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2-4
ISBN:SH10109-1482
作者:[日] 夏目漱石
页数:248页页

作者简介

本书写于1909年,同他的另外两部小说《三四郎》(1908年)、《门》(1910年)合称为反映爱情题材的三部曲。作者在这部作品里,细致地描述了明治四十年代青年知识分子同现实生活的矛盾及抗争,深刻挖掘了掩盖在近代文明下面的社会弊端,揭露了封建残余势力压抑个性和自由的罪恶。本书在艺术表现上也颇具特色,故事情节的展开由表及里,由缓而急,当悲剧的气氛逐渐加浓,主人公的命运已成定局但尚未揭晓的时候,作者戛然停笔,设置了设置了一个激荡回旋的结尾,为读者留下了联想的天地:“他们从此以后又怎么样了呢?”作者运用这种手法,启迪读者到现实社会中去寻求解答。

内容概要

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鎌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
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在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在这里我决定,将从根本上解释‘何谓文学’的问题。同时我下决心,利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把它当做该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把一切的文学书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层,已经把自己关在一家租房里。我之所以要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知道何谓文学,是因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为有效。我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心理需要,因而在这个世界里生成、发达和颓废的。也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社会需要,因而存在、兴隆和衰亡的。”


 从此以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代助和平崗是好朋友,一個為了成全另一個,代助將自己也喜歡的女子三千代讓給了平崗,幾年之後,因生計平崗夫婦与代助重逢,在相處當中,代助因憐生愛,三千代舊情難忘,兩人墜入愛河。退婚,經濟制裁,向平崗攤牌,種種糾結、迷惘,最後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三千代撩人的本事太大,處處惹人憐惜。整本書就像故事開頭那樣,如一朵茶花落地,那聲音卻像皮球從天花板上投下來一樣。時代性很強,現在的我對其中一些情節和感情倒不能好好理解。
  •     一次性把罗湖图书馆里能找到的夏目漱石的书都借了回来,除了《我是猫》,其余这几本都很破旧。看完《从此以后》接着翻开《后来的事》,才发现这两本只是译名不同的同一著作的译本。《从此以后》原著写于1909年,它的故事和笔调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巴金的那本书,两位作者都是揭露和反抗丑恶的现实社会的近现代进步作家,都是写的失意的青年知识分子,都是典型的悲剧的写法,都表达了作者的无望和迷茫。
