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

出版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1
ISBN:9780195499971
作者:強世功
页数:200页

作者简介

「中國香港」這個概念很少出現在香港的話語中,因為香港的主流敘事要麼從西方看香港,要麼在香港看香港,或者從香港看中國,很少從中國看香港。如果有,也往往從歷史上的中國,而非從當下的中國或未來的中國看香港。殖民地不僅意味著領土的割占,也意味著由此造成的心靈割占,而心靈割占導致自我認同的變化慢慢地將領土的割占正當化了。在這個過程中,文化與政治交織在一起,牽動了香港故事中的悲歡離合。
由於作者這種視角和關注內容的不同,對香港的理解也自然不同。在寫作過程,作者時時將這些不同記在心上,並盡力去理解和體會各種敘事角度,不僅試圖理解香港傳統左派的幽怨,也試圖體會鍾士元式的焦慮和林行止式的傷痛。由於香港特定的語境,作者在此略去了許多人所熟知的、浮在社會表面上的歷史現象,而突出一些被普遍忽略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在作者看來恰恰是香港問題的根本所在。
儘管作者從中國來思考香港,但作者並沒有把香港看作是中國的區域問題,或不重要的局部問題,這恰恰是內地學者忽略香港問題或者把香港問題簡單化的原因。本書希望把香港作為中國的中心問題來思考,將其看作是理解中國的鑰匙,因為它一方面生動地展示了近代以來中西文化與政治之間的較量,另一方面也暗含著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最根本的不同。

内容概要

強世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博士。現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二○○四年至今借調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從事研究工作。


 中國香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本书的阅读非常的戏剧化憋了一个暑假都没有读,教授发飚了,你他妈是不是就准备这么混下去了!!!于是万分内疚决不低头郁郁寡欢得抛弃了电子版。开学后第一本读完的繁体字书是《香港的郁闷》,还是很庆幸这本书阅读在先,对自由派或者说主流香港精英从60年代开始至回归前后的观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书里避用“精英“这样的词汇,更多的是“中流砥柱“、“知识分子“(用梁文道的话说,HK到底有没有知识分子,这个话题要再议)、“中产阶级”。但书中主体写的还是婴儿潮时期的香港人,不必遮掩政治决策(Dr.Flora戏言HK有没有final say这个话题经过人质事件后也要再议),行政官僚,利益集团中层以上,学者,媒体的广泛的自由主义认同。书中对于naive, too simple的嘲笑就不提了,更是极尽所能的详细描述了精英们回归前的迷茫和混沌。当然,对于自由行的赞赏也是非常理智地分析了政治必要性。先看到了自由派的攻击,再来阅读这本送给08届北大法学院新生的礼物就非常镇定了。之后在面对自由派的反击时也没有那么诚惶诚恐。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自由派善用的“洗脑”言论至少于我是不成立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对于country vs state的分析了,国家的概念,到底是现代社会定义的以法律契约为基础以疆土国界为依据划分出的hard concept,还是以文化融合,情感归属,价值认同为基础的soft concept。两种观念正是中西方帝国建立的本质差别,而两者的碰撞也是后殖民时代香港台湾问题在法理和情理上的核心冲突。据此而来分析的中国vs帝国,就非常好理解了。治而不统vs统而不治。中国的帝国传播儒家文化,孔孟之道,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宣扬皇威,借实力威吓,以文化为手段,像极了“和平演变”,大陆对香港这么多年的统战工作也有此味道,本想借宝地展示自己,演变别人,却不想愈发混乱复杂。可惜了强教授的单位做了这么多年的工作,不谈反作用,至少收效甚微。书中借香港分析大英帝国对殖民地的统而不治,也十分精辟。资本至上,利益驱动,实用主义。但政治立场未免过于“正确“,阴谋论调充斥全书,实在给本书的史实陈列,理论分析减了分。突然想到这两天微博上的一段话:这个时代的上访教程。1,开个微博,2,平和叙述事情经过,3,逐条跟进事情进展,4,切勿道德绑架。本书最遗憾的莫过于第四条没有掌握好尺度。说完这个部分,来看看自由派的夹击。INTERNATIONAL NEWS,多么无关痛痒的一节课,前系主任发课堂材料,发到我这里的时候,指着桌上的书问:哪门课推荐阅读的?我一愣,EEEEE,自己找的。又问哪个老师推荐的?