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10069467
作者:[美]马克·盖特雷恩
页数:376页

作者简介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
系统讲解艺术基础知识,重点赏析中外名家名作
[ 编辑推荐 ]
基础全面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主题,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分门别类地讲解了所有二维和三维艺术形式,全面认识艺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通俗易懂 作者为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结论配以最适合作为例证的艺术品,以最有感染力的方式,最浅显的文字娓娓道出每件艺术品的精妙之处,使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快速理解抽象的概念。
视野开阔 作者始终以一种开阔包容的视野来阐释艺术的基础理论,选取的艺术品不只限于西方艺术,而是广泛地从全球各个文明的艺术传统精选作品,不限风格,不限年代。
图文并茂 本分册配有插图450余幅,结合书中讲解的知识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便于理解的名家名作,全彩印制,帮助读者直观理解艺术中众多的基本概念,主题和技法。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700 余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分册侧重艺术的基础理论,讨论了艺术的主题和目的,介绍了构成艺术品的艺术元素,进而分门别类地讲解了二维艺术形式(素描、绘画、版画、摄影机和计算机艺术、平面设计)和三维艺术形式(雕塑和装置、手工艺品、建筑)。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与艺术相伴
第2章 艺术是什么?
第3章 艺术的主题
第二部分 艺术语汇
第4章 视觉元素
第5章 设计原则
第三部分 二维媒介
第6章 素描
第7章 绘画
第8章 版画
第9章 摄影机艺术与计算机艺术
第10章 平面设计
第四部分 三维媒介
第11章 雕塑和装置
第12章 手工艺
第13章 建筑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译后记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马克·盖特雷恩(Mark Getlein)原本在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但他很快就被纽约的艺术活动和丰富的博物馆收藏深深地迷住了。他既是钢琴家,也是画家。作为作家和策划编辑,他参与开发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大学文学与艺术课本,包括《艺术史》《非洲艺术史》《哈珀柯林斯世界文学》《朗曼英国文学选》和《朗曼世界文学选》等,本书是作者独立编写的最有名的艺术基础概论课本。
王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曾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现为自由职业者。曾参与翻译《詹森艺术史》《MoMA 亮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精选作品350 件》和《世界艺术地图》等。


 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北京后浪出版公司近年来出版了许多优质书籍,其中《与艺术相伴》系列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本书在国内已经出版了三种不同版本,在国外更是与时俱进地修订了八版,足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这是一本美国通识教育的教材,原本是为了大学生及其他感兴趣的读者撰写的基础性艺术教科书。它概略地介绍了视觉艺术的性质、语汇、媒介和历史,并配上了几百幅来自多种文化、穿越多个世纪的图例,当然,对于艺术类的普及教材,这些只是标准配置,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的文字和配图同样精彩。从读者的反馈可知,无论是学院派的艺术生还是如我一样对视觉艺术具有浓厚兴趣的门外汉都可以从中掌握丰富的视觉艺术知识,作者运用简洁、精准的语言带领读者“闲逛”艺术大花园”的时候,还将让人望而却步的美学理论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润物细无声”地解释给读者听。