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的花朵》书评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0
ISBN:9787506327794
作者:廖一梅
页数:243页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悲观主义的花朵》 不知道为什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陈天的形象让我脑补了陈升的一张脸,除去他们都是姓陈的大叔之外,我想,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有着相同的气质。他们都才华横溢,他们带着阳光般温暖的芬芳。原谅我用了这样一个矫情又恶心的比喻。不可否认,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没有英俊帅气的外表,却有着足够的吸引你的资本。“我们一生中总要遭遇到离开心爱人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死亡。”在这个故事的结尾,那个让我又爱又恨有着陈升面孔的男主人公陈天死于一场意外的心脏病突发的悲剧。许久不曾相见的两人最后竟是天人永隔,听起来真是残忍无比,但是我又想,这大概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吧。假若陈天不死,那么强硬又软弱的陶然一定会原谅他,然后呢,又纠缠又分开,又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的怪圈。啊,真庆幸,陈天死掉了。不可否认“假情圣”陈天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情人,也确实足够吸引女人。正如书中问的一样。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爱上“假情圣”,答案是:他们让我们沐浴在爱中,他们有爱的天赋。爱,的确需要天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并没有贬义,我不赞同多情,但是很显然我也不否定。多情或是专一,只不过是喝汤还是吃菜的问题,这并不纠结,也没有对错之分。但我并不认为“假情圣”懂爱。我说的这个“爱”,并不是爱的技巧,或者简单的说,并不是取悦女人的技巧,而是爱本身。是感觉,是情感,是不由自主的,是情不自禁的,是盲目的,是愚蠢的,是疯狂的,是撕心裂肺的疼痛。我想,他不懂,他懂的是女人,或者更具体一点,他懂的是20几岁带着幻想的小女人。所以,陈天的爱带有杂质,并不是纯粹的。那不是爱,只是爱里辗转腾挪的技巧。他对陶然说,他爱的另一个女人,她是人家,是有人,是他的小秘书,他只说她需要他,而不是他爱她。他的爱带着怜悯和救赎的大道理。换而言之,我们可爱的女主人公陶然因为太坚强注定要被伤害被抛弃。忽然想起丁丁张写的《人生需要揭穿》里的故事。文艺女青年问,为什么自己总成为在爱情里受伤的那一个,丁丁张说,因为你脸上写着,我是文艺女青年,来伤害我吧。真凶残。所以从小妈妈们总是教育女儿,要文静一点,温柔一点,淑女一点,像个女孩子的样子。嗯,对啊。那些坚强的勇敢的强硬的倔强的女孩子们注定会变成饱受伤害的文艺女青年。由此看来妈妈们真的可谓是高瞻远瞩目光远大。至少,这样的道理可以让我们不必在长大成人之后,被渣男劈腿跑来跑来告诉我们,对比起,她更需要我。带着万年不变愧疚亏欠的表情,真让人感到由衷的恶心。还是说回这个故事吧,陈天,他是情圣,假情圣,还是什么其他的,我更愿意这样称呼他,种马。对不起,我粗俗了。相比之下大概很多人会喜欢上徐晨,晃晃悠悠的浪子,花花公子般文艺男青年。虽然我粗俗的形容了陈天这个道貌岸然的老流氓,但是不得不承认我还是被这种性格吸引了。温和,成熟,带着闷骚的气质。好吧。我想这可以归结为金牛综合征。有人说过我喜欢男人的类型归纳起来就只有一句话,金牛气质的大叔。虽然万般无奈,但是不得不承认这说法一针见血,准确无比。而我们的文艺女青年陶然在这段爱情里显然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她变成了深宫里等待临幸的妃子,空房里等待归人的怨妇。等待的爱情,最卑微。想起了《小团圆》里的那句话,“窗外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你看吧,文艺女青年注定要受伤害,从张爱玲到陶然无一例外无一幸免。从胡兰成到陈天,即便这样情圣们也有能力让这些愚蠢的女人沐浴在爱里无法自拔。对于生老病死这样的自然规律,我们谁也无力阻止。陈天和小秘书分手了,或者和陶然和好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陈天死了。带着很多人对他的爱,也带着很多人对他的恨。我其实很想知道陈天死的时候在想什么,准确的说是,他在想谁。陶然,小秘书,杜老板,还是和他欢好过的其他女人。当然你得知道,心脏病突发这种瞬间发生的事情是无法预计的,所以他应该谁也来不及想。我倒是宁愿他想的是陶然。你看,我多恶俗,而且还是个执着的大团圆结局爱好者。我相信,陈天爱的是陶然。直觉,只是直觉。我手心也有十字交错的纹路,我相信我的直觉。可以跟你上床的人有很多,可以跟你交谈的人很少,能既上床又交谈的就少之又少。我们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我反倒是觉得遇到爱,遇到性都稀罕,和遇到了解一样难能可贵。很多事情都可遇而不可求,这样徒劳无功的人生里,好运也算得上唯一可以祈求的东西吧。那么,祝好运了!

爱到深处

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这本书的封面,第一句话就是这样的。如果我没有恋爱过,一定无法体会这句话中所包含的无尽辛酸与幸福。作者用最波澜不惊的语言描绘出了最刻骨铭心的爱情!致死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与被征服,施虐与受虐,与快感相生相伴的忧伤,在痛楚与迷狂中获得永生......他们的爱情太过美丽,生命力容不下如此纯洁美好的东西,保持它原封不动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及时毁灭。从此以后你每天每日每小时每分钟的生活都变成了两个字——等待。等待他,等待他的电话,等待他的那辆白色标志车,等待他的召唤,等待他的爱抚,等待他的怜惜,等待他的空闲,等待他的好心情,等待他结束和别人的约会,等待他的爱情来让你安宁......早晚有一天,你会疯狂的眷恋某样东西,除非你一直适可而止,不过我不信。......每一句话,都以其极微犀利的视角洞穿我们在爱情中试图遮掩的恐慌。我没有吸血鬼般的爱情,也从未奢求,只想爱着我爱的人,我爱的人爱着我,如此而已,却万般磨难。我知道,由于我,你最近又开始不开心了。我真的不想看到你这样,听到你叹息,听到你沉默,听到你哭泣,我觉得有人在拿了一条沾了盐水的鞭子在抽打我一样。一个是我的梦想,一个是我的爱情,我该如何选择,为了梦想放弃爱情,伤害了你,为了爱情放弃梦想,伤害了我。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不能同时拥有梦想与爱情。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太贪婪了。我奢求的东西太多,到最后失去的也就越多,我害怕了......我不知道我所追求的生活是不是真的适合我,我也不知道我所谓的追求值不值得,但是现在的我真的想那样去生活,但是那样生活的代价就是:失去你。真的可以么?真的可以做到么?真的不会后悔么?真的我必须舍弃一样么? 看到你伤心的样子,我开始后悔我们又一次的重复着过去的轨迹,我后悔坚持了这么久的自己最后还是在你面前软弱了下来,后悔让我的单纯带给你又一次的伤害,求求你,不要让我后悔。每次躺在你的怀里,我都渴望着这一刻的永恒,甚至想过在这一刻我们双双死去......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那样就可以永远的在一起。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会给你带来伤害,所以我一直不敢触碰你的感情,然而有一天,我突然想去放纵一下自己的感情,它长久的驻留在心口,让我想要爆发。我爱你,我多想这么说。现在,我终于说出了口。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无论何时何地,我都抓紧一切时间抱着你,我要把失去的都补回来。我多想洒脱的爱一回,然而我发现了自己的幼稚,单纯,发现了你无法洒脱的爱,因为你比我想象中要更爱我,更在乎我,我为不能回馈你相等的爱而羞愧......无论怎样,你相信现在的我是真的爱你么?如果你相信,就永远不要再拿自己的身体作为赌注,如果用我二三十年的生命,能换回你现在的健康,我也愿意,我会毫不犹豫地做这个赌注。如果你爱我,就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你在拿你的身体当作一注筹码,不断地要挟着我,我害怕,我有负担,更重要的是心疼,我实在不知道该怎样说了,那好吧,我发誓:如果有一天你伤害了你自己,不珍惜它,那我会得到相等的报应,你痛我就陪着你痛,你病我就陪这你病。这样可以了么?我只是想在我们在一起的两年中有更多的快乐,更多的幸福,不要在一起的时候也伤心,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彼此,连回忆都是暗淡的,那样的我们有多惨。我会陪着你的,不论何时,都会陪着你。宝贝,开心点,你笑了我才能笑得开心。 原来爱到深处,我们真的都变成了悲观主义者......

这种书我是断然不会花钱买的

突然很想看小说,细想我也一两年没看过小说了。随手便选了这本书,看了两三个小时便草草了事。不知道是我真的不能静下心还是这样题材的小说实在吸引不了我,看得比较快,我想还是叫翻书比较恰当。我想这本书应该是作者自己感情的写照,如果不是,那也是掺杂了自己很多的感情体验在里面。这书要说有什么精彩之处,也无非是那几句还算出彩的句子吧。很意外,评论都是一边倒,叫好声一片。文汇报居然把这本书和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相提并论,我觉得这是根本不能比的,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茨威格的笔把女人心理刻画得细腻如水,你完全不会相信那是一个男人笔下的女人,唯一的解释是他比女人还了解女人。我想以本书作者的年龄和功底是完全做不到的,既然在文字上没什么特色,故事也没什么新意,情节也不算曲折,思想也不够深刻,作为一本小说,她能给我的还有什么?这书让我觉得太矫揉造作,一如读以前张悦然和安妮宝贝早期的书一样,读罢都想给人一种生涩艰难的感觉,想标新立异又没有足够的阅历和真切的情感,给读者的印象只不过是——又一个无病呻吟的小资的文艺女青年。可是我早过了读安妮宝贝书的年龄,不过就连安妮宝贝随着年岁的增长,文字也已经转型了。她后来的作品基调逐渐轻快,我想改变她的原因除了岁月,那便还有爱吧。心中无爱的女人,心理总是有点扭曲,写得东西总是刻薄和灰暗的。本书的作者就像夹心饼干一样,一边想用成熟理性的笔触来写心理写情感,一边却总带着无病呻吟的小资笔调。这样不搭调的配合,作为读者的我,只能对这本小说皱眉摇头了。看这书的时候,其实我想到了很多。比如说琼瑶的《窗外》,张爱玲那句“低到尘埃里”,安妮宝贝,甚至想到了杜拉斯的《情人》还有电影《洛丽塔》。让我想到这么多的,无非是因为故事的女主角陶然,一个26岁的文艺女青年爱上了比她大20岁的中年文艺男青年陈天。陶然所要的致命的爱便是如此,不过,我想这样的爱情都是她的一厢情愿。对于陈天这样一个情场老手,虽然陶然一直否定,她觉得他是“假情圣”,可我想大多数有脑子的人都明白这是自尊心很强的女人的自欺欺人而已。以前我认为一个中年男子不想在肉体上侵占一个女孩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真心的爱她,怕伤害她,因为他看得比她要远很多,远到能看到两人的结局;第二个原因我想便是还没有勇气去享用这样纯真的感情和年轻的肉体,虽然这些对他都是致命的诱惑。看完这本书,我想还有第三个可能,即是这个男人只是把你当作生活中的调剂品,陈天跟陶然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感觉很安静,没有身体上的纠葛,会让他没有压力,会有相当的安全感。说白了,这个男人只想跟你暧昧,断然不是相爱。书中,作者花了大篇的笔墨写星座,陈天这样的性格和行为太符合金牛座男人的性格。只是陶然以为这是爱情,于是在那声嘶力竭,我只能冷冷的甩给她四个字——不懂爱情。当然我这样写有点太过冷漠,恋爱中的女人都是愚蠢的,所以陶然在作为旁观者的我看来,的确是这样的。陶然的确是爱了,不过她错在不明白这段感情中只是她一个人在爱,她爱上也许并不是陈天,更多的可能只是爱情本身。这是文艺女青年很爱犯的一个错,很多时候,她以为自己很爱很爱一个人,爱得难以自拔,爱得生死不顾,到头来其实只是爱上了自己的幻觉,爱上了那样的感觉,爱上的是爱情本身。可是,爱可以是一个人的事,但是爱情却肯定是两个人的事。我不得不说,我很讨厌文艺女青年,很讨厌那种刻意的小资调调,因为她们喜欢的所谓品质生活,都只不过是她们自己的一种感觉,而并不是生活本身。所以你在这些年轻作家的笔下虽然总是听到她们声嘶力竭,感情炽热地说爱,说生,说死,可是这样还是让人感到的是苍白无力。所以真正优秀的作品,往往不是靠文字本身的华美,而是靠文字背后的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来传达的。“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最后来写一句对于这句话的看法,太爱一个人,要么你爱到绝望,要么你时刻都怕失去,怕自己得到的太多,太过幸福。这句话我觉得写得很好。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吸血鬼式爱情童话

“窒息你的自尊,抛弃通用的爱情准则,忘掉幸福的标准模式,剥掉这一层层使感官迟钝的世俗的老茧,赤裸裸的,脆弱柔软的,只剩下爱情了,要多疼有多疼,美丽得不可方物,改变天空的颜色,物体的形状,让每一次呼吸有带有质感,生命从此变得不同……”吸血鬼的爱情,激情的巅峰和死亡同时到来,最纯粹的爱情,不掺杂任何杂质。在一个没有时间去谈论爱情的时代里,美如赤子!

