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10
ISBN:9787020015085
作者:洪昇
页数:232页

真的很感人吗?

是不是古代人比现代人更相信爱情的存在?抑或是我们把爱情故事看多了?好像自从民国时期男人剪断了辫子,女人打散了发髻,待字闺中的张小姐就开始大肆宣传爱情的荒谬。总之,戏剧也罢,史实也好,李杨之间的一切,都令我有所怀疑。不过,当日在华清池畔,故地漫游,见玉环当日沐浴之地,倒仍是狠狠地伤感了一回,落了几滴眼泪。回头想来,都是文学家们骗人呀。呵呵。不喜欢这出曲子里的太多引用和化用前人之句。

唐明皇艳史

唐明皇艳史唐明皇不是诗歌、小说、杂剧、传奇一代代作家建构出的完美情圣,他对杨玉环的爱情亦不是那么专一而永恒,这大概才是历史的实情。白居易、陈鸿、白朴、洪昇这一长串做着好梦的文人序列最后,站着一个打酱油的鲁迅,他有一部没有动笔的长篇小说,“以玄宗之明,哪里看不到安禄山和她的关系,所以七月七日长生殿上,玄宗只以来生为约,实在是心里已经有点厌了,仿佛是在说‘我和你今生的爱已经完了!’”徇是有理。而实际上的明皇,可能比这更糟。天宝四年唐明皇爱上杨贵妃,其时他已是个老头子了,也就是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爱情方面,杨妃之前,他的故事已是一部长篇小说,这小说无可争议的女主角是武惠妃。唐明皇和武惠妃的故事很像《长生殿》的预告片,具备了杨妃故事的几个重要情节因素:明皇对武妃的专宠从开元初起,历二十余年不歇;武妃死后,明皇对她思念不置,粉黛三千在她生前少有进幸,在她死后依然没有颜色。武妃故事中甚至也出现了《长生殿》中的奸臣:李林甫就是走武妃路线平步青云的。洪昇在《长生殿•例言》中说:“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该剧作家一生穷困潦倒,在他中年时,突然获赠一笔财富,他并没有把这钱交到陪他嚼菜根的老妻手中,而是用它到江南购置了一名歌姬做小老婆。在他看来,君王对一个女人保持十数年不歇的热情是个爱情的奇迹,这如吃糠咽菜的穷人看不懂王孙贵族何以鱼肉当前不肯下箸一样。唐明皇“专一”的背后藏着一个惊人的数据:他一生和至少十七名女人生了三十个儿子(生女儿的不算!)。他的最后两个儿子是武贤仪生的,该武贤仪是武惠妃的侄女,开元中入宫中,号称“小武妃”,从历史记载看,她像是明皇于杨妃之前宠爱的最后一个女人,她获宠或许跟武妃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武妃殁后,明皇想从另一个女人身上找回她的影子。杨妃在归玄宗前,她是寿王的老婆。寿王是谁呢?他是武惠妃生的儿子。武惠妃在日,寿王受玄宗的恩宠可谓盛矣!武妃在寿王之前生过两男一女,都不幸夭折,寿王是她成立的第一个儿子,一度成为太子的热门人选。被夺妻之后,这位寿王的感触如何呢?李商隐诗曰:“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千载之下,我们犹可想象这位“十八郎”的痛苦和惊愕。然而玄宗的逻辑似乎一向是爱他的女人而为了他的女人才爱她生的儿子的。他曾为了爱武妃和寿王杀了另外三个儿子:废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废太子瑛是玄宗长子,其母赵丽妃是玄宗在武妃之前的最爱——这一幕幕情节仿佛轮回。“六军不发其奈何”的马嵬坡事件中,“六军”的总统帅是陈玄礼,是玄宗在潞王时期的旧人,后来玄宗当了太上皇,与陈玄礼还不时来往,并未怪他杀了杨太真(《长生殿》中,俞振飞扮演的明皇哭道:“苦恨那陈玄礼!”)。杀杨妃或许是玄宗主使,他恨她引起安史之乱。但这也不妨他后来对她怀念不已,正如天宝五年、九年那两次,玄宗一怒之下把杨妃撵出宫外,又因为想她而吃不下饭,于是接回来一样。值得一提的是:杨妃也并非玄宗的最后一个女人。玄宗最后的爱宠叫九仙媛,从几则野史小说的记载看,此人似乎骄而且妒,颇有些才艺——活脱是杨妃的翻版。

七月七日长生殿

我又是来歪题的。好像读这类以爱情为主题的戏剧,真的应该放在年龄大一点才好,这样才能和主人公们同呼吸共命运,然后坚决实行那句话: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好吧,读戏剧还算不得是听戏看戏。对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随着白居易的《长恨歌》和范冰冰的各类以杨贵妃为主题的电视剧真是变得家喻户晓。对于《长生殿》,里面想来那么多年前读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当属关于霓裳羽衣曲的部分。好吧,竟然又对戏剧里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视而不见,重点又这样被我歪掉了。清游胜,满意忺。(想介)这些景物都似曾见过来!环玉砌,绕碧檐,依稀风景漫猜嫌。那壁桂花开的恁早!(贴)此乃月中丹桂,四时常茂,花叶俱香。(旦看介)果然好花也。看不足,喜更添。金英缀,翠叶兼。氤氲芳气透衣缣,人在桂阴潜。(内作乐介)(旦)你看一群仙女,素衣红裳,从桂树下奏乐而来,好不美听。(贴)此乃“霓裳羽衣”之曲也。携天乐,花丛斗拈,拂霓裳露沾。迥隔断红尘荏苒,直写出瑶台清艳。纵吹弹舌尖、玉纤,韵添;惊不醒人间梦魇,停不驻天宫漏签。一枕游仙,曲终闻盐,付知音重翻检。(同下)(旦)妙哉此乐!清高宛转,感我心魂,真非人间所有也!

