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云女子不英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7
ISBN:9787532536450
作者:郭蓁
页数:150页

作者简介

秋瑾(1877―1907),原名闺瑾,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她秉性聪慧,幼年在家塾中读书,塾师有“过目成诵”之誉。她自幼喜爱古典诗词,十多岁即能吟咏,“偶成小诗,清丽可诵”(秋宗章《六六私乘》);“流播人间,一时有女才子之目”(陶在东《秋瑾遗闻》)。
秋瑾生性坚强豪侠,十分敬慕朱家、郭解之为人,又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况。她崇敬历史上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梁红玉,自幼即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书籍目录

1 杂兴(二章)
2 春寒
3 兰花
4 春暮口号
5 读书口号
6 吊屈原
7 题郭�白宗熙湘上题襟集即用集中杜公亭韵(二章)
8 题芝龛记八章
9 踏青记事(四章选三)
10 登宜月楼
11 寄季芝(三章)
12 送别
13 重过女伴芷香居
14 春柳(四章)
15 白莲
……

内容概要

  秋瑾(1877—1907),原名闺瑾,字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她秉性聪慧,幼年在家塾中读书,塾师有“过目成诵”之誉。她自幼喜爱古典诗词,十多岁即能吟咏,“偶成小诗,清丽可诵”(秋宗章《六六私乘》);“流播人间,一时有女才子之目”(陶在东《秋瑾遗闻》)。  秋瑾生性坚强豪侠,十分敬慕朱家、郭解之为人,又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况。她崇敬历史上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辛弃疾、梁红玉,自幼即具有爱国主义思想。

