话想不精彩也难啊。看这样的小说就是图一个“爽”字,看的时候大呼过瘾,可别去谈什么文学价值,最近同时还在看末日三部曲之一《拯救者》,虽然文艺性更强一些,可文字却有些晦涩,阅读快感明显不及《渠城猎手》,总之这些都是好小说,看完是不会想吃后悔药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渠城猎手比掠食因子更好看!强烈推荐!
  •     电影画面式写法导致每次转到支线人物场景都显得字数太多巨细不分,足可砍掉两成篇幅。潘探员越发像福尔摩斯。按说一个FBI加一个纽约警察是怎么搞成屡屡单干的呢组织多为猪队友啊。爆笑场景:探员亮出百达翡丽腕表。警官说我不会游泳orz
  •     呜……我第一部挺喜欢的博士为什么会这样……
  •     没了第一部的博物馆看点,变得更无聊了=__=
  •     不如第一部...
  •     感觉没有《掠食因子》好看 核心创意还是接着上一部来的,少了几分新鲜感,惊险刺激感也不如上部 最后的翻转确实出人意料不过感觉有点牵强
  •     迫不及待的看完,发现没有后来了。。。
  •     海沃德永远都在主线情节之外和暴民领袖打交道啊,要你这角色何用?紧张激烈,热闹狗血。人物照旧脸谱化,读完感觉很空虚。
  •     感觉比第一本精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