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4
ISBN:9787802250451
作者:岑朗天
页数:215页

作者简介

每一代思考的人,在其生命某一个路口,难免跟虚无照面一次以至多次,陷入迷失。不过,虚无很快便会被打成一种主义,俨然一个反派,然后我们的英雄或圣人会教导种种克服和超越它的方法;很快以至过快,我们又能站起来,重新做人了。
会否太过轻易?会否,我们其实借理性和意志的力量遮盖了问题?
在村上春树、尼采、加缪、卡尔维诺、梭罗等的文本中,让我们重新和虚无对话,重新在流浪者和影子的生活处境中跟虚无狠狠而深深地接一次吻。因为我们努力活过来,实实在在,情愿做一个凡人。
目录
写在前面
决定推石上山之后
浪人
疯狂是一种浪荡
浪荡是一种坚持
浪人之“游”
浪人之“浪漫”
浪人之“历史”
逍遥游
心灵之游
冒险游
英雄游
圣人游:无何有之乡
圣人游:大小之辨与三重“逍遥”
圣人游:游必有方
由“游”至“游”的考古学
地狱为懒散的浪人预备
入口
村上式处境
村上式孤独
忽然失落
失落的两重世界
“那边”就是内边,也是下边
人口在哪
出口
有入口,便有出口
出口一:电话亭的呼唤
出口二:舞舞舞吧
面对“那个”的双面性
第三个出口:从死导引出来的活法
心灵之舞
后地震和后地下铁
虚无
作为哲学考察的虚无
作为人生体验的虚无
虚无的表象......

内容概要

岑朗天,香港土生土长的文字工作者。主要撰写各种评论和创作小说,也做剧场、录像、平面和装置艺术等。时而隐姓埋名行走江湖,在媒体混过,做过“夹心人”,亦曾逍遥自在过。主要著作有《基督教之贫乏》(1986)、《爱情弗得》(1988)、《人文之终结:文化结构史学之总论》(1989)、《老子哲学:实践形上学之建立 (初稿)》(1995)等。


 村上春树与后虚无年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流浪与逃亡几乎是人类集体记忆中最古老的现象,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我们熟悉那位导演了希伯莱圣经中惊心动魄出逃埃及的伟大领袖摩西,但未必知道此后地中海的英雄们倍受激励,纷纷效仿。奥德修斯与埃阿涅斯堪称一对末路狂奔的双子兄弟,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向其直接先驱吉尔伽美什致以最高敬意。这位来自苏美尔平原,开创了流浪神话的祖先,他绝望而致命的奔逃至今还令人们动容。逃亡原因被解释为神的惩戒和命运的报复,这样,与逃亡联结在一起,罪与罚也成为滋养人类文明的多汁的树根。同样是惩戒与报复,同样是流浪与逃亡,到了二十世纪,这支吟唱了数千年的哀歌增加了浓重的阴影和不协调的颤音。石头凝聚了神之愤怒以及命运的惩罚,流浪成为钟摆式的来回运动,而背负石头的主角则是我们熟知的西西弗斯。看见他那饱含艰辛的动作,蹒跚的身影,我们不禁要问:西西弗斯的石头到底有多重?昔时阿基米德用一根杠杆便能实现力学的平衡之舞,而西西弗斯却以沉重的步履来象征受难,令我们这个时代所有杰出的大脑都不禁陶醉在一系列对虚无的想象中。我们已经习惯于为其设置的种种理论编码,所有晦涩的解读程序都导向西西弗斯。然而,西西弗斯只不过是营造隐喻不可缺少的道具,在这个经典神话中占据核心位置的是石头而非受难,是西西弗斯与石头之间漫无止境的较量和妥协。对西西弗斯而言,石头带给他的乐趣,激起他的灵感,远非神的赦免或者命运的开恩可比,石头吸引着他全部的精神和意志,塑造着他走向山顶的癫狂之舞。石头冰冷坚硬的外壳抵挡住了探寻的目光,它决定着西西弗斯的重心,节奏与呼吸,成为西西弗斯的梦幻之源,而我们又被它的猎物所控制。其实,我们只是一群跟随西西弗斯的可笑信徒,和当初摩西领导下的盲从之辈并无本质区别。事实上,西西弗斯欺骗了随从之人,因为他们看不见那神秘的黑暗之石;信徒也欺骗了西西弗斯,因为他们只想从崇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看到,类似这样双重背叛的游戏在作家和其阐释者之间也不断重复上演。踌躇满志的评论家,只不过是在追逐西西弗斯踪迹的路上,被自我诱惑的猎物。我们拥有一些西西弗斯式的作家,但更多的作家只是出色地重新演绎了西西弗斯的角色。村上春树理解这点,他像一位魔术师那样挥动着笔,迷幻的文字源源不断从笔端淌出。他孜孜不倦地向前辈们借鉴各种形式和创意,把收罗来的各种现代性理念糅杂在一起,他的手法圆熟而巧妙,最后,他成功地将那位高高在上,谜一般的西方英雄迅速拉进了我们东方式的日常阅读经验。从《世界末日与冷酷仙境》到《挪威的森林》,西西弗斯的幽灵一直游荡其间,村上也因此比别的作家更轻易地被现代主义者加以种种阐释。本书作者无疑是那些排成长队的信徒之一。