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录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301252382
作者:赵柏田
页数:420页

作者简介

《南华录》是一个关于已经消逝了的南方珍异世界的故事,也是明万历以后南方中国的一部艺文志。出没书中的有文徽明、汤显祖、董其昌、陈洪绶、张岱、李渔、黄宗羲、屠隆、沈明臣、祁彪佳、李日华、项元汴、周亮工、吴其贞等致力于私人空间营建的诗人、画家、曲家、鉴赏家,有来自民间草根的艺人和匠人计成、张南垣、苏昆生、罗龙文、柳敬亭、汪然明,也有商景兰、薛素素、钱宜、王荪、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等命运各异的传奇女子。
这些玩赏家和隐士与同时代权力场中的角逐者们共同构成了传统中国的两翼。在他们的身上,更多地呈现了一种属于南方气韵的东西,这种水墨般的潮湿、缓慢、风雅与内里的坚韧,与地理、气候相关,更与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相关,即艺术对人生的滋养和救赎。
全书以时间为经,人物为纬,出入园林、戏曲、古物、书画、香料、梦境、茶、酒……通过一个个人物、器物和词条,上下勾连,全面铺陈,呈现一部明代江南的物质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
本书所写虽是古典时代的人和事,却是为了丰富和安定我们的内心。书中人物在他们的时代,多是一些无用的人,他们所做也大抵是一些无用的事。谢默斯•希尼说,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能够阻止一辆坦克,但在另一个意义上,它却是无限的。如果说这些古人们在器物、戏曲、园林、居室中“凝视自身,让黑暗发出回声”,对《南华录》的阅读,也是现代人内心的一次自我凝视。

书籍目录

南华录
目录
导读: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古物的精灵
时光收藏者项元汴的时代与生活
昙花一梦,遍地虚空
爱河难回头的屠长卿
终是水云心
汤显祖的情幻世界
墨•侠•寇
墨工罗龙文的海上传奇
与古为徒
“魔鬼”附体的画商吴其贞
感官世界
芳香年代的伪风雅史
南方庭院
祁彪佳和他的“寓”园
梦醒犹在一瞬间
万镜楼中的董若雨
雨打风吹絮满头
“制造”柳敬亭
九烟
黄周星的幻想花园
醉眼青山
古心如铁陈洪绶
不系之舟
巨商汪然明的西湖梦寻
一个时代的艺文志
周亮工的记事珠
跋:我的南方想象
参考征引书目

内容概要

赵柏田,当代作家,学者。1969年生于浙江余姚。著有长篇小说《赫德的情人》《买办的女儿》,短篇小说集《纸镜子:七个故事》《站在屋顶上吹风》,文集《历史碎影》《岩中花树》《帝国的迷津》《明朝四季》《时光无涯》《我们居住的年代》《远游书》《双重火焰》等十余种。现居浙江宁波。


 南华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5条)

