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13311458
作者:杨奎松
页数:424页

作者简介

《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是作者在国共关系研究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历经数年,搜集整理了两党在抗战前后十多年间谈判的草案、提案和谈话录,以及在各时段开具的条件;直接或间接引证了各种涉及谈判问题的来往信件、电报、报告、情报及会议记录等材料;解析了收编与改编、合并与跨党、新四军问题交涉、蒋毛会面之流变、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打亦谈来谈亦打、南京代表团的困境等一系列谈判的核心问题;真实再现了在云谲波诡形势下,国共两党谈判的曲折过程和历史真相。
在抗日战争前后,国、共两党都把谈判视为重要的斗争手段。几乎所有重大矛盾与纷争,都要诉诸于谈判;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针和目的,都要在谈判条件的考虑和变换中表现出来。它甚至远比那些真刀真枪的摩擦和冲突更具复杂性和戏剧性,更惊心动魄。

书籍目录

修订版前言
出版前言
第一章 国共内战化解的经过
1.蒋介石的主动与初衷
2.莫斯科的初步接触
3.低层次接触的开端
4.国民党条件的提出
5.高层接洽的开始
6.出人意料的成功
第二章 “收编”与“改编”之争
1.为西北善后而交涉
2.最初的妥协与协议
3.周恩来的杭州之行
4.从西安到庐山
5.两党谅解的达成
第三章 “合并”与“跨党”之争
1.分歧与合作俱来
2.不约而同的提议
3.“大党”问题的谈判
第四章 走人绝境的两党军事谈判
1.军事摩擦的加剧
2.制止摩擦的尝试
3.军事谈判的展开
4.新四军问题的交涉
5.划界谈判及其失败
6.在对抗中求缓和
7.无法善后的“善后”
第五章 蒋、毛会面之流变
1.关系缓和的初步迹象
2.蒋介石约见毛泽东
3.林彪代毛重庆行
4.一次失去的机会
第六章 解决问题,还是政治角力
1.再度谈判之起因
2.西安初步协议
3.重庆谈判之激荡
4.宣传战的演进与中止
第七章 要联合政府还是要解放委员会
1.美国人的介入
2.一相情愿的延安协定
3.赫尔利功败垂成
4.毫无希望的再谈判
第八章 在重庆和谈的背后
1.“内战的方向确定了”
2.“和平”突然降临?
3.艰难的讨价还价
4.山重水复仍无路
5.打亦谈来谈亦打
第九章 马歇尔调处的成与败
1.和平机运的再现
2.前所未有的成功
3.失误不可挽回
4.美国调处名存实亡
5.走向全面战争
第十章 北平和谈:不可能的尝试
1.反蒋和共的密谋
2.李宗仁的和平运动
3.南京代表团的困境
4.不投降,就灭亡
主要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杨奎松,1953年10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去湖北襄樊"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入北京第二机床厂当工人,1976年因"反诗"入狱,1977年平反出狱,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1982年毕业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部编辑,1987年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讲师,1990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2003年任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代史,著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中间地带"的革命》、《西安事变新探》、《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内战与危机(1927-1937)》、《谈往阅今》、《读史求实》、《开卷有疑》等十余种专著,并在中国大陆及海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


