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鹤庆卷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3018272
页数:326页

后记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坪关与宾川县接界,西擎马耳山与洱源、剑川县接壤,北眺玉龙山与丽江市毗连。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总人口260088人,白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57.5%;其他为汉、彝、傈僳、苗、壮、纳西、藏、回、傣等民族。全县设云鹤、草海、辛屯、松桂、朵美、西邑、黄坪镇和金墩、六合、中江乡10个乡镇。县治设云鹤镇,距州府所在地下关136公里,距省府所在地昆明480公里。    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以前属昆明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未单独建置,分属益州、永昌、东河阳等郡的叶榆县。南诏时期始建郡,称谋统郡。大理国时期称谋统府。南宋宝祜元年(蒙古宪宗三年,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大理后设鹤州。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置鹤庆路,县名由此始。明洪武年间,设鹤庆军民府。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撤府为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州为县。1949年7月1日鹤庆解放后,属丽江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鹤庆,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地方,被人们称之为“文墨之邦”。这方“人类和万物的来源”的诞生地,在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诸葛亮南征,曾戍边屯军于此,给这里带来了巴蜀文化;南诏时期,唐王朝曾有10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留居南诏境内,给鹤庆带来了黄河文化;明、清两代的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举措,又给这里带来了长江文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鹤庆商帮逐渐形成规模,拓宽了蜀身毒道、茶马古道,鹤庆成为了这些驿道上的后轴,也成了传播民族文化的壤床……南北文化的交流,再融合本地白、彝、苗、傈僳、汉族等民族的本土民族文化,便孕育和浸润出多元的鹤庆民族文化。民间文学,是鹤庆民族文化的主体。    民间文学,是滋生于本土的一种劳动人民口头创作,靠口耳相传,广泛传播于劳动人民之中的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它是人类历史上为适应基本需要,藉符号之创造和传播为人群所熟悉、掌握和传播的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类行为模式和社会行为的历史积淀,是融人类价值标准、意志、能力和创造性的社会活动产物,是人类长期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总汇,是劳动人民的一个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其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表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鹤庆各族群众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像群星般璀璨、各呈异彩的各类民间文学作品。    鹤庆民间文学蕴藏颇为丰富。建国至今,所搜集到的散文体作品有1000余篇(部),约2 500万字;歌谣类作品约30万行。这些作品中的有些篇章,建国前就辑入《云岭牧歌》等书刊中。大部分优秀作品,建国后亦分别在《民间文学》、《山茶》、《边疆文艺》、《大理文化》等刊物上发表或集辑成书出版。据不完全统计,仅建国至今,鹤庆的民间文学作品发表于公开出版刊物上的就有《石祖太》、《虎公虎母造万物》等300余篇,约100万字;单行出书有《刘三得宝》、《红军传说故事》等23本,约80万字。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和黄坪镇文化站,还分别编辑、出版了《鹤庆民间故事集成》、《黄坪民间文学集成》二书,约60万字。已发表和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共计约240万字,得到各方好评。    鹤庆民间文学多种多样,体裁完备。散文体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韵文体有创世长歌,甸北田埂调、白族调、白依踏鲁调、汉调、西山“打歌”调、阿勒勒调,对口山歌、傈僳调,上下句调、四句调、民谣、儿歌、谚语、谜语等。凡民间文学领域里所有的表现体式,鹤庆民间文学都无所不包。    鹤庆民间文学,内容最丰富,所反映的领域较为全面,其艺术情趣及特点,都各具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因鹤庆历史悠久,传统及民族文化蕴含丰厚,民族众多,民俗文化资源鲜活,又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口,就必然会孕育和萌生出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不同的民族,都有各具特色、不同神性、神格的神奇瑰丽的神话。