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10048630
作者:[美] 埃利奥特·阿伦森,[美] 提摩太·D·威尔逊,[美] 罗宾·M·埃克特
页数:587页

后记

在阿伦森教授那本全球畅销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的开篇,引用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一段名言: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野兽,要么是神。这段话虽然写于2000多年前,今天看来仍然是对人的社会性维度相当精准的描述,它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进行定义,将社会性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素。正是由于人的社会性如此重要,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对一些社会现象感兴趣:我们是如何认知自我和他人的?我们是如何受其他人影响,又是如何影响他人的?一个人是如何喜欢上另一个人的?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对这些问题的自己的答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人人都是业余的社会心理学家。甚至,我们有时会觉得,我们的答案和专业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科学研究给出的答案没什么不同。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要专业的社会心理学家?首先,人们往往容易出现事后聪明偏差,即一旦知道了某个事件的结果,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而通过实验获得结果后,再对事件进行预测往往准确得多。其次,许多被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经过仔细考察后被发现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实验纠正我们常识中存在的偏见。第三,业余社会心理学家只能依靠对偶然发生的事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通常是在非常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对因果关系的分析往往有偏差,而专业社会心理学家不必被动等待偶然事件的发生,他可以通过实验让某些事件在单纯的环境下发生,这样对因果关系的考察更加科学严谨。因此,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专业的学科是非常必要的。本书作为《社会动物》的学术教材版,拥有更加科学系统的章节体系安排,有益于学生快速窥览这门学科的内部结构,拥有更为丰富时新的实验报告,能够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这本教材一直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美国700多所高校采用,在亚马逊上占据很高的排名,是一本“畅销书式的教科书”,相信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读者做一名专业的社会心理学家。

作者简介

本书是美国优秀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三位编写者在专业研究领域都有卓绝的成就,并且都在教学第一线有超过20年的教学经验,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7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
本书作者们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融为一炉,内容全面完整、系统连贯,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个体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个体态度和从众行为、团体过程和人际吸引、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等社会心理与行为特征,反映了在环境、健康、法律等领域中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本书最大的特色是从解决现实问题的角度出发开展研究,从人们身边发生的事情阐发深奥的理论,使读者不仅能够领略一门学问严谨科学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浸润在希望以科学使世界更美好的人文关怀之中。

书籍目录

目录
第7版译者序
2
前言
4
关于作者
11
给学生们的特别提示
14
第1章 社会心理学导论 2
1.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5
试一试!价值观是如何改变的? 6
社会性解读的力量 6
了解社会影响的其他方法 8
社会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比较 10
试一试!社会情境与行为 11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12
1.2 社会影响的威力 13
低估社会影响的力量 13
社会情境的主观性 15
1.3 解读从何而来:人性的基本动机 17
自尊取向:保持良好自我感觉的需要 18
社会认知取向:对准确性的需求 20
其他动机 22
1.4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问题 22
试一试!像一个社会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24
第2章 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 28
2.1 社会心理学:一门实证科学
30
试一试!社会心理学小测试:你的预期是什么? 31
2.2 假说和理论的形成
32
从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中获得灵感 32
以个人观察为依据建立假说 32
2.3 观察法:描述社会行为 33
档案分析法 34
试一试!档案分析:女性、男性和媒体 35
观察法的局限性 36
2.4 相关法:预测社会行为 36
调查法 37
链接 政治民意调查中的随机抽样 38
相关法的局限性:相关分析不等于因果分析 39
试一试!相关和因果:了解它们的差异 40
2.5 实验法:解释因果关系 41
自变量与因变量 42
实验的内部效度 43
实验的外部效度 45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48
2.6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思路 49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 49
进化心理学 50
社会神经科学 51
2.7 社会心理学的伦理问题 52
伦理研究的指导方针 52
第3章 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 60
3.1 自动化:低努力水平思维 62
作为日常理论家的人们:运用图式进行自动化思考 63
试一试!避免自证预言 74
心理策略与心理捷径 75
链接 人格测验与代表性法则 79
写作:无意识思维的力量 80
试一试!推理小测验 81
社会认知的文化差异 82
3.2 控制性社会认知:高努力水平思维 86
在心理上改变历史:反事实推理 88
思考抑制和反向加工 89
改进人类思维 90
试一试!你的推理能力如何?91
阿马登•戴尔罗案例反思 92
第4章 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 98
4.1 非语言行为
100
试一试!用你的声音作为非语言线索 102
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102
文化与非语言交流的渠道 105
多渠道的非语言交流 106
链接 e-mail的两难:没有非语言线索的交流 109
4.2 内隐人格理论:填补空白 110
文化与内隐人格理论 110
4.3 因果归因: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12
归因过程的本质 113
共变模式: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114
试一试!听听别人如何进行归因 116
一致性偏见:人人都是人格心理学家 117
链接 警察审问和一致性偏见 121
文化与一致性偏见 123
当事人与旁观者差异 127
自利归因 128
试一试!体育专栏中的自利归因 130
4.4 文化与其他归因偏见 131
第5章 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理解我们自己 138
5.1 自我认知 141
