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亚文化

出版社:今日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1
ISBN:9787507209105
作者:李银河
页数:440页

作者简介

同性恋是一种跨文化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性恋者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无论从同性恋活动对家庭和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影响程度,还是同性恋者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同性恋研究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领域。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对中国同性恋现象的深入研究,其学术观点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和肯定。本书是国内社会学界在同性恋研究领域最早的成果之一。

书籍目录

目 录
前言
引论
为什么要研究同性恋现象
同性恋现象普遍存在
研究方法及样本
形成原因
同性恋成因理论综述
环境与经历的影响
境遇性同性恋者
同性恋身份的自我认定
感情生活
与异性感情相似之处
与异性感情相异之处
同性恋恋爱事件实录
A的感情生活
性生活
性观念
角色问题
性行为方式
性感标准
H的性生活
婚姻生活
不愿结婚
不得不结婚
婚姻关系
同性恋外遇
社会交往
交往方式
卖淫与敲诈
J的外地之行
“鱼场”亲历记
价值观念
同性恋是罪恶
同性恋是疾病
来自外部的压力
同性恋是一种生活方式
法律地位
历史上的处境
同性恋法律地位的改变
中国同性恋者的法律地位
Y的遭遇
如何看待同性恋现象
公众对同性恋态度的改变
同性恋现象给人类的启示
正确看待同性恋现象

注释及参考书目

内容概要

李银河,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员,教授主要著、译作《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性社会学》《现代社会学入门》《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等。


