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里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7535463043
作者:弱水
页数:292页

作者简介

《在时间里》有着一种忧郁的底色,这是弱水所有诗歌的一个统一的色调。她的忧郁并不来自于我们所知道的那些诗歌的传统。那忧郁仿佛就是一种身体的低温,一种压抑着的向下的激情,在这样的激情之中又包含有一颗坚韧的核。我们很难从中看到词语的快乐,消费主义的欢畅,加入诗歌合唱的那种亢奋。她只是独自吟唱,独自哀伤,独自发出生命和爱情的独白。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夜  烟  脸  雾  蓝  茶  乡村  家乡  倾听  裙子  言语  词语  今夜  画眉  身体  信仰  楼梯  构成  消亡  生活  四月  九月  夏夜  中秋夜  圆月夜  平安夜  过年  夏日的尽头  春风开始起舞  观察春天的若干种方式  观察秋天的若干种方式  观察月亮的若干种方式  观察雨的若干种方式  观察的若十种方式  一个字有几种写法  阴天,想起一部电影  何为赵州  卡布奇诺  在时间里  在冬的冷中  厨房  梦见一条河  河流的秘密  等待夜幕降临  我们在黑暗来临时同归于尽第二辑  永恒之光亮  狱中的哈维尔  赫塔·米勒在窗前  “写作像风一样吹过来”  存在的信仰高于一切  爱这个世界  存在于思想的狂喜之中  薇依,薇依  读雷蒙德·卡佛  芒克  致海子  读曾国藩  没有眸子的女人  和疼痛比赛游渡  何处寻宁静,入画来  从《小翟》到《小翟》  一个人的早晨  黑色的夜晚  “我和月亮在同一根藤上”  女诗人  那些不屈的人们  我用你的翅膀飞翔  本·拉登之死  谁中毒了  无题  我说不出的痛  那些尚未发生的  数字化时代  喷泉:水之殇  舌头的舞台  会场:直线  沙尘暴  迎泽街的人行道上  府东府西的片段  这个苍白的女人  窗外有雨,祝你平安第三辑  清明回家  七月十五,我去看你  你一直以为人生很长  母亲  父亲  父女对话  过年回家  十一月,送一个人走  三只蛋糕  夜  茶艺  惊蛰  四个女人,一个下午  偶然的日子  她忽然想起那首诗  十年前  最后一夜  个下午  练车  休假七日:和世界相隔一个礼拜第四辑  在路上  2008年的游弋  己丑暮夏,北京的几个细节  庚寅暮夏,南方流水  蒙山  黄山  南京的忧伤  北京的寺  重庆之夜  在福州  青山湖  过雁门关  十三陵水库  舟行  路上的事物  青年宫外的丁香园  杨树叶的一生  银杏  芍药  动物园  一头牛  流浪猫  一只鸟在树枝上第五辑  断章35首

编辑推荐

弱水所著的《在时间里》有着一种忧郁的底色,这是她所有诗歌的一个统一的色调。她的忧郁并不来自于我们所知道的那些诗歌的传统。那忧郁仿佛就是一种身体的低温,一种压抑着的向下的激情,在这样的激情之中又包含有一颗坚韧的核。我们很难从中看到词语的快乐,消费主义的欢畅,加入诗歌合唱的那种亢奋。她只是独自吟唱,独自哀伤,独自发出生命和爱情的独自。

内容概要

弱水小档案:本名陈彬,1972年生于山西泽州,现居北京,供职于国家电网公司。出版有散文集《如果你叩我的门》,诗歌集《在时间里》。曾获2010年度《黄河》散文奖,2011年度《山西文学》诗歌奖。