自我定义的文化差异 141
自我定义的性别差异 143
试一试!独立性与相互依存性量表 143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144
试一试!对关系的相互依存性的量表 145
试一试!测量你的内在自我意识 150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153
链接 父母应怎样赞扬孩子? 157
心态:理解我们的能力 162
通过他人来认识自己 163
5.2 自我控制:自我的执行功能 167
5.3 印象管理:世界是个大舞台 168
文化、印象管理和自我提升 171
第6章 合理化行为的需要:减少失调的代价和收益 176
6.1 保持稳定、积极的自我形象 178
认知失调理论 178
理性行为与合理化行为 181
决策,决策,还是决策 182
试一试!一锤子买卖的好处 185
认知失调、大脑和进化 187
合理化你的努力 188
非充分合理化的心理学 189
试一试!合理化你的行为 190
社会问题中的拥护和伪善 192
善行与恶行 198
试一试!善 行 199
文化与失调 202
链接 主流记者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对自杀性爆炸事件的解释 203
6.2 关于失调的最后几点思考:从我们所犯的错误中学习 204
6.3 再探天门教事件
206
第7章 态度与态度改变:影响思维和情绪 210
7.1 态度的本质与根源 213
态度从何而来? 213
试一试!态度的情感和认知基础 216
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 217
7.2 态度是如何改变的? 218
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变态度:重返认知失调理论 219
说服性沟通与态度改变 219
情绪与态度改变 224
试一试!认知需求 225
对个人想法的信心与态度改变 230
7.3 抗拒说服信息 231
态度的预防免疫 231
警惕产品内置 232
拒绝同伴压力 233
当说服产生反作用:抗拒理论 234
7.4 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234
预测自发行为 235
预测有意行为 236
7.5 广告的威力 238
广告如何发挥作用 238
链接 减少药物使用的媒体宣传有用吗? 239
阈下广告:一种精神控制方式? 240
广告、文化的刻板印象与社会行为 243
试一试!广告与思想控制 243
第8章 从众:影响行为 250
8.1 从众行为:发生的时机与原因 253
8.2 信息性社会影响:想知道“正确”情况的需要 255
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257
当信息性社会影响导致相反的效果时 258
何时人们会顺从信息性社会影响? 260
试一试!信息性社会影响与突发事件 261
8.3 规范性社会影响: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262
从众与社会认同:阿希线段判断研究 264
回顾:保持正确的重要性 267
拒绝规范性社会影响的后果 268
日常生活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269
试一试!违规:揭开规范性社会影响的面纱 269
何时人们会顺从规范性社会影响? 275
试一试!时装:现实中的规范性社会影响 278
少数人的影响:少数人何时能影响多数人 279
8.4 利用社会影响以促进有益行为 280
链接 宣传的威力 281
命令性规范与描述性规范的作用 283
8.5 服从权威 285
规范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289
信息性社会影响的作用 290
服从的其他原因 291
过去和现在的服从研究 293
第9章 团体过程:社会团体的影响 300
9.1 什么是团体? 302
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 302
团体的组成与功能 303
试一试!当你违背角色时会怎样? 306
9.2 团体与个人行为 307
社会促进:他人在场为我们增添活力 307
社会懈怠:他人在场使我们放松 310
社会懈怠的性别和文化差异:谁最偷懒? 311
去个体化:迷失在人群中 312
9.2 团体决策:两人(或者更多人)的决策一定优于单独决策吗? 314
过程损失:团体互动抑制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314
链接 出兵伊拉克的决定是团体思维的结果吗? 320
团体极化:走向极端 321
试一试!选择困境问卷 322
团体中的领导 322
9.3 冲突与合作 326
社会困境 327
试一试!囚徒困境 328
用威胁解决冲突 330
沟通的作用 331
协商与讨价还价 332
第10章 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 338
10.1 产生吸引的原因 340
住在隔壁的人:时空接近效应 341
试一试!在生活中体验时空接近效应 342
相似性 343
互惠式的好感 345
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 346
人际吸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公平理论 353
10.2 亲密关系 355
爱的定义 355
文化和爱 357
试一试!激情之爱量表 357
10.3 爱情和人际关系 360
进化和爱:选择配偶 360
链接 排卵是否会影响对男性吸引力的知觉? 362
亲密关系中的依恋类型 363
链接 恋爱中的大脑 366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换 368
长期人际关系中的公平性 371
10.4 亲密关系的结束 372
分手的过程 373
分手的体验 374
第11章 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 380
11.1 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动机:为什么人们助人? 382
进化心理学:本能与基因 382
试一试!互惠规范能促进帮助行为吗? 384
社会交换:助人的成本与报酬 385
移情与利他主义:助人的纯粹动机 386
11.2 个人品质与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一些人比其他人更多助人? 391
个体差异:利他人格 391
亲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391
亲社会行为中的文化差异 392
宗教和亲社会行为 393
心境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394
试一试!心情好,做好事? 395
11.3 亲社会行为的情境决定因素:什么时候人们会助人? 396
环境:乡村与城市 396
居民流动性 397
旁观者数目:旁观者效应 397
关系的性质:共有关系与交换关系 403
试一试!遗失信件技术 404
11.4 怎样增加助人行为? 404
增加旁观者干预的可能性 405
积极心理学与亲社会行为 406
链接 增加志愿主义 407
第12章 侵犯:我们为什么伤害他人?能防止吗? 412
12.1 什么是侵犯? 414
侵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415
侵犯行为是本能的、情境性的还是选择性的? 415
试一试!打架及其吸引力 416
侵犯与文化 417
12.2 神经生化因素对侵犯的影响 419
性别与侵犯 420
酒精与侵犯 422
疼痛、不适与侵犯 422
试一试!炎热、潮湿与侵犯 424
12.3 社会情境与侵犯 424
挫折感与侵犯 424
被激怒和报复 426
攻击性物体的提示作用 427
试一试!侮辱和侵犯 428
社会赞许、模仿和侵犯 428
媒体中的暴力:电视、电影和电子游戏 429
暴力能提高销售吗? 434
暴力色情与对女性的暴力 435
12.4 如何减少侵犯 437
惩罚能减少侵犯行为吗? 437
链接 阻止恃强凌弱:一项减少学校中侵犯行为的个案研究 438
宣泄与侵犯 439
战争对总体侵犯性的影响 443
我们应该怎么处理愤怒? 443
去人性化:同情心的反面 447
链接 学校里的同情心教育 447
12.5 哥伦比亚屠杀本来可以避免吗? 448
第13章 偏见:原因与消除 454
13.1 偏见:普遍的社会现象 457
偏见和自尊 458
发展的报告 458
13.2 偏见的定义 459
“刻板印象”:认知要素 459
试一试!刻板印象和攻击 461
“歧视”:行为要素 463
13.3 偏见的起因 465
我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认知 466
如何赋予意义:归因偏差 477
责怪受害者 480
偏见和经济竞争:“现实冲突理论” 483
从众行为:规范性标准 485
内隐性别歧视 489
13.4 如何消除偏见? 489
接触假说 489
接触减少偏见的六个条件 491
早期种族混合教育为什么会失败 493
拼图教室法为什么有效 493
链接 合作与互倚:拼图教室 494
试一试!拼图式的学习小组 496
链接 来自“卡洛斯”的一封信 497
第14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一:获得可持续的未来 502
