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8074405
作者:杰德·麦肯纳
页数:252页

后记

你正在沉睡,而你可以醒来    划,划,划你的船,    轻轻地划向小溪。    快乐的,快乐的,快乐的,快乐的,    人生只是一场梦。    灵性开悟是最岂有此理的一件事。    真的,它是自我挫败,是我们对自己发动的战争。追求真相是一项很独特的挑战,因为想要真相的,正是唯一阻挡了真相的。这场战争,我们杀敌反而会输,必须战死才能获胜。我们最大的敌人正是发动战争的自我,所以怎么可能会胜利?当自我被摧毁之后,谁赢了?若是知道胜利的代价,还有谁愿意发动如此无谓的战争?    阿周那不愿意。他衡量了得失,然后放下武器,而没有发动这样的战争。《薄伽梵歌》就是关于他为何又拿起武器的故事,总结起来,就是下面这两行文字:    不真实的不存在;    真实的永远不会停止存在。    如果要归纳出这本书与我的教诲的精髓,我会说,最后不过就是如此:自己思考,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的。就是这样。问你自己什么是真的,直到你知道为止。本书的其他内容、我针对这个主题所说的其他事情,都围绕着这个核心。    我希望在此结束。这是你的表演、你的宇宙,没有其他人在这里,只有你,而且也没有任何事情是对你隐瞒的。你要完全靠自己,直接了悟所需的一切都已齐备,没有其他人有你需要的东西,也没有其他人可以领导你、拉你、推你或背起你。你的成功不需要别人。这件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你正在沉睡,而你可以醒来。如果了解这一点,你就会明白这是你所能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庆祝吧!这条路为你而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这本书主要是关于这个“第一步”,而不是旅程的其余部分。一旦你开始了,就无法停止或回头,但如我们在跳伞时所说的,你必须小心这第一步。    真是太厉害了。

作者简介

你真的想开悟,或者,你只是满足于追求开悟的过程?
麦肯纳二十来岁时受到启发,相信世上有真相,于是停止一切外在事务,花了几年时间尽力追求了解真相,在30岁时“开悟”,知道自己完成了追寻。他将自己采用的方法称为“灵性自体解析”,亦即以文字书写的方式探究一切说法的真假,直到最后的真相显现。
麦肯纳认为,开悟是关于了悟真相,而不是要成为更好或更快乐的人,不是要达到个人成长或灵性进化。对许多执着于某些大师或信仰的人而言,这不啻为一记棒喝。

书籍目录

1.再简单也不过了/1
2.矛盾/10
3.大想法/12
4.平静与自我满足/24
5.完成了/25
6.永恒心智的顽石/33
7.既不神圣也不明智/40
8.无心/47
9.同时在游戏之内与之外/57
10.何必闲谈幻相与开悟?/58
11.杀佛/63
12.一个真相/76
13.终极真相/77
14.精炼之火/86
15.自愿暂停怀疑/87
16.各境界的和谐/94
17.杀了我/98
18.未锁的牢笼/107
19.代号贝亚特丽斯/108
20.就在此处,就在此刻/118
21.终极武器!/124
22.在梦中谈真相/126
23.如我这般不朽与深奥/138
24.黄金定律/139
25.未被珍惜的剑/149
26.原始的人性活动/151
27.更远/158
28.层次/159
29.最穷困之物都闪耀/170
30.所有诗歌的源头1/177
31.荒谬电影院/183
32.无我是真我/191
33.有如死刑/192
34.狂热心灵的病房/205
35.在活着时死去/206
36.有何不可?/217
37.失败的配方/219
38.访问杰德·麦肯纳/226
39.历史记载的不足/238
40.费莱博士的访谈/239
41.扮演杰德·麦肯纳/242
42.佛陀的忧郁蓝调/247
(后记)你正在沉睡,而你可以醒来/251

编辑推荐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编辑推荐:开悟,不是要成为更好或更快乐的人,开悟,不是要达到个人成长或灵性进化。那开悟究竟是什么?如何追求开悟?开悟是什么?合一意识、直接体验无限、高峰体验、狂喜、天堂之乐?《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作者杰德•麦肯纳要告诉你,这些都是被贩卖、被购买的开悟,只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意识状态。如何追求开悟?是静心、祈祷、唱诵、做瑜伽、吃素、追随上师、净化自己?麦肯纳认为,这些都只是追求神祕意识体验的方法,无法带你走向真正的开悟——了悟真相。

前言

