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42640888
作者:杜君立
页数:388页

作者简介

人类是生而自由的,但奴役无所不在,那么征服与统治是如何起源的?在冷兵器时代,为什么总是野蛮征服文明?但农耕中国为什么却可以击溃游牧民族匈奴?“上帝的鞭子”又如何用马镫轻易地改写了欧洲史?民主又何以出现在欧洲?崖山之后,中国为什么会走向文明滑落?为什么中国发明了轮子,却盛行轿子?为什么中国发明了铸铁和采煤,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主导现代世界的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
在这部闪烁着思想光芒与历史细节的大作品中,“草根才子”杜君立集百家之长,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气势恢宏,以优美节制的文字和理性深邃的洞见,揭示了真实历史中一些普遍性的人类文明发展模式,以及其背后蕴含的纷杂吊诡的物质动因。在当下这个将历史功利化和庸俗化的戏说恶搞潮流中,本书以其广博理性而震撼人心的平民视角和人文情怀,尊重历史的严肃和思想的真实,试图解构传统的以权谋思想和国家主义为基础的狭隘的历史叙述模式。
本书是当下人们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和中国文明进化史的一个独树一帜的重要文本,它从“大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现代世界、现代中国及其诸多人类不平等形成的历史原因。同时,本书也是一部有诚意有良知的关于人类文明谱系中不同民族发展命运的历史读本。基于人类生活休戚与共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作者依靠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最新资讯,旁征博引,兼容并蓄,娓娓道来,既有宏大叙事之视野,又不失洞幽烛微之细腻。本书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启迪性强,更难能可贵的是知识性、文学性与思想性,均面面俱到;准确地说,这不是一本精英的高端的著作,而是一本草根阅读者奉献给草根阅读者的枕边读本,其可读性是不言而喻的。

书籍目录

自序:历史的终结
第一章 马镫的民主
一个养马的古老部落用马征服了中国,并创建了一个长达2000多年的专制帝国,而这个帝国又屡屡遭到北方马上民族的侵犯和征服。如果说马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导致了战争的滥觞和国家的出现,那么马镫的出现则结束了罗马帝国。一群马镫上的贵族拯救了中世纪的欧洲,这些人被尊称为骑士(knight)。小小的马镫打造了一个孕育出现代文明的骑士时代。
1马的驯化
2马的统治
3马的历史
4马的征服
5马的战争
6中国靴子
7骑士时代
8十字军骑士
9城堡时代
10骑士文化
11骑士精神
12骑士文学
13中国的骑士时代
14士与侠
15日本的现代化与武士道
16骑士的挽歌
第二章 轮子的征服
从移动的那一刻开始,轮子就是一项真正伟大的发明,它改写了人们曾经用双脚认识的空间。人类成为直立行走的双足动物之后,轮子使人离开地面,并最终使人飞上了蓝天。作为道路的产物,轮子导致了征服与奴役,权力借助轮子孕育了国家,轮子也成为国家的象征。轮子体现了人类超越自然的高级智慧和创造力。如果说轮子使人类拥有超越所有动物的速度,那么轮子文化则带给人类一场巨大的思想启蒙。(P139)
1轮子的起源
2中国的起源
3政治的起源
4帝国的起源
5革命的起源
6礼制的崩溃
7战争的起源
8不平等的起源
9现代的起源
10速度的起源
第三章 机器的塑造
从石器时代的弓箭到青铜时代的轮子,人类就开始从工具到机器的旅程。当人类发现时间并驯服时间,人类最终被时间驯服,钟表成为关于机器和未来的隐喻。200年前开始的工业革命为我们打开了现代社会的大门,人们制造出机器并奴役它们,直到最终人们沦为机器的奴隶。战争沦为机器的杀戮,人类根据自己的想象塑造了机器,同时也重新塑造了人类自己,使人类本身越来越像机器,直到被机器取代,这就是现代。(P199)
1时间的起源
2时间的机器
3木器时代
4棉花革命
5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6机器的心脏
7工业革命
8机器公敌
9机器资本主义
10美国模式
11杀人机器
12李约瑟难题
13传统遭遇现代
14中国的轮回
15机器的专制