图书封面


 漫云女子不英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秋瑾不愧是巾帼英雄,女中豪杰,诗词中的豪气直冲云霄,爱国心绪感人肺腑,牺牲精神令人钦佩。书中诗词大部分是直抒胸臆式的,艺术水准并不高超,并且许多诗词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我们学习的是秋瑾的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余的不是本书的重点。最喜欢的两句: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鹧鸪天》
  •     国家大剧院于9月11日和12日上演王延松导演的话剧《秋瑾》,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关于秋瑾,我有一册五元特价买来的《漫云女子不英雄——秋瑾诗词注评》,下午找出来翻看了一会。秋瑾生于1877年,卒于1907年。这位名震一时的鉴湖女侠,尽管在世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在后世的影响却已超过了一百年。这本诗词集收录了她的诗词89种,从中可看出她傲视群雄、敢作敢为的豪迈气概。最能体现秋瑾女权思想的代表诗作,当数《题芝龛记八章——董寅伯之王父所作传奇》。其中有一章:“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我个人很喜欢“始信英雄亦有雌”一句,因为在读这首诗之前,我对“英雄”这个词中暗含的性别涵义总是视而不见。第二句“平台诗句赐蛾眉”似乎有点费解,其实是指明思宗赋诗赞秦良玉一事。据《明史•秦良玉传》,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女英雄秦良玉奉诏勤王,立下战功。明思宗(崇祯帝)在平台召见了秦良玉,除了赐她彩币羊酒之外,还赋诗四首来歌咏她的功绩。秋瑾希望能像历史上的花木兰、秦良玉、梁红玉等女英雄一样,担负起拯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在诗词中她是这样写的,在现实中她也是这样做的,并且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本诗词集中收录的最后一首词是《昭君怨》,作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当时秋瑾正在绍兴筹备组织军队,准备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发动武装起义。在严峻的形势下,她预感到起义可能会失败,此时所作的《昭君怨》,说的就是她当时的心情:“恨煞回天无力,只学子规啼血。愁恨感千端,拍危栏。枉把栏杆拍遍,难诉一腔幽怨。残雨一声声,不堪听!”1907年7月6日的武装起义计划真的失败了,7月15日,秋瑾就义于轩亭口,全国震惊。英雄的血凝成了铺路的石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中国的千年道路发生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转折。以往我对秋瑾这个人的印象是单薄的,符号式的,她给我的感觉与刘胡兰很相似,都是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女性。然而读过一些她的诗词后,我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个有抱负和勇气、有爱国心的女英雄,更是一个集凡人情感和超人意识于一身的奇女子。为了理想,她终年漂泊于异地他乡,但她能对这种处境付以达观一笑:“住久由来浑是家,异乡容我傲烟霞。数声短笛临风晚,露湿夭桃月影斜。”尽管甘愿经受孤独的客居生活,但她不会掩饰对南方家乡好友的思念:“相思不见独伤神,无限襟怀托锦鳞。为问粤东吴季子,千金一诺等行人。”她很喜欢读书,梦想变成一条可以没白天没黑夜地啃书的虫子:“东风吹绿上阶除,花院萧疏夜月虚。侬亦痴心成脉望,画楼长蠹等身书。”读到这里,我的一个意外的收获是通过此书编撰者郭蓁的注评,弄清楚了“脉望”和“蠹鱼”的区别。以前我只知道这两者都是指书虫,不求甚解之余,隐约感觉那大概是对同一种虫子的两种称呼而已。在《漫云女子不英雄——秋瑾诗词注评》对此诗的注解中,引用了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支诺皋中》里的一段话:“唐何讽于书中得一发卷,规四寸许,如环而无端,用力绝之,两端滴水。方士曰:‘此名脉望。蠹鱼三食神仙字,则化为此物。’”原来“蠹鱼”这种普通书虫在吃了许多神仙字之后,才会化成“脉望”这种高级书虫。脉望不仅身有四寸长,还会在被人揪断之后滴出液体,真是够瘆人的。不过这种恶心的长虫却因为它的“饱食诗书”,不仅成为旧式读书人常引以自喻的象征物,也成了叱咤风云的秋瑾甘心化身的小生物。由此可见,人对于读书的痴迷程度可以达到多么深,可以做到多么无怨无悔。 这位在一百零四年前就已经作古的女杰,如今不仅重新站立在话剧舞台上,还在影视界里引起了一场小纷争:黄奕主演的影片《竞雄女侠秋瑾》刚刚播出预告片,就因剧中刀光剑影的武打劲照而被生活在美国的秋瑾外孙女王焱华指为涉嫌三俗,并惹出了未得到革命烈士后人授权书就私自开拍的法律上的麻烦。能在多大的时空范围内成为“舞台人物”和“话题人物”,这大概正是检验一个人影响度大小的重要标准吧?在这个约定俗成的规则里,千年一出的奇女子秋瑾也不会例外。
  •     秋瑾在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里,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女性。其身份集「女性、诗人、革命家」为一身,颇具复杂性,也因此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女子。很多学者都试图从各种角度研究和分析秋瑾的多重身份,然而笔者认为,要探究分析一个文人的性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研读他的遗世作品。很多世人无法记录书写的史实,都隐藏在字里行间;很多语言难以传达表述的思绪,都倾注在了笔墨当中。这一点特殊性,在一向以含蓄内敛为尚的中国,尤为明显。《漫云女子不英雄——秋瑾诗词评注》就是以秋瑾的诗词为切入点,从而剖析人物性格的作品。从其中选取的秋瑾诗词以及作者评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多重身份的碰撞与共存。然而无论是怎样的身份,都是基于其身为「女性」这样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入手,解读秋瑾在诗词中所表现出其女性身份的「共性」以及「反叛」。作为一个女性,秋瑾的和同时代的很多女性一样,拥有很多身份上的「共性」。她是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以及一个「母亲」。按道理来讲,秋瑾的命运应该是从「待字闺中的官家千金」到「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这些女性的框架身份而限制住自己个性的发展,没有「逆来顺受」地接受社会给予她的身份和命运,而是自己进行了选择。她虽然赋有着女性天生的丰富情感,但是却蕴藏着甚至超越男性的英雄气概。秋瑾出生在官宦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天资聪颖,饱读诗书。「明末清初以来,名门闺媛以隐居为尚,这在当时女诗人的作品中屡有体现。」