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聪:望七了!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
ISBN:9787806880227
作者:傅敏(编)
页数:356页

作者简介

《傅聪:望七了!》:“我已不再是《傅雷家书》中的小孩子喽,老夫今年六十八,望七了!”这是傅聪两年前发出的感慨。我们还在捧读《傅雷家书》,《傅雷家书》中的傅聪却渐行渐远,已自成一“家”。只是从未忘记父亲早年的教诲: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在用钢琴语言聆悟音乐中寻求人的基本价值……

书籍目录

引言
傅聪

代序
“他的一切经历,仿佛是另一个‘我’的经历” 傅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心目中的傅聪 金圣华

对谈录
成功并不等于成就
望七了
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
赤子之心是做人弹琴的准则
心甘情愿永远做音乐的奴隶
平静
不再是《傅雷家书》里的小孩子
轻灵的莫扎特 悲剧的莫扎特
莫扎特的嘲谑 莫扎特的超越
四十年钢琴生涯
莫扎特的音乐是“是无艺术的艺术”
健康就是古典
我的成功就在不成功
赤子之心
中国人的气质 中国人的灵魂
更行更远
与傅聪谈音乐

讲课录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舒柏特
萧邦(上)
萧邦(下)
德彪西

附录
劫余家书   傅聪
傅聪的成长  傅雷
傅聪――来自远东的钢琴大师   彼得・查尔顿/罗新璋译
文人的傲骨与生命的悲情   陈广琛
傅聪的钢琴艺术(激光唱片目录)  傅聪

编后记傅敏

编辑推荐

《傅聪:望七了!》收入傅聪先生近年的对话和讲课,记录了他“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艺术之路,让我们看到走出《傅雷家书》得以彰显的另一代人。 随书所附《傅聪的钢琴艺术》CD,十三首经典曲目为傅聪先生亲自选定。

内容概要

傅聪,一九三四年三月十日生于上海一个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庭,父亲傅雷为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傅聪童年时代断断续续的上过几年小学,主要在家由父亲督教。八岁半开始学钢琴,九岁师从意大利指挥家和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一九四六年梅・百器去世后,基本上是自学,一九四七年就读上海大同附中。一九四八年随父母迁居昆明,先后就读于昆明粤秀中学和云南大学外文系,中断了学琴。一九五一年只身返回早一年回到上海的父母身边,跟苏联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琴一年,因老师迁居加拿大,又迫不得已勤奋自学。一九五三年与上海交响乐队合作,弹奏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中获第三名。一九五四年赴波兰留学,师从著名音乐学学者、钢琴杰维茨基教授,并于一九五五年三月获《第五届萧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一九五八年深秋以优异的成绩于华沙国立音乐学院提前毕业。一九五八年底,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迫移居英国伦敦。一九七九年四月,应邀回国参加父母的平反昭雪大会和骨灰安放仪式。八十年代,年年回国演出和讲学,一九八二年先后被聘为中央和上海两所音乐学院的兼职教授;一九八三年香港大学颁发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一九五九年初,傅聪在伦敦皇家节日大厅首次登台,与著名指挥家朱利尼成功合作。自此傅聪的足迹遍布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近五十余年,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已故德国作家、诗人、音乐学学者、评论家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撰文赞颂傅聪,称“从技法来看,傅聪的确表现得完美无暇,较诸科尔托或鲁宾斯坦毫不逊色。但是我所听到的不仅是完美的演奏,而是真正的萧邦。”
当代三位钢琴大师玛塔・阿格丽琪,莱昂・弗莱歇和拉杜・鲁普为《傅聪的钢琴艺术》(激光唱片)撰文推崇说,“傅聪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对音乐的许多见解卓尔不群,而且应该作为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指导准绳。”还评论说,“傅聪是个伟大的天才,生来俱有音乐天赋,而且具有奇妙的演奏技巧;傅聪还有一种罕见的才能,他能和古典作品的大师,‘心心相印’的混成一体;因此傅聪已成为我们时代的音乐大师之一。我们非常感激傅聪,他给了我们许多启迪,给我们展现了新的音乐天地。”
傅聪毕生在孜孜不倦的钻研钢琴艺术,把东方文化很自然的融化于西方音乐之中,丰富了西方音乐;同时不断的研究萧邦,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手稿,对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有更切实的认识,使他的演奏达到了新的境界,更接近作曲家的原意。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美国《纽约时报》说,“他表达了斯卡拉蒂心中要表达而没有能表达出来的音乐。”德国报刊更认为,“傅聪确是一位艺术大师,无论他演奏舒柏特,贝多芬,还是莫扎特,他总能找到最适合这位作曲家音乐的音响效果。”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他为“当今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傅聪除了演出于五大洲外,不仅在国内举办过多次大师班课,而且受聘每年两次于世界闻名的“国际钢琴基金会”举办的大师班课;此外,还不时应邀于世界许多著名音乐学府上大师班课。
傅聪刚刚结束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又迎来了七十华诞!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我说的“做人”是广义的私德、公德,都包括在内;主要是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对人民负责。或许这个原则对旁的学科的青年也能适用。    ——傅雷