14.1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性研究 506
利用实验法 506
社会心理救援 508
14.2 利用社会心理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509
解决社会困境 509
传递并改变社会规范 510
试一试!通过描述性规范减少乱丢垃圾的行为 512
追踪消费 513
适当引入竞争 514
诱导伪善 514
消除小障碍,实现大变化 515
14.3 幸福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517
试一试!改变破坏环境的行为 517
让人们幸福的是什么? 518
金钱,物质主义和幸福 519
人们知道让他们幸福的是什么吗? 520
第15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 524
15.1 压力与人类健康 526
恢复力 527
试一试!大学生生活压力量表 529
知觉压力与健康 530
自主感:知觉控制感的重要性 532
知道自己能做得到:自我效能 536
解释负性事件:习得性无助 537
乐观:从光明面看 540
试一试!生活定向测验 541
15.2 压力的应对 542
应对压力的性别差异 542
社会支持:获得他人的帮助 543
试一试!社会支持 545
敞开心扉:弄清创伤性事件的意义 546
15.3 预防之道:改善健康习惯 547
可预防的健康问题 547
社会心理学干预:更安全的性行为 548
试一试!改变你的健康习惯 551
第16章 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三:社会心理学与法律 556
16.1 目击者证词 558
为何目击者经常指认错误? 560
判断目击证人是否犯错 567
试一试!目击者证词的准确性 570
判断证人是否撒谎 570
试一试!测谎 572
目击者的证词能够得到改进吗? 573
关于恢复性记忆的争论 573
16.2 陪审团:团体判决过程 575
审判过程中陪审员对信息的处理 576
认罪:它们总是像看起来那样吗? 577
陪审室内的商议 579
16.3 公民为何守法? 580
严惩能够阻止犯罪吗? 580
试一试!你了解各种联邦罪名的量刑吗? 582
程序公平:人们对公平的理解 583
出版后记 588

编辑推荐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编辑推荐:经典名著,主要作者阿伦森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即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作为教材版,同样是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教材。贴近生活:《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各章节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以真实发生在社会中的典型事例为出发点,引出各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在结构设置上,《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从个体行为的心理学讲起,然后进展到团体行为的心理学,进而讲解人际间关系的心理学以及在环境、健康、法律等领域中社会心理学的具体应用,可以让读者全面掌握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人文关怀:由于阿伦森博士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他一直致力于使用心理学改善社会环境,这种人文关怀贯穿在《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之中,成为《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的一大特色。

前言

当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突显社会心理学中激动人心的东西。从教授和学生们许多善意的来信和电子邮件中,我们非常高兴地得知,我们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最喜欢的来信之一出自一位学生,她说这本书非常有趣,值得她永远珍藏,并作为完成其他工作的自我奖励。无论如何,有了这样一位学生,我们可以说成功地使这本书成为一本令人兴奋的、有强大吸引力的故事集,而不是枯燥乏味的关于事实和数据的报告。当然,总是还有改进空间的。我们在第7版的目标是,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领域。我们教这门课程的时候,最可喜的事莫过于看见原本昏昏欲睡的、坐在后排的学生饶有兴味地坐起来,说道:“哇,这是我所不知道的!现在那听上去很有意思!”我们希望读这本书的学生也会有同样的反应。第7版的重大变化我们很高兴在第7版中增加了两个我们认为会对学生有相当吸引力的特色专栏。第一个是“如何学以致用?”例如,在第9章中,我们告诉学生,他们将来早晚会成为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团体当中的一员,我们建议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该章中所学的概念去确保团体所做的决策是最正确的。这个专栏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另外,我们在每章的最后还增加了样例测试题。我们相信这两个新增的特色专栏,会在教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材料方面起到很大的帮助。除了增加了两个特色专栏外,我们还在第7版中更新了大量最新研究以及参考资料。以下是一些新研究的举例:每章的最后有一个全新的板块——“如何学以致用?”我们提出了学生们日常生活的问题——那些能激发他们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用每章中所学到的一个或多个主要概念来演绎这些问题。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维,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每章最后加入“样例测试题”,旨在告诉学生如何学习和研究章节中的内容。题目大多是取自我们自己的测试题库,主要是批判性思维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并将它们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而不仅仅是把它们看成需要被记住的一组事实。第2章,“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中包含了一个新的部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思路”。这部分讨论了近几年社会心理学家在做研究时所使用的新方法,包括:跨文化研究、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神经科学。第3章,“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我们更新了超过40处有关最新研究的参考资料。我们增加了一个主要的部分“社会认知的文化差异”,这部分主要讨论图式中的文化影响,以及新近关于不同文化中的整体性和分析性思维的研究。第4章,“社会知觉:我们如何理解他人”,我们更新了非语言交流这部分,讨论了新近几个关于情绪的面部表情的进化显著性的研究,例如,特雷西(Tracy)和松本(Matsumoto)2008年的关于骄傲和羞耻的研究。我们还修改和更新了归因与文化这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以整体性和分析性思维开始,讨论了益田(Masuda)和同事在2008年做的研究。继而我们讨论了使用社会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归因中的文化差异,探讨了赫登(Hedden)等人以及刘易斯(Lewis)等人在2008年所做的研究。在归因偏见这部分中,我们增加了关于在警方审问中,知觉显著性如何影响一致性偏见的最新研究,以及自利归因的文化差异的新近研究。第5章重新组织和命名为“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理解我们自己”,涵盖了除了自我知识以外,更广泛的关于自我这一领域的研究。为了反映对自我领域研究的广泛性,我们加入了一个新的标题:“自我控制:自我的执行功能”,讨论关于自我调节的最新研究。同时还加入了关于自我的文化差异的内容。第6章,“合理化行为的需要”,我们突出并更新了关于自我合理化的内容,增加了关于文化差异的最新研究。我们还收入了最新关于猴子认知失调的研究。此外,还收入了哈蒙-琼斯(Harmon-Jones)关于失调和减少失调时脑活动差异的实验证据。第7章,“态度与态度改变:影响思维和情绪”收入了超过50个最新研究和参考资料。在此对内隐态度进行了扩展讨论,包括了新近关于内隐态度来源的研究。这章中我们加入了一个新的部分,“对个人想法的信心与态度改变”,讨论了佩蒂(Petty)和布鲁诺(Briol)等人的研究。