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5
ISBN:9787212003760
作者:老子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指《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内容概要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谥曰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太清宫镇,古属亳州谯城)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


 道德经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老子教我们要用辩证法去看问题。站在另一个,新的,多角度看待事物。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有这个变相思维了。柔能胜刚,大乎于细,难乎于易,顺其自然。。。关于玄学,没有几人能解释的清楚。老子了解宇宙法则的人,道超越人外。老子太高深了。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读者千万,意者万千。不同意境的人感悟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感悟也不一样。哪种是原作的想法,已经无可考证了。但是,我想适合自己的意境的感悟才是最重要的。被别人译作,已经加入了别人的主观意识,那就成下乘了。所以,道法自然,自身而悟。不可言传。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各种念头分别概念标签 就是有为法,就是这些念头让我们痛苦,我们要直接去质疑念头,或者当念头涌现的时候,只是不接受不抗拒的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它的自生自灭,随波逐浪而非随波逐流,人岂能被自己做的梦给吓死?我们都是大海,起心动念是海水产生的浪花,把浪花当成了自己 难免会跌宕起伏而迷失了那颗如如不动的心---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发现真理的过程就像剥洋葱,每当我们拨开一层,我们就离真相接近一步,直到见证空无---万物之源(这可不是虚无主义)分别就是二,二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呼吸之间有空无,乃至呼吸自身也来自于空无,缘起性空,念头,眼耳鼻舌身意皆是如此王阳明曾说过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说地如此透彻以致于我怀疑他甚至热切到想亲自帮我们把人生这条大路走一走了。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具体的善行只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发用流行。王阳明说人心之无善恶是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是不是联想到了老子道德经里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我们都喜欢思考:心田升起的各种念头 ,产生种种心相 ,可就是不反观自照 回光返照 那颗产生这个思想的如如不动之心。醒悟之路就是从脑到心的路 就是从思考到专注觉知的路 就是从二回到不二一味直至零的路 。亚当与夏娃偷吃的智慧果含义是分别心,所以上帝把他们逐出了伊甸园,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产生了分别心 所以从至乐地无我中局限固化出来了这个充满分别痛苦的小我。所谓的原罪 只是无明分别而已。大智若愚,不是他不能分别,而是他不愿分别 或者可以说是他的心胸已经宽大到了可以包容一切是非好坏善恶 因为只要有善就肯定有恶, 不思善不思恶 不让自己的心因此而躁动不安,正所谓 难得糊涂。思考是耗散能量的,专注觉知是跟随无穷能量获得共鸣 ------道生万物,真空妙有.六祖惠能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每个人都本就是,可以把每个人都看成一个管道 如果很清静的话 就可以接通无限的空无,但因为不同程度的妄想分别执着各种概念标签把这个接通源源不断的“道”的这个通道给污染塞住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为什么说我们都是怀揣着无价之宝却四处乞讨的乞丐,正是如此。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天无私不偏袒任何人,只要你懂得观照,懂得看自己,你就是无限。乔达摩悉达多在菩提树下饿的快死,彻底放下自我死就死吧 观照呼吸直至呼吸脱落瞥见了从自我中解脱的空隙 进入禅定 ,出定后,他慨叹:“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原来众生实平等无异,皆有佛性,能入佛不可思议解脱之境。如今却被愚痴妄想所盖,不见自性真心,恒作种种颠倒执着,以致轮转生死海中,受大苦恼,久不能出,真是可怜可惜!”觉悟了一体的存在走进我们现实的生活,处处都是净土。释迦是无数世的修行悟到的空性,发现了众生解脱最简单的路。这是直接改变现实生活的路。这是把直接从一切痛苦中解脱出来的路。这是一切众生当下就可以进入幸福生活的路。观照是宇宙的能量。存在于我们一切生命体中。【观照】只能用,不能用语言文字传递。但是修行的人可以透过语言文字去领悟,所以执着一切语言文字相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观照】。没有地狱和天堂,自我就是地狱,不执着自我就是天堂。不执着于自我,此岸就是彼岸,当你痛苦时,你意识到是自己的念头在搅乱自己平静的心绪,当下你的痛苦就消失了。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如果真想笑,那就笑吧,老子也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但愿笑完了,会亲自做一做,验证一下。不是叫你饿死自己才去观照呼吸,而是时时刻刻观照 呼吸或者念头或者声音 观自在 观世音,现在就开始。