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互不相同、优美动人的风物传说。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都有其恢宏炽烈的风俗故事。每个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朝代,都有其悲壮激昂的历史人物故事,多姿多彩的匠人传说,妙趣横生的机智、幽默人物故事和寓意深远的生活故事,名闻遐迩的土特产品传说,以及近代孕生的可歌可泣的红军传说故事,文人及文化风情传说。还有灿如山花、风韵旖旎、势如江海、气似长虹的民歌、民谣……这些,组合成璀璨的鹤庆民间文学星宇。    在万紫千红的民间文学百花园中,鹤庆及外来的一批批文化“园丁”,默默地辛勤耕耘着。早在20世纪30年代,宣伯超、章正举、王懋程等先辈,就在园中拓荒。分别采录、出版了《云岭牧歌》、《鹤阳旧话》(手抄本)等书稿。建国后,章虹宇、史园林、洪伟、熊元正等青年学子,亦投身于鹤庆民间文学的采录工作,采录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并分别发表和出版了《红军颂》、《黄栗坡》、《刘三得宝》等约30万字的散文和上千行民歌作品。1958年,省白族民间文学调查组、省军区、大理军分区组成的各路革命军队资料征集组到鹤庆采风,共采录到民间文学资料散文约20万字,民歌近万行。“文革”以后,鹤庆民间文学再逢阳春,章虹宇、杨铠、杜宽活等一大批民间文学工作者,重进“百花园”抢救无形文化遗产。20年来,采录到民间文学资料约百万字,发表和出版了近50万字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老民间文学工作者杨知勇、傅光宇先生,分别多次带领云南民院、云南大学中文系部分学生到鹤庆采风,采录到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编辑“三套集成”之际,鹤庆成立了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再度对县内无形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抢救,新采录到民间文学资料约50万字。并编辑了歌谣、谚语集成约3万行,出版了34万字的《鹤庆民间故事集成》。    人们把鹤庆比作是民间文学的海洋,这话并不过分。在鹤庆境内,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唱民歌、讲传说故事的活动,就像身影一样同人们并存。纵观鹤庆民间故事的流布情况,山区白、彝、傈僳、苗族间,多流传原始、古朴的神话及神性人物故事。西山区为民间文学的“富矿”,这儿多“产”创世神话和本主故事。《人类和万物的来源》、《石祖太》等名著,就孕生和采录于此地。草海、辛屯两镇,多风物故事和节日、民俗传说。金墩乡和松桂镇,多文人、工匠故事和土特产品传说。六合、中江乡多动、植物故事和生活故事,六合乡的白依人多创世神话和动、植物传说。朵美、西邑两镇,多风俗、匠人和历史人物故事。其中,傈僳、苗族居住地,多神性人物和生活故事。云鹤、黄坪两镇,多历史人物、机智人物和传奇、幽默故事及节日传说、红军传说故事……其中,云鹤、草海和黄坪镇,为鹤庆民间文学宝“矿”中的“矿晶”产地。    鹤庆民间故事数量如此之多,流传如此之广,除故事传承人的功劳外,举办民俗活动与传承民间故事融为一体,亦是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在举办传统节日、祭祀本主和祭山川树石等民俗活动中,都有歌舞娱神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所颂赞的内容,即是讲述所祭主体“业绩”故事的集体活动。这样,讲“故事”丰富了民俗活动,民俗活动又成为传承民间故事的载体。故而,得使民间故事世代传承。    搜集、编辑和出版民间故事,是一项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无形文化遗产,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的功在千秋的文化工程。我们遵照《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编辑委员会的部署、要求和有关规定,编辑《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大理鹤庆卷》(下简称《鹤庆卷》)。在上级编委会和中共鹤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的直接领导、关怀下,经百日的努力,终于编辑完成了《鹤庆卷》初稿。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编辑全书要“全”、“真”和“三要”、“三不要”的方针和要求,争取把《鹤庆卷》编辑成收集最全面、内容最丰富、体裁最完备、体例最科学的精品工程,使之成为为国家、为后人保存最有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书稿中所入编的作品,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再三复核而选入的。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选自建国后发表于各种公开出版刊物上的优秀杰作;另三分之一,选自《鹤庆民间故事集成》和《黄坪民间文学集成》二书;其余皆为新采录的优秀故事。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鹤庆民间故事太丰富了,好比是取之不尽的珍珠,颗颗各具璀璨的光彩,因受容量之限,只得忍痛割爱,不能全部入书。