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家安藤忠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1
ISBN:9787508624914
作者:[日] 安藤忠雄
页数:416页

作者简介

《建筑家安藤忠雄》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没没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

书籍目录

序章 游击队的地盘
第一章 立志成为建筑家之前
第二章 旅行╱以自学的方式学习
第三章 建筑的原点•住宅
第四章 挑战都市的建筑
第五章 对混凝土的坚持
第六章 断崖上的建筑¬——向极限挑战
第七章 持续之力,培育建筑
第八章 大阪栽培出来的建筑家
第九章 处于地球村的时代
第十章 为了孩子的建筑
第十一章 迎向环保的世纪
第十二章 日本精神
终章 光与影
年表

编辑推荐

《建筑家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唯一、亲自执笔之自传摄影大师荒木经惟亲自拍摄封面,书中有大量安藤忠雄的照片,以及建筑照片和手稿。内文用特种纸印刷,品质极高,绝对值得珍藏!这是一本极为诚实的自传,安藤忠雄毫不保留剖析了自己与自己的想法,甚至顽固的个性。它的动人之处并不是辛酸苦涩的成名之路,而是那心心念念,想要再多作一点什么的急切与热情。建筑的故事必然伴随光和影两种侧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背后就必然有苦涩的阴天。

内容概要

安藤忠雄(Tadao Ando)
安藤忠雄是当今世界最为活跃和具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他自学成才并成为建筑设计大师。30多年的时间里,他创作了近150项国际著名的建筑作品,是第三位获得普利策奖的日本建筑师,之前是丹下健三与黑川纪章。安藤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建筑风格,他用清水混凝土材料以及简约的几何构成,营造出静谧、明朗的空间效果,为传统的日本建筑设计带来划时代的启迪。
1941年出生于大阪。建筑家。旅行世界各国之后,以自学的方式学习建筑,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曾任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1997年担任东京大学教授,2003年转任名誉教授。作品有“住吉长屋”、“万博会日本政府馆”、“光之教会”、“大阪府立近飞鸟博物馆”、 “淡路梦舞台”、“兵库县立美术馆”、“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等。
1979年以“住吉长屋”获得日本建筑学会赏,2002年获得美国建筑家协会(AIA)金奖等多项得奖经历。著作有《在建筑中发现梦想——安藤忠雄谈建筑》、《连战连败》、《具备柯比意勇气的住宅》等。

章节摘录

从职业拳击手走向建筑之路进入高中,升上二年级时,十七岁的我就拿到了职业拳击手的执照。先开始打拳击的是我的双胞胎弟弟—一直都是弟弟先开始尝试新事物。我们两人分属不同的拳击馆。当初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开始打拳击,没想到练习不到一个月就考取了专业执照,这表示我有这方面的天分吧!以职业拳击手身份站在拳击场上的第四场比赛,我第一次打到浑然忘我,比赛结束,拿到了四千日元的奖金。当时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不过一万日元左右,所以这算是一大笔钱。总之,靠自己的身体工作而获得酬劳,让我非常高兴。拳击是一种毫不仰赖他人的格斗竞技,比赛前几个月,会只为了那一战而拼命练习,有时还必须绝食来锻炼肉体与精神。如此赌上性命,独自承受孤独与光荣。在出道的第四战之后,我又经历了几场比赛,有一天有个人到我所属的拳击馆来问是否有人愿意去泰国曼谷参加拳击招待赛,没有人表示有意愿,因为那要乘船远渡重洋,还得渡过世界上最波涛汹涌的东海。我心想:“ 能出国不是很好吗?”于是大胆地报名。虽然说是招待赛,却是连助手和经纪人都没有的孤身之旅。当时泰国还有仇日情结,所以比赛时,想要找个助手也要额外付钱,于是干脆就不找了。当一个回合结束,回到自己的角落时,只好自己拉椅子拿水喝。忍受孤寂,走向擂台,独自决一死战的经验,我认为在许多方面都让我建立了自信。我的拳击战绩马马虎虎。顺利打到第六场比赛时,当时日本拳击界的明星原田先生2 竟然要到我所属的拳击场来练习。他是我们那个年代的明星拳击手,当时我对能见到他,只感到幸运和单纯的喜悦而已。但是,在跟拳击场里的伙伴们一起领略到他那惊人战力之后,我的兴奋之情却在瞬间消失殆尽。速度、力量、心肺功能、恢复力,不论是哪一项我都望尘莫及。这让我看清了不管我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那般境界的残酷现实,心中的“ 或许能靠拳击维生”的淡淡期待被彻底击碎,当下我就决定放弃拳击。那是开始打拳的第二年,也正好是高中生活迈入尾声的时候。尽管打拳的时光不长,但因为年轻气盛,也全心全意地投入了,所以当希望失去时我的失落感相当大。然而,十八岁就要从高中毕业了,我不得不认真考虑未来的出路。于是,我不断地向内心深处追问:自己想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就在此时,我发现了自己自幼以来对制作东西的兴趣。