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脸

出版日期:2014-4-1
ISBN:9787551306749
作者:王威廉
页数:307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青年作家王威廉的中篇小说集,收入了他近年来发表的六个中篇代表作,篇篇故事精彩,风格各异,充满了强烈的思辨风格。正如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授奖词所说的:“王威廉的中篇小说叙事充满思想和艺术张力,语言既有形而下的鲜活感,又有形而上的思辩度,其对人性的解剖鲜血淋漓,有着与众不同视角与震撼力,显示了诡异而神秘的气质。小说以黑色幽默的风格、强烈的戏剧性以及张弛有度的逻辑性完成了对人性复杂面貌的层层解剖,笔力遒劲,风格奇特,刀刀见血,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阅读感受。”

书籍目录

内脸
第二人
水女人
没有指纹的人
暗中发光的身体
秀琴
后记:在困境中获得自由

内容概要

王威廉,“80后”新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祖籍陕西户县,1982年生于青海海晏,后迁居至德令哈、西宁、西安等地。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文学院作家。
曾获第二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提名奖(2009)、首届“作品·龙岗杯文学奖”(2012)、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2013)、首届《文学港》杂志年度大奖(2013)、第二届广东省散文奖(2013)、第二届《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2014)、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2014)。
已在《收获》《花城》《作家》《大家》《中国作家》《山花》《散文》《读书》《书城》等重要期刊发表大量小说、散文与评论。作品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刊转载;并入选《华语新实力作家作品十年选》、“华语文学突围文丛”、《中国先锋小说选》等重要选本,以及2007年至今的多种小说、散文年度选本。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获救者》(河南文艺出版社,2013);中篇小说集《内脸》(太白文艺出版社,2014)。另外还有中短篇小说《“法”三部曲》(《非法入住》《合法生活》《无法无天》)、《倒立生活》、《辞职》、《信男》、《他杀死了鸽子》、《看着我》等;散文有《我见过一个人》、《为杂物谱写赋格》、《德令哈随笔》等。


 内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王晓娜人格面具,也被称为从众求同原型,是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一。荣格认为,人格面具是一个人个性的最外层显像,它掩饰着真正的自我,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在于投合别人对他的期望或取得社会的认可。人格面具在现代人生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尤其是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之间的和睦相处。王威廉的中篇小说《内脸》,其标题“内脸”,顾名思义,就是隐藏于人内部的一张脸,这张脸潜藏于人的内心深处,或者说人格底层,与代表人身份和地位的“外脸”,也即上文提到的“人格面具”相对应,是隐于“人格面具”背后的一张真实面孔,是发自人心灵深处的声音。小说的情节极为普通,不过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既没有太多外在故事背景的衬托,也没有人物具体生活环境的交待,甚至三个主要人物之中有两个人,连名字都没有,这正如作家所言,他“的写作根据地是建立在内心的体验上的”。 [1] 因此,与其说《内脸》写了一个三角恋的爱情故事,不如说它是一个脚踩两只船的男人介于两种完全相反的情爱形式之中的矛盾和纠结、乃至人格分裂的心理历程。这种微小但微妙的心理变化体验被作家一点一滴地挖掘出来,进而流露于笔下、化为一种可感可知可触可嗅的实体,呈现在读者面前,像在拷问,又像在苛责,面向焦虑怯懦的个人,更面向整个喧嚣浮华的社会。这令我们想起电影《大话西游》中紫霞对着至尊宝的那颗椰子心黯然落泪的场景,王威廉也是一个能够走进人物内心的作家,可以让读者面对自己的心灵,让心灵开口说话,自然这话是作家和读者都不忍听到的,因为它会刺痛我们。作家正是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极强驾驭能力的基础上,写出了这篇优秀的小说,它击碎了人们久已习惯的人格面具,无情地撕下那层遮羞布,将人物“内脸”的真面貌赤裸裸地画了出来。这张“内脸”,描绘的不仅仅是某个生命个体的精神状况,而是整个时代的普遍性病症,这也正是笔者写作本文的一个视角:尝试通过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进而揭出隐藏于“人格面具”下的时代病。一、“你”:困于焦虑但又不可自拔关于“焦虑”情绪的来源,如果单从人自身来看,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人格的三重结构——自我、本我和超我矛盾冲突不可调和的结果,是由紧张、焦急、忧虑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假如从社会环境因素来讲,德国心理学家霍妮在她的著作《文明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提到过一个“理想化自我”的观点,是指个体设想自己具备胜于别人、十全十美的、脱离现实或者凭空虚构的自我意象,代表个人企图以否认的方式化解其内心的冲突和焦虑。小说中的主人公“你”身上带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的来源如上文所讲,不但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所就的因素。小说一开篇的场景,便写到“你”这个男人,由一个戴着套子的话筒,联想到自己的几段性爱经历,发觉自己就是那个可悲的话筒——“不止戴着套子做爱,而且还戴着套子谈情说爱”。话筒在KTV昏暗的灯光下被传来传去,男人心中的暗涌也在不断地激来荡去,男人心底的感觉在涌动的暗潮中从纯白到苍白,最后幻化为更大的虚无和恐惧。直到虞芩一把扯下那个套子扔在茶几上,说:“有这个东西包在上面我唱不好。”男人方才如被雷击中一般,他激动欣喜不已,他觉得这个女孩摘下了笼罩在他生活上方阴魂不散的套子,她拯救了他!于是,男人整个晚上都在蠢蠢欲动,他发了疯一般得渴望能够把虞芩摘下套子的手当宝贝攥在手心里,那手的柔软多情像一朵高贵纯情的百合花,盛开在了男人的生命中。之后,男人对虞芩的痴迷就像一个门徒对耶稣的仰望一般,深入骨髓了。男人的单线式爱恋由一个女领导的出现而被打破,男人和女领导的握手,本来是非常寻常的,但他偏偏在那一瞬间想起了虞芩,他握着女领导“绵软矜持”的手,想起了一个词——无形的手套,进而在心里和虞芩“柔软多情”的手做了一番对比,对比中不小心用了一点力和一点时间在那“无形的手套”上,男人这种看似“别有用心”的一握很快被女领导捕捉到,从而开始了在虞芩之外的另一个情爱游戏。如果说虞芩是一朵冷百合的话,女领导无疑就等同于一枝艳玫瑰,男人从此身陷这种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情感深渊之中,焦虑并享受着。小说中,男人一边在女领导的床上疯狂地思念虞芩,一边又在和虞芩的情爱净土边缘不可自拔地沉溺于和女领导的销魂缠绵。男人陷入极度的精神焦虑之中。他内心深处渴望一种超脱于凡俗的纯洁爱情,他希望和虞芩在精神上达到高度的契合,却又无法摆脱女领导带给他的罪恶肉欲。当他狠下心和女领导决裂的时候,他说:“你就是个婊子!”他以为女领导会打他耳光,会负气而去,然而她泪眼盈盈:“我就是你的婊子。”男人的防线再次被击垮,他感到一种超乎所有的征服快感,可以说这就是男人的弱点,是天生的,也是根深蒂固的,他经不起如此诱惑,更无力抵抗。而他对虞芩,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怜爱和疼惜,从未想过分开,然而当虞芩问他有没有别的女人时,他却撒了谎,也无耻地暴露了男人的另一本性——在爱情面前的怯懦。没错,倘若有一条线索贯穿小说的始终,无疑正是男人这种摇摇摆摆、心旌神摇的焦虑感。