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时光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1
ISBN:9787511241320
作者:南子
页数:232页

后记

2005年深秋,又是一年中牛羊转场的季节。在新疆阿勒泰牧区狭窄崎岖的山路上,我不时地与黑红脸膛,目光安详的转场牧人相遇。变幻不定的光与影附着在他们的身上,浩浩荡荡的牛羊在缓缓行进中踩起一团团尘土,在牧道上升腾,弥漫。高大缄默的骆驼背负着鲜艳的毡房骨架、绣着羊角图案的花毡、大捆的木柴、奶桶,以及各种家什——都在尘土中飘摇。他们走过了一季又一季,经过了一个又一个没有篱笆的牧场,不曾停留。要到达的地方还那么的遥远,而漫天风雪的冬天就要来临——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行走在边疆游牧地区最偏远的地方,从肃南草原到新疆天山及阿勒泰山脚下,关注边疆地区游牧民族的生存现状,还有附着在游牧生活中的住居习俗以及传统文化,感叹于他们性情中的真挚豪爽和神秘的游牧本能。比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牧人只要伸出手指在嘴里含一下,举到空中辨别风向,再下马看看禾草的种类和倒伏的程度,就能准确地找到几十里之外的毡房;普通的哈萨克族妇女,能把四五十个看似模样一样的刚出生的羊羔子,准确无误地抛向它们的母亲,还有从它们的脸型和叫声中判断出它们的母子关系;在冬季转场的途中突遇暴风雪时,牧人能在茫茫雪原中最快地确定最近的避风地——这种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技能和知识,只可能来自大自然冥冥中的引导,还有牧人们对大自然无比敬畏而产生出来的神奇力量。游牧和农业一样,是人类历史上很重要的生活类型之一。游牧民族在无法改造利用的沙漠和山丘地带,在广阔的草原及荒漠地带,依靠群居性的有蹄类动物,开拓了人类的生活空间。游牧民族对水的珍惜和对草场的热爱,已经深深融入到他们的血液中,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保持着草原生态环境的平衡,使其生生不息——在这里,你可以看见落后,看见贫困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看见自然与和谐:牧人们在草地中酣睡,孩子赤足而行,老妇在房前绣补花毡,少女在河中洗衣服,微风拂过树枝,一片叶子落入水中,无数的白色毡房在草原上,彼此贯通,没有围墙——当我们谈到边疆游牧民族的时候,只知道这他们是世界上搬家次数最多,迁徙路程最长的人,因而会想象,游牧民族是一个没有驻足地的世界,一个与永久的家园互不沟通的世界,一个从不在此处停留也不会在别处滋生出枝蔓的世界——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迁,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切都戛然而止了。昔日的游牧民族正以定居为转折点,进入到农耕社会的过程当中,牧民们逐水草而居的大游牧格局业已改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人们对昔日神秘的游牧文明,无论是珍爱,留恋还是怀念,都无法挽留历史前行的脚步。从人类历史上来看,那些曾经对于人类社会有过巨大推动力的游牧文明,存亡兴衰无不如此。如美洲短暂的游牧史,又有如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史,所保留下来的辉煌的草原文化,业已成为人类文明成就的组成部分。在游牧民族即将全面转入定居化的今天,通过我持续几年来对游牧文化体验和考察的过程中,有幸感受到了游牧文化的变迁。我写这些文字的目的绝不是对游牧生活的猎奇,而是对边疆游牧文化一种挽歌式的记录。这些经过自己慎重选择的边疆游牧文化的“孤本”,其中所提示的生存方式,仿佛是历史的凝固,使读者以更为沉潜的心境面对现实的态度,感悟游牧民族在特定人文地理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精神——坚韧、务实、生命至上。对即将成为历史回声的游牧文明——从过去到现在,乃至未来,仍然有不止一种方式的叙述可能。但我相信,每一次叙述等于一次再认识。因为,三者之间并非没有联系——它是一种恒久而普遍的东西。每一时刻都是过渡的时刻,正如人类永远处于历史的环链当中。感谢负责策划此书的北京全景地理书业的编辑刘微以及同仁,还有贺振平、沈桥、金玮等为此书付出艰辛劳动的摄影师们,感谢他们的热忱,包容以及可贵的意见。现在,这本书已经在你的面前了。