不落于任何宗教俗套的开悟之说几年前,我与本书的主编小良和一些编辑吃饭,免不了寒暄近况,她们礼貌地问我最近在干什么。面对这群美丽又聪明的听众,我当然不会放过机会,来发表我当时最大的一项人生领悟。“最近我有一个很大的领悟,”我说,“我发现,觉醒与信仰基本上是相对的两种意识状态,只要是信徒,就永远无法觉醒。”她们都很客气地聆听。于是我继续说,“人从出生后,就不由自主地被制约成一个信徒。如果想要解脱,就必须先摆脱信徒的状态。我很想写一本叫‘反信徒’的书,来宣扬这个理念。”她们似乎都不知该如何反应,我只好自己找台阶下来。“呵呵,但是灵修的书基本上就是要信徒来捧场,如果写一本书叫大家不要当信徒,恐怕违反了出版营销的基本原则。”几个月前,小良问我要不要翻译这本书。我读了,不得不承认,我想要写的东西已经被别人写出来了,而且读起来趣味十足,完全不会违反出版营销的原则。于是我就在一边赞叹,一边质疑,一边偷笑的情况下翻译了本书。赞叹什么呢?作者杰德•麦肯纳基本上对传统灵修有诸多质疑,但他很狡猾地以开悟者自居,掌握了人们天生的信徒心态与对老师的需要,进而开始了一场对于所谓“开悟”的辩证,背景是作者已成为某种道场的住处,以第一人称的纪实方式来描写一位开悟者如何处理来自各方的信徒疑问。这种写法很大胆且聪明,因为当一个人宣称已经全然开悟后,便让自己拥有一种危险的优势:他可以权威地表达看法与质疑我们这些尚未开悟的人;但他的风险则是,我们也可以根据他的说法来判断此人是否真的开悟。就此而言,本书的做法是成功的。这位宣称开悟的作者尽管文笔有点臭屁,但他的说法不落于任何宗教的俗套,没有扯到非理性的崇拜或无法验证的超现实渲染,而是处处可见很实际的想法与很有说服力的辩证,对“开悟”这个神秘的体验提出了很个人,很诚实,也很严谨的看法。杰德的开悟是靠一种彻底的觉察来达成,觉察什么呢?觉察“真相”(或真理,但我不喜欢翻译成真理)。杰德说的通往开悟之道极其单纯:“这是想要开悟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坐下来,排除杂念,问自己什么是真实的,直到你确实知道。”   至于什么是判断真相的标准,杰德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我想也不应该提供,也无法提供,因为“道可道,非常道”,通往真相之道是无法用文字传达的,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旅程,在旅程的不同阶段会有不一样的指标。    杰德身为开悟者,虽然无法直接带给我们真相,但他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柏拉图洞穴、吸血鬼、毛毛虫、庄周梦境、黑客任务…)来说明假象之所以为假。虽然这也是很多灵修与宗教信仰劝人放弃世俗的常用说法,不足为奇。但是,如果以这个为出发点诚实地探究下去——问自己什么是真实的——最后必然会导致对于信仰的幻灭与否定。毕竟在本质上,所有的信仰都是建立于道听途说之上,都是妄念。  对于信仰的幻灭,是杰德所谓通往开悟的“第一步”。杰德精彩地描述踏出了“第一步”之后会经历的那种绝望,有如被困在一栋燃烧的大楼中,唯一的出路就是破窗跳下;当你深刻地体认,停留在原处就是死,撞破玻璃跳出也是死,但你别无选择,只能勇往直前。尽管前方看似也是死路一条。当一切都失去意义,陷入绝望的深渊,此时,自我才可能会瓦解。此时,“问自己什么是真实的”这趟旅程才可能会抵达一个“更远”的终点。  杰德说开悟的状态是“恒久非二元觉知”。顾名思义,“恒久”就是非暂时的,非短期的;“非二元”就是无分别、无对立,简单说,就是“无我”。也就是说,开悟是一种恒久的无我、无分别心的觉知状态。要失去自我才能开悟,或开悟就会导致失去自我。但不管是鸡生蛋或蛋生鸡,自我泯灭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绝望煎熬,就像死亡般无可避免。 这也是这本书让我赞叹的一个观点:在深刻的沮丧与绝望中,可以看到无我的真相。所有身陷绝望与沮丧的人,其实都面临着人生的转机,而开悟甚至可能是如死亡般的必然(杰德说的!)。但是,如果一切信仰皆虚妄,那么当然也包括了有关灵魂鬼神的信仰,随之而去的就是整个天堂地狱轮回转世等等妄念……我们只剩下此生此地、此时此刻能够把握。这样的结论虽未免让人觉得就算此刻光明,将来必然开悟,但未来也可能只是一片黑暗?杰德很轻松地回答这样的问题:“你可以说我毫无分别,什么都相信:鬼魂、流血的雕像、外星人绑架事件、外星人虐杀牲畜事件、玉米田图案、预言、魔鬼附身,等等。我几乎毫不筛选地照单全收,因为这样比较好玩……在梦中要如何划分界线?一切都很好啊。我如何看待这些事物是无关紧要的,所以我只是观看。”坦白说,我觉得杰德这样回答是避重就轻,但妙的就是杰德在书中也承认自己是避重就轻。被学生追问之后,他终究还是提出了很值得参考的看法,但我就在此卖个关子吧,留给读者自己去发掘。 阅读这本书时,我想读者自然会有,也应该有许多这类的疑问。提出质疑甚至比找到答案更重要。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地把书上所说的照单全收,难免辜负了杰德的苦心。撇开“开悟”这件岂有此理的事情不谈,我觉得本书另一个值得参考之处,就是看到杰德如何轻松、尽情,而又认真地享受生命中的各种情境,小至洗碗、散步、打电玩、骑单车、观赏风暴……大至经营一个另类道场、传道解惑、面临生死关头……对于一个“无法继续扮演旧的自我,无法分享共同的语言”的开悟者而言,一切意义皆徒然,而真相就存在于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中。但是,他未免也玩得太开心了吧?这也许是美式文化特有的态度。说实在的,一向属于东方严肃奥义的开悟,在此加入了西方的平易轻松,也是好事一桩。最后,杰德在写了这些关于开悟的书之后,已经没有实际现身教导的欲望了,他说:“老师这个角色是个人格面具,就像其他角色一样,是一套戏服。它不是‘真实’的我,而我不认为我有力气再次扮演这个角色。它是我穿过的外套,现在我把它脱了下来。它已经发挥过作用了。”我觉得光凭这一点,杰德就胜过了台面上许多装模作样,其实身不由己的“大师们”,我必须再给他一个赞!一直以来,我们都将灵性开悟作为心灵修行路上的终点,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不是那样的,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创造丰盛》作者 张馨月

