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他说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01
ISBN:9787561336908
作者:熊逸
页数:283页

作者简介

关于“熊逸说史”:希望你能够习惯这种诗经说名的方式--虽然貌似“大话”,其实却是“正说”,虽然貌似诙谐的游戏,其实却隐藏着思考的题目;虽然貌似讲古,其实却千丝万缕地关联着当下。
讲经说史,在经史之外,讲的还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在骗局和迷雾中磨练眼力的方法,还有其他种种。这套书会慢慢把国学经典一部部讲来,用最轻松的语言来解读最晦涩的思想和最费解的历中我。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想从得到轻松一乐,那这套书无疑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如果你在笑过之后还多了几分思考,并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那样的话……

书籍目录

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不丑不要轻信简体字·古人怎样起名字公孙和公孙先生宁死也不能坏了规矩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晏婴,齐国的好总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什么不是八百年?孟子编排河南人史上第一代气功大师舌战群儒做人不能太谦虚圣人的医保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佛门孔子和道家佛陀《尚书》错了还是《孟子》错了?匈奴版秦桧天作孽,人作孽抛开天,只谈人宁可自杀,不可坐牢孟子的乌托邦孟子的天使不是查理的天使励志书的祖师爷励志:个人努力真的重要吗?孟子对求职者的重要忠告被误解的“与人为善”柳下惠姓甚名谁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天时不如地利:一句被误读的名言别把“人和”当团结孔乙己读书法孟子评书小段装病是儒家的一项优良传统山中宰相帝王师绵羊世界看谁读书最仔细沙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那么多的金子都哪里去了?边城孟子千万别听孟子的和小人同行别把孝道当伦理显微镜下看圣人挑唆一场侵略战争有了错误改不改?和圣人相提并论孟子的工资条令狐冲的学费征收卑鄙税拿拿架子谁是小人起名字的阴损典范怨天不尤人当官要不要领薪水孟子的GPS路线分析刺儿头王充谢幕:不要相信我的话

编辑推荐

你不妨把这本书《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2)当做一部益智游戏手册,一边看,一边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静下心来想一想,看看我们头脑中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不是真的毋庸质疑?对于经典和历史,历代的统治者们大多都有着一套套高明的剪辑和宣传功夫,他们是很会用真话来说谎的,而不上当的人永远是少数中的少数。    还要记住:看这本书《孟子他说: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2)的时候不要轻易就下结论哦,你掌握的资讯越丰富,也就越能够体会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可绝对不仅仅是把历史和典籍做了些通俗化的说明而已呀。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有多少错误早已让我们信以为真?有多少谎言早已让我们习为为常?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历史很有些做侦探的乐趣。——而我能做到的,也只是帮你油印一套《小侦探入门》罢了。    [以史为镜]这话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这面镜子真就那么可靠吗?灰尘擦干净了没有?镜面是不是平的?如果我们对着一面哈哈镜穿西装、打领带,大摇大摆地出门而去……——我能做到的,也只是借你一块抹布罢了。    要读史,先读经。由史读经,由经读史,经书和史书是分不开的。——我能做到的,也只是借你一瓶胶水罢了。    经典并不一定都是面目可憎的,读书也并不一定非要正襟危坐。但深入浅出到底是个高标准,我力争深到通透、浅到诙谐,让这本书能使各位在休闲解闷之余多少活动活动脑子。这是件侯宝林讲解《管谁编》的工作,嗯,想法虽然可嘉,效果如何去不是我能说了算的。——我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帮侯老把好史料关罢了。    希望你能够习惯这种讲经说史的方式——虽然貌似“大话”,其实却是“正说”;虽然貌似诙谐的游戏,其实却隐藏着思考的题目;虽然貌似讲古,其实却千丝万缕地关联着当下。     讲经说史,在经史之外,讲的还有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还有在骗局和迷雾中磨练眼力的方法,还有其他种种。这套书会慢慢把国学经典一部部讲来,用最轻松的语言来解读最晦涩的思想和最费解的历史。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想从中得到轻松一乐,那这套书无疑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如果你在笑过之后还多了几分思考,并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那样的话……