影子

火火说,你之所以这样推荐这本小说,是因为最后的最后引起了你的共鸣,我歪着脑袋想了想结局,默默笑了笑。现实中的故事哪里如此荡气回肠,反而幼稚狗血许多,这些破事只能存在心里,以后老了讲给自己的孙子听。

何处惹尘埃

--读《悲观主义的花朵》有这么一群男女,投身文艺,略有小成,衣食无忧,生活质量不成问题,于是生命质量便成为他们最为关切的课题。对一个女文青来说,谈一场高质量的恋爱无疑是提升生命质量的上上之选。这本小说,讲的是女文青与文坛前辈的情爱纠葛,让人很自然的想到张爱玲胡兰成的传奇之恋。张爱玲说:她见到他,就低下去,低到尘埃里,然而却是欢喜的,在尘埃里开出花朵来。小说里陶然对陈天的感情也是这种夹杂了崇拜的爱,低到尘埃里的陶然开出的是悲观主义的花朵。小说的叙事方式,还让人很自然的想到石康的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只是石康写的是男文青失败的情爱史,一个仙女控的寻寻觅觅,廖一梅展现的是女文青在爱情里的沉沦与自省,一个大叔控的冷冷清清。女文青的恋爱要比寻常女子麻烦得多,女文青大多智力优越,眼高于顶,能入她们法眼的男性是少之又少的。那些不长眼的猥琐男、风流自赏男、自作多情男等一干人等,要是敢招惹我们的女文青,会立马被抽立,灰溜溜的败下阵来,即使有幸被女皇临幸,也只是被当作牙签而已,填塞空隙用的。女文青宝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这种高手的寂寞是很难轻易解除的,崔健唱:我的病就是没感觉。女文青们清楚的知道,在这个年代,想要经历一场烈焰焚城的特洛伊式的惊世之恋,是遥不可及的,在这个没有童话的年代,她们的感情经历再怎么轰轰烈烈也不过是杯水风波。即便如此,她们还是不会委屈自己迁就他人,接受那些爱情次品、代用品,她们总在等待那一场能给她带来没顶之灾的小小飓风。女文青的哀叹: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情人。书中多次提到女文青陶然的爱情观:“吸血鬼的爱情有着爱情中一切吸引我的东西,致死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与被征服,施虐和受虐,与快感相生相伴的忧伤,在痛楚和迷狂中获得的永生……”----小说里徐晨说陶然是一个爱情鉴赏家而不是情种,女文青们是一些爱上爱情的人,她们期待的不是爱情所带来的幸福,她们痴迷的是爱情的美丽和破坏力。像三池崇史的另类电影《杀手阿一》中的垣原急切的等待冷血杀手来结果他一样,女文青们时刻准备着在下一秒被爱情杀手击倒。不过,这个杀手似乎是戈多的嫡传弟子,总是把人抛掷在等待的荒原里,女文青们的绝望可想而之。当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云开雾散,男主角终于如太阳神一般的降临,女文青们迎来了她们的节日,旷日持久累积的情绪瓦斯被点燃,灵魂的爆炸冲开了她们感情的闸门,江山失守的她们于是心甘情愿的被俘虏,死心塌地的做一个小情人。她们设想的理想爱情图景是:在炼狱、地狱、天堂里穿梭回旋,粉身碎骨、魂飞魄散,在所不惜;贪婪的穷尽爱情的所有可能;纵欲的享用心灵的高峰体验。不过,在她们和理想的爱情之间横亘着现实的冰山,她们满载激情的泰坦尼克号往往在冰山上撞毁,冒着不甘心的烟沉没,理想的彼岸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为了掩饰她们的绝望和失败,她们即使内心火山喷发、岩浆滚滚,表现出来的却是面如平湖、去留无意,她们不愿做被爱情任意凌迟的沉默的羔羊,所以即使在爱情的癫狂中,她们还是时刻不忘考虑如何得体的全身而退。当女文青们在情爱世界里遍历诸色,终于悟到了色空,作为一个冷眼看世界的文青的审慎和克制就迅速回归了。当失踪半年的陈天给陶然打电话,向她诉说思念之情的时候,陶然内心对这个到处留情的情圣的审判、质问是入木三分的。海明威在他的很多重要作品里一再重申一个主题:胜者无所得。女文青们经历了爱情的欣喜与绝望,满足了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极致生命体验,但正如加菲猫所说的:爱情来了又去,只有猪肉卷是永恒的,吸血鬼牙齿上的毒素轻易的被现实的血清化解了,在爱情里永生不过是奢望,她们还是陷入了悲观主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经历了爱情的熔炼,女文青们触摸到了爱情的虚无,本来无一物,爱情只是自寻烦恼,而烦恼即菩提,激情的岩浆冷却成尘埃,在尘埃里,没有结出情爱之果,却开出了智慧之花。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不是爱情叙事,而是那些犀利刻薄、直指人心的议论,廖一梅是属于话剧的,即使在她的小说里,还是最话剧的段落最精彩。

相遇 即 分离

看完书,写下这些话既不回头 何必不忘既然无缘 何需誓言今日种种 似水无痕明夕何夕 君已陌路这是一直很想对你说的话,现在,却更想告诉自己。既然答应了不再见,就决不会食言。这样的问题,你何必非要问我的意见呢?你要我怎么回答呢?!   其实,你应该是知道的,如果你不找我,我是不会主动找你的。不想打搅你的生活,不想让你有压力,不想让你觉得我是个麻烦。      我唯一能做的只是等待,日复一日的等待,实在坚持不住就逃掉。和一群人一起疯、一起闹,用那些疯狂的放纵填满自己,把想见你的冲动挤到最深处掩埋。只是,大多数时候却事与愿违。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太清醒的人。清醒地知道你的想法,清醒地知道结果,也只好清醒地承受。抱怨吗?不至于,因为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所以只是平静的面对着。       从一开始就料到这样的结局,所以当一切真的来到时,也就无所谓伤心或是绝望了。        一直对自己说要克制。明明有那么多那么强烈的。。。。。。却连注视你的勇气都没有。在人前永远装作不很熟识,你以为我是在避嫌吗?我只是怕自己的神情会在不经意间出卖自己。在你的面前更是永远装得无所谓,就连你说不再见,我也是那么轻松地就应了。是啊,我不装作无所谓还能怎样?!我在乎也好,不在乎也罢,对你而言都不重要。你从不关心我想什么,对你而言我只是个无关紧要的人,顶多好过一个路人。既然如此,我做什么都是徒劳。     也不是抱怨,抱怨没有任何意义。从一开始,我们就已经定下了规则。是我心甘情愿走进来的。我也一直说了,你是自由的。所以,从不干预你的生活、不追问你的行踪、不对你提任何要求、不需要你的同情和怜悯。只希望你过的好,只想看到你微笑的生活。就像你对她的希望一样。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能为你做的事太少太少。其实一直只是希望能尽我所能地好好地照顾你,仅此而已。可是,这样我都做不到,只能看着你开心或是不开心的生活。只能在心里对你说,你要幸福啊! 你说,要好好找个女朋友。当时,我只说了句“挺好啊”。那可是真心的,真的觉得很好。至少你不再说“以后都不相信爱情”这样的话。起码有个人在身边陪着你,照顾你。起码你不会一直沉浸在回忆里。生活在继续,你也必须向前看,不是吗?找一个简单的、乐观的、温顺的女生,让她走进你的生活,让一个人来陪伴你生活。人生才刚刚开始。。。。。。算了,就这样吧。就这样告别吧。

似曾相识的爱情

很多年以前,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首都剧场大厅的书店里,随便翻了两页,立刻就被吸引,大概因为那时候还很年轻,还没有恋爱,对于心中悄悄种下的爱情不知何去何从,似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指南,它会帮助我梳理自己的懵懂情愫,认识所谓的男人。那时候没有钱,于是跑到了国图在北海的分馆,从书架上一本一本寻找,找到的时候心中无限的满足,那本书还很新,似乎没什么人读过。我给它包上了书皮,像对待教科书一样对待它。我在日记本上摘抄了里面的很多词句,这些词句像我的圣经一样影响着我对于幸福和痛苦的看法。它帮我解脱,使我不再执着于自己的十九岁。教会我如何面对自己的欲望和痛苦——要像个正常人一样,不去放大任何的欢乐和痛苦。 我曾经一度认为,我心中的他就是陈天,我和他之间的游戏就是较量。但我根本错了。也许以后我会遇到陈天一样的男人,也许,但他肯定不是。 年少的我把自己的经历投射到小说或者电影里,然后胡思乱想。这样的乱想,使我更爱他,也更恨他。我对于爱情的很多观点都来源于这本书。对我来说,这是爱情的启蒙读物——帮我确立了爱情观的悲观基调。所以我从来都不羡慕那些甜甜蜜蜜的情侣,那些已经顺利结婚或者即将结婚的人儿。他们以自己一帆风顺的甜蜜作为炫耀的资本,我却不以为然,甚至认为那是最容易破碎的假象。该来的总会来的,那种为一个人肝肠寸断的痛苦,迟早会来,现在的幸福,总会在日后露出破绽。这似乎像是徐晨的口吻——等着吧,总有一样东西,会彻底打垮你。 这像是诅咒,确是规律。多年以后,这本书再版了。 我已经习惯于麻木的面对自己不完美的一切。看到那熟悉的文字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是年轻的年纪,为了美好的爱情痴痴的青春。好像,那个借给我《十七岁单车》的男生,早已是另外一个模样了。是的。 我看到你已经大张旗鼓的衰老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也已经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看见了自己 看见了她

一看书的标题,让我想到哲学。翻看第一页的时候我想我错了,可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最初的还是对的。人生本来就是一门哲学。这样的一个故事,这样的一群人,似曾相识。或许是容易被感染,在书里看见了自己——一个类似于悲观主义的人,一个80后的悲观主义者。其实,在我们这代,像我们这样的人应该很多,或多或少都有些幽怨,有些个性,有些悲观,有些自我克制,却又妄想放肆自我,似乎又让人看到了除了自己之外的一个她,很熟悉却很陌生。。。不想评论这本书写得怎么样,一本小说能让一个读者自己产生共鸣,我觉得就可以了,或许这本书就做到了。

