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七十年 【肆】》章节试读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6-1
ISBN:9789573235149
作者:唐德剛
页数:185页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1页

开始读此书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107页

荣禄“里通外国”
果然六月二十五日荣禄便奉太后懿旨停攻使馆,并慰问各国公使。廷谕并向拒奉乱命的东南督抚一再解释,不得已宣战之苦衷(见《义和团档案史料》诸书)。在停攻期间,一时西瓜蔬菜等慰问品满车而来,送往使馆。使在一旁观看而口渴如焚的甘军士兵气愤不已。太后意旨前后矛盾若此,荣禄如真把使馆夷平,那还得了?所以荣禄不但对被围敌人暗通款曲,他并且真的「里通外国」,令人假扮走私窃贼,大量接济使馆守军火药子弹,以加强防御。他怕洋人如真的「弹尽粮绝」被董福祥的甘军攻破,则朝廷和老佛爷,尤其是荣禄自己,都不得了也。须知荣禄那时所接济洋人的军火可不是甘军所使用的土火药啊!他走私去的可能都是德制后膛枪的「七九钢弹」(?),锐利无比。所以在六月二十八日停战期满,甘军又恢复攻击。其后「谈谈打打」,双方又械斗了五十余日,使馆始终屹立不动。而围攻的甘军和义和团则死伤千余,均荣禄里通外国之结果也。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18页

教義裡的可赦之「罪」不是「罪惡」的「罪」(Crime),而是「過錯」的罪(Sin)。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124页

將士的英勇併不能彌補朝臣的誤國。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24页

官-民-教的矛盾不幸的是当年的教会中人都是跟随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闯入中国内地的,对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经济结构都只是一知半解,而对他们自己教义的坚持,则半寸不让。因此对中国官府民间动辄颐指气使。中国政府对教会过分忍让,则失信于民;民间组织自行抗拒,在洋人压力之下,官又指民为匪,妄肆诛戮。如此恶性循环,治丝益棼。最后官方威德两用,剿抚兼施,难免又良莠难分,养痈成患,为无知昏聩者所利用,则义和团之形成也就无可避免了。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182页

辛丑善后逢凶化吉
八国联军这场纠纷,我们终能逢凶化吉者,盖有二端。其要者为英美合力的「门户开放政策」之适时提出,另一点则是我们李刘张三督在分明的国际战争中为中国化除了交战国的身分。既非交战国,则辛丑之会就没什么「和会」、「和约」一类的名词出现。所以我们的《辛丑条约》既不成为一种「和约」(peace treaty),它就变成为某种国际事件诸国共同商讨的「议定书」(Protocal)。因此我们《辛丑条约》在国际法上的正式名字应该叫 Austria-Hungary, Belgium, France, Germany, Great Britain,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 of 1900(中国为一九〇〇年的动乱事件与十一国最后的议定书)原件以法文为准。既然是「议定书」,中国就不是战败国。割地一条也就可名正言顺的省去了。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20页

张学良的认“罪”
老来笃信基督的张学良将军夫妇,便是一对标准的良心教徒。前年张将军在其九十寿诞致辞时,劈头一句便说:「我是个罪人!」当时曾使全场大惊。或谓少帅当年在李烈钧庭长之前都没有认罪。这一下被关了五十年,反而认罪忏悔起来,亦见军事委员会「管教」之有方也。其实张氏所讲的只是基督教义里的一个术语,他所「认」的只是此罪(sin),而非西安事变时所「犯」的彼罪(crime)也。可惜在国民党的传统之中,党魁之外,教民寥寥。听众之中,通基督教义者,小猫三只四只而已。所以大家就错把冯京作马凉。以为少帅对西安事变这项「罪恶」,忏悔了,认罪了。因此全场大鼓其掌,亦民国史中趣事之一也。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97页

