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怀念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305148784
作者:[比利时] 阿梅丽•诺冬
页数:148页

作者简介

很久以后,我发现在西方世界“怀念”是被人轻视的,它是有毒的厚古薄今的价值观。我得到这样残酷的诊断,却并没有被治愈。我依然是一个顽固不化的怀旧的人。
——阿梅丽•诺冬
阿梅丽百味杂陈地踏上充满回忆的日出之国:从出发之前的忐忑与纠结,到抵达之后的感伤与喜悦;从见到西尾太太时难以面对的时光不能倒流的隔阂,到与昔日恋人重逢时无法描述的相见不如怀念的怅惘。仿佛梦想成真的时候,却清晰听见它破碎的声音。与其说福岛之行以及与喜马拉雅山的浪漫相遇是怀念之外的偶然,不如说这是令阿梅丽自己瞥见自己内心深处的天意。经过“情感过剩”的怀旧之后,阿梅丽所谓的“见性”,或许应该更确切地理解为对过去之爱的脱胎换骨的领悟。我们无法阻断时间之河的恒久变化,只能在踏入回忆的洪流之中时,以平常之心应对日日无止息的改变。
——段慧敏

内容概要

关于作者
阿梅丽•诺冬(Amélie Nothomb),比利时法语小说家,1967年8月出生于日本,父亲曾任比利时驻日本大使。法国当代文坛最畅销的文学作家之一,至今已出版二十多部小说。代表作品如《午夜四点》《诚惶诚恐》《杀手保健》《闻所未闻》《爱情与破坏》等,每本都高居各大文学畅销榜,创下法国出版界的奇迹。她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法国书商奖、阿兰• 富尼埃奖、“花神”奖等文学奖,2008年更以所有作品获让•吉奥诺文学奖。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戏剧,已有三十多个个国家翻译出版其作品。
关于译者
段慧敏,
南京大学法语系法国当代文学方向硕士、博士,多次赴法国留学、访学、访问研究,现任教于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译著有《西方媒介史》《情色之花》《一部真正的小说——回忆录》《某种凝视》等。


 幸福的怀念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条)

  •     在这个夏日的午后,我读完了阿梅丽•诺冬的《幸福的怀念》。32开本的精装设计和黑白的封面,的确很容易就让我联想起家里那本萨冈的《奇妙的云》,可我却是第一次读这位比利时女作家的作品。这让我觉得世界上每天似乎都有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的作家,我越来越迫切地想要了解他们的存在,可反而发现自己犹如掉进大海里的一滴水,无法确定边界的存在。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因为一次电视台采访而重返日本,在出发之前她充满不安与期待,而当见到儿时的乳母西尾太太和昔日恋人时却又发现还是有很多无法言表的伤感游走于重逢的喜悦。“我”来到西尾太太的家、夙川的幼儿园、东京、福岛,接受采访、与自己书的译者聊天,见到分别二十多年的恋人水野伦理……尽管几乎每一种教授人们写作的书里都提及作家们是不可以在作品中“写自己”的。但一直令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作家靠着“写自己”而声名大噪,进而成为典范。比如:萨冈?杜拉斯?再比如:阿梅丽?有多少作家的处女作写出的不是自己曾经的经历呢?又有多少作家几十年之后仍旧把自己年少时期的生活和经历当做宝贵的素材库和灵感源泉?规则,有时令人迷惑。《幸福的怀念》便是这样一本书,我们始终不能确定作者笔下的“我”是不是就是真实的作者本人(毕竟让读者觉得“真实”是她们最为擅长的绝技)。不过,如果抛开这样的顾虑,试着将其看做是一本随笔式的回忆录或游记时,反而会觉得这样的“真实”尤为可信。