其他意见

很明显,廖一梅的小说没有她的戏剧那么摄人心魄。当然她还保留着那种极具风格的语言,但在小说里,不免让我觉得人物都造作而矫情。我很欣赏她作为女性作家,那种细腻中肯的笔触和视角,这种细腻与安妮宝贝等人的风格不同。尤其是这样的切入心灵的描写放在一些平白而有意味的语言之后,或者掺在戏剧性的情节中,带出的就是不可抑制的沉沦感觉。就像我喜欢看着《恋爱的犀牛》中马路独自一人念着:“图拉,草料两吨……”,灯光照出一身忧伤。我也喜爱《像鸡毛一样飞》,让那个碟片贩子从天上掉下来,完全颠覆你的感官。但廖一梅在小说上没有这样的成就。“致死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与被征服,施虐和受虐,与快感相生相伴的忧伤”她想得到,但笔下的人物还是苍白无力,混在那些星座宿命里,过他们自己的(与我们无关的)浑浑噩噩的生活。在这本小说里,语言成了唯一闪光的东西。廖一梅带着她的风格化的句子飘然而来,很多地方都让我想起翟永明的诗。单单就这种语言来说,我要对她致以敬意。就故事来说,似乎可以看成sex and the city的中文赝品。

书摘

《悲观主义的花朵》书摘1、我们从年轻变得成熟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对自己欲望、言行的毫无道理与荒唐可笑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某一天,当我明白其实我们并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性,年轻时长期折磨着我的痛苦便消逝了。……我们的需求相互矛盾、瞬息万变、混乱不堪,没有哪一位神袛给予的东西能令我们获得永恒的幸福。2、你爱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同样的事。3、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往幸福境界的门匙,放纵肯定更不是。4、对于人类来说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有很多很多人,甚至许许多多杰出的人都像你一样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和不幸,忍受着这个充满虚无的人生。5、艺术家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他们替不善于表达的人说出了他们的感受,和善于表达的人取得共鸣,而对于那些毫无直觉的人,应该恭喜他们,就让他们那样下去吧!6、(讲述平凡的茶花女因为小仲马的描述成为不朽)这就是描述的力量,我深知这种力量——她失去了自己真实的面貌,却获得了不朽。关键是没有人关心她是否愿意这样。7、他们的爱情太过美丽,生命容不下如此纯洁美好的东西,保持它原封不动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及时毁灭。8、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从来不做对的事——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勇气的时候。9、只有误解才能产生异样的魅力,才能引发爱情。10、他(徐晨)不会因为你努力表达的爱情多爱你一点……他不是活在你所在的这个世界,你不是你,你只是恰好符合或印证了他的幻象。爱情是好爱情,只是与你无关。……对他来说唯一重要的是他的白日梦。现实中与他的白日梦吻合的他就喜欢,相抵触他就讨厌,丝毫不差的当然就是奇迹了。——奇迹从未发生。11、你问了第一个“为什么”,便要开始一次灵魂的冒险,接踵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无穷无尽。为爱而生,很多人这样标榜自己,为爱而生?不,我不为爱而生,爱是我躲之不及的怪物,是人生对我抛出的媚眼,顾盼有情中生出的一点眷恋,是这世界将你抽空,打倒,使你放弃尊严的唯一利器。别大言不惭地谈论为爱而生吧。12、看看浮士德是怎样对待甘丽卿的吧,引诱她,让她怀孕、迫使她杀母弑婴,被判绞刑,在监狱中发疯,死于她的疯狂。而最终,她才能作为永恒的女神引导男人迷途的灵魂进入天堂,这就是光辉女性的命运,这就是男性社会赋予我们的美感。除非我们有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与之抗衡,否则就得接受这种美感。他要不是太爱自己,他的爱情几乎是完美的。但是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爱情不可能完美。我也不具有这样的素质,所以我不责怪他。“真渴望被精美地爱。”我发出和顾诚临死前一样的哀求。

谁是一朵花?

普鲁斯特说,每一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他内心的东西。这句话在这个时候是适合的,所以有了个四星看到很多骄傲,看到很多卑微,看到很多不能自已的脆弱,尤其是看到一个忍俊不禁的笑话。算是看到已然存在的东西演戏的时候知道藏在孟京辉身后是个女人,当时拿着剧社招新的题签儿,自己先面壁大声念马路的台词,念完居然出了一身大汗。当然,极有可能是独白太长,通常女人都很少有这么长的台词,她们多半庸俗或脱俗,导致絮絮叨叨的话总是不多。多的都是上绞刑架前的普鲁诺先生,西哈诺表格,穿着病人袍儿从桃花源回来拯救春花的老陶,和老得半死不活还能听见莫扎特在耳朵边上弹琴的萨列瑞。我们说,再热身的时候可以抛弃那一套肢体运动了,只用[恋爱的犀牛]闭上眼睛指一段,就从上到下所有窍都冲开了咦,说哪儿了?哦,对,廖一梅。后来每周六买回[周末画报]扫完图片就在城市版里看开篇的小专栏,廖一梅是其中一个,好像还很北方女子的笔锋,虽然我一篇都没记住。这本书,是在丽江旅行的时候从一个特小资的咖啡店二楼书架拿的(偷书不算偷!我一再和我妈强调这点,她仍然一经过丽江的咖啡店就腿软),之后一直在路上看,边看边找契合点。可我是个虚伪的人,所以不会说出来但我不是一朵花,我只是棵长得有点像花的草儿,而且“拜托不了女人呻吟的宿命”随便呻吟一下而已,晚安

只是因为我爱你.

很少有聪明女人在受伤前就已经找到那种骄傲的姿态.她知道她要的是什么,要怎么获得,怎么保持,怎么永远.太多女人都是在受伤之后决心设定距离,保持界线内的美好,维持在人前清高诱人的形象.你看到了骄傲冷漠的我.可是你看不见我内心一直抑制的悸动.你说你爱我.可是你为什么不让我像把自己抽空了一样地说一句我爱你.懦弱的男人啊.你给不了全部我想要的,甚至多要一点都会成为奢侈.懦弱的男人啊.为什么,为什么我还是用我的所有去爱你.总是会为别人的变化而感到唏嘘但却是可以找到立场和角度去理解.面对自己的不同却无法定义甚至解释.尤其是爱.在爱里我们疯狂地变化着.女人最爱游戏的开始,沉溺被追逐的游戏,狂嗜那种轻蔑倾倒在她裙下的男人的感觉.但随着百般的讨好,一切设定的围栏都崩溃瓦解,好比9级地震将所有虚伪的障碍都扫空不见.那个骄傲的我不过是一个傀儡.如果你已经侵入女人最柔软的地方,那我就是你的.我的头发,皮肤,眼神,心跳,呼吸.一切一切.只要是你想要的.然后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答案是爱情.其实也就是无解.没来由地让自己变得原始,用赤裸却炙热的爱包围自己爱的人.希望两个人可以永远.哪怕只在眼神传递的瞬间,哪怕只在言语温暖的刹那.只要那磁场紧紧将我们相吸,永不永不分开.这是爱.也许在爱里最痛苦的不是在迷糊的状态下分手.而是1.我知道你爱我,但是我们却不得已分开.你说我在自欺欺人也好,说我沉迷不醒也好.我是固执地分析了你的所有,体谅了你的一切不得已,我感受到了你的爱,也明白了你的懦弱.我把自己分裂成两个.一个我在午夜梦回,痛哭不止.回忆翻涌,梦境折磨.没有你,我几乎不能活.另一个我可以淡笑着看着你,把一切痛都泯灭在和你眼神交汇的一瞬间,努力说服自己,只要这样就够了.而是2.你永久的离开.移民.或者死亡.记忆再悲切,起码胶片上还有你的身影,但如果你离开了.永久的.那这个永恒的休止符和断点,我需要用多少光阴,青春,泪水,放纵,狂欢,落寞去消耗去化解.然后我们的最后一面被不断地提起,在脑子里,在笔下,在歌中,飘荡,仿佛游魂,企图找到归宿.一个人背负的两个人回忆.我还要笑骂自己的脆弱和胆怯.最折磨我的不是你也不是我们的过去.而是我自己.在不同的人身上寻找片面的温暖,我明明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可能停留.在同一个人身上将自己不断绞碎,变得渺小变得细微直到最后你看不见也感觉不到我的忧伤.我还要夸耀自己,我掩饰地很好.我允许自己偶尔一次疯狂地放纵,之后再深深地责备自己的懦弱.而以上的这一切.仅仅,只是因为我爱你.

Pessimist's Bouquet 暗地妖娆

考研准备复试的时候,一直在读《悲观主义的花朵》,也一直想做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推荐给朋友读,当被问到讲的是什么故事时,我只说,是个爱情故事。心里暗暗的想,也是个成长故事吧。喜欢这本书的三个特点:一是,语言,简洁深刻也华丽丰富,一股舞台戏剧的气息。二是,叙事技巧,喜欢她突然转换时空,剪裁的不着痕迹。三是,俗,故事俗的让我出乎意料。不是说,人往往会爱上自己琢磨不透的人么?至少女人是这样。我是女人,且,俗。所以,我喜欢。一言敝之,一个爱情故事——俗透了的爱情故事。小说是讲故事的,但是,单纯讲故事的小说无疑是小说中的低级产品。能让人心动的绝非是故事本身,应该是小说的质地。人造故事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它们远没有离奇的生活更具故事性。《悲》在讲,一个成熟的女孩子、女人,在她自认为的爱情面前的迷失和沉醉。再一言敝之,恋爱中的女人都是瞎子。她们只看到她们想看的,一切只是在她们的臆想,或,一厢情愿中进行。不管是聪明的女人,抑或是自作聪明的女人,似乎是都逃不出。在网上看到对这本书的读者留言。说,这个故事是不是作者的半自传啊,那个“徐晨”是不是石康,而作者是不是就是阿莱。我看了心里暗自发笑:女人真是比男人成熟的快,石康还在缅怀青春回忆的时候,阿莱都超脱了。但是转念一想,看透又能怎样,还不是逃不出。爱情来的时候,若是舍不得伤心,就什么都换不到。所以,勇敢的做笨猪,以跳河一闭眼的勇气和决心,笨猪跳!何况,受欲望驱使的你,像笨猪一样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实,《悲》还讲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人生、爱情、生死、阅历、现实、梦想、时间。我喜欢她说“爱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意思和我常说的“天赋异秉”差不多吧。最后,现在看小说的感觉,一是,很少有能打动我的小说了,那种“一见钟情又一气呵成”的没有;那种“一边看一边骂,又舍不得放下”的也没有。我读书不喜欢有始无终,除非是开篇就让我无法忍受的。所以,多数是晃来晃去,读完,犹如完成一项繁琐的工程。二是,读过的小说中,越发少了能归为很喜欢的,大多是“还凑合”,“还可以一读”已经算是不错的评语了。三是,读过小说,开始喜欢总结其特点一二三了,同时,讲故事的方法越发吸引我,故事嘛,也就那么回事。最最后,什么时候我的感情也可以“阅尽千帆”。不在乎是和谁爱,只在乎是和什么方式、什么特质爱。aria1107 @ 2005-05-02