假情报真相
说来难信,慈禧老太这个「珍珠港事变」从头到尾是从蒋干先生自作聪明偷来一件假情报搞起的。殊不知当时驻华十一国公使,本来各怀鬼胎,彼此嫉妒,搞个「七国联军」的集体行动,已非易事,不要说提出有关中国内政的「四大要求」了。这四项要求中如真能实现太后归政、光绪复位这一条,对当时中国政局可能真有起死回生之力呢!但是大清帝国的起死回生,关他们十一个帝国主义的屁事?他们才不会提出这项要求呢!等到事后中国方面发现列强并无此项要求时,大家乃怀疑这情报为端王载漪所伪造,来故意刺激太后的。其实端王那一伙哪有周瑜之才?他们才造不出这样高明的假情报呢!这个假情报来源实出自英商在上海所办的英文《北华捷报》(North-China Daily News)一九〇〇年六月十九日(清历五月二十三日)的一篇社论。此文复于翌日重载于该报周刊的《字林西报》(North-China Herald)。这篇社论文稿在刊出之前,可能被报社中华裔职工所获悉,辗转为罗嘉杰粮道所闻。他乃根据情报人员的谎报或误译,也或许是他自己为邀功而改头换面、加油加醋,译成汉文,便向荣中堂告密了。--这位粮道先生开了我们价值四万万五千万两雪花纹银和千万条人命的一个大玩笑。我们如把一百年前四万万五千万两纹银在那时的市场价值,折合成今日的物价,该值目前美金现钞几十万万元,我们「罗蒋干」先生这项乌龙,实在摆得太大了。
在这篇社论里,作者的确提到「太后和她的帮」愚蠢地蓄意与「全部列强开战」,并强调「这个帮如不自动毁灭,就应被赶出北京。我们希望能使光绪皇帝复位。我们应向中国人民确切表示,目前这一战争全为西太后所发动。吾人只是与北京的窃权政府作战,而非与中国为敌也」。
这只是一篇报纸的社论。以光绪复位代替慈禧甚或有违于英国当时的对华政策呢!至于代收钱粮,共管军事,全为情报人员所妄加。此时英美两国为防俄德等国搞瓜分勾当,对己不利。他们但愿使中国这个最无能的政府,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庶几利益均沾,维持现状。英国当时掌握了中国外贸百分之七十以上,中国进出口航运近百分之九十;美国斯时在中国无半寸殖民地可向外发展,所以「维持现况」(maintaining status quo)--是所谓「门户开放政策」(Open Door Policy)对他英美两国最有利也。
事实上,八国联军之后,美英二国协力维持首要战犯慈禧太后权力于不坠,其居心与二次大战后,美英联合维持日本首要战犯裕仁天皇的皇位,实如出一辙。老太后为一项假情报弄得方寸大乱,实在是知识不够,朝中无人,有以致之。那时李鸿章如仍居相位,叫他底下的洋员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赫德(Sir Robert Hart)或丁韪良等到使馆一问,一切不就豁然冰释?哪要老太后去上吊寻死呢?
注:所谓公使的四项要求见P90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二、各国代收各省钱粮;三、代掌天下兵权;四、勒令皇太后归政。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59页

拳乱时期清政府的权力结构
一、极权巅峰的「两宫」
慈禧皇太后
光绪皇帝载湉
※按清制皇帝应拥有最高权力。然此时光绪帝的命运实与后来生活在幽禁中的「张少帅」不相上下;而太后之权则超过有最高决策权和最后否决权的「毛主席」。

二、朝廷最高决策机构的「军机处」和「军机大臣」
礼亲王世铎(温和而无太多主见的满洲老贵族)
荣禄(戊戌政变时最保守的官僚派的领袖;庚子拳变时却为开明派幕后首领的满族强人)
刚毅(干练而不通时务的保守派,力主重用义和团的满族老官僚)
王文韶(十分衰迈而比较通达的汉族大学士)
启秀(干练而不通时务外情的满族宠臣)
赵舒翘(不通时务外情,保守派的汉族老官僚)
端郡王戴漪(西后最宠信的满族亲贵,「大阿哥」之父,纵在西狩途中,仍被提升的保守派领袖)
鹿传霖(没太多主见的汉族大臣)
※参见《清史稿o军机大臣年表》与<列传>

