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潮》书评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5462398
作者:陈楸帆
页数:259页

可模仿与不可模仿的

读这本《荒潮》的时候,头脑里反复咀嚼的就是标题这句话。我想说的是,《三体》固然很好,但那是让人感觉可以被模仿的;但《荒潮》几乎不可能被模仿。因为刘慈欣是用工程师的冷静写《三体》,而香水是用对故乡的感情写《荒潮》。其他的话不说了,大家都说的很多很好。哦对了还是要补一句。这是香水的第一部长篇(明显后面还要写续集的是吧!),已经表现出相当纯熟的谋篇功力,难怪当年太空那群人中龙焰评价香水将是未来最有成就的一个。

本土作品

-潮汕风味,-广东经济发展的生长痛-倒像来自未来的纪实作品-想象力不如以往的短篇啊-很亲切,第一次见以广东为背景的小说.很多场景,都如见过一般-里面的专业名词多,学历门槛高啊-对于垃圾人,广东人请思考-总的来说不错.

故乡的守望者

《荒潮》描写了发生在被科技浪潮侵蚀的硅屿上的一场垃圾产业冲突“暴风雨”。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硅屿,国外资本巨头、岛上三大家族产业、来此务工的垃圾人,三股势力暗潮汹涌、相互逐力、爆发冲突,引发了一场波及到每个人的“暴风雨”,悲欢离合过后,一片狼藉。小说以“惠睿”公司为以垃圾为产业的“硅屿”建立循环经济工业园,却是借此实现稀土资源的掠夺的硅屿之行,展现了硅屿处于信息低速区的社会形态:恶劣的环境、阶层固化、贫富差距、硅屿人与的垃圾人对立、三大家族的利益纠纷、迷信与科技并存、古老与现代交织……一个有张力的故事不是通过场面的堆叠与塑造,而是通过人互相冲突缠绕融合的行动来展开。拥有自主意识的人,相争相斗、相激相荡,相依相靠、相汇相融,这种流动变化,从整体上来说,便构成了历史;从个人角度来说便构成了命运。小说中,小米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悲剧,她的人生起起伏伏,跌跌荡荡,是无辜之人却受时代的浪潮冲击最终跌入命运的深渊。在垃圾之岛艰难的谋生、却被当作义肢佩戴的实验者、被当作迷信骗局的牺牲品、受着非人的屈辱、在绝境中因为偶然而意识觉醒,“变异”为小米1,能够用意识控制机械。小米0、小米1,两个版本共存于她孱弱的体内,一个善良单纯却无知自卑、一个洞悉一切却邪恶异类,最终在冲突的“暴风雨”中,她选择“毁灭自己”来毁灭已经变得不择手段的小米1。陈开宗是波士顿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却无法用历史研究的零度视角来对待硅屿的人和事,因为硅屿是他的“故乡”,所以他代入了太多的自我情绪。他原本和斯科特站在“惠睿”的立场,却因为对“故乡”割舍不断的情感而背叛原来的立场,从他在施孤大会上救助被追捕的小米,到卷进垃圾人与硅屿人的冲突,最后在海上上演追击大战救出小米。他和小米“都是试图逃避自己身为异类的命运,却陷入了另一个更极端的一类身份”。如果陈开宗是陈楸帆对故乡错综复杂情感的化身,那么斯科特无疑是陈楸帆的深刻思考理性的化身,带着犀利的眼神、嘲讽的语气批判着中国惯有的假大空虚与委蛇,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泛神论,懒惰肤浅的思维方式,“擅长在一切毫无联系的事物间建立因果关系,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隐藏在斯科特身后的“SBT”与“款冬”,“SBT”是“荒潮财团”控股的义体科技公司,在遍地是现实增强装置的近未来,“SBT”是小说背景的最强体现,就像智能手机时代的开拓者—苹果公司;环保组织“款冬”在楔子中出现,在正文中却成为隐线,在结尾的现身预示着又一生态环境问题,也预示着另一个故事的开始……‘荒潮’计划的演变则充满历史纵深感,‘荒潮’号驱逐舰、铃木晴川、大规模致幻剂QNB,战争贻害、‘铃木变种’、病毒电池、SBT黑猩猩脑机界面实验、实验义体的遗失、在硅屿的出现与找寻……SBT遗失的义体小米意外佩戴而导致感染病毒脑部变异,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有一种活在历史引申的现实中的宿命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硅屿三大家族的利益纠葛,在对硅屿道路的选择上的踌躇,还有移民国外的一批硅屿人不尽相同的命运;垃圾人李文搜集三大家族的进出帐记录,利用小米被凌辱事件掀起罢工,这一切背后是因为妹妹的失踪他以一己之力“复仇”追查到底来到硅屿……小说以外力的入侵激发内部固有矛盾,以冲突表现各方观念与立场。冲突事件的爆发就像一个脉冲,时间上看似是一瞬,在频域却包含了所有频段,爆发的冲突事件同样包含各式各样的声音和观点,显现各方的态度,镜子般映射着人心的冷暖。读科幻果然烧脑,正如刘慈欣在书后的评论“密集的信息量”“精准的技术描写”,书中出现的生物学、历史学、通信原理、科技史,还有字里行间的蕴含的国内外文学……不过我现在仍没明白小米1是如何得到“海蒂.拉玛”的意识模型?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应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荒潮》具有沉重的现实引力,它的深刻不在于对宇宙终极奥义的思考,而是洞悉人性后对人类苦难的一种悲悯,这种悲悯也许来自罗素所说“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在后记里陈楸帆说这是“献给故乡的作品”,他的故乡已不再是地理意义祖先曾经居住的地方,而是对不可磨灭记忆的祭奠,是沉重现实下对“故乡”命运思考的情感归属。这个“故乡”可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故乡”,他用文字描摹“故乡”未来的图景,完成对“故乡”真诚的守望……

荒扯一下

写这个题材的科幻小说本身就需要勇气,无关乎由于《三体》炒热引发的公众对星空的向往(哦对这个作品出来的时候三体好像还没有红。。),也无关乎最经典的机器人,从环境保护:垃圾处理问题下手,展开了一个悲剧式的反抗之歌。作者有才情,有积淀,插一句作品封面的设计感很棒。。。。。。
唯一不足在于人物造型不够丰满,可能是作者偏向故事线处理的原因吧,让我不太能感受得到作者想表现的主人公之间算是故事点缀的爱情。
总的来说不错,能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就是一个作品的成功了!(强迫症患者读了一页就一定要读完的除外)
突然想到,陈楸帆作者的名字和荒潮有什么联系?和艾略特的《荒原》又有什么联系?哈哈 发现什么作品和“荒”沾了边,总有种现代文明即将陨落的感觉。。。。。。

爱,还记得么?