, 面对动荡的时局,很多知识分子都会选择逃避现实,在自己的圈子里自怜自艾。然而同样是闺怨,无论是「敲冰屑儿童嬉捡,脱雨线天公愁绾。」 的欢快明丽,还是「不逢同调嗟何益,得遇知音死亦甘」 的怀才不遇,都在同类女性诗词之中脱颖而出。少女时代的秋瑾,拥有的不仅是细腻的情感,隽秀的文字,同样有着一颗关注着生活和社会的心。其作品中虽然有婉约,但是没有做作。试想一下,南唐后主李煜作为君王,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只知道空吟「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秋瑾作为一个女子,虽然少不了深闺哀怨,但是在接触了社会之后,却最终决定面对残酷的现实,选择了救国存亡的艰辛道路。秋瑾虽然思想进步开放,但是和同时代的很多女子一样,受父母之命与湘潭富人之子王庭钧成亲。由于并非出于本愿,加上王庭钧又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所以两人并不和谐。「远隔慈帏会面难,分飞湘水雁形单。」 这样的诗句中,不仅表达了秋瑾作为一个女儿对家乡父母的思念,也透露出了在这段「封建婚姻」中的孤独寂寞之感。秋瑾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思想进步,在随夫赴任期间耳濡目染的残酷社会现实更是激发了她内心的反抗精神。萎靡不正,庸碌无为,「行为禽兽之不若」 的丈夫根本无法跟她产生任何思想上的共鸣。也许正是因为秋瑾这种「曲高和寡」的空虚生活,婚后的秋瑾,虽然育有一子一女,但她却「抛夫弃子,远走他乡」,从容的投奔了革命的道路。在这一点上,秋瑾的反叛和进步精神让现代的很多女性都自叹不如。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秋瑾并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虽然她也在留学日本的时候感伤「骨肉分离出玉门」 ,但是更多的却是「热心唤起百花魂」 。甚至在自己的诗词中,都呼吁自己的好友徐寄尘「祖国沦亡已若斯,家庭苦恋太情痴。」 希望她不要为家庭所困,积极地投身革命事业。不能否认,秋瑾完全背离了我国历史上的传统女性形象,她没有局限在社会赋予其的特定形象下生活,而是冲破了这层阻碍。无论是作为一个敏感纤细的「女子」,还是文采飞扬的「诗人」,抑或是慷慨激昂的「革命者」,似乎注定了都是很容易感受到「孤独」这个词的。杰出的人一般都是孤独的,也正因为如此,秋瑾才呼唤友情,也珍视友情。在《金缕曲》当中,一句「事到无聊频转念,悔当初何苦与君识」 道出了秋瑾与友人吴季芝惜别时深深的不舍,充分表达了其作为女子特有的细腻真挚。然而作为一个女性,秋瑾在同时代的女子当中实在是太过「标新立异」,她投身革命的那股热忱和决绝,即便是与之惺惺相惜的闺中密友,也因为各自的局限性而无法和秋瑾在精神上达到共鸣。秋瑾作为进步女性,倡导妇女的解放,崇尚男女平等,在她的诗词中几次三番的呼唤自己的女友们加入革命的行列。对于自己的弟子徐小淑,秋瑾有此番寄语言「我欲欺君为女杰,莫抛心力苦吟诗」 ,希望对方可以不要沉溺在闺中「孤芳自赏」,而是应该成为「女中豪杰」。对于徐小淑的姐姐徐寄尘,秋瑾更是多次赋诗劝谏。「时局如斯危已甚,闺装愿尔换吴钩」 徐寄尘与秋瑾同样才学出众,两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但是,同情革命的徐寄尘虽然多次为秋瑾的革命事业倾囊相助,但是仍旧无法抛开所有的顾虑和世俗的枷锁。这样的尴尬,使得秋瑾在革命这条道路上依旧深感踽踽独行。「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 诗词当中虽然宣泄了「前路无知音」的酸楚寂寥,但是笔者认为,正是因为秋瑾在女性中的这份「孤独」才凸显出了她的「伟大」,没有她的「与众不同」和「独树一帜」,没有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声疾呼」,就不会激起日后万千女性的摆脱封建束缚意识的觉醒。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找到心灵寄托的伙伴。秋瑾婚姻不幸,在闺蜜中又求不到归属感,自然会把感情投入进与其「生死与共,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身上。「秋瑾渴望友情,珍惜友情,但她追求的友情并非一般世俗的交往,而是两心相印的神交。」 很多人因为秋瑾的女性的身份,而质疑她与当时革命队伍中徐锡麟等人交往过密,笔者认为这对其而言是极大的不公平和不尊重。因为秋瑾身为女性,就要将那些义薄云天的战友情谊贴上「桃色标签」?这是一种怎样的轻视和误解?大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意。退一步来讲,在那样一个关乎着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对于这些把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全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志士们来说,儿女私情在国家大义面前是何等的渺小而又奢侈?然而让笔者颇为在意的一点是,秋瑾的性格英武干练,豪放洒脱;平日喜爱舞刀弄剑,身着男装;其思想上,主张武装起义,暴力推翻封建统治;其诗词上,更是体现了她不甘身为女儿身的悔恨。「俨然在望此何人,侠骨前生悔寄身。过世形骸原是幻,未来景界却疑真。」 ;「道韫清芬怜作女,木兰豪侠未终男」 由诗中不难看出,秋瑾对于自己身为女子所受局限性的不甘和悔恨。反观其一生的反叛举动,的确是与女性的传统形象不相符合。对于秋瑾而言,这究竟是呼吁女性意识的觉醒,还只是她向往男性姿态,一种性别界限的模糊?「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非常重视武装革命,在革命的队伍当中甚至显得比一般男子都要激进和张扬。其诗词中反复强调着「铁血」革命的重要性,并且表达了随时准备献身革命,杀生成仁的高尚革命情操,这又是笔者颇为在意的一点。无论是在《对酒》中「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诗」 的豪迈,还是在《宝剑歌》中「死生一事付鸿毛,人生到此方英杰」 的洒脱,都让读者肃然起敬。秋瑾在光绪三十三年春与女友徐寄尘复登凤凰山时,「在此与徐自华订‘埋骨湖山之约’,即有不祥之兆」。 换句话说,这个奇女子壮烈的一生,都是有所征兆的。秋瑾的多重身份的具体体现,就在她的「慷慨激昂」与「多愁善感」之间。她是激进坚定的革命斗士,是浪漫细腻的创作诗人,是追求平等的男装丽人。「秋瑾性格中慷慨高迈与悲怆凄凉总交织在一起,最终体现在成为千古绝唱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中。秋的旋律,也因此戛然而止。」 当我们后人在凭吊这位革命先烈,赞美其伟大精神的同时,不免为这个美丽女子的过早凋零而扼腕。然而,她那刚烈不屈的性格,也许在冥冥之中就决定了这个不凡女子的命运。所以笔者相信,人的命运是由自己选择和决定的。秋瑾没有成为一个乱世之中流于世俗的平凡女子,而是成为了一个为革命捐躯的伟大烈士,是从很早以前,就由她自己「选择」的生活。她的诗歌遗作,更是像一部为自己书写的预言,宣告了,也记叙了她跌宕而又短暂的一生。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秋瑾的诗词评价太高了吧
  •     众多诗人中独独与秋瑾感同身受
  •     科研用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