我们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用根彩线,把一颗颗五光十色的珍珠穿串起来。挖掘和淘浣珍珠者,是鹤庆各族人民。    《鹤庆卷》中入选的作品,宛若是从石宝秀岭、漾江河畔采摘来的一束束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鲜花。她折射出鹤阳的湖光山色,传送着鹤阳田园风光的馨香。这些作品的一大特色,是进泻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理想色彩。故事借助丰富的想像力,创造了一篇篇人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瑰丽神话。以朴素的宇宙运动和变化的进化论,创造了《人类和万物的来源》、《彝族白族本是亲兄弟》、《日月甲马》等神话传说。借助于豪壮、旖旎、丰富、多彩的想像之翼,驰骋于上穹星空,海底龙宫。人神一体,千变万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熔为一炉,气贯山河。这些作品,是从人们精神世界中进放出的艺术花朵。它直接地或曲折地、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产生它的那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宗教、风俗、道德观及审美观,堪称是积淀人类远古社会的活化石。    鹤庆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龙潭之乡、鱼米之乡的美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必然孕生出优美而独特的龙故事、山川风物和名优特产品传说。在鹤庆,一座山(《五老山的传说》)、一条河(《箩漏河》)、一个石(《美人石》)、一潭水(《歌乐潭》)、一棵树(《树木的传说》)、一朵花(《百合香》)、一味药(《草乌和都拉》)都被人们赋予生命,用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理想。这些故事和传说,内容广泛,想像丰富,景、物、人的个性与哲理美,交相辉映。人们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对宇宙的认识,借助于自然界和物来表达,凝聚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人民思想感情和智慧的结晶。把景、物、人融为一体,凸现人生哲理、表现民族精神,是《鹤庆卷》作品中的另一特色。    鹤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民风纯朴,传统节日多姿多彩,文化底蕴丰厚,就必然会产生出反映它们的动人故事。本主故事光彩四溢;历史人物蒋宗汉、杨玉科的故事深沉凝重;机智幽默人物故事中的赵成、倮波是那么大智大勇;传奇故事中的意境又是那么隽永无穷……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尽管他们的面貌、性格、经历、语言各异,均被人们刻画得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他们身上,展示出各族人民共有的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心灵手巧、聪敏机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高尚品质。从作品中,让人们得到关于人生、理想的种种有益启迪,增强人们识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这些故事,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闪耀着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这是本卷的又一特色。    编选入《鹤庆卷》这个集子中的作品,仅只是鹤庆民间文学沧海中的一粟。透过它,折射出鹤庆各族人民的历史光斑,透视出社会发展的年轮,展示出异彩纷呈的风土民情,再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人们追求幸福自由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为理想不屈不挠斗争的信念和决心。它“是人们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己朋友,人民向它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拉法格语)它不但有艺术魅力、娱乐作用、认识价值、现实的教育意义,同时,对研究我国的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学科,都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可把它称做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辑此书,难免得珠失宝,只待今后续编时,再撷英补遗。    章虹宇    2004年12月13日

书籍目录