历史的轮回总是这样的必然,真爱的强大依旧如斯。那些闪耀,那些明灭、浮沉,记载在那片污染的海滩上,毒害深重的土地里,垃圾人麻木的眼神中,在那个被世界遗弃的地方……曾经有一个前途光明的人,孤身来到这被诅咒的土地,以极大的复仇之心 织起一张密不透风地火焰之网,直到捕到了那条凶残的漏网之鱼,他才发现,那源于愧疚而变得丑陋的心失去了方向。曾经有一个活在自我谎言中的人,他以绝对的理智和行动力追寻着自己的救赎,却至死未见到属于自己的光明。曾经有一个双手染满罪恶的人,他心中唯一的净土成了致命的毒药,放手的一瞬间不知是否迎来了那个纯粹本真的梦。有人说,for all tomorrow's parties.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穿透了空间,穿透了所有人造的、天然的隔膜,让两个低头的平凡灵魂接驳到了一个频段。相遇,不带有任何色彩;楔住,是宿命的安排。风暴过后,各归各位,历史依旧前行。那根联系的无形的线,失了形式,却连接起了更大的范围。曾经有一句回荡在平行宇宙中的问候:爱,还记得么?(可曾记得爱)记得有你,真好PS:尤其热爱文中"款冬"这个组织的名称,款冬蒲公英,花语:比父母早出生的孩子,意指早熟。

难得有这样的科幻小说让我如此感动!

嗯,第一眼在书店找到这本书端详了许久没有入手,第二次又看见,买个眼缘!(其实也想买!)回来就开始看,从楔子到第一章着实让我看的费劲!大量的名词事件场景的不同转换,感觉人都快昏了,但还是有读下去的欲望!我觉得吧,让我最难受的就是小米濒死前那三四张的虚幻描写真的让我有点烦躁,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但读到后面再回头看,慢慢就串起来了,而且小米带众人逆袭的情节让我在晚自习的课堂上大呼过瘾啊!还有点点没有读完,明天继续!总的来说,情节架构,内容设定还是很新颖的!虽然很多专业技术性东西不懂,但还是折服作者的想象能力!很喜欢!赞!

荒潮之后,我们还可以期待香水什么

最世文化、郭敬明、陈楸帆,2012年的中国科幻,一派热闹的市场里因为这些关键词又多了很多未知的因素。我们一直期待的,四爷终于开始做科幻了。香水、宝树……出版的第一把火选择了更新代?(我记不清这个诡异的新生代、更新代的分法)里面最勤奋的香水同学。飞氘同学继2011年很萌芽态的《纯真及其所编造的》出版后,就基本没有新作品面世了。13年1月希望出版社的奇点丛书还有他一本《讲故事的机器人》,是之前的旧作的合集。茄子同学,貌似在忙着论文,还有她的翻译了。长铗也不写了。七月同学最近也没什么消息了,估计是专业养家了。所以我们难得的看到勤奋的香水同学目前已经出版了三本科幻了!深瞳、薄码、荒潮,名字读起来一气呵成,而且都很文艺。这三本书也见证了中国科幻出版的发展。深瞳是星云四,科幻世界出版,那时候国内在尝试用mook的形式推国内的原创,也出版了一些人的作品,不过随着三体带来的科幻出版的热潮,科幻世界也开始直接走原创出版了,星云系列就没有好好的维护,出版的间隔越来越长。最近的上一本是港台科幻专辑,不知道下一本什么时候出。第二本薄码。是百花文艺,成追忆策划的国内最新一代的作家合集系列。12年出版,这个时候三体大火,很多出版社开始涉足科幻出版。本书内容绝对值得收藏,只可惜实体出来的诚意不足,印刷排版都不是很好,对这本有意的可以直接购买字节社的电子版:http://tangcha.tc/books/category/%E7%A7%91%E5%B9%BB,诚意满满。然后是荒潮,香水签约四爷。荒潮开始在《最幻想》上连载,13年1月出实体。这个时候,经过12年的科幻出版热潮,还有市场的低迷反响,一些出版社已经开始撤出了,还有一些计划加入的,当然,中间还有好多在坚持的。至于13年会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在期待着。实体书repo设计好高端、完全被英文的名字震住了呀。纸张选择,插图等都很喜欢。跟科幻世界、读客以及成追忆系列的相比,真是感慨莫名……这才是我想要的实体书啊。我们目前的出版,封面设计上相差太远了。尤其是科幻世界。小说之前已经被兔子同学剧透的差不多了,不过按照兔子一贯的评论比原文难懂的路子,主要剧情还好没被剧透……巨大的信息量近未来的科幻本来就不好写,很容易写成太近了完全没有科幻感,或者写得太远了没有现实感。香水这次直接就是按照他家乡为蓝本写的吧,南方小城镇,电子垃圾的堆积地。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义体、神经网络、赛博、人体改造、国际化,家族传承、环保组织、污染转移、阴谋论、信仰等。全篇读下来,会有种不知道主线是什么的感觉,因为信息太多了,各种小支线什么的,很耗费脑细胞。有时间需要再看一遍。陈开宗一点没有主角像啊,感觉完全就是个牵线的人物,这篇的重点还是小米吧,若隐若现的“款冬组织”估计下一本才会慢慢的浮出水面。小米的一条线,斯科特的一条线。一个在努力的生存,一个在为过去的事情救赎或者自以为在救赎。结局明摆是还有续集的嘛。各种动作场面没有以前的那些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我是谁的纠结了、各种电影化的场景,以及小高潮的不断,让人大呼过瘾啊。不破不立,也该尝试下新路子了。不再是《》当然,虽然变了,但是还是能从里面读出来香水的感觉。很喜欢这种改变。国际化的视野一个小城市的冲突,牵扯了众多组织的参与。国际化不是在事件中加入了外国人就简单的国际化了,这跟90年代我们的科幻小说纷纷给自己的主角起一个外国名字没啥区别了。经常在国外游玩,去过很多国家的人,真正的有过生活阅历,显然写出来更让人信服些。小说,终究是需要个人的体验的。这时候先天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对比下《深瞳》和《荒潮》,感觉应该很明显。香水还是那个香水,只是在尝试着改变吧,可能是一种更成熟更商业的方法去写作,或者更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写作。但是,目的都是故事更好看了。就目前看来,我很喜欢这种变化,并且很期待这种变化,以及随后的续集。至于明年的银河奖有没有期待,这个,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华语星云奖我觉得还是可以拼一下的嘛。