内容概要

[美]杰德·麦肯纳(Jed McKenna)
一个并不符合所谓“灵性老师”形象的灵性老师,喜欢打电动、骑越野车、跳伞、读惠特曼的诗。他在美国的爱荷华州有个道场,有许多学生,还写了“灵性开悟三部曲”,本书是三部曲的第一本。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让寻寻觅觅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看见“真相”从2002年开始研究身心灵成长以来,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作者是:《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利,以及写了《灵性开悟》三部曲的美国灵性作家杰德•麦肯纳。 对我帮助最大、一路陪伴指引我的灵性老师则是克里斯多夫•孟(克老师),这本《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就是他引荐我看的。作者杰德•麦肯纳是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人。我爱他的才华、幽默、洞见和智慧。用浅显易懂的小说方式(写得相当精彩有趣),高举着“这才是灵性开悟”的牌子,阐述、教导他个人的开悟版本,又用极其幽默的方式笑骂全世界的灵修者、灵修教派、机构,甚至各大宗教也难以幸免。他让在灵修道路上寻寻觅觅而不得其所的求道者,可以得知另外一个层面的“真相”。我恨他什么呢?我恨他见影不见人(克老师的太太素梅的用语),写了三本书以后,连宣传都不做就神隐起来,全世界的人都找不到他。我恨他拆穿了我的灵修美梦,让我看清楚血淋淋的现实:以坊间所贩卖的各种灵修方式,以各大宗教宣传教导的修行法门,我们一辈子都开不了悟。我恨他把开悟说得那么绝对,让人可望不可即。不过,不过——我还是爱他的。可能是因为我看不到他,没有近距离的接触,所以无法用我一般“审判”灵性导师的各种标准去“检验”他,所以,他是聪明的(神隐不见人)。他的三本书(英文的),每一本我都看了三遍以上,每天晚上还听他的有声书入睡。刚开始的时候,尤其是读了第一本之后,我陷入了忧郁绝望之中。我一直以为,我只要不断地从事灵性修炼,找到适当的老师和法门,有一天——总有那么一天,只要我够努力、运气够好——我会达到开悟状态,进入永恒的极乐、狂喜之中(杰德最恨别人把开悟说成这 样),再也没有烦恼忧愁了。这本《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完全粉碎了我的美梦。不过杰德也说得很清楚:开悟(觉醒)是全然的无意义。觉醒于你的真实本质就像死亡,它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不管你做什么,最后总是会抵达,所以何必着急呢?享受你的生命,它是自由的。宇宙意识、另类意识状态与合一心智都是这个浩瀚而迷人的二元游乐场里面的游乐设施。贫困、疾病、绝望也是。但开悟就不是游乐设施了。开悟意味着离开游乐场,但何必离开游乐场?在游乐场里你可以当一个圣人、一个瑜伽修士、一个亿万富翁、一个世界领袖或军阀。当好人或当坏人。快乐、悲惨、极乐、痛苦、胜利、失败,全都在这里。急什么呢?等离开游乐场的时候到了,你就会知道,你就会离去,但当然没有什么好处可拿。所以,我逐渐了解了他的苦心,他只是要澄清开悟不是什么(绝对不是坊间灵修或宗教团体贩卖的那种什么觉醒、合一意识、高峰经验、狂喜状态),而且他不鼓励我们追求开悟。因为他说:开悟是万不得已的事,是当你对幻相和谎言痛恨到了极点之后,不得已的选择。而且不是你选择它,而是它选择了你。所以说,他的书对我最大的帮助就在于:让我不再执着于“追寻”,而是能更地安住于当下。他在书中引用“柏拉图洞穴”的理论,阐释了我们熟知的“大部分的人类都在沉睡”的说法。他改良了柏拉图的版本,以电影院来比喻我们被假相(玛雅女神Maya)奴役控制的真实状况,又用舞台上的戏剧的比喻来描述我们都是身不由己、照本宣科的演员,完全融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浑然不觉自己其实只是演员,随时可以出戏。对于他的电影院比喻,我简单复述如下:一群人被锁在电影院的座位上,哪里也去不了,他们以为所有的实相、现实,就是银幕上所呈现的。他们每天随着银幕上的剧情起伏而又悲又喜,不可自拔。有些人——可能是有识之士吧——有天突然发现,他们手脚上的锁链其实没有锁死,他们是自由的,可以起来走动,于是他们看到了戏院的全景:一群人坐在那里盯着银幕又哭又笑,而银幕上的“剧情”来源,则是后方放映室的一撮光线而已。