 抗战前后国共谈判实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老杨出品,必属精品。内容充实,史料过硬,★★★★★。而修订版前言中的“在没有一本完整收录国共谈判文件的历史文献集出版之前,本书这种尽可能完整地披露两党谈判方案及其相关文献的纪实写法,仍旧有相当意义。而据笔者所知,这样一种出版计划在相当时期内都是不可能的。这不仅是因为没有人能有笔者当年的条件,耗时数年来做此工作,而且是因为如今早已失去了出版这种资料集的环境和条件”(P4),不仅突出了作者的心血,更凸显了在今上登基以来意识形态领域“七不讲”、维护红色正统的大环境下,本书的难能可贵,以及可预见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的空前绝后,加☆。谈判本与战争一样,是政治解决的延续,一和缓一激烈。但在20世纪和平规则尚未建立、崇尚“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中国,谈判成了战争的附庸,正如书中描述在1949年3月风雨飘摇中,准备前去北平“乞和”的代表团会议上KMT人“几乎没有人怀疑,KMT在战场上争取不到的,在谈判桌上也争不到”(P370)。于是,整本书所记叙的谈判前后经过,无不是国共两党军事、政治斗争实力对比的影射。成王败寇在这片土地上从来都是明目张胆,只不过这次双方愿意披上一点文明的外衣罢了,却无意中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窥视整个斗争变化过程的史料。既然谈判完全是实力变化的结果,抗战前后的国共谈判有几个关键节点:(1)1934年秋天,CPC反围剿失利后被迫放弃在南方的主要根据地,转移到偏远的西北地区,而KMT中央军追击的同时正好将南京政府统治扩展到了不曾控制的地区,但日本加紧对华北侵蚀(P3),而还有一个变量是苏联为缓解日本在大陆扩张压力,极力要求CPC与KMT合作抗日保卫苏联(P29)。四方实力变化、博弈表现于谈判桌的结果——KMT主动通过苏联寻求与CPC接触,但本意是吞并;CPC当然力求趁机获取平起平坐的地位。双方从低层接触发展为高层接洽,但发现初衷相差甚远,于是边接触边打。(2)1936年是一个关键年。整体背景:①大环境下由于日本全面侵略意图明显,全国民众要求国共两党停战抗日的呼声在战前达到顶峰。②CPC红军春季东征山西之战未能达到既定目标(P23),十月中旬发起的宁夏战役失利,主力被KMT中央军包围。③KMT表面剿共顺利,内部东北军(张学良)与十七路军(杨虎城)因被蒋令于剿共,势力范围被KMT中央军趁机打压,暗地与CPC结盟。关键事件:11月21日“在张学良东北军王以哲部秘密配合下”,彭德怀在山城堡歼灭胡宗南部一个整旅(P39);12月12日西安事变(P40)。表现于谈判桌的结果——蒋以武力歼灭或驱赶CPC到外蒙边境、从而武力统一中国的计划破产,国共重开谈判。(3)1937年初西安事变善后至七七事变KMT方面,蒋扣押张学良,逼迫杨虎城引咎辞职,稳固统治权威;CPC方面,原本结盟的东北军、十七路军由于群龙无首,且东北军内发生“二二事件”,联盟瓦解(P51),谈判筹码下降。国共双方集中于CPC是否保持独立军队和政府,互不让步,军事实力KMT仍占绝对优势。(从这个片段事件或更大范围而言,张、杨民族罪人、革命叛徒无疑)(4)抗战中至抗战后日本成为主要的、共同的敌人,国共妥协:KMT承认CPC特区政府、不混编红军,CPC承认蒋为抗日领袖、服从统一指令。整个八年抗战双方小摩擦不断,特别是日本侵略无法深入推进、中日僵持以后,主要是国共争夺地盘,远远超过教科书记载,以皖南事变为高潮。特别说明的点:①皖南事变前双方各有歼灭,由于KMT承担正面抗日,而CPC军队扩张疾速,又在黄桥战役击溃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严重威胁KMT重视的苏北势力(P160)——摩擦中整体CPC占优,导致KMT部署剿共,部分导致新四军听令北移(P164)。②“皖南事变是国共之间的矛盾冲突达到白热化的集中表现……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已经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即使皖南新四军不走错路线,国共两党之间的这场冲突也未必就不会发生……这个时候在国民党内军事高层和许多地方军事将领,早就已经无法忍受共产党的不断壮大和扩张了。各战区以及军令部的剿灭计划已经是一送再送,反而是蒋介石头脑比较冷静些,一压再压。直到最后压不住了,也只批准了一个《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而未批准其他一并送到蒋办公桌上的、更大范围的军事行动计划……但即使是蒋,在三令五申,并且几度限期又延期之后,也不能不……命令黄河以南各国民党部队以武力‘强制执行’,‘迫其就范’。”(P165)③皖南事变战果超出蒋预料,所以KMT事后对CPC的宣传攻势采取守势,冷处理美苏等国际批评。(P169)拜双方内讧所赐,我们骄傲地打了八年抗战。(5)抗战胜利至内战全面爆发(全书一半)①国共长期积累的不信任、实力显著变化势均力敌后KMT依然坚持武力统一中国实行一党专政,从根本上注定了双方无法和解。②对于美苏意图维护中国和平、扶持实力平衡代言人的介入(赫尔利、马歇尔调停),作者有一个简单的评价:“马歇尔太不了解中国政治了”(P317)。③不管是否诚心,CPC确曾短暂有过与资产阶级政党结盟、并入联合政府、走议会道路的打算——“目前只能承认这个现实,中国现在大体上要走法国的路,即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有无产阶级参加的政府。”