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评《荒潮》

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评《荒潮》我再次掠读陈楸帆的《荒潮》,目的是寻找作者小心隐藏起来的时间坐标。随着一次次摆动再靠拢,我将故事发生的年代定位在早不过2020迟不过2025这五年之间,因为:作者在注释中记录迟至2018年发生的事件,又在提到美国时描述为“一个建立才近250年的年轻国度”。这个时间也许只是作者为了给想象力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过平常也别曲高和寡。但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按照普遍预测,中国将在这时节超过美国,达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作者小心地隐藏着这些信息,在残酷青春故事的外皮下释放出对世界的揣测和欲望,并将自己的创作形象和文本的整体意象融为一体,一个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中国南方,潮汕地区某个偏僻的半岛,硅屿,被作者赋予现世之情形和历史之特写。作者不经意地提及韩愈在潮州曾到此处,引出残酷而神秘的古老习俗,作为前半段阴错阳差悲剧的动力,象征着(虽然是虚构的)历史振翅却能引起现在未来的风暴。另一方面,潮这一概念从此处开始,越来越多越明确地出现在文本之中。物理的潮水,资本的海潮,信息的大潮,摧毁一切计划和命运的风暴潮,隐藏在一切背后的“荒潮”,层出不穷的潮从文本的各个层面涌出,冲刷着戏中戏外的所有人。被这些潮水冲刷的,首先是作者所雕琢塑造的“硅屿”,一个似乎就发生在当下却又和我们保持了一点距离的时空坐标,被无数微小成本差异集合成的巨大资本势能裹挟而去的第三世界出口型经济地区,为了赚却微小中的微小利润,出卖了自己能出卖的一切,劳动力、资源、环境甚至是社会结构。曾被韩愈改变的奴役风俗,被他祭走的凶鳄,千年之后以出卖自己的垃圾人、食人的电子垃圾之面目归来。而在这些可怖可恨可怜的细节背后,作者悄悄放置了一个宏大叙事:占据世界资源和经济体量龙头地位的中国,正在迫使全世界改变他们的游戏规则,尽管其他老玩家仍然有很多尚未使用的卡牌,但局面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谁都看到这是一个巨人,虽然他体虚而泥足,仍然受迫于自身的治理问题,也没有弥补上过去发展巨大动量的破坏,硅屿曾因为产业转型而被抛弃,曾因为政治风波而被禁言,如今却又成为新政策的受惠者,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如同舞台灯光,为作者塑造出这未出场巨人的阴影,让读者一观他的体量,体会他的空无。这舞台上不止一位巨人,作者将自己的创作也变成一个角色,置于舞台之上灯光之下,映出同样的影与无。这文本是全球化的,创作于周游世界沿途,取材于故乡轶事新闻,其中可以看到最前沿技术思考者的影子,也显示出现实事件造成的影响性焦虑。对于这样的国际化创作思维,经典已经不限于小说文本,而是历史脉络抽象的意象,微博围观姿态的言说,甚至尚未出现的虚构文本和未来——对科幻创作来说,这本就是一回事,文本即未来,未来皆文本。这种创作姿态的优势是信息时代落伍者不能也不会理解的,是文学的代际更替标志。所谓发展其实并非一代代的和平演化,而是突变的新一代集体取代旧一代生存空间的沉默战争。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蓄意屠杀所致,而只需要5%的出生率差异持续几千年,而这在生物演化史中只是一瞬间。这一代国际化、泛文本化作者的成功,成为主流,也只是转瞬间的事情,也许这一切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要对比两类话题的微博转发量就能知道。虽然文本仍有不足,环保政治主题和新智能诞生的主题离心感颇大,视觉化的成功造成了信息量过大的困扰,故事展开过细略显平均等等。但考虑到过去基础的贫弱,我们并不要求做到完美,尽管巨人仍然泥足,但从并不稳固的泥沼中站立起来,有一双泥足反而更容易吸取大地的力量。巨人已立于舞台,光与影的演出正在进行。

本土化的赛博朋克

《荒潮》文笔很好,很精致,但给我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前面部分写得很细腻很真实,垃圾人的生存状态让人痛心。这显然与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关。后半部分细节的简陋和前半部分的细腻显得很不协调。可能是为了给续集埋伏笔?小米1从一出世就一切尽在掌握,过于强大的实力使后半部分最大的矛盾冲突是小米肉身的身体状况而不是任何一个对手。最后小米1通过控制反派scott的人造心脏轻而易举地杀死了反派Scott。如果可以这样的话,那么陈开宗和李文的追赶毫无必要,成了累赘。一些细节直到故事结束了都没有交代清楚。小米1到底和海蒂拉玛有什么关系?科幻的科学内核并无创新,把赛博朋克移植到中国本土,但感觉两者的结合不够紧密。总体来说还是偏软。看起来不来劲。