最后,我们对阈下广告这部分做了大量修改,增加了新的研究样例,增加了关于媒体对改变人们对男女体重的态度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第8章,“从众:影响行为”收入了超过45个最新研究及参考资料。新的开篇短文(麦当劳的骗局)反映了新近关于怀疑者的犯罪实验的研究结论。我们对命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这部分内容做了大量修改,讨论了“适得其反效应”。我们还讨论了使用信息性从众来改变人们行为的最新研究。在体型与从众这部分,也做了新研究的更新。新增加了一个重要的部分“过去和现在的服从研究”,讨论了杰里•伯格(Jerry Burger,2009)做的第一个重复30年前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的研究,以及所得到的惊人的结果。本章还扩展讨论了与服从研究相关的伦理问题。第9章,“团体过程:社会团体的影响”开篇使用了新的小短文,讨论关于布什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策。在该章的后面,我们又回到这个短文(用“链接”的形式),基于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以及斯科特•麦克莱伦(Scott McClelland)等人近期出版的书,我们讨论了关于出兵伊拉克的决策是否是团体思维的结果。我们还对“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这一部分进行了修改,加入了关于社会拒绝和社会认同的内容。另外对于“性别与领导力”这部分,加入了关于最新的对“玻璃悬崖”研究的讨论。第10章,“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收入了超过50个最新研究以及参考资料,对进化与爱情这部分做了大量修改。例如,约翰斯顿(Johnston)等人2001年以及甘奇斯泰德(Gangestad)等人2007年所做的研究,是关于月经和排卵周期如何影响女性对男性吸引力的感知。另外一个增加的重要部分是关于依恋类型,关注依恋类型的遗传因素,讨论了吉拉斯(Gillath)等人以及唐纳兰(Donnellan)等人在2008年所做的研究。整章中还贯穿一些其他的更新和修改之处,比如,时空接近、相似性、面部吸引、对有吸引力的人的假设,以及爱情的文化定义等。第11章,“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以两个“试一试!”练习为特色。这个板块使得对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的理解更加具体,并且教你如何将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另外还加入了关于群体选择、导致移情的因素以及关于宗教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第12章,“侵犯:我们为什么伤害他人”,我们加入了对克雷格•安德森(Craig Anderson)2009年关于全球变暖对侵犯行为的可能影响的研究的评论。另外我们还讨论了布什曼(Bushman)在2007年所做的关于圣经中的暴力与侵犯行为的研究。我们还收入了近期关于通过培养同情心来抑制侵犯行为的研究。第13章,“偏见:原因与消除”,其中最主要的更新是关于选举一个非洲裔美国人为总统。一个社会心理学家称此为奥巴马效应。在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选举结束后不久,研究者就发现了两个结果:普兰特(Plant)等人在2009年的研究显示出了对非洲裔美国人偏见的降低;狄龙(Dillon)在同年的研究显示,对非洲裔美国测验者的刻板印象威胁明显减少。第14章,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一,“获得可持续的未来”,是第7版中新增的一章。考虑到最近热门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以及社会心理学如何被用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广泛争议,这一章的增加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这章中我们讨论了最新的一些研究,包括:戈尔茨坦(Goldstein)、恰尔蒂尼(Cialdini)和格利斯科维西斯(Griskevicius)在2008年所做的关于让酒店客人重复使用浴巾的研究;格雷厄姆(Graham)、库(Koo)和威尔逊(Wilson)(in press)所做的让大学生通过少开车来保存能源的研究;霍兰德(Holland)、奥茨和兰根戴姆(Aarts&Langendam)在2006年所做的关于让人们更多循环使用物品的研究。最后,在“让人们幸福的是什么”这部分,我们描述了邓恩(Dunn)、阿克南(Aknin)和诺顿(Norton)在2008年所做的研究,研究发现帮助别人能够使自己快乐。第15章,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二,“社会心理学与健康”,加入了新的开篇短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女人在四年时间里失去了12个家属,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恢复力。在社会支持这部分,我们做了彻底的修改,加入了谢利•泰勒(Shelley Taylor)等人关于社会支持的文化差异的研究,以及尼尔•博尔杰(Niall Bolger)等人关于可见和不可见的社会支持的研究。第16章,实践中的社会心理学之三,“社会心理学与法律”,也做了相当多的修改。比如,关于如何提高目击者指证的准确性这部分,我们加入了加里•韦尔斯(Gary Wells)最新的研究,以及邦德(Bond)和德保罗(DePaulo)在2008年做的关于判别谎言的个体差异研究,以及格拉尔茨(Geraerts)等人2007年做的关于恢复性记忆的研究。当学生们理解了这一领域的全部内容时,社会心理学对他们来说就非常形象生动了。理论是如何激发研究灵感的?为什么研究是这样进行的?在多大程度上研究能产生新的研究方法?我们尽可能地以一种不加渲染的、脚踏实地的和有意义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眼中的研究过程的魅力,并从读者日常经验的角度展示科学进程的成果。然而,我们并不想降低我们对这一领域介绍的深度。在这个世界里,人类行为可能总令人感到吃惊,研究成果可能与人们的直觉相悖,因此,学生们需要一个坚实的基础来增进他们对这门充满挑战性的学科的理解。我们主要以一种讲故事的风格来吸引学生读书的兴趣。社会心理学里充满了许多精彩的故事,比如,大屠杀如何促使人们去研究对权威的服从;对日本皇太子和职业外交家小和田雅子(Masako Owada)的婚姻的反应怎样说明自我概念上的文化差异。通过将研究置于现实世界情境中,我们的讲解使大家能更熟悉、更理解,并更好地记住这些资料。每一章开篇都有一则源于真实生活的短文来说明将要涉及的概念。每章我们都会若干次提到这一事例,让学生们了解他们所学的东西与这一事例的关联。举例来说,其中一篇讲到阿马登•戴尔罗(Amadou Diallo)惨死在他纽约公寓的走廊里,当时他正想去拿他的钱包,却被四个白人警察打了41枪(第3章“社会认知:我们如何思考社会性世界”);另一篇讲到2001年“9•11”事件中一些令人吃惊的利他行为(第11章“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我们还在每一章中都编入了若干小故事,既可说明某个特定的概念,又使材料更加生动。在每个小故事中,我们首先描述一个真实生活现象中的例子,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故事都取自时事、文学和我们自己的生活。然后,我们描述一个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的实验。这个实验通常都描述得较为详细,因为我们认为,学生们不仅应该学习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而且还应当理解和重视用来验证那些理论的方法。比如,在第4章社会知觉里讲到,1955年,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在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种族隔离运动中,拒绝坐到公共汽车的后部,我们通过讨论公众对这一事件的纪念性活动的反应,来介绍一致性偏见这个概念。2005年,罗莎•帕克斯过世之后,全美的公交公司在城市公共汽车上张贴标语,提倡乘客们把司机身后的座位空出来,以此纪念罗莎•帕克斯。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人坐在了司机身后的座位上。一名记者在纽约城市公共汽车上进行采访,询问乘客们对这些“占座者”的看法,得到了对这些人非常负面的内部归因(比如,认为他们是不尊重的、歧视的,甚至是种族主义者)。事实上,对这些“占座者”的行为是从情境、外部的角度来解释的。他们并没有看见汽车上的标语(因为它们比较小或者被其他标语淹没了),所以他们不知道那个座位是不应该坐的。我们建议大家可以迅速翻阅一遍本书来找找类似的小故事。最后,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从细节上讨论社会心理学家使用的研究方法。你可能会问,如何用讲故事的风格来讲述比较“枯燥”的方法学上的细节问题?