娱乐性极强的传奇剧

洪升自己的身世足以称得上一出传奇,醉酒跌落江中而殁,即使在文学作品中,也会让人觉得戏剧性太强。如果说徐克的《倩女幽魂》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作品,那么洪升的《长生殿》除去经典性之外,还十分富有娱乐性。千古文学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被演绎成多种文学形式,然后洪升这部传奇的娱乐性堪称最强。善良的织女,聪明的嫦娥,坚守岗位的门神,化腐朽为神奇的还魂水,远在三界之外的蓬莱仙岛。仅是这些主动参与情节发展的诸位神仙,就已经不得不佩服洪升的童心与狡黠。

《长生殿》札记

全剧基本上是两条主线,一是唐和杨之间的感情发展;一是政治环境的变化。上半部(前25出)唐和杨的感情经过两次冲突以后在《密誓》一出达到顶峰;下半部以两个人的互相思念与玄宗的追悔推动。洪昇很好地将《长恨歌》中歌颂李杨爱情与政治讽喻的主题统一在李杨二人的追悔态度之中。剧本的结构安排整齐精致,政治环境与感情发展相互穿插,间杂以戏谑感叹(《禊游》《弹词》),次要人物首尾环顾(偷曲之李谟、永新、念奴、李龟年)。当然,要将言情与讽喻统一的目的似乎影响了李杨二人的感情表达的感染力度(与《牡丹亭》相比),全诗情感高潮反而在于《弹词》一出所表现的盛衰沧桑之感。当然,这也有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与帝王妃子传统伦理的固有关系差异,也未遽可看作是明代抒情新潮的倒退。另:古典戏曲各幕转换对叙事进行了自然切割,与现代小说的叙事节奏有明显差异。

乐极哀来说“长生”