16浮士德文明
17机器的终结
18美丽新世界

编辑推荐

《历史的细节》由杜君立,上海三联书店出版。马镫又叫“中国靴子”?欧洲的民主源于中国的马镫?孔子为何非常重视驾车技能?航天飞机的火箭推进器尺寸千年前已决定?为什么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发现新大陆?火药和印刷术何以成为现代文明的起源?美国内战的根源是轧棉机的发明?……放下权谋与功利,带着思想和智慧读一本真正的历史。

前言

历史的终结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很多年以前,因为“历史的误会”,一位中国知识分子卷入了一场“历史的纠葛”,他留下了这首绝命诗和一篇《多余的话》。这个人就是瞿秋白。这首诗乃是集唐人诗句而成:第一句来自韦应物,第二句和最后一句来自郎士元,第三句来自杜甫。对现实来说,知识分子是多余的;对死亡来说,思想是多余的;对一本书来说,“序”是多余的——“多余的话”。人类发明语言,与其是为了沟通,不如是为了解释;如果说书是对人生和世界的解释,那么序就是对作者和作品的解释。对一个向死而生的悲观者来说,人都会死去,唯一的区别是留下什么;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他只能留下一份“遗书”,这就是所谓的“作品”。对这个世界来说,无论富贵、权力与荣耀,还是苦难、悲伤和耻辱,所有的一切都会随风逝去,只有历史会留下来。瞿秋白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疑问:“人如果有灵魂,还要这个躯壳干什么呢?人如果没有灵魂,有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呢?”对人类来说,或许只有死亡才算得上是唯一一个严肃的问题。乔布斯说:“死亡是生命最棒的发明。”面对死亡,哲学诞生了,进而也就有了历史。正如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所说:所谓历史,就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一从知识到智慧:现实的局限与理解的困境    某种意义上,人的一生意味着成长与进步。作为中国古代的智者,孔夫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我离开三十走向四十的时候,也遇到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就是思考与解释。我至少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这样,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正如伏尔泰所说:“我想知道人类由野蛮到文明的每一个细节。”如果我有幸能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不惑”吧。我和王小波一样,“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种历史情结,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说:“人类的智力不能掌握着一切整体现象之起因,但是企望发现这些起因的需求却萦绕在人类灵魂之中。”我试图去理解哲学与宗教,虽然我不是一个像样的读书人,更谈不上虔诚。一个人一旦开始介入思想,困惑总会随之而来,每一种事情你总会得到无数种不同的解释。“人可以通过对事物原因的理解而获得自由”,世界如同草木生长,你只能看到其结果,却看不到其过程。其实,人的智慧永远难以超越他的生命。因为寿命和经历的局限,所谓“智慧”往往只是一时一地的见解。今天的人们既然不比古人活得更为长久,因此也绝不比古人更加智慧。如果说今人与古人有什么不同,那么或许是信息拥有量的剧增。    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理论上每个人都拥有全球的图书馆,这种海量信息足以使现代人比古人占有更多的知识。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说:“现代人所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就是对过往历史的研究和再现,而古人对在他们之前发生的事情则知之甚少。”