当然,我当时还没有明确意识到要走向建筑家一途。从高中开始,我很喜欢京都与奈良附近的书院、数寄屋、茶室等日本的传统老建筑,时常会去走走看看。高二那年春天,第一次到东京游览看到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所设计、尚未被拆除的帝国大饭店,也让我印象深刻。虽然头脑中还没有明确的轮廓,但或许我在制作东西的时候,潜意识里想的是建筑吧!无视于身边大多决定好要到铁工厂或汽车工厂上班的同学,我把就职抛在一旁,选择了自由。我也试了一段短期的上班族生活,但天生爱好自由又脾气暴躁的我,自然待不下去,没多久就辞职了。然而,选择自由的同时,沉重的责任感也随之而来。一想到外婆只凭一双女人的手独自将我养育成人,我便下决心不再给她添加任何麻烦,一定要自力更生。一位老友也许是担心我不找工作,就帮我找了一份室内设计工作,让我为一间大约十五坪的酒吧做室内设计。在读工业学校的实习课上,画设计图是家常便饭,但当成工作来做,却是头一遭。我埋首于建筑与室内设计的书堆之中,拼命地画蓝图。在工地不停地向工匠们低头恳求,拼命地对业主拜托,总算用自己画的这张设计图顺利完工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令人捏把冷汗。工作结束后,拿到第一笔设计费时,确实感受到自己跨出了崭新的一步。插图:

图书封面


 建筑家安藤忠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5条)

  •     书呆子看房子—————关于安藤忠雄建筑美学的演讲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一点关于日本建筑美学的看法。特别是安藤忠雄先生作为日本国宝级的建筑大师的作品中这一美学思想的体现和赏析。   当然,这属于美学的范畴,所以指向的比较健全的美学体系的参考书是本居宜长的《日本物哀》。   “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诗学、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握,理解它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日本美学之中相较于中国传统的美学而特别延伸出来的张力更大的部分。   关于建筑,著名的文化评论人朱大可先生曾经说过:   “人是灵魂漂流的一族,人的家舍就像被竹竿和绳索支撑起来的帐篷。但人类不仅在土地上移动,而且还在时光里漫游,被记忆的迷津所困扰。人需要一层额外的皮肤,用以覆盖裸露的身体和灵魂,构筑温暖明亮的家园。这种历史性渴望,久远的簇拥在灵与肉的周围,成为建筑的精神起源。”而安藤忠雄选择了混凝土这种材质来打造他的灵魂建筑。   不少人看过梁静茹这位台湾歌手很唯美的MV,她的《崇拜》这首歌的背景是一个美轮美奂的教堂,当然,它在日本,叫做水之教堂,出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建筑家安藤忠雄先生之手。请在心目中细细回想那个教堂还留在你脑海之中的光影印象,我们将在后面对安藤先生的教堂作品有一个详尽的分析。安藤先生在做建筑家之前是一个不太成功的拳击手,而后完全没有建筑功底的他仅凭着满腔热情走上了这条职业道路,最终成为了日本国宝级的建筑大师,他的自传叫做《建筑家安藤忠雄》中国已经出版,封面的照片是日本的写真大师荒木经惟的杰作,很准确的把握了他黑白灰的光影诗人的气质,面部也是安藤先生自做拳击手以来,留下的侵略性被时光拂去之后的隐忍和坚韧,非常不错。   这张肖像似乎也说明的安藤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气质,他一直紧紧握着自己的拳头,一开始是在拳击界去体验自己的天赋的极限,后来则是在建筑界大展拳脚,而他选择的材质是跟他本人一样坚硬的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的建筑大量出现,安藤先生无疑是扛旗者。21世纪日本经历过金融的泡沫时期的破灭,这一整个过程无疑是给建筑带来了一个全盛的繁荣期和一个很漫长的反思期。而在此期间,日本经历了很沉重的地震灾害的考验,安藤先生的实验性住宅基本都采用了清水混凝土,经受住了考验,也给他的建筑理念带来了一些转变的契机。   我们可以在展示的图片中看到,这些建筑成品表面都非常光滑棱角分明而没有丝毫磨损和污染,这种严谨的施工工艺,在中国大陆内部是几乎不可以想象的。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的制造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要坐到完成度很高的作品,目前恐怕还是要仰仗老技工的经验和手工。它的施工的困难之处在于它几乎是无法实现在工厂监控质量的“现场施工”,因此会随着条件的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成品,但同时这也是这种施工方法的趣味所在。即便都是清水混凝土,既能呈现出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Le Convent de La Tourette)那种粗犷有力的形象,也能像路易斯卡恩的金贝尔美术馆( Kimbell Art Museum),表现出端正且坚硬的样貌。