章节摘录

书摘“梁惠王篇”结束,“公孙丑篇”开场。    在“梁惠王篇”里,孟老师主要是和国际上的一些大人物交往,而在本篇当中,五花八门的家伙们将使故事的场面变得更加热闹。    作为《孟子》本节篇名的“公孙丑”三个字其实是个人名。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应该很庆幸自己不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课堂上,不然的话,同学们肯定会拿他这个古怪名字编排出不少龌龊外号来。对了,说到“丑”,我们在上一本书里不是还见识过一个名叫“恶”的家伙吗?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古代这些做父母的也太不拿自己的孩子当回事了,怎么给孩子瞎起名字呢,你当这是新新人类起网名哪?    转念一想,嗯,古人不可能那么前卫,这样看来,“丑”、“恶”这种字眼在孟子的时代恐怕并不像我们现在看上去那么丑恶。所以呢,大家别按读武侠小说的习惯,一眼就把公孙丑先生当成那种只配使金背砍山刀之类粗俗兵刃的反派角色。    对最不起眼的小事,也不妨刨根问底一番,看看能不能刨出萝卜带出泥。    ——公孙丑为什么叫公孙丑?难道为了跟“木子美”配成对联?嗯,这还真不是没有先例,陈寅恪当年就曾拿“孙行者”作为上联给考生出题,标准答案是“胡适之”。    公孙丑的答案是:丑,可能不丑。呵呵,这可不是和尚打机锋,且听我来讲讲古。说到这个“丑”字的意思,晚清时期发生过一起著名大案,史称“《苏报》案”,案件的焦点就在这个“丑”字上——可以说,这个字的背后牵涉着好几颗很值钱很值钱的人头。如果这个“丑”字真是丑的,那这几颗人头恐怕也就没法在脖子上继续待着了——这还是往轻了说,如果按照当时的法律条文铁面无私地来判,九成该是凌迟。    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大多数中国人最感窝心的时间:晚清,慈禧太后当政的时候。    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大多数中国人最感耻辱的地点:租界区。    在这个最窝心的时间,最耻辱的地点,有几个愤青和愤中们在租界区正忙活着开办报纸,他们在一份叫做《苏报》的无名小报上大肆发表煽动性言论,其愤青程度是现代的counterparts绝对不敢想像的,最后居然在报纸上对当朝天子指名道姓骂大街,说出什么“载湉小丑”这样的话来!这个“载湉”可不是阿猫阿狗,人家是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一看,嘿,欺负人也没有这样的啊,古往今来的皇上们哪有受过这种待遇的!怎么办?当然要严办!于是下令地方官府,迅速逮捕《苏报》一干人等!    《苏报》这些愤青、愤中们都是些什么人呢?其实没有一个不是我们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有蔡元培,有邹容,有章士钊,骂光绪皇帝是小丑的那位仁兄更不是什么无名小辈,乃是堂堂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他老先生的书现在还有不少读者呢。    这案子派到江苏地方长官俞明震头上,俞大人一捉摸:我们官僚机构向来是以办事效率低下著称的,这次自然也不能例外,对了,还有件事要记得:先把风声放出去,然后再抓人。    风声吹了又吹,鞋带系了又系,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一众官差终于以春游的速度抓人来了。P3-4