  •     《从此以后》的故事开始时就好像茶花落地的声音,结束时却变成了嘈杂的整个世界。一那时候,父亲看起来像金子,许多先辈们看起来像金子,凡是受过相当教育的人,看起来都像金子。(P70)代助是一个受父亲供养,生活安定的高等游民。就是这样的他与和自己处境截然不同、决心通过努力得到生活垂青的平冈结成了亲密的朋友。虽然有着变成金子的意愿,但代助的生活里还是缺少平冈这种怀着希望和雄心走向社会活力。所以,代助把为友人的理想看成了自己的理想,在与平冈的交往中实践着。帮助奋斗中的平冈,代助自己间接地接触到了社会的活力。帮助友人,牺牲自我是代助那时候的生活意义,所以当平冈提出的和三千代结婚的意愿时,代助便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平冈实现。因此,他们确信他们之间交谈的内容,与其说是娱乐,倒不如说是常常包含一种牺牲。他们并未察觉到这样一种陈腐的事实:这种牺牲一旦兑现,娱乐随之也转为痛苦。(P12)代助、三千代和三千代的哥哥曾经有过亲密的交往。但随着三千代父亲和哥哥的死去,代助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失去了热情。和平冈的交往带给代助新的热情,使代助从生活的压迫感中解脱。二自我牺牲带来的解脱是暂时的。慢慢地,代助同平冈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平冈终于携手三千代走向了未来的生活。在送别之时,平冈眼睛里“闪动着十分得意的令人嫉羡的神色”。不依靠财力与关系仅凭实力就打开了自己的将来的平冈让代助感到了痛苦。平冈的得意成了代助的失意,代助觉察到自己对这份得意的厌恶。每接到平冈的来信,代助都认真地写了回信。奇怪的是,代助每次回信,内心总有一种不安的情绪,有时他不愿意忍受这种心情的折磨,信写了一半,也发生过中途搁笔的事。当平冈主动对他过去给自己的帮助表示感谢的时候,代助这才能够平静地握起笔,写一封感情比较和缓的信。(P13)在平冈的信里,代助感觉到了自己生活中所缺少的活力,感觉到了痛苦。只有看到平冈对自己昔日帮助的感谢的时候,代助的情绪才能稍稍得到平抑。代助感到自己的思想、心胸逐渐发生了变化。随着这种变化,代助感到不管给不给平冈写信,自己丝毫不觉得有什么痛苦了。(P13)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冈的来信次数渐次稀疏了,这段友情的意义正在变淡,无论对于代助还是对平冈。但是随着和平冈交往所带来的紧张感的消失,代助再次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感到不安起来。这种不安是摆脱了过去浅薄理想,对社会有了更深入认识的结果。代助的神经,充满了自己特有的细微的思考力和敏锐的感应性,由于受过高尚的教育,反而带来了精神上的痛苦。(P8)代助知道自己现在的生活绝不是安乐的和快活的。但是代助不理解其实自己孤独和失望的原因只是生活中缺少活力。“然而,想象终归是想象,他没有勇气,也觉得没有必要再仔细询问一番。”(P14)代助为自己生活活力不足而苦恼的同时,有时也会推想一下平冈的生活。代助觉得平冈一定过着和三年前分别时一样的充满活力的生活,而自己的生活已经和平冈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所以没有特意去探听的必要,而且连写信的勇气也没有了。三不久,代助就明白了平冈的生活绝不是自己想象地那样华丽而遥不可及,平冈和自己的距离缩短了。于是代助怀着想一穷究竟的心情等来了平冈,却发现平冈已经不是三年前的平冈了。平冈没有走上社会成功之路让代助安心不少,但经历了社会的磨砺的平冈和代助之间的差距这时已经上升到了是在思想层面上。无可依靠的平冈拥有优渥生活的代助之间不会再回到三年前的关系了。人类如果不抛开面包和水去追求更高级的经验,就会失去做人的标准(P16)两人间持续的对话彷如若即若离地体现着各自的想法。在平冈看来,过着安乐生活的代助的同情和不充分的的理解使他有点不愉快。而依然维系着这种关系的是三千代。代助看到了被一直独自抛在旅馆里的三千代,从三千代的态度中看到了过去的影子,可怜起三千代的境遇来,由此决心要帮助她。四代助这才感到平时自己用起钱来,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困难,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最不自由的人。(P48)为三千代借钱这件事,使代助感到了自己不仅在金钱上,在精神上其实也是不自由的。只要有一点逾越家庭规定的范围,就会受到父亲的控制。钱的问题如果不通过哥哥和嫂嫂就无法得到解决,代助由此对自己在家中的立场有了新的认识。