内容概要:李杨爱情的发展经历了乐极哀来的过程,洪昇作为清代文人在个人发展方面也是由盛转衰的。清军入关,汉民族的统治地位丧失。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乐极哀来”密切相关。关键词:乐极哀来 洪昇 李杨爱情 唐朝发展洪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代戏曲作家,他的《长生殿》成为昆曲的精华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他与孔尚任齐名,有“南洪北孔”之美称。特别是他的《长生殿》热烈讴歌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成为歌颂爱情的古典文学杰作和艺术精品。深深打动观众并被广泛流传且传诵不衰的名句:“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白杨萧瑟雨纵横,此际孤魂凄冷,鬼火光寒草间湿乱萤。只悔仓皇负了卿,负了卿!我独在人间委实的不愿生。语娉婷,相将早晚伴幽冥。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唐明皇对杨玉环的追思和怀念不忍让人泪湿衣襟!李杨情缘关系,因二人特定的帝妃关系,先天就带有悲剧色彩。女人在政治生活中往往都被看做“祸水”,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也决定了女人在爱情婚姻中是被动的,几乎没有发言权。“六军不发无奈何”的唐明皇眼睁睁看着杨玉环在自己面前香消玉殒,却无能为力。这是作为帝王的悲哀。天宝年间,政通人和,天下太平,几乎可于贞观盛世相媲美,为此,唐玄宗李隆基可以“机务余闲,寄情声色”了。“《昇平》早奏,韶华好,行乐何妨。愿此生终老温柔富贵乡,白云不羡仙乡。”此时是开元盛世,最能形象说明开元时期的繁荣局面的是杜甫的那首《忆昔》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是皇帝昏庸还是权奸误国还是红颜祸水把我们的大唐王朝给误了,后人自有自己的评说。《长生殿》第二出《定情》中唐明皇带着金钗、钿盒来到西宫与杨玉环定情。许下了“牢扣同心结合欢”的美好愿望,两人浓情蜜意,好不令人羡慕。白居易《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足以表达出两人感情的炙烈。杨玉环深受唐明皇的宠爱,位列贵妃,礼同皇后,兄拜为右相,三位姐姐尽封夫人,一家人荣宠至极。真可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剧中政治线索是与李杨之恋交叉进行的,政治线索不断发展壮大使李杨爱情发生了摧毁性的转变。《贿权》为二人的爱情悲剧买下了伏笔。爱情就是恩恩怨怨,李杨的恋情就是这样一波三折地发展着。杨玉环是有心机的,她的“醋劲大发”不是河东狮吼,不是泼妇撒泼。她的伤心、嫉妒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她很会把握分寸,她的最终目的是夺回君心,而不是让君王远离她。她的美是梨花带雨的娇媚,使多情的李隆基不得不怜爱她。她对李隆基的爱在心理上有了发展,由君妃之间带有主奴性质的侍奉,到她敢于要求君王对她专情了,这是爱情的自私与占有的属性。李隆基在这场戏里完全失去了九五之尊,倒像一只偷吃腥的猫。他与梅妃私会是那样的机密、苟且,杨妃闯入时又是那样的慌乱、尴尬,此时的他已不是君王,而是一个犯了错误的多情郎君。按说一朝天子,嫔妃无数,他宠幸谁都是无可非议的,他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他愧对了自己心中的一份爱,一份对杨玉环的真情。杨玉环使劲浑身解数——禊游、献发、制谱、舞盘、同浴、密誓,使两人的感情到达了高潮。同样是自缢,同是为君而死,杨玉环死的很无奈、很可怜,不象虞姬死的那样果敢、英勇。虞姬是自主的选择,杨玉环是无奈的选择,死时带走了人世间唯一的牵挂就是对李隆基的爱。女人唯有情,所以女人更痴情。一棵梨树结束了杨玉环的性命,唐明皇竟不能多看自己心爱的女人一眼,在众军士的协迫下,无奈离去。两人同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洪昇在《密誓》一出中化用的此句似乎也在预示着李杨爱情的悲剧结局。繁华落尽,空余恨罢了。洪昇为什么要表达这样一种心理意蕴呢?洪昇在创作此剧时的生平遭遇以及真实心态与剧中人物有十分相似的地方。洪昇出身钱塘名族,门皆及第,累业清华,饱读诗书,在青少年时代就呈现出聪俊英气。洪昇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他所期望的前程是能够入仕,然而天伦之变却一直象梦魇一般缠绕着他,为父母所不容于家,他于是来到了京都。后父亲获罪来京,他为父亲四处奔走,身心俱疲,后皇帝大赦天下,父亲免罪。这些打击使洪昇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情绪。他的生命是一个由盛转衰,由憧憬而幻灭、由期待到失望的过程。于是,洪昇在创作中一吐自己苦闷、失落的情绪。《长生殿》成书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此时洪昇已经四十多岁,在京城和各地寄居飘零了二十年,洪昇借此书抒写了自己人生失意情绪,同时也流露出历史兴亡之感。那时,江南还聚集着大量南明遗老,文人士子之心尚未彻底归附。《长生殿》流行的年代,据清兵入关不过四十多年,距离平定三藩的八年内战——与《长生殿》中描述的“安史之乱”有几分类似——更加接近。如果从政治上考虑问题,满京城的人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大唱“不提防流年遭乱离”,比较容易触动康熙作为帝王的敏感神经,洪昇想在仕途上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就更是难上加难。洪昇通过对李杨情缘乐极哀来过程的详尽描写,着意渲染了自己作为文人的抑郁不得志。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人格上,洪昇都对唐明皇进行了净化。情感上,他与梅妃私会被杨玉环知道后,他觉得愧对杨,所以对杨玉环更加专情起来。人格上,《长生殿》回避了杨玉环的身份问题,这就为唐明皇洗去抢夺儿媳之名。唐明皇的错误在于他是皇帝,生在皇家的这一身份,而不是他与杨玉环的爱恋。洪昇在《长生殿》中,除了李杨之外,主要写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以郭子仪、雷海青为代表的忠臣义士,一类是叛臣贼子安禄山、杨国忠之流。权奸误国,而洪昇空有一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怎不令人痛心!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这个朝代的开创者是一群雄踞关外而后入主中原的异族统治者,生在这个时代的洪昇,虽未经历满汉间的血腥战争,但是洪昇自小受具有“遗民”思想的老师影响,具有强烈的改朝换代,兴亡感叹意识。洪昇本人经历了家庭的“天伦之变”,后半生过着极为贫困潦倒的生活,与前半生形成了巨大反差,随后又因为在“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被永远革去国子监生籍,“断送功名到白头”。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风凄雨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这是《千钟录》中朱允炆在逃难途中所唱的[倾杯玉芙蓉]。江山易主,历史无常,作为前朝的遗老遗少怎不怀念故国,尤其是在自己不得志的时候。兴亡之感,是中国文人特有的。明清易带使一大批文人陷入了无根的尴尬境地。尤其是像洪昇这样在仕途上一直抑郁的人。诺大的汉民族怎么就会被满族所取代呢?也许这就是“气数”吧。在巨大的历史洪流面前,个人是十分渺小和无奈的。无论是李杨的情缘悲剧还是洪昇个人的失意还是汉民族被满清取代,无不让人唏嘘感叹。乐极哀来,岂不痛哉!大江东去,谁也阻挡不了历史进步的车轮,汉衰满兴,历史之无常,世事之虚幻,恰如春风一度,转瞬即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参考书目:《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年《栏杆拍遍——古代剧作家心路》 刘彦君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5年《长生殿》 洪昇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第卅二回 稗畦生敷演李杨事 叶可凉歪批长生殿