这就如同作者在扉页上那两段似是而非的话想要表明的意思:一方面,她认为“我们所爱的一切都将成为杜撰的故事。”而另一方面,她又强调“我从未想过要去杜撰。”她至多只是将过去的经历在描述过程中进行了切分和近似处理。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女导演问及伦理对阿梅丽以他为主人公写作的《非亚当非夏娃》一书的看法时,他第一句话便是:“很迷人的杜撰。”所以,我更倾向于和作者一同迷失在这趟旅程的每一个细节里,享受虚幻带来的美好,追寻那种逝去时光在今日重逢后给予人们的精神成长力量。而阿梅丽的文字的确也像封面中介绍的那样,字里行间常常透出睿智之思,而且有时会刻意写得俏皮不羁,可爱幽默。为了擦鼻涕而用抚摸乳母头发的方式进行掩盖,以及在东京氧气吧体验氧气过剩带来的“最有趣的幻觉”两段着实把我看笑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法国女作家都喜欢用这种内心碎碎念的方式来写作。她们对自身的关注往往大于对周遭环境和人物的注意,那些本该由环境和人物推动的情节,其实一直都在被作者脑中的叙述者推动着(或者我们可以直接称之为“意识流”)。看多了之后,未免会觉得这种文体根本不像是小说,还是更贴近回忆录或者旅行日记的形式。“我们总是倾向于渴望超越我们的事物。如果我们不会因得不到它而感到万分痛苦,那么这种渴望将会是非常美妙的。”在最后的部分,阿梅丽在飞机上看到了喜马拉雅山,大发感慨,感悟上升至了全世界和整个宇宙。然后点题。颇有点“光明的尾巴”的意味(或许这就是法国人特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学偏好吧,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日式的含蓄与隽永,令人回味悠长)。译者在后记中将阿梅丽的这部作品的真谛理解为“一颗最为单纯宁静、有如归省的心”。是的,它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想在浮华落尽之后的现实中,告诉人们,假如有一天,你也在情感过剩的怀旧之后急切地想要回到记忆中的“原点”,追寻曾经的美好时,别忘记,得到的只能是时过境迁以后的一场虚幻。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虚幻,成就了我们今日幸福的怀念。毕竟,有怀念,总好过再也不见。
  •     我认为,重逢是为了弥补回忆中的不完美留下的缺憾,但是这种弥补常常会形成另一种更不完美的体验。阿梅丽•诺冬的《幸福的怀念》就是我的这种论调最好的注解。这位出生在日本的比利时女作家,在书中描绘了她在阔别日本十六年后又回到日本故地重游的感受。显然,这不能算是一次完美的重逢之旅,无论是与住在神户郊区的儿时乳母西尾太太的相遇,还是在东京与二十年前的恋人伦理的会面,都印证了每一种重逢背后必有一次遗憾。作者在书中宣泄出只有重逢之后才有的落寞与无奈,正如大震灾之后的福岛的昔日繁华被硬生生地抹去,亦如白金公园中被拔去的灯芯草不能再为浪漫代言。和二十年前的恋人伦理会面无疑是全书的重心,书中所描写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这次重逢。但是正如我所言,这次重逢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缺憾——伦理已经不再是二十年前那个恋人,而成为了一个只是彬彬有礼的陌生人,而阿梅丽自己也变得更加拘束。她甚至还为自己二十年前离开伦理找了个似乎正确的理由,就是她觉得和伦理在一起很拘束。但是这种理由在我这样的男性读者看来是毫无道理的逃避和掩饰之辞——如果这种拘束一直存在,那么为何还要期盼重逢?如果重逢只是为了回味这种拘束,那么为何在一切都结束之后还要觉得心碎呢?在与伦理重逢又再次离别之后,阿梅丽在白金公园的虚空,以及在涩谷街头的沉醉和麻木,再次证明了她与伦理道别之后内心所受的冲击。当然,这是所有女人的共性——在感情失落之后,除了强颜欢笑,就是自我麻醉。