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夏到中国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49557152
作者:刘仲敬
页数:384页

作者简介

继《民国纪事本末》后,刘仲敬又一本“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的力作。
本书是一系列历史快门的镜头,讲述了从殷周到清末民初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兼及考察欧洲诸国的重要历史节点,将中国文明的演化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中,探讨历史上具有独特意义的人物、事件、思想,以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
如果将这些快照联接起来,就会产生文明—秩序之流的万古江河。其中,华夏川流、世界秩序、形态与背景、激荡的百年(包括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四种元素相互衬托,构成彼此的解释和整体的意义。如果拆散,解释和意义就会丧失其完整性。只有这些元素的配置恰到好处,我们才能理解自己在意义世界当中的位置,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 如果说,是《民国纪事本末》使我们初识刘仲敬;那么,《从华夏到中国》将告诉我们:为什么刘仲敬殚精竭力的知识谱系,出版界只了解极小一部分;为什么在高度同质化的中国社会,刘仲敬会异于大多数学人。
√ 《从华夏到中国》成一家之言,冷静而敏锐,精到犀利评点俯拾皆是,浸透作者大才大识,透过流俗之见和文宣辞令,呈现出“从华夏到中国”的历史脉络——华夏各邦的塑造、从封建多国体系到官僚帝国、衰亡与重建、西欧秩序如何产生世界秩序、近代中国建构的若干关键路径。
√ 《从华夏到中国》从事的是播种的工作,通过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使前因后果活起来,以理解产生我们的生命川流,理解我们所在的世界秩序。

书籍目录

秩序之流,混沌之海
假如种子不死
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及中国成长
壹 从华夏到中国
海岱武装殖民
高克逍遥河上
秦为野兽
县而未封
项王耻渡乌江
韩侯甘居胯下
汝颍之士利如锥
儒化家族五百年
无恒产者:始于宾师,止于私属
“三代以下风俗之美,无尚于东京者”
“孔融鲁国男子”
儒生右倾翻案风
清谈,清流之余绪
唐承北朝方兴之气
行仁义而国亡,天何为而此醉
畀无疆之孑遗,阖秦望之川薮
南蛮校尉诸问题
复汉魏衣冠,用东齐之法
赵魏多名儒,河朔尽夷狄
地虽中州,风俗过于蛮夷
不出百年,天下民力竭矣
武后之智,仁宗之仁
宋祖之军事济贫院
岳家军之商道
贾少师打土豪分田地
此地可称鬼国
盐、钞之弊,极于斯矣
“别了,马可波罗”之后
明祖之新三权分立
挑动运河鲁西荒
两淮官盐流毒天下
琦善、林则徐之治河策
西蜀巉岩云迷鸟道,东粤碧海日警狼烟
汉传佛教无产化
李翰林守护国体
陈国瑞捍卫主权
汉恩自浅胡自深
贰 万国与万民
神社
乌克兰及顿河哥萨克极简史
两个日耳曼
灵魂分裂的国家
文明的秋天
殖民主义
德奥和平统一及其敬酒罚酒
格莱斯顿之人权外交、价值观外交
西耶斯、贡斯当拉美转世记
上下秘鲁印第安贡赋问题
海地革命、小农结构、共和不立宪极简史
罗斯
华沙陷没,俄折我先锋!
恺撒及其幸运
面包不在内么?
路易十一长驻图尔
人君自食其邑
十七世纪常备军民兵问题
《大宪章》沉没中欧
自由协合党宋襄之仁
罗萨斯、迪亚斯之反帝新权威主义
贵族决斗法家,普通法决斗罗马法
北一辉反帝理想主义
英帝海盗八十年
欧拉、康德之乡邦,普鲁士之耶路撒冷
“洛丽塔”家族
司法独立之封建渊源
叁 政统与法统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同阶级评审团
继承权与文明
造法
规则与元规则
封建片论
扩张型财政
封建与专制
克隆,抑或克累得
威灵顿嗤曰“彼固下流人也”
混沌边缘
假设历史:国府、执行力及其他
普选制在天津
政治自由、社会放任、遥远的镜子
不赏边功防黩武
何谓中华民族?
诸神之战
海上政权
加图
民初财务地域阶级问题
革命外交前世今生
京库路功败垂成
幽燕非吾宅,长啸返辽东
谢幕中之独立评论
佳人乎?国贼乎?