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可以把建筑家的想法有如表情般展现于外在,具有多样性的材料。   而安藤先生对于清水混凝土的思考,在他的自传中占有了很大的比重,他说到:   “虽说混凝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表现手法。任何人都能使用的手法,很难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差异化。”   但是他转念一向又觉得:   “但是,与其用特殊工法展现自己的特色,不如以平常的方式做出谁也模仿不来的作品,虽然困难,却让创造怀有‘梦想’。”   于是安藤先生做出了对于他设计生涯至关重要的决定:   “于是,我将使用材料锁定在混凝土上,结构上也坚守几何造型,以这种简单的原则来约束自己,开始在其中挑战如何创造繁复多变的丰富空间。”   这样一个伟大的冒险就开始了。   当然不要忘记,我们前面讲到的清水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难度,安藤先生自然有他自己独到的解决办法。他在事务所开设后不久,每到一个工地需要灌浆的时候,他都会加入工人的行列,一起手拿竹棒,如果有工人做事马虎,他还会对他们大声斥责甚至动手打人,以求他们尽全力做到最好。清水混凝土的成败,在于建筑家与施工现场工人之间是否有稳固的人际关系。   了解了安藤先生的起点,我们当然现在要进入他的建筑美学世界的巡礼了。   安藤先生最广为人知的,起初就是那著名的光之教堂,每个人看到光之教堂的第一眼,很纯粹的干净就是一种心灵重归黑暗然后找寻到了光明。但是几乎没有人想到这是一个当初因为预算差点不能面世的教堂。   打从一开始安藤先生就明白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因为及时他接了设计,会有施工单位愿意承包这种几乎无法期望盈利的小项目吗?并且对于建筑家而言,像教堂这种超越单纯的功能性,而其精神上的表现备受期待的建筑,是在自我思想层面上极为重大的挑战。   在接受这份工作的时候,安藤先生已经在神户设计过一座“六甲教会”在备好到的TOMAMU也正在进行“水之教堂”的设计工作。所以他已经探究了所谓的“神圣的空间”。   但是上诉两者都是饭店附属的教堂,主要功能是作为婚礼的会场,都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建筑----人们聚会祷告的地方。   去过法国造访柯布西耶的朗香礼拜堂,以及去芬兰造访海基与凯亚希仑设计的奥塔列米礼拜堂(Otaniemi chapel),目睹人们在因建筑家的想象力而萌生的“空间”里同心祈祷的样子,让安藤先生内心产生的深深的震撼和感动。于是他把创造出群众寄托心灵的教堂建筑当作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虽然建设光之教堂的条件(预算、空间、时间、人力)都非常严苛,但是伴随着委托人的强烈的信念,他在这个小教堂的设计案里看到了“圆梦”的良机。   从了解这项工作开始,安藤先生意识到,利用非常有限的预算,只能盖出单纯的箱形建筑。弹药如何从这个箱子里,创造出“别无他处”的神圣建筑空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过了大约一年的设计,最后出来的方案是在宽高同为六米、进深十六米的混凝土箱子上,写着插入一篇墙壁的配置。内部地板从后方朝着正面的祭坛以阶梯状逐渐下降。出入口等主要大开口都集中于箱子的斜墙和交错之处,刻意压低室内的亮度。在这稀薄暗影之中,光线从正面墙上穿透的十字形窗外投射进来,副i暗处光线构成的十字架。   这刚好展现的是安藤先生心目中抱持的意象,就是中世纪欧洲的罗马式修道院。修道士们真的是消磨着自己的生命,将粗凿的石头堆叠成形打造出有如洞窟一般的礼拜堂。在那种简朴之至的空间里,强烈的光从没有玻璃遮挡的开口直接射入,宁静的照应出地上石面的表情。   最后,一切终于尘埃落定,一个几乎完美的光之教堂就这样诞生。   因此要探讨安藤忠雄先生的艺术人生,不会是着力于卓越的艺术资质,而应当看到他那与生俱来的正面迎向严酷的现实,决不放弃,要坚持下去的那份常人远远不及的韧性。   他在他的人生之中,用自己的拳头,自己的温柔,自己的信仰去追求“光”,而他也很清楚,这个追求的前提就是,你首先要彻底凝视眼前的那叫做“影”的艰苦现实,而为了要超越它,就必须鼓起勇气前进。   安藤先生有一次回忆他的童年很喜欢去木工厂帮木工师傅做活,木工厂的师傅数十年如一日的在削着木头,师傅曾经对他说:“木头也有个性,所以一定要让它们往好的方向伸展。”然后让他明白了“制作东西,需要付出耐心和毅力,也在赋予物体以生命,可以说是一个崇高的工作,工作时更有触摸着食物而感受到活着的充实感。而建筑家可以摆脱实物形体的限制,能够自由的想象。”   安藤先生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的真实。   光与影是安藤忠雄先生置身建筑界四十余年以来,从中学到的人生观,也终于为他赢得了“清水混凝土诗人”的称号,给我们带来了真正具有力量美感与传统日本美学的建筑艺术。