  •     园林、戏剧、书画、茶、酒、香料、古董、家具、雅集、爱情……董其昌、文徽明、汤显祖、唐寅、陈洪绶、项元汴、李日华、柳敬亭、张南垣、罗龙文、薛素素、王微、杨云友、林天素、柳如是……一个动荡、混乱的大历史背景,一群被时代的激流推到了一边的人,一些闲闲散散的生活故事。在这本冠之以“生活史”标题的书里,晚明时期南方的文人、奇士、才子、佳人以一种日常生活的存在形态一一登场,只是这种存在无关乎柴米油盐、婚丧嫁娶,而是与艺术、与美学、与艺文息息相关,生活的艺术化或者说艺术的生活化,这条美学原则在他们那里发挥到了极致。于是,在书中,我们看到了时光收藏者们如项元汴,在古物的肌理中书写他们自己的艺术史;“终为水云心”的汤显祖,在自己营造的情幻世界中体验人生的多重况味;嗜酒成“狂”的黄周星,在醉意醺醺的诗歌境界中寻找到自由的真谛;近似颓废的董若雨,在重重的梦境中编织属于他自己的真实;古心如铁的陈洪綬,在高古、幽旷的丹青笔画中寄寓生命的向往:以爱为生的柳如是,在情爱的探险中寻找生命的根基,还有深具君子之风的“文先生”(文徵明),慷慨豪爽的“护花使者”(汪然明),温厚如玉的“沙龙男主人”(周亮工),琴瑟和鸣的诗人夫妇(祁彪佳、商景兰)……他们,是一个人文昌盛却又动荡不安的时代的精神贵族,也是捍卫那一点烛照历史幽暗夜空的精神之光的文化英雄。然而,风流蕴藉终为时代的罡风吹散,当时间一点点地迫近1644年,他们的寄寓更加深沉,选择更加艰难,而结局,读来也更加令人震撼。读本书,也许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士”的内涵,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谓之士,心怀天下、情系苍生谓之士;乱世之时虽无力济国救民、但不苟且、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自己的精神操守者同样谓之士,不入庙堂、逍遥任性,始终保持独立的价值判断者也可谓之士;在一个日益粗鄙化的浊世里保持精神的洁癖和对美的追求者仍可谓之士。 《论语·先进》有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审美的生活方式岂不也是一种士的理想生活境界吗?如果说,士,就是超越于日常生活层面的利害得失计较、执着于某种精神追求的精神贵族的话,那么,这本《南华录》当中的人物,无论有无功名,无论社会身份是官员、艺术家、富商还是鉴藏家、曲家、匠人乃至烟花女子,都可以称得上”士”了。
  •     三星半。亡国背景下的晚明文化圈杂记,有一两章文化遗老的描摹令人心酸,添了半星。那真是一个光华万丈的文化盛世啊,白纸黑字,行行段段之间,一副文人雅士游山玩水图跃然眼前,吟诗喝酒,女人作陪,家中责任感淡,行走山水,却也有家国苦楚。每个人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是圈子小,许是人以群分。作者查阅史料、搜集信息的能力令人叹服,瀚如烟海的资料中能理清甲乙丙丁,不可谓不用心;文学素养也很好,诗词化用信手拈来。但在章节主题及串联人物上,有些杂乱,并不是十分清晰。往往给人一种主角只是一条无足重轻的线的感觉,线上的珠子们反倒光华万丈引人入胜。不知是主角责任在此,还是从根本上就选错了角。比如书中比较出彩的几个人物有胡宗宪、阮大铖、李渔、张岱。他们多为配角,个个流光溢彩,引人挑出来细细考究。主角反而稀疏平常以至于看过即忘。纵观全书,最感人的篇章莫过于《雨打风吹絮满头——柳敬亭》。通过对这位晚明说书大家年少嬉游、师从莫从光、声名鹊起、周旋幕府、重操旧业辗转谋生及晚年再起六大篇章的人生描摹,一个技艺高超、权变机警、热心重诺、颇有豪侠之风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借由他的故事,《桃花扇》中无数明末清初的江南文人纷纷登场,或喜或悲,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说书人,而是由他串起来的一群江南文人从策马少年至孤苦遗老由盛至衰的时代的记忆,看到八十多岁的他颤巍巍地行走于遗址,给老友说书,最后寂寂无名的死掉,真的是悲凉不能自抑,“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     在有限的一生中,谁遇到了谁    ——读《南华录》   阿丹      读赵柏田的《南华录》,晚明时期南方士人个个跃然纸上,让人惊叹在那样错综复杂的时代和命运的轨迹里,曾有一群如此血肉丰盈多姿多彩的人。而那个在《牡丹亭题词》里写下:”情不知所以,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汤显祖,那个最终燃梦而烬的戏曲家,在他一生的坐标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即,真可和尚。真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我感兴趣的是真可对汤显祖痴心不改的超度之心。真可初见汤显祖,不是见到汤本人,而是见到汤题在南昌城外云峰寺的两首小诗。那是1570年秋天的事了。汤显祖从云峰寺拜谢文学前辈出来,已是薄暮时分,一枚束发的簪子不慎落入寺外的莲池,于是心有慨叹,两首小诗随口而出,题在了壁上。