喜悦永远在此一刹,执着 恐惧 悲观 痛苦永远来自于二,二就是无明,二就是活在过去或未来 ,二就是只活在我们身体精神里 而把外界的所有存在当做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 , 二就是眼睁睁地错失我们所能欣赏的当下一刹--------------------------------------念头来源于空而消失于空,我们只知道有念头而从没发现念头之间的空,就更别谈 念头底下的空,如果能够回归空,就回归了那个一切的存在:道 上帝 当下 觉照 佛 如来。就从自我的幻象中瓦解 不再被自身所谓地无明思想念头分别所束缚。从而无粘着地活在这个流动的世界,无住地活在这永恒的一刹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与宇宙合一, 和宇宙做爱,没有你我的世界,你我就是宇宙。我们以为能够选择就是自由,选择的范围越大就越自由,但这只是个带有超高级迷惑性的画饼充饥而已,很容易把它作为自我放纵的借口。真正的自由 就在the present 懂得觉知 当下就是礼物 当下就是自由。因为理想永远在远方,欲望从来难于填满,而欲望与理想都来自于当下或者过去某一刹那建立起来的概念罢了,而这个理想与欲望自建立起来的时候就时时刻刻在牵制我们,让我们从当下分裂出来。当然 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目标,但树立之后,就不要再被它束缚住了,可以去不断接近它,甚至能否达成它也已经不重要了,时时刻刻地努力却又未曾感觉到累,这种自由与充足 想不成功都难。努力但不执着结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为而无不为。我们也大可使用思考和时间 ,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思考和时间的幻象之中,否则我们将永远沉迷于梦中而不能自拔 作茧自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反者”在我看来就是从那个空无的底子返回来产生的思考念头行动这个有和各种对立随之形成, 有为来自于无为;而“弱者”就是那个念头思考行动之间的空和产生它们的源头的空无,柔弱胜刚强,因为刚强也来自于柔弱,念头行动思考都来源于那个空无。是我们在使用知识 而非被知识所局限 知识分别思考并没有罪,但在尚未认识自己的真相前,知识就很可能复杂化,导致被知识所役。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念头都来自于那个空无,正如在我们的呼吸之间有那个空,在呼吸之下也存在那个空,我们只知道呼吸而不了解那个空无。所以当某个人能够回到那个空无 那个清净心的时候,他就回到了万事万物的源头,他就能看见每个人的念头,转识成智------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所谓的智慧和神通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这个本性空性到底存不存在,有体会过这种宁静的人 即使只是曾经瞬间体会过 那是他福德积累很深才有因缘体会到空性的宁静 。只要他品尝过之后,他就会下定决心要远离自我,不再与自我认同。但是没体会过的人,若产生出离心要远离自我 那也是福德很大的人,因为他苦够了,苦的强度在于他对苦很敏感,那个苦不在于苦的本身,而在于他对苦的敏感,那股对苦的敏感,敏锐的感觉 就是觉照的原动力 而觉照也是这种敏感心的源动力。所以说至人无梦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因为他已经从念头中超脱出来了,当然他还可以思考,但他在思考的同时 能够觉知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念头就谈不上梦想了,即使是梦 也是清醒梦了 他可以逍遥游了--------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当我们只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头上的阴霾缠绕着我们就非常痛苦,但当我们站在太阳的角度看地球时 就觉得一切本该如此 一小片的乌云对太阳来讲 根本就不存在,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 :“这个世界一向惯于遵守传统的途径,其实我们内心的不安就由此开始。因为我们追寻的是别人的许诺,我们不假思索地追随别人所担保的无忧无虑的精神生活。但如果我们开始全盘地拒绝,不是在思想上,而是在行动上拒绝所有的宗教权威,所有的礼仪和教条,我们立刻发现自己陷入孤立的状态,而且开始与整个社会为敌,我们不再是受人敬重的高尚人士。然而只要你一涉及‘面子’问题,就不可能接近那无限的、不可臆测的实相了。”面子犹如浪花,我们都希望浪花跳地高高的去让别的浪花抬头瞻仰 满足自我的虚荣心,但却从未想到低头看看自己脚下默默无闻的故乡---大海,浪花窜起再高,也终要回归大海。但是想要放下,想要回归,想要觉醒 也是欲望,也是执着,前期必须有 否则如何开头?大死方能大生,不破不立。连翅膀都没有,要如何飞翔?真能飞翔后 要把飞翔都放下 才能瞬移 无所不在 回归本来面目。巴拉这一大堆 是因为虚荣的惺惺作态 还有内心的一点与大家的分享之心,一半一半吧,咱们都是一体的哟. 观者即所观之物,只有当我不存在了,我就成道了,知行合一。每个人都是赤裸裸地来到人世 然后又尘归尘土归土地离开 生生世世,从空无中来,到空无中去 ,每天睡去不就如同死了,每天醒来不就又是新生吗?其实时时刻刻我们都在死也在生 新陈代谢,每七年时间我们身上百分之九十八的细胞就得更新一遍,一个人不是一瞬间老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老去,生离不开死,死是为了新生,向死而生不是消极 而是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自在圆融,无染无着。这个世上一定有条道路,一直通往幸福的永恒。经历所有的一切都是寻找,为了踏上这灿烂的旅程,行云流水的喜悦,无忧无虑的生活,是我们喜欢的节奏。穿过幽暗地岁月 也曾感到彷徨 , 当你低头地瞬间 才发觉脚下的路 ,心中那自由地世界 如此的清澈高远 盛开着永不凋零 蓝莲花。此刻这一份的宁静 是因为你在心里, 那些烦恼来自 有时候的迟疑 ,我曾经寂寞漂泊 在这茫茫人海里 如此向往的你 却一直在这里 。清晨每一缕的阳光啊 依然悠远的天空啊 ,晚风轻抚的脸庞啊 每个无梦的夜晚啊,感觉着你的神奇 感觉着你的平凡 你的精彩 。