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39961620
作者:内陆飞鱼
页数:240页

作者简介

生活如果是一个七日又一个七日的重复死循环,在每一天的重复中,有一种东西毫无声息就打败了你,这个东西叫成熟。它用成功学这剂甜蜜的毒药让社会的大多数安静地腐烂。
他们最可怕的是要给万物以意义,连旅行、远方如此单纯的事物,都要赋予意义。可笑!我的旅行,不需要意义。如果在路上念叨旅行的意义,你又如何忘掉自己?
最好的旅行是毫无目的,只为去一次远方。一切事情都不值得动脑筋,也不必思考太远的问题,累了睡,饿了吃,高兴就大笑,怒了就爆发。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去一次远方,选择一无所有。
肉身之心,安住随喜。

书籍目录

chapter1 没有方向,轻装上路
“在一条没有终点的路上,去永远达不到的远方。靠什么出行是否还重要?”
荷尔蒙的芬芳
摩托党的意志
单车幼齿时
也许是徒步
死于汽车
无地图流浪
chapter2 自由的极限
“这些都市男女、小镇青年、孩子、老人,选择逃离这世界上最大的疯人院——城市。他们爱这自由,哪怕代价是报废自己。 ”
城市疯人院
心上的隐形路障
谁知道你的迷惘
一起报废自己
失宠的孩子
中老年童话疗法
小镇青年逍遥游
走吧,南方以南
chapter3 远方的内容
“去一次远方,不为遇见谁,不为几多风景,只为看一看世界的本来面目。”
无风有景
今夜睡在哪张床上
哪里的天空不下雨
嗨,伙计借个火
迷路的路上
chapter4 最坏不过活着
“活着已经很可怕了,比活着更可怕的是成熟,它用成功学这剂甜蜜的毒药让社会的大多数安静地腐烂。”
找谁去殉情
那个人看起来像条狗
针尖上的花蜜
chapter5 地球仪上的独角蚂蚁
“早晨醒来在地中海,孤夜眠于南十字星下,这是一个人的纸上环球。”
醒来在地中海沿岸
南十字星下的海市蜃楼
灰狗巴士和美国梦
去往大海的路上
chapter6 死在路上也不错
“人在荒野里待久了,就会变成荒野的一部分,固执成离离原上草;人在道路上走得太久,自己也就成了一条路。”
自我的行为艺术
逃离就是回归
身体里遨游飞翔
波西米亚式流放
NO年代选择“NO”
夕阳下的背影

编辑推荐

《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编辑推荐:今夜睡在哪张床上?身边是你爱的人,爱你的人,一个陌生人。还是,一个枕头?敢不敢明早起来,做一个卸掉伪装的自己,做从前不敢做的事,爱从前无胆爱的人。32种放纵人生的旅行。为疗伤、追寻过去、遇见自己、琢磨心事、讨厌现在,甚至殉情。我早晨在地中海醒来,孤夜眠于南十字星下,在天地的孤岛想念心中的爱人。明天,或许会遇见单车上路的女孩、拷问自己的朝圣者、缺爱而离家出走的亿万富翁。或者,只是一个醉汉。听,他在路上的32种人生奇遇。一本让你看起来对旅行无所不知的奇。一个打动网易丁磊的职业影评人+旅行者,别人喝咖啡、闲聊、做爱的时间,他都用来看电影和不断出发,写尽了在路上的所有可能。遇到需要谈论旅行与电影艺术的场合,有《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垫底就足够谈资。对“在路上”最有文化品位的解读。不仅有小资情调、疗伤故事、路上心情。更有大家听说而没看过的酷电影、旅行文化的源头“66号公路”、嬉皮士、“垮掉的一代”们最个性的活法——以及,东西方文化巨匠对旅行的最有深度的经典点评。

内容概要

内陆飞鱼
生活于云之南,彝族,80后。
生活的一面是企业职员,每天面对琐碎的日常生活。
生活的另一面混迹于电影和音乐的文字江湖。是网易丁磊点名邀约的专栏作家。也是贾樟柯笔下水浒样式的人物。在《南都娱乐周刊》、网易、腾讯等多家媒体开设特约专栏。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委、《看电影》华语优质电影评委。血液中流淌流浪的基因,不定期出走,每天在心中流浪100次。