我们认为,向学生解释如何科学地验证假说也会使故事变得生动有趣。近些年来,教科书的编写趋势是,只有一些短小的章节涉及研究方法,对个人研究发现只做简略的描述。在这本书里,我们把这一领域的科学和方法学以各种形式融入我们的故事当中。首先,我们用整整一个章节来介绍方法学(第2章)。我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探究两个与暴力和侵犯行为有关的现实问题:色情作品是否使得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增加?为什么旁观者不会做出更多的干预行为去帮助暴力的受害者?接着我们用目前所做的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来说明这三种主要的科学方法,即观察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科学方法像带有悬念(实际生活中的侵犯行为和对暴力的漠不关心的原因是什么?)和寓意(对这样一个有趣的真实的问题可以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那样展开,而不是单调地复述方法学的原则。很高兴,我们在前面几版的反馈中看到了对这一章节的好评。第二,我们对经典研究进行了比大多数教科书更为详尽的描述。我们讨论了一项研究是怎么开始的,被试认识到什么并做了什么,研究设计是如何从理论问题中衍生出来的,以及研究发现是怎样支持原来的假说的。我们常常请读者假扮被试,以更好地从被试的角度理解这项研究。一有适当的时机,我们就会讲一些有关实验是怎样完成或为什么是这样进行的趣闻轶事。这些简短的故事,让读者有可能洞悉如何创造和设计研究这个迄今为止还暗藏的神秘世界。例如,请看第5章中尼斯比特(Nisbett)和威尔逊(Wilson)在1977年如何设计一个关于人们因果推理准确性的实验以及第13章中对阿伦森(Aronson)的“拼图玩具”技术的描述。最后,本书包含了经典和现代研究并注意了两者在数量上的平衡。社会心理学领域正迅速扩展,这一学科的所有领域都正在进行新的、激动人心的工作。在第7版里,我们增加了大量的关于近几年许多重大研究的资料和参考注释。因此,本书涵盖了非常全面的、最新的、顶尖的研究。然而在强调新近事物时,许多课本都倾向于忽略旧的东西。我们尽力在社会心理学最近的研究发现和经典研究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一些时隔较长的研究(比如对认知失调、从众和归因的早期研究)应被列为经典,并且是这一学科的重要基石。举例来说,与其他若干现行教科书不同的是,我们详尽描述了沙赫特(Schachter)和辛格(Singer)1962年对情绪的错误归因的研究(第5章),费斯廷格(Festinger)和卡尔史密斯(Carlsmith)1959年对认知失调的研究(第6章)以及阿希(Asch)1956年和谢里夫(Sherif)1936年对从众的研究(第8章)。接下来,我们用现代方法探讨同样的经典主题,从而使较早的理论跟上时代的脚步。这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领域的连续性和深度,而不是仅仅把本书当作对过去几年中所发表研究的简单堆砌。辅助资料一本真正优秀的教科书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能为学生们提供支持或质疑教授观点的资料。《社会心理学》这本书提供了许多补充资料,既能充实教授们对社会心理学的讲解,又能丰富学生们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这本读物收录了从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的刊物《最新心理科学指南》上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章。这本刊物的创立是为了给科学家提供快速而方便的途径来了解他们主要研究领域之外的新近和重要的研究发展情况。这本刊物的简要回顾涵盖了所有的科学心理学,并且,这本刊物对非专业领域的读者来说也是容易理解的,因此,在大学课程中使用它再合适不过了。这套读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学生、学者和当今顶尖的心理学家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APS是唯一一家完全致力于把心理学作为一门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学科来发展的学会。APS的成员包括能够代表心理科学中所有研究主题的最受尊敬的研究者和教育家。在华盛顿,APS被公认为是心理科学的领导声音,并致力于增加公众对心理学研究所产生的成果的理解和运用。

内容概要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当选20世纪百名最杰出心理学家之一,现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邀访问教授。阿伦森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唯一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即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 Social 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自1972年第一版以来至今全球销量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蒂姆·威尔逊(Tim Wilson),密歇根大学博士。他在弗吉尼亚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导论课程已经有20多年,最近获得了“全美大学杰出教学奖”。2009年,他被提名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成员。
罗宾•埃克特(Robin Akert),普林斯顿大学实验社会心理学博士。她在韦尔兹利学院教授社会心理学课程近30年,她在从业初期就在那里获得了杰出教学的皮南斯基奖。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本值得永远珍藏的好书。与其他《社会心理学》教材相比,作者阿伦森的语言和叙述风格使我们学习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享受。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700多所高校所采用。相信,她将成为一本“畅销书式的教科书”。——乐国安,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进入一门学科的最好办法是读好书。好书必是行家力作,非行家不能出好书;虽是行家,但不是力作,也很难是好书。以阿伦森为主的编写组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是行家,他们的《社会心理学》出到第七版,则称得上是力作,故是好书。读一本好书,胜过读一批扰乱视听的混世著作。——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活在转型社会中的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困惑,我们不仅有迷失自我的可能,而且因为对社会的错误理解,我们也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相信通过阅读阿伦森的《社会心理学》,你能够找到自己,理解他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侯玉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值得永远珍藏的好书。与其他《社会心理学》教材相比,作者阿伦森的语言和叙述风格使我们学习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享受。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700多所高校所采用。相信,她将成为一本“畅销书式的教科书”。——乐国安,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主任进入一门学科的最好办法是读好书。好书必是行家力作,非行家不能出好书;虽是行家,但不是力作,也很难是好书。以阿伦森为主的编写组在社会心理学方面是行家,他们的《社会心理学》出到第七版,则称得上是力作,故是好书。读一本好书,胜过读一批扰乱视听的混世著作。——金盛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生活在转型社会中的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困惑,我们不仅有迷失自我的可能,而且因为对社会的错误理解,我们也可能成为社会的弃儿。相信通过阅读阿伦森的《社会心理学》,你能够找到自己,理解他人以及社会的影响。——侯玉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跨人群的推广性 回想一下社会心理学者有关一般人如何易受社会影响的研究。