家书中,我喜欢的是爸爸讲艺术讲人生。比如他讲关于赤子之心和孤独的那段,他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了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之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章节摘录

望七了高:听说您这次回来,是为了父母逝世三十五周年纪念演出,这是什么样的初衷呢?是不是以后还会搞这种活动?    傅:这次我回国演出,刚好是父母逝世三十五周年,就很自然的放在一起了。当然父母永远在我心里,也并不是突然在这个时候才想起来。    高:您的手对演出会不会有所妨碍?    傅:基本上没有太大妨碍,演奏至少得像个样子,能拿得出去,不然我不会来演出。    高:您这次在北京演出,觉得北京的听众怎样?整个水平怎样?    傅:水平不错,北京的听众,现在整个水平已经越来越职业化了!保利剧场的音乐厅也很好,音响很好,钢琴也不错,后台的条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我本来没有企望有那么好的条件,这次我很高兴。    高:您这是第一次在保利剧场演出吧!    傅:对,第一次!我最后走上钢琴这条路是有很多的偶然    高:您从小时候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的很多经历很独特,可不可以对自己的整个经历作一个简单回顾?    傅:哎呀!我这个经历啊……怎么说!很多人——国内有,国外也有——都劝我写回忆录。我的一辈子是可以说比较复杂,其实也不是说复杂,反正有很多上上下下的事情,有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经历,恐怕好像不平常,的确如此。不过,要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回顾我的一生,也很难!当然,从另一方面说,我的一生也还是很简单,事实上我没有离开过音乐,自从我去了波兰,然后去了英国,音乐一直就是我的一切,也是我生活的一切。    高:听说您小时候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孩子,也是一个非常好动的孩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傅:我不知道小时候是不是有主见,反正我从小就有很多幻想。    高:听说您在昆明上大学的时候回到上海,是自筹的路费。这个过程能不能给我们讲讲?    傅:对,对,对!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其实,我最后走上钢琴这条路是有很多的偶然,怎么回事呢?那个时候——小时候学过几年钢琴,可是真正好好弹琴的日子也没有多少,最多三年。去昆明以前,我差不多已经有两年没弹什么琴了,我从童年进入少年时代,开始对父亲有一种反抗。而且那个时候时局也很乱。总而言之,我的浪子生涯有相当长的一段,在去昆明前两年,那种荒唐生活已经开始,什么逃学啊,闹学潮啊,总之不务正业,也不念书,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差不多有五年过着那种莫名其妙的生活。在昆明三年,每个学校都开除我,都是因为闹学潮啊,不服国民党军训官的管教啊,等等。后来,我凭同等学历去考云南大学,那时候我才十五岁,居然也考取了。那个时候大概是一九四九年吧,云南不久就解放了,那也是个过渡时期,昆明也很乱,我在云大也没念什么书。我的同学都比我大好些,都是二十三四岁的青年,我整天跟他们在一起。    然后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同学在昆明一个教堂——锡安堂的唱诗班唱韩德尔的《弥赛亚》,就是救世主的那个,他们每年圣诞节都唱,他对我说:听说你会弹钢琴,能不能来帮我们弹《弥赛亚》的伴奏。那时候昆明没有什么人弹得好钢琴,我说:“那好啊,我愿意!”就这样我才又开始弹起琴来。一个学期快结束,要考试了,我就着急,怎么办呢?我根本就没上过什么课,那时候大学里很自由,上不上学都无所谓,也没人来管你,那时候也特别乱。总之,要考试了,我当然没法参加考试啦,怎么办?怎么向家里交代啊?同时,的确从去唱诗班弹伴奏开始