 在时间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烟火气重 书卷气浓——弱水诗歌印象赵 勇  弱水是从我家乡走出的一位作家,她写散文也写诗歌,这是我当年读她博客就知道的事情。但散文和诗歌结集出版,却依然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因为那仿佛就是对她写作身份的再度确认。前年,她的散文集《如果你叩我的门》(海南出版社2011年版)面世,我在忙乱中没顾上发言;今年,她的诗集《在时间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亮相,我似乎该说几句了。  这本诗集中有首《厨房》,诗不长,兹录如下:“夜晚封锁了窗子/厨房很热闹/一只锅炖排骨/一只锅熬中药/我琢磨着时间 作料/调整火候 看窗外飞驰而过的车灯/心里盘旋着新出炉的诺奖诗人那句著名的诗/‘黑暗如何焊住灵魂的银河’ /排骨飘散出肉欲的死亡的现实的香/中药咕嘟咕嘟地冒泡 给我精神的/魔幻现实主义般的梦想/我要守着厨房 当好女主人/还要忙着描述这个世界”(P89)。如果把这首诗与她那篇《饼在煎锅里》的散文对照着读,一定会读出二者的同构关系。弱水在散文中写道,“饼在煎锅里,是主妇的自由时光”,因为那个短暂的空闲可以让她发呆,以及思考为什么发呆;还可以让她读完那本《邓肯自传》——“每看一页,我就得停下,把锅台上的一盆菜糊,舀一勺放到煎锅里;然后拿起书,等待菜糊凝成饼;再放下,翻过饼的另一面;再拿起,等待。如是反复。这样,在邓肯薄如蝉翼的舞衣,拂过上流社会沙龙里绅士们的视线时,在她的美丽的裸足,在奥斯匹林山头的神庙里划着动人的弧线时,在她激情的心灵和柔韧的身姿,体验着舞蹈的自由,享受着爱情的愉悦,经受着失子的痛苦,追寻着梦想的欢乐时,一张张香薄酥脆的饼自我的手下生成。”(P34)这里的描述让我会心一笑,却也暗自惊异。一般来说,女主人都会在厨房里忙碌,但她们似乎只是在进行纯粹的家务劳动。她们当然也会走神出神想心事,但那些思绪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纠缠。她们甚至也可能翻书,但那通常是对着《菜谱大全》找佐料。弱水却很有能耐,她把厨房当成了伍尔芙所论的那个“房间”, 读书、冥想、琢磨诗,熬药、摊饼、炖排骨,抓革命、促生产,革命生产两不误。这种快进快出的功夫,让她完成了两件作品——一件自然是美食,另一件应该是审美的瞬间生成。严格意义上,后一件还不能算作作品,但那些审美思绪分明已在为某首诗或某篇散文打前站,作品已呼之欲出了。于是,她的排骨或煎饼中有文学,文学中又有煎饼或排骨。或者说,她把煎饼、排骨做成了诗与散文,也把散文与诗做出了香薄酥脆的味道。  我从弱水的《厨房》谈起,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个小小的秘密。在我的想象中,女诗人或者倚着窗户,薄雾浓云愁永昼,或者守着“自己的房间”,书写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绵”之类的诗句。如果这个女诗人足够先锋,她甚至可以把诗歌做成肉身叙事。我想,这样的女诗人很可能是排斥或厌恶厨房的,她们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空虚寂寞冷,人比黄花瘦。然而,弱水却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那句“我要守着厨房 当好女主人/还要忙着描述这个世界”,仿佛是宣告,也仿佛是对她人生姿态、写作姿态的一种定位。有这种姿态支撑,她便能在时间的缝隙中自由穿行,在现实界与想象界迅速切换,在诗人与女主人之间从容换位。大概正是因为如上原因,她的诗歌中洋溢着浓郁的日常生活气息,既有烟火气,也有书卷气。  诗集中的第二辑有相当一部分诗歌是对一些诗人、作家、思想家的致敬之作,他们是索尔仁尼琴、哈维尔、赫塔·米勒、杜拉斯、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西蒙娜·薇依、雷蒙德·卡佛、芒克、海子……。我相信,当这些人成为弱水诗歌的写作对象时,她也肯定是读过这些人的作品或著作的。这样的阅读估计不可能全部在厨房完成(那得摊多少张饼啊),却很可能是她从厨房进入思想殿堂的秘密通道。弱水与他们相遇,在他们的思想中锤炼自己的思想,以诗人的敏感感受他们的心灵,然后再用诗歌为他们塑形。