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起来走动,而他们的人生剧情,也绝不是受限于银幕之上而已。他的这些比喻,为我厘清了很多困惑,同时也让我自己精准地了解到我究竟是处在什么样的境界里面。杰德版本的开悟,不是这些“觉醒”而离开座位的人,而是那些走出戏院,发现我们人生真正的光源其实是来自于戏院外的阳光的那些人。这些人有的也许会回到戏院,试着叫醒那些自以为被锁在座位上的人,让他们以更广的人生视角去看,一尝自由的滋味。而我,只是从座位上起来过的人,了解到了我是有选择的,也看到了戏院的全景,但有的时候又不由自主地被银幕上的剧情吸引,又坐回到座位上,进入银幕戏剧的悲欢离合中。我没有离开戏院(游乐场)的打算,而且还觉得银幕上的人生悲喜剧有时候还是蛮好玩的。不过,当我搞清楚这种状况的时候,我愈来愈能抽离自己生命中的一些悲喜曲,不再那么执着了。而这种状况,其实就是杰德在他的第二、第三本书着墨甚多的:人类成人(Human Adult,相较于Human Child人类儿童来说的)。杰德力劝所有的人,放弃开悟而做人类成人,人类成人的特色就是:臣服、顺流、为自己的情绪和生命完全负责、和宇宙的频率同频共振,所以“心想事成”是他们生活的常态,而不是奇迹。他认为,绝大多数人类的心智都停滞在十二三岁就不成长了,所以这个世界才会有这么多荒唐、不合理、丑恶的事情。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用儿童心态在行事为人,真的很幼稚,损人又不利己。杰德提供了一些方法让我们逐渐从儿童过度成长为成人,包括:放开自己人生的船舵、臣服而顺流,睁开双眼真诚地看这个世界并且面对自己,还有他特别提出的一种像写日记般的方法:“自体灵性解析”(本书中有详细介绍),但他在第三本书中说,最重要的灵修方法还是观照(所有的大师也都这么说),而他给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多次地提醒自己:我是个演员,这只是我演出的角色而已,我不是我的身体、头脑、思想、情绪、遭遇、名气、财物……他说的演员,其实就是我们的本我、内在空间、本质、自性……。而所有属于我们扮演的“角色”层面的东西,都是“内容”,都是二元对立下的产物,这样说明就更清楚了。我对所有的灵性修炼和灵性老师的看法,其实经过了“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的阶段。最早我沉迷于所有的灵性课程、修炼法门中,也崇拜、仰慕很多灵性老师,然而在一连串的失望之后,又看了杰德的书,就开始对那些灵性课程和老师们有了很多的批判。但是,深入研究杰德的书,再加上自己内在的一些转变和成长,我又觉得这些灵性课程和老师都是很好很棒的!它们也许不能让我们达到杰德所谓的“开悟”,但是诸多课程和老师还是能够帮助很多迷失困惑的灵魂。他们都是游乐场中一些精彩的游乐项目,虽然不是能够带你离开游乐场的,但是可以让你有很多乐趣,减轻你的痛苦。相较于其他的游乐设施(追求成功、财富、赌博、沉迷于不良嗜好、外遇等),这些游乐设施是很有益处又健康的。认清这点之后,真是看山又是山了。我真的非常开心这本书经我大力促成,能够在海峡两岸顺利地同时出版。译者鲁宓是我特别指定的翻译高手,他的译笔准确到位,我校译起来是非常轻松的。感谢我最爱的方智出版社编辑黄淑云,她编辑的英文书精准度总是那么高,也是我指定非用不可的编辑。感谢方智出版社的小良和华夏出版社的吕娜,采纳我的建议出版这本另类的灵性书籍,我忠心盼望本书能够指引一些在灵修道路上困惑的灵魂,希望你们跟我一样,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帮助,成为人类成人!是为所盼!德芬2012年冬  大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道德经》警告我们要小心路上那些五光十色或花言巧语砌成的陷阱。在觉醒的路上有很多事可看可做,一切都很新鲜、很神奇。比方说,有些时候你会停下来发展你觉得很特殊的能力,如预言、感应、通灵、魔术、转盘子,等等。在坐禅时,学生可能会进入无时间性的合一意识。他也许在一次绝妙的静坐中就解开了他人生中的所有复杂问题,他也许感觉自己吐出了卡在胸中多年的一个大铅块,他还可能深入地狱,屠杀了心中所有的恶魔。有了这种体验,他可能会跑去找老师分享他的胜利和经验,心想自己是顺利在开悟之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老师却泼他冷水,说那都是魔境。” 玛拉现在皱起眉头,明白是她被泼了冷水。 “当一个禅宗大师提到‘魔境’这个词时,他是要告诉学生,他们在路上停下来捡拾的宝石或摘取的花朵,只在他们选择抛弃掉这些的世界里才有价值或美感。《道德经》之所以要人小心五光十色的陷阱,是因为如果要拥有它们或从中获利,你必须停止旅程,留在梦境中。那些东西终究只是觉醒过程中的分心之物,为了摆脱幻相,你必须放弃自己拥有的一切。真相的代价就是一切。一切。这是不可违背的法则。” 玛拉看起来很难过。我以较温和的口气继续说。 “我之所以提到魔境,是因为目前就是这种情况。你在静心时有了一些很深刻的体悟,便跑来告诉我,这是可以理解的。西方灵修似乎把开悟与自我完善画上等号,所以很自然地会假设挣脱心智与情感上的包袱,是通往开悟的路。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在追寻开悟的背景下,你的体验是魔境。