 傅聪:望七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上过傅聪的大师课,他说傅聪上课时是全神贯注用灵魂歌唱的——情之所至唱出黑白琴键下的音符,无人介意嗓音优美与否,大概因为那是他对人生感知最通透彻底的体现。而书中最华彩的部分便是傅聪几年来的大师班讲课录。课堂上他总说自己技术不高,毫不吝啬称赞学生基本功好。但他同样坚信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力——我的朋友告诉我,傅聪在课堂上十分坚持己见,如此自信是来源于他对音乐的热情。看傅聪如痴如醉地诉说着肖邦莫扎特贝多芬,说他们的幽默狂喜、他们的哀伤忧愁,音乐的表情和生命力顿然浮现纸上,同样让人无可置疑傅聪的天才。傅聪说:一般人总是太平凡,无法理解天才。那么,去看看书中前一部分大师访谈中些许采访者的表现,你就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     可以说前者是我对艺术喜爱的启蒙(另有美学散步一书),所以尽管我后来离开了傅雷的世界,对傅聪后来的观点也不竟全部苟同--尤其是他谈到关于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境界问题。而这本书因为作者而冲动买下,随即后悔然而几天前重读一遍,却象股票般有所反弹---关于健康的才是古典的,这个是从傅雷家书一脉相承下来的。是傅聪对傅雷精神的传承。而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傅雷对于室内乐的理解,和重视--他说到中国文化尤其缺乏对音乐的立体认识,而且太忽略室内乐!!这是我与曾认为专注于浪漫派“歧途” 的傅雷的深深共鸣。而非他点评指点古典音乐世界里其他的如对莫扎特钢协的泛泛品论。而他的大力呼喊和浸淫于音乐品论和文化中所体现的责任心也浮现于字里行间之中。但仍然觉得对此书,最为FANS泛泛读读则可,还是可以的书。
  •     一开始读这本书真受不了,62页说舒伯特的音乐最接近陶渊明诗歌,莫扎特是贾宝玉(或曹雪芹)+ 孙悟空;114页又说莫扎特是庄子,贝多芬则有孔夫子的成分,德彪西是天人合一等等,这都是简单的、不恰当的中西比附。把异质的文化随意地拿来、掺合在一起,往往两种文化都说不清了。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又渐渐理解傅聪了,他这样子比附,其实是在为自己的艺术演绎寻找一种通感,对听众来说也许这样的比附是粗暴的,但对于音乐的实践者来说,用一种自己可理解的意境、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不可缺少的了。傅聪是很优秀的音乐家,不仅在于他能带来高水准的演奏,更重要的,他对自己的艺术有反省,对于虚假的成功不以为意,他不舍弃一颗赤子之心,对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常看常新,这是一流音乐家做的事。这本书冗余程度较高,看个两篇就行了。最宝贵和值得细读的是“莫扎特的嘲谑”一章,傅聪对莫扎特真是理解,特别能显出他个人的鉴赏力,这也能提高我对莫扎特钢琴音乐的理解。讲课录也不错,不过由于是大师班的笔记,风格、长短并不一律,初看觉得还是肖邦讲得好。日后可以边听录音,边读他的笔记。

精彩短评 (总计66条)