即便在那些高度生活化的诗里,她读过的书,她热爱的人也会顽强地跳出来,寻找在诗中的合适位置。比如,她写《生活》,《城堡》和卡夫卡跳了出来(P26);她写《观察雪的若干种方式》,帕慕克和《雪》跳了出来(P77);她写《本·拉登之死》,萨特与海狸跳了出来(P139),她写《窗外有雨,祝你平安》,海德格尔跳了出来(P169)。我甚至想到,也许就是那些人和书,构成了她写某首诗的触机。而当他(它)们果然在诗中落地生根后,诗也就有了一个思想的支点。通过这种方式,弱水让自己读过的书变成了诗,又让自己的诗滋润了书。书在诗里,诗中有书,她的书卷气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  不过,我更想说的是弱水的烟火气。根据我对诗的理解,大概只有那种漂泊不定、无家可归的思绪才适合诗歌表达,但弱水入诗的材料却非常丰富,让我略感吃惊。她不仅会去写流浪猫,一头牛,父女对话,过年回家,而且会让诗的范围无限扩大,把那些在我看来很难入诗的东西也写成诗。比如,卡布奇诺怎么写成诗呢?她写成了——“卡布奇诺的泡沫/比楼市的泡沫 或者股市的泡沫/甜蜜 虚幻 缺乏痛感”(P86)。再比如,开会的会场能写成诗吗?她的回答是肯定的。而那首《会场:直线》(P152)也果然写得有趣,富有哲理。鲁迅不是说过毛毛虫之类的东西不能入诗吗?但弱水却写了蟑螂,并让它“死在海明威的书下”(P32)。这更让我感到惊奇。就这样,一次梦境,一次练车,一次旅行,一次沙尘暴的袭击,都可能成为弱水观注的对象。在她的打量下,生活中、思绪里犄角旮旯的那些东西就会倾巢出动,它们毫不客气地走到诗歌前台,在上面跳起舞来。  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只好用烟火气来加以描述。在我看来,烟火气其实就是生活和热爱生活的气息。许多人应该都是热爱生活的,但许多人又被日常生活修理得没有了感觉,许多人似乎又认为日常生活没有意义,如同列斐伏尔所谓的“剩余的生活”。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失聪失明失忆或失语时,正是诗人把日常生活审美化了,而这种审美化或许就是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奇特化或陌生化。诗人把我们拉到那些熟视无睹的事物面前,让我们凝神观照,世界因此在我们面前重新打开。  我想,弱水大概就是这样一种诗人,她既能沉浸在日常生活之中,倾听来自生活的妙音,又能用训练有素的诗之眼来反观生活,反思生活,赋予生活以意义。她在诗中曾把生活看作“一只虫蛀了的苹果”,“只有抵达它的深处/为甜蜜而腐烂的芬芳/忧郁的人/才是深刻地爱恋着它”(P26)。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容易的,而弱水似乎已经抵达。她用诗歌描述着那些虫眼,又用诗歌吸食着它的芬芳,她的爱恋、陶醉抑或忧郁,让她变成了一个守着残缺之美浅吟低唱的唯美主义者。  那首《数字化时代》,或许就是对这种残缺生活的书写。弱水在第一节写道:“在古代,思念是一首诗/一笔一划渗入宣纸/用最好的锦做囊/在马背上驰往一颗/等待中战栗的心/现在,思念是满天飞的数字/匆匆飞离手指的温度/匆匆检验末梢神经的敏感”(P148)。这首诗的写法与翟永明的《在古代》颇为相似,但立意却不大相同。如果说翟永明是在古今对比中写古人的潇洒与从容,弱水则同样是在古今对比中写今人的尴尬与无奈。其实,数字化时代就是把人变成数字的时代。人被数字化之后,感觉也就空心化,虚拟化和虚头巴脑化了。这是一种残缺,甚至有一种残缺之美。面对这种残缺,弱水也只能无奈叹息,大概她当时就忧郁了。  聂尔在这本诗集的序言中说:“弱水诗歌有着一种忧郁的底色,这是她所有诗歌的一个统一的色调。”我想说的是,弱水打上这层底色之后,还在上面涂抹上了五色油彩,日常生活的断面因此显出了丰富的层次。由此我便想到,“诗生活”还“在时间里”的弱水是幸福的,因为她还能澄怀味象,悉心体验。而来到北京之后,估计她的感觉也会随之而变。因为北京是一座没有时间的城市,它只有空间。那么,她的下一部诗集是不是会叫做《在空间里》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     作家陈希我推荐《在时间里》“弱水”这个名字让人想起“弱水三千”,它是关于爱的隐喻。女诗人弱水的诗作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爱意。诗人在现实社会的角色是坚硬的,但在坚硬的体制之外,她坚守着一份心灵的柔软。她的诗歌世界里有着全然不同于现实世界的逻辑,一种“弱”的逻辑,这恰是文学的逻辑。水虽然是弱的,但是久滴可以穿石。
