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演变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08657098
作者:伊恩·莫里斯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作为当代人,该如何理解诸如民众加入纳粹组织、白人贩卖黑奴、原始社会的暴力残杀,亦或是其他现在看来不合理,但在当时确被社会普遍接受的历史事件?伊恩·莫里斯在他的新作《人类的演变》中,从宏观视角,选取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阶段:以狩猎觅食为生的采集者社会、以农耕为生的农业社会,以及使用化石燃料的工业社会。通过分析这三种社会形态,以及分别带来的人的生存状况与价值观念,结合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历史学,从数万年历史中提炼出了一幅人类演变的大图景,并告诉我们为什么过去与现在的想法会有如此大的区别,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历史。

书籍目录

推荐序 价值观缘何而来?
导 论
第一章 每个时代的观念都是得其所需
第二章 采集者时代
第三章 农耕者时代
第四章 大工业时代
第五章 人类的演变与未来
第六章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时代的演变
第七章 人类究竟走向何处
第八章 永恒的价值观,不断发展的价值观,以及自我的价值观
第九章 灯火阑珊处:文明崩溃之后
第十章 我对一切事物的正见

内容概要

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2014年度中信致敬作者。已出版《西方将主宰多久》《文明的度量》等多部著作,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其中《西方将主宰多久》,荣获《纽约时报》年度杰出图书、《经济学人》年度图书、美国笔会/福克纳奖图书、“益得书摘”国际图书奖、英国奥威尔图书奖(入围)、FT中文网年度荐书等,入选首期“解放书单”;《文明的度量》入选“中国大众好书榜”等。


