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县官的银两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300062464
作者:曾小萍
页数:299页

作者简介

本书共分为7章,包括“不稳定的财政根源”、“非正式经费体系”、“火耗归公”、“财政合理化改革和各地的试验”、“地方改革的多样性和基本原则”、“改革的障碍:基层腐败和江南清查案”、及“前瞻:火耗归公改革的失败”。


 州县官的银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曾小萍(Madeleine, Zelin)的The Magistrate’s Tael: Rationalizing Fiscal Reform in Eighteenth-Century Ch’ing China是清代财政史领域的一部力作。 该书最早系统利用了藏于台湾的宫中档硃批奏折(1970年代开放,曾的博士论文似完成于1980年),重建了以雍正朝为中心的“火耗归公”之进程。曾氏在该书中提出贯穿有清一代的“非正规经费体系”(the informal system of funding)的概念。她认为,火耗归公是将非正规经费体系纳入法定财政的“财政合理化”改革,其主题在于保障地方政府的职能,这是18世纪中国所展现出的“现代”因素。至火耗归公百年后的嘉道之交,火耗已等同于“正项”,合理的财政管理已死,非正规经费体系再次成为清朝官僚体制的标志。(写于2012年)
  •     这本书是研究清朝火耗归公的,对这一改革的背景、过程及其后的命运做了详细的说明,可以与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同看[很奇怪这本书并没有引用张1962的英文版,只是引了他1955年的《中国绅士》;另外,对粱方仲的研究引用得也不够,比如对封柜投银和易知由单的研究——这可能由于语言原因]。又,火耗归公的例子表明,中华帝国晚期一个合理化的财政改革,如何在帝国意识形态、农业经济结构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之下,归于失败。其中,明清时期“藏富于民”的观念,再一次得到了批判。
  •     在看二月河小说的时候,里面讲到为何传位给雍正,说的是康熙觉得四阿哥为人冷酷,可以好好整治下康熙后三十年的各种弊病和积下来的腐败懒政。还有圣孙聪慧可保三世盛世。。当然啦,后面说的是方苞这个老鼠胡子老头给康熙出的主意,野史说法了就成。火耗归公确实是雍正在稳住皇帝位子后发起的新政。主要目的便是瞿同祖老先生在《清代地方政府》里面提到的,让通过各种灰色收入和不法手段找钱养活自己和胥吏的官员有了合法的收入。需要注意的是,火耗既属于非法的加派,又日益被视作州县官个人收入的私人财产的模棱两可的位置。康熙时期对捐俸和陋规的默许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不去改革财政体制而是用说教的儒家手段去试图最大程度减少摊派和腐败的发生,作者把原因归结到讨好当时的汉人官僚上。所以满人是要通过银子让汉人替清廷继续效力吗。而后期进步的地方在于皇帝和朝廷发现腐败的根源在于制度而非道德。火耗归公的内测阶段,雍正和他的臣子主要通过奏折制度进行沟通和交流,绕过了中央内阁。乾隆时期的叫魂案件处理时期,也是通过同样的制度进行。乾隆时期的中国情况同叫魂里面描述的那样,地方自治程度下降,农业社会的落后和人口的矛盾,两重因素似乎注定了火耗归公的无法持续。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果然还是台北故宫好...
  •     如果以后继续在哥大的话,我就跟ZELIN吧
  •     China was corrupt because China was corrupt...
  •     我问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写作时不是预设了结论然后整合材料进去,而是从大量的材料推出结论的?于是被推荐了这本书。不得不说,棒呆啦。
  •     经济史看的我头疼>.<其实结论是早已明了的,可是这绝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就能解决体制问题这一层面,即使是面对江河日下以致所有人都无能为力的状况,历史学家依旧只能承担起叙述者的职责。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要讲清楚一件事情太不容易了。
  •     江南清查案一段非常漂亮,始皇创制以降,国朝所有改革都是财税体制改革
  •     回归吏治政治,就是这种结局~~~~~巨大的沉淀成本,怎能回头啊?某人之误中国,这三十年来清清楚楚!
  •     總算啃完了
  •     继承前人成果,但同样是开创性的大作。了解雍乾财政必不可少。
  •     18世纪之前是如何的?这需要去尝试探讨一下
  •     该书对耗羡归公有深度的解读。
  •     雍正帝的悲剧。
  •     “不进行社会改革,对一个致力于改革的王朝来说,能够得到的仅有工具就是官僚政治。”
  •     有些意思的一本书,陋规生生不息背后的故事。娱乐性不高,数字多且乱,行文线索杂。
  •     有位厅官推荐我的吧,终于还是看完了
  •     想要实现经济变革,政治变革也要跟上
  •     火耗归公与死循环
  •     在历史情境中解释制度的尝试