我认为这本书是本年度让我收获最大的著作。作为一本教材,它没有用佶屈聱牙的深奥理论来吓退普通读者,作为一本通识读物,它也没有为讨好读者,促进销量而用过分谄媚的恶俗语言来降低其严谨的理论水平,本书在两者之间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再挑剔的读者也能从中获得裨益。理论著作的开头部分总是最难啃的,因为只有弄清基本概念之后才能对这门学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学习,所以术语的界定是最难做的工作之一。而本书作者扎实的理论素养保证了这个部分的学术含量。 举例来说,当我们提起艺术家,我们总是有着形形色色的想象标签:特立独行、神经兮兮、挥洒画笔就可以财源滚滚、不受世俗法则约束、创造的作品高深莫测、和作家一样生产的都是精神产品而毫无实用价值……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而本书在解释“艺术家的工作是什么”的时候,作者提出了这么几个解释:首先,艺术家出于某种与人有关的目的而建造建筑物;其次,艺术家要完成的第二个任务是造出不普通的普通物品;艺术家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记录和纪念;艺术家的第四个任务是将未知事物实体化;艺术家的第五项职责是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最后,艺术家能恢复我们的洞察力,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看世界。这六个定义几乎能够涵盖绘画、设计、雕塑、建筑、手工艺等各项视觉艺术要素。而且语言简练平实,能够让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都拍案叫绝。在每一个论点之后,作者都有相关作品实例来印证这些定义,以帮助我们消化和理解。类似这样的理论亮点还有很多,每一个章节结束后还会穿插一篇到两篇3000字左右的艺术小论文,内容涵盖了艺术家简介、思考艺术和跨文化。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的视野极其宽广。在我印象中的艺术通史读物基本都会沿着艺术的历史发展逻辑进行阐述,西方艺术总是从古希腊、古罗马雕塑开始,东方艺术无非就是从青铜器入手。而本书则打通了时间和空间,花了大量篇幅在当代艺术的鉴赏之上。曾经我认为当代艺术是晦涩难懂的,曾经参加一次双年展,几乎完全没有看懂其中的大部分作品。而《认识艺术》这本书则通过大量现代艺术作品的鉴赏告诉我们,当代艺术距离我们的生活再贴近不过了。在一个”照片能够完全记录真实“的年代,艺术还能带来什么?艺术还可以从哪里进行突破?这个从毕加索开始提出的命题被当代艺术继承了下去,当代艺术对于媒介和材料的不断突破,对于表达的不断创新,对于我们想象力的考验,对于我们思维能力的训练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而那些在我们看来荒诞不经的当代艺术,其实也是具有古老传承的。”抽象派“从非洲原始艺术中获得启迪;“印象派“则偷学自日本浮世绘艺术,打破了古典油画的色彩运用;“野兽派”释放了人们对色彩的感受;“达达派”对政治的嘲弄;“先锋派”对时间的理解……经过本书的系统梳理,这些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品都被赋予了划时代的意义。从整个艺术史的宏观角度来看,正是由于这些作品的存在,人类才得以不断突破视觉表达的极限,创造一个个新的奇迹。当代的装置艺术、拼贴艺术直接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索人类不断异化的生活状态,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更加紧密,唯一不同的是我们的生活更加麻木功利浮躁,很难与那些作品产生共鸣,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去多阅读一些通识艺术读物了,我认为本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对于雕塑、建筑这样的三维艺术媒介,作者提出了:环绕、走进、仰望的方法,让我们搁置欣赏二维艺术的方法,从三百六十度去欣赏雕塑的美,学会整体地去欣赏空间之美。当代雕塑还对材料进行了革命:玻璃纤维、织物、花朵都进入了雕塑的领域。对于建筑,作者则通过三幢不同办公楼来梳理古典建筑到现代极简建筑的发展脉络,原来我每天司空见惯的钢筋混凝土上面盖一层玻璃的海上海办公楼都是现代建筑艺术发展的硕果,这种被称之为简约、朴素的国际风格建筑最初源自于1958年在美国建成的西格拉姆大厦,更早我们还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的里程碑产物——埃菲尔铁塔。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的影子,生活因艺术而变得更加充满意义。最后,作为一本教材,本书还有配套的网上学习资源,包括高清图源,相关概念梳理和完整的学习能力测试题。本人在网上实践测试下来,发现其层次鲜明,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强化了我们对书中主要概念的理解。