孤独,虚无,绝望,恐惧,寂寞,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象征性词语都被颠来倒去地编织进村上的解读密码中。但我们却忽略了那块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石头。对村上而言,写作便是对西西弗斯式的推动石头的最佳诠释:“简单地说,要写成什么样的小说,我从来没有设定,我只是一直在写,故事就一直在发展”。他所欲表达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他如何表达,那些日常经验的突然中断,那些稀奇古怪的生物,偶然发生的结局,梦一样的喃喃自语,如何将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平行叙事。村上在表演孤独的同时却忘记了孤独,忘记了虚无,至少他在推动想象之石头的过程中显示出少有的充沛精力。主宰西西弗斯灵魂的始终是石头,他全神贯注地研究它,刺探它,深入它,当读者为其深重的苦难潸然泪下时,猎人却和它的俘获物共同沉湎于轻盈的黑暗之舞中。有时我们看着神话背后缔造的神话时,不禁感到困惑:当人们将如此众多的目光聚焦在英雄身上时,当所有的崇拜成为不堪忍受之重荷时,西西弗斯和他的石头又将何去何从?
  •     【西西弗斯】首先有人指责他对诸神颇为不敬。他泄露了诸神的秘密。阿索波斯的女儿埃癸娜让朱庇特劫走了。父亲为女儿的失踪大惊失色,向西西弗诉苦。西西弗了解劫持内情,答应把来龙去脉告诉阿索波斯,条件是后者要向哥林多小城堡供水。他不愿受上天的霹雳,情愿要水的恩泽,于是被打入地狱。荷马还告诉我们,西西弗事先用铁链锁住了死神。普路托忍受不住自己帝国又荒凉又寂静的景象,便催促战神将死神从其胜利者的手中解脱出来。 也有人说,西西弗死到临头,还要冒冒失失考验妻子的爱情。他命令妻子将其尸体抛到广场中央示众,但求死无葬身之地。后来西西弗进入地狱安身,但在那里却受不了屈从,与人类的爱心太相左了,一气之下,要求回人间去惩罚妻子,普路托竟允准了。一旦重新见到人间世面,重新享受清水、阳光、热石和大海,就不肯再返回黑暗的地狱了。召唤声声,怒火阵阵,警告频频,一概无济于事。西西弗面对着海湾的曲线、灿烂的大海、大地的微笑生活了许多年。诸神不得不下令了。墨丘利下凡逮捕了大胆妄为的西西弗,剥夺了他的乐趣,强行把他解回地狱,那里早已为他准备了一块岩石。 【道】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於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 逍遥乎寝卧其下。一无所用,得享天年;无用之用,自然之用。「比乡、合君、征国,是遵从着社会秩序与社会价值体系,宋荣子『于世』不像他们『数数然』,但并有脱离这种秩序和价值体系,他还有『内外之分』和『荣辱之境』在心里,而『内外』、『荣辱』这些观念正是来自社会。所以说『犹有未树也』。……列子和风的关系,虽然不再是社会关系,毕竟还是一种外在的关系,他所追求的自由(『免于行』)还有待于这种外在关系,所以只是一种外在的自由,这说明列子超脱于社会,但没有超脱于自我。……真正的超越只能是精神的超越。……只有精神才是无限的。」 【虚无】干嘛说过去? 过去和全无是完全一样的同义语! 永恒的创造于我们何补! 被创造的又使它复归于无! 已经过去了!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它就等于说,本来不曾有过, 翻转来又像是说,似变有诸。 而我却毋宁喜爱永远的虚无。虚无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不存在,它是“被存在”(第52页),它不可能自我虚无化,必须要有一种存在(不可能是自在的存在),这种存在具有一种性质,能使虚无虚无化,能用它的存在承担虚无,并以自己生存不断支撑虚无,通过这种存在,虚无来到事物中。就是说虚无由之来到世界上的存在应该在其存在中使虚无虚无化。而这种存在也就是它自己的虚无。这种要求通过虚无化(对自身和世界)去追求存在(自在的存在)的存在的脱离,就是人的过程。人就是使虚无出现在世界上的存在。这也说明,人的实在不是要消灭“自在的存在”,而是要改变他与存在的关系。【道】逍遥者,消摇也,「消者消释而无执滞,乃对理而言。摇者随顺而无抵触,乃对人而言。」另,“消”是黄河边的一个地方。沿河畔而行,逍遥也。大小各得其位,各得其正,自然而然,逍遥也。《庄子‧天地》:「未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耶?」《庄子‧山木》:「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言之?」