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溯源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101078680
作者:侯宝林,薛宝琨,汪景寿,李万鹏
页数:327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与三位艺术理论家共同合作的研究成果。
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相声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艺术规律。它以轻松“说笑”的形式传达出发人深省的严肃内涵。这是一本探讨相声艺术之源的货真价实的严谨的学术著作,书中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对相声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渊源与区别进行了细致而严谨的考证。同时书中不时穿插的相声段子以及大量相关的珍贵图片,使阅读变得充实而有趣。
全书共分四章,以说、学、逗、唱为纲,对相声艺术的这四种因素追根溯源。同时附录相声名家穷不怕和张三禄的研究资料以及侯宝林艺术生活漫忆,颇具可读性。
本书是迄今为止探讨相声源流的最全面也是最权威的著作,对于相声艺术史的研究有着非凡的意义;对普通读者而言,也不失为一本怡情养目、增广见闻的好书。

书籍目录

再版前言
总 论
第一章 相声的“说”和“说话”
一 笑话—“说”的构成基因”
二 “说话”—“说”的形成界标
三 语言文字游戏—“说”的补充手段
第二章 相声的“学”和“像生”
一 口技—“学”的曲折演变
二 “像生”“学”的历史线索
三 “乔”—“学”的特殊方式
第三章 相声的“逗”和“参军”
一 “俳优”—“逗”的早期形式
二 “参军”—“逗”的完成形式
三 宋“滑稽戏”—“逗”的重要发展
第四章 相声的“唱”和戏曲
一 “优歌”—“唱”的可溯之源
二 太平歌词—相声本功的“唱
附录
一 “穷不怕”—承前启后的名家
二 张三禄和清门相声
三 “平地茶园”—侯宝林艺术生活和漫忆
后 记
再版后记

内容概要

侯宝林(1917-1993),我国极负盛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1940年起,与郭启儒搭档,合演对口相声。在演出之外,他还非常注重相声艺术的理论研究,有《相声溯源》、《相声艺术论集》等著作,被誉为相声界的一代宗师。
薛宝琨,南开大学教授,著名曲艺理论家。
汪景寿,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曲艺理论家。
李万鹏,山东大学教授,著名曲艺理论家。