名人推荐

这根刺是伤痛,也是希望;白天里硌手,夜晚里温暖。虽然《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不是本写给每个人看的“圣经”书,但没有人能够拒绝生活里随处都可碰到的刺。如果你觉得人生还有苦难,还有不爽,还有不甘心,那你可能就会对这本书无端亲近几分。——陈宇《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便是这样一本与青春对立、与自我消解、与世界言和的书,它将年轻人的苦恼化繁为简,变成了一条道路,一个脚印或者更多的是一种直觉。——黑子旅行,就是放下生活中的种种负担,将自己还原到童年时代,带着欣喜上路,也许从此见山不再是山,见水不再是水——在更宽泛的意义上,让自己的生活变宽、变深,在别处是矫情,而根植于大地,才能获取更多的人生感悟。 ——朱晓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荷尔蒙的芬芳 似乎就在不久前,名噪世界的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要什么,他们绝不会说是汽车,而会说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此后,福特又有流传更久的一句话:“嘿,到处流浪,这才是教育青年的最好方法,他们只要流浪几个月,得到的经验就比在学校里读几年书还要多。” 这句话并不仅是在为福特汽车做广告,而是鼓励年轻人出走。轰隆隆的马达为年轻人的前进方向进行了牵引,把他们带向更远的地方。 汽车为年轻人提供了最强劲,最野性,最酷的青春岁月,而亨利·福特这个为“为世界装上轮子”的工业大亨,看到年轻人们驾着自己设计的工具一拨拨地乘车去流浪,干脆和现实世界说拜拜,远走高飞,也许正是他不断创新福特汽车的动力,也是他毕生的梦想。无疑这是美国梦的一部分。 飞驰的车轮让年轻人去得更远,看得更多,跑得更快。以最实用便捷的途径,离开令人困扰的城市,在他们的出行选项中唯汽车独尊。 牛仔渐渐老去的时候,在二十世纪中叶,汽车就成为了嬉皮士脚下的骏马。年轻就该是这个样子,经常擦亮你的车子,加上满满的一箱油,买好帐篷、香烟、啤酒、零食、罐头,约上二三伙伴,启动马达,把收音机旋钮调到摇滚、布鲁斯或者乡村音乐频道,音量开到最大,不看指路牌驾驶,全凭直觉游走,哪里累了,哪里歇息。丢开父母的絮絮叨叨,带上心爱的女孩上路,这是多么带劲的事儿! 马匹、马车远去,马力强劲的汽车、摩托车把百万嬉皮士运送到了远方,这种疾驰、暴烈、阳刚的现代交通工具,喝下汽油就能让人飞起来,这些号称“有良知的反对者”的年轻人,恰好厌倦了现代工业对人的侵蚀。抵制古板的传统,反对强权和战争,在激动人心的摇滚乐中,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进行各种解放和反抗活动。 他们活在当下,却厌倦当下。 还是在安东尼奥尼的公路电影《扎布里斯基角》(ZabriskiePoint,1970),逃亡路上的马克不幸被警察射杀,悲伤的达莉娅抵达了凤凰城,在经过资本家的别墅时,听到了出乎意外的阴谋论,想起一路上陪伴同行的爱人。他们无疑是马克之死的刽子手之一,他们的虚伪作态刺激了她的神经。达莉娅一气之下炸掉了这个顽固堡垒,一声巨响,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一个现代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场面出现了:随着慢镜头的翻转腾挪,冰箱,传真机,纸张,电视机,水果,食物,各种奢侈品即刻爆裂成碎片飞上了天际,像蘑菇云一样渐渐膨胀,炸开,四散飞扬。这些方便了现代生活,却束缚人们心灵的“恶之花”,盛开出后现代的古怪样子。在电子乐中,五颜六色搅和出的支离破碎,触目惊心得美丽又惊悚。长达10分钟的爆炸画面,像一场事先张扬的波普艺术演出。 电影从一个侧面流露出对流浪青年的态度,出走,不断上路,才是自我清洗的唯一正途,纯粹活着不是口号,不仅仅是简单的宣言和姿态,而是必须和自己的所有行为、行动联系在一起,融入到骨血之中。 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时时感觉骚动不安,只有上路才能排除这种焦灼,义无反顾地和身后的人群、城池决裂,全然驶向没有目的的远方,全身心地坠入虚无深处。 上路之前,如果说奇装异服、痴迷酒精、摇滚乐,敢于尝试新型毒品,大规模群居,沉湎于性爱,热衷于新鲜事物、东方神秘的宗教信仰,只是嬉皮士生活的表象,那么参与各种维权、抗议、反战的政治运动,就是他们具体的生活内容,也许天真激情,却饱含热爱,让保守的老大帝国震怒。