《庄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内心「无为复朴」,外在言行游于世俗之间;己虚(虚一而静)物化;顺人而不失己……通通是用来补充所谓「顺世」的意义。「与物同化」不是物于物(彼物所制)而是物物(超越物制),何能物物?皆因精神是超越的,这又回到第一层「超世」的肯定上。「顺世」,从字面上看,似乎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如果我们转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也许一点即明。那个话便是「物化」。《齐物论》以庄周梦蝶作结,讲的就是与物同化的道理。是人梦蝶也好,蝶梦人也好,刻下是醒也好,是迷也罢,汲汲于分辨谁对谁错,何真何幻,哪会逍遥?物我两忘,齐同万事,是「超世」的无我境,但既已无我,何解《庄子》却言:「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正因这种超越是精神上的智悟超脱,精神一去不返,何须再理会事物的分际?此「必有分」,乃自由精神去而复返,回过头来,连带起「必有分」的事物,不离于「必有分」的事物。没有了自由的智悟,事物也会随着物质因果而变化,但那不是「物化」。自由的人仍是人,不是化作金光一道飞去的神仙。只不过他/她自由,透过言行,可以转化事物变化的意义,通过自由人的事物「与物同化」的人,两者都加上了特殊的意义。这意义就是老庄论述中的「自然」,「顺世」也是这种意义的顺任自然,而非光适应环境,信任本能。“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不可哀耶!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儒】游必有方。方,道德仁心是也。「方」,奠下了儒者的基本的形態。儒者三種基本表現──智( 好學近乎智)、仁(力行近乎仁)、勇(知恥近乎勇)。其中孔子論及智 者形態和仁者形態時便說: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儒家的「仁者」和「智者」不是彼此對立的,「仁者」固然是由內而 外,愛人、克己、復禮的君子,「智者」也是注重道德實踐,只不過 偏重於說理智悟,以論述啟發自己和別人而已。樂水,因「智」靈動 如流水;好動,也在於如水般游走於不同論述之間,彰顯道德的原則 性。可以理解:智者形態的儒家修德者是「游於藝」的高手。「藝」 事實上也能令「智」更加利落、更加親和。「智者」的「樂」,可以 說便是「遊」之樂。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知斯可以嚣嚣乎?”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 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 则兼济天下。 【符号】符号已经产生,便存在谎言的可能,因为符号的符旨可以与外指对象脱钩。【村上春树】被喻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文学旗手的村上春树,他的小说具有独特风格,在他经营的文字里,渗出一种一嗅便可认出的气味:充满了霉味的小旅馆,啤酒,爵士乐,死掉了的歌手唱片,作爱,孤独,无聊,摸不着头脑,再度作爱,外来语,死亡,然后死亡。没有名字的主角,格言式的对白;转有名词,时间数字充斥字里行间。村上的作品很多,然而在众多的文字中,他想表达的只有一个主题,那便是——永久的孤独。不用说,数字比任何眼语言都来得抽象,村上的故事,不少都与现实脱离,读之很容易产生疏离和虚幻感。村上小说的一个经典场面是:一个男人孤独地在煮意大利面,然后一个电话打来,电话里的女人言不及义又或者说的话令人有如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叙事便这样完了。 村上对自己小说的评价是;“我的小说,只是把自己内心的抽屉一个个打开,把那些应该整理的整理好,又把那些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东西以文字表现出来,呈现给大家而已。” “为什么大家非要变成这样的孤独不可呢?有这么多人活在世界上,个别都在向别人追求什么,然而我们为什么都要这样孤绝不可呢?为什么?难道这个星球是以人们的寂寥作为一样继续旋转着的么?……我闭上眼睛,侧耳倾听,想着以地球引力唯一的联系牵绊 继续通过天空的SPUTINK的末裔们。它们以孤独的金属块,在毫无遮挡的太空中忽然相遇,又再相错而过,并永远分离而去。既没有交换话语,也没做任何承诺……” 村上的呼喊击中了太多太多现代都市寂寞的心。他的受欢迎不是偶然的。但他写到的不是一般的寂寞,不是晚上乏人相伴要到夜店选一个搂在床上一解闷愁的形态。那是一种空虚,不能找东西来填补得了的空虚,因为即使暂时塞的住,也会很快回到起点,甚至更加空虚。那孤独是一种存在方式,是一种发觉不再和四周的人和事发生关系的状态。