代助担心的是,父亲把自己的青年时代同儿子所处的时代混同起来,认为没有多大变化。(P24)在他看来,似乎有了胆量,人就有了至高无上的能力。(P25)代助认为父亲的想法毫无意义,因为他往往在事情刚刚做了一半就随便作结论,下定义。今天还是利人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成利己的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冠冕堂皇,然而却是些不得要领的空谈。但是要想彻底打破他的观点,那是异常艰难的事情。(P27)“父亲说他还要为国家和社会尽力,这是我很惊讶,从十八岁到现在一直都在尽力啊。”“所以他才取得这样大的成就。”(P32)家中从父亲的价值观中发现矛盾而感到怀疑的只有代助一个人。对于代助和父亲之间的隔阂,哥哥和嫂嫂只是因为知道父亲喜欢说教的习惯而主动做了调解人,但这并不表示真正同意代助的看法的,他们和代助站在不同的立场评价父亲的活动,持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体现在哥哥嫂嫂是从父亲的实际成就出发看待父亲,而代助是从父亲的精神层面出发来看待父亲。“他也决口不提什么主义、主张人生观之类的令人费解的道理。他似乎不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但是,他也不想试图打破关于主义、主张和人生观这些抽象的说教。实际上,还是采取这种平凡的态度为好。”(P56)代助的哥哥也是不足以与之交心的,作为父亲左膀右臂成长起来的哥哥,只是埋头于实际事物之中而已。虽然如此,代助并没有站到家里的对立面上,而是和家里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只是这种距离不会一直保持下去。五经历了三年的工作,平冈体验到了社会的竞争,他的价值观已经和三年前大不相同了。相比代助得自书本的经验,平冈的经验是有具体内容的经验。对于习惯了优渥生活的代助的同情,平冈从心底感到不愉快。在一段时间的交往之后,借助酒力,平冈总算把对代助的看法和盘托出了。换句话说,你是一个没有主心骨的人。大凡人都有自己的意志,说没有才是骗人的呢。人始终没有知足的时候,这就是证明。(P71)你一味沉于思索,凭着这种思索,你把头脑里的世界同现实的生活分割开来,你忍受着这种极不协调的生活,这不正是一种无形的失败吗?(P71)代助对平冈批评他不工作作了的回击,代助的论点是观察了自己父兄的生存状况,结合了书本知识得到的。这显然无法说服平冈,代助也深知这一点。虽然如此,但是对于代助来说,在朋友面前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本来就不太多,代助的话似乎是为了观点而观点,这次讨论注定是徒劳的。“……这不能怪我,要怪社会……受到西洋压迫的国民,头脑迟钝,也就很难成事。……因为疲劳使你无法思考其他的事。……”(P73)由于平冈对于代助的同情采取了拒绝的态度,代助渐渐地把平冈放在一边,将自己的帮助视为单纯的对三千代的好意,认为三千代会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帮助。同时,代助又确信平冈的确在用钱上有困难,自己的帮助是十分必要的。究其实质来,自己并不是为了平冈,而是记挂着三千代。代助这样想,并不感到有什么不道德,反倒觉得心情愉快。(P79)六他回过头来一看,原来嫂嫂、哥哥和父亲都站在一个立场上。(P87)嫂嫂认为,在学问上很有造诣的代助,甘心处在一个为了借钱不惜低头求人的无能力的境遇,这本身很不正常。嫂嫂的这一观点,使代助察觉自己平时觉得高尚的“高等游民”的生活实际上是无能力的,这种疑问浮上了代助的心头。嫂嫂认为自己也必须劳动挣钱,这种社会上普遍人在做的事情代助也应该去做。这种普遍的社会观念在使代助想到了父亲给自己安排的婚事。代助给父亲添加了负担,所以作为义务必须如父亲所愿接受这门婚事并且早日工作报答父亲,而大人工作以此得到报酬,得以帮助朋友。为了帮助朋友,必须工作挣钱,工作挣钱则意味着进入父亲和哥哥所在的世界里,进入这个世界就要接受婚事。代助从这里面又感到了矛盾,陷入到苦思之中。代助找个光亮的地方坐下来,他仿佛觉得一旦上了电车,就永远没有机会下车了,任凭电车把自己带到什么地方。