 人类的演变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我们生活在一个海纳百川的时代,信息爆炸,个人的价值观也千差万别,这不仅是地域差别和代沟。伊恩·莫里斯在他的著作《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中称,一些核心价值是不变的,诸加“待人公平、行事公正、爱憎分明、防患未然、敬畏神明”。然而有些偏差还是会令抱持不同价值观的人难以理解,譬如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恣意挥霍与锱铢必较、暴力与怀柔。相似价值观的小群体引发的社会问题,还有那些惊人的历史事件:希特勒的人格抑或助纣为虐者的心理吸引了无数研究者。所谓旁观者清的“不该如此”并不能解决问题,在莫里斯看来,了解“为何如此”才直击本质。无论是他先前几本畅销书探讨的西方的崛起、文明的演化、战争的推进作用,还是《人类的演变》中关注的价值观问题,都可归因于社会发展的问题。正如他在《文明的度量》中所言:“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我称之为‘社会发展’的问题,也就是社会通过影响物理、经济、智力等自然环境和知识环境以达到相应目标的能力。”《人类的演变》中用到的定量分析法与之一脉相承,是生物进化论与社会进化论的综合。基于能量消费的变化,莫里斯将人类的价值观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属于觅食、农耕和化石燃烧社会。这个分类方法不算石破天惊,早在1971年,地球科学家厄尔·库克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张广受引用的图,将社会发展的阶段分为原始人社会、狩猎社会、早期农业社会、先进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技术社会。这一框架被后来的学者不断改进引申,莫里斯即是其一。但他着重分析了能量获取模式和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在每一个阶段,能量获取的模式决定了人口规模和密度,这些又反过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些社会组织形态的效果最佳,继而又使得某些价值观体系相对更成功更受欢迎。”这其中,他又挑选了政治平等、贫富分布、性别平等、暴力倾向这几个社会学特性,对照分析三阶段的差异,探讨对社会形态的影响。外向的发展最后改变了内在,用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话来说:“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要理解行为本身,可追究到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又可在社会模式中找到答案。虽然从觅食者、农夫到大工业时代是进化的递进,但身处其中的人的行为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都是为了适应生存。莫里斯提炼的共性对评价历史和分析现实同样有效,《人类的演变》开篇讲的小故事就是一例:作者考古时遇到一对夫妻,男人骑驴,女人扛麻袋,在他看来殊难理解,当地人却觉理所当然。对照莫里斯的三种社会体系,就不难解释。今天我们跨过时间回看古人的生活,或者站在工业文明的角度看待农村或土著的生活状态,产生的毋庸置疑的优越感只是认识的偏差。倘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融入另外一种社会模式,也许我们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而我们当下作出的选择在对方看来,同样是令人困惑的。普里莫·莱维认为,批评纳粹铁蹄下的犹太人懦弱不知反抗是荒唐的;梵高说,农民的劳动隐藏着诗意;陶渊明失意现实又不甘湮没,选择“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庄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历史不能改写,我们无法简单地用“正确”或“错误”来评说,继往开来的启发存在于对社会现实和前因后果的理解中,这也正是莫里斯试图给我们的工具。——丙申年读伊恩·莫里斯《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
  •     为勇于开辟新路的莫里斯点赞文/芭蕉上人刚翻看这本《人类的演变》的目录,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作者莫里斯太大胆了。他竟然试图理清人类近两万年来的价值观变化及其背后的成因。非常有趣的是,这与本书评论篇的一位作者史景迁形成强烈的对比。史的名著《王氏之死》《曹寅和康熙皇帝》等都是聚焦于一个非常小的切片,试图用细致而又立体的刻画,复原当时鲜活的历史生活。他认为两万年以来,人类根据能量社区的模式可以大致分成觅食、农耕和化石燃料三种手段;而每个模式都可以限定了人口规模和密度,而这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些社会组织形态的效果最好,续而使得某种价值观体系相对更受欢迎。在两万年这么长的跨度里要说清这连串的因果关系绝非易事。作者有两大法宝:合情推理和大数据。人类为什么会从走婚转变为固定的婚姻呢?也许是受到历史老师口头禅 “历史就是这样,哪来的为什么” 的影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作者认为:固定的婚姻是男性为了确保自己的遗产能留给自己的骨肉。在觅食时期,由于获取能量的方式限制,并不会有多少遗产留下;而到了农耕阶段,私人能拥有大量的物品,遗产的问题就随之产生。这也是农耕文明普遍重视忠贞的原因。如此合情的推理在本书中并不鲜见。这些解释看似简单实则逻辑起点切入得非常俊逸,绝非表面上看起来得这么容易想到。单纯的说理可能显得比较单薄。作者最大的创建就在于收罗了各式各样的数据来丰富他的理论。说是创建,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呢?这一切都来自于作者的宏大主题:两万年、世界范围、人类价值观的变化。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达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了。历史中常见的引用文献讲故事的方法只能提供点上的证据,实则不能一锤定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你说北京有个男的是哑巴,纽约有个男的是哑巴,巴黎有个男的是哑巴……你并不能得到结论:男的都是哑巴。这时候,需要把对各地或者各时段的情况进行综合地呈现,那么数据量化似乎成为唯一的选择了。正如书中第六到第九章中的四位批评者所指出的,莫里斯的这套理论并非完美无缺、无懈可击。敢于挑战“两万年、世界范围”这个宏达视角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莫里斯带给我们的最珍贵的不是他的结论,而是他所开辟的能更深入讨论的“小径”。
  •     每一本的护封内一面很少见地都有特别的内容,然后集齐全部好像还能召唤什么东西..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还可以 稍微废话多了些
  •     为解读不符合当下普世价值观的事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譬如绿教极端主义,远洋渔船上的蝇王事件等等等等。不论作者观点正确与否,很有趣。
  •     这书就是莫里斯被吐槽与反吐槽的过程,哈哈哈。上半部分是莫里斯的理论,然后出来的“对手”都很厉害啊:西福德、科尔斯戈德、史景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最后莫里斯又对四位作了回应。另外,这书部分观点来自于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作者)。有点意思。
  •     讲真,中信出版社总是很有魄力。
  •     内容上是《枪炮病菌钢铁》的重复,写法上比较枯燥无味。论据和论点说服力很弱。
  •     老外写书有的时候真是...好的方面一本书就说一个道理,看完就明白记住;坏的方面就是说那么多废话来铺垫一个观点。莫里斯这本书就一个观点就是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决定了社会组织形式,而特定的组织方式决定了人类的价值观。然后莫里斯将人类社会区分为觅食者、农民和化石燃料使用者三个阶段,于是相应的三个阶段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如对于平等和暴力的看法不同。然后书后面附了小半本争议,主要也就两个争议,一个是道德形成的原因和道德是否有持久性;第二个是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能否简化成三段论。对于莫里斯的能量决定理论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是这种观点将历史放进了太大的周期,动辄几千上万年,这种区分方式其实对于理解现实太过于宏大了,而且不能深究细节。
  •     很热闹,很有趣,很取巧的一本书。
  •     价值是人类适应生存环境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契约。人类作为生物种类的一种,或是说高级物种,其本质上是脱离不开弱肉强食的,甚至可以伪装成种种进行弱肉强食,亦可美其名曰种族进化,为了避免弱者的集体反抗,就自发形成了教育,在农夫时代的农业社会,教育大部分是属于精英的,基层生存下去的人是靠着家族教育,口传心授罢了,可以感觉孔子是多么伟大啊,洪荒的儒学所形成的仁和礼,深入到每个角落人的骨子里,避免了接受不了系统的精英教育,但是也以普世的正向价值观去传递正能量,当然各朝代也裂变出孝、忠等。然而作为工业社会的现在,理论上讲价值观应发生变化,现实中也确实发生的改变,然而农夫时代以儒为核心的价值观却没能很好的传承下来,这样一下子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的淋漓尽至。
  •     人类如何演变,有多少流派就有多少种言论。
  •     凌晨四点医院门口读完的书 人类如何演变 都难逃生老病死
  •     将人类变化多端的价值观归因到三种社会形态很牵强,作者没能解释清楚这之间存在什么因果关系。我支持第二位批判者。不过作者对社会科学进行定量分析的努力值得肯定。里面提到的书大都看过,越来越觉得这种研究没什么意义,史前社会和未来社会都只是推测,无法证伪。
  •     融合了很多人的观点,但还是觉得不完善,如果没有后面四篇评论及反驳,会觉得不新颖不耐读。最大收获是长草一堆提到的书,有机会都补补
  •     大概了解,古人是如此贫穷,竟然吃不饱肚子
  •     时间的纬度够长,变量又设置的挺有意思,结论虽然有点仓促,大体上能自圆其说,挺好的书
  •     主动接受
  •     李老师推荐的
  •     2016年4月2印本
  •     获取能源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价值观的不同...反驳的文也在里面,大体上还是同意作者的看法。好奇试图脑补星际旅行时代人类的价值观...哪天核聚变成为第一能源的话...现在纠结的一些事在以后的人看来就不是个事了吧...
  •     总体来说就是剥削与被剥削、奴役与被奴役的过程
  •     观点非常牵强附会。。。不好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