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书评

出版日期:2014-10
ISBN:9787515325453
作者:吉姆·艾尔-哈利利 (Jim Al-Khalili)
页数:255页

挑战科学思维的奇书

这本书讲解的几个悖论都是经典问题,并且语言浅显易懂,让没有基础的读者通过自己的一番考虑、思量之后也能弄明白。要知道这些谜题曾经击败过世界上最聪明的科学家!如果你喜欢挑战自己的逻辑思考,本书能让你在反复论证中获得许多启发。总体来说,挺不错的。

从简单的诡辩,到改变眼中整个世界

非常想要感谢作者,明明懂得那么多复杂的知识,却仍然能用这样生动的语言向普通人解释清楚。还有配图也很棒,火车就是火车,人就是人,没有简化成字母线段什么的。真的很佩服这样的作者,是真正为了让读者明白而写书。像生日悖论还有汽车门山羊门这些以前都听过了,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完全弄懂过。是在这本书里读懂的。还有像薛定谔的猫这种比较难的,作者也没有扯出复杂的计算和术语,感觉就像一个风趣的老教授在给他的小孙子解释这个神奇的世界。夜空为什么是黑的?这看似普通的问题却让我们一窥宇宙的边缘。书里有不少量子力学的部分,关于时间,关于空间,真是非常神奇。微观世界虽然不易理解,但我感到这个世界又多出了很多可能。一个小小的微粒是如何知道有人在观测它?难道真的有所谓人心的力量?文末作者提出的几组问题让我有一种茫然的感觉。读完整本书我已经深深相信作者的智慧,而且他作出的两个大胆预测都实现了。真希望他还能写别的书,解释更多的问题。本以为现在人类的科技如此发达,原来还有那么多不可测、不可知。

给物理小白打开的一扇窗

说实话,花了很多时间才看完的一本书。有些领域就是你很难理解的,即使很努。看完书,这是我对自己的评价。通过9个悖论,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宏观物理之外的一些看上去不可思议,与现实生活不太相符,但是确是被证实的有趣的理论。到底能不能时间旅行?是否存在平行宇宙?外太空有没有生命?是否存在命中注定?……这些我们在科幻电影小说中常见的题材,在现代物理当中到底是怎样被对待和研究的。本书对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及时或许不是能完全理解书中对于一些悖论的推导过程。但是书中研究世界的维度或许是我们普通人能想象的,可以给我们打开认识世界的一闪窗户。本文特别推荐给学生看,或许是成为物理学家的启蒙书呢?

让我“闹心而满足”