作者简介

这本书是作者对边疆游牧生活挽歌式的实录,记录了新疆和甘肃的草原游牧民族在全球化背景下诸多的生存景观,当那些久远的风俗渐渐瓦解、游牧时代进入历史的尾声,草原民族在从游牧到定居的生活转变过程中,既有对古老生活方式的回望和挽留,更有对新生活的迎接。
本书所讲述的这些游牧民族的文化遗存,关乎历史,关乎他人,更关乎我们自己。
编辑推荐:
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左邻右舍,还有远方的人。
他们按照自然的节奏生活,他们生命的律动融入自然的节奏中。
在被雪山环绕、蕴涵着轶事的牧场上,牧人的世界之所以动人心弦,是因为他的四周荡漾着万事万物的气息,如同日月一般古老而新鲜——
那个时候,草原的传统就是自由,没有边界。
牧人可以朝着任何一块牧地行进,感觉哪里好就躺在哪里,一切牛羊的方向就是他的方向。牧场上有他的道路,他的时间,他的床铺,他的家……
在这里,牧人触摸到的不是时光的流逝,而是时光温暖的给予。
草原千年的时光缓慢悠长,牧人、羊群,一起走在回家的温暖之途,也许,世间并无隐逸之路而只有生活。
谨以此书献给那片草原、那些牧人,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你。
愿这本书牵出潜藏在你我心底的“游牧”情结……

书籍目录

上篇:游牧•草原
奥塔尔牧道秋季转场
沙吾尔冬牧场
沙漠中的牧驼家族
路上的阿肯
萨满铃鼓
中篇:牧歌•毡房
马影远去
在羊毛线里游移的手指
那拉提的两面
遥远的“杨哥家”
下篇:定居•村庄
迷失的部落
我目睹了美感从一个村庄消失
失落的牧鞭
游牧者的归途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游牧时光》编辑推荐:编辑推荐: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左邻右舍,还有远方的人。他们按照自然的节奏生活,他们生命的律动融入自然的节奏中。在被雪山环绕、蕴涵着轶事的牧场上,牧人的世界之所以动人心弦,是因为他的四周荡漾着万事万物的气息,如同日月一般古老而新鲜——那个时候,草原的传统就是自由,没有边界。牧人可以朝着任何一块牧地行进,感觉哪里好就躺在哪里,一切牛羊的方向就是他的方向。牧场上有他的道路,他的时间,他的床铺,他的家……在这里,牧人触摸到的不是时光的流逝,而是时光温暖的给予。草原千年的时光缓慢悠长,牧人、羊群,一起走在回家的温暖之途,也许,世间并无隐逸之路而只有生活。谨以此书献给那片草原、那些牧人,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你。愿它牵出潜藏在你我心底的“游牧”情结……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南子:诗人,作家。1972年生于新疆,现居乌鲁木齐。2008年就读北京鲁迅文学院第八届(青年作家)高研班。2012年获第三届“在场主义”散文新锐奖。出版诗集《走散的人》,散文集《奎依巴格记忆》,历史人文随笔集《洪荒之花》及《西域的美人时代》,长篇历史小说《楼兰》,长篇风俗小说《惊玉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留恋着稀疏枯黄牧草的大尾羊被赶回来了; 被羊粪熏得黑乎乎的烟筒拔了下来; 骑马人的鞍子上挂着备用马鞍和皮绊; 鼓胀的风干羊肚子里塞满了羊肉; “霍斯(毡房)”尖顶上的毡子卸掉了,圆圆的网笼里一下子变得透亮; 积了一个夏天厚厚尘土的被褥、花毡卷起来,静静搁置一旁。 女人的衣服、绣针和一团团羊毛线,男人厚重的羊皮裤子和旧靴子,熬奶茶的铜壶,刷着蓝漆的木摇床,还有绣了整整一个夏天的花毡……所有的东西就要牢牢地绑在骆驼身上了。几峰高大的骆驼在一旁半卧着,一边静静地反刍,一边等着主人的召唤。它们的身体在清晨与日暮时分,呈现出古铜色的光泽…… 九月的暑气刚过,哈萨克族牧人向着冬牧场的迁徙就这样开始了。 