  •     关于安藤忠雄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说它养了两条狗,一条叫丹下健三,另外一条叫勒•柯布西耶。这两位现代建筑巨擘都是安藤忠雄心中神级的人物。安藤对建筑的热爱源自他们启蒙。如果安藤还有一狗,会叫它什么名字呢?我猜答案是:路易斯•康。这位大器晚成的建筑家,与安藤一样热爱旅行,对建筑有宗教般的信仰情结,最后时刻都倒在旅程上,安藤时大学课堂讲述康的作品和故事时表示,他希望自己最后的人生也像康那样,将生命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终结。生于1941年的安藤忠雄,今年已经70岁了,按照劳动法规定,早已经越过了退休的界线,但他依然像晚年的路易斯•康一样,每天带着极大的工作热情,去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去世界各地旅行观光,参加来自各大城市建筑工程竞赛邀请,还花大量的精力去大学讲座,宣告他新的“海上森林”植树目标。我们从他身上一点也看不到已经置身建筑的世界四十余年来的疲倦感,也看不出这位享誉全球大师级的建筑家半点骄傲的影子。三得利佐治先生曾告诉安藤忠雄一句乌尔曼的诗:“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光,青春是一种心境。”否许,从那天起,安藤忠雄就将这句诗记在心上。安藤忠雄的一生堪称传奇。我想,即使是好莱坞的金牌编剧也不会否认这一点。很多已经上演的传记影视作品并没有安藤的人生精彩。战争年代,安藤出生在一个大阪平民家庭,从小跟随外婆生活,战时战后的艰难生活培养出安藤独立、坚韧、追求自由的性格,并形成“守信、守时、不说谎、不找借口”的人生信条。17岁的时候,他拿到职业拳击手执照,只身飘洋过海去泰国参加拳击比赛。回忆那段人生,他说:“拳击是一种毫不仰赖他人的格斗竞技,比赛前几个月,会只为了那一战而拼命练习,有时还必须绝食来锻炼肉体与精神。如此赌上性命,独自承受孤独与光荣。”此后,“独自承受孤独与光荣”,伴随安藤忠雄至今。高中毕业后,一次偶然机会去东京游览,看到由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帝国大饭店,触发他潜意识里的建筑梦想。他开始自学建筑设计。“只要碰到让我感兴趣的事物,我都会想挑战看看。例如去听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函授课程,还有上设计学的夜校。”幸运得很,他在书中碰到了人生导师勒•柯布西耶。“我知道了柯布西耶这位现代建筑界的巨匠,实际上也是自学出身的建筑家,通过文字叙述,我了解到他与老旧的体制相抗争,从而开创出一条新的道路。他的存在,让我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崇拜。”20岁的时候,他环游日本,遍览日本境内丹下健三的作品。24岁的时候,他踏上欧洲之旅,从横滨港搭船到纳霍德卡,转乘大车经西伯利亚铁路前往莫斯科,从莫斯科到芬兰、法国、瑞士、意大利、希腊,再到西班牙,最后从南法的马赛绕经非洲的开普敦,再到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之后回国。为期七个月的旅程。他亲身体验了大量的建筑,从远古罗马时代的万神殿到希腊雅典卫城之丘的帕提农神庙,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安东尼奥•高迪的建筑,到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的雕塑、画作,再到勒•柯布西耶的朗香圣母礼拜堂、拉图雷特修道院和马赛的集合住宅。这既是一次现代建筑的溯源之旅,也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遗憾的是他最终无缘见上那年去世的勒•柯布西耶。饥渴的安藤,通过实地旅行,触摸到建筑的本质和真谛,二十几岁的旅游,成了他此后的人生无可取代的财产。这样的故事读来让人产生错觉和幻想,以为在读着自己的人生。自学和旅行,这一阶段的人生将近十年,安藤开始踏上建筑设计师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四十多年,从一个大阪平民家庭的孩子巨变成蜚声海外的建筑大师。但回首这四十多年的建筑人生,安藤用四个字作了概括:连败连战。从饱受争议的处女作住吉长屋开始,到享誉全球的光之教堂,这中间是十年的跨度。安藤总是苦口婆心地说,二十几岁的人生,是看不到收获的,充满紧张感地生活,不停地学习、旅行、实践、成长,才能迎来四十几岁之后人生的曙光。“……在现实社会里,想要认真地追求理想,必然会跟社会冲突。恐怕大都不会如自己所愿,而过着连战连败的日子。尽管如此,仍然不断地挑战,就是作为建筑家的生存方式。只要不放弃地全力冲刺,总有一天会看到曙光。愿意相信这种可能性的强韧意志和忍耐力,就是建筑家最需要的资质……”“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 安藤总是如此说。成就安藤忠雄建筑家的三大法宝,除了自学、旅行,还有结交。上世纪60年代中期,安藤经常从大阪前往东京,与当时艺术界的前卫派年轻人来往频繁,其中包括剧团人士高松次郎、筱原有司男、寺山修司、唐十郎,平面设计人士横尾忠则、田中一光,摄影师筱山纪信等等,经常与他们一起流连于剧团、风月堂、沙龙酒吧,谈论对艺术的认识。1996年春,安藤去东京大学建筑史任教,三得利的佐治先生“为了让大阪的安藤不会在东京被欺负”,特地邀请了熊谷信昭、三宅一生、中村雁治郎等友人,几位东京大学的教授,以及关关西财经界的人士为他饯行,单是这顿饭,就可以想到安藤的结交面有多么广泛。除了三得利的佐治先生,安藤与关西地区的财经界其它有力人士也颇有交往,例如朝日啤酒的樋口先生、三洋电机的井植先生、京瓷美达的稻盛先生,安藤结识的这些企业界的知名人士,都是享誉世界的,他们给安藤建筑事务所带来很多上门的生意:唐十郎的移动剧场,京瓷美达赞助的“都市巨蛋”、三洋电机赞助的“本福寺佛堂”、朝日啤酒的“大山崎山庄美术馆”、三得利的“天保山三得利博物馆”。