色彩斑斓的风暴

如果把科幻创作比喻成放风筝,那么放脱手让风筝彻底逸入虚空的是宝树的作品;飞到天顶,能看到最澄澈的星空和范围最广大的大地的那是刘叔的作品;低空飞行紧贴现实地面的是老王的作品,显然刘叔作品拥有最宏大的视野。既能向天外超越人性的永恒壮丽投去最清晰的一瞥,也保有了对下面大地的高度感。但飞的这样高就不太可能再细细分辨眼前景色的每一处纹理和细节。老王的作品飞的很低,接地气,这样科幻特有的超现实世界的惊奇感也不会很突出。而《荒潮》或者《发条女孩》这样介于这两个高度之间的作品有时能将两者的特点集于一身,既是一次陌生世界的冒险,也能找到对现状的诸多认同。对这本书的整体印像是如同一块集成电路板,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信息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所有元素,而且彼此有复杂的纹路连接,暂时不谈这本书作为一个故事的清节。仅仅能驾驭这些也是很不容易的,巨量的信息勾勒了硅屿这个小世界的全景,也填充了它的底色和氛围,将它的灰暗,迷乱和疯狂展现的非常清晰,看到这我也发现“荒潮”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名字,它串联了书中很多彼此相连的事物,从现实的潮汐和潮占到对资本和信息浪潮的形象描绘,以及故事后期改变命运走向的风暴。描绘到这个程度,这个世界在读者心里就已经基本成型并可以运转了,而且它的质感,氛围都有鲜明的风格。世界形象是科幻作品一个重要魅力所在,这本书在这一方面的美学上已经取得了成功。 其实说这本书像集成电路板,另一层含义就是它刻得并不深,书里的信息非常庞大,但是缺少让人读完后能记忆和品位长久的创意和情节。剧情的发展基本被大量的介绍所淹没,反而感到其进展缓慢和平淡以及节奏控制的无力。另一些近未来科幻作品比如《拆船工》,虽然是一个青少年冒险的故事,但它是把未来世界众多细节通过主角的视角在经历中展现,仅就情节的流畅度和可读性而言更好一点。当然,这本书的亮点除了塑造硅屿世界的形象,也包括众多精彩的桥段和放射状的主题延伸,那么相对应的情节的失衡是可以接受的关于科幻作品最常见的讨论就是软硬,但作为幻想性质的艺术品,显然它们不可能提供比论文集更详细准确的科学知识。所以个人认为还是讨论科幻作品里精英思维和艺术成分的比重更有意义。这一本书对经济和社会科技文化显然拥有了众多思考,它的精英思维并不缺乏,艺术性也有建树。如今国内真正的科幻作品还很稀少,像这样有思想性描绘近未来的作品更是珍贵。无论读者是否是科幻爱好者,应该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独特的阅读体验。另外本人目前是数学专业,但对经济学基本一无所知,所以对书里贯穿始终的经济内容无力深刻思考,只能像这样泛泛而谈了。总之,这本书风格独特,在国内科幻作品里显得尤为卓尔不群,值得推荐

这只是个开始——期待《荒潮》续集,如果有的话

观感:刺激,好看。1.引用SF叔:文中有数个可作为主要矛盾来展开描写的阴谋与概念(经济刺客,宗族斗争,激进环保组织,硅屿改造计划真实目的,低速网络区域),却大多只出现了一次,作者只选了主线那条,前面的都浪费了啊。可以适当提升这么多好点子的利用率。2.精准到米的技术描写,如某某舰长XX米,这里描写大可不必背书。3.赛博朋克风格。High tech, low life. 写的很地道,能把虚拟现实装置所呈现的世界绚烂地描述出来,文字很赞!4. POV视角(多人视角),有的人着墨多,有的人着墨少,似是不妥。罗家族长 ,陈家族长,林主任就这样被男女主角的光环淹没(写着写着就没视角了)。 5.男女主角感觉是作者撮合到一起的,略狗血。文中还有些动机不自然的地方,但也有可能是我未解深意吧。

《荒潮》读后感

很久没怎么看科幻小说了看完书以后来豆瓣看书评 发现大部分书评我已经看不懂了 看书评真的是很费眼睛啊 尤其是磕磕巴巴看完了还看不懂的时候 不知道为什么看不懂 可能太久没接触陈开宗就像一个异乡人一样 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比陈开宗更早更早的离开了家乡 在别的地方生活了很多很多年 也许他们连自己家乡的方言都不会说 因为离开的时候实在是太小了 他们的家乡在哪里呢 血统告诉他们你的家乡在那个很远的地方啊 你流着那里的血啊 可是回到了家乡呢 年龄越大也越是陌生 开不了口的方言 与原本生活的世界的冲突感 每一个亲人都是加一起接触了几个月的陌生人 那一直居住的地方叫做家乡吗 你会怀念那里的景物 那里的食物 那里熟悉的一切感觉 你还会说那里的方言 你所有的朋友都不会对你说一个排斥的字眼 可是所有的感知和认知都仅仅停留在你的身上 你再想寻根溯源 没了 可能要到你的下一代 如果那时你还在这个地方的话 才会真正地产生那种你从来没有体会过的认同感到哪里都像异乡人陈开宗就像一个异乡人一样回到了硅屿硅屿就是贵屿 如果把文字改成桂渝之类的可能还不会马上就有那么强烈的既视感 垃圾之城 闻名已久 硅屿就是贵屿 从前是 现在也是连开宗都是一个很有既视感的名字他回到了这里 就像他重新来到了这里一样感觉就像满篇的习俗、场景、情绪都是作者的 不是陈开宗的 陈开宗彷徨着 他在外面待的时间可能是有点久了这只是个人感觉 没有好坏 小米也不完全像一个外地人 没有那种很不相似的东西书里有一段情节被删去了 倒是看了书评才知道 怪不得觉得那一段有点怪怪的我想 对于一个极度贫穷恶劣的地方而言 乡愁是物质得到满足以后的精神享受 带着一点优越感 或者也有一种豁然对于上不来下不去的地方而言 乡愁像线一样 可能没有陈开宗想到小米时突然发现的那种五脏六腑突然被一根线缠紧的了感觉 但就是那样不紧不慢的绕着 想出去啊 还太年轻 也不知道该不该回来 想出去啊 还太年轻 也不知道出不出得去对于没有家乡的人更像线了 再细一些 也不知道会绕到哪里 说没有也不舒服写评论很容易过一阵子就觉得不对了