拉塔纳和达利的实验记录了一则有趣且出人意料的社会影响的例子,即仅仅是知道现场有其他人在就会减少人们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但是我们对“一般人”又了解多少呢?他们研究中的被试是纽约大学的52位男女学生,他们参与研究能得到学分。如果使用不同的被试,还会发现相同的结果吗?如果被试是中年蓝领工人,而不是大学生,旁观者人数会影响助人行为吗?以中西部人取代纽约人呢?以日本人取代美国人呢? 选取被试时进行随机抽样是确保实验结果能够代表特定总体行为的唯一方法。理想的情况是完全随机挑选实验被试,就像在调查法中所做的一样。现在,社会心理学家越来越多地进行跨群体、跨文化的研究,有的是借助网络进行的(e.g.,Lane,Banaji,&Nosek,2007)。但不幸的是,对大部分社会心理学实验而言,选择随机样本既不实际而且花费太大。要说服一组随机选择的美国人同意在电话中回答几个问题来参与一项政治民意调查已经够困难了,并且这种调查还须耗费数千美元。想象一下拉塔纳和达利要说服一组随机选择的美国人搭飞机到纽约参加研究的困难程度,更别提这种做法的花费了。即便仅仅是将从纽约大学随机选择的学生集合在一起,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得同意腾出时间来在拉塔纳和达利的实验室里待上一个小时。 当然,现实与花费的考虑不是做一个差劲研究的好借口。许多研究者是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研究使得人们易受社会影响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假设这些过程都是最基本的,是人们普遍拥有的。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的被试不一定要来自各种不同的文化。当然,也有一些社会心理学过程相当依赖于文化因素,此时我们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被试样本。所以问题就是,研究者如何判断他们所研究的心理过程是具有普遍性的? 现场实验 进行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s)是提高实验外部效度最好的办法之一。在这种实验中,实验者在实验室外、在最自然的环境下进行行为实验。和实验室研究一样,做现场实验研究的实验者也需要控制白变量(例如,群体规模),去看它对于因变量(例如,助人行为)的影响;也同样需要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去。

图书封面


 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如果你在思考为什么要购买《社会心理学》的这一新版本,给你6个好理由! 每章的最后有一个全新的板块——“如何学以致用?”我们提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那些能激发他们兴趣的问题——鼓励他们用每章中所学到的一个或多个主要概念来演绎这些问题。目的在于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将所学内容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 每章最后加入“习题”,旨在告诉学生如何学习和研究章节中的内容。题目大多是取自我们自己的测试题库,主要是批判性思维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并将它们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而不仅仅是把它们看成需要被记住的一组事实。 第2章“方法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进行研究”中包含了一个新的部分:“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思路”。这部分讨论了近几年社会心理学家在做研究时所使用的新方法,包括:跨文化研究、进化心理学、社会神经科学。 第5章重新组织并命名为“自我:在社会情境中理解我们自己”,涵盖了除了自我认知以外,更广泛的关于自我这一领域的研究。为了反映对自我领域研究的广泛性,我们加入了一个新的标题:“自我控制:自我的执行功能”,讨论关于自我调节的最新研究。同时还加入了关于自我的文化差异的内容。 第9章,“团体过程:社会团体的影响”开篇使用了新的小短文,讨论关于布什总统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策。在该章的后面,我们又回到这个短文(用“链接”的形式),基于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斯科特•麦克莱伦(Scott McClelland)等人近期出版的书,我们讨论了关于出兵伊拉克的决策是否是团体思维的结果。我们还对“人们为什么要加入团体”这一部分进行了修改,加入了关于社会拒绝以及社会认同的内容。另外对于“性别与领导力”这部分,加入了关于最新的“玻璃悬崖(glass cliff)”研究的讨论。 第11章,“亲社会行为:为什么人们助人?”,以两个“试一试!”练习为特色。这个板块使你对于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的理解更加具体,并且教你如何将概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另外还加入了关于群体选择、什么导致移情以及关于宗教和亲社会行为的研究。
  •     把页边空白处的两句引语合在一起,就概括出了要成为一个精通此道的学生所需要知道的全部事情。做一个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信息消费者,并坚持这样做。你如何才能完成这两项伟大的事情呢?实际上,这一点也不难!像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这只是要花费一些工作——一些巧妙的、有目的性的并且计划得很好的工作。以下是关于怎样做的建议。了解这本教科书信不信由你,在写这本书时,我们非常仔细地考虑过了每一章的组织和结构。事情这样安排是有理由的,这个理由就是能帮助你尽可能用最好的方法来学习这些资料。以下是一些对每一章中要学到什么的特别提示。关键术语在课本中是用黑体字印刷的。这样你就会注意到它们。我们在课文中定义了一些术语,定义会在页边空白处给出。当你读到后面部分忘记了一些词语的含义的时候,这些空白处的定义就能给你提供帮助。你能快捷而方便地找到这些空白处的定义。确定你注意到了标题和副标题。标题是支持整个一章的骨架。他们连起来就像脊椎一样。如果你感到摸不着头脑,回过头去看看标题以及上一个标题——这将给你一个关于行文的整体图。它也会帮助你发现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每章末尾的总结是对全章内容简明扼要的速写。你应该读一读它,并确定阅读过程中没有什么让你感到意外。如果在总结中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回到那一章中并重读那一小节。最重要的是,牢记总结都会特意地写得非常简练,但是你对内容的理解必须做到全面而透彻。把这些总结作为考前的复习帮助来使用。当你读它的时候,你应该熟悉每项内容并愉快地感到你知道的比里面所写的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做好了考试的准备了)。确保完成“试一试!”练习。他们能使来自社会心理学的概念具体化,并帮助你看到他们是如何运用到你自己的生活中去的。其中一些“试一试!”练习再现了社会心理学实验,还有一些“试一试!”练习重新制作了自陈量表,这样你就能看到在与他人的比较中你所处的位置,另外有一些“试一试!”练习是用来说明社会心理学概念的简短的小测验。访问我们的网站www.prenhall.com/aronson。你可以在线做更多的“试一试!”练习,参加互动实践测验,链接到其他站点。对消极懒惰坚决说“不”由于社会心理学与日常生活有关,你可能会麻痹大意,认为这些内容就是常识。别被欺骗了。这些内容比它们看上去要复杂得多。因此,我们要强调的是学习的最好途径就是用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方式来使用它。你不可能只读一遍就指望能牢记这一章。你必须仔细阅读这些资料,和它们较较劲儿,建立你自己与它们的关联,提出疑问,斟酌思考,并与这些资料产生互动。积极主动的学习能让这些内容被记得更牢,并成为你自己的知识。既然肯定会有别人问起这些内容、而你又必须从记忆中提取它的时候,那么现在就尽你所能地记住它吧。以下是一些技巧供你使用。●大胆地使用荧光笔,并把它们写在页边空白上。如果你划了下划线,打上着重号,圈圈点点,或者在重点旁边潦草地写上几个字,你就会更好地记住它们。我们回想起在大学考试中,我们不仅记得那些材料,而且还能在脑子里实际看见材料在教科书的哪一页上,以及我们在空白处画的小波浪线和小星星。●在上课之前就看一看材料,而不要在课后看。这种让你接触新知识的方法能让你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提前阅读能够带给你总体性的略图和大量的细节。课堂教学能扩展那些信息并帮助你对资料进行整合。如果你没有事先阅读章节内容,上课的时候你可能就弄不明白其中一些知识点或者意识不到它们的重要性。●介绍一个好的学习方法:用自己的话写出一项难懂的概念或研究(或者对自己大声说出这些),不要看书本或你的笔记。你能做到吗?你写得有多好?你有没有漏掉重要的东西?你是不是在某一点上卡壳,记不起来下面是什么内容?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现在知道你需要更加详细地阅读那些资料了。