古希腊时代最无偏见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甚至断言,在他所处的时代之前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信息的短缺使他无法得知雅典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贡献。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信息并不代表知识,知识也不代表智慧,就如同财富并不代表幸福,因此现代人并不比古人更智慧,我们占有的知识依然很少,甚至连常识都如此匮乏。事实上,我们并不比修昔底德做得更好,现代人与古人面临着许多同样的困境,其中之一就是信息短缺——我们并没有因为信息泛滥而实现信息满足。常言说过犹不及,信息过剩导致的“淹没效应”使真正的有效信息依然稀少,虽然这种相对信息匮乏与古代的绝对信息匮乏不可同日而语,但信息的短缺状态依然存在。或许正因为如此,人类好学的美德才得以传承。    正如波兹曼的悲观预言,在一个“娱乐至死”时代,与其说我们面临着奥威尔困境,不如说进入赫胥黎陷阱。奥威尔担心信息被剥夺,赫胥黎则担心有效信息被淹没。面对新技术引发的海量信息,我们最迫切的需要或许已经不是创造新信息,而是发现真正的有效信息。因此说,在一个信息过剩时代,对信息的梳理和整合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一个信息整合者比一个信息创造者更有意义。从内心来说,与其说我是一个写作者,不如说我是一个读者。“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只是想通过对海量信息的遴选、梳理与分析,最后集腋成裘,整合出一些有趣而新鲜的有效信息,而这些“信息”和“知识”正是我所喜欢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的作者,但却是一个好奇的读者。在一个娱乐和低智的时代,英雄与权谋假历史之名大行其道,这里常常没有真正的“历史”。失望的结果,便有了这本《历史的细节》。我常常这样想,发明文字乃至违反人好动的本性去写作,或许都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的结果,借用孟子的话来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    结束语    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从一个业余读者到一个业余作者,我发现人是不可理喻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逻辑。黑格尔说,逻辑的展开即历史;反过来,历史的展开即逻辑。历史是如此浩瀚,在艰难的写作过程中,如此海量的信息几乎将我淹没,颇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之惑,甚至电脑也频频崩溃。写作是一种孕育,痛苦而又快乐。一本书改变不了世界,但一本书可能改变个人,从而改变历史。    宋朝欧阳修不满帝国官修的《五代史》,倾半生心血私人“自撰”了一部新《五代史》,并按“春秋大义”写了“序文”。王安石看到后甚不以为然,批评说:“佛头上岂可著粪?”禅宗史书《景德传灯录》有记载:唐朝相公崔群游览湖南东寺,看见鸟雀在佛像头上拉屎,就告诉住持如会说,鸟雀没有佛性,对佛大不敬。如会禅师笑道:鸟雀也有佛性,所以它们才会选择在佛头上拉屎;佛性慈悲,宽忍众生,鸟雀一定懂得。可想而知,在当下这个由教授、写手和电视“繁荣”起来的权谋历史主旋律中,这本业余级的粗陋凑趣之作颇有“佛头著粪”之嫌。这或许也说明本人略有几分历史的“佛性”。《六祖坛经》中曾说:“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可以这样说,这本书的写作不过只是“小乘”而已,希望读者诸君能够继续延伸阅读加深层思考做到“中乘”;如果有人因为本书启发而改变了“历史”,那或许就是“大乘”吧。    除过“掉书袋”,写作本书导致的另一个后遗症是“啰嗦”,文章越写越长。这在一个文化快餐速食的浅阅读时代一定算不上优点。但是,本文总算结束了——序者,作者之意也。此为序。口占一诗云:    世界兴亡多少事,往来通鉴成春秋。    草根家食无所好,著书不为稻粱谋。    流水今日新煮酒,明月当年旧沉钩。    五千年来谁著史?地球村里说自由。    2012年2月15日,农历壬辰年正月廿四,母亲64岁寿辰    杜君立

内容概要