坦白的说来,我对这本书不那么满意

坦白的说来,我对这本书不那么满意,当然,原因都很个人,也只代表个人:-书中有关未来的设定有相当部分和攻壳机动队TV版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分:义体,神经网络,甚至很多描写都有很强的动画片即视感。我对陈楸帆的一贯印象,让我对其原创性有不同的期待。-整个故事的节奏和篇幅控制有些失衡,前50页介绍了很多东西,却没有让人有什么情节前进的感觉。之后情节每前进一点,都要拉上大篇幅来描写环境,习俗,等等。情节几乎成了设定的附属品。完全可以用少得多的篇幅达到几乎一样的效果。这本书作为设定集倒是堪称素质不凡,但是加进了故事之后,让人觉得其实这故事也未必真就一定要在这里发生,只是恰好在这里发生了而已。-人物部分的心理变化处理的比较生硬,很多行为上的变化缺少足够的动机。有好几处都是:哦,我需要这个人无这么做,但是之前没有足够的描写动机,那么算了先让他做了再描写动机。这本小说的描写和设想部分有亮点,但是总的来说作为故事的部分个人并不太喜欢。而且大约是偏见,我觉得这本书总的来说很有最小说的风格,描写的非常细腻,很多片段处理的不错,但是从整体上看就失衡感很明显。个人看法,如果这本书如果能按照现有的内容,打碎重排,修补细节,调整节奏并且润滑整个故事行进,会更让人期待。

不是人人都知道神曲

只看到第一部前一半。前边关于硅屿的描写语言功力深厚,最喜欢普度施孤庙会这一段。但是书中代入太多的西方名作名画名句意象来营造气氛,谁都要来引用两段西方名作做内心戏,就略有点炫耀书读得多的色彩了。就像正在以一个潮汕人的视角看世界,突然就跳到了那个陈开宗的ABC视角上了。底层中国劳工怎可能知道拿撒勒的耶稣是怎样穿过沙漠?别被四爷旗下人那种自恋人格传染了啊。

一个刺痛双眼的好故事 ——评陈楸帆《荒潮》

现今,也许是有史以来,对作家要求最严格的时代。随着本雅明所述“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电影、电视、散文、小说、甚至广告,访谈节目铺天盖地,信息潮水席卷全球,大众所能接触到的故事量,也许是父辈的上百倍。于是,大家的口味越来越刁钻。  大家想要好故事,那么,如何讲好一个故事?也许,好的作家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知觉能力。某些人的视觉听觉力比较敏锐,拥有可以向读者细致表达肉体感官的能力。超凡的想象力。由现实出发,上升到虚拟空间的能力。能够将脑中的假设,绘制成栩栩如生的场景,为读者带来新鲜刺激。文学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炼文学语言,并捕捉人性。故事天才。结合意味深长的场景,或明或暗的冲突,性格鲜明的人物,深刻又具有复杂性的主题思想,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或者更难得的,在此之上带给读者如植物青浆般的辛辣的新鲜感。  前两点,可以从“小米1”与“小米0”的转换描写中得到体现。尽管是第三人称视角,却拥有强烈的代入感。某些段落描述精准,错落跳动,令人想起大卫芬奇某些剪辑干净利索的电影片段。作者获得银河奖的小说《无尽的告别》也是如此,因拥有敏锐的肉体知觉度和想象力而出彩。  前两点,可以给《荒潮》四颗星。  第三点,文学才能,无须赘述。作者调动语言,铺陈段落的能力展示出扎实的文学功底。语言成为一种工具,作者用得颇为顺手。《荒潮》的语言,大部分精准的当,举重若轻。但个别之处过于文艺,对细节和情感的交代略多,带着一丝说教意味,难免画蛇添足,还有可以打磨的地方。  这一点,给《荒潮》四颗星。  第四点,是对作家要求最高的,也是最需要后天努力,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种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一个好的故事点子打动。在网络上总是有这样一类写手,有新鲜点子,但缺少回味。一个好点子,要以生活的真味,人性的洞察加以烹煮,才能称得上好故事,才有灵魂。好的电影、电视剧本,好的小说、舞台剧、广告莫不如此。一个好的故事,商业潜力巨大。  之所以说《荒潮》还算个不错的故事,是因为从一个好故事的标准来评价,它的各个方面比较平衡。  从主题上说,在科幻的外壳下,包裹着科技发展、经济体碰撞、环保等热门主题,又是相对较为稀缺的“近未来科幻”,算是抢占了一个先机。很多地方令人想到拿到雨过星云双奖的《发条女孩》。  从场景上,很具有画面感。对某些场景或血腥或优美或温情的描写,例如小米第一次“人机融合”的复仇,荧光大海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画面感的优势在于,哪怕若干年后,你忘记了这本书的很多东西,但有几个蕴含着强烈情感的画面,像失去主线的珍珠,依然闪着富有余味的柔光。这部小说,如果拍成电影,编辑在一些画面处理上应该能省一些力气。  至于戏剧冲突,有个简单的标准可以评价:读起来不觉得沉闷,表示故事节奏和冲突相对松紧得当。人物塑造方面,也千姿百态,安排的比较合理。我读后,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倒不是男女主角,而是刀仔。对童年背景的交代颇有中国古代文言小品的韵味,鲜活活的,掺着合理的怪异。期待作者下次能够在男女主角的性格塑造上,挖掘出更加深刻的部分。  在“故事”方面,我给出四颗星。当然,新鲜度方面,还能提高。  《荒潮》读了两遍。第一遍时是感性认知,没太用脑子。第二遍更多地从理性角度分析了一下。以上大部分是理性分析,下面说点感性内容。  第一遍读这本书,就觉得挺好看。不知道怎么描述才好,有一些十分享受的瞬间。在生活中,思想与情感融合的瞬间非常罕见,当那种美好的感觉出现时,近似一种宗教体验,如临云端。我不想赘述这种情感涉及到“壮美”“崇高”“悲悯”等被文学分析家用滥了的美学名词,只想说,一个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好故事,一个讲求故事技巧并且成功的好故事,带给我这样意味深长的情感体验。  或者说,这就是作者所谓的“刺痛双眼”。  看了评论,有人提出,这本书的不足在于信息量太大影响了流畅度,描绘过于平均牵制了故事发展等等。这些缺陷确实存在。然而,关注一个作家的成长,好像也应该看看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信息量太大的背后,是作者利用软件,精心编织填充细节的诚意,是作者阅读大量书籍,观看大量电影,经常思考的一份诚意。对于一位作家的成长来说,技巧不是最大的问题,诚意才是。  回头看看,好像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最终,之所以给这本书五星的评价,是抛却所有理性分析之后,对作者写作诚意的一份敬意。海明威说,作家应该去上吊,因为想写得好真是无与伦比的困难。正在尝试写作的我,现在对这句话有了比以往更加深刻的体会。希望作者能够坚持下去,吸收学习,不断挑战自我,去尝试更多的耗尽心力的故事技巧,最终形成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成熟的故事风格。相信,《荒潮》只是起点。  一家之言,难免疏漏。  简言之,阅读《荒潮》的体验,就像细碎刀锋,刺痛双眼。  感谢这样一个不错的故事。