继续愣,EEEEE,自己随便看的。事后和T教授分析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时还戏言他一定觉得自己有学生读这本书很牛逼,事实证明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很傻逼。稍稍度了一下老师的资料,原来自由派只是为了察看同僚中的异己而已。原来自由派也会对异己者的课堂教学侧目。自由派的反击来了,Rose飞去New York,戏称自己是“备胎“的ex-Dean Director代课。主要任务是讲授港媒历史。但第一堂课主要是香港历史的介绍。从1840讲到曾~,其间偶尔八卦,偶尔暴料,课堂气氛好不融洽,但又时时令人动情。讲到我出生那年的事情的时候,把我眼泪都说了出来。课间拿着书和他讨论一些课上提到的观点看法。冷淡回应:这是中联部的人的作品,不能把它当作学者著作来看待。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对他的理论研究很欣赏。书还是不错的,但是遗漏了很多史实。最后补一句,你课业还不够你忙吗?多说一句,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符合自由派学者的授课思路,以叙述事实为主,阐述自己的认知为辅,尊重异见,不阴谋论,不人身攻击,不强加观点。为老师鼓掌。至此,是初来HK由此馒头引发的一些“血案“。《空腹吃早餐》,《我读的书少》,还是一只《没有脚的小鸟》。牢记诸位长辈的劝告:少说话,多观察。写于此,仅供自怜自恋。
  •     再赴香港之前把 中国香港 的最后几章扫完了正如作者所言,此书是在从中国看香港首先,作者还是有很多局限性。话语中,他显然还没有能够调和中华文化和民主自由此类价值的能力。他算是一个中央派过来认真研究香港问题的人,一个代理人,但还不是能够理解双方的中间人。甚至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的还有很大中国政治和冷战思维的语言。对彭定康的几乎是戴着有色眼镜的批两句让步一句式的行文,把他的思维局限性出卖了。但全书还是精彩纷呈的。“中国不过是佯装成国家的文明”中国文化的大 大历史的思考,从整个中华帝国历史上的对边疆的政策的context下来看待香港的问题。country和state的分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关于香港人认同的中国是country的中国而不是state的中国的一系列表述十分清晰。被现在香港民主派非议最多的功能组别竟然是他们膜拜的港英政府设置的。最精彩的是在全书快结尾处。对邓小平的实用主义的一个反思。我已经很久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对错了。而关于邓的实用主义改革,我听得太少关于反面的思考。强院长算是给了一个理论上的反思。讨论主要集中在关于民主的话语权上。非常喜欢这一段关于道德制高点的他认为,在民主平等原则的论战中,社会主义一开始是占据上风的,第三世界尤其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它之下展开。而美国仍因为种族隔离,英国因为殖民统治丧失了政治正当性。后来当然英美改革了。这里强世功归结为英国步入非殖民化时代,而美国为了“打赢这场冷战”被迫取消种族隔离。明显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anyway他接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在政治意识形态上采取了硬着陆,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民主”,从而丧失了对民主概念的解释权。接着又以不争论的实用主义方式处理政治正当性原则,致使中国政治丧失了政治正当性原则的是非辩论,窒息了中国政治思想的生命力和意识形态的活力,陷入了庸俗的市侩主义,中国的知识精英又迅速的在告别革命中拥抱了英美自由主义。。。。我们由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想迷茫和精神空虚,在全球政治中丧失了政治独立性和文化自主权,也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界定全和对生活方式的辩护权,只能以为随着的心态努力追求被西方世界承认。当我们不能从理论上解释我们自己的时候,只能被迫停从西方对我们的解释,甚至包括cnn的解释。想起另一本正在看的许知远的醒来。先不说内容,他说他对中国的理解更多是来自看外国描写中国的著作成长起来的,当然这里面包括一些著名的汉学家。许的文字看着挺华丽,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这是目前看到的对中国当下价值观缺失的历史原因的一次比较深入的思考。虽然还不能完全被老强说服,但是觉得整体而言还是有道理的。起码对话语权的点出,让我有深深的认同感。没有保持对意识形态良性思考的确是让我们丧失了话语权,但是强老可能忘了一点,在当时的中国还继续思考意识形态的话,共产党恐怕连政权都要不保了。邓老作出的决定还是明智的,也是被迫的。意识形态之类的上层建筑,等到经济基础夯实之后再思考不是最佳选择但也不会太迟的。