说到底,重逢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在世俗层面是这样。因为如果两个人二十年前不能相拥在一起,那么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二十年后会相拥呢?时间只会把所有的浪漫和美好慢慢消解、融化、磨灭,所以以前不能看见的美好,以后就更加不可能看到了。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说,重逢又是一件可以欣慰的事——它是自己对自己梦想的一个了结,对过去遗憾的一种补偿,对内心美好的一次回味。正如本书的译者在译后记中所说,“仿佛梦想成真的时候,却清晰听见它破碎的声音……经过‘情感过剩’的怀旧之后,阿梅丽所谓的‘见性’,或许应该更确切地理解为对过去之爱的脱胎换骨的领悟。”所以,阿梅丽的这部作品最成功之处,就是从女性的角度道出了重逢即永别的真谛。那些欲说还休、欲走还留的美好回忆,在经历一次冲动的重逢之后,就变成了一场难以描述的永别。有如阿梅丽在飞机上见到喜马拉雅山时的顿悟——青春的偏执、相爱的美好、离别的忧伤,都会在浮华落尽之后净化成幸福的怀念。
  •     最美的,从来都只是怀念。《幸福的怀念》是比利时女作家阿梅丽•诺冬的作品。薄薄的一本,记述的是她重返自己“童年时光之地”日本的故事。感念远大于情节,因而从总体来看,这是一本非常私人的、情绪的作品。如果没法与作者“共情”,恐怕很难很好地感受这段“两杯咖啡的午后旅行故事”。尽管国内读者还不太熟悉,但阿梅丽•诺冬的名字在法语世界却已经成为畅销的代名词。她像极了弗朗索瓦丝•萨冈——那个“对忧愁说你好”、被才华护佑的女人。尽管并没有见识过她的其他作品,但诺冬的才华、她饱满的情绪和肆意的表达,其实在这本《幸福的怀念》里已经可见一斑。但,这并不是一本适合用来“初次邂逅”阿梅丽•诺冬的作品。对于读者来说,她的那些不加铺陈便已呈现的情感,如果对其没有更多的了解,是会显得很突兀的,比如像是作品里写她对老妇人西尾的思念和难舍,写她与前夫伦理之间清澈的“重逢之日”,因为细腻可感的表达,都可以让读者有所触动,却不太容易有再深入的体会。因而《幸福的怀念》,更像是一幅拼图里的一块——如果想知道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就需要继续来读诺冬,来了解这位“情感丰沛的女人”吧。当然,即使只是拼图的一块,诺冬的创作也是足够精致的。有关“怀念”,被她描述成“幸福”,而读者也确实可以从字里行间,找到那种难能可贵的“彼此祝福”。也许我们更常见到的状况,是“相见不如怀念”——一个人怎样回忆过去,美好都可以是旧日时光的底色,可重逢,却因为要激起更复杂的情愫而令人惴惴不安。可诺冬的怀念,当与往事时光实在地重逢之后,依然是幸福的。没有顾虑与纠葛,情感真挚却不必凝重,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事情。很多人写回忆,都不免沉重到无以复加,但诺冬却是特立独行的。其实回忆大概是为数不多可以由人们自己“合法杜撰”的东西,无数个逝去的白天和夜晚里经历的东西,总可以因为是回忆,而更加和煦美好。每次相遇都是奇迹,于是重逢,就更值得庆幸了。毕竟孤独才是人的常态,可是幸福,却要依赖人自己心怀美好和感念。在午后读《幸福的怀念》,一切都如诺冬的笔触一般,轻盈自在。在一个梦见蓝色的白日里,你会想起谁?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诺冬作品中最差的一部。
  •     nostalgie,有所触动的,唯独这个单词里二十岁时的4月4日
  •     有些话,不管违心不违心,都写在书评里了。插几句,伦理真的很好,好到似乎出现在生活中都有点不真实;40岁了,小有名气,重返童年,重逢那些曾经亲密的人,你会有勇气吗?我希望的怀念也是幸福的。每一次分别都是一次成长,所以我希望可以朝着更坚强的方向去走!其实很多回忆里夹杂了自我杜撰,所以为什么不记住些美好的呢?!