风暴

拿到《荒潮》的第三天,我就发出了感慨,宛如正在经历着一场风暴。 陈老师的这部作品,无论是题材还是写作手法,都与其以往的其他作品有着巨大的区别,在我看来,这才是老师真正华丽的“硬”转身;然而语言却还是那么的艳丽如夕阳中的血,仿佛弥漫在雾气中的薄纱,细腻温柔的席卷拥抱着我,是完美的“硬”和“软”的融合。P.S:我还没写完呢.......陈老师别打我 ...............

读《荒潮》

1偶然在一个科技类公众号中看到关于陈揪帆的报道,也知道了《荒潮》这本书,因报道中提到此书以潮汕为故事背景,便也不曾犹豫,找来阅读,算是对家乡能做到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2.陈先生还是文科状元,在此表示我的敬佩,更令我惊讶的是,陈先生被郭先生的战队签下,照我以前的习惯,此类书是被排除的,如果陈先生的老板能换做一个赛车手,或许能在一点与他熟识3.书中表现出来的,非虚构的潮汕文化背景基调,是目前我所见到过的对此方面描述最为可读与通俗的读本之一,顺便一提,是否只要谈起潮汕文化,宗族讨论便不可避免呢4.作者似乎在叙述时刻意的寻找着一种科幻小说中所必要的未来感,而由于经历、笔法或技艺的缺乏,文中的多处地方出现一种多现实穿插重叠、多笔调交合掺杂的现象,从而使得行文变得怪异,降低了患有强迫症的读者的阅读体验,当然,结合作者的经历,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是所谓的小城青年在国际一线城市淫浸过一段时间之后留下的痕迹,代表这两种不同体量与渊源的文化的撞击5.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并且在其中两座城市都有居住经历的潮汕人,对于书中作者所提到的本土居民对于非本土居民的歧视,我是要发表不同意见的,尽管有语言作为天然的屏障作为区分的根据,但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只从现有情况中看到了歧视现象的逐渐消亡,而并非增长——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渐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那些不善于使用潮汕话的人群,仅仅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地并非此处,除此之外,他们与我并无区别。这种观念的形成使得他们与他们的父辈或更高辈分的先人十分不同,而往往,后者产生歧视的原因也是因为语言上的无法沟通使得他们隔阂。潮汕人可能会有族群优越感,但如果这种优越感强大到足以使他们产生鄙视情绪,那么“下南洋”这一史料便变得怪诞6.尤其喜欢作者将潮汕比作“低速区”的暗喻读《荒潮》7.书中作者多用景物描写,据我初中的语文知识,这是有它的存在意义的,比如烘托、反衬或映射云云,我是说不出文中的某个景物描写的作用的,但我忽然想起不久前读过的几本小说,《日光流年》和《邮差总按两遍铃》。《日》中也有景物描写,但现在的回想使我觉得此书中的景物是与整数情节合融的,便显得不意外,算是整一。《邮》中少有景物描写,几乎靠着情节在推演整本书前进,使我感受到了同样的魔力,显出了一个男人般的刚毅与直爽,为我所推崇8.这是我所阅读到的第一部科幻类小说,但是,有趣的是,书中作者对于“硅屿”的非科幻描写,反而更为我所喜爱9.“刀兰”,这个女人的名字在潮汕话中的含义与她出场时的所作为同个含义,作为一个诚实的潮汕人,我还是要坦白这一点

光环太多,反而是负累

这本书远远没有表面吹嘘的光鲜亮丽,故事叙述较显凌乱和吃力,语言依然是往中国老一辈作者上靠过去的,没有新意,作者想表达一些深层的看法,但是总显俗套,看到一半就已经显出疲态,总体也就算个及格。有点学习韩松和大刘的感觉的混合体,不知日后是否有所突破。

楸帆老师学历好高啊

同上。正是楼主那种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楼主那种对理想的艰苦实践所产生的厚重感.面对楼主的帖子,我震惊得几乎不能动弹了,楼主那种裂纸欲出的大手笔,竟使我忍不住一次次的翻开楼主的帖子,每看 一次,赞赏之情就激长数分,我总在想,是否有神灵活在它灵秀的外表下,以至能使人三月不知肉味,使人有余音穿梁,三日不绝的感受.楼主,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把这个帖子顶上去这件事了.不顶得哗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啊,正所谓“我不顶你谁顶你啊”,楼主,我支持您! 希望您以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再写出如此精妙绝伦得帖子我还是会回来顶你的!!希望您能相信我,我虽然代表不了千千万万个网民但我可以代表他们得意见:顶!!

陈的狂暴:银河奖会把第一年的十万奖金给郭敬明吗?