汪蒋宁府之县治
僭政与法统
附录壹
印度之路、拜占庭之路与诸神的裁决
诗与真:历史主义的经验和经验主义的历史
在民族与民主之间:英国混合宪制的没落与军事—工业共同体的成长
假如青年有智慧,假如老人有力量
附录贰
《克劳备忘录》

内容概要

刘仲敬,长于新疆,而独以川人自属。尝操宋慈故业,而自授史学。刀下阅尸,笔下著史,足可谓神来转身。昔以文言译休谟《英国史》四卷,开华文先河;著述《民国纪事本末》,亦可堪奇书。


 从华夏到中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台湾史学界,数十年,尚无能力撰写一部大型的中国通史。  看本书介绍,仿佛一个西北后生——刘仲敬,一个人、一个瓜娃儿、一只笔、一本小书就搞定了。  而且,好像不止中国通史,这还是部世界史。    是台湾整个史学界底大先生、小先生、老先生、中先生、年轻先生,诸位儒生、腐儒、残儒、小农们太笨么?  还是后生刘仲敬太聪明?    这是个问题。    再看介绍:“√ 《从华夏到中国》告诉我们刘仲敬殚精竭力的知识谱系,出版界只了解极小一部分。为什么刘仲敬会异于大多数学人。”  不禁想起一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2184523571/ 东方显圣图    也许,这就是本书的介绍,想要传达出地委婉而坚定又高深且“铸造偶像”底目的吧。      ++++++打+++++++点++++++十字架+++++++驱++++++鬼+++++哈+++++++  ++++++打+++++++点++++++十字架+++++++驱++++++鬼+++++哈+++++++  ++++++打+++++++点++++++十字架+++++++驱++++++鬼+++++哈+++++++  ++++++打+++++++点+++++正文,结束+++++驱++++++鬼+++++哈+++++++  ++++++打+++++++点+++++正文,结束+++++驱++++++鬼+++++哈+++++++  ++++++打+++++++点+++++正文,结束+++++驱++++++鬼+++++哈+++++++  ++++++打+++++++点+++++正文,结束+++++驱++++++鬼+++++哈+++++++  ++++++打+++++++点++++++十字架+++++++驱++++++鬼+++++哈+++++++  ++++++打+++++++点++++++十字架+++++++驱++++++鬼+++++哈+++++++  ++++++打+++++++点++++++十字架+++++++驱++++++鬼+++++哈+++++++      可是,稍微读过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将一个凡人,塑造为偶像,并对其加以崇拜。这不正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严格禁止的“偶像崇拜”么?  不单世界各大宗教,即便对于地球儿上所有国家的政府来说,但凡国内出现凡人称神,往往都是邪教。无论外国、中国,它都是会被列入邪教地。    难道,此书在复辟凡人成神的陈旧的众神崇拜体系?    先将普通人无限推崇,当成偶像来崇拜(对刘仲敬是否吹捧已久?)  然后建立价值体系,吹捧其思想,(此书是否正在做这个事情?)  建立有组织的信徒体系,(正在萌发中?远邪是否算非正式组织?)    一旦偶像、价值、组织三个构架完成,我们知道历史上的、有组织的、自然非自然形成的、所谓民间信仰,或者说秘密信仰、秘密社会,或者说非主流社会组织,基本就建立起来了。      这样的组织,以相似、相近、相仿价值观的群体心理认同、认定为根基,它的一切社会性行为,包括思想行为,必将对现实提出各种现实要求。    政治利益需求:任何群体性的思想、文化上的需求,必将与社会发生关系,涉及到社会诉求。社会诉求如果成为这个组织的共识,那么这里就必然包含了政治需求,最后或会演变为——政治利益诉求。    经济利益诉求:政治需求在群体的人的社会行为中,必然伴随着经济需求,否则组织无法在现实中运行。这是有组织群体行为的现实需求——经济利益诉求。      当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被有组织的群体集体认可,并执行的时候,那么,这种民间信仰团伙,就将向社会扩张,寻求更大的价值观的认同。必然会发生该组织向正常的组织外的人们的生活空间进行介入、渗透,传播其价值、理念的需求。    当这种需求,被满足之后,由于其以凡人为偶像的特性,将产生因政治、经济、文化利益,对这个体系誓死捍卫的特殊利益即得阶层。有了特殊利益集团,就会驱使整个组织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以满足特权所带来的权益,永无停止。    这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停止过的一切秘密社会的基本轨迹。甚至部分所谓正统教派也是这样。    如果该组织与国家价值观认同一致,那么秘密社会就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直到在现实利益中,与国家价值观发生分歧。  一旦发生分歧,就必然导致利益分割需求。如果秘密社会不接受国家利益高于组织利益,那么它就必然被国家限定为邪教组织,并进行无情的严厉、严酷的国家暴力打击。    无生老母,真空家乡。  千年以来,所有的民间信仰、秘密社会,甚至很多邪教,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千年以来,成千上万的秘密社会,都是这样在历史中出现的。      