你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学习,相互描述理论和研究,看看你讲得是否有道理。●如果你很难记住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尝试从解释发现的图表中得出自己的解释(你可以根据我们数据图表得出如何继续进行的方案)。如果一个理论的所有要点都让你感到迷惑,尝试画出你自己的关于它是如何起作用的流程图。你很可能会发现以图表形式识记研究结果比用语言识记的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如果你列出了一个理论的提纲,它就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你也不会漏掉重要部分了。画过几次图表之后,知识就不会遗忘了。●记住,你在这些资料上花的时间越多,学习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和其他人讨论并向他们解释它,或者给出形象直观的描述。●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记住材料是很有趣的。你还没有开始读这本书,但我们想你们会喜欢它的。尤其是,你会看到社会心理学向你讲述了关于你真实的日常生活的许多知识。随着这门课程的进行,你可能会提醒自己用新的视角——以一个社会心理学家的眼光——去看待你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尝试把你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你的朋友、熟人、陌生人甚至是你自己的行为上去。确保你使用了“试一试!”练习并访问了我们的网站。你会发现社会心理学在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的生活上提供了多么巨大的帮助。当你在看报纸、杂志或是晚间新闻的时候,想一想社会心理学是如何看待这些事件的——我们相信你会发现你对日常生活的理解更丰富了。如果你注意到报纸或杂志上的某篇文章是“实践中的心理学”的特别好的例证,请把它寄给我们,并详尽注明你在哪里和哪一页上找到它的。如果我们决定在本书的下一个版本中采用它,我们会在“致谢”中列出你的名字。我们不太相信十年之后你还能记住你学过的所有事实、理论和名字。尽管我们希望你能记住其中一些,但我们对你们的主要目标是把这里讲到的大量、广泛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带入你未来的生活。如果你让自己领略了社会心理学的奇妙之处,我们相信它会丰富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和你在这个世界中的生存方式。
  •     本文尝试举例说明本书中出现的问题大致类型,以便后来读者警醒、借鉴。由于本人并非专业校对人员,目的也不是完全找出书中错误,所以难免出现举例不当等问题,敬请谅解。我也无法断定自己的书是否正版,纸质、印刷没有任何问题,封底有Pearson公司防伪标签,但版权页空白。一、词汇的规范、通俗与适用例:1.人种志(Ethnography) P33早期中国学界曾翻译为“人种志”,但现人类学与民族学两个主要使用该术语的学科均只使用“民族志”。2.蛰居族(Hikikomori) P263好吧,只是第一眼没看出它到底是啥,而且后面马上给出了定义。3.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P460对的,我没有把它错认成ABA。4.浴室(bathroom) P464有人会在公司使用“浴室”,而不是“盥洗室”或者“洗手间”?5.克罗爱西亚人(Croats克罗地亚人;Croatia克罗地亚);亚米尼亚人(Armenians;Armenia) P485一般翻译为克罗地亚人,少部分称之为克罗埃西亚人;当然你要读成亚米尼亚也是可以的,但是正式出版物上难道写的不都是亚美尼亚吗。作为地理学和政治学死忠的我感受到了很高的挫败水平啊!二、校对例:1.第11页答案 P58实际上是第31页2.第24页答案 P59实际上是36页3.答案 第10题 a P136答案为b三、语句前面已经很多人说过了,不再赘言。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前面评论当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并非绝对。例:http://book.douban.com/review/5623523/P.314 我们刚刚看到了他人的存在在许多有趣的方面影响着个人的行为。 吐槽:病句,完全看不懂究竟是什么意思! 前文明确表示:“仅仅是他人的在场就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各种有趣的效应(interesting effects)”如果这句话你没看懂的话可能需要更多地注意自己的阅读质量了。   P.314 过程损失,抑制良好的问题解决方法的团体互动的任何方面。 吐槽:对名词的解释是个完全不知所谓的病句,这是解释名词还是搞乱概念?北大心理学系的研究生连个社会心理学的名词都翻译不明白,这是什么水平?是侯玉波博士教的不好,还是自己太笨? 在我的书中,这句话是:这就是过程损失(process loss),即团体互动中抑制良好的问题解决方法的任何因素。虽然确实是有语病,但是距离完全不知所谓可能还是蛮远的吧。不过我不知道此书是否重订过而进行了修正(都是中文第七版,另外由于我的书版权页空白,所以无法提供版次和印刷信息)。总的来说,我认为本书编辑和翻译问题不少,但是完全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认真阅读全文和借助其它阅读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则该中译本基本不会妨碍理解作者原意。比起吉林出版集团所出“人文译丛”中部分书籍,这已经是非常好的了。当然,如果你不常看学术与教材型译著,那么最好在阅读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虽然不是同个版本
  •     脉络清晰,贴近生活!在取证方面不够客观,过分强调东西方文化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
  •     与其他《社会心理学》教材相比,作者阿伦森的语言和叙述风格使我们学习社会心理学成为一种享受。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700多所高校所采用。相信,她将成为一本“畅销书式的教科书”
  •     帮同学买的 同学说挺有意思的 社会心理学本身就好玩 可以参考看看
  •     心理学专业的,挺实用的,扩展知识面
  •     写得非常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一本社会心理学!
  •     4.5分,不错
  •     表述简洁易懂,内容很有深度,紧密联系生活,值得一看!
  •     一下午翻完。
  •     非常厚重的一本书需要慢慢看
  •     : C912.6-0/7224
  •     我非常喜欢这本收 非常不错的东西 推荐一下 心理学的大部头
  •     大赞。
  •     内容很吸引人,不死板。适合自学。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或者说社会心理学很有意思
  •     想咨询为什么第四章社会知觉最后的习题10的答案是a啊,也就是136页最后一题
  •     阿伦森真乃大牛,不解释
  •     社会心理学,人不是独立的个体,如何融入社会,找到幸福。
  •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一直以来研究方向林立过多,甚至无路数可寻,还好写导论的人写的很好,大体可以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蓝图
  •     很好,深入分析了社会的心里、
  •     非常好的一部书,值得一看。不像国内的教科书枯燥、死板,用生活中的故事来阐述相关原理概念,内容浅显易懂,是一部值得收藏的书籍。
  •     花非花 雾非雾
  •     感觉印刷的不错,
    还没有看,觉得有点专业吧,
    不知道是否适合业余读者
  •     thanks a lot
  •     社会心理学好好看看吧,对我应该有很大的提高
  •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目前只粗略的看了下,内容写的有道理,相信看完后,思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可以以更正确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
  •     如果不用来考试,还挺有意思的:)
  •     比我想象中大本,收到时有胶膜封着,不错。刚收到不久,翻了目录,大概翻了一下,语言生动有趣,即使是大部头的心理学书,但我是有兴趣有耐心看下去的,值得推荐。
  •     nice 很不错的一本心理学书 我喜欢
  •     比起国内的专业书籍,这本很好读,不会晦涩难懂,书的结构设计的很贴合读者,喜欢
  •     还在CUFE时,张杰院长说社会心理学就是他的人生指南,哈哈哈,其实就是比较科学得讲人性。
  •     去年买的书,实在太厚了,一直没能看完。但喜欢的没得说。
  •     适合本科生阅读的教材!