 孟子他说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和第一本不同,这本的语言少了写诙谐,多了点严肃。作者那七拐八弯的思路也收敛了不少,当然乐趣也就减少了。此外,这书里的例子比前一本来得更难理解,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广……总之我看得相当自卑……听说老熊有可能才3、40岁,若真如此,那我非常有撞墙的冲动。
  •     市面上总是有很多解读经典的书籍,比如解读《论语》《庄子》《老子》《孟子》之类的,如果把这些书比喻成竹荪,有的书作者是个好大厨,配料是为了突出竹荪的鲜美,有的作者用浓油大酱烧竹荪,读者吃起来不知道吃的是竹荪还是厨子配的大酱。大酱很鲜美,但是夺了竹荪的味道,喧宾夺主了。很遗憾,本书就是用大酱在烧竹荪。作者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耍花枪,让读者惊叹于自己的博学,反而忘了看这书是为了读《孟子》。
  •     在读史之前,发现《孟子他说》是被推荐的一本书,据称作者语调诙谐,旁征博引,底蕴深厚,我废了好大劲,实在没能买到第一本,只好有些失望的拿到II,可惜,面对的是更多的失望。最近看来,大多数史书实在无法满足我的要求,尤其是他人介绍性质的历史书籍,人们总是停留在历史文档的只言片语之中,无法形成一个系统而连贯的思考,人们总是关注着细枝末节的内容,或者说是对于我来说无用的细节之上,比如,我实在不明白,我了解姓和氏在古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就像我不知道张飞他姥姥家姓什么和我没关系一样!我很同情历史学家,他们总是需要在有限的资料中试图寻找一个完整的路线把许多事情拼凑在一起,这无疑是一场万分坚信的劳动,我表示万分钦佩,但是目前就我所见为数不多的几本历史介绍书籍,作者并未做到这一点,他们不过是在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然后加上他自己不算高明的引申而已,当然,还包括了一些诙谐的手法——虽然我感觉用的实在不够恰当。看起来,我还是比较适合直接去看历史原文……

精彩短评 (总计88条)

  •     不错的书,风趣但是不失严谨,对一些传统的解释也独具匠细腻
  •     讲的有点吊儿郎当的,内容还好。
  •     就像宋丹丹说的:看了XX1就想看XX2,而且对XX3是相当的期待!但可惜了,据说XX3给毙了。。。
  •     比市面上的新语言“翻译”古书或戏说、励志强得多。好熊在此小试牛刀。到了春秋大义就露出其考据学者的真面目了。写书能如此内外兼修的不多。
  •     好熊的文章是需要认真的剥离他貌似玩世不恭的一面认真的阅读的,就是有些啰嗦。这只熊实在太分裂了,又写“学术著作”又写貌似恐怖小说的推理小说或者说是披了这个两个马甲的“学术著作”。(一下披两个马甲,够诡异吧)孟子是民本主义者,他说过老百姓是顶顶重要的而皇上就不算什么了。所以杀人无算的朱屠夫就把他老人家从文庙扔了出来剥夺了他老人家吃冷猪肉的资格。孟子的人格是强势人格。我们也要像他那样,时时养自己胸中的浩然正气,舍身取义!有热血敢担当!就这样吧,我可不敢过多的评价好熊先生。我可打不过一头熊啊!乖一点乖一点!
  •     楼上景兰的说法值得熊逸参考。
  •     基本是熊逸这猥琐男的《孟子》观后感吧,第一回看简直惊为天人,妈的,怎么有人可以知道这么多,东拉西扯,从金庸到海德格尔,从姓氏到皮包公司,不过有时就稍显啰嗦就是了,尤其是想读第二编的时候。不过对于我这个文盲级的读者,这书真是太好了,大批吹牛的谈资(不过回想一下,作者真的不是在讲孟子,很多篇我回去看孟子的原文,始终怀疑自己从未见过……),不多说,好书,全系列三套,都是好书。
  •     这本看得有那么点儿囫囵吞枣。。。
  •     还是枝蔓太多,节奏慢
  •     无需多言
  •       书的特色很明显:用诙谐幽默彻底颠覆你的历史观。但是感觉和《明朝那些事儿》风格相似,不知道谁先谁后哦*-*