综上,偶像崇拜,是一神崇拜出现之前的比较原始的信仰形态,它发生在今天,当下,这好像哈,似乎不太正常。当然也许这也是一种肯定会出现的非正常的正常的历史现象。    虽然,刘仲敬,离被“远邪教徒”当作 “神” 来顶礼膜拜,还很远,但这个趋势正在形成。至少,他已经是一个有群体认同感的集体,进行群体崇拜的原始阶段的"偶像"了!  那么,历史上反复发生的任何一个民间的秘密社会的松散的组织的雏形,就开始具备初始形态了。    所以,刘仲敬真的一个人就能写出整个台湾史学界都做不出通史的天才么?    这是个问题。        小记:    以上,只是对一般的历史中的不可计数的秘密结社现象的一般性复述。或有偏差,有偏差的部分可以无视、忽略。但是,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到底,历史该怎么走?这是个疑问,还没有答案。    历史怎么走,无论怎么走。唯有一条是应该正视、珍视的真理,就是 —— 那些曾经无辜的牺牲的鲜血,不应再被少数人利用,而白流。我们看过的、已经在历史中变成尘埃、变成泥土,被幕后窃笑者踩在脚下,作践的、践踏的、利用的鲜血,已经够多了。    不要再多!  哪怕一个人,哪怕只是一滴,都,不,要,再多了!      补:  一句话,新小农、小资、残儒、腐儒们妄图复辟君权、父权、夫权,使中国倒退到小农法统、道统时代的图谋,必须被彻底的,进行批判!      另:  那些为数卷大妹子辩驳,捍卫其所谓理论的小屁孩们,如果你愿意做骑士,400年前,所谓的狗屁骑士就已经被塞万提斯干掉了!    如果你愿意为数卷这种残儒数钱,那并无关系,你可以把自己的血沾着馒头,奉献给数卷大妹子,这都是你们的自由。  但是,你,只有被吃的自由,却绝无吃人、吃他人、吃旁人、吃别人地自由。    如果与本文观点对立。那么,我们自然可以站在一旁看看笑话,也是乐得其成地。
  •     我曾有意撰写一篇短文谈我一四年读过的一些书,这些书可能仅合于我个人的口味,绝非普适,其中就包括阿姨的书,只是在写到一半时,心力交瘁无能敷衍下去。今天从日志里重新翻阅出来,感慨万千,但仓促间已经串联不开彼此的思绪,无奈只能将原文改成对阿姨《从华夏到中国》的书评。然而,当时我并不是在列书单,而是将漂流瓶投向大海,直到陌生人收到这份礼物。陌生人往往不会比投掷者更加恐惧与战栗,希冀与绝望,直到轮到他们将瓶子投向大海的那一天。因此,本文与阿姨此书所期待的读者,也只会是广大右狗,即英伦意义上所谓拥有“健全常识”的普通人,祖先为他们积攒的德性尚未干涸,以至于他们依旧拥有几缕相术上的直觉,理性尚未发达到如李聪一般,解构一切却偏偏不解构自己虚荣心的地步,后者自诩中立客观,天平却永远为国家机器而倾斜。换句话说,这是一篇特意针对隐藏在田间稗子里少数麦子的布道辞,就像数百年前格拉斯哥城传道人的工作,坚定追随者们的信念,告诉他们一定要锤炼识别敌基督者的直觉。布道辞有好有坏,然而事功永远有意义,就像逃窜进缅甸丛林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与西贡陷落后流亡于大海的越南遗民,他们的牺牲对自由世界至今尚有价值。对他人始终具有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好像将历史记忆长久维系困难无比,这意味着你需要有一个长久不坏的共同体口耳相传,歆享前辈遗泽之余,将祖先的业绩与功德铭记于生生世世。没有共同体保护、传承与积累,绝大多数人所有美善只会消散于烟尘中,不复被人纪念,甚至连存在过的痕迹都不被人知道。这命运曾降临在巴蜀人的身上,印加人的身上,今后其实亦不难降临在我们身上。司马迁曾恐惧自己一生的事业被人删改和遗忘,不得不“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孙盛的际遇告诉我们这怀疑绝非没有道理。宇文所安论及古典文学时说,“早在草创时期,中国古典文学就给人以这样的承诺:优秀的作家借助于它,能够身垂不朽。”“后世的人读了他的作品,能够真正了解这个人。”他没有点明的是,这种以文字诉诸不朽的冲动,其实支配了所有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以至于士大夫阶层断根后,依旧在影响我辈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如果我们以兰克之后的实证史学为标准,不难发现华夏古代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学,所有著史者都有强烈的价值诉求,以至于区分史学和经学在很多情况下显得无关紧要,司马迁作为大传统的开启人之一,便隐隐有将作品以经学自诩。是以列文森在分析儒教与高度分工的现代世界之间的冲突时,特地将英国公学绅士与儒教士大夫归为同类,他们都推崇博雅教育,通过阅读古典将古代人的精神与节操内化于自身之中,以至于鄙弃专门的职业者,视之为匠徒,比如在麦考莱看来,兰克这样的人只配担任见习书记官,负责梳理细节,为他这样的绅士提技术性材料以便其构筑对历史新的解释体系,因为物自体并不能发现自己,只能靠不同的解释范式才能提高人类对历史的理解能力。他们相信只要君子/绅士的德性充盈,一切(政治)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要掌握了统治的技巧,对世界的格局与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清晰的认知,自然能做出最理智的决断,技术性问题交由低贱的吏员操作就够了。