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度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17113119
作者:齐明月

作者简介

很多人对民国大家的精神世界,心生向之。他们的渊博知识,他们的鲜明个性,他们的逸闻趣事,他们的风骨卓然,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涂抹着重重明艳的色彩。大家眼中的大家是怎样的呢?基于这个想法,本书选取了大家写大家的经典文章,意在通过大家眼中的大家,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至情至性和彼此间相互砥砺的深厚情谊。我们会发现在这些文人大家的笔下,与命运沉浮相比,他们似乎更留意那一抹春意,那一簇花开,那一份老友的惦念,和那一种对希望对明天的期待。如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百年过后,从他们留下的印记中,我们依然看到学生的端庄、先生的凛然,而“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

书籍目录

回忆鲁迅/郁达夫
敬悼许地山先生/郁达夫
志摩在回忆里/郁达夫
送仿吾的行/郁达夫
悼夏丐尊先生/郑振铎
哭佩弦/郑振铎
悼志摩/林徽因
伤双栝老人/徐志摩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季羡林
忆刘半农君/鲁迅
记辜鸿铭/胡适
知堂先生/废名
怀废名/周作人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蒋梦麟
我所见的叶圣陶/朱自清
怀念陈寅恪先生/俞大维
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赵景深
怀晚晴老人/夏丏尊
悼夏丏尊先生/丰子恺
记我所知道的槟城/凌叔华
北风——纪念诗人徐志摩/苏雪林
出游/孙福煕
雁冰先生印象记/吴组缃
四位先生/老舍
我与老舍与酒/台静农
怀念曹禺/巴金
刘叔雅/张中行
忆胡适之/张爱玲
我看苏青/张爱玲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

内容概要

齐明月,晋阳人士,兴味广泛,朴素自持,温静沉和,最喜朴素人间的烟火生活。嗜好阅读,勤于动笔,对古典文学尤为钟爱,著有文学和情感随笔多部,文笔简练有味。已出版作品有《我的父亲母亲》《再见时光里的一瞥惊鸿》《做生命的船长》等。


 民国风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民国风度》留给我的一个记忆《民国风度》这本书中印象深刻的一个内容是季羡林老先生对胡适的回忆和评价。他说:“中国古代有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摔琴的故事,又有许多在至友墓前焚稿的故事。按照这个旧理,我应当把我那新出齐了的《文集》搬到适之先生墓前焚掉,算是向他汇报我毕生科学研究的成果。”胡适先生有怎样的“风度”竟然让被称为国学大师的季老想烧掉自己一生的文集呢?对比一下两人的生卒年月,胡适(1891年~1962年)季羡林(1911~2009),当年胡适比季羡林大二十岁。季羡林先生与胡适先生曾在北大共事三年,胡适是校长,季羡林是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因此交往甚多。1948年冬,胡适离开被解放军围困的北平飞赴南京,季羡林则留在了北大。胡适去美国,后又转赴台湾。胡适离开大陆后,对季的学术研究一直是关注的。1962年,胡适在台湾去世,季羡林很久以后才得知消息。1987年年左右,季羡林偶见一报纸发文章批判胡适“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觉得有失公允,毅然写了篇《为胡适说几句话》,当时有人劝止他发表,季羡林仍坚持发了。季羡林在文中写道:“他晚年决心回国定居,说明他还是热爱我们祖国大地的。因此,说他是美国帝国主义的走狗,说他‘一生追随国民党和蒋介石’,都不符合实际情况。解放后,我们有过一段极‘左’的历史,对胡适的批判不见得都正确。”这样公开为胡适说话,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足见季羡林对胡适的感情之深。从季羡林对胡适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之间的交往细节。季羡林说:“我于1946年回国后来北大工作,胡适是校长,我是系主任,在一起开会、见面讨论工作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我们俩都是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什么委员,又是北大文科研究所的导师,更增加了见面的机会。”季羡林说,胡适“这个人对任何人都是和蔼可亲的,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架子,这一点就是拿到今天来也是颇为难能可贵的。今天我们个别领导干部那种目中无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我们见到的还少吗?”——从季羡林的语气看来,胡适足以让今日那些唯我独尊的领导干部汗颜。1999年季羡林赴台访问,友人告诉他,胡适曾对台湾“研究院”李亦园先生说过:“做学问应该像北京大学的季羡林那样。”季羡林以88岁高龄去胡适墓园为胡适扫墓,并写了《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一文, “我现在站在适之先生墓前,鞠躬之后,悲从中来,心内思潮汹涌,如惊涛骇浪,眼泪自然流出。”文中特别愧疚地写到10多年前写《为胡适说几句话》这篇文章时,连“先生”两个字都没有勇气加上。对季羡林先生而言,胡适先生既是“有知遇之恩的恩师”,也是足可引为知己的良友。季羡林晚年专写两篇文章回忆胡适,“报知遇之恩于万一”。如果说陈寅恪当年写八行书向北大推荐季羡林,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拍板接纳千里马的老板。季羡林自然都不能忘怀。“胡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季羡林如是说。胡适一方面研究学术,一方面从事政治活动。另一点让季羡林感戴的是,胡适爱才,求贤若渴。当年出走台湾前,他从南京要一架专机,点名要接几位老朋友。他在南京机场恭候,机舱门一开,只一两位,他当时大哭一场。另外,从《民国风度》这本书中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这篇文章的一个短短后记,我们对于季羡林先生的治学之严谨还可见一斑。他说: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一个现实,我脑筋里的回忆也是一个现实,一个存在形式不同的现实。既然我有这样一段回忆,必然是因为我认为,如果适之先生当时在北平,一定会有我回忆的那种情况,因此我才决定保留原文,不加更动。但那毕竟不是事实,所以写了这一段“后记”,以正视听。 特地为此点一个赞!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有人说,经济与文化、科学与艺术,都是一对负相关的指标。经济愈好,则文化愈肤浅;科学愈发达,则艺术愈平庸。10年浩劫,再加30年的改革开放,让人们直叹,寻找大师,要找回民国了。民国,大概是一个混乱但自由的时期。民国那些文人风度,传奇故事,大约也是有其历史性。无论你是否读鲁迅的战斗檄文,是否读张爱玲的小说,是否读徐志摩的诗歌,都可以来看这本书,看看他们,在作品之外,在友人眼中,是如何风度。
  •     书名起的很有味道,书面设计也很好,是我喜欢的风格
  •     鲁迅婚内出轨
  •     浓墨重彩的民国时代那些令人仰慕的大家笔下另一些大家的卓识风骨与性情,令人向往憧憬的风华世界与彼此之间浅交深慕的真挚情谊。因为是关于作家为人的回忆,故文字不免感性过多的逸闻趣事,少有更多理性犀利的分析批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