      很佩服作者的博学,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呵呵
  •     没话说~
  •     很喜欢孟子他说这一系列的书,很扩展知识面,尤其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似乎也与以前不同啦!啦啦啦啦\(^o^)/~
  •     无限八卦在历史里面。
  •     我顶楼上的,除去那些乱七八糟的rap,书的内容其实很有启发性
  •     我是免费赠品得到的,书的印刷相当的漂亮就是质量不是很高的了,书讲孟子,但有限像滑稽的形式来讲,但又不像是很滑稽不过读来,可以对历史上的一些制度有一些了解,在这一点上,作者倒是很用功的,说的也明白,读来可以增进对历史上的制度,常识的了解,但说理解孟子,怕是不可能的。这种书呀,还是可以一读,但绝对不是经典欢迎交流,请进入我的博客:[...]或从空间进入
  •     熊逸以他一贯风格解读孟子,读来轻松而充满乐趣。
  •     3、40岁有这样的博学很正常~~~
  •     TO:玖盅酒
    我认同您的观点,也绝不反对该书在和欣赏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实上,我并不认为历史书籍应该使用严肃或者任何一种限定的手法来写。
    事实上,我只是在从我个人的需求上阅读书籍,不论是历史,还是其他任何,我只关注个人的关注点,至于更多的内容,并不在我的视野之内。
    所以,才导致了我对这本书如此的评价,可能我的评价给大家带来了误会,我表示抱歉。
    我的评论希望表达的观点是:从我的需求和我的角度出发,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无疑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当然,这也限于我个人的阅读能力。
  •     简单的娓娓道来
  •     楼主真搞笑,你要“有用”,读史书作甚?应该去读成功学。
  •     熊大这本书写的轻松幽默,内容丰富,好书。
  •     这本书值得一看,对国学会有新思考。可惜第一本没有货了
  •     好熊《八戒说禅》和《春秋大义》出版后,分别说过如下的话
    …………………………………………………………
    本书不建议以下人士阅读:
      (1)信佛的人。——因为毕竟不是魏晋隋唐了,现在信佛的人通常很排斥钻研佛理的做法,所以看到这种书或这种人,往往会引动嗔念,坏了自家修行。
      (2)喜欢机锋公案之“情趣”的人。——因为本书基本不讲这些内容,只讲了它们的原理和个别例子,讲得还比较煞风景。
      (3)励志书的热心购买者。——必须承认,我写的东西从来都对励志有害,不仅是这本书。
      (4)试图从佛教当中寻找心灵鸡汤的人。——真相往往是残酷的,幸好人们并不需要依靠真相活着。
      (5)读书注重实用性的人。——本书毫无实用价值,不能使年轻人奋发、中年人坚强、老年人宽慰,也不能让人学到有着佛教包装的为人处事的战斗经验或者办公室生存法则
    ………………………………………………
    我追求的是一种无用之学,纯粹为了满足好奇心,所以本文只是作一种解剖或推理工作而已。加之本人天性凉薄、冷血无情,所以对儒学既不弘扬,也不打倒;既没有脉脉温情,也没有深仇大恨;既不从中寻找对现实社会的助益,也不会借助对几条道德格言的感悟来给大家讲解做人的道理(我自己就是个很糟糕的家伙,真让我讲这些,首先我就说不服自己。当然,儒学的核心是政治理论,这是首先要搞清楚的
    …………………………………………
    可见好书是靠缘分的,能不能喜欢,就看你抱什么样的态度
  •     未读过孟子,然此他说却觉不错,生活哲理蕴含其中,细细体会,不仅受用,其乐无穷。
  •     让我对孟子有了新的看法
  •       市面上总是有很多解读经典的书籍,比如解读《论语》《庄子》《老子》《孟子》之类的,如果把这些书比喻成竹荪,有的书作者是个好大厨,配料是为了突出竹荪的鲜美,有的作者用浓油大酱烧竹荪,读者吃起来不知道吃的是竹荪还是厨子配的大酱。
      