大理山茶别样红(代前言) 神话 创世神话 劳谷劳泰 人和五谷是怎样来的 虎公虎母造万物 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 兄妹成婚 葫芦传人种 石像什 长寿祖太 妈佛和爹佛 铜鼓老祖包登 传说 本主传说 风流的东山老爷 虹竹 歌仙和花神 月亮姑娘 门神爷是谁 白文的由来 药神 龙的传说 龙神 牟伽陀开辟鹤庆 大力神与二力神 蝌蚪龙与银河 小白龙不应彭家水 牧童和龙女 笛声吹动龙女心 女龙王 龙爪 刘家龙潭 龙耍珠生五谷 风物习俗传说 朝石□山的由来 火把节的来历 祭鸟节 剽羊节 催春节 祭月节 日月甲马 漂河灯 立夏节吃凉粉的由来 清明节上坟为何要插杨柳 五老山 王子城 飞来寺 北衙三宝塔 云鹤楼 火烧桥 鱼山 雷打石 冲牛石 三瓶酒 箩漏河 洗马池 白族妇女服饰的来历 系满襟围腰的由来 抢婚 歌乐潭 呼须 鹤庆干酒 故事 地名故事 鹤庆“屯”、“登”、“营” 虹潭村 松桂 阿隆坝 琵琶山 石崖村 灵母山、鹦鹉水与鹦哥浦 公鸡石与癞石坡 人物故事 诸葛亮的故事 “一箭”之地 斩蛇留五宝 黄坪火把节 孟获“空城”退诸葛 忽必烈与火把山 建文皇帝的故事 “建文还有白云山” 油炸关 眠龙洞 渡龙桥 紫金皇帝的下落 蒋宗汉的故事 捉蟒得宝刀 天生桥救牧童 火牛阵大败洋鬼子 福水灌福地 红军故事 红军三万三,路过波罗庄 慈母泉 贺龙泉 对弈 草鞋田与骡子地 刘三得宝 五角红星 红军帽 红军树 “红军好”鸟 生活故事 赛宝 啊呀呀 赌鬼偷卖生死簿 懒汉与懒鬼 牛皮圣旨 亲姊妹不如破篦子 石头妹 金豆子 拣金子 玉花瓶 麻雀田 治懒病 三月桃与筛子水 幻想故事 雁池海 石葫芦 青蛙讨媳妇 杜鹃鸟 泥鳅的来历 水牛报仇 牛与狗 马、驴和骡子为何没有角 黄鳝和水牛 猫为什么吃耗子 马蜂和蜜蜂为何结仇 熊和兔的故事 鹦鹉仙子 草乌和都拉 梧桐树 树木和石头 当归的故事 当归鸟 树的故事 南瓜娃娃讨媳妇 …… 笑话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鹤庆卷》编辑推荐:鹤庆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龙潭之乡、鱼米之乡的美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必然孕生出优美而独特的龙故事、山川风物和名优特产品传说。在鹤庆,一座山(《五老山的传说》)、一条河(《箩漏河》)、一个石(《美人石》)、一潭水(《歌乐潭》)、一棵树(《树木的传说》)、一朵花(《百合香》)、一味药(《草乌和都拉》)都被人们赋予生命,用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理想。这些故事和传说,内容广泛,想像丰富,景、物、人的个性与哲理美,交相辉映。人们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对宇宙的认识,借助于自然界和物来表达,凝聚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人民思想感情和智慧的结晶。把景、物、人融为一体,凸现人生哲理、表现民族精神,是《鹤庆卷》作品中的另一特色。

前言

春天的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集)、《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设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欧剑先生、副总编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断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1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  我们的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    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剽羊节(白族) 古时候,在鹤庆县西山安乐坝村中,有一个九十九岁的老妈妈。她是个打猎的好手,人们都叫她猎妈。那时,西山人的生活全靠打猎为生,猎妈带领着乡亲们,一年四季,在山里打猎。 有一天,猎妈同猎人们追捕着一只老熊。追到黄精洞时,老熊就地一滚,变成了一只花斑猛虎。猎妈正要放箭,猛虎突然说起话来:“猎妈,你先别放箭。平时,我的子孙常对我说,你是一个好猎手,只要遇上了你,就没有谁能逃走。我可不信,今天,我俩可以较量一下。你若在一百步远的地方,连放三箭射中了我,山里的野物,就随你捕捉。要是三箭射不中我,嘿嘿,对不起,你们西山的人就给我当奴隶,打的野兽送给我吃。” 猎妈听了猛虎的话,回答道:“那就让你亲眼看看吧!不过我只让你尝尝弩箭的滋味,不想把你射死!”猎妈取下箭头,把箭杆放在弓上,端起弩架,一连三箭,像流星一样,“嗖嗖嗖”直向猛虎射去。 原来,这只猛虎是一个魔鬼变的,它为了独霸西山,便想了这个花招,想着猎妈三箭射不中它,就可让猎妈做它的奴隶,猎捕各种野物供它吃。魔鬼只顾自己好算盘,没料到猎妈箭术高超。猎妈的三支箭杆,第一箭直射猛虎左眼,第二箭直射猛虎右眼,第三箭直射猛虎额心。三箭射完,猛虎早吓得像筛糠一样。猎妈收起弓箭,走到猛虎身边:“这下,你可服输了吧!”猛虎却耍起赖来:“你虽三箭都射中了我,可你身边的人不一定射中我;只要你们西山区所有的人,都能像你一样射中我,我就服输。” 猎妈和她身边的猎人们听了猛虎的话,都非常气愤。一个个都端弓搭箭,要给猛虎一点厉害看看。狡猾的猛虎却嚷开了:“别忙!别忙!今天你们的人还没到齐,我今天也还没吃东西,肚子有点饿了,要回家吃东西去。你们明天再到这儿来,我们再见高低吧!”猛虎说完,一头钻进黄精洞中,再也不露面了。 猎妈和猎手们见猛虎逃了,忙回到村中,连夜操练兵马准备第二天同猛虎比高低。猎妈先派人到各村召唤人,接着在村中的山坪中烧起一大堆柴火,再竖立一棵大松杆,用一根麻绳,拴了一只羊,悬挂在松杆顶端。 这夜,猎妈烧起熊熊的火堆,来山坪练武的人,敲着木鼓,吹着唢呐,唱着山歌,十分热闹。他们依次在远离悬挂羊子一百步远的地方端弓瞄准,练习箭法。一支支弩箭,都射中悬挂着的羊。但猎妈却不满意,她认真指点着练箭的人,直到人人的弩箭,都能射中拴羊的麻绳,方才罢休。 雄鸡唤出了太阳,猎妈才叫练箭的人们歇息。她用箭射断拴羊绳,让悬挂在松杆上的羊落进火堆中。羊肉烤熟了,人们用刀剐着羊肉饱餐一顿,便向黄精洞进发。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鹤庆卷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