说了这些,还是回来谈谈建筑家安藤的作品。我不认为我有任何资格来谈论建筑。尽管之前读过一本与建筑相关的作品,比如隈研吾的《十宅论》,那是年轻时候隈研吾的理论式作品,像是博士生毕业论文一样,偏向于学术气息,尽管大抵能看得明白,但味道等同白开水煮大白菜。通过隈研吾,对日本的传统住宅类型有了大致的了解。看完安藤这本书之后,才算明白,今天的日本建筑完全不是如此。比如他的作品住吉长屋、小筱邸、六甲集合住宅,完全不是之前的印象和观念,完全是颠覆性的。而且,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作品,安藤先生将他的设计理念、住宅建筑实现的经历,一一阐述,一些常识性的道理却像珍珠般闪闪发光。建筑设计这样看似复杂苦涩难懂的东西,竟被他说得简单有趣、通俗易懂,与哪些学院派张嘴闭口理论术语满天飞的大师相比,安藤特别民间。他说:“建筑设计的目的,是要建造合理、符合经济效益,且更重要的是舒适的建筑。但是,闷在封闭的不透气的室内,和住在多少有些不便却可以仰望天空自然呼吸的庭院里,两相比较,到底哪种比较‘舒适’呢?生活在里面的人最有发言权。如果更深一层去思考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问题,建筑的可能性便会增加,变得更加自由吧!人的身心其实远比想象中来得坚韧。”与具重高度、规模、技术、结构、色彩、理念推导和数据模型的建筑设计师相比,安藤花更多笔墨谈论他的设计理念,直白、简单的表述,一下子让人抓住他通过建筑作品的诉求、意图和想法。“将光线与风等抽象化的自然导入建筑内部”的住吉长屋,“以光为主题的清心寡欲式生活空间”的小筱邸,“让京都的水岸空间再次重生”TIME’S,“让过去继续活在现代”的表参道之丘,“与水畔风景合二为一”的本福寺水御堂,“水面上浮着十字架”的水之教堂,“光与影弹奏的交响曲”的光之教堂……那种庄严而美丽的,直捣人心的空间,就一首首美好的诗记在内心深处。在他的作品之中,能够最大限度呈现思考的结果。很多时候,安藤像是一位哲学家,在思考建筑与城市、自然、光影、生命之间的关系。“以建筑来表达对都市的观点。”“以建筑来对都市有所诉求。”“建筑能够拥有的力量”“让生活融入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安藤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很多建筑常识。安藤经常说:每个城市都各有独特的魅力,对每个地方我都有自己的发现和感动。他所有的建筑思考原点:建筑的生命和再生。如果不了解那个地方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居住习惯,他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谈论那个地方的建筑设计。由此,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旅行,了解不同国度不同城市的文脉、社会生态和建筑风格。他不会去追随浪潮,他对日本八九十年代的狂热消费主义嗤之以鼻:“跳脱出把旧的东西视为垃圾而抛弃的消费主义圈圈,善用现有事物,将过往联系到未来;只要重拾我们在过去美好的时代里爱惜事物的生活方式,一定能够造就属于自己的都市风景。”他认为,如果一味地迎合业主,恐怕会迷失建筑本质;倘若卷入商业建筑的金钱游戏,恐怕会迷失自己。由此,他感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并自觉地与商业性建筑项目保持一定的距离。“项目承接与否的判断标准,不在于预算与规模,只看自己能否和客户讨论梦想并迎接挑战。”他甚至说:“我也一直认为:建筑家应对自己设计过的建筑负责,只要建筑物还存在,就该对它负责。”在这个缺乏信仰的年代,我们从安藤身上,能够找到所有稀缺的品质。也许是旅行、自学、对自由的信仰、从来没有体制的束缚,等等这些,成就了安藤的这种品质。我认为,这才是建筑家身上最重要的东西。艺术是艺术家人性的呈现方式。同样道理,建筑也是建筑家人性的表现。“不要模仿别人!创造新事物!跳脱出一切事物的框框,自由万岁!”书中很多这样的安藤式观点。我认为,他讲述的其实都是关于生活的一些朴实观念,然后,通过他的哲学思考,将其以建筑的形式来演绎。安藤经常以发问的形式来启示大家,“面对都市,建筑该是何种样貌?建筑能对都市做什么?”“建筑物是为谁而建?社会现在的需求为何?”“为什么这个世界不能更有趣呢?社会不能更好呢?”“如何让建筑耐久?”……发问、思考、意念、坚持,随之结合安藤的建筑作品创意,将他对建筑的认识和设计理念娓娓道来。在深受启发之余,引发更多的思考。安藤问:“什么是人生的幸福?”安藤答:“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这些问题好像是从安藤身体里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像绿色植物。之前很少听到国内建筑专家谈及。我们视野里的话题更多涉及到的是规模、高度、结构、色彩、象征意味、形式,理念层面及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人愿意敞开心扉来议论,这就难怪很多常识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也鲜为人知,更不用说形成通识、共识了。说白了,就是我们的理论阁楼不是建筑在美学基础常识上,还是建设在浪潮、高见、远识、妙论、奇谈上。