在我的前面,走着一群行色匆匆、沉默不语的牧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草原上特有的气味,这气味混合了风沙、秋草、毛毡、酥油和羊膻味儿。一路上,我闻着这种气味,跟着他们。有的男人裹着破旧的灰黑色西服,腰间捆了根皮绳;有的则套了件褪了色的军用棉服,头顶皮毡帽。而女的则一律长裙子里面套着肥大的裤子,她们的头发总是乱糟糟的,好像一把秋天的干草,但眼神黑黑亮亮的,脸上也黑里透红,健康、自然,是阳光的杰作。 他们一长排地跟着牛羊群默默地走,其中一个男人古铜色的胳膊上爬着一只黑壳虫子,静止不动——显然,它把他当成是大地的一部分了。 除了人的脚步声,我的周围还充满另一种重重的脚步声,那是千百头牛和羊从不同的方向汇聚到一起,用细小的蹄子踏出的轰响声。我的脚在机械地动着,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到了一座山坡上,我的左面都是连绵的黑色石头的山脊,眼前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牛羊。我最先跟着的那些牧人早已走远,但是,同样的气味又成了我的向导。我不知道是谁在领着我,只知道是一种草原上特有的气味。 这些牧人的脚步和牛羊的蹄踏,使整条道路烟尘腾起,混乱杂沓中洋溢着勃勃生机。 这是2006年9月我的一次经历。当时,我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随着杜热乡的老牧人阔加拜一家,从夏牧场转往冬牧场。 新疆属山地牧区,随山地海拔的变化,从低处的荒漠到高山草地,形成垂直分布的不同牧场。这些牧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草的种类也明显不同。牧人们从长期的游牧生活中总结出经验,根据气候的冷暖、地形的坡度和牧草的长势,在一定区域内转季放牧,并把由夏牧场转移至冬牧场或由冬牧场转移至夏牧场的做法称为“转场”。转场,在哈萨克语中叫“阔什霍恩”,“阔什”是“搬家”的意思,而“霍恩”是“居住”的意思。


 游牧时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读《游牧时光》我骑着马儿从哈萨克草原上驰过看见那美丽的姑娘她的脸庞像天上的明月她的眼睛像美丽的星星闪烁哦,我的姑娘,你看我在你的门口蹉跎我是多么的爱你,可是你却一次次将我拒绝相信我吧,姑娘,我的爱像那纯洁的雪我的心像那火一样热我一遍遍地说给你啊,不要嫌我啰嗦能用语言表达的爱我都已经说过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爱 我将沉默我的姑娘啊,敞开你的怀让我抱一抱我的马儿已经走累,它已经在风中奔跑了一月,又一月今天停下来,就是要对你说我的姑娘,我依旧爱着你的灵魂三年前,我与一位从新疆归来的朋友聊天,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们的石油公司在新疆某处采油,她借调该处工作一年。一个星期,她总要从办公室到油井去两三趟,不可避免的会与一些哈萨克人接触,就这样认识了一个哈萨克男孩。哈萨克男孩爱上了她,每天都在她必经之路上唱情歌,偶尔也会跟到办公室来。他告诉她,赚够了钱就娶她。他们家会拿出一笔厚重的彩礼——10头牛、20只羊、10匹马……故事的结局怎么样,我不知道。但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在撒哈拉大沙漠穿行的三毛,让我想起了《哭泣的骆驼》,让我想起了王洛宾,让我想起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让我想起了更加遥远的时光,那时候的人们在天底下,赶着马群,羊群,随水草游牧,唱情歌,大胆的表达爱情,没有任何阻隔,也绝不虚伪,他们有最真诚的胸怀……。而后,我写了文前的这首诗。南子所著的《游牧时光》重新唤起了我对西部文明的遐想,在那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着一些像骏马一样高傲的民族。