 毫无目的去一次远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城市疯人院 ——摘自本书 据说精神病人不会意识到自己有病,在他们眼中,自己以外的人才是疯子。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些有着统一模样,统一神情,几乎统一的工作,统一的品味,统一得具有齿轮一样咬合频率,面目雷同到可以互相交换也不会出现障碍的家庭、妻女的人,才是最无趣的人。彼此互为疯子,这一群有统一面目的疯子主导大多数,他们建设和占领了城市,所以另一拨疯子只好被锁在笼子里,或者自行出城。流落公路上的疯子们,他们张牙舞爪地回复到本我,用原始的方式去为自己命题,把嚎叫,歌唱,哭泣,抚摸都留给道路,在一次次扑面而来的风沙草屑里捶打飞不起来的肉身,他们清醒如斯,活络如斯,身上有着最可爱的疯狂感性,他们也偏执神秘,不顾一切地向前。经常深感不适,仍然不知道到底自己为什么会成这样子,为什么做这些无聊的事情。城市病如同蘑菇一样无所不在,却也在阳光下繁衍病菌,日夜兼程地一点点侵蚀年轻的肌体、大脑、肠胃、血液,现代化杀死了最初的城市,城市自己杀死了城市,最初的受害者是那些敏感不安的青年人。《猜火车》(Train Spotting,1996)里马克和他的朋友对苏格兰爱丁堡爱恨交织,在无数“选择”面前,他们拒绝答案,早就知道那些接受任何选项的人,迟早要成为衣冠楚楚的疯子,宁愿沉醉在毒品制造的幻想,性爱带来的战栗里,也不去和他们对立的疯子同流合污。用最高调的方式允许自己去成为一个光明正大的废物,坑蒙拐骗自我戕伐。他们还是没有走出城市,只能猜测下一班列车什么时候出发或到达。不选择就是放弃,不想成为疯子的方法,就是远离疯子,干掉疯子, 或者成为另一种疯子。有一个模糊的提示一直闪现在银幕深处,躁动在每一条出城的路上,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疯人院,他们必须逃离,才能不再思考任何关于主流社会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标准,获取片刻的解放和安宁。那一天,在德克萨斯州熟悉的阳光下,偷车贼克莱德把车主的女儿邦妮从窗口叫出来,眼神洋溢着明亮宁和,他们好像久未谋面的老友,含情脉脉。克莱德展示了一番他作为男人的本领,邦妮就跟着他欢欣如归地上路了。在她眼中,克莱德比任何正常人还正常,干净、礼貌、周到,像一个古代绅士。他的出现仿佛就是来搭救一个被囚禁在城市笼子里的孩子。克莱德告诉邦妮自己靠着打家劫舍过日子,邀请她一同上路,去过漂泊不定的生活,这么明亮清澈的男人,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圣人,他的言行甚至在邦妮眼中带着那么不可思议的神圣,翕动的鼻翼吐纳着带着远处赶来的美妙喘息。神奇的感觉激发了她心底隐隐的冲动,抬起头她内心的蓝图已经在公路上展开。这个有性功能障碍的男人,在强悍外表下面,居然有一副无法言说的拧巴和磕绊,遇见这个火焰一样开放的女孩,就慢慢被点燃沸腾,体会到作为男人在当强盗之外的一份柔情和快意。松绑的身体,舒张的心脏终于合一,可以正常地运作。直到最后像靶子一般被狙击成蜂窝累累的活体标本,也不改气概,怯弱的警察仍然小心翼翼地不敢接近他们不可一世的遗体。这些青年人,他们必须疯了,世界才能回复到鸿蒙未辟时的混沌,天大地大我最大,在危险里获得生之觉悟。从德克萨斯,到路易斯安那,再到密西西比和俄克拉荷马,邦妮和克莱德所经之处是他们的靶场,游乐场,约会之地。