(P90)似乎被一种不知道本体的力量所拖拽着,一旦就此屈从,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地方了。代助之所以不想结婚的理由就在于此。陷入矛盾之中代助不想也没有正视这个矛盾的勇气,而要回答自己为何不想结婚的问题,就无法绕过这个矛盾。这时三千代的存在成了代助逃避矛盾的一个出口。代助生活的一端是父亲和兄长所在世界,另一端是从社会的漩涡中逃生出来的平冈。三千代就站在这两个端点的正中位置,代助既不愿步入父亲的世界,也无法认同平冈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之中站到了三千代的身边。七现在想想,没有这笔钱,也能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活过来。手头既然有了钱,虽说不多,但总可以临时应急。因此,那笔立下借据的款子一点也没偿还。(P123)平冈受困于金钱,三千代主张向代助求助,平冈却不想这么做。但三千代自作主张从代助这里借到了钱。这笔钱最后没有被三千代用在了平冈最需要的地方,非但无法使代助和平冈之间的隔阂缩小,反而加深了平冈和三千代之间的感情裂痕。代助在这时也察觉到了平冈和三千代之间的裂痕。八  不仅如此,倘若自己真想结婚,反倒可以利用这个闹剧,亲自导演一出喜剧来自我解嘲,以求得满足。(P140)  父亲对于始终游手好闲地代助并不寄予在社会竞争中胜出的希望,只给了他一个和有财力的家族联姻这样一个最无能的任务。作为代助一方面觉得基于自己的处境,父亲提出的这个提案极其自然,另一方面感觉到自己的立场被无视的一种无奈。自己的能力不被家里需要,自己只是作为一个用来联姻的道具起到作用。在这件事上,代助先前借钱时候出现的困惑又一次浮现在了脑海里,即对自己生活价值的怀疑。代助这里的自嘲反映的就是这种心理。  代助觉得这样意义上的结婚是和自己的意识相悖的,但由于结婚的问题是与自己的利益切身相关的,所以代助始终采取着一种漠然的态度。  结婚,或者和家里闹翻,代助的两个选择一个意味着接受自己价值观的扭曲,另一个意味着资金来源的消失。这种不安伴随着自我否定,代助这时可能已经觉得自己的生存方式错了,因为碰到了太多的矛盾,不再选择消极下去的代助将希望寄托在了三千代身上。  九他对身患疾病的三千代比对往昔的三千代更加同情;他对失掉孩子的三千代比对往昔的三千代更加怜悯;他对丧失丈夫爱情的三千代比对往昔的三千代更为体贴;他对陷入生活苦难的三千代比对往昔的三千代越发忧心。但是,代助永远都没有胆量从正面离间他们夫妻的关系,她的爱情没有发狂到这种程度。(P168)代助没有接受父亲安排的婚事,并不是仅仅因为对三千代抱有爱意。是代助在高等游民生活之中所经历的事情使三年前原本不存在的爱情复生了。随着对三千代爱意的深入,代助回到了自己的过去去寻找现在两人关系的原因。为了甘愿冒着资金来源消失这一危险去拒绝婚事,绝对需要对三千代的爱来的更加深沉一些。自己没有能力在父亲和哥哥的世界生存下去,接受婚事继续被父亲供养则意味着接受自己的无能。代助的潜意识里不断地传来从这种黑暗中逃脱的呐喊,这种呐喊最终被转移到了三千代的身上,比起正视自己的无能来,因为纯洁的爱情而选择命运显然更能能成为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代助通过爱情实现从父亲的世界里逃离的目的,三千代则通过爱情解决和平冈的对立。两人的生活中出现了三年前所没有的热情。代助平常只把物质生活状况放在第一位,光知道贫苦不能使自己所爱的人得到满足,所以他感到对三千代的一个责任,就是在金钱上资助她。(P221)“这些都是我造成的,我必须向你道歉才是。”(P222)“我理解您的心情,如若出了什么差错,我打算一死了之。”(P224)代助将为三千代实现幸福视为自己的义务。而资金来源断绝是落在这一幸福之上的阴影。代助为失去父亲供养的自己是否可以给三千代幸福而感到苦恼。而三千代不知道正是代助要从父亲的世界里逃脱的欲望才催生了对自己的爱,反而觉得是自己的存在让代助陷入了不想要的生活之中。陷入自责的三千代最终神经衰弱卧病在床。十理解他这种满足心理的只有三千代一个人。除了三千代之外,父亲、哥哥、社会和人类都是自己的仇敌。这些人都想把他们两个推进熊熊的烈焰里活活烧死。