这本书写得还是挺好的,一些问题没有浅尝辄止,可以让人满意。译得也不错,但在某些用词上让人“闹心”:看完我才知道,译者似乎是台湾人。我不清楚两地用语上的具体差异,但作为一本在大陆地区发行的书,是不是应该将这些差异修改一下,或至少标注说明一下呢?以下列出一些不同之处,以备查考(多次出现者仅列出一次):P.12 “读者也要亲近海森堡、薛定谔及包立等知名物理学家……”“包立”→“泡利”。P.14 典范理论→经典理论(罕:古典理论)P.47 “……热中于推翻他人的论证……”《现汉》(第6版)中确实有“热中”,但它附在“热衷”之后,是不推荐用词。P.48 《自然哲学》→《物理学》。作为四悖论之一的“阿基里斯”→“阿基里斯追龟”。P.54 “形上学”→“形而上学”。P.59 “次原子粒子”→“亚原子粒子”。“雷射”→“激光”(但在P.124又译成“激光”。)P.62 “波函数……崩陷”“崩陷”→“坍缩”。P.78 “重力”(在非地球表面或附近时)→“引力”。(但在P.241又译成“引力”。)P.89 “麦克斯韦精灵”→“麦克斯韦妖”。(麦克斯韦妖和拉普拉斯妖的原文都用的“demon”,不知为何要区别对待。而且此章示意图还画出麦克斯韦妖,明显是一般认识中恶魔的样子。)P.128 “缈子”→“μ子”。既然后面有注音(“念法如‘秒子’”),就没必要再音译了。不过发音也应该更接近“缪”才是。P.129 “生命周期”太长了,而且这实际上不是周期,就是寿命。(推测原文为“lifespan”。)P.149 “奈秒”→“纳秒”。“纳”就是“纳米”的“纳”。P.160 “多普勒偏移”→“多普勒频移”。P.168 “迅子”→“快子”。P.181 将“虫洞”否定的理由同样可以用在“蛀孔”上:“洞”隐含只有一个口,“蛀孔”亦如是(因为蛀穿的情况太少见了;而孔一般用在比较平面的地方,如“穿孔”、给皮带打孔等)。如果要找个有两个口的词,恐怕只有“隧道”了……P.203 “巨观”→“宏观”。P.210 “卢瑟福德”→“卢瑟福”。P.213 “(量子)迭加”→“(量子)叠加”(“迭”和“叠”有根本的区别。)P.217 “量测”→“测量”。P.241 “地函”→“地幔”。P.245 “人本原理”→“人择原理”。P.251 “(化学)自我聚合”→“(化学)自组装”。P.253 “微中子”→“中微子”。以下列出我认为是错译的地方:P.27 所谓“生日悖论”的表述(以及后文类似段落),所有的“任意”二字都应该改为“存在”。译者似乎是把“任意两人同一天生日”当成了“任意两人不同生日”的反面。而实际上,后者的反面是“存在两人同一天生日”。P.30 “由美国数学家马丁·加德纳在其《科学美国人》杂志的‘数学游戏’专栏里提出。”有歧义,会让人以为《科学美国人》是马丁办的。P.50 “以每秒钟10公尺的速度接近乌龟”,有歧义。可以是相对乌龟的速度是每秒10公尺,也可以是相对地面的速度是每秒10公尺。根据后文,应该是前者。P.72 “直到1950年代,……”年代错误,可能是“1850年代”。P.215 “反相(out of phase)”,应该是“不同相”。“反相”一般指相位相反,这里“out of”是相位失谐。以下列出可能有问题的地方:P.27 “以下是生日悖论的表述”,但下面的表述只是一个问题,不是命题,谈不上悖论。P.48 “刑求致死”,不知道什么意思。P.57 描述运动场悖论用到了时间=距离÷速率,但P.49称当时的希腊人并不了解“速率等于距离除以时间”这个公式。P.114 “得知一个粒子(或空气分子)”,“或”似乎应该是“如”。P.149 “火箭上时间的运行将会比该观察者的钟慢50%,……”我怀疑原文不是用百分比表示的,而是直接写的“一半”,因为计算的结果是51%多点。另,这句描述也有问题。按下面给出的例子,观察者看到火箭上过了60秒,自己已经过了90秒,就不是慢一半,而是慢三分之一。(不过这种说法本身似乎就有点问题。)总之正确的情况是,观察者经过的时间≈火箭上的固有时间×1.5。P.190 译者的注释像极了阿基里斯追龟,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如果超级计算机需要额外的内存来存储原内存原子的排列状态,这样无限个循环下去并不等于需要无限的额外内存。我认为作者的意思是,内存在存储了所有内存之外的信息后,自己的排列与原先已经不同,需要把这部分信息也记录下来,但记录了这部分信息后,自己的原子排列又会发生变化。所以这里不是存储空间的无限外推,而是计算时间的无限外推。这个过程类似于无限迭代。以下是排版和印刷错误:P.33 “一个关于概率的问题以下……”“以下……”一句没有分行。P.48 “被【补】入狱”,“逮【补】者”……P.49 “亚里士多德已经认为芝诺【旳】想法……”P.109 “而非(disorder)”,漏了词。P.159 “【挛】生子悖论……”。P.201 “阿尔【发】粒子”(因为P.207写的是“阿尔法粒子”。)PS1:P.237一句“让我感到窝心而满足”让我差点想要摔书。刚刚一查才发现“窝心”一词在有些地区有“暖心”的意思……但我还是把它拿来做标题了(虽然改了一个字)。PS2:书中关于将后门换成墙的谷仓悖论的讨论似乎不在点子上。书中的解释是,杆不是刚体,在杆前碰到墙后,杆尾不能马上知道,所以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但杆撞墙的时间是可以提前计算的,不需要通过真正撞上时发出的信息来判断。比如,假设选手手握在杆中间,而杆长为谷仓的两倍。设他速度使谷仓长度缩为一半,杆首碰到墙时,选手停下,此时(以及之后)他都在谷仓之外。(再次声明,选手参考系内杆碰到墙的时刻是提前计算好的。)若以谷仓的视角看,杆首碰到墙时整根杆正好在谷仓之内(因为长度缩为一半),此时关闭前门(不考虑选手是否还在运动),选手就(永远)被关在谷仓之内了。杆首碰到墙对双方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但在选手的角度看,自己永远都在谷仓之外;而在谷仓的角度看,选手永远被关在谷仓之类。这个矛盾,并没有解释清楚。PS3:书中对多重宇宙的描述(P.178):一旦亚原子粒子面临多个可选择的情况,宇宙就会分裂成“与选项数目等量”的数个实体。这种解释相当于每个选择都是平权的,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其它描述多重宇宙的书似乎也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PS4:因为只花了一个晚上看了一遍,所以上述内容恐有许多不当之处。PS5:我所读的版本是2014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就是那只猫

薛定谔的猫?在很多文学书上看到过,一直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直到看到了这本书。叹服了科学家的精密思维,他们用一个又一个的思维体操,脱丝剥茧的揭开世界的一个个谜底。


 悖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