三、畿辅与北洋军权所在地
◎ 京畿戍卫系统(禁卫军):
步兵营统领庄亲王载勋兼任(掌京师九门管钥,统帅八旗步兵,肃靖京邑,总兵佐之)
虎神营总兵端郡王载漪兼任(掌辖本营官兵以备扈从,车驾狩列前驱)
神机营总兵辅国公载澜兼任(职掌同上)
◎ 北洋国防军系统:
武卫五军总节制军机大臣荣禄
武卫中军总统荣禄兼(德式训练的精锐部队,驻京师南郊)
武卫前军聂士成(日式精锐,驻天津)
武卫后军董福祥(原旧式甘肃地方军改编,驻北京城内)
武卫左军宋庆(原旧式毅军改编,驻山海关一带)
武卫右军袁世凯(德式新军驻小站,后入鲁)
※参见英文《清代名人传》、《清史o兵志》、《义和团档案史料o正续编》、英文《字西林报》及各将领本传。

四、总揽外交系统行政大权的「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或「总署」)和「事务大臣」
端郡王载漪(一九〇〇年六月十日出任总管大臣)
庆亲王奕劻(与荣禄争权而粗通外情的满族元老)
启秀(见军机处表,六月十曰随端王入总署)
溥兴(满族宗室,随端王来总署,不通外情)
那桐(原官诸部侍郎,随端王入总署,满族,不通外情)
桂春(三品京堂总署行走,满族)
裕庚(原太仆寺少卿,满族)
崇礼(官协办大学士,满族)
廖寿恒(原礼部侍郎,军机处行走,汉族备位大臣)
赵舒翘(见上节军机处表)
吴廷芬(官户部右侍郎,汉族)
联元(内阁学士,满族,奏保皇帝,被杀)
袁昶(光禄寺卿,汉族,反宣战,主剿义和团,被杀)
徐用仪(兵部尚书,汉族,反战,主剿,被杀)
许景澄(原驻俄德等国公使,反战,主剿,被杀)
※参阅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附表,暨《清史》诸臣本传。

五、南北洋大臣暨南北主要督抚将军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裕禄(满族,亲贵出身,少年得志,晚年观望承旨,对义和团先主剿,后主抚,兵败自杀)
山西巡抚毓贤(旗藉,抚团,灭洋,仇教,不通外情,兵败伏诛)
陕西巡抚端方(满族,西狩期间,护驾有功)
黑龙江将军寿山(满族,抗俄兵败自戮)
盛京将军增祺(满族,驻奉天,即今沈阳,曾招安张作霖)
山东巡抚袁世凯(汉族,力剿义和团,驱拳民自鲁入直)
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汉族,驻南京,力主剿灭义和团,反宣战,与列强签约,东南互保)
湖广总督张之洞(汉族,驻武昌,剿团,反战,东南互保)
两广总督李鸿章(汉族,驻广州,力主先安内,后议和)
闽浙总督许应骙(汉族,驻福州,主东南互保)
安徽巡抚王之春(汉族,驻安庆,主东南互保)
浙江巡抚余联沅(署理,汉族,驻杭州,主东南互保)
江苏巡抚松寿(满族,驻苏州,随刘坤一主东南互保)
※参阅《清史·疆臣表》及<列传>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7页

“太太”与“夫人”
在那官权高于一切的专制时代,老百姓对亲民之官的县太爷,都要叩头跪拜,尊称「老爷」的。老爷的妻子才许叫「太太」。哪像今天的台胞和华侨,动辄介绍自己的老伴为「我的太太」。今日大陆更不得了,开口闭口「我的夫人」。「夫人」者,在那义和团时代,政府高官、三品以上「大人」的老婆,始可有此尊称也。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110页