 同性恋亚文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2004年看过这本书,当时还是大二学生。就当时的阅历而言,这可算一本扫盲的读物。作者取样并分析的案例,确实多数来自于一些社会地位较低的同性恋群体。但毫无疑问,同性恋群体中另有一部分属于社会精英群体。这部分群体的缺位无疑是该书的一大缺陷。基于中国的社会氛围和公众对同性恋相对较低的接受程度,很多同性恋群体在情感上、性上,都处于不被公众所了解的边缘地带。性取向的成因很复杂,但作为一个宽容的社会人,给予必要的尊重和理解,于人于己都不是坏事。据我了解,同性恋者的基本生活往往分裂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正常的社会交流,一个是由同类构成的圈子文化。为了保护取向特殊不暴露于公众,这两个部分是必须分裂,难以交融的。这是让很多同性恋者倍感辛苦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次,因为隐蔽、相对狭小(相对于男女婚恋而言的狭小,想在精神层面、物质层面、社会地位等方面找到匹配对象的几率非常低),无保障的圈子交流,他们在伴侣的选择上往往显得较为随意,于是更多沉溺于肉欲的满足。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选。但正是这种对肉欲满足的追求,导致了这个群体混乱的性关系以及无法稳定的感情模式。这也是造成社会误解和排斥的一个原因。《亚文化》一书更多分析的是男同性恋者的性行为与恋爱模式,对女同性恋者论述极少,这是一个遗憾。同时,同性恋者在面临婚恋问题的时候,如何自处,这其实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虽然同性婚姻立法屡屡被提上议程,但关于同性恋者的研究多年来没有明显的进步与突破,这样的研究现状,无疑不利于社会对该群体的了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性婚姻立法——这个同性恋群体为维护自身权利所做的努力,却只能带来圈内热闹,圈外侧目的效果而已。
  •     同性恋的成因分析:1.“空白占据”理论:“一旦某种性行为方式首先占据了这一空白,就大有可能固定下来,形成终身的性取向,而这种被选中的性行为方式与性别角色认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2.“恋母情结”3. 脱离早期社会教化中最重要的同性群体4. 自恋:从本质上看,同性恋属于一种对异性无好奇心的现象。在异性恋行为中,自我从自身走向他人,对方的一切,包括肉体,是他自身所不了解、不熟悉的;而在同性恋行为中,自我仍旧留在自身之中,怀着自恋主义的激情注视着他人,而他人不过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而已。5.境遇:单性环境6 原欲受阻:在青春期性成熟之时有意无意压抑了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欲望,才转向同性恋方向。如,恋爱受挫在涉及性问题时,重大不重大是生育可能性之同义语,即是否合法生育,是否生育问题。生育问题作为种族繁衍的重大问题是各国历史中对待同性恋态度松紧的重要成因。一般认为,法律不应惩罚自愿的,没有受害者的行为。同性恋法律地位变迁过程中的最重要事件当推“沃芬顿报告(Wolfenden Report)”:除非社会通过法律机构专门去将罪与恶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否则就应保留一个由个人来判定行为是否道德的领域,这个领域用简明的话来说,不关法律的事。这么说不是要宽恕或者鼓励私下的不道德。相反,强调道德或 不道德的判定纯属私下的及个人的性质,是为了强调个人与私下的责任。可以期望一个成熟的人会在没有法律惩罚的威胁下,自觉地承担起责任。(业界良心!)启示:倘若生活中存在着完全不能解释的事,那很可能是因为有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实;而不知道的原因确实我们并不真正想知道。比如我们以前不知道同性恋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是异性恋;我们不知道农民为什么非生很多孩子不可,是因为我们是城里人。人类学和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其实,只要不把一路成长过来所积聚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或认为别人应该懂你,就好很多,世界那么大,看开点,宽容点,根本没有什么我你他。阿弥陀佛。