但儒教士大夫与其说是与英国公学绅士,或者说被绅士们效仿的罗马元老院贵族为同类,不如说是与柏拉图笔下的哲人王为同类,自汉魏、唐宋递降,越晚近越接近,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越来越缺乏一个实质性的共同体,逐渐切断了与底层平民的紧密联系,只能依靠知识分子之间的互相认同,因此难以像封建贵族一样有强大的集体行动能力,可以依靠领民与贵族、贵族与贵族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国君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国君能够将王权施展于全国,成为国家和平的保护人,减少贵族之间的私战,而贵族可以团结起来以武力促使国王遵守成例,即辉格所谓:“权利不被王权任意剥夺(大宪章和陪审制)、对人身与财产权和契约的普遍司法保护(普通法)、征税须获得纳税人同意(国会)”“今日英国宪制的内核,其实早在光荣革命之前,便已奠定。”由是儒教士大夫与哲人王掌握统治的技巧往往只依靠对书本知识的习得,然而这些苍白的教条很难被迅速转换为柏克所谓“技艺理性”,越是从平民中出身的士大夫越难以像世家门阀里的子嗣熟稔统治技术,难以应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像后者在利益输送与妥协,以及调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从而达成稳定共识上游刃有余。平民士大夫缺乏从小到大家教的熏陶,因此在处理政治斗争上往往简单粗暴,更容易发动极端化的党争,反应在外交技艺上便是僵硬不知达变,一战以后英国平民议员接替绅士登场处理国政,其表现便是如此。这都是缺乏德性,或者说政治德性不够的表现。所谓的政治德性,专指决断与担当能力,其外延包涵勇气与节制等美德,是美德分化出来以保卫自身的免疫系统。没有共同体的原子个人,德性某个角度上可有可无,因为他们的德性找不到继承的对象,很快就会被消散,就好像那些失却共同体的善人,也因为缺乏保护自己的自组织资源,很容易被那些具有高组织度的小团体吞并,比如流寇乱兵。只有在高度同质化的小共同体里,德性的积累才成为可能,共同体里的成员通过效仿、学习和反思祖先、前辈在命运节点来临时的所做的决断,以及对幸运与厄运的担当,并不断训练和学习调节共同体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掌握课本上根本不会提及的非常微妙难以言传的技巧。这些共同体里最出类拔萃者能在学习古典里的前人教诲时,以自己在与其他成员交际时的经验与之两相印证,形成对格局和自己所居位置的正确认知,趋利避害。有机邦国是神明赐予凡人最好的礼物,它历经无数祖先德性的积累而来,依照习惯法与传统而自治,两者历经达尔文式的优胜劣汰,最后保留下来的是超越人类理性所能想象和理解的结晶,共同体的成员在此享受古老的自由,完全无法理解东方式君主对臣民生杀予夺的权力,视之为渎神的行为。祖先积累的德性迟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耗尽,这就需要他们的子孙不断以其英勇行为作为祭品,获得神明的喜悦,作为模范供后世子孙效仿,尽可能减缓德性消耗的速度。毁灭另一个有机邦国属于神明的特权,它的自然灭亡往往是因为德性干涸,不足以保证有机体的生存。人为的毁灭属于篡夺神明的特权,其过程必然是德性高的邦国毁灭德性较低的邦国,但神明迟早会施之报应。南北战争就是一个典范,南方由于蓄奴大量流逝了自身的德性,使得北方能够战胜于它,这是神明公正的裁决。然而神明也会为南方还以身后报复,北方对邦国的毁灭也使自身耗散了大量的德性,其对普选资格的放开,使得大量本身没有资格成为共同体成员的人鸠占鹊巢,进一步败坏了自身的德性。共同体成员德性的下限决定共同体德性的下限,苏丹可以尽可能赐予基督教臣仆成员资格,因为奥斯曼帝国并非共同体,而是奇美拉嵌合体拼凑而来。但是马耳他骑士团任意赐予穆斯林共同体资格只会导致共识被破坏,最后共同体分崩离析。屠杀早已失去德性,无法组建有机邦国的费拉顺民,或者收拢具有德性但尚未形成共同体的蛮族,是神明默许邦国的特权。在无数代人的积累下,德性充裕的共同体屠戮没有组织度的原子个人,成为这些一团散沙的原子个人的统治者,不会比探囊取物更加困难。大自然厌恶真空,如果人们缺乏德性,失去了自我治理的能力,就只能享受被其他人所统治的命运。然而对费拉顺民最好的选择却是任其自生自灭,因为他们是神明都已放弃的族群。如果有邦国心怀慈悲转型为帝国,甘冒自身德性下降的风险,以耶稣基督背负十字架为世人赎罪的心态对其进行统治,那么他们理当获得慈善组织或者和平组织的褒奖。神明将会冷眼看待,但不管怎么说,神明都是公义的,只是你不能妄自揣测他的义。而中国晚期帝国给我们展开的画卷里,越晚近的儒教士大夫越匮乏政治德性,平民出身的士大夫本身欠缺技艺理性的训练,流官制度又使其失去了地方乡梓源源不断的营养,而对地方宗族的长时段打压只能不断削弱各共同体的德性积累,于是平民士大夫只能不断依赖古典,将古典教条化是如此路径下的必然结局。是以在欧风美雨面前,要到相当晚近时才能形成对自己在世界之中所居位置较为靠谱的认知格局。出于理解之同情,我们不应将晚清以来的保守派士大夫简单视之为愚顽不明之徒,没有无数先人积累的经验,我们将自身代入其间并不会做出比他们更明智的判断,只能说路径与出身锁定了人们日后可能的选择,导致再难逾越天花板。总而言之,出身与路径要比个人意愿更能决定人一生的命运,比如说曾被视为自由主义大敌的,以甘刘为领衔的中国施派,从谱系学来讲,他们是晚清以降的儒教士大夫的阿米巴式退化后的精神传人,即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与希腊理性哲人王的混血产物,已经彻底切断了与民众的联系,只能彻底身居于学院体制内。看上去声势烜赫,却未必比周带鱼一类毛左更有战斗力。