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风花雪月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06069342
作者:祝勇
页数:30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不是一部艺术史的学术著作,它只是一场游戏,也是一场精神上的寻根之旅。它或许会让我们知道这些古代艺术品是怎样出生,又在经历了怎样在的坎坷之后抵达我们的面前。当我说到故宫,心里想的往往是北京故宫。实际上中国有三个故宫: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和沈阳故宫。这三个故宫实际上是一体的,在物质层面上可以分割,但精神层面上却水乳交融。每逢面对那些久远的墨迹,我都会怦然心动。除了感叹古代艺术家的惊人技法,心里还会联想到那些纸页背后的故事,浮现出那些在紫禁城出现过又消失掉的人与事。那些艺术品远比朝代更加伟大,但它们毕竟是朝代的产物,身上纠缠着朝代的气息,挥之不去。在本书中,我们尝试从面前的一幅书画开始,一步步地倒推回去,就像逆光的旅行,去寻找它们原初的形迹。

书籍目录

自序 逆光的旅行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
韩熙载,最后的晚餐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
宋徽宗的光荣与耻辱
秋云无影树无声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内容概要

祝勇,作家、学者、纪录片工作者,艺术学博士。现供职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任深圳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历史研究,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已出版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旧宫殿》、《血朝廷》,非虚构历史著作《纸天堂》、《辛亥年》,“文革学”著作《反阅读》等。获第一、二届郭沫若散文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任《我爱你,中国》、《辛亥》、《中花树》等纪录片总撰稿,先后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光奖,第25届、第26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中国十佳纪录片奖,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台庆典礼最具欣赏价值大奖,与《舌尖上的中国并列获得第18届中国纪录片年度特别作品奖。


 故宫的风花雪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妙趣挡不住,博物风华录祝勇,是我最近一直在推荐的一个名字。这期间的故事让我兴奋于诉说。迷迷糊糊的大一里一个调子枯燥的下午,当我无意间从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淡黄色封面的《出走者》。我关注的只是“出走”二字,当我读了第一篇文章,《血宫殿》的节选之后,我就突然地翻回书的封皮开始找作者——祝勇。读完了里面的所有文章,我开始觉得有种闪电一样的东西在身体里窜动,把书还给了图书馆,我迅速地在网上淘了一本一模一样的《出走者》下了单。书到了之后,我拿着笔把我喜欢的段落又重新标注出来,再好好地读了一遍。我似乎有记录片情结,我仍然记得当时看BBC出的《深蓝》时的激动之情,后来看《人类星球》也是,我喜欢那种俯拍海洋所呈现出纯粹的蓝的那种感觉,我不喜欢那种一会儿就跳出来的几个专家讲来讲去的纪录片,喜欢代入到那种完全被自然的壮美所占据的奇妙体验,如果再加上些诗意的构思,我就更加如痴如醉了,这方面我仍然无法忘记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里的给鸟喂食的老妇人,纯粹到泪奔。当然我是后来在网上搜到了祝老师的资料后才发现原来祝老师也和纪录片有缘——许多有名的纪录片的解说都是祝老师写的。而且他的散文就像是一场构思精美的光影之旅,让人看得到画面,听得到声音,仿佛人物就在眼前,像你的邻居一样在与你拉家常。(尤其擅长把帝王写出人性,不仅是帝王,很多历史上的著名的人的性格都在他的笔下丰富立体而且有趣起来。)对于人文的兴趣可以说是在祝勇老师的笔墨中被勾引起来的。我向来不喜欢读史书,不喜欢看情节复杂的推理小说。我时常看小说甚至看不懂情节,但就是喜欢他的描写,真美,写得真好。是的,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沃尔夫的《天使,望故乡》,在这之前超级喜欢《约翰·克里斯多夫》,喜欢大段诗意的涂绘,不明觉厉,反正读起来唇齿留香。