  •     首先,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强世功教授本书所具有的无可争议的大陆的政治正确性。全书最基本的一个理论应该说的是民族国家这个框架,作者所说的从中国的视角看香港,把香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纳入中国问题的观察,事实上与回归前后中央对于香港的统战宣传以及具体的政策运作是同曲同工(因此或许称不上特别的妙处了)。当然,他另外一种提法,说“中国香港”这个概念绝少出现在香港话语中(我以为官方政治话语的叙述除外),因为香港的主流要么是从西方看香港,要么是从香港看香港(准确地说,应该是从非官方的香港,或市民香港的角度看香港),要么是从香港的看中国(大陆)。在这个层次上说,强教授的这本著作显然具有他认为的开创性。而我的阅读体验使我认为,他的叙述是运用西方理论概念加上中国政治正确的话语体系以及学术人探究历史的方法融汇而成的,于是我很想知道自由派的香港人士怎样看待这样一本书,普通的香港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更令人觉得有趣的是,这样一本与中国官方话语几乎一脉相承的(当然,超越政治叙述,本书对于历史考证和理性分析运用更为细致,这一我所认为的该书最出色的地方)有着学术与政治双重(作者的身份,一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再一是调任中联办的研究人员)背景的作品如何是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而非香港中华书局或商务印书馆出品,或许也是十分值得玩味的。以我上述看法,我就不会认为作者能够做到不偏不倚,或者这还不是一种偏袒,只是固有的想法和做法罢了。对于本书的主旨我大体是认同的,尤其一些政治行为和理论的分析我则以为非常精辟,譬如港英政府的以行政吸纳政治为中心的香港治理政策以及背后逻辑。但对于作者在行文中对于大陆执政党精英的个别的“造神运动”我则不以为然,或者说,不全然以为然。对于一些政策的评价看你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以民族统一的视角来看一国两制,那当然是个创举。但这个创举,如作者自己已说的,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了,那么实际上现在的运用的贡献在于以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上进行多元的制度创立和构建。但从另外的角度,则未必如此了。在王力雄07年出版的关于新疆维吾尔族民族问题的作品中(并非严格的学术作品,但作者的亲身经历仍能予人警示),一个普通的但具有某种程度上分裂思想的,并且极端崇拜美国民主制度的但基本文盲的维族人在与他对谈时说,如果能独立就最好,不能独立就模仿港澳的制度,一国两制,在制度考虑的细节上,他认为不仅在官员任命上要地方民选,严格限制非维族人在自治区内任职,并且在内地通往新疆自治区交通线上设立关卡,采用类似港澳的海关,内地人只在持有通行证的情况下方才可以进入新疆。他作为一个普通维族人在这些制度设计上显然是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民族纠纷的一种回应,理论上来说是对个人产权的一种肤浅的关注,并使之上升到民族冲突的层次。王否定了他这种说法,他用美国式民主制度设计回应了这个美国制度的崇拜者,他说在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对于公民权保障的其中一项基本内容是保证一国之公民在该国之内人身自由流动之权利,所以美国人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制度,有的只是驾照和社会保障证号。他们的讨论并没有延伸到关于一国两制的制度思维和构建,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港澳通行证这个制度,如果从美式自由权界定上看是否本身就是对于公民权的又一重大的“侮辱”。这样或者自由派又可以对中国的制度进行一番嘲弄,比如只有像中国这样伟大的国家才能创造出如此伟大而让其公民饱受侮辱的制度。当然如果这些人来自香港,那么他们这样说,又是对于香港制度,尤其中享受一国之下两种公民待遇的情况本身极其缺乏反省的。而且这些人,要么是强教授书中所提及的被吸纳的华人上层精英,要么是这个社会中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港英教育制度教化的民众[这里我的一个看法说,如果你不从任何意识形态角度出发,那么用马克思主义对人进行教化是一种洗脑的话,用极端富有道德造诣的自由主义及其各种衍生品对人进行的教化同样也可以是另一种洗脑。