爱意和信任在枪声和马达的躁动中越来越坚固和甜美,潇洒不凡的身手,无法分开的亲昵和厮守,一路下去,已让他们成为对付城市的专业投弹手。《邦妮和克莱德》的真实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搬上银幕正是嬉皮士运动正走进高潮的时候,颇像是借古励今,这两个雌雄大盗、亡命鸳鸯,就是嬉皮士自己的化身,藐视一切成规陋俗,浑身不凡的真气乱窜,只待石破天惊的大业降临。电影荣获了奥斯卡大奖,也正是城市里正常的疯子们,对这两个公路上的疯子的爱戴和感佩,对疯子精神的敬畏和致意。从城市逃出来的邦妮和克莱德的最终死亡,简单,干脆,利落,符合客观叙述要求,既有黑色电影和自然主义色彩,更有殉葬者的落拓和决绝。之后数十年,在公路电影图谱上,那些无政府主义年轻人的死亡,对着僵硬的现实,无数次迎头撞上去,他们是鸡蛋一样的愣头青,不惧怕任何一面有形和无形的南墙,虚无主义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段,获得话语权,建立属于疯子的坐标体系。女人的清醒尤为疯狂,《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1991)里的塞尔玛和露易丝,从出发那一刻起,就没想过再回头。事到如今,天高海阔,脚下大路通天,可以尽情徜徉,至少露易丝不用对自己共事的年轻女孩善意地劝诫“抽烟会影响性欲”,自己却必须一根接一根点燃香烟。没有性欲,没有希冀,在没有任何悬念的时间轴上,打发快要发疯的沉闷生活。循规蹈矩的塞尔玛同样在夹缝中分裂自己,这次和露易丝一起出来,才感到不必在丈夫面前小心翼翼低眉顺眼的自在。经济不独立,人格不自立,像宠物一样被圈养,哪一天不高兴,就被鞭笞和驱逐,一言一行都看男人眼色,吃点东西都得讨好他,时时假装乖巧,不惹他生气。现在,这些都可以统统抛诸脑后。绷紧的神经一旦松弛,身体就可以野草一般疯舞。她们在酒吧里现出疯子的原形,和陌生男人肆意亲热跳舞,趁着夜色街灯,毫不客气地用柔嫩的手指扣动扳机,干掉想要侵犯她们的男人。对一切大男子主义行为说不,让那些企图控制和束缚他们的人统统去见鬼。她们勇敢地和漂亮男孩做爱,即便被诈骗也不后悔,体会到身体深处的第一次高潮,也第一次知道怎么凭借着自己的力气轻而易举地获得生而为人的尊严。离开故作姿态、伪善严酷的紧张生活,离开夜晚和白天分界明确的地方,蒸腾在烟草和酒精中,道路给了她们无尽的快活,有些时刻,她们也会惆怅一下,想到已经离她们越来越远的熟悉生活,未卜的明天。热烈的银幕上,露易丝惨淡的一笑,却那么镇静,她说,再也不愿意活在脱口秀电视节目里。重回昨天的日子,能让她们快乐和自由么?那样迟早一天只会把她们活生生逼成行尸走肉。在疯子聚集的城市,任何正常的人都掩盖着疯子的本质,层层叠叠的高楼、铺位、门牌之下,你是忧郁的油漆工,倒霉的超市店员,高龄的侍应生,面无表情的公务员,你在想象着有一天冲出去隐形的层层包围圈,塞尔玛和露易丝已经飞过山谷,永远把笑容凝固在热烈得想杀人的晴空下。不要钻戒,不要婚纱,不要按揭,不要信用卡,不要超级市场,不要方便面,不要牛排,不要快餐,不要名牌,不要和所有人一样既定的圈子,固定的工作,不要生育和你一样重复枯燥职业的孩子,不去为任何后悔重蹈覆辙。像孩子意气用事一回,解决掉这些恼人的问题,离开城市疯人院,出征上路。那些已经阵亡和失踪在公路上的疯子们,是这么清醒地预先看清了这个社会的本质,然后决定离开,身体力行地执行下一步的行程,哪怕青山依旧,尸骨无存。
