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死亡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年3月
ISBN:9787222019409
作者:毕淑敏
页数:341页

作者简介

〈预约死亡〉是九四年度最具分量也最具影响的一部小说,读这样的作品,其内容的强烈指涉作用会使我们忽略作家的亲历和体验的写作形式,而不得不把目光移向我们自身。 
在当今文坛上,毕淑敏是一位始终以自己的创作关注并维护人的尊严与价值的优秀作家,当她用极富热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临终翔”医院的真实图景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濒临死亡的画面,而是死亡现象的背后所蕴含的人道精神和人性之美。
死亡,并不是什么哲学命题,而是人人不可回避的事实。虽然中国人向来忌讳甚至拒绝谈论死亡,但仍然要面对这如同生一样令人无法抗拒的最终结局。值得庆幸的是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的生物,可以选择更为文明进步的死亡方式。缓释或者消除众死亡时精神上的恐惧与肉体上的痛苦,让他们保持着人的尊严平静地迈向死亡,这样一种列为人道的死亡意识的确立与培养,对于我们这个缺乏宗教传统而只有混乱的天命观念的民族说来,显然具有超前和挑战的意义。
在作品中,作者以一个医生严谨客观的态度为读者描述了真实的死亡过程,更以一个女作家的身份,为我们塑造了充满爱心、为维护人的尊严而尽心竭力的人物形象,富有事业心的院长,后悔选错职业却又尽心尽责的齐大夫,在肮脏与死亡的映衬下越发现出生命的美丽与优雅的护理员小白……正是他们精心卫护着垂死者,把人道的精神铺到个体生命的临终舞台。
对他人的爱护与关心,也是对自身价值与尊严的肯定,更是对人的生命的超越。小说刚柔兼具,细腻的毛触与恣意纵横的议论;柔美缠绵的故事片断与气势不凡的整体构思,显示了作家宽广的人道胸怀和细致入微的写作功力。


