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 收藏版》书评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300196543
作者:徐泓
页数:280页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我为陈虻编著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2013年初面世,不到一年,已经加印10次。又要开机时,出版社征询我的意见,是否要修订补充?我频频点头应允,因为初版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对不住陈虻,更对不住读者的如此厚爱。于是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勘误、校正、补充、完善,新增了四分之一的内容,调整了部分结构,尤其是重新设计了全书的版式与封面,增加了陈虻23张工作照与生活照。现在本书已经焕然一新,很快就要上架了。一、去年这本书的走红,一是沾了柴静《看见》销售奇迹的光。陈虻被柴静视为精神导师,她在那本至今仍然畅销的《看见》中,以陈虻开头,以“陈虻不死”结尾。二是赶上了央视《东方时空》二十周年纪念。陈虻正是那段电视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英年早逝,悲剧性的结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容易被偶像化。记得当时网上把围绕《东方时空》创办20周年出版的一系列书,称为央视新闻人的“致青春系列”:孙玉胜的《十年》是冒号,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你幸福了吗》是逗号,陈虻《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是感叹号,柴静的《看见》是删节号,而最后出版的《点燃理想的日子》是句号。这些标点符号不一定准确,但我认可这个书单,并向大家,尤其新闻学子推荐这个书单。结合这个书单再解读陈虻,再解读央视,再解读电视新闻改革,会有更全面、深入的体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以为这个回响,是对一个时代、一种精神的集体记忆,也必然包含着对其遗产的继承与反省。二、这本书出来以后,我遇到最多的问题:为什么是你,一个教新闻的老师写了这样一本书?再版之际,我想重复当时编著此书的初心:我在尝试编写一本另类的新闻教材。我教书至今16年,对高校应用新闻学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越来越怀疑,它的滞后、陈腐,脱离实际,在我看来已经难以为继。这本教程让我尝试业界和学界的一种打通,陈虻是难得的搭桥的人。感谢陈虻成全了我。央视《看见》栏目制片人李伦收到这本书之后,曾经给我留言:谢谢您让陈虻能这样的存在着,他的价值被您清晰充分挖掘和固化了下来,且对学生们和从业者更是极难得的教科书。央视《新闻调查》栏目副制片人胡劲草看完这本书以后,也曾经说:这是一本有关电视节目制作的经典的教材,新闻学院有志于做电视记者的孩子,如果能够真正读懂这些文字,就可以毕业了。感谢李伦和胡劲草,他们读懂了我的苦心。三、通过编著,尤其在本次修订、增容过程中,我不断反思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陈虻说:我不是在改片子,是在改人。他爱用这样一个比喻:我希望我的说法不是铁锹,是馒头。给你一把铁锹,你就只能挖坑。我给的应该是馒头,你吃下去浑身是劲,愿意干啥就干啥,想拆房子就拆房,想种树就种树。所以我们之间应该是一种能量的交换,我的话变成你思维的动力就足矣。这真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也越来越明白:高校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学生去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甚至也不是首先要去传播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内心的的力量,帮助他们的生命自由的成长。教育学家马尔瓦•柯林斯说的对:第一,每个学生本质上都是相当聪明的。第二,要改造学生,先改造自己。第三。教学本质是用一个思想点燃另一个思想。郎平在带“郎之队”获得世界竞标赛亚军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最近我身边有一本书《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答案就在里边了。陈虻一直说自己是教练。是的,好教练不仅是带队伍,更是能让队伍在精神层面脱胎换骨。好老师,也应该如此。四、回归我编著此书的初心:一本另类的新闻教材。新版以后,它不一定是畅销书,但我希望它是一本长销书:让新闻学子、新闻从业者开卷有益,常年受益。虽然它的封面更加不像教科书。但符合我对“另类”的定义:这是一本有温度、有态度的教科书。因为陈虻的生命、激情和个性化的话语活在这些书页中。陈虻去世六周年。也用本书封面向他致意。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陈虻,我们听你讲 收藏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