你把这些无价的珠宝带来给我,而我告诉你应该把它们冲下马桶,继续前进。” 我停下来让她沉淀一下。现在要做的不是帮助玛拉追寻开悟,而是让她明白她并不是在追寻开悟。有时我很好奇自己能否当个好的禅宗大师,但我恐怕做不到。或者,也许我可以,就看你怎么想。我的标志会是佛陀的头插在一根长矛上,血滴个不停,血管晃呀晃的。标志下方的格言则是:“死吧!”学生坐完禅后会在我的门外排队,一个一个进来告诉我他们的体验,而只要第一个人一开口,我就会以最高的音量大吼: “你不是他!你不是真的!你是魔境里的人!你只是个梦中角色!”此时,我可能会开始用棍子打学生,这就是当禅宗大师的额外好处之一。 “你应该死掉才对!你怎么没死?你为何来见我?你就是最大的问题!滚出去,等你死了再回来。我要跟那个死了的家伙谈,而不是一个愚蠢的梦中角色。现在给我滚出去!” 基本上,这就是追寻开悟:你以为是你的你(还有那个以为你是你的你,以此类推)都不是你,只是你的根本真相所梦出来的短暂角色。开悟不存在于角色之中,而是在根本真相里。当然,作为一个梦中角色没什么不对,除非你的目标是觉醒,那么梦中角色就必须被无情地毁灭。如果你渴望体验超出普通经验范围的狂喜、大爱、变异意识状态或被唤醒的拙火,或得到上天堂的资格,或拯救所有生灵,或只是要成为一个最好的人,那就欢呼吧!你来到了正确的地方:梦境,二元对立的宇宙。但是,如果你想要摆脱假货,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的,那么你就来错地方了,而且你前方有很困难的挑战,假装并非如此一点用也没有。 刚才说到佛陀的首级,以及我吼着要学生去死那一段,并不是我认为自己没办法当个好的祥宗大师的理由。事实上,我认为那可以让我成为一个很酷的禅宗大师,但缺点是,我想可能留不住学生。 其实,我是个很温和的家伙,教导方式很轻松,学生留存率很高。如果真的要有一个旗帜或标志,应该会是塔罗牌中的傻瓜牌的极简版——那个傻瓜幸福地大步跨出悬崖,坠入虚空。


 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书看完了第一遍,对于这本书的赞美之辞我就不赘述了。只是有个小问题:书里第69页的倒数第7行:“那么受苦呢?佛陀说……”,“暂停。”——Jed在此说了句“暂停”,其实,我是蛮希望看到Jed在此书里谈谈他对受苦是持怎样的看法。可惜被他喊了句“暂停”。我在德芬姐的博客评论里提了这个问题,德芬姐给了回复:“在云霄飞车上尖叫的人是在受苦吗?电影里面的演员在受苦吗?”嗯~我可能要先定义一下我所指的受苦,比如:生下来就缺胳膊少腿的婴童,面临受苦的余生;那些因为战争冲突,炸弹轰炸,造成的缺胳膊少腿的儿童,也是要面临受苦的余生;诸如此类……换言之,我指的是“被”受苦。在云霄飞车上尖叫属于“主动”受苦;电影里面的演员明星亦然(并且,还有高片酬回报)。Jed的整本书非常清晰。但是,在被受苦这个节点上面,失焦了。存疑。
  •     作者将开悟的状态描述为:由于没有自我感,所以我没有占有、权利或者应该拥有什么的感觉。我不会把任何事物视为理所当然,没有任何东西是我的,全都是借来的,最后都要归还。我的身体不是我自己的,我的生命不是我自己的。我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不缺乏,我是自由的。我正常无事的时候的清醒状态,是一种快活的欢乐,到一种几乎让人难为情的、轻浮的愉悦。我可能会分心沉迷于电玩、电影或者一段对话中一会儿,但总是要回到那个包含了敬畏、感恩与莫大喜悦的中心。这是觉醒后的清明与自然的状态。与未觉醒的状态相比较,后者总是处于充满欲望的挣扎之中。执着和欲望是永远扮黑脸的坏人,但它们并不是问题,而是潜在疾病的症状——那个疾病驱使我们过着违反自然秩序的生活。我们把生命浪费在徒劳无功地想要击退狂潮,筑起自我感,必须不断重建才能留存下来的小小沙堡。在这个场景中,我们把所有的自然元素视为错误,然后把自己的人生与生命能量都用来对抗它们。作者所写都是开悟不是什么。有用的部分:53页,一段话;61页,一首禅诗;110 放开舵,最终掌舵的,都是宇宙无限而准确的智慧;122 我不思考,而是观察;122在此时,在每个地方,在每件事物上都看到完美;161以上的一段话;166 克里斯的自我观是他的奥帆的墙壁、地板和天花板;人类成人的特色就是:臣服、顺流、为自己的情绪和生命完全负责、和宇宙的频率同频共振。最重要的灵修方法还是观照。恒久非二元觉知
  •     这本书其实想要说的,其实很简单。大概就是真相是什么——真相就是无我;无我是什么——很难描述,就像对一个不知道火是什么的人如何描述火,必须得自己看到后;那如何灵性开悟也就是说做到无我——就是不断的追问自己,真相是什么……哈哈,这样总结起来是不是很无语,个人感觉这本书大部分就是让人挺无语的,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能引起我的共鸣的东西,比如所有宗教的偶像,戒规等,其实都是另外一种迷幻;比如如果你要追寻真相,那么这条路必须你自己走,什么上师,书籍,只是贩卖机而已,没有任何帮助(和这本书一样);又比如,世人其实大部分都是被恐惧所驱动的(这个的确是我自己所思考的结果);又比如,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的过程(其实东方哲学有很多类似的东西,我们已经习以为常,而西方貌似对此突然来了兴趣);又比如老庄所说的“无我”……等等,总体说来,很多东西都很熟悉,感觉作者把他们很熟稔的杂糅了起来。