所以,城市发展的结果是,越来越丑陋、无序、庞大、混乱、错愕,污染、堵塞、水患、噪音,层出不穷,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成为囚禁无意识大众的铁笼。正如安藤所说的那样:“只会仰赖经济理论,一再重复建设与破坏的循环,最后产生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混沌’都市。”有什么样的民众根基、土壤,就会诞生什么样的花朵、植被。在中国这块普遍被污染、被拆迁、被塌方,好大喜高,快速推进不顾建筑寿命的地方,谈建筑美学,基本上是侈谈、空谈、妄谈。被无知者嘲笑,被无耻者讥讽。很多年轻时候肩负理想头扛梦想的建筑设计师,在这样的世俗社会和愚昧理念中,开出无数朵恶之花,还美其名曰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无知和无耻是美学的天敌。无知让我们蔑视科学理念,蔑视自然规律,蔑视历史人文;无耻让我们肆无忌惮、不计后果、暴殄天物。痛心而懦弱的民众,要么袖手旁观,要么流亡海外。殃殃大国竟无处可觅当年梁思成。几年前,汶川大地震曾检验过中国建筑的成色,不谈上层意识的美学,就连基础技术层的品质都无法过关,这对中国建筑界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汶川中是癌细胞裂变呈现出真相的冰山一角,真正窝藏在背后的建筑黑洞应该是世界之最。我们的某些公共工程脆弱得连纸尿裤都不如,桥梁、公路、高架桥、学校、医院、政府廉价房,如果连基本的品质都无法保证的话,又何谈美学创新、艺术性呢?难怪安藤如此说:“中国建筑再过五十年仍达不到一流。”可是,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楼建筑,有6座诞生在大中华地区。安藤忠雄24岁那次横穿欧亚大陆的旅行,绕道去了开普敦,途经了印度、菲律宾,竟然对毗邻的中国不屑一顾,大抵他在心中早就掂量过中国的社会生态基本上没有任何可供参考的建筑样本了。我们在现代建筑史上毫无争议地缺席。我们有时候连举手发问的勇气都没有,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城市,近年来,堆砌那么多高楼大厦,却没有一栋建筑渐入阁下的法眼呢?一想到这个问题,我羞愧得无地自容。脑海里顿时呈现几个瞬间:暴力拆迁、地王地标、高铁动车、GDP和房价飙升,有关城市建筑的印象竟然如此这般。处于地球村的时代,安藤成了世界的一部分。意大利特雷维索FABRICA、意大利米兰阿玛尼剧场、意大利威尼斯古迹海关大楼、美国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德国霍姆布洛伊美术馆、阿布扎比海洋博物馆、巴林遗迹博物馆等跨地区作品。安藤忠雄是日本出口到世界最好产物的代表,像我们熟知的紫式部、清少纳言、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小津安二郎、黑泽明、北野武、三船敏郎、高仓健、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原研哉等名字之于日本一样,像我们熟悉的菊花、樱花、俳句、和歌、茶道、浮世绘、歌舞伎、武士道、富士山、北海道等事物之于日本一样,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国际性的专有名字,是日本现代的名片。世界的安藤有很多誉称,其中“清水混凝土诗人”最为有名,也广为流传。安藤是建筑宗教最忠实的信徒,“筑禅”既是他的心语,也是他的境界。像16C中叶西方基督教的传教士一样,现在的安藤在借助任何机会传播、讲解、教授他对建筑、创造、学习、生命的理解和领悟,去世界各地进行演讲、建筑作品展览、担任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出版多种关于建筑的书籍。当然,今天的安藤就像罗马一样,不是一天建成的。之前读过《安藤忠雄论建筑》、《安藤忠雄连败连战》两本书的朋友,现在再来翻阅《建筑家安藤忠雄》,只能说是温故知新了。因为本书的内容大多是从前两本讲课实录的内容中整理出来的,除了增加部分安藤少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但是,书册的装帧质量、排版、图片,感觉完全不同,文字传递的感觉也就完全不一样了。此外,书中大量采用了荒木经惟、大桥富夫、松冈满男等日本著名摄影家的作品,图文穿插,很好调节了阅读的节奏。值得收藏,一读再读。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我想补充的是,经典作品既不会被现在的各类印刷品洪水所淹没;也不是专门为某一类型的专业人士撰写的。《建筑家安藤忠雄》是光写给那些准备从事建筑设计师行业的年轻人或者那些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阅读的吗?我看未必。拉夫诺曼lovenorman2011年11月30日初稿2011年12月08日终稿
  •     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安腾老了,就靠卖书挣钱,翻来覆去老三篇,没意思。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因为我们用别人的资金来建造对此人而言可能是一生唯一的一栋建筑,所以需要我们相当的觉悟与责任感。
  •     看完这本书之后,似乎跟安藤忠雄一样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     当故事看……那么厚一本!