这回百度不到了

“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的,然后是大张旗鼓的,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悲观主义的花朵]书是在丽江旅行的时候从家极小资的咖啡店二搂的书架上拿的长春是先有图纸才兴建的城市,而我们是傲慢的北方人,天生认为道路放在地图上应该和现实中看起来一样完整通畅、只朝着一个方向爽快地伸出去,永远应该用东南西北来标识路的走向。而南方的道路让我懊恼,它们甚至不应该被称做道路,它们是窄巷、死胡同儿、鸡肠子或者别的什么拗口的东西那天我和妈在光亮的石子路上晃悠,彻底放弃了对方位的认知,看到岔路就随便指一条晃进去,如果回到眼熟的店铺,就往不眼熟的一边去。走到咖啡馆前是下午两点零一刻,太阳正大,还没尝过云南小粒的味道店里坐着两个女人,每人指间一根烟,端着咖啡耳语大笑。她们拥有相似的笑容和举止,眉目间传送的细微表情都有一致的波动,才想至少过去的某段时间里她们生之铰链嵌入了对方,才能干涉彼此的纹理至心心相印的如今手里没书自安不得,顺着陡峭的窄楼梯摸上二搂,回头一望险些跌回去。身后谷底之深,哪怕正午阳光灼伤了皮肉,经络也传不出暖意点不化心寒右手边棚顶的纸鱼随着风呼呼拉拉,一阵墨香也营散出来。我看目录颇丰,王小波林白加谬的文集都在架上,许是知识分子见过世面瞧了花花世界,藏在丽江连外乡人也不那么惦念漂泊,躲着歇着,逃了杂世寻一时清净我喝着杯浓得像汤药一样的云南小粒,妈在桌子那头摆弄着相机,说我看书的样子像民国时期的进步女青年,虽然还没除掉小资本主义那套做作虚佞的矫情,但脸上挥之不去忧国忧民的忧愁却不是假相。当然,她说的简易直白,这些扩句一样的辞藻都是经过我一手加工而成。赧颜,赧颜,国忧民患未抱,空论忧愁想了想,他日来归还吧,姑且给自己一条必行的退路可怜了我家娘亲,之后几日的闲游,每次闻见咖啡的郁香就双腿发抖迈不出大步,看到那巷子的入口就支吾不前,怪我不该举动如此害她忐忑。其实她不明白,这些出门时小小的怦然心动,也是心动临了夜关不掉栈口的红灯笼,照在电话的屏幕上,投在心上模糊得没有形状忽而想起咖啡店里的那两个女人。好在我们还能说,即便各自萧条,也还有同波之叶的互嘲,总归不算寂寞路灯暗下去,天色亮起来

生活如赌博,我们能祈求的只有好运

生活如赌博,我们能祈求的只有好运。祝你好运!读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生活就像是一场场的赌博,我们终其一生也仅是在自我较量,我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去做一个好的赌徒。要用一生的时间与勇气,胆量与气魄去赢得想要的目标。也要愿赌服输。我们谁也无法确定将来,或者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奇迹又是什么。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来不及。“还来不及分辨自己的感情,你爱的人已经结婚生子作妈妈了。还来不及弄明白自己已经一把胡子了。还来不及照顾儿子,他已经长大成人变成问题少年不理你了。人永远都来不及。什么是最伤感的?一对情人约定好了下一辈子再续前缘,可投胎转世的时候却差了一辈子。男的在世上孤独一生作了个坟场守墓人,却不知道自己等的人原来就在一块墓碑下——在他出生时已经死了。时间!你可以反抗一切,但不能反抗时间。”这是她的话,残酷的叫人心疼,现实得叫人难过。原来,我们所有的期望只是一相情愿。所有的答案,深究揣度后的真相只是运气。所以,我们要在这一秒,下定决定,即使厚颜无耻,也要勇往直前。老天用了太多太多的巧合来蒙蔽我们,用了太多太多的情绪来戏弄我们。我们只能独个默默承受,自我安慰。但无力反抗。要相信,人确实生而不公平,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起,冥冥中就早已注定。这个世界,有些人一无所有,有些人却得到太多。所以我们不明白。我们不停地追问,也得不出生活的意义。我们真心诚意的叩拜,也祈求不到公平。我们只能做好了失望的准备,却仍冷不防会被现实的冷酷击倒。我们的积极乐观,满怀热情,对生活充满的希望,却终究要以绝望来收场。我们顽强的挣扎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化成了悲观土壤里的种子,萌芽,成长,开花,枯萎,凋谢,不得延续。我们苟延残喘的生活,忍辱负重,也只为同一个结束。一个看不见的存在,虚无飘渺,是虚空。既然注定凋谢是最后的结局,就要使这朵花开得悲壮艳丽,才不枉来这世上一次。这是一条不归路,开始的时候已成定局,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一次。爱恨情仇多乃注定,我们只能用一生的运气来赌期望。可是如果,自己都不能确定自己想要什么,又如何去赌?如果得不到是坏运气,那么,与不知道要什么相比哪个更倒霉?******************************************************花朵语录:我们一生中总要遭遇到离开心爱人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死亡,对此即使我们早有准备也无里承当。人类惟一应该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面对这种痛苦,但是从来没有人教给过我,我们都是独个地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绝望。

招80,90实力写手

望喜欢文学的80,90的GGMM们加入该群83116818,谢谢大家的合作,80,90圈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冲出庸俗的圈子,一起分享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悲观主义也能开除花朵

今年读到的最喜欢的一本书。不为爱情故事,只为从头到尾弥漫的情绪,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自我挣扎。这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吧。当所有的力气最终无果,最残忍的应该是生活还要继续。虽然从始至终我是一个人,但最后,连远处的光亮也终于暗淡。他不说爱我,他时近时远,他的眼神里有闪烁。但我却以为这是我们之间的默契,是暧昧,是了解。假若爱情变成一场骗局,那么失去的不仅仅是尊严,而是最后的一丝盼望。廖一梅的文字让我疼到心底,却又欲罢不能。

放纵一切的美

喜欢这部小说纯粹是因为它的语言和逻辑,无关爱情。陶然的爱情让人不免觉得有距离,因为它完全被剥离了理性。陈天这个人物不免有些虚化,它有种令人厌恶的完美,无法贴近现实中的爱情对象。廖一梅的语言冷峻而细腻,不可防备地撕开我隐秘的内心世界,那些无法描绘的思想的瞬间在她的笔下却那样惊人的吻合,以至于读到小说的中部我都感觉这部小说就像是为我写的。联想起我的内心,它始终有一块地方,那里缺了又满,满了又缺;灰了又暖,暖了又灰……说不出它到底是悲伤、孤独抑或什么,因为它独立于所有境遇的可能而顽固地存在着,构成了我人生的边缘地带,或者成为一种人生的动力。我想我不可能怀揣“悲观主义的花朵”,把自己的内心进行的如此彻底和一往无前。但是她“进行”的力量让我看到自己无法释放的勇气,这种共鸣足以令我有种兴奋的战栗。看到小说后部,我的热情有些减退,因为人物感觉的边缘化到达顶点。所以觉得,如果爱情的主题可以分散掉点,小说会更脱俗点,因为说到爱情免不了矫情。

有时很美的悲观主义

是第一次看廖一梅的书。在一个调休的日子里,一整天没有出门,没有吃饭,拉着窗帘,趟在床上,昏天黑地的看。看完感觉真的很好。仿佛一个悲观主义的人,遇到另一个悲观主义的人。而这两人又刚好是喜欢宣泄情绪的人,相见恨晚,心心相吸,抱头痛哭,哭完大爽!今天上豆瓣来看到别人的书评,好几个人说这本书不怎么样的。怎么会呢?我有些错愕。然后开始仔细回想这本《悲观主义的花朵》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死活也想不起来故事情节了,一点点也没有。只记得那种头昏脑胀之后的舒畅感。书还没有来得及还掉,于是又重新掏出来翻了两页。哦,一个叫陈天的老男人。还有一个叫徐晨的浪子。灵光一闪,记起来是怎么回事了。的确是一个烂故事。为什么有那么多女人喜欢老男人?而浪子又为什么能够那么自以为是?但是廖一梅很会说故事。她把一个烂故事,说得让人从心底觉得悲观。即使是矫情的悲观,即使是没事找事自作孽的悲观。因为有那么多人打着悲观的旗号买醉,所以这世界真叫人觉得悲观!感情是个什么东西?你看完《悲观主义的花朵》,就知道感情这种东西如同昙花一现。既让人垂涎,又叫人痛恨。但我比较喜欢悲观主义的爱情呢。因为我也喜欢吸血鬼的爱情:“吸血鬼的爱情有着爱情中一切吸引我的东西,致死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与被征服,施虐和受虐,与快感相生相伴的忧伤,在痛楚和迷狂中获得的永生……”我一直说:在快乐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悲伤也一样。这是悲观主义者。在悲伤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快乐也一样。这是乐观主义者。但是,悲观主义者,会能够更为清醒的活着吧。放低姿态,其实更容易接近快乐。就像,在黑暗中,对光源更为敏感。

一本破书

或许曾经确乎是也被《恋爱的犀牛》歇斯底里了一回,所以买了这本书。或许我对它的期待的确是过高了,所以难免也失望也大。这是我近年来所看过的最破的一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太过的自恋和虚伪。如它所宣扬的:“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为爱而生,很多人这样标榜自己,为爱而生?不,我不为爱而生,爱是我躲之不及的怪物,是人生对我抛出的媚眼,顾盼有情中生出的一点眷恋,是这世界将你抽空、打倒,使你放弃尊严的唯一利器。别大言不惭地谈论为爱而生吧。”我承认我买这本书除了因为《恋爱的犀牛》外,还有一半是因为这宣传语的,我当时正好想要一些这样的东西来消遣我的心情。但是它却没有被很好地写成这个主题。它整本书就是在写“我”如何猛烈地爱上了那个男的,可是那个男的却被她写得面目模糊,让我们感受不到半点他有什么魅力,而且它也并没有写出她是如何地爱上他的,只是说他是她喜欢的那种类型,吃了两次饭打了两个电话,就爱得死去活来了,实在是没有半点写实的基础,让人感受不到半点她的这种爱的真实性和可信性,通本小说只是作者借“我”的身份和立场在猛烈地主观地抒情,实在是让人作呕和受不了。我承认写作是有其作者的自由性的,很多东西不需要向读者解释,可是我想任何的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在写作时也并不会一点都不会考虑到读者的吧?不过这本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些议论和细节写得较好,虽然整本书很搞笑。作者好像都连写小说的基本功都未能掌握。很好奇《文汇报》和别的一些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制造犀牛

闲下来的时候,把这书又重新看了一遍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一样,因为孟京辉而看了犀牛因为犀牛而记住了廖一梅话剧是那样奇妙的舞台艺术就像人无法跨入同一条河,我们永远无法重温自己看过的,世上唯一的那场犀牛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的人错过了犀牛,错过了琥珀。就像我无法弥补于是,我们都期望在贴有廖一梅标签每一个角落寻得一种补偿从《像鸡毛一样的飞》到《悲观主义的花朵》,努力搜寻显然,我们一次次的失望了我们所寻找的是舞台后那个编剧廖一梅而不是屏幕后那个作为作者的廖一梅她那些让我们大段大段背诵的语言,让我们痛苦的偏执爱情都只能出现在话剧中其他任何形式,都是不适宜的廖一梅高呼过,“大众审美就是臭狗屎”而这书,无疑,是完全的大众审美女性视角,一个平淡的爱情故事只有看到类似句子的时候才会像被提醒一般,‘哦,这是廖一梅的书’『窒息你的自尊,抛弃通用的爱情准则,忘掉幸福的标准模式,剥掉这一层层使感官迟钝的世俗的老茧,赤裸裸的,脆弱柔软的,只剩下爱情了,要多疼有多疼,美丽得不可方物,改变天空的颜色,物体的形状,让每一次呼吸都带有质感,生命从此变得不同……』

闷骚女

“我”爱陈天,却不想大声说出来。只是在他面前,头低,低到尘埃中去。“我”爱陈天,幻想与他做爱无数次。可是多数在梦里。我怕我的主动渴求吓怕他。“我”爱陈天,只要他对我说一句,“做我唯一的情人吧”。我就会每天欣喜地在黄昏中期待他的背影。“我”爱陈天,就算他有那么多情人,我也期待见到他的那些日子。一般的恋爱满足不了“我”。“我”生来,就是为了陷入这种自虐的恋爱,而深深不能自拔。“我”享受思念的毒药,更享受远观的乐趣。“我”没有安全感,喜欢老男人的双手摩挲我脸庞的质感。“我”幻想变成着红衣的卡门,和陈天疯狂的做爱直至死亡。。却在现实中表现出对他不屑一顾。这一切,是因为我不想让他知道,我爱他,甚于他爱我。(我是端庄的东方女子,就算为了爱情做情人,也要含蓄。)汗一记~~