按照作者所说的,只要有“我”,我们就像穿上戏服的演员,毫无知觉的把演戏当作真实;但如果你知道真相,其实也可以继续表演(俗话说得好:“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只是你明白这只是一种表演而已;又或者,“无我的人在自我之外的某样事物上找到了定义,他们不是去投射,而是去完成”……“重要的是交托出去——不管是将自己交给神、交给国家、还是交出去雕刻一根拐杖”我觉得,相对来说,比起彻底的开悟——放下一切,不如做一个交托出去的无我,比较有趣。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读完此书,感觉自己的灵修观,乃至世界观,发生了一场地震。原有的好些观念崩塌了,不知不觉认同了作者的说法。虽然他说,不要相信权威,要自己体悟,虽然我不是个容易被洗脑的人,但直觉告诉我,他形容的开悟比我之前读到过的所有那些或美妙或神奇或古怪或极乐的经验都更接近真相。开悟就是无我,就是恒久非二元状态,只可体会,不可言传。开悟后,没有了任何好坏、对错、是非、美丑的人为概念,喜怒哀乐都只是当下一念的自然反应,与意识无关,完全地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没有什么一定要做,或一定不做的。身体、心智都只是包裹着自我的躯壳,若已无我,还在乎什么躯壳。难怪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开悟的代价,等于舍弃了人世间这个游乐场里所有的项目,跟追求幸福、快乐、健康根本是两回事。有多少人真的愿意去做一个觉醒者呢?
  •     读完后哭了很久。自我被瓦解后不可避免的毁灭感,相信的一切都土崩瓦解,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或许离开浮木后还会回来,因为舍不得,然后抓起那根救命草,退化到最初。但还是要鼓起勇气,因为我需要真相。生命的最初,就给了我指引,甚至比本书的作者还早,只是我没想到还可以挣脱铁镣,走到影院之外,看见阳光。
  •     起点就错。作者是自己又分裂出一个人格觉得自己开悟了而已。
  •     这本书很烂,不值得购买,很不喜欢。
  •     或许我们每个人在努力生存的同时,或多或少需要腾出一个空间和时间,让让自己有个自我修整的过程。自己学着去思考,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的。问自己什么是真的,直到自己知道为止。只是在这个自我解析的过程中,是否能坚持、面对和接受那份真实或真相,或许人还是需要点勇气或力量吧!灵性而又慈悲的生活,现实中异常艰难,但指引的方向值得努力。
  •     虽然文字有些啰嗦,但很有启发性
  •     这本原本不那么有感觉,但是读了三部曲中第三本后反过头来想想觉得值得再回味。乍看下挺啰嗦,不过很多话真是说多少遍都不一定够啊~否则我们又怎么会一本本的去读这些灵修书籍呢?
  •     没读时期望不大,读时发现还可以嘛。
  •     坦诚
  •     作者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解释真实,帮你檫去眼前一切迷雾,让你看到真实 真正 ,估计喜欢的人不会太多,呵呵
  •     许是因缘未到,并不太有所得
  •     张德芬老师在微博中多次推荐这本《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终于买到了。张德芬老师曾说过作者麦肯纳是她修行道路上影响最大的老师之一。“开悟状态不是永恒的极乐、狂喜,再也没有忧愁了(麦肯纳老师最讨厌别人把开悟说成这样。)”“麦肯纳老师的书对我的最大帮助是:让我不再执着于追寻,而是能更安住在当下。”万分期待,开始阅读,一本另类的开悟书,从不一样的角度开始开悟之旅!
  •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作者最后虽然批评了一下佛教,但其实他的思想完全没有脱离禅宗。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相似佛法大行其道,但正法一直都在,历代开悟的人也很多。作者批评没有开悟的,毫无道理,佛教当中开悟的绝对是所有宗教当中最多的(姑且同意其他宗教/非宗教也能开悟)
  •     这本书颠覆了我好多的观念,以前看某位大师说,开悟前都是盲修瞎练,开悟了才是修炼的真正开始。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大师的意思。书上说,“无执”是开悟的副产品,而不是去模仿开悟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因为那根本就是模仿不来的。看这本书经常看到某一段触动我心灵的句子时感觉我这个思考者后面有一个“观”,然后大脑一片空白,很短,一刹那,就在要分别“观”的时候那个“观”消失了,以前看“新世界”有过这种经验,但很模糊,看这本书比较清楚。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译者千万把后两本出齐啊!
