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博弈》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世界政治 > 大国的博弈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536679252
作者:玛格丽特·麦克米兰
页数:347页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一战,英法美协约对抗德国,俄国在东线与德国作战;二战,英法美联盟对抗德国,苏联在东线与德国殊死搏斗。一战后,英美虽然也担心德国的军备重整,但更忧虑苏联布尔什维克的崛起;二战后,美英并不操心德国的重新武装,而是即刻转入防御苏联势力的东扩;有意思的是,丘吉尔,二次都是最先提出警惕共产主义扩张的那个不合时宜的预言者。一战,中国虽然偶然站对了立场,但并没有被视作真正的战胜国,获得任何赔款,东北命脉依旧在日本控制之下,山东------插入中国心脏的匕首------也一度被转手给了日本;庚子赔款并未完全终止;英法美日的在华特权继续延续;与战败国的境地无异;(其实,巴黎和会,美英抛弃中国,也怪不得他们。连个自己公认的合法政府也没有。再说,跟波兰、巴尔干、土耳其、中东相比,中国对于美英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偏远之地。本书对整体战后政治格局和外交勾稽关系的叙述,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好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尴尬与悲惨的境地)二战,中国名义上是战胜国,但随之而来的内战与韩战,使得中国成为二战后唯一持续战火纷飞的大国,丧失了和平建设休养生息的时光,丧失了融入真正国际政治与经济体系的机遇;在国际法的框架内再次认可外蒙的独立,以及多次确认中苏既定边界,等于放弃了收复以往上百万平方公里割地的合法可能性;放弃对日战争赔款,更是匪夷所思的国策 ------ 把发展的机会拱手送给了战败的日本,而把困苦留给了多灾多难的国人自己。中国,成为二战事实上最大的战败国!

轻松的阅读沉重的历史

无论对于当时的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而言,将近百年前的“巴黎和会”都是一场糟糕的大会。费尽心思签订了无数相当于无效的合约,近乎随意的划分了世界版图,建立了短命的国联……那是疯狂而混乱的180天,无数人涌向巴黎,寻求自己或者自己国家的利益。他们在那一百八十天里,争吵、谩骂、怀疑、和解……然后再次开始这一循环。最终,他们都失望而归。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关注从1918年到191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而,它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这次不成功的尝试,间接或直接导致了之后的局部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让联合国的成立成为可能,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世界。《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玛格丽特•麦克米兰所著。将我们带回那个混乱的时期,在坚实的学术基础上尽情戏谑。在她笔下的每一句话后面,都隐藏着大量的历史资料。她真实记录了那个庞大的场景中的每一个人,尽量客观的评价他们,同样也无情的讽刺他们或多或少的荒诞行径。在玛格丽特迷人的文字间,每一个形象都如此鲜活动人。作为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曾孙女,她甚至也没有放过戏谑他的机会。回头看历史,总是让人感觉沉重,无法轻松。然而,这本书却能够让你轻松阅读历史,它能让你在开怀大笑地合上书之后无尽感慨。

翻译破坏了原著

是一部研究巴黎和会,研究一战为什么影响世界今后格局的重要著作,可惜,太不负责任的翻译,实在是破坏了,读书的时候读的是原版,包括看了迈克米兰主持的这部记录片,回国后很想收一本,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有些地方的翻译实在令人发指,记得本书居然把美国助理国务卿(ASSISTANT SECRETARY)翻译成了美国国务院助理秘书,天哪!