无需崇拜

很多人把对一个男人的崇拜看成是爱情唯一的闪光点,他若没有令人值得崇拜之个性,没有令人五体投地之才华,没有叱咤风云之社交能力,没有个他人艳羡的丰裕物质,没有俯瞰众顶的社会地位,这个人便没有令人崇拜的欲望。为什么非要崇拜了,仰视了,自我弱小了,才能将心中蕴藏着的感情山崩地裂般倾倒给那个所崇拜的人?一个在他人眼中平凡的人在爱情的虚饰下成了神,唯一能照进光亮的神人。自己却是成了一个受虐狂,一个自我怜悯的爱的乞丐。陶然深陷的那个男人漩涡,我想是她给自己设计的一个爱情幻想剧。她想要掉进那里,她就是要被爱情俘虏,她就是要成为一个悲观苦痛者,她就是扛着尊严伤害内心的自我混乱者,她神化了一个人,自己却成了一团鬼火,虚幻地对着无法占有的男人熊熊燃烧。陈天,可以说是我最痛恨的老男人之一。不是说,人不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而是要爱之前得看清自己是否有责任去承担自己和对方的爱。爱,不是简简单单去互相燃烧激情,而是要让对方深感爱之美好。自己有家庭孩子,外面还有一个小秘书情人,年纪不小了,却四处勾搭女青年。自以为才华横溢,人格魅力大放异彩,处处讨人喜欢,时时用那文艺眼神反射他人的俗鄙与浅陋,展现自己的高深莫测与流光溢彩。对陶然,只是三分钟热度。满口说是压力,说是疲惫,说是爱的守候,其实就是不要了。知道将这个女人的心牢牢锁住后,自己拿把钥匙去别处溜达溜达。那个女人一生都怀着未竟的爱心痛着。陈天死了,陶然还是如雷轰顶,尽管这个男人已经和她毫无关系。无需崇拜,那个男人再好再优秀再惊为天人,和他在一起并不代表你就很好很优秀很惊为天人.对他越崇拜,自己就愈觉渺小和卑微,最后只能成为被抛弃的人,一生郁郁寡欢。女人对爱情执著追求的天性让她们往往成为爱情的受害者。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崇拜自己呢,关注自己的个性塑造,让自己成为一个被他人关爱也能够关爱他人的人。爱情,是双方都要努力使之更加美好的事业,不是一个人在垂死挣扎,自找沦陷的表演。

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

还是说说这本书吧。很久以前就听说了却一直没有看。前些日子突然翻起就来了兴趣。这也是来这边后难得认真看完的书。廖一梅的风格一直以来都是我喜欢的。故事只是简单的故事。爱情也只是普通的爱情。 可还是因为那些字、词、句而一直读了下去,直至最后一页。喜欢那个隐忍、克制的陶然喜欢那个一直在幻想中生活的徐晨喜欢那个沉默不语、处变不惊的亚东喜欢那个能感知世界的爱眉喜欢那些固执地生活着的人们但 不喜欢陈天,从头看到尾都不喜欢。 也许是因为看不上他的懦弱、逃避也许是因为他是个苍白的人物也许只是因为他就不是我喜欢的那种类型的男人

訴說的能力

約莫兩年前,見過廖一梅,在《琥珀》的首映見面會上。這個纖弱而敏感的女子,完全符合我對文字的想象。《悲關主義的花朵》中她喜歡吸血鬼,呵呵,這是件美妙的事情,所以,在她筆下,愛恨是致命的,色情是莊嚴的;她常有不安,這樣的不安讓她拼盡所能,匆匆扔掉手中的東西急奔向前。“後來才知道,沒有更好的東西了,這裡沒有,那裡也沒有”。你無法想象,如此單薄的身體下,蘊藏的能量,這不關文字,而文字又是她最好的介體,把她鮮活地拓印出來。我喜歡《悲觀主義的花朵》,這種喜歡,更多的來自語言的魔法,那些雜亂無章的人,毫無情理的故事,卻因為語言的鞭子,把他們排排列隊。很多時候,我總相信,書中悲觀主義的魔蝎座的“我”便是廖一梅,她統帥著千軍萬馬的棋子,進一步退一步,全頻她勾勾小指。而她卻翹著腿,擺著優美的姿勢,看這些臣子趨炎附勢地圍攏,這就是一個文字寫手的魅力。也許,你說這是誤讀,可是誤讀又何嘗不是一種能力。戀愛是一種能力;作官也是一種能力;明星是一種能力;作寡婦也是一種能力。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具備你所存在的位置的能力,你擁有,那么你便可以成王。

比较张小娴和廖一梅的爱情观

当然,我只不过是分别读了两位的两篇经典作品而已,似乎没有资格妄下结论,可还是想写写自己看完后的感受。张小娴的是看了《面包树》三部曲,廖一梅的看了《悲观主义的花朵》以及《恋爱的犀牛》(看了一半,看不懂)廖一梅小说里的“我”似乎一直都没变,理智、冷静、克制,她很尖锐的支出徐晨失恋的苦苦挽留是处于自我陶醉,并欣赏和享受那个悲情、执着、生死相许的自己,我很敬佩她的尖锐和洞察力。对于她比较喜欢的那个红舞鞋期的性伴侣,他们离别的对话让我印象很深,他爱上了她,所以离开了,他说,毕竟没有爱上我不是你的错。他们的直接微妙的爱情是多么的理智啊,一旦失控就必须离开。真正让她爱恋的陈天,她也是保持着深度的自我控制,她不要黏腻,不要表白,就是要这样把自己紧紧包裹着去爱,陈天走了,结局我感受不到作者是怎样的感受,但是我觉得这都是“我”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对爱情所秉持的人生哲学决定的。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不过她是做文艺的,追求精神的高贵和纯粹,只是,这是需要代价的,似乎少了普通人的那种盲目的幸福……张小娴的三部曲,就像她自己的成长历程,她的文字温暖、平易近人,不会那么紧绷,她爱上的那个人也爱她,只是他不知为何做不到完全的忠诚,是不是才子都是如此,我不知道,这样一个爱过大嘴巴画家的男人,爱着“我”,又无法阻止自己出轨的男人,善良的“我”是很难驾驭的,我觉得。他们之间也重视精神交流和理解,只是他不能为她改变,他为她写情歌,给她最美最温暖的许诺,却不能丧失自己内心最不想被束缚的冲动和个性。是太年轻了吗?我不知道。“我”最后爱上了发小,一个给她温暖如家的感受的男人,贴心,可能她累了,爱情有时不可兼得,爱的深沉必然两个人会伤害会折磨,爱的温暖如春,必然有些乏味,年轻和中年时段,人的追求是不同的吧。比较两个人,我觉得张小娴的爱情观比较容易被一般人接受,精神的共鸣,很难得,但是也很虚幻,有时觉得两个人彼此合为一体,爱你就像爱生命,也许某一天你又会发现,其实你并不真正了解那个人。所以,人是会老的,会安分的,会慢慢接近世俗,慢慢体会到结发知冷暖的感受的,最后爱上的相伴终老的,应该会是一个温暖的人吧。

逃开吧,如果还来得及

就这样两个小时一刻不停的把这悲观主义的花朵看完,好久没有这么看一本书了。像是心里有个很大很大的空洞,急着要找些东西来把它填满。其实不是像是,根本就是这个样子的。蛮好的书,很对胃口。不是喜欢它的故事,而是将其当作散文来看的。就像我听歌从不爱曲调,只是爱那些歌词,是一个道理的。有些话很喜欢,却总是容易忘记,摘下来,好让想念的时候可以再看看。"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 --保尔•艾吕雅《公共的玫瑰》 "再也找不到你,你不在我心头,不在。 不在别人心头。也不在这岩石里面。 我再也找不到你。" --里尔克《橄榄园》 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地,然后是大张旗鼓地,直到有一天你看到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我们都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尽管我们都不相信。你要知道我已经尽了力,为了答应过你的事我尽了全力,你专横而且苛刻,你求我,你要我答应,你要我青春永驻,你要我成为你的传奇,为了你的爱情我得年轻,永远年轻,我得继续任性,我得倔犟到底--你只爱那个女孩,那个在时间的晨光里跳脱衣舞的少女。我们从年轻变得成熟的过程,不过是一个对自己欲望、言行的毫无道理与荒唐可笑慢慢习以为常的过程,某一天,当我明白其实我们并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性,年轻时长期折磨着我的痛苦便消逝了。 对于人的天性我既不抱有好感,也不抱有信任。生活的真实性都值得怀疑,其他的就更别说了。我们有过最纯洁甜蜜的时光,而后的互相伤害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而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敢说,我们在相互伤害中达到的理解,比我们相亲相爱时要多得多。说起来,年轻真是无助。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一生都将厌恶矫揉造作的痛苦,因为我和它总是来来回回地互相追逐,在错综复杂的人生迷宫里迎面撞个满怀。正如萨冈引用艾吕雅的诗句作为她小说的名字:"你好,忧愁!"我们每次碰面时都是这样问候的。花了很多年我才意识到,实际上对我来说一句不得体的蠢话比背叛、残暴、欺骗这样的所谓罪恶,更加难以接受。罪恶里还时常蕴藏着某种激情和勇气,激情便与美感有关,而平庸与乏味则毫无美感。这些青涩、幼稚的记忆一直搁浅在我的体内,让我保持了孩子的容貌,脸上留下那种迷惑、不安与执拗的神情,只要这种表情还在,我便一直生活于时间的夹缝之中,不再年轻也不能老去。该是把这种表情剔除的时候了,心安理得地让时间的纹路爬上我的面颊,我会变得坚定 ,坦然,而且安详,而你将不再爱我,我可以自由地老去,我将脱离你的目光,从岁月的侵蚀中获得自由。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匙,放纵肯定更不是。叔本华说的没错,对于人类来说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有很多很多人,甚至许许多多杰出的人都像你一样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和不幸,忍受着这个充满虚无的人生。就是在那时我认定艺术家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他们替不善表达的人说出了他们的感受,和善于表达的人取得了共鸣,而对于那些毫无知觉的人,应该恭喜他们,就让他们那样下去吧。我等待着置我于死地的爱情。逃开吧,如果还来得及。我知道许多人习惯夸大他们真实的爱意或好感,而我习惯于掩饰。陷入爱情的顾城说:"看天亮起来是件寂寞的事。"想你会想到落泪,是我始料不及的。唉,我们到底是以何种名义相爱的?真是一头雾水。跟梦想有关一切对我是禁忌,在生活里你可以随意伤害我,我无所谓,但是你不能碰我的梦想。

生活指南

一本被我看得成了生活指南的书。敏感,聪明,精到的文字使得小说呈现出一种金属零件般光滑,密度十足的质感。并且,这些零件可以准确无误的插接在我的心中,在我的意识与感受间搭起一个通道,引领我到达快感的顶端。   如果你也还年轻,非常值得一看。