      大酱很鲜美,但是夺了竹荪的味道,喧宾夺主了。
      
      很遗憾,本书就是用大酱在烧竹荪。作者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耍花枪,让读者惊叹于自己的博学,反而忘了看这书是为了读《孟子》。
      
  •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楼主无缘。
  •     入门书籍
  •     电子
  •     也掉进自己的怪圈了~
  •     0934:孟子他说(文字过于啰嗦,想法是让读者轻松点,但是外插花频频,显得不够严谨)
  •     以诗经说名的方式说史,貌似诙谐的游戏,却隐藏着思考的题目;虽然貌似讲古,其实却千丝万缕地关联着当下。如果你读书的目的只是想得到轻松一乐,那这套书无疑会满足你的需要,但如果你在笑过之后还多了几分思考,并且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那样的话…
  •     当了个当,当了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
  •     不错,值得一读。深入浅出。
  •     全封的没翻开看就买了这本书,回去拆开塑皮,翻了几页顿觉上当了,什么乱78的调调啊。
    不知道过了多久的某一个很无聊的下午,信手捡起这本书,胡乱的翻看,看着看着竟然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很戏谑的调调,其实适应了觉得还可。正经的史书多得看不完,偶尔看看怪里怪气的史评也还蛮好玩。
  •     我觉得这书真不错,开始被那些乱七八糟的rap弄晕了,几乎想放弃,后来发现其实不看rap的话也越来越有趣。作者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下自己的读者群是什么了?想看这书的人一般都有些基础知识,一上来就太下里巴人亲民了,亲的就不是自己的读者了。
  •       和第一本不同,这本的语言少了写诙谐,多了点严肃。作者那七拐八弯的思路也收敛了不少,当然乐趣也就减少了。此外,这书里的例子比前一本来得更难理解,涉及的知识面也更广……总之我看得相当自卑……听说老熊有可能才3、40岁,若真如此,那我非常有撞墙的冲动。
  •     我的启蒙书,07年在天涯网第一次读好熊的书,被他的逻辑性、丰富的知识与思想的启蒙征服了,从此爱上了看他的书。读了他的书,把学校里学的谬论给修正了。
  •     愈发借古讽今 还好 但就想了解先秦历史的人来说 还是青铜时代较好
  •     这个看上去不太像书,比较像帖子的整合,说到哪是哪有点太过了。
  •       所谓“国学”之热,在“行为艺术”蔚然成风的当下,实在亦难脱嫌疑。新刊旧籍之争先恐后,不免令后来者茫然无所从。在学堂耗费美好时光,大抵学了些什么,“一说便俗”。倘有幸遇着名副其实的先生,或者偶然撞见一两本指示门径的秘笈,开了天眼,大致也就具备了披沙拣金的识见,我们那点有限的时间与金钱也才可免于无奈下的“被挥霍”。
      熊逸的《孟子他说》出了两册,其实也就是《梁惠王章句》与《公孙丑章句》,《孟子》七篇,看这情形应该会写七本。他的那些“大话”,不是鲜笃笃的鸡汤。要说诙谐,其实冷峻;要说讲古,其实普世。他读的书不惟不多,他可以读的,自然从理论上说人人可读,而如何读却大有讲究。熊逸之读指示了由此及彼的法门,而“由此及彼”的第一要义,为务求“此”之真相,探究其故,我们方能明白我们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而来。
      熊十力曾谈及读经应取之态度,在“疑”与“信”。
      “读书贵能疑。疑者,所见未真心,心怀犹豫,因此,多方抉择,所以求事理之真是。而非以一切狐疑为足尚也。读书贵笃信。信者,因读书而有得,引申以长,触类旁通。所知既博,所守必约。”
      具此两种态度,读书始有长进。所谓“真笃信者,每以能疑而始成其信。真能疑者,恒精于抉择,而不终陷于疑。”二者兼资,无可偏尚,则可不失之疏惑矣。于熊逸而言,梳理误读,探求正解,正是“疑”“信”之笃行。且具体到某章某句某字,传统经师的活计乾嘉已然做到极致,熊逸用力处止在“授之以渔”。又不时抽空做些古代文化常识的普及,譬如“姓”与“氏”,譬如天文,譬如舆服,虽然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衣食住行》这样的普及读物,但温故知新总是夫子教诲。
      当然,熊逸并非只能作此种笔调,他亦可正襟危坐,《春秋大义:隐公元年》五十万字止说了半年,其征引文献之丰富,足令许多扯着学术大旗的专家们汗颜。倘若《孟子他说》换身行头,不妨另题《孟子探故》亦可,然因此会吓退多少读者还真不好说。读书实在是一种小众的消遣,印数三千,或者一万,于亿万国人而言,仍然少之又少。不放弃一个还买书读书的读者,使其读时不半途而废,读后有所思,进而再去深究所以,想来应该是熊逸念兹在兹的初衷。
      