如果说国家机会主义性格明显的施派自觉斩断了与普通民众的联系,那么民粹性格明显的右狗则是根本无法与普通民众产生丝毫联系。这看上去极其吊诡的现象说来不难解释:一、右狗所信奉的价值观和解释体系与这个老大帝国至今以来所遵从的无形教条始终格格不入;二、国家机器也不会给予右狗创造自治共同体的机会,一如国家机器从来没有给过任何一个族群这样的机会。他们是被投进石田的种子,莫名其妙出现于世界中,他们是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的波兰人,异乡人的抑郁与痛苦始终缠绕在右狗身上,他们也往往缺乏政治德性,没有一个自治共同体,他们也根本无从锻炼政治德性,他们同样是科举士大夫的后裔,只能依靠价值观上的认同维系彼此。但这个字面上的共同体是非常脆弱的,在国家机器面前毫无还手之力,这意味着在这个与自己的理念格格不入的国度里,你必须早日做好决断与担当,早日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究竟是跑路还是潜伏在大陆等待时机,而此时先辈的不朽经典似乎成为唯一的救命稻草。基于此,我们就不能指望各种技术性的专著提高我们的格局感,他们在细节上的精湛与视野的狭隘构成惊人的讽刺。这意味着我们只能仰仗博雅时代的经典提高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虽然像我在上面所分析的,没有技艺理性对格局的认知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缺憾。但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也就只能退而求次。因此一个右狗阅读此书时,最要紧的不是被阿姨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刷新旧印象,而是揣摩阿姨为什么有与历代史家全然不同的格局感,从而学会识别路径,做出选择,并预感到做出选择可能带来的后果。需要强调的是,生活不是战略游戏,我们没办法随意以上帝的视野俯瞰世界,那是上帝的特权,未被上帝拣选的人必遭耶和华的报应。本来这个评价是针对刘仲敬阿姨《鲸鱼史》一书的,《从华夏到中国》这个书名也更适合《鲸鱼史》一书,从谱系学上来讲,刘仲敬阿姨也要比汤因比、雷海宗更有资格称自己为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的当世传人,只不过他将前者对美术与数学的古怪癖好变形为对宪制与战争的研究,即宪制与战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商周以来的三千八百年历史,进而用比《从华夏到中国》一书更为翔实的文字分析,一个普世性文明,是如何在路径与抉择中一步步演变自己的宪制,最终在与外来宪制的竞争中失败,不得不被纳入新的,或者说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的宪制结构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沦为或许比较重要的地方性邦国的历史,并按着自己对世界格局的认知,顺着逻辑隐晦地道出对中国今后十来年命运的判断或者预言。与《从华夏与中国》一书不同,在《鲸鱼史》里他彻底发挥出他在白话文上的修辞技巧,收到漂流瓶的陌生人如果服膺他的观念,多半是先被他文字间涌现出的美感所折服,之后才深深震惊他在这块大陆上鲜见的历史框架。刘仲敬阿姨曾经轻蔑地认为马克思是一个不入流的杂文作家,其实某种意义上有种夫子自道,或者同生态位竞争的嫉妒心,用阿姨曾说过的一句话类比,就好像“他们像女人对待女孩一样,不太愿意承认后者跟自己属于同类”。他俩在气质上有惊人的相似,即不在意技术上与认知格局无关紧要的瑕疵(如果有的话,这部分也只不过由追随者负责修补),拥有无与伦比仿佛先知神谕一般的修辞,以及对历史与自己所处的位置有清晰的认识,就算是置诸罗马人的时代、英格兰人的时代,也是极其罕见的。限于此书尚未正式出版,只能像几十年前的福音书一样在地下秘密阅读,以上这番话似乎说了等于没说。但《从华夏与中国》一书其精神气质与此书大体无差,究其脉络而言也相差无几,只是很多地方不过散碎化的神谕律令,而其书名或许应改名为《世界历史的节点与脉络》,该书的三章:从华夏到中国、万国与万民、政统与法统所述说的都是从华夏到星空下万国路径与法统的关键抉择点,《鲸鱼史》一书就是对从华夏到中国一章的仔细敷衍,料来阿姨日后也可能对星空下亿千邦国的路径演变填充细节。对路径与选择的重视,是因为在阿姨眼中人类的历史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无意义的,它们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事件,不过是单调重复面容模糊的永劫轮回,对人类智慧的贡献不会超过还原蚂蚁之间的战争。只有少数历史节点具有意义,它们形塑了历史的路径,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后来人不论做什么都无关紧要,因为不管情愿与否,他们都不得不走在神明事先预定的路上。    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充盈着某种神性,在某种不大起眼的政治神学看来,它们与神共享尊荣,是诸神借凡人之手发明的新竞技:它们要么是斯宾格勒意义上的“有形态”的权力朝向“无形态”权力的阿米巴退化,要么是“有形态”的权力从“无形态”的土壤中构成一种自发秩序,结晶亦或定型,就像启示录里所说:火焰从四面八方涌来构成形体,审判大地。比如罗马人/美国人的内战,就是这样拥有神性的历史,它对法统形态的变迁,形塑了后来人的命运,无数事件都可以从它摸索出渊源,以至于我们需要省略无数技术上的细节,诗化该节点以记忆海外阳秋,所南心史。