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端康成到三毛——世界著名作家自杀心理探秘》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1998-8
ISBN:9787541809392
作者:鲍维娜
页数:304页

《从川端康成到三毛》的笔记-第17页


P18
一项有代表性的研究表明,许多自
杀的作家在12岁以前,都经历过父母死亡的惨景,所以他仆
更容易变得敏感与多疑,更容易产生抑郁和自杀的精神病史


P20
拉季谢夫得罪了了沙皇被判死刑,后改为流放,到亚历山大时被释放,他终因
对新政权的失望和被沙皇政府迫害而于1902年2月服毒自
尽;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由于看不到人民的力量,无法忍受法
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而于1942年携妻子在巴西自杀:
苏联早期杰出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写过许多好诗,如长诗(Fg
宁》、《好1诺,后在1930年4月14日由于“个人原因”而自
杀: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成名后挥金如土,终因精神空
虚而自杀;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海明威和日本的川端康成也同
样因疾病和孤独等社会。。。。。。
P21
下面这些自杀的作家即可说明自杀和童年精神创伤、个
人成长史及家庭氛围的关系。
【川端康成】
P23
川端康成
(七七事变 前两年的1935~1945日本最黑暗)

P28
正如日本文学评论家加藤周一在《日本人的生死观》 (上,第
32页)中所说的:‘自杀的主题,在日本文化中有其特殊的重
要性,自杀的定义是:面对迫近的死的形象来维持生,这是
正常的。‘川端的生死观表现了这种对日本传统文化心态的追
求和向往。
三岛由纪夫:
P31
他除了受军国主义影响较深这一主要的社会因素外,还存在
着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结的两个重要的心理障碍,其一是他追
求优雅和纤细感觉的贵族情结⑦。其二是希冀对躯体的自卑
感进行补偿的具有男性特征的优越情结。他的父亲是平民,他
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而他却考进了战前贵族、宫人子弟占
绝大多数的学院学习,可以据此推测出他的内心存在着错综
复杂的自卑情结和强烈地对贵族上流社会的惶惶,也就是他
具有强烈的虚荣心。
基罗加
作者推出川端的于生死观表现了对日本传统文化心态的追求和向往,让我很摸不着头脑,因为她很理所当然地认为在之前一直反对自杀的川端是因为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而感到疲倦,所以想要通过保持”灭亡美“的死亡来取得宁静。
但是根据呢?
我认为这非常武断。
而且全文让我产生一种非常熟悉的一种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感觉,总之我认为这本书若作为文学性评论倒是可以接受的,若是非要冠名”心理探秘“之类,非要说用到社会学之类的知识的话,那么我只能说这本书的分析真的不值得看。
对于三岛由纪夫——这段真的有点看不下去,不过准确地来说,三岛应该算是没落贵族吧?而且里面比较具有说服力的理由还大多是引用,作者的工作好像就是做一些有的没的旁征博引。
————————————
各个作家对应的幼时影响其的作家
三岛由纪夫:小川未明, 铃木三重吉,
基罗加:爱伦坡
川端康成:陀思妥耶夫斯基






《从川端康成到三毛》的笔记-绪论 - 绪论

绪论
为什么艺术家总是随身携带着死亡?
1)
引:
二战纳粹集中营很少自杀 反而战后多
耶尔齐可辛斯基
因素:
文化,经济,社会 +作家心理
2)作家的自杀不是一个偶然,孤立的事件
‘自杀是一长串前后相扣的事件之链的最后一环’
涂尔干--------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者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
3)利己式自杀
过分自我化而引起的压抑和冷漠造成的。
个人对生命失去兴趣,因为他对自己和现实相联系的社会毫无兴趣,漠不关心,而对自己和自我价值看得很重。自我是他的生活的唯一目标,但这个目标又无法实现,因而存在对他来说就毫无意义了,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直接导致自杀的发生。

利他式自杀
表现为一种义务,如果不履行这种义务,就会身败名裂,因为死是社会宣判的,社会强迫一部人自杀。
动乱式自杀
涂尔干===一旦社会秩序发生重大变化,无论是突来的好运还是意外的灾难。人们自我毁灭的倾向都会格外强烈。
它和利己式自杀有相似之处,都是由社会对个人的作用不力而引起的。
4)
一个有意杀死自己的人,也是真心想结束自己环境的相连关系的。--------柏忠言


 从川端康成到三毛——世界著名作家自杀心理探秘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