  •     精心挑选旅游线路,查好攻略,纠结着自驾太累,火车太慢,飞机太贵,犹犹豫豫的斟酌最合适的出行工具,购买一个硕大的背包,装满衣服,鞋子,应急药品,地图,食品,各种卡片证件….预约好宾馆,购买好门票。出发前和身边的人一一道别,承诺为他们准备各种礼物,然后有条不紊的出行。这是旅游。不是旅行。旅行,是一场背包就走的行程。不用考虑自己银行卡里是否有充足的的余额,不去担心是否来得及预定酒店,不去在意这一路走来是否可以获得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收获。就是那么一种冲动,让你说走就走。也许是为了离开这个自己看腻的城市去体验一下别人看腻的城市的风情,也许只是为了品尝一下自己不曾感受到的味道,也许只是为了看看山,游游水,结交新的朋友,也许没有那么多的也许。因为那个地方在那里,因为想自由,因为没有因为,所以开始一场没有原因的旅行。在这种心境下,急速的汽车也好,飞驰的摩托也罢,抑或是简单的脚踏车,甚至是一场双脚的旅行。怎么去不重要,和谁去不重要,为什么而去不重要,迈出脚步才重要。电影里最具浪漫主义的情节莫过于夕阳西下,落日余晖照耀,主角驾驶着心爱的坐骑,带着心爱的姑娘,向着前方的光芒驶去,逐渐被吞没,看不到终点。那一刻,不用去考虑烦扰的工作,错乱的人际,那一刻,逃离,逃离这个操蛋的城市,逃离一切的忧愁。在纷乱中自我救赎。我没有看过太多的公路电影,但是心里总觉得公路电影是最贴近生活的电影。被压抑的太久的人,不被世俗理解的人,有着自己向往追求的人,他们默契的选择背包上路,最简单的行囊,最单纯的想法。他们不需要被理解,他们只是最原始的忠于自己。就好像在最炎热的夏天,有人包裹的严严实实;在最寒冷的冬天,有人选择背心短裤。我们不知道究竟谁不正常,我们只是站到了大部分人的旁边。我们和所谓的“不正常”互相对望,彼此同情。我们嘲笑他们逃避,他们感叹我们可悲。这个世界太复杂,何以解忧,唯有行走。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旅行梦,有的人迈出了第一步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的人依然满心踌躇顾三顾四,有的人也许这辈子只会想一想永远不会实现。对于旅行,他们有不同的选择。相同的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在每一个夜阑人静的夜晚,有一团火,在心中燃烧,有一种渴望在慢慢发芽。这是热情,浇不灭泼不熄。想明早起床,做一个卸掉伪装的自己,做从前不敢做的事,爱从前不敢爱的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做一个简单的背包客。我爱封面的这段话,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     有人说有一种小虫子叫旅行虫,一旦被咬过之后,必须通过旅行来解决。可怕的旅行虫,我也想被咬,怎么办,它就是一种毒,让人陷入其中还不能自拔……长这么大也去过很多地方,每到不同的地方好想都能让心成长一次,看到不同的物和人,才明白自己的渺小,才发现这个世界不在我们的想象中。曾经的任性有多么的微不足道会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让我让你明白,我们还不够成熟。去旅行吧,去世界的每个角落看看吧,毫无目的也好,慢慢的就会长大!

