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12
ISBN:9787309117468
作者:李宏昀

《维特根斯坦》的笔记-第四章 走进《逻辑哲学论》 - 第四章 走进《逻辑哲学论》

▲有关读书作者的见解(exactly,认同感)读书的乐趣,究竟在于从书中学到自己本来不知道的新鲜事,还是在于从书中读到自己已有的东西?在我看来乐趣主要在于后者:生活中,人常常能积累起这样那样的思想感悟,想说出来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它们只是些模糊的预感和冲动,这些朦胧的感受在写作者那里获得了明晰感人的表达形式——于是阅读者就能借助书本看透自己的心灵,借作者的酒杯一浇自己的块垒了。一般地,都认为读书的作用是让人“日知其所亡”,给人以新的东西;但这“新的东西”倘若不是人本来就有的,单靠书本就能凭空把它加到人身上吗?其实书本所做的不过是把人气质中已有的因素加以唤醒、予以印证。人的气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这变化要靠生活经历来塑造,不能单靠书本●教科书是第一类乐趣,《逻辑哲学论》是第二类●由上引出:读懂书,要先对书中所表达的东西有所思考或者有所经历。才能“唤醒”、“印证”●《逻辑哲学论》结构独特,维不屑于对思想进行论证(前面章节有具体说)(和工科的思维一样,感觉自己和维有些地方还挺像的)●哲学部分:“逻辑”的世界包含一切可能存在的事实——即一切我们能够想象出来的事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不符合物理规律的世界,但无法想象一个不符合逻辑规律的世界。●自己觉得哲学有时候是nonsense,觉得自己像“兔子皮毛深处的寄生虫”,:像“因果律”这种东西,逻辑确实不能保证它的绝对正确;但是既然人要构成知识就必须依靠它,人在生活中更不能不相信它,那么哲学家们何必为了给它寻找一个“根据”而煞费苦心呢?●《逻辑》“解决”哲学问题的方式:通过为思想的表达式划清界限而把哲学问题取消掉,其中有些“问题”被化解为“事实”而予以接受。●P62 论证《逻辑》是无意义的,我认为是这本书的矛盾○(自己没有认真去看怎样算有意义、怎样算没意义的)在登上高处之后他必须把梯子扔掉《庄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ponderable question from the writer:既然没有意义的命题也能起到“梯子”的作业,甚至能让人学会正确地看待世界,那么是不是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语言?语言起作用的方式是不是比当时的维特根斯坦所认为的要丰富得多?对于“意义”的有无是否也应当重新去理解?如果说描述事实的话语让人一看就懂,那么对于那些并非描述事实的、“没有意义”的语言,倘若我们换一种方式去“看”它,它是否就会向我们“显示”出比“事实”更为重要的东西?

《维特根斯坦》的笔记-第一章 维也纳的钢铁王子 - 第一章 维也纳的钢铁王子

影响维特根斯坦的人——叔本华、魏格宁叔本华——彻底的解脱之道唯有清心寡欲、摒弃意志;魏格宁——逻辑和伦理从根本上说是同一个东西;它们无非是对自己的职责; ——不能被自己发现的东西是赋予世界以意义的东西。(这两句话几乎可以概括维特根斯坦一生的实践和洞见)

《维特根斯坦》的笔记-第三章 从从师生到同道 - 第三章 从从师生到同道

●两类哲学家:一类较重理论,给后世留下惊世骇俗的言论;一类只要自己活得心安理得—如芝诺(自己理解:死脑筋类的)。●维特根斯坦犹豫彷徨的所在:把研究那样一些问题当做自己的使命,真的对于生活有意义吗?(芝诺的目的是论证整个感官世界是不真实的,以便让自己满足于精神观的“安宁幸福”)刨根问题地去追问所以然,这样是否有意义?●“他要让洞见获得绝对明晰确定的形式”

《维特根斯坦》的笔记-第二章 分析哲学的先驱 - 第二章 分析哲学的先驱

作者:世间除人以外的一切生灵都有其天造地设的家园,而人却没有能与之融合得天衣无缝的故乡——人是被造到一半就推上路了,他自己是谁,他为何而生,没有谁预先告诉他;置身其中的世界又时时让人感到陌生和威胁,诉求会被世界拒绝,梦想会被世界嘲笑。所以,生灵之中只有人会孤单彷徨,面对终有一死的事实无助地漂泊于世间。维特根斯坦更关心的不是罗素勃论(理发师能不能给自己理发)的解决,而是关于逻辑、语言和世界的本性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作者:(罗素取得的哲学成果较少)——而人要获得心灵的安定,是否不得不在某一点上满足于自欺,否则就得接受漂泊一世的命运?(爱上的是爱情)从这里我们又看到了哲学和“爱”的相通之处:在爱情中要做到不自我欺骗,那又是谈何容易?我们爱上的究竟是对象本人,还是从自己心目中投射到对象的理想?


 维特根斯坦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