1、大气与星球的重力地球上或许没有最好的导演,但有最烂的导演。
人们以此来评价德国导演“乌宝”乌维·鲍尔(Uwe Boll)。
2006年6月,顶着“地球上最烂导演”头衔的乌宝向全球影评人发下战贴,诚邀恨他入骨的男性影评人在3个月后与他在拳击擂台上一见高下。
15名恨他入骨的影评人入围了拳赛初选名单,最终4人入选:美国“有点添堵”网站记者、加拿大“停尸房”广播电台记者、著名影迷网站AICN记者和一名年仅17岁的网络影评人。
这场历史性的拳赛被西方媒体称为“愤怒的小宝”(Raging Boll)。双方都为自己的正义而战。
9月23日,这场广受关注的对决在加拿大温哥华拉开战幕,在600名现场观众的注视下,作为业余拳击手的乌宝将这4名“为正义捐躯”的影评人一一击倒。
3年后,乌宝拍了一部令人惊诧的反暴力题材电影《狂暴》(Rampage)。
这看上去像是场顿悟后的翻身战。然后他继续拍自己的烂片续集。我称之为格调(-esque)。
他只是差那么一点就能变成约翰·卡朋特……搞不好,人们会说,他的狂暴就是他的黑星。谁知道呢,他还有大把人生呢。不过,谁知道呢,也许他就想烂垂千史。
如始而终,我称之为最宝贵的人品。就算是烂人品。
如始而终的究竟是什么?人品吗?当然是人品。组成部分包括气氛和形成前者的延续主题。这是大气,和被它包围的一整个星球。每个创作者的影分身。
“我们的脑袋到底怎么了”,这一直以来就是陈的最大主题,他的脑中行星,而以这个主题散发出的诡异感与宏大观感(气息)便共同组合成了一颗奇诡的陈氏星。
飞氘是一个同样幸运但不幸等同一身的作者,《去死的漫漫旅途》让他的童话气氛散发的异乎寻常,但在他以后的作品看来,他的大气显然缺少了将之吸附的大地……而陈以前的作品,其实就是这样的情况,试图将语言本身作为重力制造的源头,殊不知最需做减法的便是语言本身、以及其所营造的感情色彩——那无疑让二氧化碳更多了点、而那(相对地)绝对是一剂毒药——现在,原本过饱和的抒情、甚至娇情被一一淡化,同时加强了喧嚣的意图,突出了更表面的情绪而(最大限度)埋葬压制更多的私人情感喷涌,整体由此变得更为客观、减噪后的直爽。
《荒潮》无疑是陈的“黑星”,在长久的演化之后(深瞳-开窍 等等),一颗漂亮的环绕大气的星球。
而下一步的终极进化,是如何摆脱星球本身,让大气化身以太只身在群星中弥漫。简单的说,多多开拓新鲜题材吧。
个人觉得中国科幻作者中,能以-esque作结的,只有韩松一人,那是一种类似布鲁诺·舒尔茨的恶梦感,恶意的Schultzesque;陈氏气氛还不算明晰(甚难做确切的总结,“科幻现实主义”!?这并不算一个特异的tag)、同时仅仅因为依附了这特定地延续的大地本身才将这种大气属性本身表现出来;飞氘是一个反例,一开始就表现出高超的卡尔维诺体(Calvinoesque),却未有逐渐成型的星核、扎实的大地抓住的机会——缺少过程是致命的,你可以想象那汹涌澎湃的岩浆大地、到处都是热血沸腾却没有竖立建筑的基础——要知道,使用他人的以太并不是件不光彩之事,这不是抄袭,更多地,我视之为继承,比如说,目前这个世界上,继承“洛式气”(Lovecraftesque)最出色的无疑是约翰·卡朋特了,就算他是个电影导演——一切创作形式总是共通的,这就是我想要说的。
H·P·洛夫克拉夫特告诫我们,我们无法将自身的思维内容相互关联,我们身处波澜不惊的无知小岛上,世界是浩瀚无尽的黑色汪洋,出海有风险,远航须谨慎。
但,一旦只要你听到了那莫可名状的呼唤,你就得毫不留恋、即刻动身。
也许,陈可以再待在硅屿上一段时间,我不知道,比如说完成一个“硅屿三部曲”,但自觉时间到了的时候,就立即离岛吧。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Try. Master Yoda.
要么就做,要么就不做。没有所谓“试一试”。
我觉得这可能将成为作者今后创作生涯的一道大坎。
2、创作的可能性与解读的乐趣
1)强化的群像叙述
a、媒体一代特征:POV / 蒙太奇
b、人物背景故事重视及无缝插入
c、(多重)中心矛盾人物展开
d、模糊主次人物的界限存在感
e、增加人物血肉感的杰纳斯属性(两面性、善恶属性)
2)叙述结构
a、更多事件激发可能性的楔子与尾声成为序幕感的存在(三部曲或系列可能性)
b、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透露出来的可视媒体化创作影响
c、第一部分中途倒叙形成的完美飞盘式(抛砖引玉)的开局
d、第二部分由历史谜题与人物实时互动调动故事节奏的积极性
e、第三部分利用视觉化描述达到剧情高潮
3)主题延伸与类比
a、菲利普·狄克《黑暗扫描仪》(电影:理查德·林克莱特)
b、约翰·温德姆《三尖树时代》
c、亚瑟·C·克拉克《童年的终结》
d、矶光雄《电脑线圈》
e、庵野秀明《新世纪福音战士》
4)标签
a、赛伯朋克
b、真实系
c、近未来
d、类敌托邦
e、跨国公司阴谋论
f、社团文化
g、异化历史(Alternative History)3、看点与精彩选段
1)让人觉得很酷的技术性描写
2)充满神秘感的历史异化与虚构现实解读
a、韩愈潮占
b、源起二战的荒潮计划
c、海上的文明弃物:垃圾岛
3)选段 P70~73十年前,崔西三岁,南希七岁。……十年后,崔西十三岁,南希七岁。
4)选段 P92~94
……这是一部高度将近三米的外骨骼机械人,特种合金装甲被贴上各种道教符咒……那具狂奔的外骨骼机械人从控制腔里蹿出缕缕黝,带着某种肉体烧焦的味道。这时人们才反应过来,阿荣-机器人的目的只有一个,海水。但他没能坚持到终点。
0、前述:陈楸帆:山洞中的囚徒
如有幸见到陈楸帆,我的最佳问候……更加确信,还是那句:
“What's wrong with your mind ?”
我希望哪天能有所改变,也许只是一句“It's a lovely day !”。
改变与蜕变总是迅雷不及掩耳、瞬息之间,往往这样的一年作品就能像小说中对某个角色的了了几笔描述、或一场风暴,就像自然中的一道闪电、或者基因突变,第一次将作者原本(意图展现)的模样勾勒出来。这样看来,陈绝对是幸运的,因为只花了另外半年时间,他让自己看到的也让其他人看到——要知道,就算上帝也花了六天——而这无缝期提供了良好的反馈与再创作(创作补丁)和持续创作的动力。一个无需等待的作者,你都不知道有多么幸运、让人几多忌妒,你可以想象,他可以顺势滚成一个多大的雪球,如他终能掌握气候,他将永不融化。
最后,纯属好奇与围观心态,《科幻世界》会把第一年银河奖最佳长篇的十万奖金给曾在郭敬明旗下杂志《最小说》连载的小说吗?
一、这是陈自身里程碑式的成熟作品、代表作,鉴于其在中国科幻界中的(以及今后的)位置坐标,如果《无尽的告别》和《G代表女神》都能获奖,《荒潮》没理由不被授奖;当然,一个月过去了,还有十一个月要过,也许还会出现有别于陈的商业性写作质感、艺术性更为突出的创作作品(比如说宝树的《虚空纪》赶年内出单行本、但更可能策略性地到明年以避免自相残杀)。
二、如果《科幻世界》真的把大奖给了陈(毫无疑问也确实达到了个中实力),这对于原本这个不尴不尬的杂志社内奖(特别是在华语星云奖的背景下),在外界眼中自然会是个很大改观;但另一方面的不尴不尬——郭敬明啊——虽然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掉这点,就是说,如果这个人能有心推进改善中国科幻的商业化进程,给他洗白没问题啊,按照小说里的说法,“双赢”嘛。
三、最不愿意听到的是“虽然是今年出的单行本但因为是去年开始的连载、因此未能入选”、“未见佳作、头赏空缺”这样的消息;当然,不管颁不颁给陈和他的作品,我觉得对于银河奖本身的再定位,这一年都是个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就个人来说,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这个奖在本质上一成不变,仍然是考了一百分奖颗糖的圈内游戏、而一如既往地缺乏社会影响力。我觉得假他人之力,不失一个好途径。