《长》与《梧桐雨》、《杨太真外传》、《天宝遗事》、《惊鸿记》等等不同的是,它弱化甚至抹去了杨玉环与安禄山的暧昧关系,不像其他诸剧那样过多的描写色情情节(此书序)。序中说,我们不是不可以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只要描写得深刻,也是可以的。但《天》、《惊》一方面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一方面有摆出津津乐道的赏阅姿态,是自相矛盾的。序言中表明一方面要符合历史剧范畴,一方面又要处理好马嵬兵变与李杨爱情的关系,是很难的。因为如果在言辞上倾向于兵变将士,就会削弱李杨的爱情;如果侧重与李杨爱情,而又会把本身正义的兵变将士丑化。《梧桐雨》中在此处将李隆基刻画成一个自保的人,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李杨的爱情情节。值得一提的是,《长生殿》强化了伶工雷海清甩琵琶大骂安禄山,后更有李龟年唱弹词怀念开元天宝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带少了这位清初作家的怀古伤时之感,也借雷海青之口批判了那些仕清贰臣。当然,这并非全剧主旨。不过《长》一开始就写李杨定情,让我觉得没什么感情铺垫,所以我除了在李龟年追忆盛世时感动了一下,也没觉得这二位的爱情如何如何。当然,就帝王与妃子嫔妃的爱情而言,李杨已经是一个特例了。此版《长生殿》的价值有二,一是插图。插图疑古画,并且上面有附诗;二是序言内容丰富,用很长的篇幅陈述了《长》以及洪昉思周边,还与其他描写李杨爱情的戏剧作了详细的对比,十分有见地和价值。这是除了【竖版】、【繁体】之外的两大萌点。最后,把书中插图上的诗写在这里,不过很多明灭不堪,所以用“X”代替。如果有人找到这些事的完整版,并且能补足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1.【第十一,闻乐】垂天丹桂倚珠帘,人X 回廊XX檐,一曲箫韶方奏阕,暗中点破凤鞋尖。2.【第十四,偷曲】龙笛潜怀倩凤墙,X声XX出昭阳,月明如水X人照,散拍分明稳记将。3.【第十五,进果】驿卒遥X疆马X,荔枝方得供天厨,可怜万里奔波苦,博得佳人一笑无?4.【第廿二,密誓】冰殿澄澄夜半过,生生世世事如何,两心倘有参差者,玉露金风鉴X河。5.【第廿五,埋玉】绕帐清光X湛卢,X江山X美人X,彩云一霎消何处,临袂犹X万岁呼。6.【第廿八,骂贼】水沸哀音出伪X,铜琶掷地碎X霆,同时不X君臣者,一个伶工雷海青。7.【第廿九,闻铃】蜀山袅袅祭天清,蜀水泠泠浸沙冥。万点铃声千点雨,XXXXX冬丁。8.【第卌一,见月】曾照双双密誓严,曾X苦枕浸盈盈,如何今夕银河X,一只冰X叫了明9.【第卌二,重圆】携手归来鹤X凉,双双不XXXX。X今XX新X续,销尽绵绵旧恨长