  •     很喜欢设计 很受鼓励 每当迷茫的时候 就受那句话鼓舞着“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面对严酷现实,绝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
  •     这书主要是传记性质,如果要认真研究安藤忠雄大师的建筑作品,建议看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过的《世界著名建筑师系列:安藤忠雄》,书号:9787534930683,目前已经绝版,可以去孔夫子看看。直接检索书号即可。
  •     安藤坚忍谦逊的性格比他的建筑更吸引人。
  •     看完之后更喜欢他了,原来喜欢一件事、一件设计、一个建筑背后是价值观趋同。
  •     清水混凝土大师
  •     人生观价值观和自己建筑风格的统一。光与影是自己对世界理解,也是自己运用于建筑之中的素材。知行合一
  •     纯属他的脑残粉,不解释
  •     大开眼界之外,也感受到一代建筑大师的襟怀。
  •     最近狂在亚马逊购物,其中一个原因也是亚马逊的物流太给力了,昨天下午下的订单,今天下午就收到了。关于书籍,刚刚大略翻读了一下,纸张很厚,翻页的时候我总以为是两张。整体感觉不错。其他的话待阅读后再说了。
  •     人牛逼,书一般。
  •     很不错的一本书,很多内容很值得仔细品味
  •     碰巧看到这本书时,正在向朋友抱怨理想就是拿来给现实宰割的。因此翻开安藤,看到第一句: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卓越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的面对严酷现实,决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抱怨不得不停止。安藤的文字简明质朴,又充满韧性。值得一看。
  •     拳击手自学成才当建筑师的故事
  •     好书,好书。非常好。重要的是内容。
  •     后悔这么晚才看这本书,安藤忠雄的经历和对建筑的持续性追求令人敬佩,从安藤的一个个建筑案例中看到了许多答案(之前构想过一些简单的注重精神追求但并不完全舒适的空间,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切合实际)。最近自己理解到了做设计行业的艰难,更加迷茫了~
  •     对极简单纯的极度热爱
  •     书中自有黄金屋。领悟。
  •     我对他的建筑不太感冒,不过作为一本成长史也是很不错的。这么厚的一本书其实没太多信息,半天就瞄完了,很烦用一面的空间来突出编辑认为是重点的词句,这种地方我基本都没看。。。
  •     讲的东西还是很到位的,不过有些作品有点轻描淡写,我最喜欢的教堂3部曲写的不够详细。整体来说,值得一看!
  •     挺好的,大师的经历我们知道点都好
  •     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     意外受到推荐看的书,不枉费劲心思从别处的图书馆调来,很喜欢。虽然不是处在同一领域,但某种意义上觉得他就是自己的前辈,给了我一点点信心,证明了细微存在的可能的前辈。追着厉害的家伙的背影,朝着他的方向跑,就是现在啊。
  •     看看
  •     光和影...
  •     “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
  •     新学期第一本
  •     曾经想学建筑,最后选了经管,看完这本书内心很感动,感到了建筑的力量,它是对历史、文化、生活的承载和引领,也感到了一名伟大的建筑师所具备的韧性、创意、执着与责任感
  •     还不错,这本书非常值得购买。
  •     2011年读和2016年再读完全是获得了不一样的信息,人的智力、阅历、观察力变化太大,那时候怎么就没看出来呢,那时候真像白读了一样。
  •     这是一本完全靠个人作品讲述的人物传记。建筑家安藤忠雄坚毅、自省、反叛、求变、不妥协的个性在“住吉长屋”、“六甲集合住宅”、“光之教堂”等建筑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而对一个普通的读者而言,能从书中学习到建筑家本人这种处于阴影却有不断追光的勇气已然感激
  •     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活下去。总是处于逆境中,在思考如何克服的过程中找到活路。
  •     纸张很好,内容也很激励人!