正说历史亦精彩

许多书能给人带来非常愉悦的阅读经历,《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就是这样。这是一本写得非常精彩的历史著作,描写的就是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作者以流畅的语言,精细的描述,还原了那段历史场景,众多的历史人物刻画得也栩栩如生,就像阅读小说一样。同时,从这本书里,还可了解许多史实,很多都是以前闻所未闻。一本书如果能做到阅读愉快并能增益知识引发思考,几可称为好书了。该书也让我们明白,历史不是戏说才有趣,历史本身波诡云谲,错综复杂,如果能够以细节还原历史,正说历史也会精彩纷呈。玛格丽特·麦克米兰对于巴黎和会的描述可以说是全景式的,众多心态各异的人物,各色大大小小的国家,纷繁杂扰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一丝不乱,纤毫毕现,让你对一战后这六个月中世界的局势,有一个全局的观感。和会的方方面面,在书中都有所涉猎。而且当时世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在书中亦有反映。玛格丽特·麦克米兰作为一个女性作者,对于历史的事件有着如此的宏观把握,确实让人吃惊。但作者并未总是站在埃菲尔铁塔之上俯视,她也深入于巴黎和会的肌理之中,对其作了精细的解剖。当时世界政坛的风云人物,泰半参加了巴黎和会。从所谓的美英法意的四巨头,到各个与会小国的首脑及外交家;从四处活动谋求建国的波兰领导人,到魅力四射的罗马尼亚女王;从忙于攫取胜利果实的战胜国官员,到面色惨白委曲求全的战败国代表。在1919年的巴黎,他们来回地穿梭,都企图影响着和会,这里成为了他们的舞台,玛格丽特也将他们各自的音容笑貌,像照像机一样,留存在了她的书里。书中刻画得最多也最成功的人物,无疑是威尔逊、劳合·乔治、克雷孟梭及奥兰多这四巨头了。每个人的性格在她的笔下,都是如此的鲜活而分明,他们的爱憎,他们的喜怒,他们的嗜好,他们的失态,甚至他们的隐秘,都宛如在眼前。作者对于他们的话语及形态写得极为生动,就如小说一般。但这是历史著作,作者并未编造历史,她所写的一切皆有所本,每一句话可说都有出处。这对作者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她必须占有并研透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不仅是这四巨头,书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还不少,虽然很多出场的机会并不多,但寥寥数笔,仍是棱角分明。如意大利的左翼诗人邓南遮,虽然从未出现在巴黎和会上,但阜姆港问题上的表演,给读者的记忆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抹掉。丘吉尔在书中出现得并不多,对他的描述也很少,当时他并非决定世界局势的关键人物。不过,看过此书,对于这个在二战中决定着世界走向的声名显赫的大人物,他的清醒话语恐怕难忘怀。不过,作者对于这些历史人物并非是正面描述,她往往带着戏谑来刻画他们,即使是对其曾祖父劳合·乔治,她亦未尝笔下留情。对于此书,我最欣赏也让我受益良多的,是对于当时许多小国的描写,其中许多的资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新鲜的。在《大国的博弈》中,作者除了对美、英、法、意等大国的情形有着深入的分析之外,还对当时新生或者弱小的国家也有着细致的描写。从目录中我们即可看出,他单独列出专节来探讨的国家,即有十数个。既有这些国家现状,也有这些国家的历史变迁;既写出他们苦难及贪婪,也生动叙述了他们在和会上的行动。如巴尔干半岛上的系列国家,作为欧洲的火药桶,那里民族和宗教的情况异常的复杂,彼此之前恩怨不断,领土犬牙交错,民族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作者却剥茧抽丝,娓娓道来,让你明白了情形复杂之所由。巴黎的和会,除了战胜国的分赃外,也对这些复杂的国家关系重新进行了界定,确定了一战后的世界版图。对于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麦克米兰在细致的描述之余,也不忘戏谑。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国家在她的笔下如同个个鲜活的人物,都有着各自的性格特征。美国的自大,英国的狡猾,法国的复仇心,意大利的小心眼,每个民族都在和会上通过自己的领导人在展示着,也在各自的国家里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辞表现着。当然不止这些大国,战败的同盟国也是如此,德国的不服与悲愤,奥斯曼土耳其的隐忍与不忿,也让人历历在目。各个小国弱国的表演,也深刻地体现着其民族性。或贪婪,或懦弱,或强悍,或奸诈,或斤斤计较,或卑鄙无赖,为数寸土地,丁点利益,外交尔虞我诈,威胁利诱均来,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死伤无数。认真想想,真不知为何?民族与国家的利益,真的比个人的生命更重要?

