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搜寻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1
ISBN:9787560987583
作者:Peter Morville
页数:246页

作者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如何找到出路?在纷繁交错的信息流中,我们如何筛选出想要的信息?既然Google已经魔法般地将正确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信息架构的方式依然重要?
《Web信息架构》的作者Peter Morville,用了10年时间回答以上问题。《随意搜寻》是 一趟奇妙的旅程,让未来触手可及: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找到任何人、任何东西。这本书即是路线图,也是信息时代的“玛雅预言”,它解释了在普适计算和互联网的交叉路口,搜索和寻路技术对经济、文化产生的冲击。《随意搜寻》为我们描绘了一条新路径,贯穿了营销和设计的崭新蓝图。这本书充满洞察力,它可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你的目标,甚至改变你的人生。
我希望你也跟我一样,让这本《随意搜寻》引导你思考,结合你的环境与经验,触发你的行动。
——蔡学镛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首席产品架构师、前创新工场首席布道师
这是一场让人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且大开眼界的旅途。这趟旅途关注的主题正日益变得重要、变成现实。
——David Weinberger
《小块松散组合》《线车宣言》作者
搜索引擎营销(SEM)是当今互联网上最热门的事情,而且也名副其实。《随意搜寻》不但拓宽了搜索引擎营销的范围,也提供了基于用户行为的深入见解。本书还能带动你的在线业务,将你的业务带入一个充满可能的新世界。
——Jakob Nielsen博士
《Web可用性设计》作者
在《随意搜寻》中,Peter Morville全身心地投入了心智层的电子世界。这是一本给所有人的必读物,是设计师不可错过的实践指南。
——Gary Marchionini博士
北卡罗来纳大学

书籍目录

序(你现在在这儿!)
辨识本书的内容范围、目的、结构和受众。
第一章 失物招领
解释了可寻性和可寻物件的定义、示例和故事。探索了环境可寻性的价值和重要性。关键词:Treo、GPS、RFID、长尾理论。
第二章 寻路简史
将动物和人类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中的导航方向,连接到21世纪的跨媒体寻路方式中。关键词:海龟、迷宫、地图、迷雾之岛、隐喻。
第三章 信息交互
透过进化心理学的镜头,窥视现在的信息搜寻行为。关键词:幂次法则、适切性、误查、闲聊。
第四章 紧密交织
探索可寻性、可寻物件、寻路与“人机合一”的普适计算。关键词:可吸入、万用件、隐私。
第五章 推与拉
描述可寻性和Web正在转变市场的形式,重塑市场规则。关键词:香蕉、垃圾邮件、搜索成本、个性化
第六章 社会语义网络
通过把知识本体、传统分类法、大众分类法放置到不同情境中,在社交软件与语义网络的鸿沟上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关键词:标签、流行度、权威性。
第七章 启发决策
穿越人工智能、非理性决策、人类行为的混乱层级,并做出总结。关键词:迷宫、记忆、新大脑皮层、颜色。

内容概要

Peter Morville是互联网行业知名的信息架构专家,被誉为“信息架构之父”,他还是Semantic Studios的总裁。Semantic Studio是一家关于信息架构和可寻性的咨询公司。他有近二十年的咨询经验,为AT&T、IBM、Microsoft、哈佛商学院、Internet2、Procter & Gamble、Vanguard、雅虎等公司提供建议。Peter被誉为信息架构学之父。此外,Peter还是《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的作者之一(另一位是Louis Rosenfeld)。这本书是信息架构领域最畅销的书籍。
Peter是密西根大学信息学院教职员,也是信息架构研究所的顾问董事。他在国际会议中发表演说,文章被发表在各大主流出版物中,包括《商业周刊》《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MSNBC》和《财富》。