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曾经充满自由意志的游牧生活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在这种力量下,他们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南子以扎实的笔触勾勒出了自己的观察,这种文字完全颠覆了田园牧歌的诗意遐想,或者说对草原民族的诗意化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现实状态下的哈萨克族尽管仍然坚守者游牧传统,但现代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强劲冲击却是显而易见的,旧式的习惯、经验、态度都在流失,年轻的一代也分为两群,又在草原上坚守的姑娘,也有奔向大城市打工的少年。骏马会战死沙场,但它奋蹄扬鬃的影子将保留在时空中。哈萨克族,以及流寓肃南的裕固族,他们的生活虽然在发生巨大改变,然而流淌在骨子里的血液依然是天之骄子的血液。那些曾经鲜活过的符号,依旧铭刻在他们的胸前。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他们是时光最后的牧人。
  •     是在朋友频繁发出游照片叫我看,我还得妒忌又违心表示祝福时,下手买的这本书。其实它在我的购书单里很久了,我看了又看,却一直没有买。因为怕又是一本很游客心的书,只自顾自地表达快乐,心灵被净化,被热情接待的场景,全然不知也不顾草原生活当前的危难(比如说草场退化,牧民生活不易;比如说草原文化危在旦夕,其实简直是马上就要逝去,不可挽回)。但这本书的封面和名字真的很动人,素素静静地在那里,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游牧时光”,好像有好些美丽动人的回忆,要等着你来看来听一般。的确太想出门了,但如果出不了,至少能借他人之眼看看,借他人之心感受下。开读后,小惊喜了一番,超预期地好嘞!文字上有让我觉得真美好的地方。后来一查,作者南子是个诗人,作家。难怪语言里透着一种安静的体验和思考,现在看来是诗意吧。很符合游牧这个无论从空间变或时间上都距离遥远的主题。有些篇章,读着读着,就好似看到、听到、嗅到、感受到一般,模糊又清楚,心也跟着能安静下些许。只给四星是因为,还是会责备作者过多地表现草原牧人的满足、内心安静,并没有深入涉及草原牧人生存现状。其实这是个悖论,要谈美好的体验,如史诗般久远生活的影子,又如何谈那些就要将草原赶尽杀绝的政策及社会现状呢?但突然想到王国维对“境界”的表述。只能说,在“境界”上还是太小我了,给个四星吧。还请作者原谅。
  •     哈萨克的游牧生活《游牧时光》去过西藏却没有去过新疆,所以新疆一直是我最向往的地方,有很多西藏的书,但是都是外地人到西藏生活一段时间以后写出来的,和西藏不同的是,新疆有好几位我喜欢的本土作家,比如刘亮程和李娟,同样是哈萨克的生活,在每个作家的眼中却完全不一样,在刘亮程的《凿空》中是那种定居的质朴带着神秘色彩的回民文化,在李娟的《我的阿勒泰》里面看到的是夏牧场冬牧场的艰苦生活,可是最近看到的新闻报道却让我无法忘记还有一个带有恐怖分子的新疆,新疆就那么复杂,这本书写的也是阿勒泰,但是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和李娟完全不同的阿勒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两个阿勒泰,到底有什么不同?我感觉李娟的阿勒泰中写的是人,是那种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就写了一个点,一个毡房,一户牧民,把牧民的生活全都展现了出来,而这本书呈现的是全景,介绍了这个牧场上的方方面面,土地、人群、文化、民俗、传说、故事……让你看到的是整个牧场的全景,整个阿勒泰的牧民们,我想如果我去阿勒泰,看到的肯定是后者。李娟的阿勒泰照片很少,几乎都是文字的描写,而这本是里面带有大量的照片,让我真的看到了阿勒泰到底是什么模样。我对里面关于女萨满、阿肯、冬不拉到不是特别感兴趣,我更喜欢的是关于壁毯、服饰、酥油灯的描写。尤其是里面介绍了狮子头骆驼,还带有照片,看上去那头骆驼的头真的好像狮子。