杜君立,不惑之年,关中西府人,下中农出身。中学文化,业余写作者。2003年尝试文学写作;2009年开始网络随笔写作。其作品以社会时评、思想解构、文化批判和历史随笔为主。历史专著《历史的细节》于2013年4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865年,英国铁产量为481.9万吨,遥居世界第一。极盛时期的联合王国成为第一个钢铁王国,它生产了全世界53%的钢铁、50%的煤,消耗了全球一半原棉产量,全世界1/3的商船挂着英国的旗帜。联合王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占欧洲人口的10%,却拥有50%左右的世界现代工业能力。在1838年纳斯密斯蒸汽锤开始普遍使用以后,钢材加工技术已经非常完善。1863年诞生了第一艘钢壳船和第一辆钢铁机车,一个无所不能的钢铁机器时代开始了。一位英国爵士感慨地说:“钢铁的气质已经把我们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带铁面具的人。” 萨瓦奇在《运输经济史》中说:“怎么高估铁路的影响都不过分。”铁路是历史上推动经济起飞的最强有力的单一因素。理查德·雷诺兹从1767年起,就用铁轨来代替那些把科尔布鲁克戴尔的矿山与高炉联系起来的木轨。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英里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英里铁路。铁路与火车成为人类命运的象征,历史如同火车这个钢铁巨兽身下冰冷的铁轨,伸向无穷的远方。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说: 铁路的路堑、桥梁和车站,已形成了公共建筑群,相比之下,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引水渠,甚至中国的长城也显得黯然失色,流于一种乡土气。铁路是人类经由技术而取得巨大胜利的标志。


 历史的细节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9条)

  •         《历史的细节》是一个葡萄树状的结构,围绕物质这个核心,由古代的马镫到现代的轮子和机器,解读中外历史。我们在阅读中,会不断从藤蔓枝条上透过茂盛的绿叶,感受到硕果累累的喜悦。整本书里,没有太详细的故事,却有细致独到的思考。  在这些看似琐碎的叙述和对诸多细节的深度梳理之中,表现出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思考,对历史的一种个人阐释和独特发现,让读者在阅读中和作者一起关注人类历史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互动,了解那些散布在大历史中的文化变迁与精神时空的神秘走向;也让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这些“物质”如何由供人使用的“工具”变成了控制和奴役人的偶像,最后导致人的“物化”。    作者最终关注的是人类的自由与解放,表达的是对良知的呼唤与希望。就阅读体验来说,本书的知识和思想密集而丰富,信息量极大。在阅读中,我有时会被那些海量的信息淹没,甚至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有时又沉浸其中,品味再三或暗自窃喜,有许多知识信息让我喜出望外。超大的信息容量是杜君立一贯的写作风格,它可以使作品更加坚实和厚重,让思想更有底气和支撑。  作为一本厚积薄发的“巨著”,《历史的细节》依然延续了杜君立精心构思、巧妙营造的写作风格。这部不足30万字的作品囊括了可能要用上百万字才能承载的内容,拒绝文字注水,卖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干货”。  作为杜君立的第一本思想类正式出版物,本书的语言和作者大量的网上作品比较,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文笔追求庄重典雅,行文既保持逻辑和理性,又不失犀利流敞。历史在作者的解读下成为一种愉快的发现之旅和精神创造。全书在知识性趣味性兼具的同时,又富有强烈的思想锋芒和穿透力,带给读者无限的启迪和精神启蒙。