《长生殿》的忏悔主题与作者的写作意图

《长生殿》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作者书写的“皇帝的爱情”,在戏剧的大主题下,作品后半部分的重点由李杨的俗世之爱转为人鬼殊途之下的互相思念和各自忏悔。李隆基与杨玉环生前的风流韵事在前代已有相当丰富的史实记载,因而虽然二人生前风流旖旎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但内容多受史实的限制,为剧作家留下较大创作空间的却是杨贵妃死后李杨二人的“忏悔”书写。可以说,李、杨二人其间丰富的心理活动,实则是由洪昇代为“悔过”,这“忏悔”的过程中时时流露出作者对天宝年间这场悲欢往事的批评和裁判。一、皇帝的忏悔杨贵妃香消玉殒后,李隆基一路惶惶然疲于奔波,一路不停地被自己的负罪意识折磨。战乱平息之后,他交出玉玺当起了太上皇,此时世上的亲故多半零落,万人之上的李隆基成了一个茕茕独立的老人,对杨妃的思念成为了他残余生命的所有。他的思念同时又伴随着自己负罪意识的流露。于是,从出逃时的每一个时间间隙,到平叛后终日的漫长时光,李隆基都不曾停止自己的忏悔。唐明皇的忏悔是复杂而矛盾的。正如他之前的身份也是多重并彼此冲突的:执掌天下却糊涂蒙昧的君王、多情却无坚定意志的爱人。他的形象是徒有丰沛强大的外表而内里软弱摆荡的,这几乎就是造成整个《长生殿》悲剧的源头。悲剧发生后,他进行了追溯和忏悔,然而这个忏悔的内容同样带有他一贯的性格特征。对自己君王身份的失职,在《献饭》一折中,李隆基经过乡间野老郭从谨的直言,他意识到自己在百姓心中已经不再是个励精图治的“明君”。他流露出对昔日的忏悔:因自己“不明”,致使“奸相逆贼”内外惑乱,为害生民。[生作恨介]此乃朕之不明,以至于此。【前腔】[换头]斟量,明目达聪,原是为君的理当察访。朕记得姚崇、宋璟为相的时节,把直言数进,万里民情,如在同堂。不料姚、宋亡后,满朝臣宰,一味贪位取容。郭从谨呵,倒不如伊行,草野怀忠,直指出逆藩奸相。[外]若不是陛下巡幸到此,小臣那里得见天颜。[生泪介]空教我噬脐无及,恨塞饥肠。但从这段唱词中,李隆基反思的重点,并不在自己的“不明”,而是恨“满朝臣宰”不如亡故的姚崇、宋璟清正耿直,将反思的矛头指向他人“贪位取容”,而非自身决策失当、荒淫误国,称“国忠构衅,禄山谋反,寡人那里知道”、此时“噬脐无及,恨塞饥肠”。李隆基以“无能为力”的弱势闪避姿态躲过郭从谨的尖锐问责。因为政治上的叙写和思考并非洪昇要表现的重点,因而纵观全剧,唐明皇对安史之乱的直接反思并不多见,哪怕在最直截尖锐的一出《献饭》里,他的反思与悔过也相当浅率。《长生殿》既以写情为主,故而李隆基的忏悔,更多的集中在赐死杨妃的事件上,在《长生殿》许多回目中,都浓墨重彩地渲染描写了唐明皇的哀伤和痛悔。以《闻铃》一折来看,满眼昔盛今衰的事实,给唐明皇造成最大冲击和触痛的是“贵妃死亡”的事实本身,而非惨痛事件背后深刻的现实渊源。在《哭像》里,唐明皇目睹贵妃塑像,更生睹物思人之念。他深切思念的表现即是对自己过去行为的痛悔:不能实践共死同生的前盟、在乱军中不能“将身去抵搪”致使贵妃香消玉殒。这是他对悲剧之源进行的推究,可以发现,他的推究和反省完全集中在马嵬坡一事上,值得他忏悔的“罪过”是乱军中不能保全爱妃生命这一事实,而未追究事实发生的缘由,把悲剧的根源再向上追溯,反思自己贪色误国的种种过失。于是,在作者传达给观众的信息里,唐明皇最大的过失是“负情”,即在军前犹疑软弱,致使贵妃丧命。这不仅在唐明皇自己的忏悔里表露无遗,更通过仙境的织女对他的严厉批判加以强化。然而作者对唐明皇显然又是相当怜惜的。洪昇在批判唐明皇软弱负情的同时,马上又以各种方式消解、淡化他批判的矛头。例如在《埋玉》一折里,唐明皇在乱军当前暴露出犹疑软弱的一面:【会河阳】无语沉吟,意如乱麻。〔旦牵生衣哭介〕痛生生怎地舍官家!〔合〕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内又喊介〕〔旦哭介〕众军逼得我心惊唬,〔生作呆想,忽抱旦哭介〕贵妃,好教我难禁架!   〔众军呐喊上,绕场、围驿下〕〔丑〕万岁爷,外厢军士已把驿亭围了。若再迟延,恐有他变,怎么处?〔生〕陈元礼,你快去安抚三军,朕自有道理!〔末〕领旨。〔下〕〔生、旦抱哭介〕〔旦〕  唐明皇此时的犹疑对贵妃来说是致命的,与项羽末路中“虞兮虞兮奈若何”如出一辙。然而作者并未让贵妃察觉唐明皇选择保命而舍弃自己的阴暗打算,而是主动站出来,以牺牲自己报答君王“深恩”。【缕缕金】魂飞颤,泪交加。〔生〕堂堂天了贵,不及莫愁家。〔合哭介〕难道把恩和义,霎时抛下!〔旦跪介〕臣妾受皇上深恩,杀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陛下得安稳至蜀,妾虽死犹生也。算将来无计解军哗,残生愿甘罢,残生愿甘罢!   此处的贵妃,与前文中妩媚娇贵、擅妒任性的杨玉环判若两人,变得深明大义,具有了强烈的牺牲意识,随着杨贵妃生命和肉体的消亡,杨玉环过去的形象开始消解,而一个符合作者道德批判准则的、新的贵妃形象则开始被建构。相比之下唐明皇作出的反应近乎伪善,而此处作者只能在大体尊重历史事实的同时,以描写杨玉环的主动牺牲、“为国捐躯”来减弱唐明皇的自私,并以此印证、强化杨贵妃的至情。在《雨梦》一折里,唐明皇梦中意欲斩杀逼宫的陈元礼也是一处值得留意的叙写。唐明皇忏悔的重点在背离前盟,然而他虽然在《哭像》中声声痛悔自己不能“将身去抵搪”,潜意识中却对护驾有功(在李隆基心中有挑拨军心之嫌)的陈元礼深恶痛绝,欲杀之而后快。这里唐明皇的注意力同样集中在“乱臣贼子”而非自己的昏聩和软弱,将批判指向陈元礼逼宫的事实本身而非其深层原因,他一而再地回避对悲剧根源的反思,而单纯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事件的感性认识,实际上是作者爱惜唐明皇这一形象,加上“为尊者讳”的传统,故而一直回避将悲剧的根源回溯到唐明皇身上的反映。二、贵妃的忏悔相比于唐明皇的闪避态度,杨贵妃的忏悔显得更加诚恳、直截、深入。《情悔》一折,集中描写了贵妃魂灵的反思活动。〔旦〕咳,我杨玉环,生遭惨毒,死抱沉冤。或者能悔前愆,得有超拔之日,也未可知。且住,〔悲介〕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不免趁此星月之下,对天哀祷一番。〔对天拜介〕   【前腔】对星月发心至诚,拜天地低头细省。皇天,皇天!念杨玉环呵,重重罪孽,折罚来遭祸横。今夜呵,忏愆尤,陈罪眚,望天天高鉴,宥我垂证明。只有一点那痴情,爱河沉未醒。说到此悔不来,惟天表证。纵冷骨不重生,拼向九泉待等。那土地说,我原是蓬莱仙子,谴谪人间。天呵,只是奴家恁般业重,敢仍望做蓬莱座的仙班,只愿还杨玉环旧日的匹聘。   杨贵妃的反思触及到自己生前每一样作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当中应该包括其兄杨国忠乱政、三国夫人争宠、妒恨梅妃种种。就《长生殿》的书写来看,杨国忠的使奸弄权与贵妃并未有直接的联系,而若单纯以情人的身份来看待杨玉环的擅妒,也似并无大过。可见杨玉环的反思是直接将自己情人身份与作为嫔妃的伦理身份、政治身份联系起来的,她将自己的遇难、主上“蒙尘”的劫难完全归咎于自己骄恣任性的行为,在“觉今是而昨非”的反省之后,旧日的杨贵妃与她的肉体一同被消解了,作为鬼魂的杨玉环实现了对旧日“贵妃”的脱胎换骨。文本对杨贵妃生前曾有异常细致的描写,之前的杨贵妃美丽、娇艳、聪慧、痴情、任性、擅妒,风姿秀美,有血有肉。然而彻底悔过之后的杨玉环形象则归于清冷和虚无。《尸解》之后起死回生的杨玉环,已经与之前的杨贵妃截然不同。终于符合道德评判的她只保有了美艳的外貌而失却了所有风姿神采,因而她与唐明皇的重圆只得放置在同样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三、小结归结起来,唐明皇的形象兼有至尊帝王和多情爱人二重身份,作为君王他是失职的,作为爱人他又是负情的,但作者并未将他的二重失职联系起来——在唐明皇的显意识层面,并未主动将安史之乱和贵妃之死进行联想,从而反思皇权至尊的制度下,君主个人行为的失当将导致的严重恶果,他对政治失职和恋爱负情的忏悔是彼此割裂的。而同样兼有嫔妃与情人二重身份的杨玉环,则将战乱与自己旧日骄恣专宠、任性使妒的种种习气主动联想,并在中间建立直接的因果联系,主动地承担起乱国的罪责。通过彻底的反省和忏悔,她涤荡了自己旧日的种种过错,消除罪恶的同时消解了旧日的自己。当杨玉环终于满足了道德准则之时,便得以归返仙界,她与唐明皇的爱情也同时获得了完全的肯定和圆满的结局。《长生殿》作者对李、杨忏悔的不同书写方式,在反复渲染强化剧本的爱情主题背后,作者也相当明确地表现出了自己对历史的批判方式。他通过对“忏悔”主题的书写,实际上“代言”了贵妃,令杨玉环主动承担了祸乱朝纲的罪恶,历史上的杨妃被“消声”,戏剧前半部分娇媚任情的贵妃形象被消解,进而潜在地批判“女色误国”,弱化、洗脱了李隆基的历史罪恶。