 相声溯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其次,相声是笑的艺术。相声是以笑为武器来揭露矛盾,塑造人物,评价生活的。没有笑,可以构成任何其他艺术,但,不能构成相声和喜剧艺术。也就是说,相声艺术具有幽默讽刺的特长。它反映生活不是平面的,而是夸张的,甚至是变形的。……生动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机智和勇敢。讽刺艺术是阶级压迫的产物。……没有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人民就常常采取迂回曲折的方法向统治阶级进行斗争。讽刺艺术象压在巨石下的野草,只有经过曲折的变形才能保持生存的权力。讽刺的笑决不是轻佻和浮浅的表现,而是愤怒和正义的迸发。我国劳动人民索以开朗乐观著称,擅于以笑为武器鞭垯嘲弄反动统治阶级,否定蔑视一切丑类。与此同时,又以笑为手段批评和匡正自身的缺点错误,清洗和荡涤统治阶级强加的污泥浊水。此外,还通过畅快的大笑或会心的玩笑来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生活信念。他们的美学观念和艺术情趣在小说、戏剧、故事、笑话特别是说唱艺术里表现得极为鲜明。我国人民酷爱喜剧艺术,即使在极其野蛮残酷的统治下,人们也从不未动摇过他们生活的信念;即使在极其黑暗的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人们也从未低下过他们高贵的头。这是我国民间戏剧里严格意义的悲剧并不很多,而且常常跟喜剧结合在一起的原因,这也是在戏剧艺术兴起以后,人们并不以欣赏喜剧为满足,而要求一种更快意、更酣畅、更直接的抒情方式,即近代相声应运而生的原因之一。——节选自《相声溯源》总论
  •     宋代张山人擅长做十七字诗,近世又称三句半,也成瘸腿诗。最后半句以谐衬庄,跟前三句形成矛盾失调,实际是全诗诗眼。风格在于“不合”。不合出荒谬,荒谬多可笑表现方法:一 见景生情,针砭时弊(文章合为事而作,应时应景才可乐)二虚拟情节,似戏非戏(假作真时真亦假,姑妄言之姑妄听)三顺其所好,攻其所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逻辑上的荒谬不言自明)四谈论经史,纵横捭阖(巧发微中,足以称焉,小聪明大智慧尽在其中,说小了只为博人一乐)五谐音打岔(语言的魅力)六三番四抖(虚虚实实,包袱在于落差)七现身说法八夸张表演不管是相声,还是脱口秀,逗乐几乎总在这八个方面,不同的人各有侧重,各方面结合,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对得起汉语,或者别的什么语。参军戏里有扑击动作“磕瓜”(打脑袋)逗趣。相声继承了这点,为图效果,有的相声艺人甚至剃光头,打起来啪啪作响。两个联想:1似乎好多相声艺人都是光头,特别是老艺人,不知有没有渊源。2看过一个老舍和梁实秋的段子,两人曾登台表演相声,其中有打头的情节,梁实秋打的太投入了,真用了力气,把老舍的眼镜震了下去,碰巧老舍反应快一伸手接住了,底下以为是安排好的满堂叫好。
  •     有兔兄说布衣上了一批新版《相声溯源》,薛宝琨先生签名本,钤了侯宝林先生生前用印,还有其女侯錱的签名(这个,比较奇怪),登陆后毫不犹豫地订了一册,入手后精装素面,内页比旧版添加了大量插图,引文皆用彩色文字标清,虽有失简洁,但观之可喜。清平客所做之书虽未必给出版社带来多大效益,然曲艺热潮早已退尽的今日仍能有此种读物再版,爱之者必收之。全书编写阵容堪称鼎盛,文字甚工,且引用了大量典籍与曲艺资料,却用了较短时间完成,可以想见几位先生当年为了达成一个为相声立传的梦想付出了多少辛劳。相声本是俗艺,指望其登堂入室者大半别有图谋,悉心研究整理传艺授徒者才真正值得尊敬。据说从老妈怀孕到小米出世,家里的各种“响器”从来未曾消停过。老爸是个极爱鲸吞信息之人,吃饭要铺上报纸,劳动得扭大收音机,这导致我从小就染上了算不得毛病的毛病:别人都爱清静,而我却不听着点动静吃不下饭学不了习睡不着觉。于是家里那一大摞空白磁带成了我的救命稻草,每到了电台播放相声便赶紧录下,听够了再抹再录,直到全留下舍不得删除的精品。那时节不比现在,有电脑有MP3,海量文件传输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想找乐子就得自己动手,有时甚至还和朋友换磁带录着听。几乎每天晚上老妈都得从乐不滋儿地睡过去的我手里夺出随身听,避免它黑更半夜地空转发出嗷嗷的笑声吓人。这种习惯一直持续至今,如果换地儿睡觉没带点能放相声的家伙,就很有失眠的危险。所以我的手机里那一堆相声文件雷打不动地占据着大半存储空间。相声有千段,精品传久长。开始听个新鲜,来者不拒,远的如张寿臣,近的如侯宝林刘宝瑞,新的如马季姜昆牛群冯巩,甚至电视上那些歌功颂德的段子都录下来猛听。后来有了喜好,就逮着某些人的某些段子听,至今记得从朋友那录回来的少马爷的《大保镖》,听了不下一百遍,后来每次都能乐得背着词儿睡着。再后来开始回头喜欢那些老段子,说实在的后来德云社的火爆让我偷乐了好久,起码那些散落在旧磁带各处的段子有人整理出来,并且面貌如旧。古建筑维护讲究个修旧如旧,相声亦如是。