  •     欣赏杜君立先生的专著《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与世界》有别样的收获。互联网为网民提供了海量的信息,“网络作家”就是对网上信息依据自我权欲追求和自我权衡智能抉择,对信息进行裁剪取舍,以求自我权衡智能抉择的正确。“写作是自由的产物”, 《历史的细节》,是作者自我权衡智能抉择的产物。透过《历史的细节》,见识作者自我权衡智能库卓越的创新功能和对人类文明的孜孜探求。有人透过皇权解读历史,历史自然成了帝王家谱。有人透过权力看历史,历史自然成了政权的更迭。有人透过宫廷阴谋和性来看历史,自然得出周幽王腐败于褒姒;杨贵妃改写了唐史;贪官暴露于二奶;污吏事发于小三。《历史的细节》则透过马镫、轮子、机器看历史,权力在中国历史中的偶像轰然倒塌——那些历史中的偶像们,原来不是人类文明的推动者,大都是人类真正文明的绊脚石。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技术才是历史真正的颠覆者。不必说《历史的细节》中的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单是作者透过马镫、轮子、机器看历史的新视野,就对读者有很大的裨益——互联网时代,网民人人皆有成为史学家和作家的可能。互联网成就了杜君立先生,互联网使网民见证了“历史的细节”,互联网改变着网民和中国。科技、联合国和互联网使人类文明趋同,在普世价值的全球化时代,中国概莫于人类真正文明之外!所谓文明,就是尊重人类自我权衡智能抉择,让人类生活的阳光尊严。历史真相必在互联网时代成为阳光下的花朵,迎风绽放。《历史的细节》虽然只是一本小书,但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推动着中国社会一步步走向文明升级。
  •     首先,感谢杜老师赠送这本书,这是对我等后辈学子的极大勉励。我细细读之,竟有些着迷。但是很惭愧,因诸多杂事,读得极为缓慢,有时一天只读2-3页,每读到精彩处我都会忍不住拍手叫好,并摘抄到记录本上。我一直以为历史是宏大的、深邃的,同时又是略微枯燥的。读过杜君立老师的《历史的细节》,我觉得自己已深入到历史的长河当中。杜老师以马镫、轮子和机器为切入点,别具一格,见微知著,有三个切入点连成一条条线(历史脉络)结成面(历史的演变),别具一格的讲述了历史的方方面面。长久以来,我们看历史、学历史都是通过空洞的历史规律来分析探究历史,但是就历史是如何演进、如何发展等诸多问题,我确实不知。《历史的细节》从具体器物的角度来解说历史的进程,选取了马镫、轮子和机器三个具体可感,微小平凡的事物解说“细节”是如何深深影响人类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如何左右着一些历史事件的结局。这彻底改变了我小时候所学的历史伟人解放人民,改变人们悲惨命运的幼稚历史信条。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的细节》对我来说有着思想启蒙的作用。历史不再是空洞的历史规律不再是历史伟人的个人功绩,而是由无数个细节汇聚而成,完成一个个历史的拼图。所以说历史就是一个个“细节”组成的历史。杜老师有一段话说得透彻、精彩:所谓历史的细节,就是打破宏大叙事的传统叙事模式,别具只眼,洞隐烛微,见微知著,以不经意的细节别开生面来梳理历史的细节包括马镫、轮子和机器对于历史的重要影响,又有以重大历史的视角,认为无数的细节连在一起,决定着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期被权力歪曲的国度,《历史的细节》是一缕阳光,对我们广大的学子来说,更像天空中的北极星,给我们以方向。我觉得历史的真相离我越来越近,而以前那个虚伪的历史伟人的历史终将会被无情的抛弃。书的封面有一只美丽的蝴蝶,很是引人注目。但又不知其寓意,只当是装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突然想到,蝴蝶代表着蝴蝶效应,即一些微小的事物对于一个事件甚至是一段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它也隐含着人们常常忽视细节,只关注结果,由结果去反推原因。殊不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过程,所谓的结果正是有无数个细节连缀而成。者无疑是对历史伟人决定论的当头棒喝,当真是痛快淋漓。《历史的细节》信息量级大,旁征博引,贯通古今。但这也造成了一些读者(比如我)在阅读时的困难。一些地方读过之后不知所以然,很是自卑,只有回过头去,一点点的琢磨,一点点的用心去体会。有时真正理解文意后竟有一种成就感,一种会心的喜悦。我一直信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人生信条,这与杜老师所说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逻辑”相契合。在多如繁星的逻辑构成的长河中徜徉,去感知,去发现,是一种既痛苦又快乐的过程。感谢杜老师,给我们送来了一本好书,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最后,我想借杜老师的一句话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本书改变不了世界,但一本书可能改变一个人,从而改变历史。”