祝老师的笔法很符合我的阅读兴奋点,有简单却深刻的故事,描写曲折深入还极具想象力,仿佛有一道天光,让我对蛮多东西的理解一下子都串联起来了。情节不是他的弱点,让人读起来也很舒服。我现在准备从《诗经》开始,用一种遍历体察式的眼光重新涉猎一遍中国的古典文化。我跟我妈说,要是早点读到《永和九年的那场醉》,高三的我,《兰亭集序》怎么可能背不下来,王羲之太赞了,当应试教育让我对语文中的很多真正美的东西都产生了抵触情绪的时候。这一道天光,把我的血液重新换洗,语文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见解,祝勇有祝勇的见解,我有也应该有我的见解。当然,你不去了解,哪来的见解。暑假买了几本书,包括一些正畅销的小说和散文。认真读了的有张大春的《大唐李白·少年游》,迟卉的《伪人·2075》,野夫的《身边的江湖》,还有就是祝勇的《故宫里的风花雪月》。看着表面上《大唐李白》应该是最容易读下去的书。其实不是,张大师的行文中很多文言词汇,让我这个文言渣渣费了很大一番功夫才读完,不过到头来确实发现是好书。迟卉是我最爱的科幻作家之一,新书肯定要捧场的。野夫的笔锋依旧,但没有《乡关何处》那么那么让人心潮澎湃了,个人见解而已啦,不过还是很赞。《故宫的风花雪月》最后才读,但也是我最爱的推荐。我的确不想多的剧透什么,只是觉得豆瓣上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好少的感觉,我在豆瓣上给《故宫的风花雪月》的短评是这样的:“妙趣挡不住,博物风华录”。为了押韵我也是蛮拼的,反正大概就是内容丰富,好看好玩地强档推荐的意思吧。我在豆瓣上的书评写得不多,因为值得推荐的书也不是天天都遇得到的。而且低调随和的祝老师竟然还回复了我的微博,所以作为微博达人的我就就怀着“拽到嗝屁”的心情给《故宫》打起了广告。哈哈。记得原来无意间发现《国家地理》上的单之蔷的卷首语写得不错。我每次没事儿了就会在图书馆找出这本杂志,然后把单的文章拿出来读读,然后把《国家地理》上的图片翻翻又放回去,我的品位有时候专一地让人无语。最近几个同学一小撮的聚在一起,说要开读书会。我暗暗攥紧拳头要给大家讲讲祝老师的世界观,我的瞎扯不知道会不会偏得太远,到时候再把讲稿发出来给大家瞅瞅鉴别下吧,我很用心了已经。哈哈哈。别要我推荐书啦,爱乱翻书的不需要我的推荐,不爱看书的还是多看看经典吧,反正我也只是一个大二的“文艺装逼爱好者”而已。飘走……
  •     这书看上去不薄,其实只两百来页,纸张厚。刚看时,觉得文笔不常,但多看几页,就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象余秋雨的感觉,獭祭似地罗列语言素材,引经据点多,等看到书中连引用《老子》的话,也把引用的书名出版社与出版年月都标出来,似乎学术价值高得不行的样子,就受不了。自序中说这本书“它只是一场游戏”,既然只是一场游戏,又何必胶柱鼓瑟,逢引必注?这种zhuangbility真是让人受够了。让我想起朱大可把客家人故作高深地称作“哈卡人”一样,装得一手好B。每篇后都特仔细地注明哪年月日在什么地方第几次修改过,看似写得特别慎重似的,但就有些不伦不类的引用,不知怎么几次修改都没看出引用得不当?比如:(东方出版社版第198页)引用的什么,“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什么玩意儿嘛,这篇文章还修改了三次,三次都没发现黯然二字用得莫名其妙吗?书看到后来,干脆变成找碴了。这就是本没什么真情实感的散文,别当真就好。不过,对我而言,有难度的书看着费劲,没难度的书又看着鄙夷,阅读完一本书,有这样的体验,也是够了。我只想对这类作者说:好好说话,读者不都是那么好糊弄的。
  •     说倪瓒有洁癖,厕所都很讲究,而且雅号”香厕“一次说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向倪瓒求画不成,心生不满。一次泛舟太湖,遇到太湖有一小舟,舟内散发这香气,以为遇到异人,命人探看,原来是倪瓒,于是生气,由此借口要杀倪瓒,人劝说,于是改为鞭刑,打的倪瓒皮开肉绽,倪瓒也是一声不吭,后来人问倪瓒,为何不吭声,倪瓒说"出声便俗”雅士的思维我无法理解,他们自有一翻天地。倒是书中说张士信闻到舟内香气,而对倪瓒处以鞭刑,未免说不过去。难道倪瓒在上厕所不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故宫三部曲之一,内容还行,但我觉得祝勇先生还是更适合写小说。。三星半
  •     下次去上博看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和唐伯虎的《秋风纨扇图》。胤真美人图里没觉得美人有多美,但还是被她们的姿态赫住了
  •     在历史的长河里,个人仅如蝼蚁
  •     一般般吧,很多都起作者想象的发挥。而且略矫情
  •     作为十月上故宫的风花雪月专栏还是不错的。可是翻杂志跟读书相比,读者期望的文笔逻辑脉络力度和周密程度能一样吗拜托
  •     一些语句,未见得准确,但这仍然是一本读起来有滋味的书。
  •     从故宫藏品延伸出去,很多地方都有过度发挥的嫌疑。
  •     大家说得没错,就是进化版的余秋雨,通篇没有论调,只是把藏品背后的故事逐一罗列,然后他连安意如都要引用......