(P268 毛泽东年谱)“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中共中央并且表示,准备赞同实行军队国家化及实行“军党分立,军民分治”。“在整编后的军队中,政治委员、党的支部、党务委员会等即将取消,党将停止对军队的直接领导(在几个月之后开始实行),不再向军队超出直接的命令。”(P312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1946 年 2 月 1 日)。④同时双方都不放弃主导战后中国。“毛泽东在董必武的报告上明确批示: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 (P245 《毛泽东在董必武来电上的批语》,1944 年 12 月 26 日)合并或分裂,无时无刻不根据自身实力、外部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彼此交叉,完全不同的政策目标可能同时由(两个)党内的不同势力所主导、同时推进,相互对立的政策已经成为(两个)党内不同派系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政策与政策主导者相互依赖,相互决定命运。政治的复杂诡异与对人性的反射可见一斑。(6)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绝对的实力差异本应导致绝对的态度差异,但作为一个老化腐朽、千疮百孔、墙倒众人推、国人党争劣根性集大成者的极权政党,KMT在倾覆之际依然死要面子、丑态毕露,而CPC在连自己也不曾想到的短期内爆发上位,獠牙毕露。整个第十章“北平和谈:不可能的尝试”俨然一个严肃政治语言下的笑话集锦。部分笑话摘录如下:①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特别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大批被歼……这使得长期以来就对蒋介石不满的桂系头目白崇禧等颇有些幸灾乐祸。他们立即开始进行反蒋和共的密谋,而以李济深为首的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也积极加以推动与配合。(P349)②对于蒋介石的和平文告,就连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看不上眼。他明确认为蒋介石的文告仍旧是以一种掌权者的自负不凡的口气与反叛者交谈,从而忽视了残酷的现实。(P351)③李宗仁见到毛泽东1月14日声明之后,也通过刘仲华秘密转告中共上海方面的代表,说明他已派人到武汉去,要白崇禧将武汉让给中共,并联合程潜一同动作。若程潜不肯联合,则白可向长沙进攻;如程潜同意联合,则桂系军队可放心配合中共军队进攻南京。李特别转告白崇禧,不要因他在南京而有所踌躇。④1949 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正式宣布下野,桂系李宗仁代行总统之职,立即使事情发生了某些变化……联合反蒋之事闭口不提了,他们反倒接过蒋介石引退前两天行政院提出的先停战后和谈的口号,站在延续南京法统的地位上,开始主张迅速推动和谈了。(P356)⑤和平谈判……甚至当在华北预备参加新政协的各个民主党派得知这一情况后,也纷纷致函致电中共共中央,告诫中共行百里者半九十,坚决反对任何和谈阴谋。(P357)⑥白崇禧对毛主席的八项条件基本同意,只是感到宣布的战犯太多,他白崇禧不应包括在内……,他仍愿联合中共军队共同对蒋系作战,他的部队可以充任江南反蒋之先驱。但他希望中共能同意不改编其军队,只接受解放军之名义和指挥,并希望能够让他参加联合政府。(P358)⑦当上了代总统,李宗仁的幻想明显地多了许多。(P358)⑧李、白的具体意见是:一、革命占了优势,愿意到革命方面来。(P358)⑨李对中共的建议深感为难,他曾声泪俱下地对其秘密联络人表示极其痛恨蒋介石消灭异已,巴不得立即与中共合作搞垮蒋介石的实力,但若要现在动手逮捕战犯,却完全不可想象。他说:“不要说逮捕他们,今天我不被他们捉去已算很好了。”(P359)⑩毛泽东大为不满,断言:“邵、章很狡猾,是受美国人教示出来的”……毛泽东明确指示中共代表,在以后的谈话中,“痛骂美国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特别要当着章士钊的面骂日本”……要当着邵、章的面痛骂桂系……李宗仁完全是骗子,他1月27日给毛主席的电报以‘千古罪人’威胁毛主席,完全是做和平攻势。蒋系也是做和平攻势,但蒋系比桂系老实,蒋系始终是凶神恶煞,桂系昨天是凶神恶煞,今天是笑面虎”。(P365 这段真是笑死窝了,出自《中央致林、罗、聂等电》,1949 年 2 月 19 日。貌似是本书引用的中央电件中首次出现“毛主席”的称呼,掐指一算,七大已过四年)⑾毛泽东明确表示可以考虑与李宗仁南京政府谈判的问题,但必须“速议速决”,一切以八项条件为基础,谈得成解放军立即过江,谈不成解放军也立即过江。