精彩短评 (总计69条)

  •     从细处入手解读历史,虽然有点牵强,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值得一看。 对机器这节可以再读一次。
  •     堆砌史料绝对不会是一本好史书 搜刮各个领域的零碎材料来努力又勉强地证明自己的论点 写得辛苦 读得无(困)味(死)
  •     厕所读物
  •     买了一段时间了,发现对这本书有完全不同的认识。负面的是掉书袋,啰嗦的很。而更多的人则喜欢海量的信息,畅快的阅读,轻松的思考。对于普通的历史读者,足以带来非常棒的阅读享受了
  •     把历史的叙述从宫廷阴谋权力争夺中摆脱出来,以草根的视觉来挖掘历史变革的真实动力,令人眼目一新。信息量巨大,其笔势如风潮聚涌,抑扬顿挫,有杜甫的神韵。阅读的快感无以复加。
  •     有点意思。对我而已给了我一个崭新的探索历史的角度,毕竟我的阅历和大神们比还是很浅薄的
  •     有意思的事情,有意思的视角,有意思的书。读着不仅仅是有趣。
  •     第一部通篇读下来看到最多的是名人名言旁征博引。有亮点的观点不多,印象最深的是骑士精神和时间机器,其他的和其它学者的观点类似。-〈不喜欢,外国宪法老师推荐的失败书目
  •     组织材料的内在逻辑混乱,读着很痛苦。一半左右就放弃了。
  •     像是一个人在洋洋洒洒的和你谈论,文字流畅;但是略显逻辑不高严谨,论述有很多重复的东西
  •     每个子篇并没有和大标题有联系 目录里的序看看就好
  •     学术价值不高,只是比较轻松阅读的书。作一般的参考书用。
  •     感受下人类进步的快感还是不错的。立意什么的很难苟同。
  •     资料详尽,史观偏颇,不尽客观
  •     语言组织稍凌乱,不影响鲜明观点
  •     没注释太不好了,并且这观点真是凭作者一己之力提出的?
  •     给三星主要是不忍心伤害民间作家的热情.......
  •     青少年和初步了解历史的人不要阅读这本书,会让你形成错误的历史观! 先读完这本书,然后上网查了一下杜君立其人,发现杜只是一个有中学学历的农民工,着实让我吃惊一下。内容广博,观点新颖,是这本书的优点所在,但是硬伤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我一一道来。 1、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在评说《骑士与游侠》一文中,作者将西方骑士与中国游侠做比较,一会所中国从来没有产生过骑士,一会说项羽是中国最后一位骑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觉得难受吗? 2、缺乏自信,崇洋媚外。作者在书中前半部分无不透露出对中华文化的不屑,后半部分有鼓吹中国文化的长处,真不知道作者有没有自己的思想。由此我推测作者书中的大部分观点是剽窃他人观点,胡乱拼凑而成。 3、引经据典,内心自卑。文中处处引用他人观点,有故意卖弄的意思,请问文中处处是别人的观点,你的观点在哪里?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故意凸显自己博览群书,增强自信?可悲 4、词不达意,片面偏激。作者文字功底不行,表达不准。有些观点让人大跌眼镜,说对社会主义的旗帜中的锤子镰刀和资本主义的机器作比较,说明社会主义的反动,太让人惊讶了!
  •     哪有那么多阴谋诡计天命所在,所谓历史的演进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由一些起初并不起眼的发明决定的。
  •     感觉是在胡扯,没有读下去。
  •     视角独到!引人入胜!值得一读!
  •     学到不少东西
  •     这本书我读得相当费劲,里面的很多观点我很多都非常赞同,也感到获益匪浅,但是我就是很难读下去,我自己也很奇怪。到了最后我终于明白过来了,本书中有大量的引用,东方、西方、文学、哲学、科技等各种著作,作者不停的抛出各种真知灼见,然后呢?他妈的,他连个总结和过度都没有!全部都是别人的东西。 另外一点本书名字叫细节,提到的都是东方、西方、工业革命、等等宏大等主题,书中隐隐露出《河殇》等气质,年纪大了消受不起啊!