小国生存之道

在现今最红的国产科幻小说《三体》中,作者刘慈欣为人们描述了这样一种宇宙社会学法则:宇宙中不同文明一旦相遇,强大一方为了争夺资源及保护自己,就会对弱小一方扣动扳机,把对方整体毁灭。对于人类社会,也有一部分人持相似观点,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条“黑暗丛林法则”一直存在。但如果翻开人类历史,会发现无数的反例与“黑暗丛林法则”唱对台戏,在此之外还有更高级的文明法则——讲道理。1919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尘埃落定之后,欧洲的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正在建立中,众多小国粉墨登场,他们在巴黎和会上讲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道理”,求得自身的生存空间,而不是被大国简单粗暴地“扣动扳机”。另一方面,美国坚持反对殖民主义的外交传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承诺民族自决。而世界大战削弱了列强的实力,老牌大国即便想操纵格局,也是力不从心。由此一个相对文明的建立国际秩序的 “帝国主义分赃大会”在巴黎召开。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文化牌巴黎,1919,一个中年秃顶的犹太人给他妻子写信:“昨天,2月27日,下午3点30分,在法国外交部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一个了不起的时刻,我一生中最辉煌胜利的时刻。”这个人叫查姆·魏兹曼,犹太人领袖,被称为“充满热情的列宁”。他在那一天率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的最高会议,做了四十分钟的发言。在这个被称为帝国主义分赃大会的巴黎和会上,小国并非毫无权利。美国总统威尔逊热情地呼唤“没有胜利的和平”,小国可以凭借民族自决的原则争得一席之地。魏兹曼领导的犹太复国主义团体便获益良多,他在巴黎和会大打文化牌,魏兹曼告诉美国外交官尼克尔森,犹太人是“继15世纪希腊人之后最有天赋的种族”,威尔逊也同情犹太复国主义:“我是牧师的儿子,应该使圣城回归它的人民。”擅长交际的魏兹曼克服了西方人的反犹情绪,他到处争取大国对犹太复国主义的支持,估计下来与政客文官的会面大约有2000次。为几十年后以色列建国奠定了充分的外交基础,到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魏兹曼成为首任总统。波兰和捷克是东欧地区的先进民族,由于被大国瓜分,这两个民族不少人在同盟国军中服役,但他们的独立事业仍得到英法的认可。波兰尤其得到法国人的支持,因为波兰人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得到自由派支持,因为波兰有悠久的宪政传统。而捷克人是斯拉夫民族当中自治最好,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其他斯拉夫人则染上了奥斯曼的腐败、专制病症。这两个国家独立后,很快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个人魅力也是国家的名片一些小国在战争中没有加入协约国,也能在外交上成功。希腊是中立国,它的外交胜利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它有着和犹太人相当的文化软实力,西方上流社会从小接受的是古典教育,学的是希腊语,对古希腊文化如数家珍。另一个因素是它的首相维尼泽洛斯非常具有个人魅力。英国首相秘书弗朗西斯·史蒂文森称他:“一个极为典型的希腊人,他的精神和外表融合了所有古典主义气质。”在巴黎和会的餐桌上,维尼泽洛斯是无可争议的主角,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当游击队和土耳其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另外维尼泽洛斯也是国联的热情支持者,宣扬西方价值观,反对德意志军国主义,帮助协约国干涉苏俄,不失时机地引用威尔逊原则争取领土,获得了东西色雷斯,在和会上希腊大获全胜,维尼泽洛斯被认为是自伯里克利之后希腊最伟大的政治家。除了两希文明之外,对西方文明影响最大的是罗马。巴尔干半岛上的罗马尼亚也大打文化牌,一直强调他们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然而罗马尼亚在外交上真正拿得出手的不是软实力,而是大美女,准确地说,是他们的女王,风情万种的玛利亚。劳合·乔治说她“非常调皮,但很聪明”,克雷孟梭也认为她很有趣。在战争过程中,罗马尼亚并不老实,它像个炒股者在观望,英法占上风的时候,加入协约国;协约国暂时失利时,它和德国签订和约;绰号“老虎”的克雷孟梭对此发怒后,国会重新向德国宣战。在巴黎和会上,罗马尼亚是所有战胜国里收获最大的一个,人口和疆域扩大了一倍,罗马尼亚能在外交上获胜,除了女王的魅力,别无其他道理。战败的小国不作不会死即便是战败国,也能争取宽大处理。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无疑是旧王朝的正统代表,成为协约国的惩罚对象。但和德国相比,奥地利受到的处罚轻多了。总理伦纳性格活泼,一表人才,他率领代表团到了巴黎后,发言权不多,但他们总会耐心等待,看书、打牌,而德国代表团则表现得冷峻无趣。奥地利作出不会同德国合并的保证后,得到了宽大处理,分得一块农田(在帝国时期原属匈牙利,向维也纳供应蔬菜和牛奶),成为唯一增加领土的战败国。和会结束两年后,赔款委员会宣布奥地利没有任何偿还能力。而在战后美国的救济名单上,奥地利是第四大受惠者。保加利亚则受到严重的惩罚,它的外交失败被归咎于太作,其政客愚蠢到乐观的地步。新选上来的政府宣称“战争是一小撮被德国收买的政治家强加到头上的”,并把开战的老国王赶走,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战败国的地位。1918年,武器和食物缺乏迫使保加利亚成为第一个投降的同盟国。当政者并不把这当成不光彩的事,反而认为协约国应感谢保加利亚率先提出和平,还宣称对邻近两个保加利亚人占多数的地区拥有主权,这不就是摆明了作死吗?美国代表称保加利亚是被宠坏的孩子。最终这个国家失去了十分之一的领土,赔款9000万英镑。但保加利亚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赖账。文章原发于《新周刊》 作者柳展雄


 大国的博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