  •     TO haydenzhang:
    你的话提示了我,确实如此,好像这个问题我以前在古道视野上谈到过,有些的东西需要主题阅读,有针对性的为了解决问题而读,但是有些书需要单纯的体会、感受,而非分析或者评判是否“有用”,可能是因为自己读的时候没有太多感觉吧,所以没往这个方向想过
  •     我开始看的时候也不太认同作者的调调,翻了好些日子总还是停留在前面好些页,然后慢慢体会到不一样的趣味。由开始的不太当回事到最后迫不及待的琢磨阅读,到贰,到现在各处搜寻叁。
    看附录的作者的其他文章,便能看出作者故作诙谐的笔锋写孟子是处于一种独特的视觉。说经非说经,谈史非谈史,这只是为了能够让你轻松的带你进入一个古老文学的殿堂。认真审读,你会慢慢发现许多恍然大悟的乐趣。并且,当你掌握的知识资讯越多的时候,你更能够体会个中的知识。这套书,并不是一次看完你就能够理解的,我现在也是在进行第二次的阅读,因为,每次阅读你会发现得到多一点更一点的理解与体会。
  •     熊逸好扯,真的好能扯。这一系列三本,对原文的通俗搞笑式翻译比较没有意思,倒是扯开出去谈的考据话题比较有趣
  •     废话太多,精简之后三本书也就一点。这个单位时间收益太低了……
  •     韶得一笔雕凿
  •     我不得不说,由于我们所受的极其有限的教育造成的偏见,单看史书原文实在会造成太多的误解和片面观点。这是我读了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和网上所谓一些战国历史爱好者的帖子后得出的结论。
    楼主认为“了解姓和氏在古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只能说明您个人对上古历史并不是采取一种真正关怀的态度。当然,这本书的封面包装给人的印象就和那些出滥的、不大负责的读经书一样,这与内文的戏谑的语调倒很一致,但脱掉外衣,其内核还是比较严肃的。
  •     好书!熊逸的书,很值得细细的品赏。。。
  •     熊逸是有观点的。保护熊逸,人人有责。
  •     调侃历史可以激起读者的兴趣,大大增强可读性,这点个人很欣赏但是总觉着本书调侃过度,读起来觉着废话连篇,有点累赘,历史人物也有点被他扭曲了
  •     讲公孙丑章,对内容的讲解往往一笔带过,集中论述名物概念与历史考据。熊老怪真当是才华横溢,啥都能扯,随便一点信手荡开就是又一个大千世界,堪称扯淡界的战斗机。偶尔还能严肃一下,写一篇绵羊世界。能紧能松,收放自如,这等功力实在是羡慕不来。
  •     各人选择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如果你觉得一本书的好与不好只应该以“对你有没有用”这样的标准来分类的话 这本书确实不是你该选择的
  •     我一直订阅古道的博客,而熊大的作品,算的上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了。最喜欢的就是他很严谨的科学态度。
    与古道的观点正好相反,熊大的作品给我感觉正是能通过寻找历史的矛盾从而跳出整个细节历史的框架。可惜,我还没读孟子他说,因为我看到《春秋大义》的时候,就暂不敢看其他书了。他的无用之学,曾看的我满头大汗,黑白不明。
    古道的话倒让我想起主题阅读来,虽然主题阅读效率高, 但明显的是熊大的书需要用舍弃旧观念的体会阅读法。也让我想起自己对《学习的艺术》一书也因为感觉对我没用而评了低分。以此看来,主题阅读是不能拿来作为评书的标准的。略读泛读就更不能进行评判了。
  •     语言诙谐幽默,读来妙趣横生,喜欢。
  •     好好好
  •     难得的好作者
  •     网上看过,友情赞助!
  •     这个熊逸,天涯的ID是“好熊熊逸”,写“春秋大义”什么的,博是博,好像有点走火入魔。
  •     单纯的想知道楼主想获得什么?
    PS:我觉得楼主的这篇东西,与其放在书评里,不如放在日记里。我觉得楼主理解错了“书评”的概念。
  •     很有意思。
  •     之前已经在天涯上看过,认为还是值得一读。所以购买一本来支持作者
  •     熊逸这本写的随意了点,作者过于娱乐化大众化了,但抛开形式,内核还是比较严谨的
  •     喜欢这种诙谐搞笑的
  •     熊逸的历史框架型和知识储备量明显高于这个时代的学者。
  •     平易版毁三观
  •       在读史之前,发现《孟子他说》是被推荐的一本书,据称作者语调诙谐,旁征博引,底蕴深厚,我废了好大劲,实在没能买到第一本,只好有些失望的拿到II,可惜,面对的是更多的失望。
      
      最近看来,大多数史书实在无法满足我的要求,尤其是他人介绍性质的历史书籍,人们总是停留在历史文档的只言片语之中,无法形成一个系统而连贯的思考,人们总是关注着细枝末节的内容,或者说是对于我来说无用的细节之上,比如,我实在不明白,我了解姓和氏在古代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就像我不知道张飞他姥姥家姓什么和我没关系一样!
      