  •     言语的决断——读弱水诗集《在时间里》聂 尔  诗歌为我们保留下来语言中的具体事物,它们是情感和情感的附着物,是本要飘忽而逝的人的声音,是蒸腾起思想之云雾的人的立足之地。这一切都是弥足珍贵的。  无论在诗人人生之长路上,还是在翻卷不已的语言之海上,言语的足迹都成为了存在的岛屿和证言,可以挽救那些被生命的体制和社会的体制冲刷而去的命运之鳞片。如果没有诗,风中的人生将会落得个片甲不留。  那些嘲讽诗人和蔑视诗歌的声音是难以理解的。那样的声音不仅为诗歌所无法理解,它们的自我理解其实也很成问题。它们是以无意义质疑意义及其努力,以虚无指涉存在,其荒谬不言自明。语言和世界当然是有的。诗歌中的言语既是对语言的边界的冲击,也是对这一边界的加固,如同河流对于岸的反复撞击。  但是,我自己就曾对弱水博客上时常发表出来的诗有过怀疑,因为那些诗在一段时间里似乎显得过于频密,而且,它们包含了太多日常的生活和情感——几滴雨,一轮月,几片雪花、春风……都成为了诗。雨不过是一种无意义的流淌,白雪不过就是空虚之白,城市上空的月光惨淡,几近于无,它们凭什么都可以成为诗?我似乎觉得,诗歌只能产生于某些重要和关键的时间节点上,语言在那里生成并携带致命的问题,如同肉中刺那样刺入未来的时空和心灵,那才叫诗。我似乎觉得,诗当然是日常生活和日常事物的反义词,诗是对自然、庸常、体制的电闪雷鸣般的一场哗变,是绝对的起义而非归顺。  因此,弱水的日常的心灵独白与我的诗歌理念并未完全吻合。  但是,我却是她的博客诗歌的最经常的读者。这是因为我把博客诗歌理解为网络时代的另一种诗,这种诗一般都与某一个具体的日子相联系,甚至直接就是由那个日子所生产出来的,它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并堂而皇之地打量诗人的生活和情感,于是,我们所获得的诗意的满足感时常也就伴随着关于诗人的“私生活”的某种解读和窥望。这样的一种远非纯粹的审美态度和有所预设的阅读姿势,事实上在某种程度遮蔽了诗歌的可能的诗意之光。这是我在读到她的诗集时的第一触动和感想。同样是这些我并不陌生的诗,当它们进入书页这样一种永恒的载体时,它们忽然散发出光芒。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光呢?我几乎想要说那是一种黑暗处的闪光。  弱水诗歌有着一种忧郁的底色,这是她所有诗歌的一个统一的色调。她的忧郁并不来自于我们所知道的那些诗歌的传统。那忧郁仿佛就是一种身体的低温,一种压抑着的向下的激情,在这样的激情之中又包含有一颗坚韧的核。我们很难从中看到词语的快乐,消费主义的欢畅,加入诗歌合唱的那种亢奋。她只是独自吟唱,独自哀伤,独自发出生命和爱情的独白。  ……整天  我都无所事事  看一片银杏的叶子  变黄。什么也不想  ——《观察秋天的若干种方式》  秋日的阳光又高又远,拂动窗纱  在桌子一角 给我宁静的安慰  ——《观察秋天的若干种方式》  这样的无所依傍的坠落的诗意,却含有静物画那样的一种生命的静穆,如同一轮被定格的夕阳,“给我宁静的安慰”。但这还不是弱水的典型诗句。  如果恰好想抓住什么  就揽我入怀  如果毫不在意  就两手空空 抱在胸前  ——《平安夜》  鲜花加冰霜加抒情的翅膀  四月的风格果然不变  ——《四月》  这是弱水的典型诗句。鲜花和冰霜,爱情和孤独,呼吁而又被动,对立的事物都如影随形,令诗意紧绷,张力渐显。  在大部分诗中,诗的节奏感仿佛某种论辩式的辩白,同时却又透出一种不予置辩的冷感和独断。这样的一种潜藏于感性之中的矛盾体是揪人心肺的,形成了撞击心扉的巨大问题。  面向窗外  背影留给他们  他们看到了我的沉默  却听不到  飞往窗外的歌声  ——《断章35首》之23  这首诗成为对上述问题的一个有形的解答。诗人沉浸于并满足于发自深心的孤独和决绝。但是,这样的一个形象却并不引人怜悯,也不令人感伤,因为它有一个坚韧的内核的支撑,尽管我们不甚清楚那个核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这样的一些诗,“在时间里”,主要地是在诗人内心的时间里,刻划和暗示出了诗人本身的形象。所有的意味尽在其中。  是诗意的瞬间,言语的决断,写下每首诗的坚定意志,在油光水滑的现代生活上刻下了自我的印痕,在时间之轴上标注了不易磨灭的刻度,为孤独之人砌起了语言的房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