精彩短评 (总计70条)

  •     纯粹专栏拼凑的产物,如果单独让我看其中一篇就着电影,我完全觉得作者的思维是连续的,是有见解的。但是把所有的电影,体会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大杂烩,什么味道都没了。。。就像所有的颜色集合在一起那就是一片白。我能看到的是断壁残垣,这些断壁残垣也不是一脉的,而是堆积的产物。我不认为是一本好书,倒是一本电影,艺术导读。。。还是写写你的短篇专栏吧。。。出了这本书,毁了你了。
  •     文艺致死!过于理想化和浪漫主义的东西我已经觉得太虚无了。考验人阅片量的一本书额,太多没看过的公路电影。
  •     最好的旅行是毫无目的,只为去一次远方。一切事情都不值得动脑筋,也不必思考太远的问题,累了睡,饿了吃,高兴就大笑,怒了就爆发。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去一次远方,选择一无所有。
  •     内容没细看,但是印刷质量都很好,是彩印~
  •     一直觉得亚马逊的书不错,可这次有些失望,书的封面都旧了,还有粘贴过的迹象,里面还有两个脏的手指印,肯定有人看过了吧,感觉不是新书,失望。
  •     “敢不敢明早起来,做一个卸掉伪装的自己,做从前不敢做的事,爱从前无胆爱的人。”
  •     从头到尾,我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评论是口水化的句子,东拼西凑的评点电影实际上毫无章法,也寻不到任何亮点。很有耐心翻了一遍,真是无趣死了。
  •     闪读——以电影的名义谈孤独。
  •     人生寥廓,一意孤行,总有一天,我会去一次远方。
  •     还没拆包呢!看样子还不错哦
  •     文笔赞到无以复加。
  •     跟我想的不太一样,书里基本上都是介绍跟公路有关的电影
  •     这也能出一本书 服了
  •     刚好赶上周末收到,躺在床上听着歌翻看,读了前两篇,觉得好像是影评,有关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徒步等等相关的旅行感受,但是都是跟相关电影有关的,不知道是不是一种侧面的影评。不过文字确实很美,也有内涵,读起来让人心慢慢的安静下来,应该是值得购买的。
  •     资深影评人,对公路电影感兴趣的人绝不要错过这本书
  •     前半篇看得我泪流满面,后半段看得我麻木不仁,影评的有些凌乱,忘记了文字的出发…
  •     真的好想想书中一样,就一次远方。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一切。
  •     内容比较空,有点看不下去
  •     翻开前两页感觉还不错,可是越到后面越杂乱,感觉作者要表达的动心很多但又倒不出来,只是一些硬知识的堆积,不值豆瓣上这么高的评分。
  •     我那,就想着有目的的跑一次远方,很远的地方。
  •     书中还是对于出去的每一次还是有诠释目的。对于“愤青”也许更可看。再年轻一点会有冲动感
  •     毫无目的的初衷会让惊喜效应最大化~
  •     非常好的旅行日志
  •     以为是旅行日志,怎料到是影评和剧透集。
  •     上架建议是旅行/随笔,骗人嘛,根本就是一本不成型的影评,偶尔一两句打鸡血般的鼓动你不计后果的出游,就算是呼应了书名以外,全书基本没有跟旅行相关的内容,受骗了。
  •     真的好想也来一次无目的地的旅行啊
  •     公路电影影评大集合。
  •     生活就是一场旅行
  •     一般,多点图文就安逸了一般,多点图文就安逸了
  •     豆瓣盗号收藏
  •     一直喜欢不羁的公路电影,对这本书就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虽然不喜欢这个书名,让我有种毛骨悚然的文艺青年装逼感。
  •     一本关于公路电影的旅行随笔,囊括了大部分你能想到的公路电影,包括《荒野生存》这样的影片。
  •     有点失望 感觉像是在介绍一部部公路电影 有点读不下去的赶脚
  •     这书其实就是一本公路电影影评集子,非得取一个这么迎合大众心理附和流行的名字,其实是败笔。不过对销量还是有点帮助的。一本书,能让我的豆瓣想看电影名单增加几页,能有那么几段让我有摘引的冲动,就是一本好书无疑啦。书刚读完,封底有这样一段:“今夜在你身边的,是你爱的人,爱你的人,还是,一个空空的房间?”哈哈哈,我都不是,我躲在办公室,热闹的很,有音乐,有飞镖,还有一群苦逼加班的设计师。