所以我极赞同强教授关于教化作为最高境界的政治艺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政治的论断]。对于上述说法的一个比较有趣的例证是我的一次亲身体会,去年11月我的实习的一个劳工权益保护组织参加一个公开讨论会,会上邀请来内地劳动经济法的专家分析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劳工权益保障问题,下面有来自香港一些劳工组织的人员和学院人士。我记得香港“中国劳工观察”的两个成员在那些内地专家面前严厉抨击现行户口制度对于农民工在城市中权益的缺失状况,但她们的立论是处于非常道德层次的评判。有内地专家接过问题后对她们的结论给与一定的赞许后话锋一转,反提出一个问题说,如果香港政府允许内地人口无限制进入香港并且和香港永久居民享有相同的社会福利,你们会赞成么。这两位女士当场语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是今年听过的一个Cornell社会学系的博士生(一个大陆中国人)所做的同样关于户籍制度对于农民工生活和福利的负面影响,她的一个立论是为什么像户口制度这样一个低效率的制度能够在中国维持下去,一个关于制度主义分析中制度维持和转型依赖的问题。我对于这个立论本身就抱有很大的怀疑,在后来结束讨论时主持人也提出相似问题,即你以什么角度设定户籍制度是个低效率的制度,从学科角度上来说,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上极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基于这些成本和获利的考量,我以为还有长短期的分界。最后对我对于本书的一个评价是,在中国读者范围内,如果你是一个并不了解香港的读者,那你最好先不要读这本书;如果你已较了解香港,那么你或许会从该书中获得更多观察香港社会,回望母国的视角。当然我不得不说,大多数以上论述是我联想的结论,而本书对于中国大陆本身的认知与判断,在我看来是非常糟糕的,而且赤裸裸。实际我想给的评分是2到3颗星。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之所以讀這本書,是因為我覺得徐承恩斷章取義。讀畢此書後,我才知道強世功的觀點較我想像更噁心。
  •     不得不惊叹作者的大手笔,从小小的香港写到了整个世界的近代史。 文章的可读性很高,我又是记了一本笔记。对港英政府的评价很有见地,但作为北大教授,对中央政府的作为多少有些包庇。但是作为再香港地区发行的书籍,强教授还是敢于直面最敏感的问题,能让香港读者从中央的角度看香港。 刚开始看的时候对强教授的不少观点不理解,但后面发现对这些观点都有专篇阐述,因此,有时间不妨重读回顾一遍。 一 行政吸纳政治的反思 二 无言的幽怨 三 九龙城寨与香港大学 四 帝国的技艺 五 在大陆思考海洋 六 主权:王道与霸道之间 七 一国两制的历史源流 八 一国之谜:Country vs.State 九 一国之谜:中国vs帝国 十 基本法的形式与实质 十一 退场从循序渐进到激进革命 十二 较量政治与法律之间 十三 中国的忧郁
  •     说到底,还是人心,不仅是香港,整个中国都是如此。那么多的嘈杂,那么多的不如意,快速浏览了一切,消化了一切,剩下来的,又是些什么呢?或许只是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花架子。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觉,也是这三个字——花架子。
  •     論據清晰,有顧及香港主體但畢境和諧,這算難得,但對GCD某些行為理想化和仁者化就不太能接受。
  •     关于Country和state的论述是亮点,其他的内容——Politically Right.
  •     強世功扭橫折曲的驚異作品,比《讀書》所載要完整,愛好怪論者不能錯過。
  •     这本书对港英政府的分析很细致,很透彻~~但看到一半我就有点失望了~~
  •     强世功先生无疑是爱国爱党的知识分子。
  •     我很想知道香港右派知識份子對此問題的看法,有什麽著作可以推薦。兼聽則明。
  •     这真是一本奇书,强世功在义愤填膺的第三世界左派和保守主义帝王师之间自由切换,刚在义正严辞地声讨英国殖民,暴露其各种治理性策略;下一篇马上在大谈帝国的政治技艺,提出中国也该吸取相关经验。强世功完美展现了汪晖一伙的中国沙文主义左派和刘小枫一伙的施特劳斯帝王师右派完全可以无缝接合,大家应该放下门户之见,同为朝廷尽心效力。
  •     外国买回的made in china,不错
  •     又一个幕僚诞生。。。我怎么看都好像是为政府粉饰。
  •     “价值观”不是很正。作者是skepticalist吗?不对,是阴谋论,认为有阴谋的不是某党,而是外国势力。
  •     想读很久了的书
  •     er。。。除了关于左派的部分太亲共,其他还不错,尤其值得一看英国人的政治手腕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