(P365)⑿多数代表认为,我们是第二号战犯派来的,第二号战犯怎么能办第一号战犯呢?这件事根本办不通。(P371)⒀张治中斥责道:“什么自由、恐怖,这些话,我们还有脸去同人家说吗?”气愤之下,他直截了当地致信蒋介石,痛斥国民党:“今日之失败,乃由钧座领导错误所招致”。(P377)⒁刘斐、黄绍竑等对毛泽东更是赞不绝口,交口称赞毛“极懂得谈话的艺术,轻松而又深入”,“他教训了人,但不使人感觉有教训人的味道。他与蒋先生之官腔,大不相同”,“蒋的领袖是自封的,而毛的领袖是人人衷心拥护的”。一时间,代表团内气氛大变,几乎人人称赞共产党有办法。(P377)⒂这个国民党的代表团,竟因担心回去会受国民党强硬派的迫害,几乎全部留在北平,站到了共产党的一边,从而演出了国共两党谈判史上的空前绝后的一幕。(P395)勘误:①P10:“2月23日,邓文仪急匆匆地打电话要求与王明见面。”疑应为1月23日。②P54:注释①“《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二中全会电》”疑应为“三中全会”。
  •     所谓“抗战前后”,实际上包括了1936-1946年间的两党谈判,最后一章还涉及了国民党大势已去之后的北平和谈。对共产党一边来说,是从濒临毁灭、到起死回生、逐渐壮大、再到击败对手的过程;对国民党来说,是其合法性由于抗战而至顶点到被共产党彻底打垮的过程。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变化为何又是在抗战期间发生的呢?如果没有抗战,故事将如何发展呢?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读的极累的,写作风格是一方面,最主要是双方谈了太久太久,源于抗日或内战形势,源于国际压力,源于自身休养的需要……分别截取抗战前、抗战后、解放军渡江前三份共产党提出的议案,就能看出大势转换的背景。有些细节则能看出蒋介石对共产党的评价和对形势的判断。(2014.07.18)
  •     ★★★★★☆ 2015.01.04-01.20 老杨出品,必属精品。内容充实,史料过硬,“如今早已失去了出版这种资料集的环境和条件”加☆。合并或分裂,无时无刻不根据自己身实力、外部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彼此交叉,完全不同的政策目标可能同时由(两个)党内的不同势力所主导、同时推进,相互对立的政策已经成为(两个)党内不同派系捞取政治资本的工具,政策与政策主导者相互依赖,相互决定命运。政治的复杂诡异与对人性的反射可见一斑。绝对的实力差异本应导致绝对的态度差异,但作为一个老化腐朽、千疮百孔、墙倒众人推、国人党争劣根性集大成者的极权政党,KMT在倾覆之际依然死要面子、丑态毕露,而CPC在连自己也不曾想到的短期内爆发上位,獠牙毕露。整个第十章“北平和谈:不可能的尝试”俨然一个严肃政治语言下的笑话集锦。
  •     杨教授的书全都值得收藏
  •     实录体的书籍叙述有点沉闷,但是较为客观地提供了国共两党抗战前后十多年间合作和对抗。
  •     关注研究一时期之历史,二杨两位先生的书最好看。
  •     #t# 这本修订版的前言写作时间是2005年,第1版却是2013年;涉及内容又为2008年出版的《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所涵盖。所以只是粗读一过。读过后者的大概就不必买这本书了。
  •     蒋败于和谈
  •     我终于读完啦
  •     双方不同的立场,互不信任,更是不肯放下手中自己的权力导致了悲剧性局面的产生。
  •     好多材料没有标注出处
  •     挺详细的。
  •     哪有什么正义,有的只是势力
  •     此书史料充分,然而分析较少,加上杨的文笔一般,读起来相当乏味。
  •     西安事变
  •     引用的信件原文内容有点多
  •     学人楷模!公开的材料中找到线索,学养深厚
  •     无有好坏,只有毁灭对方
  •     一个要排除异己,一个要取而代之,如此谈判何能成功?渡江前夕,毛说不可能犯蒋之错误,国党丢了江山就是因“合作”“和谈”而纵虎归山、姑息养奸。
  •     10年国共博弈,谈判桌上想要得到的还是要靠台下角力获得。
  •     从史料来看,情势的变化,话语方式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国民党就像蒋,任何公告都要打个官腔,到谈的时候绝不会直接对匪军进行言辞上的斥责,但共这边就像毛,赢面大了,说话也并不克制,可是国党那边来谈判的人看来竟然觉得“即便是教训人也不叫人难堪”,认为具有领袖风范。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有系统意识形态对抗非系统意识形态的东西,况且,国党大员们真的没有办法说服自己,对方到底有什么不对。
  •     對讀大段大段的史料,有點兒麻木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