纵有清光知对谁

长生殿。1.每章前自觅的诗词2.押韵3.仙神之说4.多情不过无情5.蓬莱仙子6.佳人已逝,何必7.理想主义者佳丽今朝、天付与,端的绝世无双。思想,擅宠瑶宫,褒封玉册,三千粉黛总甘让。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辉煌,簇拥银烛影千行。回看处珠箔斜开,银河微亮。复道、回廊,到处有香尘飘扬。今宵占断好风光,红遮翠障,锦云中一对鸾凰。梦回初,春透了,人倦懒梳裹。欲傍妆台,羞被粉脂涴。趁他迟日房栊,好风帘幕,且消受熏香闲坐。 【海棠春】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翠被晓寒轻,宝篆沉烟袅。宿酲未醒宫娥报,道别院笙歌会早。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飘堕、麝兰香,金绣影,更了杏衫罗。你看小颤步摇,轻荡湘裙。低蹴半弯凌波,停妥。袅临风,百种娇娆。还对镜,千般婀娜。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行过处,辨不出紫陌红尘。纷纭,绣幕雕轩,珠绕翠围,争妍夺俊。氤氲,兰麝逐风来,衣彩珮光遥认。这其间无端噷动,奈谣诼蛾眉未容。 玉燕轻盈弄雪辉,杏梁偷宿影双依。琴断朱弦,香含青琐。清光独把良宵占,经万古纤尘不染。散瑶空,风露洒银蟾,一派仙音微飐。 云中细看天香落,仍倚苍苍桂一轮。携天乐,花丛斗拈,拂霓裳露沾。迥隔断红尘荏苒,直写出瑶台清艳。纵吹弹舌尖、玉纤,韵添;惊不醒人间梦魇,停不驻天宫漏签。一枕游仙,曲终闻盐,付知音重翻检。缥缈中,簇仙姿,宛曾觇。听彻清音意厌厌,数琳琅琬琰你看笔床初拂,光分素札,砚池新注,香浮墨华,绿阴深处多幽雅。竹风引,荷露洒,对波纹帘影弄参差。斗画长眉翠淡浓,远山移入镜当中。晓窗日射胭脂颊,一朵红酥旋欲融。 荷气满窗纱,鸾笺慢伸,犀管轻拿,待谱他月里清音,细吐我心上灵芽。只见五云中,宫阙影,窈窕玲珑映月明。光辉看不定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岁岁花前人不老,长生殿里庆长生。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坐则并几,行则随肩。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真个是花输双颊柳输腰,比昭君增妍丽,较西子倍风标,似观音飞来海峤,恍嫦娥偷离碧霄。更春情韵饶,春酣态娇,春眠梦悄。总有好丹青,那百样娉婷难画描。【懒画眉】相逢一笑深深拜,隔岁离情各自知。  相思透骨沉疴久,越添消瘦。蘅芜烧尽魂来否?望断仙音,一片晚云秋。  纵有清光知对谁。

长生殿。探零零

达观知命,随所欲事而能乐,不求人不爱世,纵是锦绣红云花,皆是法,是无咒,无明咒,无无无明,亦是活法。梦笔皆生花,冷玉琢寒鸦,三更半夜时时低唱,怎随他? 夜夜闻歌思轮台,千里练铖血凌乱,不爱此朝随时转,叹,叹,叹,锦衣丝袖金锁断,凭栏问,世世谁人苟且偷欢?去年里黑纱现瑕幻,青山里艳艳波相伴,夜里寒风胡乱灌,颤,颤,颤,铁裘破屐意寒缠,倚仗啸,东篱古士也为这般? 可笑江山帝王办,那国色俊杰皆成患,琼宫桂树花也散,怎生得,回顾不可堪。是谁说阿鼻地狱恶人据?请客观往九肖灵殿看一看,那英雄名士也被换,玉皇后门从未关。但凡是,这一生,奈何桥上疯癫拌,炤爷七份莲羹也不换,谛听耳中走一半,骑得白鹿隐南山,哪知世人皆说怎生得这般难看! 时未休,广川流,蝉噪野卷秋,驱风历长州。只见平原此时狂,敢问沧浪怎地不为浑,渔家摇灯,歌声长串,难,难,难!