  •     骗钱的
  •     原本以为是旅行书呢,看了才发现是关于公路电影的,倒是很符合飞鱼同学的风格。读的时候想起很多过去的事,觉得挺好
  •     之前是被书的名字和封面的设计吸引了,觉得这书应该很不错的,但是看了几章内容,感觉很一般,作者无非就是多看些电影罢了。
  •     蓝色封面图书之二。3星半。算是豆瓣电影类型总结吧。只不过作者给这些电影都各自定义,放在一起比较说明。这么高的分,你们怎么打出来的?
  •     书值得读,质量也无可挑剔,没发现印刷、缺页、损页等毛病、
  •     从荷尔蒙过剩的在路上谈起,一路畅行,到夕阳下感叹白云苍狗的老无所依,以电影视角阐述何谓远方;飞鱼兄历数各路公共路佳片,好记性,读时就着飞扬文字脑补回想画面情节;在大命题之下的分章节,各有侧重,『自由』是核心;语境优美,词汇沛然。
  •     淡蓝的封面,彩色的图文。在书里找到了久违的轻松,适合在想放空的时候读读。动人的句子很多,减压。
  •     有趣的视角去解读电影
  •     要很有耐心去看
  •     送人了、对方感觉不错
  •     毫无目的,放下一切,看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很难......有几个人能真正地把现在所有的都放下,背上背包,行走在路上?
  •     昨天才定的,今天就到了,有速度啊,赞,看了一下内容,感觉挺不错的
  •     完全是电影影评
  •     书名就是对于“流浪”一词的注解。大都是影评。老实说,有点俗套。
  •     公路电影剧透手册...
  •     都是一些影评,不是特别喜欢这种方式的表达
  •     很不错,文字很优美。
  •     随心所欲亦是需要资本的。多年来一直向往不被束缚不被制式所牵挂的生活方式,在一个仅自己熟知的城市或异国风情做自己想做的事,说那些平日里熟人从未听到来自我口中的话语和调调,饿了就吃然后随即推开窗户鸟瞰繁华之夜景,身后是洁白而绵软的大片云朵…无故无视桌旁剩下还未来得及倒掉的半桶泡面,倒头就睡然后到自然醒…惬意,悠然,自己。
  •     现在就出发吧
  •     像在看公路电影一样。
  •     一本书看了好几个月了还没看完,看书强迫症越来越严重,喜欢的文字总会重复的看,本来看到书名感觉特土,因为特价才想说买来看看,结果出乎意料的喜欢,作者有些刻意矫情拽文,但有很多共鸣的地方又让人看得亢奋,像是在游说一定要毫无目的的去一次远方,并且我已成功的被游说。 整本书用无数的公路电影穿插,喜欢作者对这些电影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      远方 远方是一种向往 一种信仰 我多么心愿流浪
  •     看海看水看天,想心情想未来
  •     不错啊,现在就去出发啦
  •     作者介绍了很多国内国外的公路电影的经典,但对于一个文艺青年的我来说太生硬了,插画很不错,很有质感。
  •     可能买的时候没注意,收到以后发现和自己想的内容不一样。不过不影响什么。这本书介绍了很多关于公路电影的内容。讲电影,讲在路上的东西是主题。喜欢这类电影的人可以买一本看看。具体内容和普遍意义上的旅行不算太有关系。
  •     文字挺有诗意,或说小资情怀,建议看过里面的所有作品再来读更好,当做一个公路电影影评册子还是不错的。
  •     很久没有看电影 很就没去远行 很久没写日记 下雨了 种下的吊兰不知哪儿去
  •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就是故乡
  •     下班,无处可逃。买一张卧铺车票,混混沌沌一夜醒在兰州寒冷的早晨。黄河。以及白塔寺。
  •     这本书很值得看,推荐给大家看!
  •     这其实不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而是一部关于公路电影的影评穿连而成的随笔集,飞鱼开创了影评的另一种写作方法,再加上他优美而恣意的文字,确实值得一看
  •     买这本书的时候豆瓣评分有9分,隔了两年断断续续看完评分就变成了7分多。说明大家的看法还是比较正常的。与其说是一本旅行杂记不如说是一本公路电影编年史。
  •     太文艺,不是我的菜,如果看过足够多的电影,会对书中的名字,产生更多的共鸣吧~
  •     一点都不好读
  •     时过境迁,人群再也没有冒雾看大船的冲动。唯有行走,犹在继续,一如生活,本质便是一场无处叛逃的雾~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