  •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皇帝对儒家“仁政”轻徭薄赋名义上的奉为圭臬,与实际上州县官胥吏县衙的横加私派并行不悖,以至于康熙说加派一分税的就是好官,然名义上的意识形态制约却对实质财政合理化产生了事实上的阻碍。励精图治的雍正试图用任命心腹和奏折制度降低帝国的委托代理成本并推进改革,然而还是囿于对“名义”加税的规避,这一合理的重大改革始终难以正式化,皇权更迭权威的支持消失,由于缺乏制度性的约束,长期内中央政府不能绑住自己的手搞财政集权,破坏了原来中央-地方的合约,还是走回了黄宗羲定律。 这本书对火耗归公改革的进程刻画地很详细,资料丰富论述也很详实。然而火耗提解改“公项”和养廉银后的效果就讲得不很清楚了。至于这一财政改革在乾隆朝后是如何一步步失败的,有些虎头蛇尾了。2016.4.2
  •     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根据《宫中档》细致论述了清中期火耗归公的决策、实施、失败全程,并分析了改革的动机及其对王朝的影响。
  •     依据台湾《宫中档》,从中央之角度审视清政府地方财政,资料翔实,立论新颖。然汉学家多有只知中国表面之弊,欲知端的,还当参见瞿同祖之《清代地方政府》。“火耗”等非正规财政手段恐怕非书中所论证,为清政府制度固有缺陷,而是由于地方官吏之自我牟利。此书论点有因果颠倒之嫌。
  •     熬夜看书,下场就是重演三十儿重感冒。
  •     火耗归公的改革,隐藏在摊丁入亩的光环后面,很晚才被关注。或许相对于民而言,人们对于官员与政策之间的关系,关注得还是偏少吧。那些试图推行公共政策的官员,徘徊在全身而退与穷困破家之间,颇值得玩味。
  •     这是本有点意思的书的。很可以读下
  •     资料细致。过程清楚。扎实的历史研究功底。
  •     哈哈,看完之后完全对乾隆讨厌得不行,对雍正崇拜得不行。自上而下的严格反腐需要上位者绝对的权力和决心,太过爱惜羽毛的当权者如果不像《君主论》中所说的那样,就很容易被祖宗、家法给束缚。不管雍正的上位疑云如何,除了在继承者这个方面表现不佳之外,他都算是很不错了。皇帝,集权于一身,但是又何尝容易?
  •     四爷就是这样的汉子
  •     1、反腐不能光靠巡视组打老虎,不能光靠党性教育,大面积的官员腐败说明了财政制度出问题;2、受制于农业经济、落后的通讯手段和儒家意识形态,雍正年间的火耗归公改革,似乎是传统中国所能做到的“数目字管理”的极限了。
  •     【有长久价值的历史著作往往让人想起现实】僵化的、中央主导的制度(清初集权式税制)---地方主导的非正式体系(火耗)---中央高级领导认可背书(雍正)---非正式体系正式化(火耗归公)---又一次僵化(乾隆-嘉庆),是不是很熟悉的节奏?【以坚实的资料为基础,只要把故事讲好,段位就不会低】
  •     长知识。可读性很强。
  •     出色
  •     道德固然能约束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但面对制度缺陷的巨大引诱,奢求道德的牵引力是不是太想当然了呢? 何况今之道德束缚已松散零落了呢
  •     黄宗羲定律在地方财政上的诠释
  •     好折磨。。。
  •     一个政权的统治能力的技术细节。雍正在财政上的举措也反映出历代每个王朝面对类似困境的挣扎。所谓事在人为,在僵硬的体制和官员的能动上,提供给官员的技术空间还是有的,有为的官员,甚至皇帝,确实能补偿制度之不便。但现在的时代不一样了。雍正朝时,官员的能力除了卖与帝王家之外并无其他实现途径。而在活跃的工商业社会,期盼官员在体制内的超常发挥,则有点不太现实,因为这些人的能力同样可以在体制外得到发挥和认可。另外,乾隆朝的困境,我觉得和全球化展开的大背景很有关系,并不完全是中国历代王朝旧问题的重复。
  •     至少让我了解了火耗归公改革的大致过程及其在近代财政史上的地位。
  •     电子版
  •     雍正比他老子和他儿子好像高明很多
  •     思路很清晰
  •     这书才是《雍正王朝》的正确剧本,四爷就是这样的汉子!大一统帝国的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真是永远的谜题。
  •     不错,挺好玩的。
  •     与瞿书一起,另周飞舟的文章。对于理解中国的现状有一定的帮助。
  •     中央集权强干弱枝的导向使得地方政府缺乏经费,地方官要想完成哪怕最基本的行政工作也需要挖空心思用非法手段弄到钱来。但对于大一统帝国来说,官员的腐败比起各行省因为有钱而充满离心力来说不算什么,尤其是压根不想补贴穷省的富裕省份。这一问题至今纠缠党国,对房价居高不下功莫大焉。
  •     结尾部分比较粗糙
  •     关于
  •     以古鉴今~
  •     图书馆的书阅读感好差,所以也没有读完
  •     “在一百年的时间内,历史完成了一次循环。火耗实际上已经等同于正项,并同样无法满足各省与地方政府的需求。”——不能同意更多
  •     满洲理睬 一本烂帐
  •     花了一星期断断续续地细读完,实在是一本好书,值得再读。清初继承晚明财政的烂摊子,包括短缺的地方财政与随之的陋规私派。雍正认识到地方的经费需求,而不仅归因于官员的道德问题,通过火耗归公提解藩库,作为地方养廉与公费银使用,使省一级达到某种意义上的财政自治。而自乾隆令户部核销与省际协拨后,就已显示出改革衰败的结局。 其深层原因,需求方面是人口增长带来的政府服务开支需求的剧增,供给方面是地丁钱粮为主的农业收入已近停止增长,而新的收入源尚未确立,基于官僚政治内的改革是无法改变这种情况的。在这个基础原因上,作为税收主体的南方的复杂形势、儒家轻徭薄赋的要求、大官小吏的侵贪、南巡与和珅的影响等等,作为砝码加快了改革失败的趋势。似乎帝国晚期的农业经济无法支撑因幅员广大而导致的多层级且超大规模的官僚政治架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