男人无数次地和女领导沉溺于床笫之欢,却又一次次地给自己找借口,更是把女领导想象成一种蛇蝎美人,而自己只是她的一个猎物。而虞芩,愈来愈圣洁地储存在他心底的文艺空间里,冰封成一幅白雪公主的画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所谓真爱的象征。这也正应了张爱玲的那句经典名言:“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 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 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没错,自古至今,男人就是这么贱。二、女领导和虞芩:男人情欲幻想中的火与冰第一次读小说的时候,我们会跟着男人的心绪历程走,把女领导看作一个表情丰富、内心苍白、以虚伪面目示人、八面玲珑的现代职场女强人,而虞芩则是一个因为患了生理怪病、没有表情但却内心柔软、纯真圣洁的古典美女林妹妹,也对应小说中男人的好恶取向——一个是蛇蝎美女,一个是白雪公主。男人的精神深处不能没有白雪公主,但男人的身体却更离不开蛇蝎美女。再次细读小说,不难发现,女领导和虞芩其实就是一个人,都是男人幻想出来的,他渴望拥有一个能够给他带来销魂性爱体验、并且呼之即来挥之不去的女人,不但不必负任何责任,还可以借助这个女人的权力获取一些诸如社会地位和名誉等方面的便利;另一面,他在罪恶的情欲之外又忍不住常常自责,希望能有一只圣洁的手拉自己一把,能有一个女神一般的人,救赎自己。他把自己精神上的负累和希冀全部交付给这个神圣的存在,他也肯定自己能够给柔弱的女神一个结实的臂膀,但他不知道,虞芩同样把救赎的责任放在了他的身上,最终他们却谁也救不了谁。女领导在小说中连一个名字都没有,而虞芩,更是取了一个与《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相似的名字,“虞”多少带着一些虞姬的坚贞和节烈感,“芩”是一种中药的名字,带有一种疗救的意味,作家的确是煞费苦心。女领导和虞芩,一个至淫至贱至权至威,一个至纯至洁至贞至烈,无论如何都逃不出男人对女人的意淫和幻想。就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对走过身边的妖艳女郎总会忍不住多看两眼,但却不容许自己的妻子穿着暴露,就是这样的心理。正如,小说在最后写道:“她(女领导)的脸与虞芩的水晶脸雕塑正在一点点的移动并靠近,最终,它们合二为一……”因此,无论作家如何不动声色、细致耐心地讲述故事,讲述男人的心理心绪,讲述男人在戏弄女领导的游戏中获得惩罚的快感,讲述男人看到虞芩水晶脸雕塑时候的激动心情,都无法掩盖男人假装文艺实却厚颜无耻的那张内脸。这张内脸上写满了这个喧嚣时代的所有病症,有恐惧,有孤独,有寂寞,有空虚,这些病症已经随血液流入现代人的骨髓深处,幻化成疯狂的焦虑感充盈在都市的上空,整个都市人类群体已经陷入一种病入膏肓之中,不可救。王威廉说:“作家的幸运之处,在于其内心的切肤之痛,会构成他人的切肤之痛,从而被极大分担,获得精神的救赎;作家的痛苦之处,在于他人的切肤之痛,也会构成自己内心的切肤之痛。”[2]王威廉正是看到了这种旁人无法看到、隐藏于人格面具下的时代病所带来的痛感,才能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这便是《内脸》。
  •     王威廉,如果以“八零后作家”来介绍,那么“八零后文学”这个热闹了许久却又好像终究没沉淀出什么确切东西来的概念肯定是对他的遮蔽,是对他作品的不公;当然,如果我们足够诚恳,不把“八零后”这一本来只是标注年龄而非限定特殊风格的词语作为限制我们阅读的门槛,那么,一种大开眼界的读后感必然浮现。阅读《内脸》,我们会发现一个无法被过往的“八零后”概念辖制的文学风格,会相信自己阅读到了一种完全突破了过去人们所理解的“八零后文学”概念和神话的文学,会于心里默默认为自己很可能阅读到了一个拥有无限前景的文学青年。说这种话不是为赞誉作者而来,而是为文学本身而来。王威廉的作品,不管是前面出版的《获救者》,还是最新的中短篇集《内脸》,我们都可以看到一种极具诱惑却又深刻内敛的作品,可以看到当今时代文学之所以要继续宏大的理由所在——它用有趣的故事逼向人内心世界,让隐秘之境变得触手可摸,它赓续了传统文学的精神,却以崭新的风格来实现这种坚持。我曾经多次向王威廉表示过,说我阅读他的作品都是一口气下来的。也许他不知道这个“一口气”代表了什么,但我实话说,在最近几年的小说阅读历史里,我还真很少遇到谁的作品可以让我一口气阅读完,或者说可以把我同时也阅读其他书目的眼光都集聚在它身上。