  •     非常好看
  •     不记得什么时候读的了…印象挺好
  •     没事看看,挺有意思
  •     不错,虽然诸多拼凑 1.雷蒙。阿隆:所谓历史,就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2.程子曰:凡事思所以然,天下第一学问。 3.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是在牛羊眼中却只是饲料。 4.马克思:世界上没有快乐或痛苦,只有一种状况与另一种状况的比较。 5.白芝浩:为了阐明一条原理,你必须夸大很多事情,而又略去许多事情。 6.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 7.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曾说,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最可怜:犹太人没有身体,中国人没有灵魂。 8.统治意味着暴力,世界上所有的美丽辞藻堆砌在一起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9.马克思曾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10.学术、信仰和骑士,被誉为欧洲中世纪的三朵鲜花,而骑士的职责就
  •     对我而言,还是蛮不错的。想不停地看下去,从最开始的马镫、轮子时代,缓缓道来,从发明的角度来看各个时代的历史。到机器时代,高潮迭起,对于现在主流文化里面反机器有了一定的历史了解。作者的阅读量蛮大的样子,虽然看上去有点几大家观点的凑合,不过凑合的不错~~我喜欢~
  •     不知所云是我对这本书的最大印象。第一部分讲马及马相关的历史细节(抱歉我这部分都没有能读完)时,除了大量引用其他书籍的已有结论外,就只剩下了作者自己的臆想。看得出来,作者对于所引用的书籍还是经过很慎重的选择的,凡是有可能证明西方先进、民主制度先进、中国历来落后的内容,都被作者一再引用。综上所述,这本书就是作者的摘抄+贩卖普世价格的臆想,没有任何价值。
  •     这本书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技术是如何扭转人类命运的。然而作者希望给我们展现一幅以技术进步为轴的世界文明史画卷,但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一条以自己思路为线索的歪歪扭扭的线条,同时,过于诗意的散文与随笔式的文字处理起沉重的历史话题未免有些太过轻浮。总之读过序言即可放弃文本。
  •     本书以马镫、轮子、机器作为三个引子,对比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不同出路。作者将本国历史放在世界史的背景下,的确让人受益颇多。但不足之处,一时文章前半部分各小节的逻辑性不强,不是很连贯;二是引经据典过多,的确让人感觉又掉书袋之嫌
  •     东拼西凑,逻辑不清晰,勉强读完
  •     很多基本简单上的历史事实都搞错了,比起《罗马帝国衰亡史》、吴思《潜规则》差了一个档次
  •     马镫和轮子对历史发展有着如此重大而易被忽视的作用。而后半部分在讲述各种机器发明后,人类走向更美好的同时,也在步入另一种艰难。
  •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那么历史的细节影响乃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进程 杜先生涉猎广泛 旁征博引 这本书从序言开始就展示了作者广阔深厚的阅读面 许多并不为人所熟知的经典语录 比比皆是 杜先生以自己的思路将其撺掇连贯 浓缩精华 杜先生是站在人类共同史的高度 驻足中国历史内在规律 既有大视野 也有小心思 眼界很高 落笔却很细 而且读来绝不生硬死板 文间既体现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良知 又生动有趣 许多角度和细节是之前许多人们不曾十分关注到的 颇具新意 让人拍案 是一本有良心有趣味的好书 这既是历史评说 又可见诸多历史投射在当今现实的缩影
  •     对此这个阶段的历史学习是大有裨益,杜的观点多位借鉴 反倒让我迅速的了解,算做有个目录书吧
  •     我是在微博看到土家野夫推荐才买来看的,虽然作者想开辟另一种角度来说历史,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写得太烂,作者一开始就否定了绝大部分人做历史学问的方法,全书给我的感觉更多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文中的逻辑很不严谨,对各种历史事件的看法实在是太主观,比如作者对骑士精神的定义(P51)为谦卑、荣誉、英勇、牺牲、怜悯、灵性、诚实和公正,真真片面之极,初次接触骑士精神的读者容易因此被蒙蔽。我觉得这书看看就好,想要真的了解历史特别外国历史的,看外国那些著名大学的公开课会获益更多。