我爱这精彩的世界 交织着太多的悲喜,我爱这精彩的电影 如梦幻如空花,我那总沉默的朋友 你让我感觉到力量,曾在我心中的伤痛,如过眼的云烟。所谓的佛性就是那个觉照,空无觉照 当下就是永恒的幸福,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狂心无错,错的是被狂心搞得浑浑浊浊,在无明中流浪生死,连自己的心念都看不到,如何了脱生死?留得一颗清醒安宁的心。那 ,澄静的智慧即由澄清的心灵中自然浮现,自然就能真切地认识本来的我啊!不经过亲身体悟,即使说的天花乱坠,也难免认为不过是唯心主义,写了这么多,要丢弃的本就是思维,固着的角度,如果亲身实践的话,呵呵 。看到即是有缘,而有没有分,就得看你有没有看自己了人人皆有能力靠自己进入自由的了悟领域,而所谓的真相、真理或道,都指向同一境界。自知之明是智慧的开端,爱的起点,恐惧的终点,创造的源泉,在其中含藏着整个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挣扎;而“自我”正是恐惧的集结地、万病之源、万恶之源。--------基督·克里希那穆提-----------------------------------------------------------------------------------------如果人心对偶像有信心,这个偶像就会带给人心力量。很显然,人用心智创造了形象,然后又从自己的创造中要回力量。这就是人心不停在做的一件事,制造形象,然后从中取回力量、快乐与利益。正因为如此,人心永远是空虚的、贫乏的。因此,重要的不是形象,也不是百万人的意见,而是去了解你自己心智的运作 .有些话语我不说 宁肯溶化在风里每当我感觉到你 就听到有花开放的声音如是我选择沉默 每当风轻轻吹起每当我感觉到你 我心中的花就充满世界每当我感觉到你 就让我找回孩子的天真每当我感觉到你 我会深信这一切如是我选择沉默 走在归乡路上当风轻轻吹起 我会沉默倾听鲜花飞舞 散落这世界让我如何歌唱你 真正能了解你永远溶解你 爱的世界实在忍不住又加了这么多,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如言者默 。内心富足的人 他不需要说什么,因为他根本不缺什么,越感觉贫乏的人 就越喜欢向外界抓东西,当我们想要和别人争论什么的时候 反观自照 看一下在想要争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不过是想要证明自己比别人看地清楚而已,是否看得清 这需要证明吗?此时就会或无聊或惭愧地一笑了之。所谓的“度人”,也不过是更高的“我见”罢了,我见到了,而别人没见到,我比你高,所以我到处说,我见来自于欲望,有欲望就会产生 贪嗔痴慢疑,失去了清净心。真正清净的人,他是随缘的,他是空性的,比如 杜尚,他就是空性人,万物皆为我用,但非我属,所以他才能逍遥游,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他的整个人生就是艺术品本身。无我的人做事是最省力的,当我们全心专注地投入一件事当中,那种忘我的状态与无我是很接近的,那时我们既不会感觉疲劳 也容易把事办成 灵感也会乍现 ,这也就是很多科学家 艺术家 发明家成功的契机 所有的发现都是再发现。为什么我们会对 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和燃情岁月中的崔斯汀充满了共鸣?因为他们那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正是我们心灵本源无限频率的显现,从小我的限制中解脱了出来,还有阿甘和许三多也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因为他们是一直活在当下的人,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活在当下 就能不受杂念的干扰,就能把过去现在乃至未来打成一片,时间只是个幻觉。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天空没有留下我的足迹,但我已经飞过。每个人本该如此 也本是如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清醒地欣赏这段旅程 一直在路上 每个人本是自由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手里这本也是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但是是01年陈国庆注译,对道德经的解读全扯马哲你累不累??都怪我年幼无知乱买书…单谈道德经 空 ,出世之道 无为之心,年轻时冲动鲁莽难以领会其 放下的智慧,而且很多涉及到治理国家,放之如今和国外哲学心理学还是有很大对比,内心不静难解其妙,人生智慧
  •     洒脱无羁 焕然冰释
  •     无名,天地之始。(无名,道也,所以生天生地也。)有名,万物之母。(有名,道所生也,所以化生万物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文」,是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被道教奉为最高经典。《道德经》是不仅仅是一部道教典籍,它拥有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管理、文学、美学、修身等方面,因此《道德经》的思想具有跨越历史、宗教、文化的永恒价值。后被无数文学著作所引用。
  •     要再多读几遍,哲学世界才刚刚展现魅力。 很多理论是相通的,比如无为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的无形的手,伟大的思想家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些时间“道”只是我们要去融会贯通,了解其中奥秘。
  •     屠龙有范,处事方法
  •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最喜欢这句,但总觉得无法完全读懂,可能是阅历不够吧
  •     呵呵,全是套路。
  •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人生导师。很小的时候读,没有注解,没有断句,一点也不懂。长大了一些读,有注解,有断句,觉得人生豁然开朗。我想今后再拜读,没注解,没断句,我能有我的阅历。我觉得人生格言而论,无我无为无欲清虚居下自然,是我需要一辈子去实现的。我个人认为,它是一本道书!读书如悟道!