第卅二回 稗畦生敷演李杨事 叶可凉歪批长生殿

  《长》与《梧桐雨》、《杨太真外传》、《天宝遗事》、《惊鸿记》等等不同的是,它弱化甚至抹去了杨玉环与安禄山的暧昧关系,不像其他诸剧那样过多的描写色情情节(此书序)。序中说,我们不是不可以反映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只要描写得深刻,也是可以的。但《天》、《惊》一方面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一方面有摆出津津乐道的赏阅姿态,是自相矛盾的。  序言中表明一方面要符合历史剧范畴,一方面又要处理好马嵬兵变与李杨爱情的关系,是很难的。因为如果在言辞上倾向于兵变将士,就会削弱李杨的爱情;如果侧重与李杨爱情,而又会把本身正义的兵变将士丑化。《梧桐雨》中在此处将李隆基刻画成一个自保的人,不得不说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李杨的爱情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长生殿》强化了伶工雷海清甩琵琶大骂安禄山,后更有李龟年唱弹词怀念开元天宝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带少了这位清初作家的怀古伤时之感,也借雷海青之口批判了那些仕清贰臣。当然,这并非全剧主旨。  不过《长》一开始就写李杨定情,让我觉得没什么感情铺垫,所以我除了在李龟年追忆盛世时感动了一下,也没觉得这二位的爱情如何如何。当然,就帝王与妃子嫔妃的爱情而言,李杨已经是一个特例了。  此版《长生殿》的价值有二,一是插图。插图疑古画,并且上面有附诗;二是序言内容丰富,用很长的篇幅陈述了《长》以及洪昉思周边,还与其他描写李杨爱情的戏剧作了详细的对比,十分有见地和价值。这是除了【竖版】、【繁体】之外的两大萌点。  最后,把书中插图上的诗写在这里,不过很多明灭不堪,所以用“X”代替。如果有人找到这些事的完整版,并且能补足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  1.【第十一,闻乐】垂天丹桂倚珠帘,人X 回廊XX檐,一曲箫韶方奏阕,暗中点破凤鞋尖。  2.【第十四,偷曲】龙笛潜怀倩凤墙,X声XX出昭阳,月明如水X人照,散拍分明稳记将。  3.【第十五,进果】驿卒遥X疆马X,荔枝方得供天厨,可怜万里奔波苦,博得佳人一笑无?  4.【第廿二,密誓】冰殿澄澄夜半过,生生世世事如何,两心倘有参差者,玉露金风鉴X河。  5.【第廿五,埋玉】绕帐清光X湛卢,X江山X美人X,彩云一霎消何处,临袂犹X万岁呼。  6.【第廿八,骂贼】水沸哀音出伪X,铜琶掷地碎X霆,同时不X君臣者,一个伶工雷海青。  7.【第廿九,闻铃】蜀山袅袅祭天清,蜀水泠泠浸沙冥。万点铃声千点雨,XXXXX冬丁。  8.【第卌一,见月】曾照双双密誓严,曾X苦枕浸盈盈,如何今夕银河X,一只冰X叫了明  9.【第卌二,重圆】携手归来鹤X凉,双双不XXXX。X今XX新X续,销尽绵绵旧恨长

天宝遗事

塌便宜去看免费的《长生殿》(在此多谢吞吞同学),两天都是只看了半场就走了。一本八折,散场时就没有回家的公车了,于是我选择了不热爱艺术。回来看了新闻,说是“康熙盛世”时排过一次全本,此后200多年再无人得见全本演出——言下之意,当然是如今这和谐社会可比肩康乾盛世,盛世修史,盛世演戏。当今的这个全本分四本,据称是每一本都包含了名段。我掰指头算算,第一本有“定情”,第二本有“絮阁”,第三本有“小宴”、“埋玉”、“闻铃”,第四本则有 “哭像”和“弹词”,我只看过折子戏,所以只晓得这条爱情主线,“弹词”算是个例外了。其实我看过两种《长生殿》(蔡正仁版和苏昆版),都还没听过《弹词》呢,真是个遗憾。从普通观众的角度看,自然是第三本最吃重,难怪是要老蔡亲身上阵。第一本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定情。这个杨贵妃是魏春荣,回头查了下,北昆的。扮相其实顶不错,可也许是我听不惯北昆那种风格,老觉得和唱流行歌曲似的。而且这位魏小姐声音太轻,总被乐声盖过,听得断断续续。第二天换上了沈昳丽,虽然对这位小姐的评价实在不能算高,但至少是我熟悉的腔调。而且第二晚黎安的表现不错,至少没张军那么猥琐。我看完《舞盘》后走的,他还露了一手打羯鼓,算是额外惊喜。头一晚和kk发消息,他老人家就深刻地指出“这导演爱好吃醋戏”。第一本中《禊游》就开始吃醋,一直吃到《献发》,不过我看完《禊游》就走了。有三个从来没出现过的女人,杨贵妃的姐妹韩国、魏国、虢国夫人突然跑了出来,然后虢国夫人应招入内侍宴,于是伊淡扫娥眉意气风发地去了,其他两姐妹气个半死。第二本中有更经典的吃醋戏《絮阁》,简单来说就是捉奸,我也没看,所以我为了赶公车完全错过了本戏的最大特色。回头跟宁波说我去看《长生殿》了,她马上说,听闻衣服很怪。的确怪,怪到我当时就发了大惊小怪的短消息给kk君,报告史无前例的发现:在昆曲戏台上看到简·奥斯汀时代的衣服!京、昆二剧是明清时代的产物,从前的人没我们那么挑剔,拍个电视剧都要东挑毛病西挑漏洞,大家穿什么,台上也差不多。京戏我是不熟,但《四郎探母》总是看过的,辽国的代战公主头顶大拉翅穿着旗装,不也若无其事演了一百多年么。唐明皇和杨贵妃,一个官生一个大青衣,该穿什么就穿什么不就得了,偏中了那帮历史业余爱好者的毒,要穿点符合历史的衣服,结果反而搞得不伦不类。杨贵妃初出场,不错,服装挺华丽,好看。《春睡》一折,她穿睡衣,不对了,半臂出来了……她那三个姐妹,虢国夫人穿得最正常,难怪被选去陪宴。一位姐妹的衫子找不到纽扣,我以为是从头上套下去的,这还算好,至少有衫有裙,另一位更离谱,就穿着条高腰的长袍,看过《傲慢与偏见》电视剧或者电影的人想一下里面女性的穿着就明白了。我后来回头一捉摸,大概是参考了什么唐代陶俑吧,我记得有个差不多的造型,可我们的妇女那时候也是两截穿衣了吧,腰身高,是因为裙子束在衣衫外,束得高,可不是一件连衣裙啊……最可怕的倒不在妇女们这里,反而是第一本中《贿权》一折,有个杨国忠手下的人物叫张千,他一出来我就喷了,那身绿色的衣服分明是一般戏中媒婆的标准装束!也许这是正确的衣服,但他的斜襟大袄也太容易让我这等普通观众误会了吧!