炮轰使馆的内幕
老太后的德制大炮在哪里呢?原来它是配备在荣禄的嫡系部队「武卫中军」的炮队里。当董福祥猛攻使馆十数日不得下,端王乃以上谕调中军分统(军阶略近旅长)张怀芝派「开花炮」助攻。这位张分统是「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与曹锟同学。这个武备学堂原是李鸿章授命戈登(Charles George Gordon)主办的,是中国第一座新式军校。这时武卫中军所用的德制「开花(弹头爆炸)大炮」连后来德国军官都自叹少见。因此张怀芝奉命之初自觉是立功的机会。他乃在城头架好大炮,瞄准使馆区,只要放三五炮下去,各使馆就成为尸体狼藉的一堆灰烬了。正当他要下令开炮时,这位三十九岁的军官忽然灵机一动--他知道炮声一响,后果就难以收拾了。他又改令缓发。随即自己下城直趋荣禄官邸请示,要他的顶头上司手写一道发炮的命令以为凭据。荣禄不敢亲发命令;也不敢不发命令。双方僵持甚久。这一来,怀芝更不敢离开荣府,自作主张,便在荣府赖着不走。最后荣禄缠他不过,乃支吾其辞说:「横竖炮声一响,里边(宫里边)是听得见的。」--这是荣中堂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句不朽的名言;而张怀芝这位后来官至安徽巡抚,民国时代袁皇帝曾封为男爵不受;其后又做到山东督军,和徐世昌任内的参谋总长的大军阀,也不是个笨人。他闻言大悟。乃匆匆赶回城上,谎说炮位不准,需重测方位,遂把目标定向使馆后之空地。众炮齐发,轰了一天一夜未停,直至上谕再次停攻始止。使馆虽饱受虚惊,宫中府中均至为欣慰。(见《义和团史料》下册,页五六二,引《春冰室野乘》;富路德老师与其它西文史料,也颇有惊人的叙述;张怀芝故事散见中英文传记,及《民国人物小传》第五册,页二八〇。)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44页 - 二、列強刺激•太后玩火•端王竊政•群運出軌

史達林說:「死一個人是件慘事;死一百萬人只是個統計數字。」在那庚子年間,死掉任何一個洋人,都是個驚天動地的「慘事」;死掉千萬個華民,甚至連「統計數字」也沒有一個。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10页

耶穌本人被釘上十字架時,他也不知道他已經成為一個「基督徒」。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22页 - 一、傳教•信教•吃教•反教形形色色平議

姑不論其道德價值如何,「孝」的本身卻是一種「社會經濟制度」(a socio-economic institution)。在那個缺乏「社會立法」(social legislation)、社會保險,沒有退休金、養老金的中國傳統(今日仍然如此)的社會裡,「養兒防老」,豈只「道德」而已哉?社會經濟之必需也!

《晚清七十年 【肆】》的笔记-第94页

唐德刚先生关于西太后对十一国宣战目的的“大胆假设”
慈禧太后在一夜之间,便从个「政治家」,变成个放泼的「女人家」,一般的当时和后世的观察家、政论家和历史家,都认为她在这紧急情况之下,歇斯底理的失去了理智。笔者虽基本上同意此说,但亦另有解释。那便是西后心智十分狡黠,她在这绝望情况之下,以义和团小将为幌子,对十国公使(德公使已死),来个「绑票勒索」。她的「赎金」或「释放条件」便是十一国改变对华政策,不要她「归政」。否则义和团「绑匪」,就要「撕票」,大家同归于尽!西后不是个糊涂人。相反的,她是个最工于心计的女纵横家。笔者作此「大胆假设」,虽难于「小心求证」,但在现代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上,是可以言之成理的。


 晚清七十年 【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