  •     2005年3月4日 天津
  •      照片挺好
  •     一个真实的傅聪,比家书中生动
  •     主要写傅聪的音乐见解 还是一问一答的 不是传记 不喜欢
  •     经朋友的介绍,第一次在“卓越”购买了一些书籍,其中就包括傅聪的“望七”,书籍收到后很喜欢,但发现一个问题,基本每本书的封皮都有不同程度的皱痕及磨损,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对于一个爱书人来说,还是很影响感觉的, 不知道其他的朋友购买书籍有这样的经历吗,希望我这只是一次意外,更希望相比书店通过网络购买便宜的几块钱,不是以买到书店的撤架书为代价。
  •     我欣赏说实话的人
  •     大致翻了一下
  •     十多年前看的,现在是不是该出一本“望八了”……
  •     读了一点
  •     华裔钢琴家傅聪的对谈录。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七旬老人那颗对待艺术,对待生活真诚的心。我想这就是傅雷留给他最有价值的东西。书中附带的CD里收录了傅聪先生自选的13首由他演奏的古典钢琴独奏作品,边阅读边听演奏,感觉不错。
  •     定了好久,可是没买到
  •     猛读了三天读完,要思索的太多了。须重读、精读。
  •     记得初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图书馆,以前看过傅雷家书,一直觉得家书里那个傅聪是个在国外学钢琴的青年,想不到现在连他都七十岁了,于是借回家,仔细看来。以往在家书里读到的都是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而傅聪的回信很少,但是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傅聪的艺术理念,他对音乐,对人生的感悟,还有对父亲的情感。而他也不再是家书里那个只顾练琴,不顾身体,有点任性的青年,而是一个宽厚大度的艺术家,他坚守着和父亲一样的信念,在艺术追求上一丝不苟,让人读了心生感佩。看到后来,我只能说,这样的父子关系,真让人艳羡,而也只有这样亦师亦友的父子关系,才能培养出傅聪这样的人吧。绝对好书,值得一看。
  •     这个当然不用多说。主要是内附的CD不错。
  •     有passion又有精神的爷爷啊~~
  •     读了70页左右,因为对音乐实在没什么研究,觉得木什么意思?这样的书对我的吸引力太小了..
  •     这本书拿到手后觉得买得确实很值。我只是个钢琴初学者,等以后学多了或许可以读出更多内容。
  •     高中读物。
  •     你说得很对。我也有同感,内地的访谈一看就是SB做得,都几十年了,还总在家书家书的说。我觉得傅聪脾气很好,涵养也很好,没有臭骂他们一顿已经很对得起他们这帮没文化的人了。
  •     第一篇的那个郭宽宇是谁啊。。傻的要死。。
    他说:您这是一双适合练举重的手。。
    orz
  •     很美
  •     终于脱离《家书》的框框。音乐,钢琴,追求,文革带来的深切之痛。祖国阿~~~
  •     不推荐买,推荐读
  •     本科时看过《傅雷家书》后,对傅雷父子怀着深深地敬意,四处找相关历史和资料,也购买了本书,一定程度上,是傅雷将我进一步引入艺术的殿堂,教我学会欣赏真正的美!
  •     傅聪,一个我尊敬的艺术家。
  •     还是很不错的,有空做个笔记
  •     真性情,真艺术家,真大英雄。
  •     还原最真实的傅聪
  •     时不时地给人一下或者一点儿启示
  •     不仅对音乐,更是对人性,人生的解读
  •     和他对谈的人实力不够,所以谈话不够精彩。
  •     音乐就是音乐,好的音乐就是好的音乐
  •     傅老也是个侃爷。看他分析莫扎特以及在大师班的讲解比较有意思。
  •     谢谢傅聪: 让我心中的音乐终于有了正确的定义,让我的人生因为追求音乐梦想永远快乐和鲜活。 也是在他的CD中,第一次听懂钢琴的语言,所有音乐的语言,是唯美而无所替代,我为我是一个从事音乐的人感到庆幸,那是一生的幸福和幸运! 谢谢!
  •     听大师人生,音乐的感悟
  •     买了,看了,听了,不错!
  •     其实听什么古典,都是盲从。看过这本书,就没碰过拉赫马尼诺夫的音乐了,因为傅聪不喜欢。其实,谁知道呢,给我我也听不出所以然来。
  •     还行!没有一定要看的必要。
  •     发展理性的同时一定不要丢掉天生的感觉
  •     多篇文章攒起来的。还好,不过傅爷不是读的,听过2年他的课。他还是活人看着精彩。
  •     在中国,这样的艺术家已经越来越少,正在绝迹中。配合着傅雷家属合傅雷画传看,完全了解傅家的来龙去脉和思想境界。
  •     知道需要加强,需要补充,需要反省的。
  •     读过了前两篇,很幸运的在第一时间(11月份这本书刚出版)读到这本书:谈艺术谈人生,至理至情,中西文化相渗透,傅雷先生与傅聪先生父子二人的亲情、心与心的交流、对真善美追求的探讨……其中最妙的感觉是,这本书以记录傅聪先生的谈话为主,但傅雷先生犹如隐于幕后的“主角”,而这种“隐于幕后”却又丝毫不影响台前主角的演绎,是那种和谐的促进,可以说,父子已经合一了。
  •     后面谈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的讲课实录尤为可读
  •     一开始那些大陆名人的访谈几乎让我读不下去。后面台湾爱乐编辑的内行访谈非常具体,很值得一读。
  •     “赤子之心”
  •     很有收藏价值,这个出版社眼光很独到,随附的CD很有意义
  •     对谈录部分overlap时有,讲课录部分留待刷完大家作品后再拜读。。。
  •     大师。
  •     岁月老去
  •     还行吧!
  •     匆匆翻完,感觉傅聪是个还不错的人。周五去听~
  •     傅聪
  •     为了傅聪的别注CD而看的书
  •     真得想到了许多 以怎样的心态对待音乐 怎样去感受 以及怎样去表现
  •     我正在看《傅雷家书》,书中那位让我羡慕(因为他人生路上有那么好的向导)也让我同情(因为那是在多严格的环境中成长),现在居然成老人了
  •     谈话录,后面的大师班讲课录值得单拎出来再看一哈
  •     很久以前读过的书。封面好看~哈哈
  •     音乐部分还行
  •       这本书非常好看。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
      相比而言我更喜欢他在香港做的访问,内地的访问仿佛都跟音乐没有大关系,更多的是集中在家书上面。特别是看第一篇访问的时候,简直叫人觉得难过。
      台湾的访问太专业了,我对音乐又是门外汉。但是我想如果是学音乐的人看这两个访问会受益匪浅的。我想对每个人来说,他练习音乐的过程跟我们学校自己的专业的过程都一样。
  •     不知道台湾的访谈可能看得到?
  •     因为是傅雷的儿子。
  •     昨日去母亲旧时单位出版社,库存还有,一夜读完,惜重复颇多,有几处错误
  •     一个印有深刻东方文化和典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烙印的爱乐人对西方古典音乐乃至西方文化的深刻解读和独到视角,给我很多启示和鼓励;最得益的并非如何钻研音乐而是再次看到傅家父子的知识分子傲骨和高贵品格。对于古典音乐的求索应该是兴趣所致渗入生命中的
  •     "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     我永远忘不了老白文字里的傅聪。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