  •     日本自傳系列應該是最後一本了吧
  •     地铁十号线真好那么多站而且还是环形的。坐错了方向又懒得下车正好这一路把书看完了。说到每年必做的事情马上能想起来的一个是看伍迪艾伦新片。另一个就是读诺冬新作了。很意外的这次不是胡小跃翻译。更意外的居然不是一部小说。她当然依旧古灵精怪意识如流但全都祭给了自己的童年。乡愁和不解之后还总是会有她自己特色的小怨念。还是那么贫。还是那么可爱。
  •     喜欢阿梅丽的写作风格,给我感觉她的背后全是吸引人的故事。接着还想读《管子的玄思》
  •     回故乡,人事非!
  •     很细腻很感人。
  •     淡而细腻的描写了儿时故地,唯独那个作者拥有永久居住的城市让我怀念
  •     译者对以前那本《诚惶诚恐》这个译名很有意见吗?
  •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观海,爬山,可以欣赏自己周围的事物,可以陷入一场恋情——在我们的所及范围内,广阔可以比细微多上一千倍、一亿倍,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总是倾向于渴望超越我们的事物。
  •     向星星送。“没有比肆无忌惮的人更糟糕的个体。”
  •     http://www.dailymotion.com/video/x150r4b_amelie-nothomb-une-vie-entre-deux-eaux_shortfilms
  •     读得出怀念的味道,两杯茶就可以读完
  •     时过境迁,我们所爱的一切,终将成为一场虚幻。或许正是这虚幻成就了我们幸福的怀念。
  •     悲痛越是平凡,便越是认真。
  •     一个女文青的自我陶醉。
  •     对于五岁之前故土的怀念 对怀念的放大 过于细腻的内心描写 反倒显得略矫情了.不过 读的我好想去日本呀
  •     第一次读比利时女作家诺冬,的确如评论所说,有些萨冈的味道。很私人,很动人,又似不经意。装潢真舒服,喝两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读完。
  •     每读一本 都离诺冬的心更进一步
  •     又写日本,又写伦理,好偷懒……不过作为小粉丝表示蛮喜欢看她内心戏。
  •     论文第二弹
  •     情绪化很强的一本书,很容易找到同感。
  •     怀念不是徒劳的刻舟求剑,而是读懂了时间的余韵之后的自我开解。记得大一时第一次读阿梅丽·诺冬的书,是那本《管子的玄思》,当时觉得好特别。后来读了她的《闻所未闻》,莫名地很喜欢。今天偶然看到这本《幸福的怀念》才发现原来《闻所未闻》的故事还有延续。喜欢一个还活着的作者还蛮幸福的,因为会一直有持续的新作品可以看。这本书里的阿梅丽·诺冬少了一些乖张,但仍然带有那种独属于她的古灵精怪气质。
  •     某件事情如果只能怀念,我就无法幸福得起来,
  •     我们所爱的一切,终将成为一场虚幻。
  •     译本有的地方不太流畅。感觉越到后面越好。穿梭在法国和日本之间。
  •     作者通过回忆过去,重新总结、重新审视。
  •     阿梅丽重走了过往的记忆,那里有他哭着不愿离开的乳母,有她青年时毅然离开的未婚夫,她在忐忑与激动中,在涉谷的十字路口“见性”。忍不住看完的书,因为从我开始记事起,日本就是一个二次元里的精致骗局,在那里我认识到了朋友是信任真诚、家庭是承担扶持、爱情是欲言又止,我在那里看到了末世景象的繁华大都市,看到了有金色稻田和白色云朵的小乡村,看到了穿水手服的少女和白衬衫的少年,那里是我最初的精神乐园。所以十八岁初到这片土地,同样觉得一切都是那样懐かしい,好的坏的,一切都跟我的印象并无区别。
  •     我没有能够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天赋。我颤抖的时候,是因为被触动了神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