所有思想都会延续先前的旧观念,人类历史上不存在完全凭空发明的观念体系,你总是能见到此前某位思想家若有若无的身影,而这些思想又往往来自具体的现实生活的碎片,是各人类文明一点一滴积攒的结晶。如果我们日后在某种解释体系里有幸发明创新,为之添砖加瓦,那不过是因为我们是站在人类文明这个巨人身上看风景。我们是过去未来现在演变中的一分子,不是无中生有的上帝,也不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一旦降临于尘世,终将会影响他人,我们是世间的盐,除非文明灰飞烟灭,才会失了味。阿姨学是其中一种不会是唯一一种,其根基落脚于以撕逼格勒为代表的历史形态学与英国历史,尤其是英国宪政史的结合点上。前者的政治叙事,非同一般政治哲学推衍时的枯燥与乏味,而是用相术的直觉写出灵动的文字,称之为政治诗学亦不为过。但除此外,就其本身而言或许不过是一种普通的保守史观和历史循环论,柏拉图抑或尼采都提出过类似的观念,其新颖之处或许在于前人从没想过将文明实体化(这在唯名论眼中实属大逆不道),再以形态学的形式比较文明季候。它没有被称为实证科学的资格,当然其相术直观的方法论,本身也放弃或者不屑实证意义上的科学,只能在与进步史观较量时作为一种政治神学由观众选择信与不信。据我的观察,阿姨的反对者也往往是出于价值冲突而强烈抵触阿姨学。这往往分为两种:政治选择的差异和方法论的差异。前者肯定不会认同阿姨对某国家机器,乃至对整个帝国的解构,大一统的思维在他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已经挽不回了。而后者出于实证主义的视角,更不屑与之对话,这在历史学科班生或者说逐渐认同实证主义的见习生里最为常见。因为,一旦你接受阿姨的基本逻辑,就必然要接受它整个话语格局。好玩的是,阿姨的拥趸多半在中文、哲学亦或宪法学。前两者是因为在人文学科中最不可能成为实证科学,对格局与直觉的信赖反而有惺惺相惜之处,后者是因为阿姨对英国宪法的论述刷新了他们许多旧观念。阿姨深受文化形态学影响,认为每一个文明同样具有生老病死的轮回,他在此书中的文章往往从斯宾格勒意义上的“有形态”的权力从“无形态”的土壤中经过自发秩序的结晶与定型开始,一直阐述到“有形态”的权力遭受阿米巴化沦落,退化为“无形态”的群众,即法统建立之刻到法统失落,自组织资源消散,人们失却对法统以及传统价值的敬畏,对伦理道德进行祛魅,最终在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视野里将人类之间的关系简化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关系,而绝大多数人只会得到被捕食者的命运。随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缺乏正统性的谮主不断发明统治术打击民间的自生组织,导致国家成为唯一的组织。一旦国家因为腐败而解体,王纲纽解,顺民们都会遭到赤裸暴力的威胁,除非有外来者干涉,否则生生世世都会陷入永劫轮回当中。一旦陷入沉沦于内卷化,那么顺民们的鲜血流失的再多,在历史意义上与一起公交事故也没有多少差别。所以对他们细节上的梳理,会被阿姨嘲笑为不过是在还原一场蚂蚁间的战争。我在对阿姨学的反思里产生了一个小想法,可能不对:由于阿姨将撕逼格勒学嫁接在同样很古怪的英国历史上后,两者的混搭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英格兰意义上的健全常识虽然出自经验主义一脉,却偶然与源出唯理主义的相术直觉产生了共鸣,因为两者皆属于理性所不及,只能默会,却难以用文字书写出来的范畴。而英格兰历史两根支柱,即托利主义“习惯体现神意”和辉格主义“动机与后果互不匹配的黏性历史塑造过程/人类行为,而非意图造就的演化后果”为撕逼格勒的范式提供了对现实高度的解释力,不再单纯是一种政治神学。如果图景式理解,托利主义代表英格兰古老的自由,即普通法与宪政,而辉格主义即休谟—哈耶克式的自生自发秩序,而恰好在阿姨或者阿姨所遵循的盎格鲁传统理解里,自由是古老的,专制是新兴的(“古老自由与新兴专制的对抗”阿克顿勋爵语),于是对文明季候兴衰的相术直觉/健全常识可以随之转换为描绘立宪主义国家与绝对主义国家的对立,或者说地方邦国各阶级各团体自组织资源与战争造法而形成的国家机器之间对抗与妥协的历史。人类大部分部族在起源之初,都是一种类似长老共和制的政体,后来随着战争的压力慢慢演化成君主制。所谓战争造法,指的是出于猎头竞技的缘故,不得不一点一滴损及自组织资源,加强君主手中的权力去对抗另一个猎头部族。王权与各阶级的博弈日后演变为国家机器与地方邦国的博弈,自组织资源的多少决定个人和国家政治德性与自由的多少,而决定自组织资源的往往是社会凝结核的多少,阿姨学信徒最强调宗教,除了普遍对宗教有明显的好感以外,还在于宗教作为社会凝结核最为有力。一旦自组织资源因为国家机器的坐大而被消耗殆尽,这意味着造成这一现象的国家机器反倒成为唯一的组织资源。一旦国家机器因为负荷过大,扩张性财政无法支撑其存在,那么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人与人都是敌人的丛林战争中。而在此前,他们是末人,在此后他们是费拉民族。所谓末人是一种诗性的比喻,专指那些贪图眼前的享乐,放弃对未来的预期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任何积累超过一定额度迟早会被国家机器剥夺,不如在此前消费掉,因此而失去生育的意愿。由于国家机器的强大,社会只会盛行自欺欺人的犬儒主义,因为高贵者要么被消灭干净,要么离他们而去。