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头羊的描写,每个羊群都有一只头羊,羊儿们都跟着头羊走,可是作者却没发现这头羊到底有何不同,去问哈萨克,牧民却让她自己去看,看了一会儿就发现,走一会儿,就会有一只羊来代替刚才的头羊,原来每只羊都有可能成为头羊,因为头羊要观察寻找道路带领大家走,所以要多付出一定的体力,所以走一阵就累了,然后退下去,由另一只羊代替,就这样轮流担任头羊,羊儿的智慧真的和狼群不同啊。也许对于那些刚刚到新疆的人来说,都喜欢这种全景式的描写,喜欢整体上的把握,如果再配合上李娟那种高清晰特写,那么你对新疆的游牧民族的了解就更详细了。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金玉其外,把絮其中。
  •     平实的纪录,绝美的图片,无言的感动,真好。
  •     看配圖特別溫暖,不是說拍照手法有多高明,而是照片本身所流露出的感情再加上作者真誠的文字會讓人覺得無比純粹。論內容而言比較喜歡前半部分的哈薩克族的故事,非常喜歡看轉場中發生的事。雖然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卻並不妨礙我們對他的憧憬與熱愛。冬不拉,薩滿,老阿肯,一切都讓人如癡如醉。
  •     游牧,这个词实在太吸引了。书里的配图很美,能感觉出作者对这个题材的热爱和努力,但,毕竟原生态的游牧文化离我们还是太遥远了。
  •     可能见识过了草原,体验过游牧生活,才能有更多的理解吧
  •     仿佛看到了那转场的牧人、畜群。
  •     一个被无数人遗忘的城市是不幸的;一个被无数人记住的村庄也是不幸的。
  •     语言有些做作,符合各种那啥啥气息,说的都是大众的观点,没有私人的个性具体体验,超失望。
  •     有些美好在你眼前 和不知道的地方消失。显得有些绝望。如果没有去过草原,我不能像现在这样有这种体会吧。归根来说,所有不相干的事,一旦有了什么点上的连结都会一发不可收拾。
  •     无处安放的历史。
  •     就像海市蜃楼总是让人向往 只有真正在其中的人们才知道其滋味如何
  •     很好的一本书,详尽地描述了正在消失的游牧民族,挽歌式的记录发人深思。
  •     最真实的草原
  •     很好的一本书,跟旅行有些关系,最多的还是作者的感受,在草原的感受,讲述游牧民族今日之况,让我有机会了解草原,了解游牧放牧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     我们看着古老的游牧渐行渐远,心情复杂却无力挽留……
  •     如诗如画的生活。
  •     羡慕作者的生活 有生之年也会去走走 像另一个世界一样 心灵的慰藉
  •     看了书知道了哈萨克牧民的生活
  •     生活的另一种姿态
  •     写得挺好。我很喜欢。
  •     书里的图片很美,但文字稍逊。
  •     我知道,我的灵魂终属于那片土地,在雪山、草原和荒漠中徘徊。
  •     因为想开阔视野,不远行也了解更多地方,地理是最便捷的通道,买了很多中国国家地理的书。南子如果不在书中透露,还真看不出作者是位女性。公司有一些项目在新疆,不知道能不能提升当地的牧业,为文化的保存延续做一些贡献。
  •     塞北放牧
  •     坐在开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上,当车厢途径蒙古高原,百无聊赖的看起这本书,一切都契合到完美
  •     读完了李娟的新疆之后,觉得其他的新疆都只能是还行了。
  •     挺美~
  •     包装很好,较为满意。
  •     不错啊蛮好看,作者文笔也蛮舒服。
  •     看完觉得心情和看完《那时西藏》一样很沉重,那片草原,那时人们都还在吗?
  •     "大地,应该是一个能让人落下脚的地方,不让人饥饿不让人寒冷,它应该是养人的。"虽然记录的是离平时生活那么遥远的人和事,但画面感很强,好像跨出去一步就是哈萨克冬牧场,马上就有牧驼人带着去取暖放牧。
  •     整个假期都忙着看世界了,荒废啊荒废〜舍去不感兴趣的部分,游牧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吸引着我,看世界如果只为自然风景,意义不大。。。@2013.8.26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