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外之悲》书评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
ISBN:9789571317267
作者:彼得·韓德克
页数:130页

她是;她成为;她一无所有。

彼得-韩德克是著名的德语作家,他写诗、写散文、写剧本、也写小说。韩德克于1942年出生在奥地利,童年时期极为贫穷,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完成大学学业之前便辍学,专心投入写作工作。韩德克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实验性,不断透过文字本身来打破文字表述的藩篱和限制,是实验文学、或称先锋艺术的拥护者。韩德克较为著名的剧作包括维姆-文德斯执导的《歧路》和《欲望之翼》(后者后来改编为美国电影《天使之城》)。《梦外之悲》(“A Sorrow Beyond Dreams. A Life Story”)是韩德克完成于1972年的小说,讲述他母亲的人生故事。韩德克的母亲在1971年自杀,以安眠药结束自己51年的困顿生命。韩德克在为母亲举办丧礼时,决心以文字呈现出她的生命历程。然而,就像英文双标题书名所提示的,《梦外之悲》其实是由两个故事、两层结构共同组成,而这双结构安排背后所呈现的互文性才是整部小说的真谛,说出母亲、乃至所有人的生命历程的不由自主与无可言说。■互文性、互文性与互文性《梦外之悲》的写作目的虽然是要“描写母亲的生命历程”,但韩德克却从他“描写母亲生命历程的写作过程”入手。小说中以交错的方式呈现韩德克写母亲的过程、以及他笔下所写出的母亲,因此书中同时存在第一人称的“我”和第三人称的“她”,属于后设小说的多观察框架、多文本模式。而在这两个独立文本当中和之间,“互文性”的指出和参照运用,不仅是一种写作手法,更是韩德克撰写这部小说的主要目的。“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最早是由符号学家朱丽雅-克里斯蒂娃在著作《符号学》中提出,指的是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中,一个文本和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亦即,每个作品的文本,里头所运用的文句和叙事方式,其背后的意涵和典故,都是对先前各种文学或非文学文本的影射、借用、沿袭、和变更。当我们从一个文本回溯到另一个文本时,又会带出一连串的文本,这个过程是无限开放的,但与此同时,却又会朝向一定的方向反溯,形成一种书写的传统,一种固定的意义模式。在《梦外之悲》的第一层架构里头,韩德克写下的是他的写作过程,在这当中,他强调为母亲立传的艰难与缘由。作为一个儿子,他了解母亲的生命历程,然而当他试着将母亲最真实的生命历程转化为文字、形成一个文学小说的文本时,他却受到文字和叙事的限制,不得不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循着文学传记的模式,选择世人所关心的面向、运用世人所熟悉的字词,来描绘母亲那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结果母亲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便消失了,化成一种普遍性、能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事类型和范例。文本的互文性透过传统和模式的建立,促进文学载体的沟通效能,却也消除了差异性与独特性。在《梦外之悲》的第二层架构里头,韩德克写下的是他母亲的生命历程。韩德克的母亲是个比较悲苦的女人,生长在传统的家庭和城镇,向往能够活出自己的风采,却时时受到环境的压迫与制约。她未婚便坏了韩德克,不得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男人,就此在自我解放和传统习俗、内在渴望和外在现实中挣扎。韩德克母亲的生命历程被现实给严重撕裂,传统与模式、类型和范例,这些借由反溯的互文性而在文化中形成的事物,一再逼迫着她消除自己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成为一个中规中矩、符合众人想象和预期的人,成为一个自己不想成为的人。从内容意涵上来说,《梦外之悲》的两层架构各自说明互文性的影响效用,在同一个文化脉络里,文本之间形成互文性以促进众人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同时却也压缩了书写的自由与空间。此外,这种文字、语言和思想上的互文性,又透过文化层面的提炼与浓缩,形成典范式的传统、宗教、道德、习俗,回过头来压迫个体抹去自己生命里独特的部分。而这两层架构之间更是借由“互文性”的意义诠释,彼此形成互文性,共同阐述个体的生命历程因为互文性的作用,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各种维度,以及事后又因为互文性的关系无从再现真实。■因为捕捉,所以逸散韩德克认为,在撰写人物传记时,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以事实为出发点,然后对当中所有事件和想法进行完整的复述;一种是以社会既定的语言基础为出发点,截取当中一些不寻常、但在一般惯用的叙事方式中已经预先描写好的事件。而在对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进行具体写作时,可以采用客观的报道,或是做更详细的描述,以增加里头的故事性与趣味性。然而,无论采用哪种写法,因为受限于文字这个充满漏洞的捕捉工具,都无法真正地呈现完整真实的事件和生命历程。在《梦外之悲》里,韩德克将他所提及的几种书写方式都运用在其中。在小说的第一层架构中,书写自己的写作过程时,韩德克采用类似意识流的手法,复述自己在母亲过世后的一些生活琐事,以及内心里头因书写母亲故事而产生的感觉、回忆和分析。而在小说的第二层架构里,韩德克一边顺着自我在第一层架构里头,对写作手法的典型性与局限性的思考,来开展母亲的故事,一边同时采用报道和详细描述两种手法,来呈现两种手法在表现真实上的典型性与局限性。因此两层架构之间,不仅是在内容意涵上相互指涉,在写作手法上也同时相互指涉。当韩德克在第一层架构里提到,文学作品在做人物描绘时,总是惯常于运用类型和列举这样的手法,在第二层架构中便对母亲的性格划分类型、对生活细节进行列举,以此进行内容上的相互呼应。而在对母亲生命历程的描述部分,韩德克则是大量使用冒号。在平时写作上,冒号通常是被运用来衔接一个简要描述和这个描述背后的详细说明或例示。小说在描绘母亲生命故事时如此大量地使用冒号,便形成并区隔出报道和详细描述这两种写法,在与第一层架构形成内容上的呼应之余,进一步形成手法上的呼应,共同凸显出个体真实的生命历程是如何在“写作的过程”中以及“生活的过程”中逸散。■小说的中文书名《梦外之悲》和另一个英文标题“A Sorrow Beyond Dreams”,述说的是韩德克母亲那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对自我生命的独特感觉,在文化脉络的挤压下,她只能在梦中才能经历。与此同时,韩德克在自己的梦境和想象中,虽然能够看见和感受到母亲那独特的生命历程,但在具体表达的过程中,一切又被挤压和驱散。因此,英文书名之所以多了副标题“A Life Story”,强调的是小说最终呈现的,并不是韩德克母亲真实的生命历程,而是一段经过拣选和编排,具有普遍性但独特性丧失的生命故事。也因此,韩德克才会对母亲的生命给出这样的注解:她是;她成为;她一无所有。《梦外之悲》是一部很悲伤的小说。


 夢外之悲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