克制是一种美德

我用很快的时间把这本书过了一遍,也推荐别人去看,但不代表我认同这个故事。已婚男人,是我绝对不会碰的一类人。虽然根据无聊的所谓概率计算,这个世界上适合你的人没有几个,但也不是只有一个不是?恨不相逢未娶时好了。不得不承认,我有某种洁癖,精神上的洁癖。这情感若是掺上了第三个人的伤害,若是让自个觉得不那么光明磊落,那至死都消不了阴影的,像陈年的旧伤,到阴雨天会隐隐作痛的。还要承认的是,感情,我认为是没法分享的。我没法想象自己所爱的人竟同时在另一个人怀抱,这样可能会让我百爪挠心万蚁噬心般难受。但是我要说,陶然这姑娘的克制功力一流。明明想念得要死,却能生生的静等召唤。明明难过,却还能笑着对面聊天,还能若无其事。我也是基于这一点,让别人去看这本书。想他明白,其实有些话,说一两次就好了,我知道。说多了,真的什么用都没有。陶然这样的姑娘,对于已婚男人来说,是绝好的情人。对你又有感情,又不纠缠你。完了,还能摆出好姿态。不会哭天呛地,不会要死要活,不会让你觉得良心过意不去。其实姑娘们太懂事了不好。好像也是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话,姑娘们太省心了,就可以让自己的男人腾出一只手来取照顾别的妹妹了。当初的莉香,转身离开,再见面也依然微笑。她彼时受过的伤,那个男人,其实也心知肚明,但只要她不表现出来,他就不用那么正面的去感觉内心的不安。就像明知一个人死了,却不见棺材不落泪一样。其实,起初我是心存疑惑的,如果不是那么克制,也许一切都会改写。但如果不这样,那就不是陶然了,也没这个故事了。伤过痛过,只有自己才清楚,又抑或自己都不明白。那么,就这样吧。反正凤梨罐头会过期,心动会过期,痛苦也会过期。尽管这样,我还是记得,那些秋天,那么美好,有灿烂笑容,有晴空万里,有雨后的清新,有一生的美好回忆。在这个盛夏的季节里,忘掉一些,记住一些。亲爱的,谢谢你们。

悲观主义的花朵

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半年多前见到过同学看,看到书名,当时也想看。潜意识里,悲观主义表达的东西总是裹挟着悲伤、忧郁、消极、低迷的。而有时候的生活里,也情愿把自己放置到一种忧伤的状态,独自舔舐,享受着给刻意营造的情景。悲伤,很多情况下,跟爱情一样,仅关乎自己。博客里的自己,码字的时候永远在试图寻找一种忧伤的基调,理性去表达。所谓生活的哲学,也不过是一遍遍的安慰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收眼前的一切。不想将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往自己的身上套,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寻找一种可能,一种激发自己生活态度的可能,虽然情节虚构,但情节背后作者的态度却无法掩藏。很些东西欲盖弥彰,如陶然,再多的克制和无情都没法掩饰她对爱情本身的态度,一些本真态度就是在我们满不在乎的时候一展无疑的。我们克制的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以为自己明察秋毫,敏感世故,不屑地评价着别人,审视着生活;以为自己聪明智慧,什么都逃不过法眼;以为自己所有都能看透,谁谁、事事不过如此,而我们未知的是,再敏感的人也有其愚钝和迟滞的一面。不害怕冷漠,就害怕别人热情地把冷漠包装好放到眼前,哪怕我能看的懂TA展现的所有技巧,可还是不适应。情愿跟一个人尴尬的真实相处,也不想充满技巧地满嘴关心。有些人始终会走不进心里,就算在某时某刻你和TA愉快地见面、嬉笑、聊天、相处。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或许,我们本不该对生活抱有如此大的希望,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孤独是我们的本质。于是,我们渴望爱情、渴望友情,因为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时间长了,就需要倾诉,需要有人相互搀扶。有些话,当开始犹豫当讲不当讲的时候,彼此间的关系就开始坍塌,心境已然异化,于是,误解,矛盾,分道扬镳。小说里说,有误解才有爱情,误解也容易激发爱情,餐桌上有人对我笑,轻轻拍着我,说我讨厌,我以为姑娘喜欢我,可惜她只是因为刚才的话笑料十足而手舞足蹈,于是,期望心有灵犀,而非一个个误会制造的人间喜剧。总会遇到那么一个人,你愿意跟她说心里话,而她也有意倾听。因为遇到过,所以才更期盼;因为经历过,所以才更谨慎。想找个姑娘,去拥抱、去爱恋,不打听身份、职业、家境,享受爱情本身,就只关心她,她的一颦一笑,她的脾气秉性。爱情,其实是个挺有悖论的东西,我们渴望拥有而之中又掺杂着爱欲的本能,也或许是因为这本能所以才渴望拥有。那么,祝你幸运。

尘埃里绽放——《悲观主义的花朵》读书笔记

“人生因为有美,所以最后一定是悲剧。”——《拜伦传》现在买书之前,习惯先在豆瓣上看一下别人的评价,以作参考。这也是这个2.0网站最初的主要特色和功能。后来,随着“一小桌别有用心的人”越聚越多,各类小组渐渐将之偏向论坛化、时政化,再后来,也就是年初,在反“低俗化”运动扩大化的情况下,豆瓣管理层噤若寒蝉,一大批小组被关闭解散。再次回归书评时代。另一个习惯是:小说类的书一般借阅,很少买。后来,随着99、卓越等购书网站上不断推出优质低价的小说,也开始顺带网购一些经典名著类小说。但是对于最近几年的新书,除了安妮、《追风筝的人》、《伊斯坦布尔》等外,还是以借阅为主。原因是,心里对小说有偏见,以为消遣之物,知识性、可征引率不多;且对新书的信心不够,坐待时日检验。有上面这番陈述,是因为现在要谈的这本《悲观主义的花朵》,就是在看了豆瓣书评后,被书名和网站推荐蛊惑,兴致勃勃去借来,带着些许期待甚至激动开始读,渐渐地被失望包围,终于又庆幸——幸亏不是买来的。作者或许是一流的编剧(以《恋爱的犀牛》为代表作),但这小说,实在只能算是二三流的水准。尤其在与豆瓣上那么多推荐、追捧相反衬之下。但是书中对“女文青”的在感情上的拧巴、纠结、穷折腾,称得上入木三分。塞尔维亚人帕维奇在他那本关于神秘部族哈扎尔的书里讲到过:“幸福到来的时刻,得给它加上一丁点儿轻微的苦涩:这样就能记得更牢。因为人对不愉快的时刻比对愉快的时刻记得更长久……”(P6),小说主人公——26岁的魔蝎座的编剧、自由职业者陶然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倾向认为我们最爱的人是给我们痛苦最多的人。这是一种难得的天生禀赋,一种张弛有度的高技巧能力,因为太多的甜蜜让人厌倦,太多的痛苦又引不起兴趣,能使我们保持在这个欲罢不能的痛点上的人,我们会爱他最久。”这段话可以看作全书的基调。书中陶然及其同类的经历、认识可以典型代表一类文学女青年。一开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热衷于白色的棉布衬衫之类美好、纯洁的东西。然后开始一段以为美好实则畸形的“吸血鬼式爱情”,在与46岁的作家陈天的恋爱中,渴求和追逐“激情”。而陈天的爱恰恰“是‘很男人’的,是一种宽厚的情感,带着欣赏、宽容、体恤和爱护,完全的善意,没有占有欲,也没有现实的利弊考虑,让你在他的目光里慢慢开放。这是让女人变得幸福而美丽的爱情。但是这是审美的情感,会向一切他认为美好的人开放。”(P190)所以,陶然最终爱上的这个陈天实是有几个情人的“假情圣”。转而开始纠结于诸如“空虚”、“死亡”等概念,烙下灰暗心理(“美感毫无用处,爱情有害健康”P126),产生“不安感”(“不安感是我人生的支柱,一切事情的因由”P88)和恐惧(“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忍受是容易的,但你一旦知道你将遭遇到什么,你就会心怀恐惧。这就是年纪越大的人越缺乏勇气的原因”P62)。接着慢慢醒悟、超脱:“某一天,当我明白其实我们并不具备获得幸福的天赋,年轻时长期折磨着我的痛苦便消逝了。”(P2)“人对他人的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越安详。没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自己的需求适可而止”。(P120-121)最终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或虚无论者:“没有哪一位神祗给予的东西能令我们获得永恒的幸福。对于人的天性既不抱有好感,也不抱有信任”(P2)“远离风月情事,远离情感纠缠,远离那些毫无意义的人间琐事”( P28)陶然跟陈天的爱情很自然地让人想起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那句经典的话:“当她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这种卑微中自喜、“爱上爱情”而内心抓狂、在“美丽的痛苦”里自怜自哀自残自伤自己折腾自己的感情状态无所谓好或者不好,但是到底总非我们最终所愿,很大程度上也因此而牵连到了对这本书的态度。有人说书中的男主角“陈天”是在指代王朔、石康,又有人说是王小波,倒还是有那么一点像。譬如陈天的小说名叫《田园》、《我的欢乐时代》(时代三部曲?),曾有作品《小童的天空》被改编成香港电影(《东宫西宫》?),死后出了文集。当然,这种联系更多地可能只是附会。因着对于借阅的书,总想要等写了读书笔记才能算“据为己有”的私见,这书借了都快有半年了。现在总算可以去还了。真好。2009年3月16—17日

爱情是一场慢性胃溃疡。。。

这个标题并不能针对所有人的爱情。但是对于内敛的东方人,对于懂得克制的摩羯座,对于陶然来说,对于我来说,至少是这样的。记得当初看《蓝莓之夜》的时候,怎么看都没法投入。我得承认,我也许是个伪文艺青年,但是对于王家卫的电影,每次还是看得精神集中百感交集的。看到最后,我终于明白了。完全是演员的原因。不是说他们的演技,电影的氛围也塑造得很好,但是我对于金发碧眼的人,会偷偷亲吻一个女人的嘴角残留的蓝莓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如果是一个典雅的中国女子睡在那边,一个内敛而沉稳的男子来亲吻她的嘴角,我会觉得比较合理并且有意境。所以,陶然认为自己只会爱北京的男人,那些男人身上都至少有一些她喜爱的气质。我自然不会把范围只限定在北京,但绝对是只钟情于东方男人的。对于外国人,帅对我来说都没有太多差别,当初看《越狱》也只是觉得不要长得像t-bag那样就差不多了。我们得相信,从小或多或少受过儒家思想熏陶的中国人,是具有一些独特的气质的。当然,本书中的角色几乎都是文艺青年,靠写字为生,自然不能代表中国的正常国情。陶然在一处感叹道:“我很高兴遇到他,很高兴成为他的情人,成为他众多情人中的一个。”这一点自然不被一些淑女,追求从一而终的女子接受,我看到却异常激动。自然不是我不赞成一夫一妻制,而且我也是标准的保留着那些各式各样的第一次,等待在正确的时间遇见那个对的人,也是向往着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实在是生活中的男性大多让人趣味索然,终日只能靠漫画、小说以及自个儿的白日梦度日。恰好近期看的一个BL漫画,男主角就是冷冷的,然后性关系混乱。我一直认为,一个花花公子能为一个人变得痴情,是比一个天生的情种了不起的。所以当初看《蓝色生死恋》的时候才会迷元彬迷得不行。所以,随着大学的即将结束,近日的白日梦出现一个英俊潇洒害死人不偿命的男人,有着混乱的性关系,但是有一天我们彼此就出现在彼此的生命里,彼此都是冷静的人,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当然,我还是需要有点与众不同的位置的,比如可以有他家的钥匙,可以在他家过夜,可以为他整理房子,但是要辞职要离开,也可以不用报备。自然,因为一切都是虚构的,所以我的情感很好控制,谁也不能保证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但是我敢保证,虽然我是白羊座,但是陶然的克制我还是可以感同身受的,因为那是骄傲的基础。虽然,偶尔也会有突然脆弱的时刻,导致对方出现一些不耐的情绪,那真的是非常伤人的。因为对于陶然和陈天的感情比较能够理解,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倒是陈天告诉陶然关于他自己的两个故事,比较是心有戚戚焉。其中一个是陈天去香港访问,一个女助理为他安排行程,一起待了两个星期,最后就对丈夫提出了离婚,因为她说她爱他。陈天的结论是:许多时候女人比男人要勇敢决断得多。我想我相信陶然对陈天的评断:他是一个有着爱的天赋的男人。没有一个人不愿意被这样温柔得对待的,也很少有人被这样温柔得对待却不动心的,连陶然都逃不了。虽然陶然自己,读者大多数都是愿意相信陶然对于陈天来说的确是与众不同的,对于我的白日梦里,我的前提也是我对他来说是独特的,但这是不是事实,谁也不能保证。另外一个故事是那个女护士在陈天离开半年后打电话告诉他:从他走后她就大病一场,不久前才痊愈,打电话给你只想告诉你那一切都过去了,她不再爱他了。她也许的确不再爱他了,但是情绪上却过不去,爱了那么久却不被知晓,而且也没有被温柔得对待,所以必须告诉你,让你知道我曾经爱过你,还有可能被你铭记,这样才公平。所以,隐秘的爱恋是困难的,一种是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一种则是一直待在你的身边,被你温柔得对待,你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想起曾经看过的《隐秘盛开》,里面的那个女子就是那样,隐秘地爱了一辈子都不被知晓,直到死后那个男子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作者说,可能人和神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无法像神那样忘我无私而又毫无噪音地爱着并牺牲。所以,即使从一个作者的角度,似乎也做不到那段感情就随死亡而去,最后依旧选择让男主角知晓那段被隐藏的情感。陈天的结论是:爱情是一场病。我觉得确切一点,爱情是一场慢性胃溃疡。胃溃疡是需要长期调养的病,不是一场手术几餐药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最后武胖子说,对于爱情只有一样东西是终极杀手,那就是时间,你永远无法反抗时间。曾经那些以为可以海枯石烂的山盟海誓在时间里灰飞烟灭,而曾经那些以为消耗了我们所有的情感的伤口也在时间里结了疤。时间,是最伟大的也是最残酷的。对于陈天,文中有一句话的描述让人觉得很感伤。“我看了看他,缺少了调皮的申请,他脸上的线条松懈下来,是个随处可见的中年男子。”那个被自己深爱着的男人,可是某一刻你终于发现,那些所谓的魅力完全是身体里荷尔蒙发挥的作用。其实,他并不是英雄,即使有爱的天赋,依旧只是一个随处可见的中年男子。如果他可以年轻一点,也许感伤还没这么深刻。至于徐晨,并没有太好的印象。可是有一处的描写,终于明白,陶然为什么曾经爱过他。他虽然丢人现眼,但是他的本质是善良的。“徐晨上小学的时候常常把街上的乞丐带回家,趁父母还没下班的时候在厨房里给他们吃这吃那,送给他们自己的钢笔、尺子。上中学后依然如此。当然,他纯真的心灵必定要受到打击,慢慢能够分辨谎言,家里的东西一次次被窃……”读到这里就差不多了,这样的徐晨是太过纯真了,而这更衬得这个世界的不美好。别说以德报怨,连知恩图报都不会。记得自己第一次在给乞丐钱的时候,被表姐告知那些都是骗人的时候的心情,跟徐晨比起来似乎太微不足道了,他理应逐渐为自己的心软感到可耻。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磨练那些过于天真的人们的。最后,觉得武胖子是个智慧的人,活得至少惬意,除了提出爱情的终极杀手是时间这个观点之外,还有一句名言就是:羞羞答答地胖没什么意思,要胖就胖得理直气壮。所以,也许羞羞答答地爱也没什么意思,要爱就爱得袒胸露背。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爱情是一场慢性贵溃疡,要不然就是自己一人照顾自己,要不然就是被另一半温柔地照顾。不过无论是哪一种,最后应该都是会在时间的汤汤水水里面痊愈的。