代助只希望默默无言地同三千代抱在一起,等着烈焰把自己尽早化为灰烬。(P246)代助是站在和平冈对等的的立场来思考三千代的问题的,但是对平冈来说,这件事完完全全是处在优渥生活中的代助对平冈的愚弄。无论代助如何解释,习惯了艰苦生活的平冈都不能理解代助对三千代产生的爱情。即使这是舍弃已有的一切之后的决定,平冈也只是把它当做代助的一时冲动。无法原谅代助的平冈于是向代助的父亲寄出了告发信。十一自己的挚友三千代的哥哥的死使代助的心灵受了伤害,而无为的生活态度是他用来疗伤的手段,也是他用来对抗社会的武器。但是,不想接受社会赋予人的角色而想从更高的层次选择更高尚的生活的代助最终仍然免不了要用产生自这个使他受伤的社会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的生活,并不断地感到矛盾。最终,代助走的是和自己的价值观最相近的一条路,只是这条路却是离开社会一般价值观最远的路,这也会是最难走的的一条路。代助走出了自己的无为,虽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但在世界的嘈杂面前,这个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灵魂还能像以前那样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吗?从此以后,代助可能就不是这个代助了,但是社会还是依旧是这个社会。十二也许只有彻底的逃离这个世界的束缚,来到另外一个世界里,才能最终找到这个故事的结局。因为可能让人迷惑的小说才是好的作品。但是陈德文的翻译很好,我推荐这个版本。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结尾留下了悬念,让人进行无限的联想。 不错
  •     图书馆、PDF。002
  •     冷暖自知
  •     似曾相识
  •     对于一个人、一个地方,总有一个片段、一个物件让人难忘,于代助是百合花。让人抗拒却又无法自拔的纯洁香气,那是爱情的气味。
  •     心理描写很细腻啊。被时代困住的人,艰难的爱情。
  •     爱燃烧殆尽的日子不过在摹仿生命,却盛放如罂粟
  •     喜欢夏目的文笔,好像淡的不能再淡,却在最后感到一阵浓浓的忧伤。
  •     故事如果发生在现代,真的算是平淡无奇了.....可见明治社会当时的道德底线. 这位毕业后一直在家啃老的富二代,如果因为这段恋情让其成为一个独立而有担当的人,未尝不是好事。
  •     跟猫那篇的风格也是不像,到是像回了日本作家的忧伤。
  •     看得我急死了。
  •     电影比书好看
  •     为了爱又何必在乎世间的纷纭呢?面对真爱不应该逃避
  •     写得好克制
  •     爱情是社会的缩影 还是社会的个案
  •     雨中,百合香。
  •     反正我是不信长期懦弱的代助会为三千代而重新开启自己的人生。
  •     代助,你不要疯掉。
  •     旁人眼中的代助无忧无虑,他默默的在心里承受着一切。直到最后为了爱情,他放纵自己,走向灭亡。
  •     让人无所适从的压抑感。时代的悲剧。
  •     荡气回肠的爱情就是相爱的人默默关心着对方但是我们没有在一起所以其后如何都是未知。文豪的爱情小品让我看到秋山同学和正冈子规妹妹的影子。古老平淡的文字却让人内心深刻体会到这爱情的绝望与压抑的热情!
  •     香烟的烟雾萦绕着花瓣,花蕊,浓浓地飘散出来。 * * * 夜风微微吹拂着,黑黝黝的樱树叶子不停地闪动。桥上站着两个人,凭栏向下俯望着什么。
  •     夏目漱石
  •     会有这么痴情的代助吗?日本文学就是这么不痛不痒的,明明是深刻的爱呀,果然是我太浅薄
  •     一个显得十分性冷淡的婚外恋故事,不大能理解代助对三千代的感情,当初让三千代嫁给自己的朋友,回转来又感觉到了三千代的好,这不是贱是什么……“与其把黄铜装扮成金子,倒不如老老实实承认本来就是黄铜,这样即使受人蔑视,心里也会感到自在”,这句说得倒是挺好。陈德文译得也挺美。然而这故事可真贱啊……
  •     想要代助避世的书斋和烈日下漫漫浇透的庭院,静谧的百合香,和早晨的一杯红茶。——生而为人,真是抱歉!