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评《荒潮》

  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      ——评《荒潮》      我再次掠读陈楸帆的《荒潮》,目的是寻找作者小心隐藏起来的时间坐标。随着一次次摆动再靠拢,我将故事发生的年代定位在早不过2020迟不过2025这五年之间,因为:作者在注释中记录迟至2018年发生的事件,又在提到美国时描述为“一个建立才近250年的年轻国度”。这个时间也许只是作者为了给想象力一个适中的距离,既不太过平常也别曲高和寡。但也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按照普遍预测,中国将在这时节超过美国,达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作者小心地隐藏着这些信息,在残酷青春故事的外皮下释放出对世界的揣测和欲望,并将自己的创作形象和文本的整体意象融为一体,一个站在第三世界沼泽中的泥足巨人。      中国南方,潮汕地区某个偏僻的半岛,硅屿,被作者赋予现世之情形和历史之特写。作者不经意地提及韩愈在潮州曾到此处,引出残酷而神秘的古老习俗,作为前半段阴错阳差悲剧的动力,象征着(虽然是虚构的)历史振翅却能引起现在未来的风暴。另一方面,潮这一概念从此处开始,越来越多越明确地出现在文本之中。物理的潮水,资本的海潮,信息的大潮,摧毁一切计划和命运的风暴潮,隐藏在一切背后的“荒潮”,层出不穷的潮从文本的各个层面涌出,冲刷着戏中戏外的所有人。被这些潮水冲刷的,首先是作者所雕琢塑造的“硅屿”,一个似乎就发生在当下却又和我们保持了一点距离的时空坐标,被无数微小成本差异集合成的巨大资本势能裹挟而去的第三世界出口型经济地区,为了赚却微小中的微小利润,出卖了自己能出卖的一切,劳动力、资源、环境甚至是社会结构。曾被韩愈改变的奴役风俗,被他祭走的凶鳄,千年之后以出卖自己的垃圾人、食人的电子垃圾之面目归来。而在这些可怖可恨可怜的细节背后,作者悄悄放置了一个宏大叙事:占据世界资源和经济体量龙头地位的中国,正在迫使全世界改变他们的游戏规则,尽管其他老玩家仍然有很多尚未使用的卡牌,但局面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谁都看到这是一个巨人,虽然他体虚而泥足,仍然受迫于自身的治理问题,也没有弥补上过去发展巨大动量的破坏,硅屿曾因为产业转型而被抛弃,曾因为政治风波而被禁言,如今却又成为新政策的受惠者,这似曾相识的一幕幕,如同舞台灯光,为作者塑造出这未出场巨人的阴影,让读者一观他的体量,体会他的空无。      这舞台上不止一位巨人,作者将自己的创作也变成一个角色,置于舞台之上灯光之下,映出同样的影与无。这文本是全球化的,创作于周游世界沿途,取材于故乡轶事新闻,其中可以看到最前沿技术思考者的影子,也显示出现实事件造成的影响性焦虑。对于这样的国际化创作思维,经典已经不限于小说文本,而是历史脉络抽象的意象,微博围观姿态的言说,甚至尚未出现的虚构文本和未来——对科幻创作来说,这本就是一回事,文本即未来,未来皆文本。这种创作姿态的优势是信息时代落伍者不能也不会理解的,是文学的代际更替标志。所谓发展其实并非一代代的和平演化,而是突变的新一代集体取代旧一代生存空间的沉默战争。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并非现代意义上的蓄意屠杀所致,而只需要5%的出生率差异持续几千年,而这在生物演化史中只是一瞬间。这一代国际化、泛文本化作者的成功,成为主流,也只是转瞬间的事情,也许这一切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要对比两类话题的微博转发量就能知道。      虽然文本仍有不足,环保政治主题和新智能诞生的主题离心感颇大,视觉化的成功造成了信息量过大的困扰,故事展开过细略显平均等等。但考虑到过去基础的贫弱,我们并不要求做到完美,尽管巨人仍然泥足,但从并不稳固的泥沼中站立起来,有一双泥足反而更容易吸取大地的力量。巨人已立于舞台,光与影的演出正在进行。      


 荒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