  •     最后的几行,是现在记忆最温暖的地方回忆之前的章节,淡忘会在其中岑朗天,佩服这位作家,仅仅因为这本书思想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戴在身上,美同时危险浪人,没有目的的游荡“他|她是推石上山过程中会后悔的西西弗斯,是查拉图斯特拉偶尔迷失时的投射”浪人,我确乎不愿意当浪人啊现在的世界里面,意志薄弱人有沦为浪人的危险超人并不是人人都能当那么去做西西弗斯吧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尚算深刻,行文枯燥。
  •     太深奥 思维跟不上 休养达不到 故只浏览了一番
  •     虽然这本书是标题党,但是内容却挺值得 一读的
  •     挺不专业的,乱七八糟
  •     前半段尚可,到了逍遥游之后愈发读不下去,写作太随性,很多句子都像是平日感想拼凑在一起,难以下咽
  •     还是没有读完。。可能需要再深入了解一些村上的作品才可以更懂。 但觉得本书的一些思想还是很有道理的,浪人的生活与绝对孤独的本质。
  •     这本书也很虚....
  •     寻求平衡无果导致了循环。
  •     我已经过了看这种满嘴跑马的书还能获得快感的年龄了,随便摘了点他书中的些词汇。。。写酸文章必须储备的 西西弗斯的宿命 尼采的永劫回归 浪人不能有需要专注性的东西 ,哪怕是艺术的重复性练习 入口 出口 nothingness nonbeing nonexistence nocturual 异乡人 陌生人 。。。。
  •     看了一个月,思考了一个月
  •     只是借用村上的故事(因为不论小说或哲学,总有些思想是相似的),分析的非常透彻。虚无-徘徊-出口。基本就是哲学,评分这么低,我怀疑大部分人是冲着村上,而这些村上迷大概也没真正读懂过村上的内里,基本都停留在故事和表面的小资情调了吧。
  •     有些悬乎乎的
  •     好虚无。
  •     本书写的是虚无主义,关于村上春树的文字只是其中一部分
  •     既具有文学性又具备哲学思维的切中村上的要害。
  •     真想把它从图书馆偷出来.... = =|||
  •     略屌。
  •     为了查资料而浏览过。
  •     何必呢。
  •     村上春树只是一个幌子。
  •     评村上的只有两章。
  •     长长的论文一篇
  •     自造理论。
  •     不好看。
  •     存在并不虚无,当下即是实存
  •     看理论大部头看到“处于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本质特征有所改变:变得越来越破碎、零散、肤浅、急功近利、带有游戏的色彩”就突然想起大学时看的这本……
  •     需要思考的。
  •     有些总结的蛮好
  •     存在与虚无,书中关于对浪人的解说,对死亡的理解恰到好处。读起来还是有点费解。
  •     对于村上文本的分析少之又少,一堆没用的中西方哲学,不好看。
  •     他读村上。
  •     算是作者的一点思考,但其思考填充物主要还是来自于各思想家,尼采,海德格尔,萨特,老庄…在引用思想上不够严谨,书中大部分思考只是把别人的搬过来重新说了一遍
  •     没什么内涵。
  •     村上惧怕那边的阴影吞没这边的繁荣,即使这是无可避免的。人总是在刀尖上行走,道路狭窄,没有开展的空间。意义和虚无不可分割,胡乱地分布在每个人身边。肯定导致虚无,狂热意志带来绝对虚无。或许是尼采发疯的头颅里残存的最后一点启示
  •     根本和村上无关咧骗子
  •     高三看这本书感触很深,不完全讲村上春树,还有些哲学玄学的思考。关于入口出口的说法特别启发,我博雅杯论文就是这么来的。
  •     看得我直接虚无
  •     无病呻吟状。
  •     分析得挺精彩出色!
  •     距离感和抽离之美
  •     学校图书馆
  •     觀點獨到而且很精辟.
  •     大致翻了一下。有一点启发。
  •     刚开始看,对西西弗斯苦难的解读深得我心。
  •      还是论及“捷古华拉”时更精到吧。让我对摩托贯穿越南更加心驰神往。
  •     不至于只有6.5分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