  •     三年前的文章。那时,一些困惑的集合。 现在发现,也许那已不止小众的世界。禁忌。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这个词,它大概包括一切神秘又危险的东西。但如果单单牵涉到爱情,它的吸引力会突然放大到无与伦比。所有有悖伦常的感情与行为,虽然他们属于另一个小众的世界,但当裂开一条门缝时,它的观念冲击力也许可以把人的道德观劈成两半。而当这一切,与人类,尤其是中国人的另一种禁忌——性同时敞开时,它所带来的,也许是除矛盾和混乱之外更多的东西。 我们伟大的网络,为所有的小众团体提供了一个个理所应当的平台。也让我得窥禁忌,并且,不再只是一条门缝。很久以前,我有一篇关于某角的花痴文发在了小楼,回帖中,一位ID邀请把文转到了她的书斋。我一时好奇,跟过去看了。发现那是一个关于同性恋虐文的网站。而这位ID好像已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虐文写手。正是那次,让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SM,什么叫H。而后,渐渐知道了,什么叫攻,什么叫受。而这些名词,正是禁忌圈的符号表征,正是那个小众世界特有的语言。 当时的感觉,估计是奇怪大于厌恶的——曾经有个同学跟我们描述,说她们一群女生到她家,偷偷看失乐园,她好奇,瞄了一眼,立刻觉得恶心无比。我个人是不太相信她这个反应的,关于性这个中国人最大的禁忌,道德的束缚也许只能平行于人类天生的好奇——翻了一下那儿的文,发现这个ID居然是个大学女生,而所有的追文者,也几乎全是女孩儿的口吻。单看文里赤裸裸的描写,我几乎无法相信这里人员的构成。但女孩子的文毕竟是和网络上那些黄色小说有些区别,那种隐然的冷漠、变态的情感的狂热,似乎总想刀刻斧凿地冲击些什么。但我丝毫不怀疑这种网页一旦落入家长们之手的后果——只要它是以禁忌的形式存在,就意味着道德的沦丧。 我很想追问女孩儿们追捧同性恋以及同性恋虐文的动机。关于虐恋与同性恋,王小波的妻子曾经写过《虐恋亚文化》和《同性恋亚文化》,那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给予我们的仅有的一条通向禁忌世界的门缝。但这并没有告诉我们更多。最多的,也就是天生与后天心理的探讨,以及在这类亚文化中,恋爱与性的方式的总结。当然确实无法探究更多了,所谓亚文化,永远只能是一种非主流的、位于世俗阴影中的文化。在很多人看来,把它提高到文化的高度,也许只具有学术上的意义。对处于这个文化圈内的人来说,一切可以归于正常,但在占世俗大部分的圈外人来说,它永远不被接受。然而李银河写这些书时,也许不会想到,在如今,起码在网络上,同性恋,虐恋,乃至乱伦恋这种禁忌的感情,会拥有这么多圈外的拥趸。他们早已跨越了那种“我可以理解,但我不接受”的境界,而飞跃到了欣赏、乃至痴迷的程度。 曾在百合的卡通论坛跟同人mm们做过一个调查,询问她们看BL的动机。本来在我看来,两个帅哥谈恋爱,绝对是浪费资源,如果一攻一受,一阳刚一柔弱,其谈恋爱的效果,不是和异性恋一样么。得到的结果让我瞠目结舌,大多数MM响亮的回答:因为可以同时欣赏两个帅哥,又没有无聊的女主角从中作梗。。。。 啊啊啊,多么多么奇怪的理由。但这是这些奇怪的理由,撑起了BL文强大的FANS军团。还有不少MM说,她们看BL文,主要折服于那种力求冲破世俗的无望的情感,它让人感动得想哭。唉,看来俺这种只求代入的看书方式,已经属于档次极低的动机。。。。但是,照前一个理由,为什么喜欢看GL的男生不多呢?既可以欣赏到两个美女,又没有无聊的男主角从中作梗。。。也许女孩儿心思比较细腻?嗯,但是别忘了,在日本漫画中,确实有此类专供男生yy的漫画书——看来,感官的欣赏,也是可以和代入并驾齐驱的动机。 但也许,家长们大可放心,那些喜欢BL文的姑娘们,顶多也就是用眼看看、用心想想而已。网络、小说、动漫、电视给了我们强大的美妙的虚幻世界,但这个世界越大越精致,它影响现实世界的力量就越小越脆弱。试想,在那个只有铅字的年代,任何一句描述、一句评论都会为人奉为真理。但现在,铺天盖地的虚拟信息,早就锻炼了人们分清虚实的绝对能力。那些美丽的传说与人物,那些充满无限张力的禁忌情感,它们永远不可能在现实世界绝对地实现。 关于18禁,它似乎经常与同性恋等禁忌之恋交织在一起,而虐文就是极端。两相禁忌一叠加,其效果是可怕的。在盛产动漫的日本,这居然也是一个拥有作者颇具受众的画题。以尾崎南为典型例子,在日本,不少嗜好美型的画者因BL题材一举成名。而她们的画本中多多少少会涉及性的禁忌。也经常看见有人在网络上奔走呼号寻找《绝对丽奴》,从介绍来看,这本著名的H漫画,很可能就是同性恋虐文的漫画翻版。关于这一点,我一直认为,日本漫画的实力,对表现这种题材,倒的确可以有过之而无不及。网上此类FANS也绝不在少数。但正因如此,它所带来的负面效果,可能更甚,就俺个人而言,俺还是只能接受电影含蓄的画面张力。但即使是《春光乍泄》这部让俺很多好友推崇的电影,其开始的镜头还是让俺受惊不小。在两大禁忌叠加这方面,一位男士曾在一家披萨店跟俺面对面讨论了很久,核心关键词是身体构造,从这方面说,他说他可以理解女女,不能理解男男。呵呵,他大声的解说引来周围不少侧目,不过人家是学医的,毫不禁忌也理所当然。唉,想想,如果提高到那些自我深奥的字眼,那也只是那个圈子特有的“表征”,没什么理不理解,它并不能影响存在本身。 说了这么久,最不了解的还是动机。我个人是不能看BL的,经常询问看来也是一个奇怪的习惯,所以始终不能最终弄清。关于禁忌之恋,抛开那些可怕的日本漫画,我至今也只能欣赏一个人物的爱情。那就是蔷薇之恋中的葵。如果是他的爱情,那么即使是亲姐弟,又有什么关系呢?呵呵呵,好可怕的想法。虚拟世界的情感假设,也可能有超越世俗伦常的力量。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比较系统的上世纪的关于男同的资料 可看 或者可选择《同性恋健康干预(复旦大讲堂系列)》里李银河的报告,高度浓缩了本书内容。
  •     2016.07.25 它能够看到眼前飞过的一只蚊虫,却对周围的景物视而不见,于是在公路上常能看见扁平如煎饼的物体,它们曾经是青蛙。
  •     成书于90年代,据李银河自己描述的是“大陆此前没有一本研究同性恋的专著”。所以作为大陆第一部研究同性恋的专著,其重要意义可想而知。作为一本学术书,里面的语言很多却用得很通俗,所以也挺好读的。只是说,毕竟已经过去快二十年,这其中有的东西已经变化了,比如在社交方面,在自我认知方面,等等,所以就显得不是那么合适。