      我很同情历史学家,他们总是需要在有限的资料中试图寻找一个完整的路线把许多事情拼凑在一起,这无疑是一场万分坚信的劳动,我表示万分钦佩,但是目前就我所见为数不多的几本历史介绍书籍,作者并未做到这一点,他们不过是在把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然后加上他自己不算高明的引申而已,当然,还包括了一些诙谐的手法——虽然我感觉用的实在不够恰当。
      
      看起来,我还是比较适合直接去看历史原文……
      
      
  •     书店买不到,找到JOYO,真还有。第一本什么时候到货?
  •     笔调轻松,语言清新、诙谐,赞!
  •     小熊。可关注。
  •     呵呵,很多地方透着小聪明,要有足够的信息量才能完全看懂每个调侃~信息量不足会觉得好多地方莫名其妙~
  •     故作有趣,痕迹太重,作者挑战张载,1v5那段不错
  •     调侃太多,作者君一定会认为这是黑历史的。
  •     16书25,孟子他说2。这书放了好几年,一翻还是错版书,装订反了,只好反着看了[呲牙]熊逸老兄乃逸才,讲孟子愣是讲出了马三立的赶脚,这手段好手了得[抱拳]此书副标题是"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俺以为,皇帝就是喜欢愚民,好比人喜欢养狗,喜欢的就是愚忠嘛,没啥可说的。不过,皇帝一紧张,后果很严重,朱重八不是读孟子而震怒,删了85条么?俺又忆皇帝的新装,寻思着皇帝有那么笨么?他岂不知自己光屁股?可皇帝就是要堂而皇之地光腚,看天下谁敢不高呼万岁高声赞美?
  •     以今喻史的手法总是让人很欢乐的 多看一点总没害处
  •     渐入佳境,公孙丑篇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囿于孟子一书,其余名字学,文字学之类也得益不少,人渊博以后就容易不自觉咳珠啐玉,你真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从他那里学到东西
  •     问题还是老问题,跳脱以至于显得有些轻浮。亮点还是老亮点,纵横无碍,考据严谨。(不要问我为什么相反的两种风格能这么糅到一起,反正他就是做到了)在忠于历史之上论述历史果然有多困难啊
  •     孟子一,看得快意兴发,孟子二,拍案叫绝。熊逸,是个牛人。
  •     作者早期的作品,有点啰嗦,各种段子,太燥。
  •     电子版陆续刷完。有趣归有趣,还是太枝蔓了,东拉西扯。他的《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算是“痛改前非”之作吧
  •     和1一样也是在手机上看的,这些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好看,但是缺点就是看完没有记住多少
  •     前段日子流行白话讲史,现在流行白话读经。看在作者鲜明的爱憎和求索的科学态度上,颇为赞同。唯一让爱书的人郁闷的是,留白太多,注水太多
  •       整本书的风格感觉有点变化,有的时候比较不正经,有的时候论调比较严肃。总体而言,对于每句话都要有一个解释的古文诠释来说,作者的发挥还是不错的。不是专门研究古文的,看看有不少东西有新意。
      这里要推荐一下,关于天时地利人和的那几章,特别是背孤击虚的解释,我确实从来没有看见过。解释的很详细,连带的后人往上加的八卦五行什么的,感觉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样看,那些算命软件还是有点道理的,背孤击虚相当于算法,根据算法实现了一个软件,给个入参,就能得到出参了。
  •     感觉没第一本写得好。而且主要是拿孟子说事,大部分其实和孟子无关。
  •     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     於是《孟子》成了熊逸筆下的《春秋》
  •     也许是熊逸早期的一本书,风格过于随意,很多废话故意把本来严肃的主题搞得无厘头,让我大失所望
  •     君子爱人重在德行,小人爱人姑息纵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