  •     谈到艺术,我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但也可以算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了。中学时上美术课,我是全班图画第二名(第一名是一个学过美术的同学)。上大学时,知道自己无法从事美术工作了,只能培养一下自己的鉴赏力了。当年,除了买了一些素描和雕塑方面的书看之外,还省吃简用地购买了《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艺术的故事》《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现代绘画辞典》,如果这些书不算什么的话,我还拥有《卢浮尔博物馆藏画》和上下两册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 》。至于后来,在网络上看书,也有一部分美术方面的,还搜了很多图片放到网络相册中。之所以交代前面这些,是为了说明一下,这些书都没有能给我带来阅读《认识艺术》时的强烈感受。《认识艺术》中的“艺术”其实指向的是“视觉艺术”,我们大可不必追究作者用词是否准确,因为那不是这本书的重点。这本书的亮点其实是在“认识”上!我在前面列出的那些书,在介绍美术作品时,往往有四个视角,一是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二是作品鉴赏的角度,三是从作家或作品的字母顺序进行,四是从某一时期或某处馆藏的角度。然而,这本《认识艺术》的角度,与上述书籍完全不一样,因为作者是以“人学习艺术的角度”来撰写的。一个人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虽然可以通过了解艺术史,熟悉作家作品,知道某处馆藏而获得美术方面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永远不会让他拥有对艺术的鉴赏力,因为,拼凑起来的图片,永远不如一个完整的欣赏过程更令人印象深刻。而这个过程就是人的体验。盖特雷恩无疑知道这种欣赏过程的宝贵。因为他是从对艺术的认识,从对艺术家工作的认识,开始他的讲述历程的。在他看来“与艺术相伴”是一种美学的体验——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获得的体验”。这无疑为每个人从理论的角度上,提出欣赏艺术的原则。当我们无法确定一件作品是否是艺术品时,我们只要对照这个原则,放下我们内心的成见和功利化的认识,就可以判断它是否具有艺术价值了。这一点,让我想到了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教师带领学生去欣赏布洛克的抽象绘画的片段,她让学生不要去想画面上的是什么,而只是跟着画面上的线条移动视线,感受那种内心的跃动。而对于“艺术的工作”,盖特雷恩给出了如下的六项任务:1、艺术家出于某种与人有关的目的建造建筑物。2、艺术家造出不普通的普通用品。3、艺术家的重要任务是记录和纪念。4、艺术家的第四个任务是将未知事物实体化。5、艺术家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6、艺术家能恢复我们的洞察力,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看世界。在这里,我们不需要过于执着于这六项指标是否涵盖了所有的艺术家的工作,但我们却能看到,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从生活物品到生活质量,从自由想象到深化思想等方面的帮助。这无疑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艺术家的工作性质。而这一点是任何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书籍中所见不到的内容。除了以人为中心这个特色外,这本书的编排顺序,也极具个性化的色彩,既有对艺术主题多样性的表述,又有对艺术表现手段的介绍,还有不同视觉样式的划分。而且在每一章节的最后,作者还插入了一些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关于思考艺术的小文章。这样的编排,就使得阅读这本书的读者,在本章内容和作者介绍之间进行交互性阅读,既避免了对单一性的内容的阅读疲劳,又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艺术家的生平知识。这样的设计无疑更彰显了人性化阅读的主题。人们常说,美国文化是一种鸡尾酒文化,杂取世界上个类文化的精华,而汇聚出一种新的文化。