悲观主义的花朵

大概有几个月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除了懒,就是已经很难把一本书一口气读下去。这一本《悲观主义的花朵》,是非常顺畅地读完的。看新浪读书的介绍——现代版的《莺莺传》,差点笑喷,但还是点开看了,因为看见作者是廖一梅。这是我所不熟悉的文字组合——也许是话剧的习惯,有种铿锵的美感,如同独白。一个乏善可陈的爱情故事,因为叙述的模式,意外地出彩。女主角一直保有冷眼的理智,与此同时却是不可控的逐步深陷。那是我所敬畏的一种力量,是让你明知道现实的判断,却无力扭转选择的力量。对情感诚实,尽管,未必是对的。她写:吸血鬼的爱情有着爱情中一切吸引我的东西,致死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与被征服,施虐和受虐,与快感相生相伴的忧伤,在痛楚和迷狂中获得的永生……所以她爱上这样一个男人,被她称为具有爱的天赋的能力的男人。是,如她所写:他懂得你,所以你的所有委屈是值得的。因为他的克制,作为奖赏,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尽管如此,这个男人,仍然是大她20岁,有老婆有孩子有情人的中年人。他懂得欣赏女子的美,给你幻象,但不会有担当。这个故事的光芒在于,这个近似飞蛾扑火的女子,清醒通透的内心,以及无法熄灭的火焰。喜欢她说: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门匙,放纵肯定更不是。想起了话剧《恋爱中的犀牛》,廖一梅是编剧。大学的时候,成曾经用她细密的字抄了好几张信纸,是这部剧的台词。直觉这是适合成的爱情故事,那时候的我,并不尊重这样的感情。当读完《悲观主义的花朵》,我开始理解,并且喜欢上《恋爱中的犀牛》。盲目,近乎原始的直接,不顾一切,捧出自己的所有,这样的方式,打动了我。某种角度来说,它们其实是一样的故事。

一寸还成千万缕

出发前在单位隔壁书城的旧书坊买了这本书 只花了8元钱在旅行中看完了这本书断断续续的 有很多内心独白 读得挺吃力的故事很吸引我 也可能感同身受吧 当看到“陶然听见陈天去世的消息”那些情绪描写的时候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脑子里就冒出了这句话晏殊的《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说得真好

原谅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就像在好多人玩flickr玩得乐不思蜀之时,我还在电子商务课上睡眼朦胧的醒来由刚刚做的那个梦开始yy要是能有个网站能按地点将照片分门别类放好那该多好啊。更让自己生气的是,我居然还为这个idea激动了好多天,到处宣传share your pics,share your life~好在身边多是些远离互联网世界的山顶洞人,也无人指出我如此的被时代大潮抛弃。最后,终于...言归正传。这是廖一梅的第一本小说。关于廖一梅,在《恋爱的犀牛》如火如荼之时,我也只知道孟京辉。第一次看到她,是在洪晃《亮话》节目中看到做嘉宾的她。清爽的短发,淡淡的眉宇,虽然我知道有些流俗,但我还是想说,第一眼就觉得她是很忧伤很犀利的人。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矛盾,赋予了一个人犀利与智慧,伴随着她的往往是不快乐,只因为她看的太清楚。洪荒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对我这样的山顶洞人来说,定期浏览门户网站是不可想象的事,但我每周都会去sina,专门找她的blog,还有她的iLook杂志,但显然她不适合电视。那次她在《亮话》节目中,和洪晃一唱一和,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感情独立的女权都市女子的惺惺相惜。其中有一个环节是call-in,有位女生,大抵是面对两个男生,在爱情与经济面前迟疑不前。洪晃霹雳扒拉说完一顿之后,廖一梅终于不能忍了:这不是爱情问题啊,这是生活自理能力,你养不活自己,还要把这儿搅和到爱情里,这算什么啊。果然是摩羯座女子。后来在她写的《恋爱的犀牛》随笔里,果然是聪慧犀利的女子。杜拉斯说,爱情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疏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爱是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人真正值得倾其所有去爱。但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因为太柔软了,痛触必然会随之而来,但没有了与世界,与人最直接的感受,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爱一个不爱你的人,一个对你不感兴趣的人,一个登徒子,一个衰老到无力满足你的人,这样你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爱情的重创,没有虚荣心的愉悦,没有安全感的满足,只有爱情,令人身心疼痛的爱情。――窒息你的自尊,抛弃通用的爱情准则,忘掉幸福的标准模式,剥掉这一层层使感官迟钝的世俗的老茧,赤裸裸的,脆弱柔软的,只剩下爱情了,要多疼有多疼,美丽得不可方物,改变天空的颜色,物体的形状,让每一次呼吸都带有质感,生命从此变得不同……

一朵悲观主义的花能盛开么?

由于迷上了《恋爱的犀牛》,所以也迷上了这部话剧的编剧廖一梅。《悲观主义的花朵》---立马就被题目所吸引了,我也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一个有勇气和坚强的悲观主义者,因此注定我这辈子更加悲观主义。这本书把我这种人对爱情对生活的看法写的那么的贴切,感觉就像是我写的一样,不知道该怎么说清楚,只能摘录片段,让我震撼的话语,为什么震撼?因为你发现你所有的想法竟然从一个陌生人的书里写出来了,多可怕啊~~~“我知道我终将老去,没有人能阻止这件事的发生,你的爱情也不能。我将从现在起衰老下去,开始是悄无声息地,然后是大张旗鼓地,直到有一天你看我会感到惊讶--你爱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模样。”“我们都会变成另一个模样,尽管我们都不相信。”“深刻的感情从来与满足无关,满足只能贬低情感,使情感堕入舒适,惬意和自我庆幸的泥潭。爱一个不爱你的人,一个登徒子,一个同性恋,那些无力满足你的人,这样你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爱情的重创,没有虚荣心的愉悦,安全感的满足,甚至没有身体的舒适,只有爱情,令人身心疼痛的爱情。--窒息你的自尊,抛弃通用的爱情准则,忘掉幸福的标准模式,剥掉这一层层使感官迟钝的世俗的老茧,赤裸裸的,脆弱柔软的,只剩下爱情了,要多疼有多疼,美丽的不可方物,改变天空的颜色,物体的形状,让每一次呼吸都带有质感,生命从此变得不同。。。。”“许多时候女人比男人要勇敢决断得多”“爱情是一场病”“后来我渐渐明白--人对他人的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越安详。没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唯一的办法就是令自己的需要适可而止。所以我感到对你的需要太多强烈的时候,我便会责骂自己,会抑制自己,会想到贬低它,令它平凡一些,不致构成伤害。”“但是,早晚有一天,你会疯狂的眷恋某样东西,除非你一直适可而止,不过我不信。你肯定会疯狂的眷恋上什么,哼哼,到时候等着瞧吧。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想去抓你抓不住的东西,只要这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引起了你这种感情,你的堡垒就不攻自破了!”“你是一座隐蔽的火山,正冒着烟的火山不可怕,人们会避开它,但是你,你安静地待在那儿,突然爆发的时候,便会毁灭一切。”“你以为会清淡,实际却浓烈,如同我的爱情。”“爱情使人变得如此卑微”“电视剧总是不能像电影一般精美,因为它像生活一样太过冗长,人们渴望日复一日的幸福,其实有了日复一日也就不再有幸福。”“一切关于生活、情感、梦想和准则的严肃话题,谈到最后只可能导致悲观、伤感,甚至绝望。”“一张失去勇气的脸真丑”“向不可能的人要求不可能的东西,却不去享用可能的人提供的可能的东西。一个以悖论为基础的人生,怎么能不可笑呢?”“完美的爱人。他几乎具备了我要的一切,只缺少接受毁灭的激情。谁能有这样的激情?”“那些软弱的男人,对世界无能为力的男人,他们孤芳自赏,洁身自好,想独自开放,你可能对他们深怀好感,却产生不了激情,他们太弱了,而弱便会轻易的屈从于更强的意志,有了这种屈从,撞击的时候便不会有绚烂的花朵开放。而那些强有力的人,他们又常常缺少爱的神经,他们的心为别的东西跳动澎湃。我的完美的爱人有着最脆弱和最强悍的心。没有脆弱,情感会粗糙无趣,而没有强悍,脆弱只是惹人厌烦的孩子把戏。”“可以跟你上床的人有很多,但是可以跟你交谈的人很少,而既能上床,又能交谈的人就少之又少了。”“生活会把每个人磨练成一幅厚脸皮”“有一阵子,我觉得我已经把他推到了记忆深处,对他的渴望不再干扰我的生活,一切看来风平浪静。忽然,一个平常的夜晚,他再次出现,如此真切生动,但这一切他的气息,就是清醒时努力回忆,也不可能做到那么清晰。于是一切又回来了,所有的努力都白费,所有的爱情被还原如新。他总是在我的梦中出现,总是让我在中午醒来时绝望的意识到我依然爱他。一夜的缠绵让我精神恍惚,分不清现实和梦境的界线,睡梦中的身体敏感异常,他靠近时的感觉真切而尖利。他是不是在向我微笑,他是不是像梦中一样向我伸出手臂,他是不是在他的国度里想念我?”“对我,他不再是一个现实的人,而是一种感觉,爱的感觉。那感觉在高峰处被突然冷冻,于是便停留在我的身体里了,完好无损的停留在某处,不能进也不能退,不开花结果,也不腐烂变质。”“只有肤浅的感情才能够表达。”“我们一生中总要遭遇到离开心爱人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死亡,对此即使我们早有准备也无力承当。人类唯一应该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面对这种痛苦,但是从来没有人教给过我,我们都是独个儿地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绝望。”“对于爱情只有一样东西是终极杀手,那就是--时间!你永远无法反抗时间。其实人的所有焦虑都来源于一个概念--‘来不及’......人永远都来不及。......时间!你可以反抗一切,但不能反抗时间。”“其实我们能向生命祈求的只有好运,没有公平,没有意义,没有解释,没有响应......”