那段《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听下来,爱相声的人都会自觉感动。相声惠我良多,这些年一些杂七二八的知识和时事竟有大半自段子中听来。我能成长为一个兼具三品(人品、酒品和无印良品)、三害(疾恶、护犊和提前买单)与三俗的人,一个能平视达官贵胄和贩夫走卒的人,一个彻底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相声是主食之一。我不愿意评价相声段子的优劣,更对演员们的人品花边没有兴趣,我只希望每隔几年能得空翻翻自己攒下的相声本子和周边小书,每天晚上熄灯后能有闲塞上耳机放一阵新旧段子,在扑面而来的旧时光中听听故人们的声音。他们中的许多已经离开了,不过只要声音还在,我还是会乐出声来。我下半辈子的生活应该也不会有太大波澜,说、学、逗、唱、读、写,齐活儿了。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很多小段子,有些冷得可以啊……猛然发现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摘自【虞初新志】的【口技】竟然是节版!难道也是经过了光D总 局的手笔……
  •     侯宝林的大作!
  •     资料丰富翔实
  •     论文集 + 工具书
  •     总之,要给相声找个阔祖宗。
  •     姜昆华丽的被侯宝林先生打脸了
  •     还是比较学术的
  •     還能做這樣的文章,其實每個點都可以這么弄。
  •     我看书太杂了,这本就是最好的证明。
  •     种种言语都piapia扇了生铁先生好几个大耳刮子啊,作为侯门传人,强烈建议生铁先生把这书当做基本教材向德云社云字科以下所有学员(以及绝大部分云字科学员)普及传授,此举能够有效避免一帮子使臭活的臭杂柈子人五人六地上台演出。单凭总论里对讽刺艺术的介绍,侯宝林就担得起“大师”这个名号,此书与《江湖丛谈》、《天桥一览》配合阅读风味更佳,基本可以作为普罗大众了解相声的必备读物,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扭转“纲丝”已经被生铁先生扭曲了的相声三观……
  •     印装比江湖丛谈稍差。
  •     至今打开都颤颤巍巍,当年写论文时当文献看的,bug在于和我要写的天津相声保护不太挨边……就收拾书柜还看见我两本打印装订良好的毕业论文,差点把书砸身上。
  •     说学逗唱 三翻四抖 迟急顿挫 世态炎凉 嬉笑怒骂论短长 垫活儿 入活儿 量活儿 刨活儿 如若不是两位先生 怕是也不会读这样的文字 珍惜这样的瑰宝
  •     侯宝林不愧是大师 理论研究太深厚了
  •     第24页说道,“讽刺艺术的成长又需要民主、自由空气的浇灌”。相声要复兴可真不是靠一个郭德纲就能成的~
  •     很早的一本书
  •     “全场都让我逗乐了,你就在我边上,我却把包袱抖闷了。得嘞,以后哇,我净说单口,在你看不到的地界上。”
  •     因为同时在读四大本,发现他的这个观点是被姜昆较为含蓄的反对的,郭德纲闲扯也说穷不怕是始祖,不往前推了。读完后,觉得很多证据挺生硬的,有硬拉关系的感觉,最后对穷不怕的描写里一些地方明显毫无逻辑。
  •     俗事物的严肃文章。似乎只适合行内人看,起源这类的大问题容易写得复杂,不容易写得“可爱”。(算读过吧。做的笔记几乎就是章节标题。。。)
  •     涨姿势
  •     很好的书,分述“说学逗唱”四门之根源,理论基础丰富,可读性亦很强。
  •     重点在于以学术角度寻找相声的前世,其实我觉得打人类开始学会说话那天起,就有语言艺术,不必非拘泥于形式。
  •     作为曲艺入门狗的大体了解还是不错的吧,重点还是要不停的听作品,嗯。。#论民间段子手的自我养成#
  •     “虽无可证之史,必有可溯之源”,取法和路数都可观,书做得也极清新可爱。
  •     在扑面而来的旧时光中听听故人们的声音。他们中的许多已经离开了,不过只要声音还在,我还是会乐出声来。
  •     旧版的增补本,最近正在写书,关注其中的一篇,明显是薛教授的手笔。
  •     相声爱好者可以看看
  •     书中举例的一些相声很好:《连升三级》《考字儿》《酒色财色》
  •     很精美的书,读起来享受。作者很认真,不过由于是关于相声历史的,个人兴趣不大。适合收藏!
  •     难得再版的事关相声的专著,同好者理应收藏之
  •     简单翻翻,还可以。2016
  •     相声的渊源,满满的信息量,但是故事性差了点,让人看不下去.
  •     老前辈们的学术作品,意识形态化重了些,读时要在局限的文笔中梳理出各种珍贵的考证。我这二手相声票友也算是了解一下这门艺术的历史。
  •     不是书不好,是我看不进去
  •     相声溯源其实有两层,一是精神传承,一个是相声起源的考证,前者遍考史籍寻找古典联系,后者经口述和文献考证朱绍文并非相声始祖。最精彩的是古段新讲,将古代典籍的笑话,用相声说出来别有一番风味。
  •     侯宝林老先生的大作,拜读!
  •     有助于我的毕业创作〜加油木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