其他的方面我不知道,但这本书的确可以反映出“鸡尾酒”的特征,既有独特的以人为中心的视角,又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实在是不可多得一部视觉艺术教材。作为本文的结束部分,请容许我从个人的角度,谈一下这本书可能存在的瑕疵。首先,作者虽然广泛涉猎了视觉艺术的各个领域,但有很多著名作品却未见列入,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作者会在“艺术史九讲”中涉及到这些名作;二是大家熟悉的作品没有必要作为引介需要。其次,作者在介绍佛教万字和纳粹党标志的异同时,略有语焉不详的问题,因为如果简单只做符号上的比较的话,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至于对佛教产生误会。再次,虽然在这本书序言里,作者表明了他是以美国为中心来谈对艺术的认识,但在涉及建筑时,他选了日本的木结构建筑作为示例,未免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有点难以接受。最后,让我遗憾的是中国的绘画艺术虽然在本书中出现过,但仅是昙花一现,而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金石艺术和其他一些杰出的工艺艺术,书中却未涉及——这一方面恐怕不是作者视野的问题,而是我们的宣传力度和创新不足的问题了。但愿在这本教材以后的再版过程中,我们能见到更多的属于中国的艺术的内容。
  •     ...因此,美学中所阐述的、模糊地为一般人所信奉的那种以“美”为依据的艺术理论,只不过是把我们——某个圈子里的人们——在过去和现在所喜欢的东西认为是好的罢了。   要为人类的某种活动下定义,就必须了解这一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要了解人类某种活动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就须根据这一活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后果来考察活动本身,而不能单单根据它所给我们的快乐。   如果我们认为某一活动的目的只在于给我们快乐,因而只根据这种快乐来为这项活动下定义,那末,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不正确的。给艺术下定义的情况也正是这样。……   正如那样认为食物的目的和用途是给人快乐的人们不可能认识饮食的真正意义一样,那些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享受的人们也不可能认识艺术的意义和用途,因为他们把享受的这一不正确的、特殊的目的加诸于艺术活动,其实艺术活动的意义是在它和其它生活现象的关系上。只有当人们不再认为吃东西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时,他们才会明白,饮食的意义在于滋养身体。就艺术来说也是这样。只有当人们不再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即享受时,他们才会懂得艺术的意义。把“美”或者说从艺术得来的某种快乐,看作艺术的目的,这不但无助于我们判定艺术是什么,反而把问题引入一个和艺术截然不同的领域——即引入形而上学的、心理学的、生理学的、甚至历史学的探讨。为什么某些人喜欢这一作品,而不喜欢那一作品,为什么另一些人喜欢那一作品等等,因而使得给艺术下定义成为不可能。正像讨论一个人为什么喜欢吃梨而另一个人喜欢吃肉决无助于判定营养的本质是什么一样。讨论艺术中的趣味问题,关于艺术的讨论不知不觉地归结到趣味问题上,不但无助于我们弄清楚被我们称之为艺术的这一人类的特殊活动究竟是什么,反而会使我们根本弄不清楚这个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条理太清晰了,入门的不二选择
  •     细致又细腻 适合门外汉 譬如我
  •     好像是某些国家的课本吧,比想象中枯燥点但很专业的感觉。每天上班在地铁上和大巴上读完的。书中对传统艺术,比如绘画、雕塑等我觉得讲的中规中矩,但由于我是土鳖,所以对现代艺术,尤其是我甚至原来不认为是艺术的艺术的提及和讲解让我大开眼界,我是井底之蛙~~~我爱无知的自己!知识的海洋永远无边无际呀,哈哈~~~
  •     为精神生活打开一片新天地
  •     从功利的角度了解和理解这些知识,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素养,让我们有机会尝试更多的领域。
  •     很幸运,遇到这本书。我的艺术入门书,除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就是它。两本书都是上上之选。这个更加侧重于美术本身。
  •     大概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本看着不会打瞌睡的教科书了
