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2-05
ISBN:SH16724-330
作者:李建中

作者简介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文艺心理学断代史。作者站在现代心理科学高度阐释了中国古代文论,发掘整理了汉魏六朝文论典籍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996—1997年文艺理论研究论文选摘·世纪之交: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发展的重新审视 --------------------------------------------------------------------------------【作者】童庆炳 世纪初——非自觉的起步期。现代意义的文艺心理学与现代文学理论的产生是同步的,它们都产生于本世纪初,其代表人物就是王国维。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了《“红楼梦”评论》,这是一篇以德国生命哲学家叔本华的观点来观照中国文学的批评兼理论的著作。这篇论文的中心论点,是把人的生活的本质看成是欲望的追求与满足,认为人生就像一个钟摆那样,在痛苦与厌倦中摆动。文学与艺术则为人生的痛苦与厌倦找到了一条“解脱”之道。“解脱”说,虽以西方的生命哲学为立足点,但其具体解释却完全依靠现代审美心理距离说。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自己的现代的文艺心理学的原创之论。1910年王国维发表了其文学理论的代表作《人间词话》,把他的“解脱”说变化为带有中国色彩的“境界”说,但其具体解释中,仍然处处使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二、三十年代——自觉的起步期。郭沫若在20年代所写的《“西厢记”艺术上的批判与其作者的性格》和《批评与梦》两篇文章,把文本与创作心理联系起来分析,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这两篇论文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最早的又具有学术“自觉”的论文。鲁迅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天才”、“灵感”、“想象”等观点外,还就诗的情感的特质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关于鉴赏心理,鲁迅也有很多很精彩的论述。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揭示了文艺创作的心理特点。鲁迅还于1925年译书出版前后,将它作为讲义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开课,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在高校开设的文艺心理学课程。中国的现代的文艺心理学经郭沫若、鲁迅20年代的努力,应该说已经自觉地起步了。到了30年代的朱光潜那里,则发展到第一期的高潮。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英文)、《变态心理学》和《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正式成熟。如果说30年代的“京派”朱光潜是在书斋里完成他的文艺心理学的建设的,那么30年代的“海派”胡风则是在革命的文艺实践中创立了他的独特的文艺创作心理学。朱光潜和胡风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自觉期的双峰。他们从不同的道路走来为中国的文论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八、九十年代——大发展时期。在朱光潜和胡风之后,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沉寂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在新时期复兴文艺心理学的最初几个学者是金开诚、滕守尧和鲁枢元。从80年代到90年代,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活跃,取得了丰硕成果。仅文艺心理学方面的丛书就有三套,这就是鲁枢元主编的《文艺心理学著译丛书》,童庆炳主编、程正民副主编的《心理美学丛书》,陆一帆主编的《文艺心理学丛书》。概论性质的著作主要有:钱谷融、鲁枢元主编的《文艺心理学教程》,陆一帆的《文艺心理学》,王先霈的《文学心理学概论》等。审美经验的研究专著主要有:彭立勋的《美感心理研究》,许明的《美的认识结构》,王一川的《审美体验论》等。文艺创作心理学的研究专著主要有:余秋雨的《艺术创造工程》,杜书瀛的《文艺创作美学纲要》和《文学原理——创作论》等。文学文本心理、文本符号心理的研究专著主要有:顾祖钊的《艺术至境论》,黄卓越的《艺术心理范式》,鲁枢元的《超越语言》等。文艺欣赏接受心理学的研究专著主要有:丁宁的《接受之维》,胡山林的《文艺欣赏心理学》等。艺术类型心理学的研究专著主要有:王振民的《摄像艺术心理学》,余秋雨的《戏剧审美心理学》,丁宁的《美术心理学》等。文艺是作为活动而存在的,文艺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文艺接受作为活动的链条,都是充满心理“事件”的,心理“风暴”在每一个链条上回旋,文艺心理学作为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学科,不是人为外力的,因此它在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有其必然性。当前,文艺心理学的研究的确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如学科名称问题、方法问题、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何自然地融入到整个文艺学或美学中去的问题、如何与变化了的时代和变化了的文艺创作及接受的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等。(《光明日报》1997年10月28日(上)、11月11日(下),全文约8000字,丁甲摘)【原载】 《中国文学研究年鉴》1997-1998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