  •     让我爱上心理学的第一本书
  •     图书馆求进!!!!
  •     1.当心灵说话的时候,意志难以违背。2.只有双方建立信任,沟通才是有用的。3.幸福重要三因素: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追求你所喜欢的东西、帮助他人。4.人们更容易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即上帝视角)来反思过去并且分析负性事件,而不是把他们自己带入到事件中并且重新体验它。
  •     最近店里有新货了,进来看看不后悔。http://diy-001.taobao.com
  •     喜欢,美国人写的书就是比较生动,案例很多,有助于理解。很有趣,这本书真的很好,而且案例更新的比较及时
  •     这本书跟教材差不多看完看下自己有没有收获
  •     真正的心理学
  •     前后买了两个版本,非常精彩。
  •     似乎读过……本科的选修课啥的……
  •     备课
  •     很喜欢心理学,质量很好~
  •     老师推荐的,比学校现在用的教材强太多。有意思!赞。
  •     书很厚,内容较全面,插图很多。
  •     很多高校使用这本书 作为教科书,内容系统,版本较好,印刷不错
  •     第一遍2013.8.25 第二遍2014.3.22~4.6
  •     非常有趣,学到的东西比较书多
  •     社会心理学。
  •     这是我们英语教学方向研究生的课外必读书目,内容详细,很好的一本书
  •     老师推荐的,这个作者阿伦森是学术大牛,写的书并不多,但是写的都很棒。心理学界也有诺贝尔的话,就是他了。
  •     非常好的书,图文并茂,很好理解,对整个社会的认知有很大的促进。读了一部分,已经非常有收获。今后一定要继续读完。C912.6/A1162
  •     以前买完都忘记评价,这应该是第一个评价吧~本书内容翔实,层层展开,有理有据,堪称经典!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刚刚看完第13章:偏见,为作者的文笔折服!好书!值得一读再读!所有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     非心理学专业,阅读后很有感觉,可以用书里的理论解释很多社会现象
  •     书很好,比较适合心理专业的人读。
  •     无论是作为专业书还是畅销书,都非常棒!
  •     影响力较大的书,具有通读性,初学者的指导书和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参考书。
  •     内容易懂,举出很多实例,使读者更感兴趣
  •     都到这一步目前最爱的心理学著作,每一章都精彩纷呈。
  •     大一买的书今天才看囧,不能算教材吧应该是适合高中生读的课外读物,没有理论框架只有各种不证自明的案例实验,好多Peanuts漫画还行。参考文献被出版社吃了吗?!!
  •     一本很经典的教材,但需要细细品味。
  •     本书版本新,时代性强。为心理学经典读本,但从消费者(尤其是学生)来说,确实贵了点
  •     作为一本社会心理学的教科书,虽然晦暗难明的专业术语不可避免地多,但是作者还是很成功地让我这个非专业学生获得了较为直观的理解。方法论的确是枯燥了点,但是却不可或缺。而且,这个书的很多结论都能跟现实生活许多现象挂钩,令我今后对事物又多了另一个看待的角度。
  •     看过了《社会性动物》,觉得他写得书真不错,有很多例子,深奥的理论在他的阐述下变得非常生动。
  •     设计吸引人,内容更是紧跟时代!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基础中的一部分,是需要好好学习的。即便不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看看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人,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     相比邮电大学那个社会心里学,例子更新的快了一些。
  •     包装很好,书的纸质也很好,是老师推荐的教科书,内容肯定不错啦
  •     挺厚的一本书,质量不错,内容还没看呢?
  •     90+
  •     印象最深的一些:1我们的主观印象会影响我们对别人的实际印象。自证。2团体内部如果凝聚力高反而更可能做出不合理决策,所以决策时领导者的退场和具有专业立场却无利益关系的第三者的介入非常必要。从众。3不要期望或者相信他人回去做,去做自己该做的就行。旁观者责任分散。
  •     文笔很好,通俗。解释生活的方方面面!
  •     阿伦森是认知失调理论的创始人费斯廷格的弟子,之前读过他的《社会性动物》,非常喜欢他的文笔和科学态度,就是奔着他的名头,这本书也不会差
  •     真的很喜欢社会心理学就下手了
  •     翻译真垃圾
  •     感觉非常好,很容易理解,例子也非常丰富和生动
  •     最为我们心理系的教科书,质量绝对是有保障的。只有封面是彩印,里面是黑白的印刷。纸质挺好的
  •     浏览而已,大部分社会心理学的书大同小异
  •     简明易懂,很棒的入门读物。
  •     适合系统了解心理学,有理论有案例,语言通俗,入门好书。
  •     这和第六版有毛线区别?
  •     C912.6
  •     很综合很前沿,每一章后面有一些选择题帮助了解学习状况。
  •     很经典的一本书,很值得一读哦
  •     在网上看到的,推荐心理学教材
  •     内容略显贫乏
  •     大概两年前买的书 今天终于看完了!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本教科书!让我彻底爱上了社会心理学!我觉得大多数人对心理学感兴趣应该都是从神奇的精神疾病开始的吧 我也是。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对心理学产生误解(“总觉得学心理学的人都不太正常”)都原因。但我现在才发现 社会学与人格心理学的结合-社会心理学 魅力更大 更代表了心理学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最具人文关怀的科学!很多科学研究结果理论都引起我对人生 生活的思考,不仅仅是数据 不仅仅是科学。哈哈 紧接着读作者阿伦森的自传-绝非偶然 看第一章就哭惹!
  •     阿伦森的社会心理学 相比迈尔斯的结构更严谨 非常喜欢·
  •     这本书有一定的厚度,这本书纸张还行。这书值得心理学入门学生看一看。
  •     去国外工作,带了点书。就是这本读完后让我决定回国考心理咨询师,它引起了我对心理学的浓厚兴趣,启蒙之书。
  •     受益匪浅!五星。
  •     专业程度非常高 读起来很费劲 但是学到了很多
  •     理论结合实际,分析的相当透彻,配以事例和练习,很不错。
  •     推荐这本美国大学的心理学教材!写得通俗易懂,专业性又强,看过之后,你会知道为什么我们在意别人的目光,你会知道群体决策的弊端,你也能够了解在群体中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看看人家写的教材!国内编写教材的要好好学学下!
  •     翻译的还不错,很好的社会心理学初级教材。有许多有趣的对现实世界的解释w
  •     典型的外国人教材,案例很多,也有术语不太好理解。扩充知识面的好书!
  •     很喜欢的书!自己学的专业
  •     语言很生动,没有教科书式的枯燥感,很适合自学啊,太喜欢了!!!
  •     总体质量不错,翻译问题略显著,大爱插图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