  •     98年的研究,有一部分已经过时了。时代变化也真是快,20年翻天覆地。
  •     第一本这样的书,读完心好累,庆幸自己是个“正常人”,同样也为和我们不一样的一些正在痛苦中心挣扎的人致以难过,社会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宽容,但也希望同性恋中抱有“认真”态度对待感情的人能越来越多。人总不能越活越靠后,往动物性退化。
  •     李银河这些年不知道在干什么,应该开始扩充了啊。其实人们对性学家总是带有有色眼镜,可他们就是普通学者。
  •     我们不接受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里面写的一些关于同性恋心理的采访,很是让人动容。只觉得爱情无关性别,真正的爱情是很美好的。
  •     男同性恋亚文化更贴切些。想看到女同性恋亚文化。最后青蛙那段比喻很贴切。不说整个社会,个体也有这样的问题。比如不爱看新闻。不闻不问。还有就是酷儿理论有个内容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性别是流动的。酷儿很酷呢。
  •     具有历史价值的经典之作,向李银河先生致敬
  •     hgc
  •     比较客观啊
  •     了解才有资格评判。再说了,这并非洪水猛兽,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     让你见一见大千世界。
  •     扫盲以及年少时无知的恐惧
  •     理智上我是觉得同性恋只是一种选择,不过看到一些同性间的性描写还是生理性的恶心。搜集那么多实例作为引文资料,还是涉及如此敏感的话题,作者确实花费不少的心血。
  •     #童年 (性启蒙读物用这一套书……点蜡w
  •     科普了,也认识到了同性恋群体的一些现状。真爱无罪,不知同性恋平权还需要多少年?
  •     一想到过了几十年了,中国还没有出版同性恋社科的著作,不免有些难过。
  •     在九十年代的中国能做成这个尺度,已经不错咯
  •     因为读过,所以gay
  •     五星给中国的李银河/人类学和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开头和结尾是最受用的part/希望再出一本专门研究女同的著作 才对得起中国第一性学家的头衔 才对得起广大女性嘛
  •     不管怎样,98年的书算是国内同性恋学研究的一部开山之作了!学校图书馆偶然瞥见,书页都泛黄了…虽然对男同的世界一直很感兴趣,也是由于某些其他原因希望一窥一二,但这本书确实比较基础。不过也能想见98年放在书架上时多少个隐藏身份的同性恋者望而却步的身影。无关犯罪、道德,也非疾病、反常。这只是少数人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你无权指责!
  •     最近在读的书,竟然已是98年出版的了
  •     自称有学术精神的小黄文,但即便作为小黄文也是不合格的。陈词滥调太多,一针见血太少。
  •     人应当了解人自己
  •     打开一扇门(校图书馆的馈赠)
  •     调查的都是什么人啊 没有几个正常的
  •     思想超前的女性,与王小波的文章对照着读倒是很有意思。
  •     例子太多 有点乱 但看完那么多例子 好像又有了一个群像式的印象
  •     补记
  •     这个四星给小波 小波记述的几章太幽默可爱了 就这么发现自己兴趣并非在中文而在社会学了 还是 最后几章价值还算可以 但也更多是综述 “人类学和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
  •     略老啊喂
  •     访谈资料比较有意义,其他论述更像科普,而且有不少错误
  •     用来给异性恋扫一下盲还是可以的,对于同性恋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     很 系統
  •     见《虐恋亚文化》评论。
  •     绝大数人的性取向介于异性恋与同性恋之间。
  •     王小波代笔的那一段访谈简直是画风突变,哈哈。
  •     98年的研究,到现在仍然没有进步。
  •     李银河老师可谓劳苦功高,一直孤军奋战,而且帮助和开化这一亚群体。文中的好多故事都可堪比琼瑶剧,痛苦和爱混杂在一起,也反应了这条道路确实不怎么好走。西西弗的神话感觉在哪都显得特别有意义,于是爱情在我这里,就变成了禁区。
  •     里面的一些案例,纯粹当耽美小说读也未尝不可。
  •     现在是异性恋霸权的社会,未来所有性都被接纳并以平常心对待以后 再来看这本书,应该很有趣
  •     读大学时在图书馆借的
  •     大量的研究调查和深访,以个体为例子阐述当时的同性恋状况,作者在最后给出自己对整个亚文化的看法。
  •     大学时因为课程原因知道了李银河老师,通过老师的一些观点觉得老师很真实,很直接~然后读的猎奇书目
  •     本书并没有特别多的理论知识吧,都是在转述同性恋者的话,大段大段转述。不知道现在同性恋研究到什么程度了,至少本书里讲的知识,基本都普及了
  •     同性恋扫盲书
  •     围墙里的人觉得围墙外的人"有病"
  •     《他们的世界》完整版报告。虽然都没好到哪里去,但还是很奇怪为什么评分反而不如前者(其实完整版要好很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