  •     20140212购买。 20140708读完。
  •     世纪交替的性冷淡
  •     。
  •     《从此以后》真是一部夏目漱石的作品,风格与前段时间读的谷崎润一郎大相径庭。同样都是围绕一个人的婚姻(长井代助的包办婚姻和雪子的数次相亲)谷崎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看着这一家子四姐妹的人生起伏,读者无从知道那些人物所思所想,只看到情节飞速进展,跌宕起伏,令人捉摸不透。而夏目呢,恨不得把主人公的心像洋葱一样一层层扒开来让读者看清楚,他的丁点思绪,任何想法都事无巨细地写出来,作者即是主人公,读者也会情不自禁地将自己放在主角的视角,情真意切地感受到那种纠结抑郁,备受心里的煎熬。所以,谷崎的《细雪》就像是一幅浮世绘,画卷里藏了无数的人物和故事,读者要仔仔细细地读,边边角角地看地才能毫无遗漏地读下来。而夏目的作品就像是一幅简单的水墨画,寥寥几笔勾勒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可是出色的心理描写却令人久久深思。
  •     漱石的书总是那个基调。但我就喜欢这个调
  •     right time
  •     代助与其父亲的对比相当鲜明:一个是代表旧时代的武士,一个是代表当时新新人类的知识青年。两者水火不容,一场更迭和替换正在上演。
  •     憋!但是原作和译本都是好东西
  •     4.5。《从此以后》是真正有夏目漱石味道的作品,形式与技巧上不好说清具体的精妙,但隽永克制的文笔不经意间就铺陈出一个这样动人的故事,比之我是猫这样调侃加秀才气的出道之作,或是三四郎这样有些不通透闷闷的作品,从此以后都触动人心得多。全书高潮,代助对三千代那番表白自是动人,之后那让人心悬着的半开放结局虽在意料之中,也同样让人回味和激动。每一个细微的、缓慢流动的细节,都在把读者代入到主角的体验中。代助也有些“多余人”的味道,他的苦闷有“现代人”式的苦闷;他感情纠结的根源,也多少同其时代环境有关系。然而道德与情感冲突的主题永远不会过时。“你有什么权利爱别人的妻子呢?”“没办法,三千代固然是属于你的,但她不是物而是人,谁都不能全然占有她的一颗心。”就是这样一篇通透、致郁、百转千回、悬而未决的小说。
  •     文学课,没工夫读完就过了。。。下一个吧╮(╯_╰)╭
  •     文静的三千代“低着眉....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地跳动着
  •     不是这个版本的,侯旭梅 李月婷译本。
  •     代助就是贱,把爱人拱手让给别人,后来又想要重新占据,结果呢,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     在莱大的图书馆里读完的。。感触不大。。
  •     刚买,意大利语版,得花时间慢慢看了。才子作家,但是有些内容过于猥琐。
  •     喜欢这书的封面。
  •     受前段时间看这本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影响,特找来原著小说细看,昨晚刚看完,觉得小说写得比我想像中还要细腻。突然间觉得电影男主角没有把小说快结束时代助的“出世”的矛盾心理表现出来。
  •     花香四溢,颜色分转;有点意识流的味道;终于知道日剧《恋爱》男主的原型啦[图片]
  •     我最最向往的生活状态。读的是陈德文的译本,非一般的好。半年来读过的最喜欢的文字。
  •     你想要做个闲散清醒纠结的的人还是为生活咽下苦乐的卑鄙的人
  •     故事讲到最后,也没有说明他们会怎么样。代助最后还是走向了社会,不知道他的“不是为了生活而劳动而是为了劳动而劳动”的理论还能坚持下去吗?或许最后他也成了一个“卑鄙”的人吧。
  •     无论是川端康成还是夏目漱石,在他们的作品中,总是能够感觉到一种基于所谓社会伦理道德的压抑,以及克制不住的情感。就像夏目漱石在《心》中,有一句话:如果爱有两个极端,一端是精神的爱恋,一端是肉体的情欲,那么我对(房东)小姐的爱慕就是精神的纯粹。今天看完的是《从此以后》和《心》,感觉都蛮不错的。夏目漱石的书看多了,就明白大多都是开篇平平淡淡的那种,情节叙述也是波澜不惊,往往到了行文即将结束时才有比较大的转折和高潮。才会让读者转念一想:原来是这样,往回翻到许多前文的细节唏嘘不已。我很喜欢《从此以后》里面讲的故事,也许在今天看来并不算什么,但是在一百年之前已经是惊天动地的决定了吧。我想每个人到了一定的阶段,一定会用一些方法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     私欲。利害。压抑个性的道德。。。做一个矛盾纠结的清醒人,还是融入社会大潮麻木卑下地活着。。。
  •     电影与书都是动人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