为了遮掩自己的怯懦与狡诈,他们的理性可以发展到过于发达以此于能解构一切却偏偏不解构自己的虚荣心的地步,以嘲笑正直、勇气等罗马意义上的庸人之德来打发无聊的时间。费拉民族则是另一种诗性的比喻,在国家机器作为心脏起搏器失去作用以后,原本的共同体失去了凝结整个社会的唯一链带,于是破碎成一团散沙的原子个人,并渐渐失去对原共同体的认同感,因为原共同体并不能让他们受益。而他们又早已失去自我治理的能力,只能被人统治,于是在被不断的外族入侵中作为顺民,以保全自身为最大幸福,不再在意原共同体的独立与文化,并渐渐被具有大量自组织资源的新文明所同化。费拉民族好比疫区,要么被有政治德性/自组织资源多到没处花的高尚文明殖民,手把手教育他们如何自我治理,重新回到文明世界,要么被文明世界集体隔离,自生自灭。总体而言,自组织资源增减的速度与国家机器扩张或收缩的对抗是阿姨学的核心,这来自盎格鲁传统;而末人与费拉民族乃至神明的公义之类的譬喻则是阿姨学的修辞,这来自德国先验论。我并不是说修辞不重要,只是我认为阿姨学的核心具有被实证科学化的资格,并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神棍学。当然,阿姨并不热衷自己的学说被实证科学化,甚至可能嗤之以鼻,在他看来实证主义往往会拉低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能力。但如果阿姨(可能的)弟子与敌人日后有意进入学院体系,前者与后者可以分别作为他们制造学术垃圾的根据。或许真的实证主义化,反而会失去阿姨最让追随者感慨的对他人与路径的定位能力。换句话说,阿姨的盎格鲁-撒克逊渊源为其提供了一个解释历史的范式,并且简洁有力,兼具实用与美感,因为物自体不会自言自语,增进或者降低我们对世界理解能力的不过是一个范式取代另一个范式。而他的撕逼格勒修辞与英格兰意义上的健全常识产生共鸣,其作用主要是为了确定,在他的认知结构里,自己与置身的世界分别处于哪个位置,哪条路径。其实就阿姨学本身出发,存在一个悖论,那就是在没有共同体存在前,作为一介游士,他的历史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刘仲敬的批评者往往指责他是一个跳大神的,除了修辞上的华丽以外,也可能从直觉上在此模模糊糊抓住痛脚。当然,在西安以东被核平这一预言实现以前,他确实是一个跳大神的。不过,就算一语成谶,基于他华丽的修辞术,他身上跳大神的气质也并不会降低,可能越来越浓。我们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我们这个年代的西庇阿、耶利米还是一个江湖术士,只有时间,时间会告诉你答案。
  •     本来,有陈阿姨http://book.douban.com/review/7365675/的文章在先,再写其他的书评也提供不了什么多余的信息了。但看到还是有不少不属于这本书的读者的群体在此从事不友善的活动(果然我支乎上多了),本外围右狗也写下自己读本书的一些想法。本书的内容涉及了很广阔的范围,虽然题目是从华夏到中国,但很显然,在第一部分是涉及到华夏的成长,第三部分则涉及到了中国的发明以及法统的演变路径,而本书的其余部分则更多的是世界历史的关键节点以及路径的抉择。个人的看法是,其余部分的内容更值得一看。尤其是涉及世界秩序的部分。至于常见的对阿姨以及阿姨学的批评,大多数有以下三类,一是如支乎上岩本彻三之流认为阿姨是所谓五百家的代言人,为五百家的统治提供合法性理论支持。二是经过一定科班训练的历史实证主义者,往往出于文人的虚荣心,将阿姨放入了民科的范畴,并积极地运用自己在大学本科里所学习到的知识,为一和三提供批判阿姨学的武器,三则是星海党,自干五之类。这就不多说了,期货死人有什么好多谈的呢?对于一,我想请他们仔细看一遍阿姨的主要文章,如果依然抱有这种想法,那只能把你们当做信奉《货币战争》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内幕的同类人;对于二,我送您一句书中的话,“末人智者夸耀着自己的解构能力,从而满足不知为何尚未解构的残余虚荣心”。对于此书来说,我们能够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但如果只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那可以说是买椟还珠,郢书燕悦了。最关键的,是拥有对世界格局的认知以及历史节点的判断(或者称之为健全常识)。我想这也是刘仲敬想要通过漂流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吧。至于这一切是真是假,就像陈阿姨说的那样,交给时间来证明。或者说,交给诸神来裁决吧。只不过当节点来临时,我们会比你们更加不惊慌罢了。生病了,随便写一些。這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开始读的时候内容感觉略散,看了阿姨的视频感觉这人在我心中印象是毁了。读完感觉没貌似没太多新意,文言读着真是累,全书像是完成度不高的短文集。
  •     无法评价的一本书,很深,很多地方以我的水平都似懂非懂。用词好学术很厉害,但涉及政治观点的部分还是与我巨大相异的。学到了阿姨学这个新名词。
  •     再看一遍
  •     慕名而读,颇觉失望。读书虽多,遍涉古今中外,皆及历史政治外交,却像搭了个大架子,论述行文则杂乱无章。
  •     2015.12.22夜21:48读完本册。
  •     第二篇序言扫盲,其余待补
  •     路径 法统 共同体 秩序 以及诸神的裁决 都是命运
  •     有保守方有自由,为自由丢保守舍本求末!封建制度被作者夸出了花,但利益至上的现实难道只能苦苦等待?
  •     还没读完序部分,已经惊为天人神作!