  •     作者挺能写的…让我把兰亭序背了几遍。
  •     也就最后一篇在揭秘
  •     故宫控看到忍不住就借回来了。深入浅出,看着挺有趣味,几段关于历史文化标志的关联觉得眼前一亮,就是有些引用有点出画。历史留下太多迷,而古画欲言又止。
  •     一般,很多地方感觉很作啊。
  •     有些过于臆测了吧……不像学术专著,也没有达芬奇密码的节奏感,只能让人想起余秋雨和安意如
  •     旁征博引,不失看头,但跟我当年写研究生论文时的路数有些相似~
  •      词藻堆叠
  •     火车站买来消遣的,文字的连贯性与优美度、图像的印刷质量均待提高
  •     能感觉到作者在掉书袋唉……
  •     看的非常舒服的一本中文书。
  •     一看到引用安意如,整本书都掉价
  •     抒情了点。介绍故宫名画的前世今生,历史传承,画家的经历。兰亭序的传承有点感慨,一代代穿越时光而来,念念不忘的执念。前尘旧梦了如水。
  •     一半好看一半散
  •     干货有,就是文笔太酸了
  •     介绍艺术品倒还好,只是看到作者引用安意如的话,并认为其格调颇高还称其为当代才女。这就让我有点怀疑祝的品位了。当成一本故事书看还是可以的,至于理论,还是乖乖看钱穆吴晗吧。
  •     作者聪明地利用了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工作的便利,写了这本以书画观史的文字,旁征博引、倒也不失看头。只是引文中用了些安妮宝贝、安意如的文字,作为学者身份的祝勇同志不觉得掉价么?难道你是在借书泡妞么?
  •     姑且看之吧,更像古代艺术八卦
  •     好久没度过这种风格的文字,很美。全书按时间顺序编排,讲着前朝的同样掺杂了祝勇的观点。但是后半部感觉欠佳
  •     的确“风花雪月”,欣赏不来。可惜了作者这么好的研究条件。
  •     绝美的文字,绝美的文物,做了十来页的笔记。
  •     故事讲的不错。不过若是说底韵,还是偏了些。企图了解些新知识的大约可以放弃。
  •     文笔一般
  •     高中生文笔啊……
  •     喜欢永和九年那场醉这一篇 久了觉得有点疲劳 但是这一篇还是很惊艳的
  •     比高中阶段流行的“历史大散文”思考更深入一些,但在史料上过于随意,如雍正毒死父皇、德妃于康熙驾崩日触柱身亡、赛金花与瓦德西八卦等,实际上都是已经被证实的流言,却被作者不加辩驳地使用,让人颇感失望。
  •     读起来是赏心悦目,读完啥都记不起来了
  •     大家都在说他引用安意如的事,果然立马就low了。
  •     适合春天阅读
  •     对于故宫藏品的背后的故事的介绍,非常不错~可惜的是文笔略显坚深,读起来不是很流畅
  •     文笔真好
  •     终于看完了。有些段落其实还不错,奈何辞藻堆积,华而不实,直教人发腻。引用多而不精,有拼凑字数之嫌。看完一小节总以为该结束了,结果还有一节,又是一节。啊,心累。两星半。
  •     20160125
  •     书画背后的故事,看完此书对不太熟悉的倪瓒反而兴趣盎然,文人画值得细品。
  •     文字确实自以为是,引用起来也是特别随意,特别混搭。不过徽宗,朱元璋,还有倪瓒的结局,想想确实让人唏嘘,虽然站在几百年后可以轻松的说出,只有艺术永存的酸话,然而在当时当下,那种无法逃的命运,才情为权力所挟,会不会也感觉虚无呢
  •     有意思
  •     大部分还行,但和预期中的干货流风格不符,好多处有卖弄文笔嫌疑。到底文人之作。让人无语的是好几处对安妮宝贝和安意如的溢美之词,徒降逼格。
  •     作为专栏随笔偶然读一篇抒情还好,合成一本书,连在一起看都是一个调调,感情太汹涌,有点腻。
  •     有信息量又有美感的文字,适合不太懂历史又想看历史的理科生。或者天天看文献想看一些一下子就能直接传入脑不需要思考,靠感觉能碰触到的文字。
  •     水平一般吧,有点矫情,居然还引用安意如的句子…这类历史通俗读物搞这些,只觉得不严谨和跌份儿
  •     祝勇先生作为纪录片工作者,他真的以纪录片的行文方式为我们讲述了每一幅纸张背后的故事,不管是作品本身的内容,或是作者的故事,朝代的延伸,他都铺盖全面,娓娓道来。讲解一个概念,会通俗地打比方,会引用名家。所以说,读这部书也是个很好的科普机会。语言极其优美,尤其前几张,画面感极强。总体来看,本书可以作为一个消遣之作。
  •     正在读,
  •     祝勇的文字,诗意得书写着故宫的藏品们,实在是一种享受。就是有时候我还真不理解,一个故宫工作者,倒是还蛮常引用安意如的文章…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