 随意搜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关键字:可寻性核心内容:信息的可寻性可寻性是信息有效,权威的基础,进而影响决策信息可寻:web搜索和传统图书馆,数字化带来两者的融合提高可寻性的方法:分类,经典分层,元数据,数据即元数据,语义网络,边缘物件提高可寻性遇到的问题:语言的歧义等
  •     拿到《随意搜寻》这本书时候我正处于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产品经理,新换了一个不太熟悉但有非常有兴趣的行业,就好像开启了一扇通往殿堂的大门,兴奋和压力同时扑面而来。在业务方面,新领域的理论体系要重新学习、总结,每天都在接受理解新名词和新概念;在技术方面,面临汹汹而来的移动趋势,停滞不前的用户体验理论体系,隐隐感到有一股暗流在涌动,但不知道它何时会冲破隔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我淹没。信息饥渴和信息过剩这对听上很矛盾却又实际发生的问题,一起集中在了我的身上。“当拥有信息比不拥有信息会给用户造成更大的痛苦和麻烦时,用户会倾向于不使用信息检索系统……有了信息,你就需要阅读它,这就够烦人的了,接着你还需要理解它……理解了信息后,你很可能会发现你的工作是错误的,或者是无用的……”这段书中对于Calvin Mooers言论的引用,是整本书的一个出发点。随着储存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大幅提升,每年新增的5EB(1EB=1024的6次方B)的信息量,如何帮助真正的使用者找到对他们有用的信息,是难题中的难题。“信息量如此之大,哪个才是我们此时、此地最需要的?”回首我这几年的工作历程,确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和这个麻烦做斗争。寻找,成为互联网海洋里最常见的一种行为。很多时候,用户在网站上有90%的时间都是花在寻找上的。《随意搜寻》作者Peter Morville,他的另一本著作是互联网从业者几乎人手一本的《Web信息架构:设计大型网站》。这本书至今很多人都在研读其中的理论,而至今也没有完全参透。《Web信息架构》这本书更倾向于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常用说的“术”;而《随意搜寻》则是一本讲“道”的书,从人类如何利用本能、利用自然环境寻找方向开始分析,一层一层剥茧抽丝地慢慢展开论述。这是一种忠于内心的哲学思考方式,也是解决本质问题的思考方式。不管技术如何进步、方式方法如何演变,人性是不变的。我们语义模糊,你们算法智能,人与机器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没有停止过。解决这些问题的一切本源,都来自于如何迎合去我们的本能。理解了这些本源问题,其它的推演便顺理成章:社交网站、地点识别、用户推荐导购……书中似有似无提到的几个想法,竟先后应验,话说这真是一本2005年的书么?怪不得封面上译者特意标注道:“信息时代的玛雅预言”。说到译者,一定要赞一下,此书的中文译本,绝对是诚意之作。国外引进的专业书籍,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译者。全职翻译没有从业经验,经常有误读或敷衍的现象;而从业人员没有充裕的时间,且语言水平多少有些折扣(不论是英文理解还是中文表达)。此书译者行文流畅,言简意赅,满篇的注释和编者注,更是能看到译者对原著的尊重,对知识背景的偏执。我甚至还看到译者对于某个现象,举了自己工作中的现实例子。文字背后藏着的鲜活个性,让人备感亲切。此外,在文中保留专用名词的英文原文,也是我一直倡导的做法,这样能方便有心的读者去寻找更详细的资料,也算是对《随意搜寻》思想的一种生动诠释吧。
  •     《随意搜索》的英文名是 Ambient Findability,英文原版2005年就已经出版,如果此书早点引进国内,也许能会引起更大的反响,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热潮,书中提到的一些想法现在我们已经熟视无睹。  可寻性个人理解为随意获取,只有让别人能够找到你,你的产品和服务才会有更大的影响力。没有足够的曝光,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可寻性不仅仅是让用户知道你,你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让用户随意获取。比如《需求》提到的例子:   Zipcar起步之初的业绩并不理想,因为用户从家门口到租车库的距离太远了,更想拥有自己的汽车,虽然Zipcar更加节能环保经济。但是只要在某个社区内有足够网点密度,加上社区内的口传播,Zipcar在该区域内的业务就开始增长。某歌剧院一年的营业额不太理想,深入调查后发现阻挡人们来剧院欣赏音乐的原因竟然是停车不方便。剧院租下附近一场地并扩建停车场后换来的是空座率的降低。  互联网做的事情就是提高信噪比,消灭信息不对称,让用户的可训性成本降到最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让用户一方面可随时随地保持与互联网的链接,另一方面利用相机,麦克,GPS随时随地把物理世界的信息上传到互联网。智能手机让互联网的触角伸的更深,各种互联网服务的可寻性成本更低,代价是我们更隐私的数据被出卖给互联网公司(例如通信录短信而不是cookie)。在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会用手机查查看,手指头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脚趾头去做呢?  可寻性,是一种发现新需求和刺激旧需求的新方式。http://chaosn.diandian.com/post/2014-01-06/40060699713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非常棒,过度社交化时代的参考书
  •     晚看十年,但也又不算太晚。
  •     学镛的序真心写的好
  •     “阅读书籍的人和阅读网页的人很快会打开同一页。”
  •     我们发现的一切决定着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书和迷宫其实是一样的。
  •     我看了什么东西
  •     谢谢主页
  •     翻过。