  •     掉书袋过头了,但作者的精神很值得我们这种业余爱好者学习
  •     从器物看历史发展脉络,眼光独到,思路清晰。
  •     从微末之处看其对时代的影响,很有新意。
  •     内容真民间历史学,水军真多。
  •     看推荐买的,一般。
  •     好书,从历史上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使用的角度,来谈对生产、军事、经济以及社会组织、结构乃至文明进程的影响,跳出了资本主义的理解(包括与之相对的社会主义的理解)的思维框架,从技术文明的角度看狩猎、采摘、农业、游牧、畜牧、手工业、蒸汽机出现后的工业、机器帝国、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变迁和影响,以及不同文明形态中人作为个体被不断消解和群像化的过程——从动力由人而由驯化生物再由机器替代、到智力由人而由机器替代后,后工业时代人如何“实现自我存在”的问题——创造性的劳动(同弗洛姆的观点)。作者涉猎广博,资料丰富,言辞典雅,尽管个别观点、逻辑有待探讨,但基于全文价值观,作为对历史从技术经济文明史角度的解读,给予高度认同。
  •     主观臆想太严重了吧,看了几十页就翻不下去了,不知道四星的评价怎么来的
  •     作者写的很好,大气畅快,但我等小女子气量太小,hold不住。有些书不是不好,而是你读它的时机不对。
  •     全书观点新,可促使人去思考一些问题,但是所有论据没有出处,也无参考文献,整个一野路子。
  •     网络写手,风格以便宜见长,叙事以百度为核心。
  •     看得有点累
  •     罗列观点,堆砌材料,瞎引用。论述往往无法切中要害。
  •     站在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国与世界的文明的形成过程。文章比较啰说,可能是作者想介绍的更加清楚吧。
  •     读的不太顺畅,看了一半弃了,以后有时间再细琢磨吧
  •     作者依靠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最新资讯,这本书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对比东西方在不同科技下的不同发展,不过万物存在均有理,作者的有些观点未免愤青了
  •     有收获
  •     我的个天,现在神经病真多。
  •     马,轮子,机器,人类用智慧适应了世界,并逐渐掌握了更强的能力。更快,更远,更有效率。而这些能力本身却与人类,社会产生冲突和变革。组织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科技与人的未来如何?
  •     一个小时,大体走了一遍。这本应是我喜欢的书。模仿《枪炮、病菌与??》,写马镫、轮子等发明改变了世界。但那本书是有很大原创性的,这本书却没有。满篇(每一段)都是“××说,如何如何”,除了掉书袋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我给句评语:这位读书可真多呀!多到满篇都是读来的书上写的话,多到无法列示参考文献。
  •     中图
  •     静雅思听听的
  •     朋友推荐的好书,记得看。
  •     这本书是两年前看的,当初读史不多,现在翻翻才发现作者原来基本都在掉书袋,我还一直以为是自己原创的观点。不过当时阅读完可是很受震撼。适合没有学术目的的消遣阅读
  •     启蒙我新思考方式的书之一。客观地、物质化地来重读历史。
  •     优点是文字不枯燥,缺点是立论草率,数字不严谨。
  •     观点过于主观,很多言论相当不负责任,将中国古代说的一无是处
  •     非常喜欢,现在还在看着比较耐看。能学习到很多知识点。
  •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书中引用过多,多到淹没作者自身本就不鲜明的观点,典据不少有生搬硬套的嫌疑,内在逻辑联系不强,更失望的是让人灵光一闪的新观点很少,谈不上创见,书中还掺杂太多作者个人明显的政治倾向,即借不相干的历史贩卖私货,多为无理的批判,姿势很不好看,但是,这种按具体物件梳理历史的写作方式还是不错的,比较新颖,适合想要一个粗略的了解的读者,带着批判的思维阅读,给两分算尊重作者劳动吧,
  •     读的2016年最新修订纪念版。不同的视角,了解一下,还可以吧。
  •     好像没读完
  •     写得非常不错了,就是感觉引用太多了
  •     挺好的,对历史的补充。喜欢作者引用文字来论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