真可后来读了“直捷痛快”。汤题诗20年后,也就是1590年冬天,真可第一次见到了汤显祖本人,当场兴奋地背诵了那两首小诗。其中一首是:“搔首向东林,遗簪跃复沉,虽为头上物,终为水云心。”这位高僧的嗅觉似乎一下就从诗中嗅到了汤显祖身上的独特气质,从那时候起,他就有了一个强烈的意愿,汤显祖一日不入空门,他真可就一日不放弃努力。然而这种仿佛神赐一般的相遇,并没能按照真可的心愿继续下去。对于汤显祖来说,十三岁起朝夕相处数年的老师——理学大师罗汝芳给与他的“乐生”的影响,牢牢占据着他坐标的中枢位置,使他不可能真正做到出家而去。同时,在帝国官场里,这个早年名动江右的才子却一直是一个低层官员,既不过激,也不出头、不落下明显的把柄,如此,他的内心也在抗拒与妥协中不断获得平衡。更何况,他一生坐标中最大的引力来自于戏曲文学的创作。因此,当官场的引力日益微弱,他选择了从滚滚红尘中抽身而出,成为老家临川一个真正的闲人。好朋友屠隆,明代另一位大戏曲家,是他生命中另一股强劲的力量。可以说两位大师的人生交汇催生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想想他们如何一起讨论,想想他们相互的分享,都能旁观知遇的快意。写“四梦”时,汤显祖竭尽地燃烧了自己的生命。在戏里把情写得感天动地的他,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远离感官享乐的苦行者。或许真可在他心里早已播下了一颗种子。只是这颗种子并没有长成树,更别说开花结果了。在临川,生命的大觉大悟到来,汤显祖与真可再一次相见(他们一生只见过几次),他写了一首诗,后来寄给真可,算是对真可一番苦心的终极回馈:“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到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那意思是说,如果有一天,水上没有波光了,月中没有树影了,也就没有了蛊惑人心的情了,可是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真可最终没能超度汤显祖出世。他们再没有见过。因为不久真可即因言获罪,在狱中离世。真可的菩提心,让我想到讲台上诲人不倦的好老师。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还得顺应自己的命运。“终为水云心。”这一句好像写了诸多梦境的汤显祖一生的偈语。即使知道一切皆虚无,也要活出个痛快。我们的文学史,也才有了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南华录》里,赵柏田运用他小说的手法将与每个人物关联的那些人事都厘清了,看得分明,也读得有滋有味。因为他的这本书,又勾连出了他的一系列著作。尤其是《苺苔上的月光》,这本台版书,成为我书架上的新收藏。对我而言,遇到一本好书,和遇到一个出色的写作者,都是有力的导引。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锦绣繁华中的悲凉
  •     错误颇多,但好在有评论已做出统计,所以可以一一对照修改,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     当明代文化随笔看就没那么多争议了
  •     选题原本很好 但是赵柏田不会对材料进行裁剪 一个个传奇人物波澜壮阔的人生 被他用琐碎得片段像流水账一样堆砌起来 简直如同他的私人书札 这样炮制出来的文章 实在看不下去
  •     买的第一版,最近有时间才看完。书的内容由一个个人物的故事串联起来,感觉不太紧凑,且内容有部分是将所引资料白话而来。错字较多,编辑不太负责任………讲真,有点儿失望,配不上价格
  •     清亮又灿烂
  •     不是很容易读的一本书,但是却放不下,读完觉得浑身焕然一新,一扇新的大门已向我打开
  •     讲故事,讲历史,讲文化,赵老师有才,写的这么好。打算读一下《让良知自由》。
  •     价格贵得离谱,文章又无洞见,非史非文,不伦不类。感觉是对明清笔记的拙劣翻译,还不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自己的东西。
  •     看了许久,记住了项元汴,够了
  •     人以群分,文人相类。其中或洒脱飘然,或醉心执迷,或返璞归真,一般用心。最可怕可叹的,是连命途都有相似的地方。
  •     无数错字……包装很精美,然而内容其实一般,更像是古文的翻译书,作者见解一般,随便看看吧
  •     编辑的导读可以称得上“谄媚”了。文章有点矫情,叙述顺序没有调整好,前后有重复
  •     出发点构思都很好,选材好只是作者写的无趣
  •     题材有趣
  •     作者读的笔记不少啊。
  •     由一个个小故事一个个任务串成了一个鲜活的晚明。排版不太好,图片太小很多看不清
  •     别字多。行文神散,不够精炼。
  •     7.4 2.5-2.17
  •     一个个晚明南方文人墨客的故事娓娓道来。酥爽。作者领着我们去探访苏杭一代的文人骚客,从风流的走向落寞的生活。
  •     子曰:这个世界没有不好的作秀,只有作得不好的秀。晚明文人,就是一伙子作秀到极致的人。