  •     扫盲书 | 最爱导论和建筑两部分
  •     很好的入门书
  •     涉略很广,比起大多数艺术史的书,更接近艺术本质。
  •     铅笔划线读完 Mark Getlein 的这本《认识艺术》'Living with Art' ,不愧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概论教材,成系统,讲故事,视野开阔,深入浅出,各种阅读高潮体验,上次这么虔诚的研读教科书还是大学时哈里德的那两本《物理学基础》…
  •     简明百科全书类
  •     后半部分跳着选感兴趣的章节看的 觉得没有前半部分精彩
  •     力荐,我所见过同样体量最棒的艺术通识教材。介绍艺术最简单的途径无非是按照编年顺序,这种思路能帮助形成一种连贯的思维,讲述艺术史最为合适,但如果想了解风格或是习得技巧就未必适用。赏析艺术的能力,最大的体现不在于说出艺术品所属的流派或是灵感的来源本身,因为对流派的认同或是生活经历,人皆有差异。艺术属于人类群体,就自然应该有很多相通的东西,比如情感共鸣,比如鉴赏和感知的方式,一些深入心灵的体味,甚至是对某种哲学的认同。这本书切入点能满足这些要求,而且真的算是事无巨细,入门也可,用来进阶获取新的养分也可,大赞。
  •     太棒 深入浅出 完全不枯燥 而且铜版纸彩印 看起来就爽啊
  •     这就是一本入门教材,可想而知这个高分有多水了。
  •     认真的看看世界,艺术与美无处不在。用专业的眼光看艺术,广告也有它的美丽。
  •     挺不错的,感觉比艺术的故事好看。(大概)
  •     很详尽的关于艺术的表述,很适合入门者。
  •     艺术领路人啊
  •     通识。
  •     作为一本大众艺术入门读物介绍得比较全面,难能可贵地涉及了非洲、亚洲等非欧美视角的艺术介绍,穿插的艺术家简介也颇为用心。翻译略有问题。谁能告诉我如何记住那些一长串的艺术家名和作品名…
  •     入门级,很棒!
  •     在涵芬樓讀完的,全彩啊,值得收。最近生活充實呢。若我沒看錯,應該是講觀看的藝術,可惜對東方藝術的解讀實在太隔靴搔癢。還是劍橋藝術史比較適合我玩。
  •     这是人家的教科书······突然想到某艺术概论真的是被秒成渣······
  •     作为一个艺术初级爱好者,它让艺术的魅力更完整的呈现在我面前。作者胸有大丘壑,才能让理论也有如此感染力。
  •     几乎无可挑剔
  •     既是入门书,也可以作为进阶读物。
  •     简单的艺术理论入门
  •     前半部分很好,后半部分沦为各种艺术形式的名词解释。
  •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才会更精彩
  •     编年史的艺术史好比挨家挨户串门似的,走着走着丢三落四。后浪的惊喜在于:你眼睁睁看着人类之手把“艺术”这间小屋满满堆砌、垒起,大到房梁结构、小到摆件装饰,清楚明了。
  •     详尽经典的教科书
  •     艺术启蒙
  •     印刷很好,精美,内容也很好,普及对艺术系统认识。
  •     学校图书馆有 挺意外的。铜版纸灯底下反光看着好累...
  •     一本无功无过的普及读物,也或许是我已过了读这种书的年纪?
  •     这是一本艺术类的通识书,对于我这种门外汉开说是接触艺术的一个开端。全书分为几个不同的章节,分别介绍绘画,雕塑,建筑方面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作者会把每个作品解读,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作品来说,经过作者的一道解读会让你豁然开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欣赏艺术的本质,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美需要我们的眼睛和好奇心。
  •     太“入门”了,连绘画用哪些颜料、画笔的种类、建筑物各个部位的专业名称这种都介绍得极为详细。教材编写成这样,我觉得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
  •     书不错,貌似在美国是当作教材来用的。部分名词和名字的翻译有点问题。原版已经出到第10版了。
  •     百科全书的感觉
  •     打开的第二扇窗…ps 书中长句好多 应该是为了保证翻译准确
  •     什么是艺术?整个世界都是艺术 每个人都想去了解艺术,为什么不去设法听懂鸟鸣叫呢
  •     应该是介绍艺术不错的书吧,应该是吧,应该吧,反正不适合我的口味
  •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     艺术之门
  •     理论性太强我看不懂
  •     艺术入门书。第一部分稍抽象,后面落在具体事物上,干货很多。
  •     这个版本印象很棒,解读内容丰盛,适合初级人士阅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