  •     哲学
  •     全书都在讲一个词:Findability。作为这种讲哲学和思想多过技术和实践的书,被时间考验是必备的技能。这本写于PALM年代的书,到今天仍然不显得过时,仍然能给人启发。
  •     这本书要是放在五六年前估计能更值得一读。
  •     2015年4月24日读毕,迷宫、寻路、路标、google等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米诺陶中的线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线索。这本书巧妙在把搜索放到由古到今人类面临的“迷路”问题中,一点一点展开人类的解决方案,这种书可以启发我们创造。另外,作者提到Linux的开发过程,证明了分散、自发的个体行为效率要高于集中、统一的政府行为。可见,作者是市场派。作者对西蒙、人工智能、自私的基因等的理解,可以贯通,非常令人佩服。
  •     毕竟10年前的书了,不少已经成为现实。其中提出的一些原则倒不过时。
  •     我觉得这本书在更深的层次里分析和梳理了关于信息时代中信息传播、搜寻的发展逻辑与原理,让你深刻认识到不管是现在或未来,信息对人的价值所在。给我最大的启发也正是对于移动及web产品设计、营销方面的启示,以及个人学习、过滤信息的方法,非常有价值,对于未来世界的发展预测都那么充满想象又合乎逻辑。最精华一句我认为如书中所说:我们所发现的一切,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书和迷宫其实是一样的。
  •     非常好的一本书,即使是在生活中,信息架构不出不在,如果曾经有过困扰,这本书能够帮助思考。
  •     这本书原版出版于2005年,如果那个时候给这本书打分,一定是五星,书中随处可见的闪光点一定会晃得人双眼都无法睁开;可是近十年的时间,预言早已变成了过去,闪光点只剩下关于可寻性的那些思想了。当科学已然变成哲学,回首十年,一声长叹。
  •     现在的信息是在太多,可寻性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
  •     :无
  •     #搜寻是一种思维模式#作者是信息架构师,所以从“搜寻”这个角度展开对现代科技的评审:一切信息科学的演进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找到目标。从古至今,比特大陆与原子海的紧密交织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物联网的趋势在十年前就被作者预见。随着信息和数据的爆炸,可寻性越来越成为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案考虑的重要因素。So作者提了很多概念趋势,并通过可寻性贯穿了起来。让你对搜索更感兴趣。更多的干货要看web界面设计了。
  •     想给一百分!因为鄙人知识过于浅薄,感觉收获不能再多!翻译也加分!
  •     良好的设计和项目工程中,形式、功能、可寻性三者一个都不能少。
  •     看此书要学会忽略形容词并且把各种名词转化成常用术语去理解……
  •     搜索的畅销书
  •     春节读的
  •     十年前的书,大部分的内容都还没有过时。
  •     感觉作者与Treo有利益相关。。
  •     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不一定读过这本书,但是一定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     书中提出的机器计算的发展速度,与人类大脑进化的速度,令人信服,这也是为何以用户为中心方法大红大紫的真正原因。
  •     信息可寻性
  •     1
  •     有凑页数的嫌疑!书的排版糟透了! 比较精彩的部分:前面的寻路,后面的决策。
  •     好晦涩
  •     终于读完了,真的算是一本神书,好像看到了未来!
  •     十六个小时火车爬完,有一些思路的启发,但是可用的方法论太少
  •     我们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但在直觉方面,我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     太精彩
  •     那些年看过(或准备看)的动物书
  •     将设计 信息架构 看了一遍没怎么看懂。希望可以再看一遍 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好:未来存在于现在,只是分布的没有规则。我们需要规划未来,并努力打磨现在的自己,才有可能建设一个美好的未来。
  •     这本出版于2005年的书在现在看来,可谓是各种互联网产品的大预言。作者对于信息架构、信息分类、信息检索、信息识别有着哲学般的思考,今天读起来也不过时。
  •     引进的确晚了,很多都过时了
  •     不错。找了很久。
  •     有点晦涩
  •     通俗易懂且不过时
  •     未来就在来到,只是分布不均
  •     深刻。翻译得也极好。注重信息的可寻性,是互联网时代所有产品的根本。信息范筹的无限放大与分类的复杂度带来可寻性与准确性上的难度。从本质上讲,所有产品设计的核心都是在解决信息的可寻性与准确性的问题。
  •     里面的思想不错,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句子断断续续,一点都不流畅
  •     一本技术领域的哲学书。这本书首次出版于2005年,书中的预言和近10年里真实发生的技术革新出现了惊人的重叠。信息架构并不是仅仅针对互联网世界的课题,从人类祖先尝试绘制地图,到传统图书馆里的索引卡片,再到如今的搜索引擎。技术始终在改变,但背后对信息搜寻的需求与要求都是一脉相承的。
  •     从更广的角度审视信息世界。强调了信息亮眼的无限价值. 但理论性太强, 可实践性不足.
  •     这本出版于2005年的书在现在看来,可谓是各种互联网产品的大预言。作者对于信息架构、信息分类、信息检索、信息识别有着哲学般的思考,9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也不过时。
  •     “现在,所有的数据都是元数据,数据全部呈现在表面,没有藏在内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