  •     彻底改变对开悟的看法
  •     凡事力求透彻的原则让我比价能够认同此本书中一些bold的言论,宗教是牧羊人和鸦片是马克思提出的,但是灵修学在当代的火热无疑是新宗教的变体,大多数人还是换着法子寸步不移。诚实与勇敢永远是同时出现的人格力量,然而成年人却鲜有。
  •     很难形容这本书,这是本很特别的书。 可以说这是本破妄之书,破执之书,破除关于开悟的诸多妄想,破除阻碍开悟的诸多执念。 书里提到的关于开悟的诸多陷阱或者说是误解,我都一一经历过,我不清楚我是否处于杰德说的开悟的第一阶段,我只知道如今自己一点也不愉快,觉得失去了大多数人该有的乐趣,而且也知道,我在这条路上是无法回头了。 不过正像杰德一再书里提到的,必须自己去体验,无论有没有真相。
  •     张德芬介绍的书,同时我自己也介绍
  •     
  •     书籍的内容大多比较重复,也不是很明白作者想表达的内容
  •     或许你不能接受,或许你愤怒到想要殴打作者,或许他的话跟你的认知背道而驰,但事实就是事实,真相就是真相,而他无疑是接近真相的,而你也可以看看自己内心在抗争在抵触在攻击的那个是谁?你在为谁而抵抗,你试图保护的是什么?
  •     我没有读完,大概1/3吧,然后觉得这本书就是玄乎卖弄。或许和有人的评价一样,西方人来品东方韵味,本来就会更艰难晦涩,再写出来,就更难了
  •     读这本书的过程常常摇摆在两种状态之间,有时候相信作者是真正开悟了,对实相的描述锐利而深刻,有时候又怀疑他只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半吊子灵修人士、神秘主义者,或者干脆就是个技巧非常高明的编故事的人,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这本书的价值无需赘言,而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呃......其实也不坏,虽然有时候会发现到一点点矛盾的地方,但毕竟他的见解还是相当精彩的,哪怕是想象出来的,很少有哪本书可以为寻求真相的人提供这么多深刻的启示,就是太冷酷。
  •     读了百分之五十,我知道他的流水账对话记录本在反复说几件事,但是这表达力也太烂了吧,他讲的完全很高杆晦涩难懂,我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但是他的话语却是有卖弄和故意迷惑的成分。难怪他自己也常说新世纪是bullshit啊。我看完也觉得他很bullshit啊,他跟人的对话基本都在一个吊诡的逻辑之中。他书中阐述的一些确实是事实,但是就不能举个浅显低到尘埃里的例子吗?!例如 “放下你的知道” “干!那个贱人肯定背着我去补习班!”“但是我没有亲眼看到,我并不是真的知道。”这本书是用来给某些灵修多年的人灌肠的,然而灌肠只要《道德经》的一句天地不仁万物刍狗已经够了,或者加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然而普通人看了大概就会有我这个反应。
  •     如果我把金钱、地位、名誉、感情等一切美好的东西比喻成游戏币,那么你就确实得不到任何游戏币。因此,离开游戏没有任何好处。
  •     好吧 这书一句概括 什么鬼?
  •     不存在真实的自我,只有虚假自我与无我。我们所有人都是在披着戏服扮演者一个又一个角色罢了。(偶尔会有这种感觉,但是并不深刻。)好多地方都是有些懵的,各种问题相互之间也有许多矛盾。慢慢来吧,不是要两年以上么。•﹏•
  •     至少这本书比德国人那本当下的力量更好懂一些。基本上在讲灵性开悟不是什么。具体是什么,自己“跳楼”去。
  •     我不认为作者开悟了。我认为要群殴IU正道读南公怀瑾、米晶子、庄子的书更稳妥一些。
  •     口水话有点多
  •     这本书算是让我从新时代到禅转变的契机吧。系统性稍弱,启蒙性很强。换句话来说,就是极大了震撼了我的世界观,但是看后又似懂非懂,第一次读甚至是半信半疑。但等到我看过克里希那穆提、狄巴克乔布拉之后,再回来看每一次又有新的体悟。我记得《与佛对话》中有一句话,我很是赞同,悟者的用词不同,真理的表达也不同。个人感觉杰德这种记叙式的文字不够系统,不大适合我,所以四星。但是不可否认,此书对我的意义重大,让我对“灵性”的了解彻底上升到另一层次。
  •     生平第一次知道有男神的滋味
  •     这本书解了多年的疑惑,对我启发非常大。
  •     没有信仰是真的,生命没有意义。~~难以置信
  •     Soul
  •     生命没有意义。损之又损,放弃一切之时。
  •     除了少数忽悠人的所谓大师是骗子以外,大多数guru都是有各自的法门的。灵不灵其实在于修炼者本人。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就是这个道理。这和宗教也是一样的,真诚皈依某个宗教的人生命会发生奇迹的转变。有些人容易信,信念就能在他们身上产生奇迹,所谓心诚则灵。信念能改变一个人看世界、看人和看待自己的方式和结果。所以说信念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
  •     很真实,喜欢
  •     现代版金刚经破相,了相,基本是一部现代语言的佛学阐述。