  •     咦?我记得早就标过已读了,奇怪
  •     第一次读阿姨的书。所得的感受非常分流:不喜欢他半文言(明显水平不足)部分的叙述和其中的观念、立场,喜欢他白话部分的叙述方式和其对史实较为精准的撷取和把握。前者值得批判,后者值得敬佩和学习。
  •     略翻过,阅读确实广杂。“刀下阅尸,笔下著史”的说法颇为有趣。
  •     醇然醴然些,平原直下青州去。
  •     我读非虚构类书,主要目的是求知,不是为了欣赏作者卖弄文采。而且感觉这本书故弄玄虚,论断很多,论证缺乏。这类书放在文学作品里比较合适。还好只是在图书馆借来一阅。
  •     有很多重复的内容
  •     一个历史学者自由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何会引起评论中这么多人的恐慌乃至谩骂?值得玩味
  •     阿姨學總綱 全部都是點到為止 引申一下可以寫經與史 也可以寫世界史版的經與史
  •     刘仲敬的任何一本书都不配半颗星。
  •     本书定位为“经学”,强调“历史何益?发掘维持意义世界也”,希望能尽到史家责任,使得“愚夫愚妇皆知克伦威尔篡位不同于亨利四世篡位”,因此书中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解读历史,发掘历史背后的意义。
  •     49年以后少见的敢于喊出"皇帝没穿衣服"的著作,更可贵的是他还描述了皇帝裸体的样子。对历史线索的深刻洞察使本书胜过了无数学院派断烂篇章的无病呻吟。如果说有缺点,微观上文言的使用并不规范,宏观上有着过分的乐观主义。不过所谓的缺点自由其意义所在。
  •     高端一点的心灵鸡汤,没甚么技术含量。
  •     好大的视野啊,
  •     所以说,阿姨跑去美帝算什么新闻啊……
  •     语言的运用过于魔性,主要阐释历史的手法还是比对和比喻二法,读者囿于个人有限的阅读量,可能会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比如我自己。所以还是应该读更多的书才行啊。像秦晖先生学习。
  •     作者眼界很大,是zoom out的类型人。非染指学术圈核心的人物,读不太懂阿姨的话里有话、引经据典,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但因为自己的部分无知而去攻讦阿姨的学术造诣与文风规范的问题,实在是心眼狭隘又眼界狭隘,只是在糟蹋自己。却是好书,如果不是因为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问题,这种隐晦生涩含沙射影的“别扭”却是不必要的,然而现实残酷,以至于不能说大白话。
  •     传道书。
  •     散论,偶有启发,多奇崛不知所以之语。
  •     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并没有看懂,可能还不太会读这类书籍,并且历史知识极度匮乏。准备再读一遍...
  •     一颗星给刘仲敬广博知识,一颗星给刘仲敬的某些尖锐观点,而非全部。再有一颗星给他那诡异独创的史观,也有细致的拷问之处。另外提前看看施宾格勒和雷海宗的书,自己也别把他当成啥多新奇。
  •     文言太差没读完。。
  •     读了100页,不想读了。勉强读过吧,对这种行文甚为反感。
  •     言人所未言
  •     刘仲敬是当今的李淳风和袁天罡。思维方式奇葩但见识高远。不屑主流的实证学术,气质更近宋明儒家的博雅。第三章开人脑洞,他说机遇是达尔文世界的法则,实力是霍布斯世界的法则,权利是威尔逊世界的法则,文明系统也有差序格局,可以在边界上行使影响力但不能跨界而行,否则系统有崩溃危机,证诸当今世界,可谓深刻的先见
  •     阿姨的文言文实在不敢恭维,好像看到现代人写旧体诗,一会出现飞机一会出现电脑一样。本书看第二篇跟第三篇就可以了,尤其是第二篇关于世界体系差序格局的论述。
  •     字字珠玑
  •     “封建已废,以顺民专制主义为国本,流氓无产者与士大夫争国运,即‘历史的选择’‘历史必然性’的化身。直至全球大春秋时代挟外力降临,始有重新选择机会。“我们通过选择我们的神明,来选择我们的命运。”骰子尚未落地。”P15
  •     - -文言文,看呆了
  •     不用谢
  •     真他妈是炫技!就前面还好些,后面真的令人没有阅读的欲望,古今中外瞎几把扯,乱七八糟,不知所云,阿姨你确实看的书多。
  •     本书出版是个错误。篇首序言倒是极有价值,清晰的阐述了北约集体安全的概念和中国面临的外交困局。
  •     (2015-30)(2015-32)看过《国史大纲》,这类书果然是不能再看了。
  •     这个集子其实是一些书评的集纳,把原先的副标题去掉了,有些别扭……不过,的确是好东西,真知灼见比比皆是
  •     臭不可闻
  •     一段段的残片我实在不像读。强调德性的重要性实属难得
  •     书呆子们对此书必定咬牙切齿。
  •     前面对威尔逊世界霍布斯世界及其治理机理的论述耳目一新,但是主干部分的文言文真的是强行装逼,整本书最好的部分就是克劳备忘录,但并不是他写的,而是翻译
  •     去了解了一下“费拉民族”,果断站队。这书其实还是读了一点的,但半文不白的有点读不下去......而且写的东西有种钦定(信口开河)的感觉
  •     小文如《日知录》,或有意为之,更似《十驾斋养新录》,中外的关键点一针见血,十分透彻。关于国际局势的分析似乎和书名不合,在其他地方发表不了?简单来说就是中美如当年德英,必有一战。
  •     如果读过足够多刘仲敬的文字,可以从这本书里理出一条作者大概的脉路。这是一种客观、冷硬,而又诡谲的史观。
  •     连读刘仲敬三天。与我导交流后观点一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