悲剧也是种消遣

人永远都来不及。我任性的觉得我不一样,我要做一个恶棍,而且要做个怪人。我是第一,那好了,不是崇尚第一么我要把你们的衡量标准变成荒唐可笑的事情。傲慢在上帝的戒条里是足以下地狱的罪恶,可没有一点傲慢怎么对抗乏味和卑贱。

读整本书像是看整出话剧

廖一梅,不愧是编剧出身,整本书读下来像刚刚看完一幕完整的话剧。本来我最讨厌看小说中大段大段的独白,而这次是个例外,我逐字逐句地看着,感受着,感动着,从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现在的影子,以前的影子,还有可能是以后的影子。真希望这个故事可以拍成话剧,我一定会去,肯定是独自一个人去,也许会看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就像这本书,不会随手丢去。只是恐怕会难为了演员,既要背下大段的台词还要投入感情,天呀,太难了。看到“陶然”得到“陈天”的死讯,我不忍再看下去。。。。

两个遗憾

以前没有看过大名鼎鼎的《恋爱的犀牛》,也不知廖一梅何许人也。偶然看到有人推荐这本书,便借来读,故事情节一般,倒是女主角身处绝望的爱情之中,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更让人回味,有些句子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把它们抄下来,是一大憾事。至今没有看过传说中的《恋爱的犀牛》,是另一大憾事!

春夏秋冬又一秋。

在这个秋天的早上,我坐在偌大的自习室最后一排看《花朵》。自习室很安静,可以清楚地听见喝水下咽的声音,落笔写字的声音。时间再次成为爱情的壁垒,悲观主义者也好,乐观主义者也好,谁都抵御不了时间给我们带来的悲伤。摩羯座的人,双鱼座的人,金牛座的人,双子座的人,在不同阶段我都遇见过这几个星座,并且应该还会继续结识、疏远这些星座。有什么关系呢?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注定和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联系,火候差不多了,时间这把大剪刀会毫不留情地把千丝万缕你认为很珍贵的情谊剪断。谈到时间这个话题,总是不可避免地想到金基德的《时间》和《春夏秋冬又一春》,关于宿命与轮回。而此刻,用这种口吻去讲述《春夏秋冬又一秋》的故事似乎更加应景。这个故事有三句话:第一句:2006年国庆假期,我留短发,穿白色T恤,怀着某种憧憬感受“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谛。第二句:2007年国庆假期,我烫卷发,穿红格子衬衣,对比沈阳的明媚阳光与大连的阴雨绵绵。第三句:2008年国庆假期,我留短发,穿黑色T恤,陷入一种假想的慌乱。我无意阐述我对《花朵》的见解,因为指望一个没有见过奔跑的马的人画一幅栩栩如生的骏马图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我旨在表明我此刻的状态:渴望安静。也许是这个月话说得太多,需要闭嘴停下来享受安静。悲观主义的花朵,这是一个偏正的短语。我们终究还是花朵,无论是悲观主义还是乐观主义,无论含苞待放还是风华正茂。继续做一支花朵吧,就像徐晨,即使清楚理想主义可能衍生出的绝望,但是对下一个姑娘依然抱有相当的热情。有这样一段话:你从不早起,就像这个姑娘。嫁到邻村后,她不得不早早起床,当她第一次看见田野里的晨霜时,她说:“我们村里从来没这东西!”你的想法和她一样,你觉得世上不存在爱情,那是因为你起得不够早,无法遇上它,而它每天早晨都在,从不迟到。我每天起得很早,一样没有遇见过爱情。我想我们是在做一场你来我走的游戏,所以擦肩而过。天突然明媚起来,前面男同学背后nike的logo指示着一种正确的生活。好吧,秋天。

逃跑,无奈的选择

一个男人,一生中,他有博爱的胸怀,有博爱的能力,有让女人感到幸福的天赋,但是,他无法专注地、永远地、深刻地、痴心地,爱一个人。遇到这样的男人,爱上了这样的男人,女人,你该如果处置呢?《悲观主义的花朵》这本书提出的就是这个问题。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它没有给出答案,我想,无论谁遇到这样的问题都无法给出一个答案。你能做他一生里50几个爱人之一吗?也许50这个数字是小说的夸张,我想,只要5个,有5个和你一样优秀或者还不如你优秀的女人,曾经在他的怀抱里在他的床上在他的心里搁着,你,能够坦然自若地和那5位分享他么?小说里女主人公陶然采取了逃跑的姿势,就那么无声地离开了。在最深的爱面前选择离开,这也算是一种回答吧。可是,过了若干年月,在她以为已经忘记了他的时候,看到已经去世的男人的遗著,她发觉自己仍然深爱着他,在心底里。一个绝望的感情故事。一部女性心灵成长史。

私人 与他人无关

五分钟前读完了它。此刻只有自己的感觉,没有其他人以及任何影评的干扰。也不想这文字这故事是否有高度有深刻有新意。只让心去沉浸到那份爱情当中。爱情,每个人都会或曾经拥有的最美的或最痛苦的或激情致死的东西。无论多么相似都不是千篇一律,无论多么貌似平淡都一样记忆犹新、铭心刻骨。花朵语录应该这样说:我们一生中总要遭遇到离开心爱人的痛苦,那可能是分手,也可能是死亡,对此我们以为自己早有准备其实却无力承当。人类惟一应该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对这种痛苦,但是从来没有人教给过我,我们会做的,只是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绝望。有些故事和文字很私人。特别是一些女人的文字和故事。你只需要用女人的心情感受去读就好,喜欢的,默默微笑一下,表达心灵的共鸣。不喜欢,抛到一边就好。大可不必拿什么概念、心意、深度之类的东西给它套上生硬的枷锁。那很虚伪,有时候如小丑般的愚蠢。

這是近兩年來我看過最喜歡的一本小說

這是近兩年來我看過最喜歡的一本小說。其實我一直不是愛看小說的人,因爲沒有耐性;受不了那些刻意製造的情節起伏,也怕了一切冗長而沉悶的場景描寫。大概於我,首先關心的是自己或他人對事情的直接反應和感受,而不是事情的起因發展和結果。現代科技的好處是,你總能毫不費力地從各方面獲取你需要的資訊來協助你作出選擇,特別是在你對你的選項搖擺不定的時候。在稍微瀏覽了豆瓣的書評後,我决定靜下心來讀一下這本書。不是因爲一面倒的好評,網上也有指這本小說並不如作者的劇本,無可避免地矯情造作。可是你知道,當你確確實實地對一樣事物産生了興趣,你還是願意花上不止一點的時間去瞭解它,即使總有旁人在笑你浪費光陰,同理類推,世事不過如此。小說並不曲折,所謂的情節不過是點綴,它們是次要的。這只是一段獨白,作者在講一個故事,她細數著事情的枝節,卻不是爲了告訴你我世上或許有過這樣一個故事,她只是記下了自己對這件或許真實的事的感受,體會,以及對愛情對身邊的人的認知。這樣的坦白。你知道,坦白是有用處的;談論舊事,未嘗不是一個療傷的好辦法。而當她寫到,“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門匙,放縱肯定更不是。”我不禁點頭,是的,摩羯座的人大概深有同感。我始終相信,克制令你比張揚的人立於更有利的境地,你因而獲得更多的空間去洞察一切,這很重要,這對你能否掌握你所希望得到的至關重要。然而面對愛情,克制和理性瞬間又成了空話。這又讓我想到張愛玲,“當她見到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裏,但心是歡喜的,從塵埃裏開出花來。”多麽經典的情話。或許突然提到這句說話並不妥當,和這本小說也沒有多少關聯,可是我卻在想,當遇上命中眷戀的人,是不是每一個女子都會變得如此卑微。故事到了後來越發沉悶。很多感情事,不論現實還是虛構,總是開篇生動不已,中段力有不繼,最後草草收場。關於小說結局,有點嘎然而止,或許又不算是。我們總不能期待每個故事都蕩氣迴腸,能讓你我在閱讀中有所觸動已經很了不起。作者做到了這一點,起碼我這麽認爲。

如果只能悲伤的离开

爱情是什么?这真是我想了很多年的问题。感觉这本书更像散文而不是小说,不喜欢里面的故事,但是很喜欢里面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以及廖一梅富有话剧感又绝不矫揉造作的语言风格。很细腻,很到位,很透彻。尽管“一经描述真实就不再存在”,它依然最接近我要的真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倾向认为我们最爱的人是给我们痛苦最多的人。这是一种难得的天生禀赋,一种张弛有度的高技巧能力,因为太多的甜蜜让人厌倦,太多的痛苦又引不起兴趣,能使我们保持在这个欲罢不能的痛点上的人,我们会爱他最久。你爱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同样的事。就像我。说起来,年轻真是无助,我和徐晨在完全没有经验,也没有能力的时候接触到了我们所不能掌握,无法理解的东西,唯一能够帮助我们的只有本能。我的本能是离开他。我写下这些文字,知道我的少女期永远地结束了。它早就应该结束,我已经当了太长时间的少女,二十七岁时还被陈天称为“幼女”。这些青涩、幼稚的记忆一直搁浅在我的体内,让我保持了孩子的容貌,脸上留下那种迷惑、不安与执拗的神情,只要这种表情还在,我便一直生活于时间的夹缝之中,不再年轻也不能老去。该是把这种表情剔除的时候了,心安理得地让时间的纹路爬上我的面颊,我会变得坚定,坦然,而且安详,而你将不再爱我,我可以自由地老去,我将脱离你的目光,从岁月的侵蚀中获得自由。深刻的感情从来与满足无关,满足只能贬低情感,使情感堕入舒适,惬意和自我庆幸的泥潭。爱一个不爱你的人,一个登徒子,一个同性恋,那些无力满足你的人,这样你可以更加清晰地感受爱情的重创,没有虚荣心的愉悦,安全感的满足,甚至没有身体的舒适,只有爱情,令人身心疼痛的爱情。——窒息你的自尊,抛弃通用的爱情准则,忘掉幸福的标准模式,剥掉这一层层使感官迟钝的世俗的老茧,赤裸裸的,脆弱柔软的,只剩下爱情了,要多疼有多疼,美丽得不可方物那个年轻女孩满脸泪痕,酒吧昏暗的灯光让她看起来又是凄楚又是癫狂,她已经在这儿坐了三个小时,她在向一个朋友诉说,我有一句没一句地听见,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我每天都在想我不活了,我就守在他门口,他一开车出来,我就撞过去,一头撞死在他车上!”身上发冷,毛骨悚然。这就是爱情,比恨还强烈的恨!在血污中爱和恨合而为一。她要让她爱的人一辈子痛苦,一辈子生活在满车鲜血的阴影下。如果这是爱情,这是什么样的爱情?她真的这么干了,这么死了,有人会说:这是个痴情的女子。什么样的痴情?我做不到,连起身给他打个电话我都做不到。


 悲观主义的花朵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