本人学习阿兰·德波顿等人同时阅读多本书已有多年历史,因此很多小说,除非太短,如果诱惑力不够强大,我都不会搁置这个习惯,就比如现在,我正在阅读的书目不下五本,其中有小说,这小说口碑很好,但我没办法一口气读完它,即使它在某些方面确实不错。当然,能一口气读完并不是好作品的充分条件,它顶多是这个时代好小说的必要条件。我们处于一个信息量特别丰富的时代,不管是文学读本,还是理论著作,或者别的文字或者影像信息,都在诱惑着我们的眼神,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因此,文学作品如果要在这个背景下跳到读者的最前头,那么它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魅力。王威廉的长篇《获救者》,这个故事本身就很刺激,它带有探险性质,甚至有侦探味道,但是它又是百分之百的纯文学文本,有人拿它与奥威尔的《1984》做比较,当然《获救者》还够不着这么经典,但它有这种影子,有它的精神,也就是说王威廉其实做到了把故事写得精彩的同时也把一种文学精神注入其中,使得它能够超凡脱俗。另外,一口气读完也不是说它可以读完就扔。很多经典著作需要我们慢慢品尝,很多名家眼中的经典就是正在重读或者值得重读的作品,因此,我并非说王威廉的小说就与这些观念相反。其实,一口气读完只是他提供的表层故事,但在读完之后,我们却不舍得就此做结,把它扔到一边。相反,它的故事趣味之外,还有很多思辨的东西,作者通过故事解释或者揭示了很多人类内心的隐秘世界。这个世界有不可言喻的矛盾性,也有不能见光的欲望,更有许多令自身都畏惧的人性软肋或者罪性。这些东西都属于幽暗之境,简单的故事难以抵达,必须要奇怪的、非常态的故事才有可能逼近它——而这就是王威廉《内脸》的特色。我们看到这里面最主要的中篇小说《内脸》,它以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这种叙述人称本身就具备刺探人内心世界感觉,不断地“你”怎么了、“你”如何了……这些逼向读者的内心,好像作者在看着作为读者的“我”叙述。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你”和女领导以及女朋友虞芩之间的情爱纠缠。女领导的性欲纠缠着“你”,虞芩面瘫的表情纠缠着自身也纠缠着“你”,“你”在这个关系网中,把“面具之道”演绎得异常精彩:用怪兽面具折磨女领导,女领导却以此为乐了;开导虞芩,用白雪公主的面具使她开心,虞芩却感觉那是欲盖弥彰;还有,最后,虞芩的房东不知道虞芩没有表情,虞芩天天在乎的表情原来根本就没有人在乎!其实,小说还隐藏了“你”的面具——你在这个关系中的面具虽然无形,却杀伤力巨大,用自以为是行着欺骗情感之实,最终把虞芩伤害到极点……反正,这是一篇演绎“面具之道”的都市故事,却又是揭开现代人内心与脸面关系的极好篇章:重视脸面,却其实都不要脸!当然,《内脸》还有更多的篇章,《第二人》继续《内脸》的故事,换了故事情景和人物,却发挥了“脸面”的更多含义,人凭着丑恶的脸在当下能够无法无天,收获无尽的财富和地位,相反,“漂亮”的脸面已经一钱不值,作者已经不仅仅是揭露人面兽心,更揭示这个时代横行的是鬼脸魔心!其他几篇:《水女人》《没有指纹的人》《暗中发光的身体》《秀琴》,如果都引申一下,也可以与脸面挂钩,比如《水女人》中的失忆现象,文中透过丽丽的内心说出了“原来失忆是一件无法证实的事情,对主体来说是天崩地陷,可对别人来说,也许仅仅是一种表演。表演也就是虚构,难道人永远无法逃脱被虚构的命运?”失忆都可以成为表演,人性的可悲到了恐怖之境。《没有指纹的人》,指纹也可以是一种面具,没有指纹的人等于没有面具的人,这个时代什么都靠指纹识别,也就是什么都需要面具,没有面具就等于不存在!《暗中发光的身体》,晓雪的死暗示的是:人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脸去面对生活和死亡?情感的真实需要什么样的面相去守护?什么面相才表现忠实和背叛?这些都是阅读完这篇小说之后自然而然会有的思考。《秀琴》一篇,更是借着“疯”的面具表演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有感动,更有批判。我看到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给王威廉的授奖词里说:“王威廉的中篇小说叙事充满思想和艺术张力,语言既有形而下的鲜活感,又有形而上的思辨度,其对人性的解剖鲜血淋漓,有着与众不同的视角与震撼力,显示了诡异而神秘的气质。”这个表述很准确,我解释他的作品给读者的阅读感受是“可以一口气读完却又不舍得就此扔下”,意思其实相近,有趣的故事和文本中遍布许多隽语式的描述使他的作品具备形而下的鲜活感,而故事的非常态和人性真实的解剖又使他的小说充满形而上的思考。虽然作品中还有一些稍显生硬的情节逻辑,但整体上,这种精神追求和文体风格却是一个成熟作家的思路,透过王威廉的作品,我看到了一幅崭新的“八零后”文学面貌,更看到了青年作家如何赓续文学精神的努力和希望!(文/唐诗人)