长生殿

洪昇运气不好,出生在明朝灭亡后的第二年,正值兵荒马乱,接着父亲又因为政治原因差点被充军。做了二十多年的太学生,愣是没当上官,好不容易写出了部杰作《长生殿》,却恰逢佟皇后的丧期,不仅禁演还遭迫害。他的死也怪怪的——在乌镇落水而死——更像是发生在小孩子身上的悲剧,而不是一个五十九岁的老头子。《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取材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个是最基本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受到《梧桐雨》和《牡丹亭》等剧的影响。前者是为李杨二人翻案之作,因为前人谈起杨贵妃总喜欢把她看成妲己、褒姒这样的红颜祸水,很不公平的是哇,个么《梧桐雨》就歌颂两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到洪昇的《长生殿》里就爱得更彻底更琼瑶了,其翻案手段之高明堪比茨威格为法国赤字皇后Marie Antoinette作的传记。后者则是从故事结构上影响《长生殿》的。《牡丹亭》55出,杜丽娘在20出的时候死了(差不多是黄金分割点哦~),35出复活,55出才和柳梦梅最终团圆;《长生殿》50出,杨玉环在25出的时候死了(正好是一半),两人直到最后一出才以神仙的身份团圆。虽说是才子佳人的戏,但是男女主角同时出现的折子在戏中屈指可数,放在今天尊是难以想象啊。我有幸看过一次上昆精华版的《长生殿》,三个多小时的样子,一直演到《闻铃》为止。总体感觉就是——太赶,剧情急匆匆地交代过来,连唱都似乎加快了速度,少了很多回味的余地。不过蔡明皇真是太赞了,当今世上能演到这种程度的大概也就他一人了,娴阿姨平时总给人略带凶相的感觉,也只有和蔡伯伯搭戏时才千娇百媚起来,嗲得叫人招架不住。遗憾的是最喜欢的“迎像哭像”没有演,估计也是演不动了,希望以后能看到单独的折子。我觉得李杨二人的爱情在李的思念中才真正达到了高峰,比密誓的甜蜜、埋玉的无奈、闻铃的凄凉都要更胜一筹,这样具有深刻爆发力的悲恸在以温雅见长的中国古典爱情戏剧中是不多见的,被蔡正仁唱来简直叫闻者心如刀绞,潸然泪下。回想起马嵬坡他对杨妃请死的默许,唐明皇唱道:“羞煞咱掩面悲伤,救不得月貌花庞。是寡人全无主张,不合呵将他轻放。我当时若肯将身去抵搪,未必他直犯君王”,接着他又唱:“纵然犯了又何妨,泉台上,倒博得永成双。”“如今独自虽无恙,问余生有甚风光!只落得泪万行,愁千状!我那妃子呵,人间天上,此恨怎能偿!”此曲一出,温莎公爵什么的瞬间就显得寡淡无味了是哇。洪昇还有一个本事,是“小题大做”。《杨太真外传》里提到一句唐明皇月宫听曲,他就把这件事和白居易诗中的“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揉在一起,安在杨贵妃身上,弄出“闻乐”、“制谱”、“舞盘”好几折来;元稹的《连昌宫词》提到一句“李謩按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他和那霓裳羽衣曲一联系,又弄出“偷曲”一折;“进果”一折脱胎自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窥浴”则是“春寒赐浴华清池,始是新承恩泽时”;“密誓”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惊变”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明皇实录》中说安禄山打下长安后,“有乐工雷海青者,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青于戏马殿,肢解以示众。”,到了洪昇笔下雷海青已然是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汉子,撑起了“骂贼”一折……这样的例子太多了,《长恨歌》里一丢丢的内容,到《长生殿》里往往就成了重头戏。最牛逼的还是“闻铃”一折,白居易就写了一句“夜雨闻铃肠断声”,洪昇则发挥成洋洋洒洒一大篇:“淅淅零零,一片凄然心暗惊。遥听隔山隔树,战合风雨,高响低鸣。一点一滴又一声,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一恸空山寂,铃声相应,阁道崚嶒,似我回肠恨怎平!”和《牡丹亭》一样,《长生殿》也是越到结尾越无趣,最后逃不了大团圆的标准结局——不过还是有人破了这个俗套的,且看下一篇:《桃花扇》。


 长生殿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