  •     虽然存在不少令人觉得每种不足之处,但还是比较有趣味性,是值得推荐的晚明生活史入门书。
  •     3+。在连篇错字中,试图重温江南奢华清雅的故梦。然,副标题“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的存在,使得这些个文笔略显庸常,考据引述亦不十分严谨的篇章充满着跑了题而神韵不足的感受。对晚明从未有过超出其他时代的情结,原寄望借这册大书重新勾勒出一番绮丽,作为一本年度力推书籍,多少还是令人失望了。
  •     知识挺多,但比较凌乱
  •     [057]八卦读物√行文翻译腔算啥,“最持久的鸡巴”可堪有冯唐之风
  •     虽然是非常文学化的描述,也有很多敷衍的情感,但是鉴于考据看上去还是比较真实,文字也美,所以三星半。
  •     原来语言苍白和故作高深不是本书最大的问题,而是作家竟然连“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都不能分辨清楚。
  •     百无一用是书生。少年时特别向往这种中国式文人名士风云际会的派头,现在不知是自己太过于庸俗还是怎的,对此种往死里作的出世之举不值一哂
  •     如梦似幻的年代,却又沉得不真实。一曲苍茫,明月大江。董若雨,黄九烟。将就园、寓园、不系园,梦觉皆寓,大地山河、过眼云烟亦寓也。
  •     三星半,半科普半娱乐,对明朝文艺圈有了更多的了解。有些内容更像人物八卦志因此趣味性较强,不枯燥,但也不学术
  •     读了让人不想干活。
  •     2015年8月第4次印刷,错别字一个没少。这好歹也是纪实类的考据书,干嘛老有的没的揣测前人的心情活动,真是够。价格也是高得吓人。
  •     读这本书时有一种既视感,书中所描述之人和事仿佛跃然眼前,历历在目……
  •     不是紀錄的王侯將相,而是一些有才有境的人,他們與名畫,古物,藝術之間的情。
  •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旋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问佛前,一一忏悔。——张岱《陶庵梦忆·序》
  •     真的很一般,很一般。作者想通过一个点带出一个面,一个时代。这种壮志是好的,奈何笔力不够,反而显得东拉西扯,结构嘈杂。
  •     宋亡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
  •     此书配图不佳,抄译古书而成。文字校对确有不足,但作者并非全无是处。如P22所引的《万历野获编》,原书误为吴中吴文恪(吴道南),而实际应为王文恪(王鏊);而“吾郡项太学锡山安太学”当属中华书局标点之误
  •     好几次想击掌叫好,又好几次打住。这书尽管有抄袭,但在叙事上是成功的,从容优雅,绚丽多姿,仿佛跟作者游了一回“晚明桃花源”。但遗漏的东西也太多,比如张岱、余怀、黄宗羲、晚明四公子等要角都没有写。有些写了也不够立体全面,比如,被朋友形容“秋月澹面,春风扇人”的周亮工其实还是“墨王”,关于墨的韵事应该挖掘写写。写浮华、写对物的耽溺也没关系,但要体味其中苦涩,更要对天崩地解时代的因果进行深思。在历史梳理和思辨上,赵柏田还需再努力些。(比如说孟森驳斥“近人高阳”观点,就是胡搞)。书的装帧很美,可入梦,“生命在成长,梦也在成长,如果借用诗歌来比喻,那么他少年时代的梦是李贺的梦,连鬼神听了都要惊奇。后来的梦,一会儿是李白的风格,一会儿是杜甫的风格到了他这年纪,那些梦就是王维的田园诗的风格了。”
  •     五星好书,作者功力很深,用淡雅的文字和扎实的资料给我们展现了晚明知识分子群体的风雅和挣扎。天籁阁、不系园、寓园,汤显祖、屠长卿、李渔、张岱、祁彪佳、汪然明、王修薇,政治的黑暗掩盖不了文华的光芒,令人神往。
  •     n63不如看原典
  •     不喜欢。
  •     很多人批评质量不高,我觉得挺好呀
  •     很用心做的一本书。不太喜欢文学再创作的方式。作为艺术史,还是可以一看的。
  •     作者绮丽的文字与“南华录”相当。
  •     内容浅薄,丝毫没有作者在驾驭文字的感觉,味同嚼蜡,故事都讲不好,有些刻意的卖弄甚至让人看的尴尬。
  •     长处与短处都太明显了。作者胸中自有畛域 ,人物与器物星罗棋布,事件脉络又草灰蛇线,彼此勾连,这是气象。但有气象没有韵度,语言上面破了相。传统的习语固然好用,信手拈来即可,动辄“马蹄得得”、“执住此人手腕,连呼壮士”——一股子连贾母都忍受不了的话本小曲的油滑味道,多少清奇往事被鄙俗且偷懒的语言敷衍成了三流的野史——因为“文学化”的雕琢,反而露骨了。讲南方庭院、书画收藏交易、《西游补》的董若雨几章最好,商景兰的故事令人莞尔。
  •     书整体还算有意思 讲述手法也很吸引人 不生硬 然而对于有职业病的我来说 错别字不能忍受
  •     挺好看的,只是别当正经文献来用了,消夏冶情还是可以的。据说还有抄袭行为?感觉也没啥好抄的其实…
  •     书其实还挺不错,但考虑到价格,那就没那么不错了。而且整本书的写法太过于举重若轻,或者说刻意的避免宏大叙事,以致于堕入到了一种暧昧与虚无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