  •     我一口气读完了王威廉最新的中短篇小说集《内脸》。怎么说呢?那是羡慕嫉妒恨啊。他的小说写得真好啊!有几篇在杂志上已经读过,这次再读,仍旧觉得十分好。那样千回百转、歧路丛生又诗意盎然。这个与我同时代的人对人物的把握、描摹、刻画,让我汗颜的同时又肃然起敬!从他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与他的遥远的差距。王威廉擅长讲故事(当然小说家本应该会讲故事),他的小说首先就能吸引人,让人读下去,再接着读下去,最好不要结束。但他并不仅仅是在讲故事,他用内省、节制、充满诗意的句子让人不断思考,顺着这样的思考,你看到他对他笔下人物的爱惜、悲悯和宽容。双重的身份,不曾显示的自我,不明朗的“拯救”与“被拯救”,同名小说《内脸》中的“你”是想要用施于“女领导”的方法“拯救”虞琴,最终却伤害了这个因病丧失表情的、本身对自我(内在和外在)深深沮丧的人。《没有指纹的人》中的“我”,将自己的没有指纹当成一个巨大的秘密,在现代社会遇到一系列的麻烦之后的逃离,让人不禁担心他可能对自己做出的伤害。《水女人》中失忆的丽丽,“主动”让丽丽失忆以挽回曾经幸福家庭与爱情的丽丽的丈夫冯正,“主动”失忆以忘却幸福的曾经和悲伤的此刻的丽丽的情人方文,他们都是自私又多情的人,但谁又不自私呢?《暗中发光的身体》中试图帮助嫂子走出失去哥哥的悲痛和绝望的“我”,随着一个个“我”不曾知晓的,也许是秘密,也许是虚幻的事件的浮现,而渐渐不知所措,最终将自己和爱情送入迷雾重重的未知,甚至极有可能像失去哥哥一样失去他的爱人——孟晓雪,这个在这场失去中显得最无辜的人。事情会朝什么方向发展?他们各自的归途又是什么?……小说中,一些“理所当然”所带来的歧途、错愕,是无限懊悔和无限深情都无法更改或重回的无奈。这里面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碰撞,有理性和感性的交融,而且,每一篇小说里都蕴含着无尽的诗意。王威廉用自己的作品践行着他的小说理论:“(短篇小说是)生活世界与诗性世界的平衡交会。好的短篇小说,一定有着丰富的生活具象,在这生活具象之外,也一定有着丰富的诗性意味。”我十分赞同王威廉写在前面的一段话:“我们为了虚构的真实,在自己的生命经验中努力寻找着一个稳妥的支点:我们不惜把自己变形,甚至变成一只不会说话的甲虫。但无论如何变化,我们所做的其实不是让笔下的人物远离我们,而是想以另外一种方式、另外一条道路,让我们的人物更加贴近我们的内心与存在。”我想,他找到了那个支点,因为他不仅让人物更加贴近了内心,更是走进了人物的心里。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总体来说,书如其人,还是挺有思想内涵的小说,有一些哲学探讨。如果情节和文字再好点就更棒了。我倒喜欢最后一个故事,感觉中国文学的根还是在乡土,在农村,哪怕我是个城市孩子,我还是觉得描写城市生活的东西没嘛意思。
  •     读过的第二人称控制的最好的短篇。 我们为了虚构的真实,在自己的生命经验中努力寻找着一个稳妥的支点:我们不惜把自己变形,甚至变成一只不会说话的甲虫。
  •     就本书所收的篇目看,王威廉总是从一种病态的缺失(表情、记忆、指纹、亲人、身份)展开,人物陷入生存困境,为了脱离困境而挣扎,藉此审视和拷问人存在的本质。这样的立意无疑是高层次的,便于融进很多哲思,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度。最喜欢《内脸》,放在开篇果然是有道理的,就像专辑的主打歌,过目难忘。遗憾的是,这个发表于2010年的中篇似乎就是本书的顶峰了,甚至超过了2011年发表的《没有指纹的人》和《暗中发光的身体》。这种退化不知缘由。都是以假想的情境展开,《内脸》完全是对人的内心的追问;其余两篇仅仅停留在外部环境对人物的逼迫,显得浮浅了点。我希望发表时间不是创作时间,我期待王威廉越写越好。
  •     阐述一堆道理,几个故事拼凑起来的却大同小异,初读清奇,久读生厌,概念还行,却没悬念。
  •     概念先行,不像卡夫卡、加缪那样藏得深一些,有点像哲理小说,昆德拉那样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