  •     似懂非懂,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这个人说得蛮在理的,后面又觉得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开悟呢?他所谓的开悟之后的感觉,有点像冥想中那种人神合一的体验,但他自己和很多研究都说那种体验不值一提,虽然我也没体验过。做个“人类成人”的说法倒是蛮赞的。
  •     早就听说这本书了,不过一直都是外文版的,理解起来还是挺费劲。现在终于看到中文版的了`
  •     对于作者反反复复念叨我高中就在思考的事情……还一副“我知道很多可我就是不告诉你”的样子,我…看不下去了。 人 其实一句话:你想怎么活就怎么活
  •     美国骗子的风格不一样。
  •     恒久非二元对立,没有对与错。只有是与否
  •     这本书从第一个句子开始嘲讽我直到最后一句。
  •     这是个很冲击性的观点。非常棒,但是不适合大众读者。如果你尚未踏上寻找灵性之旅,如果你没有经历理想的完全幻灭,如果你未曾体验绝望和无助,质疑一切。那么,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并不适合你,它不但不会有助于你准确地理解开悟,更可能让你走火入魔。因为,这本书,也不是你想的那样。
  •     颠覆一切已知,开悟是简单的明了真相,而每时每刻每个人都伴随着开悟
  •     自己思考,弄清楚什么是真实的
  •     别人推荐我读书了,看了一遍,然后自体解析,然后开悟。无处可去,无事可做
  •     这本书以戏谑的角度来评说开悟,我基本是当着一个笑话来看的。看完之后,我没有任何的收获!我觉得他跟肯威尔伯差远了!
  •     最爱的Jed 给了我关于真相的启蒙
  •     如果让我在足够我用的钱和开悟中选,我肯定毫不犹豫的奔向钱。我很认真的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不知道或许我只是想过让我觉得安全的生活,所以我不要开悟,我只要我快乐。我既像憎恨自己一样的憎恨这世界,又渴望别人爱我,赞同我。可怜的摇摆在世界
  •     杰德·麦肯纳的第一本
  •     杰德的书听说了很多年却一直不想看,也是因为书名总让我有种莫名的分裂感。即便看第一本书的时候共鸣很多,都仍然读的断断续续,老觉得杰德过于“火星白羊”充满斗志,和自己不太搭得上感觉。但又不得不说,看到第三本已经有点喜欢他了。——至少是个比较明白的人。
  •     第一遍读的时候没读懂,觉得作者很偏激,后来读了他的第三本书觉得特别好,再回头读这本,终于读懂作者要表达什么。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大爱。
  •     之前张德芬老师推荐过,想必应该是不错的书,看完后觉得确实还不错。只是看这本书需要很大的耐性,好几次让我想睡觉,内容稍有点枯燥。但不得不说的是,作者理解的开悟,与《心经》的核心内容是相同的,也是佛法的精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全文260个字,将开悟说的非常明白。
  •     了悟真相!
  •     自从开始学佛我发现个怪事,圈子里有那么一帮人,他们带着被洗脑般祥和的表情跟我说学佛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以我的理解,学佛是一件辛苦没谱越学越挫败的过程(“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能充分说明这种挫败心理)我甚至怀疑我跟他们学的不是一个东西。然后进了实修群才把我吓着了,一群人天天讨论大小周天任脉督脉。这就是我看到中国“灵修”界的群像。西方的灵修界没了解过,但看作者描述没好到哪去,情理之中。无论东方西方,总会有一群人傍着神秘体验当开悟,而且数量绝对不会少。作者非常没口德,这点不用质疑,最后连喷佛教都不会嘴下留情,但是提的问题好。有些想法不谋而合:模仿吸血鬼不会让你真正变成吸血鬼。佛教是先有觉者才有教法,佛陀寂灭后觉悟的人为什么那么少,因为把指头(教法)当月亮(实相)的人太多,而且还没自觉。
  •     包装很好,买来就是珍藏的!书的内容不多讲了,相当棒!
  •     他是个厉害的哲学家
  •     讲述真正开悟后的体验
  •     非恆久二元覺知。
  •     和我以前看的灵修书的观点有点点不同,正在慢慢领会
  •     在朋友推荐下购买,看后喜欢,观点独特
  •     还是星盘姐姐让我买的,最近都在看些什么啊,逼自己看了好久还是坚持不下去。
  •     以前读过一个概念,低水平的都重复。打个比喻,如果不刻意去模仿改进自己的字迹,那么即使写了一辈子的字,水平跟自己初中时候差不多。意识也是这样,在灵性自体解析的过程里,解析掉非真实的,剩下的就是真相。
  •     觉醒与开悟
  •     哈哈,当小说看
  •     灵修对于我而言是什么,只不过是一个内在探索的过程。而我在越来越多的机缘巧合之中看了很多和灵修有关的资料,也看到部分灵修爱好者的执念。从朦胧的直觉到炙热再到冷却,看完这本灵修的书有种莫名的失落感。文中反复提到,是为了追求觉醒还是为了追求一种神性的体验感,是为了追求真实,还是为了追求而追求,当我再次深入的问自己的时候,所有的答案也便如此了。和作者一样,“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能够热爱生活”,只是夜已深,心已空,将如何面对修来的“空无”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