  •     真正的天才,无论是想法还是做法,理念还是执行,都带着超乎常人且无法自觉的热情。
  •     为自己找项目,做虚构的设计,安藤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建筑的梦想,对自然的理解,引人深思
  •     语言质朴,精神顽强,又充满人文关怀。
  •     花了两天时间,如饥似渴般的读完了这本书,作为景观专业迷茫的学生实在需要一盏照亮人生方向的明灯。无意间十分巧合的机会了解到安藤这个名字,然后就被其传奇的经历吸引,一直到刚刚读完这部自传。人们一直对他自学成才的成长经历津津乐道,但安藤在书中也写到,这肯定不是常人所能达到的境界,所以想要以此作为安慰的同学,恐怕要失望了,但安藤的经历,正如他在书中不断重复的,只要有希望就全力以赴,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微光。。。。。关于这部书,实在有太多感悟,再此不一一道明了,我相信读过此书的朋友会有比我还丰富的感悟。最后想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摆在家中书架上的作品,会使自己的书架,熠熠生辉。P.S.本来是在当当买的这本书,但换了两次386-387页间竟然都开裂,我知道这不是当当的责任(因为到货时书本身都是有透明薄膜包裹),但换货的效率实在差强人意,当我申请二次换货的时候迟迟等不来重发的物品,无奈只有退掉了。不过这次转投亚马逊的经历还非常愉快的,第二天到货,而且完好无损,也没有以上386-387页开裂的问题。我只能暗自庆幸人品小爆发吧,呵呵。
  •     看安藤过去的历史就是一部励志史,安藤对梦想的坚持与执着成就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作品本身伟大,而是安藤的伟大赋予了其作品的伟大。
  •     印刷正版,内容符合期待,值得一看的好书。
  •     这是一本极为诚实的自传,安藤忠雄毫不保留剖析了自己与自己的想法,甚至顽固的个性。他的动人之处并不是心酸苦涩的成名之路,而是那心心念念,想要再多做一点什么的急切与热情。建筑的故事必然伴随光和影两种侧面。人生亦然。有光明的日子,背后就必然有苦涩的阴天。——编者
  •     文字和照片都没问题……就是看完觉得太坑爹了,文字间距大得我能打草稿,价格太贵
  •     有很多有用的前人之鉴 但是传记总归别人的传记 还是要落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上
  •     安藤传记
  •     书还没看。但书的封面有损伤,包装只有塑料膜。有点心疼。
  •     质量很好~~~~
  •     人物和书都五星
  •     日本很多领域的设计师都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比他们差在哪儿?抛开客观因素不说,一方面在于日本对西方思潮的认同,比较容易被西方接受;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的想法,他们对本国和西方的技术、文化的有效结合与运用,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     其实我的生活轨迹有点和安藤类似
  •     最爱清水混凝土
  •     环日本,环球旅行,对作者的眼界和建筑艺术都有深刻影响。自学建筑,坚持自己理念和风格(清水混凝土,光与影),坚持建筑家的责任。
  •     印象深刻的是安先生对待施工的认真与苛刻。
  •     了解一个建筑家
  •     书来的很快,比预计时间还要早到,拿到书的时候还受到可能推迟送货的短信~呵呵书也只用了一个周末就看完了,收获不少,尤其是作为一名初入建筑行业的新人,虽然并不是从事建筑设计,但是安藤忠雄的奋斗精神还是感染了我,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书。
  •     看到最后光影的理论,颇为感动。从第一次去日本造访了光之教堂和风之教堂,后来陆陆续续去了淡路梦舞台,benesse house,地中美术馆等等安藤忠雄的作品,清水混凝土建筑的无限可能,真的令人感叹创意的伟大。先因为他的建筑而喜欢上这个人,见过了很多作品以后再看到这本书,更加能理解书中提到那些作品的震撼。希望他在日本海外的作品,有生之年也能慢慢去到。
  •     很正能量的建筑大师,喜欢六甲集合住宅,山下通往住宅有长长的阶梯,回家,变得带有仪式感一般。
  •     对他的钦佩倒不是那种对作品的钦佩,而是一种对他精气神的钦佩
  •     深入浅出,通过自己亲身经历阐述对建筑以及人生观的理解。个人感觉偏重精神层面,推荐……
  •     偶像
  •     不断的推陈出新,要坚定自己的想法
  •     作为一本书感觉一般,内容有点散,但是其中确有精华
  •     在西西弗读了近百页,希望下次去西西弗能读完,太贵了,不想买,中信出版社的书总是这样坑,内容倒不错,但卖得太贵了。很受启发。 8.6日再去一次西西弗,读完了。很好,很真诚的一本书。
  •     很不错,有部分作品的图片,文字大小也还可以,看着不辛苦,挺厚的一本,了解大师的故事对我也有帮助
  •     闲时充饥
  •     关于安藤的建筑,总体看,自我观念的表达通过结构,意境的塑造由于光线,文化的表现则通过材料。清水混凝土作为建筑新材料成为安藤连接现代主义建筑与日式禅(Zen)的介质,那么在当代环境下想要阐述中国道学的无为就不是砍砍竹子这么简单的了
  •     读了两遍,被设计师的信念打动!他是用生命来诠释建筑设计究竟是什么!
  •     我是学环艺的,别人推荐的书,更像是励志书,很喜欢,还在读
  •     感受安藤忠雄的魅力。
  •     前半部分仔细看了 后半部分没坚持看下去 混凝土的房屋还是不喜欢 总感觉冷冰冰的 但设计得真是超赞 不知道混凝土与大自然的融合是各种感受 好像亲身体验一番
  •     每当疲累欲歇、心里滋进堕、便会想起此册、过一过安藤先生的“教训”、体感那惊人的“战斗欲”和不轻放弃的“坚毅”。于是、还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呢?(2016.6.9_三读完成_于东京)
  •     光影鸡汤哈哈哈
  •     纸张和排版很精致,内容更是大师亲自攥写,值得一读。
  •     柯布西耶的影响;“保存轮廓”;批评毫不考虑周边环境的后现代建筑;高迪;坚持混凝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