  •     太深奥,我觉得并不能把他的话当作真理来看待,或者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每个作者都有他自己时代的局限性,可以了解他的思维方式来增加自己的思维广度,但不可太迷信于此
  •     越读越有味道
  •     道可道,非常道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想和,前后相随。
  •     什么都讲,又什么都没讲。
  •     何谓经典
  •     这样的典籍应该在青少年时期读。因为其含意隽永深刻,需要结合人生的阅历去体悟。等到中年后已经有许多成见,再读这样的书就有许多怀疑与批判,限制了收获。
  •     道也,心也
  •     至今还能记住许多哲思甚深的句子,当年读是想参透天地万物宇宙寰宇的玄机,现在想想我真傻逼。。。
  •     心不安分的良药
  •     看不懂的必须给五星。小国寡民,绝圣弃智,老死不相往来,小时候还真是有这种想法过,也只是想想罢了
  •     Be water, my friend!
  •     道德经
  •     请问这书在哪里可以买到啊!!诚心求各位道友告诉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胡思乱想想不到答案时的好读物。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看完之后向往并努力做如水一般的人。温柔却又充满力量。坚毅如水滴可穿石,温柔如纳百川。可涌入汪洋,亦可蜿蜒溪水中。容得下万物,却又清澈纯粹。可滋养万物却又不与万物争宠。
  •     接受叶曼老师的教诲听他解读,现在的年龄也许也许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     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经典之作,揭示了万事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所为有所不为,皆是智慧。《道德经》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让我们明白事情都有两面性,既要看到好的那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那一面。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一种境界,难能可贵。
  •     谁能想到。我都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期末考试。会要默写道德经呢(全他妈车轱辘话
  •     自然是要读的,醍醐灌顶!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     困顿之时的知音!老子就是我的人生启蒙导师!
  •     博大精深,感触颇深,希望一月份读完两遍原文,听完傅佩荣和叶曼的讲解。 用一个早上通读了一遍,内容比较玄妙,不大能理解,虽然以前已经听完付教授的解读,自己理解起来还是很吃力,需要多读几遍,然后听完叶曼的讲解
  •     《道德经》,去年为了平复心情看过,今年是因为戒骄戒躁来观。不同时空,不同感触。道这种东西,其本身是幽微难明的,其理解也是千人千义的。为有为而无为,为执着而不执,说到底还是度的问题?刻意的道不是上道,刻意的德不是上德,0---1之间,不处两端,处起中。
  •     常念,反复念,然后统统忘了去。
  •     中国的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     传统文化
  •     世上本无事~顺应自然,清静无为!
  •     mark.多读几遍…
  •     我可以全书背诵,有兴趣的可以加群交流:213659991 (暗号:道德经背诵)
  •     高中期间匆匆读过的,配上解释文字。但是潜移默化的作用真的无以言表。
  •     哲学系原理
  •     集天地间至理于一书,字字珠玑,句句经典。
  •     道家文化在千年的洪流中仍旧烨烨闪光 朴素的辩证法教会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为什么老子骑牛,因为老子牛!
  •     当时年纪小,不免有些曲解其意,现在想来,仍不失为哲学界的一部经典!
  •     读了上百遍了,还是读不懂。迷迷糊糊的没有收获。。。希望下一次能有所感悟。。。
  •     带过入道
  •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     五星!顺势,无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