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看秋收起义

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7
ISBN:9787562615804
页数:328页

作者简介

《放眼看秋收起义》内容: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了农民武装起义——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转变中的重大事件,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中国革命自此进入了以农村为中心,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实践表明,毛泽东创造的革命武装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正如彭真所言:“秋收起义以及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工农红军的开始,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本《放眼看秋收起义》,追寻的不仅是教科书中的经典故事,还有不为人们所知但不应该遗落在历史褶皱中的种种细节,以及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认知。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秋收起义前的形势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二、一代英豪聚南昌三、“八七”会议第二章 秋收起义前的毛泽东和卢德铭一、“闳中肆外,国尔忘家”二、“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挑战”三、“咬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四、情深似海五、投身农民运动六、毛泽东十到安源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八、孙中山特批入校的黄埔二期生九、北伐中的卢德铭十、警卫团团长十一、秋收起义总指挥十二、爱情挽歌第三章 秋收起义前夜一、湖南省委会议二、安源军事会议三、组建工农革命军四、毛泽东浏阳脱险五、修水升起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第四章 秋收暴动一、幕阜山下霹雳响二、安源山怒吼三、攻克醴陵城四、肖家祠里降甘雨第五章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文家市转兵二、打土豪,分田地三、总指挥卢德铭捐躯沙场四、三湾改编五、第一所红军医院的建立六、古城会议七、改造袁文才、王佐八、山寨花——贺子珍九、攻克茶陵十、分兵游击十一、激战海公祠十二、步云山练兵十三、新城大捷十四、创办军官教导队十五、井冈山上红旗飘附录1 秋收起义大事记附录2 史学界关于秋收起义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四、毛泽东浏阳脱险  1927年9月6日,毛泽东在安源将军事部署筹划完毕后,离开安源到铜鼓。有人说:“从安源到铜鼓的路上,很不好走,到处都有团防设卡,经常随便抓人杀人。”毛泽东则答道:“不要紧,路总是要人走的。”并告诉大家,铜鼓一带的武装力量也是这次秋收起义的军事骨干,有许多事情等着去做……随后,在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的护送下,由浏阳农军的刘建中、周克明作向导,经浏阳奔赴铜鼓,领导第三团举行起义,三天后他们在路上被反动民团抓住,经历了一次死里逃生。  一路上,毛泽东化名为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一行人日夜兼程,绕过敌人重兵把守的萍乡,进入到浏阳、万载、铜鼓三县交界的山区。  由于毛泽东的脚打了很多泡,周克明雇来一顶轿子让他坐上。快到铜鼓边界时,关卡盘问越来越严,挨户团的流动哨口也特别多,便由周克明、刘建中走前面,潘心源走最后,毛泽东下轿后走在中间,晚上,来到了浏阳境内的张家坊住宿。第二天天刚亮,一伙挨户团就逐家逐户敲门查询来了。几个团丁端着梭镖走进毛泽东住处盘问,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证明,回答说:“我是安源来的采购员,是到万载去买夏布,到铜鼓去买茶油的。”团丁们没有发现什么破绽,递还证明就走了。可没过多久又返回几个团丁,要他们到团防局走一趟儿。5个团丁押着他们向团防局走去,毛泽东由于连日赶路,本来脚就走痛了,这时干脆一瘸一拐地走得很慢。潘心源和周克明、刘建中有意加快步伐,一行人便拉成两节,只剩下两个矮个子团丁押着毛泽东。  毛泽东边走边想:如果到团防局去,肯定要露出破绽,不如设法趁早逃脱,他用手碰了碰衣袋里的十几块银元,计上心来。毛泽东对两个团丁说:“你们放我走吧,我给你们50元大洋。”  50元大洋在当时算笔不小的钱,两个团丁很高兴,可他们怕负责任。毛泽东说:“我跑远了,你们去报告。”两个团丁商量了一下,同意了毛泽东的想法。当下,毛泽东取了50元大洋,给了两个团丁。又向前走了不远到了一座山岗,这里树林茂密,茅草丛生。毛泽东见地形地势很好,就钻进了树林之内。两个团丁估计毛泽东走远了,就大声喊起来:“人跑了!人跑了!”两个人喊着追上了队长,向那队长报告说:那人会法术,把他俩用定身法定住了,而后跑掉。队长半信半疑令手下人返回搜捕。毛泽东在树林和茅草中钻了一阵,发现山脚下有块水塘,水塘周围都是很高的茅草,他就躲进了草丛中。  这时候,民团们在周围寻找着,他们还从附近赶来些农民,让这些农民也参加搜寻。他们一边寻找一边喊:“看到你了,出来吧,不然开枪了!”毛泽东伏在草丛中,一动不敢动。  这时,有两个团丁向他躲藏的这片草丛走来。眼看就要到他身边了,毛泽东大气也不敢出,并做了拼搏的准备。谁想,当那两个团丁与毛泽东仅在咫尺间时,却转向了另一个方向。  后来,毛泽东在回忆这段危险情景时说:“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  天色黑了下来,毛泽东判定搜捕人确实都走了,才从茅草中起来,判定了一下方向,离开了这危险之地。  由于跑时过急,他的鞋子丢了。赤脚在山路上走不久,脚掌被扎得血淋淋的,毛泽东忍着疼痛,咬牙前行。  路上,他遇到了一个打柴的人。毛泽东见这人很忠厚,就同他攀谈起来,说自己从长沙来浏阳讨账,遇见打仗的,亏得跑得快,才保住了命,可鞋子丢了。打柴人说:“兵荒马乱的年月,出门可要小心。”两个人边走边谈,谈到了农协会时,打柴的农人说:“农协会哪里都好,就是打菩萨。”毛泽东见这农民同情革命,便说:“我就是农协会的委员,我们是不主张打菩萨的,打菩萨是一些人过火的行动。那些团丁们捉我,你救救我吧。”打柴人说:“我怎么救你呢?”毛泽东说:“我的鞋跑丟了,脚疼得走不了路,你帮我买双鞋吧。”说着掏出了两块光洋,递给了那打柴人说:“我肚子饿得不行,再帮我搞些饭吃。”打柴人接过了光洋,想想说:“这地方离我家不远,到我家吃些饭,歇歇腿,我再给你找双草鞋,明儿你再走。”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我们那村子很小,民团们到不了,是浏阳、铜鼓、万载三县交界的地方,吃的是铜鼓的米,喝的是浏阳的水,烧的是万载的柴。”于是,毛泽东到了打柴人家中。打柴人搞来了饭,找了双合脚的草鞋。吃罢饭后,天已大黑了。毛泽东又给了他一些钱,买了一把伞。为了安全,他要这农民带他连夜到了一个叫下一乡的地方——他从农民口中打听到那里有农民赤卫队。毛泽东后来回忆说:“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毛泽东亲自率领部队驰骋战场,但他仍然没有忘记铜鼓这位打柴人,没有忘记排埠月形湾。直到上井冈山后,毛泽东派地下交通员才打听到,这位打柴人叫陈九兴,是铜鼓工会的会员。解放后,毛泽东仍然不忘旧情,多次给陈九兴写信,提到排埠月形湾,称陈九兴为“救命恩人”。

图书封面


 放眼看秋收起义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