 预约死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中华民族是一个忌讳谈论死亡的民族。初三的时候,一女同学有鼻炎,体质又差,北方的冬天来的很早,繁重的功课,使得她老是头痛,生病,请假。我们多次劝她多运动未果,不知从谁开始开玩笑,"你要是倒在中考的路上,怎么办啊? 到时候我给你送个花圈,不锈钢的。"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对于死亡如此的肆无忌惮,也是,生命如夏花般灿烂,死亡也绕道而行。可是,死亡的绕道是暂时的,甚至会面怒狰狞的加倍惩罚你的无知与无畏。随着岁月的流逝,至亲的离去,影视作品中的死亡画面,使我们再也没有勇气如此忌无肆掸的提及死亡。 书中,死不可怕,临终关怀医院,病人不是寿终就寝的老者,就是被疾病折磨的生不如死的病人,在这里,死是瓜熟蒂落,死是一种解脱,对于要死的人和家人都是。这里的死不突然,这里死是生命正常的轮回。我很乐意把这篇两万余字的短篇小说推荐给朋友,在我的力荐之下,不喜欢文字的室友看了(被我逼的,估计是瞥了几眼),确是一如既往的沉默,她很适合读理工科,做科研,静的下心来,有很有条理、、、、、、可她的沉默,让我失望甚至伤心,对于这样的文字,怎么能无动于衷,没有表达的欲望呢?但我相信,他的内心世界也无比的丰富,一如你我,缄默也是一种智慧。书中,一位临死的老人说,她希望自己死后变成一双眼睛,一只也行,长在一个虎头虎脑可爱的小男生的脸上----她是盲人。我呢?同作者一样,不禁问道自己。一棵树,我喜欢树木那枝繁叶茂,远远就能看到一片绿荫。可要是还没来得及成长就被砍了呢?一头猪?有觉睡有饭吃,很适合这么懒的自己。可被饲料在几个月里催熟,变成饭桌上华而不实的饭菜,这还不算,把一切不良后果都算在猪头上,我不干!要不一株野草,生长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生根、发芽、开出淡淡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要不一双漂亮的公主鞋,红色?白色?米花色?不要黑色,那个女孩她可以不是公主,不是幸运的灰姑娘,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善良。刘若英拍的那个关于鞋子的广告,每个女孩都珍藏着一双鞋子。孩子,你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想的。那位老人说。
  •     读这本书的时候,差不多是在我的人生陷入了最低谷的时期,所以感慨就更为深刻一点。说说毕淑敏吧,说实在的,首先她是个女人,我想女人的视角可能更细腻一些吧,书中的一些细节,在我当时读的时候,有心都揪起来的感觉。我认为,一本书要是让你有这种感觉,那么它就是一本好书,做为一本书,它的使命就完成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让人感动的一句话,可能觉得这话觉得有点夸张,其实一点也不,看完了全部的内容,你就会觉得,其实爱护人的心情是要我们随时随地保持的。说众生平等不是一句空话。像爱你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周围的人,试着这样去做吧。这是看完这本书后,我最自己的最奢侈也是最简单的要求。
  •     我以为这本书会很压抑,读完之后觉得有些东西豁然开朗,我想敢读这本书的人应该都是能正视死亡的人,读完后若不是沉重,那他则读懂了这本书。我们要敢于面对死亡,就像书中说的,一个活人的背后站着四十个死人,死亡是这个世界再平常不过的事了。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逃避,唯有死亡你逃避不了。平凡人不求死得重于泰山,但至少死得坦荡,死得自在。那个国外安乐死的例子很值得思考。唯有不足,虚构的痕迹比较明显。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引用的那个外国小故事很耐人回味。
  •     还是很怕
  •     正视生命的轮回
  •     值得思考的书
  •     初中看的 还傻傻的跑去跟奶奶说 我要陪你一起死 T-T
  •     中国人太需要死亡教育了 只知道忌讳和恐惧是怎么回事 当然做不好临终关怀
  •     很短的小说,很深的意味 早晨五点的时候醒来,朦胧中读了这个故事,带来的是沉思和对生与死的思考。毕淑敏总是很擅长把生老病死揉合在作品之中,让人读的时候都觉得背负着无比的重担。中国人对死的敬畏和恐惧看来应该有所转变了。生的人未必幸福,死去也未必不幸。
  •     短,但却又让你能想很多的书。里面的每一句都尤如用生命最后一刻的觉悟。
  •     与其说国人对于死亡的态度是敬畏和避忌,不如说更多的是麻木和不在意吧。活者的生活质量都尽可粗率对待的情况下,对于即将往生者的命运我们又能关注多少。临终关怀,若不是流于形式,就是迫于压力,能做的无非是最低限度罢了。
  •     正常死亡也是个难题
  •     直面人生的冰冷和残酷,医科出身的女作家真是理性得可怕。初读欲罢不能,阅毕却不忍再看。
  •     作为小说来说还是有点生涩…
  •     一个女人去要债。
  •     安乐死
  •     写的不错,预约死亡,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做到的
  •     听同学推荐的
  •     有一定感触 对临终关怀和安乐死有新的认识 没错,善良是最美的装饰
  •     毕淑敏的文字我是比较喜欢的~这本书是高中语文老师买来给我们看的…… 预约死亡……深入地体会自己的生命……对文中描述自己选择死亡的方式的剧情很有感觉~~
  •     特别喜欢
  •     探索死亡的真知~~~~
  •     临终关怀
  •     死亡,我们避而不谈又不可逃避的问题,我喜欢这本书
  •     我们在旮旯的角落里,幻想着各自芳华依旧
  •     毕老师的书总是那么有启发性。。。
  •     极富人文关怀的一部书籍,建议大家都看看。
  •     讀的畢淑敏唯一的一本書,寫的還是不錯的,現在叫新體驗小說了
  •     安乐死是要立法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死得有尊严。
  •     短小精悍
  •     毕淑敏的作品我读的很少,可是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认为有必要多读一些,作为一名曾经的医生,在她的文字里流露着关于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这本书就是一个代表,她对死亡的理解和思考都非常到位,其中的几个故事也十分震撼人心。死亡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死者临死前那徒劳的希冀,而我们之所以惧怕亲人的死亡,不仅是不愿接受亲人离去的事实,而是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
  •     高三時候讀的,讚。臨終關懷醫院一定要去看一看。刷新了我對自然死/死亡的態度。
  •     在死亡面前,人性的丑陋和光辉面越发凸显
  •     司马迁那句: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言辞里仿佛世间只存在着两种死法一般。可是大多数人的死,既不会像鸿毛那样轻的微风一吹也就没了终迹,也不会像泰山那样永恒,更多时候像就是一块石子,说不上重,但也不至于太轻………总觉得死亡离我还是一件比较遥远的事,毕竟年龄算不得老,但是身边的亲人们却是在我渐渐长大的时候,鬓白了头发,毕淑敏在给自己预约死亡,认知死亡,我却是在给最最敬重的亲人们预约,唯有如此,才能认知到自己到底还可以为他们做什么事,到底仅存多少时间可以和他们一起度过了……
  •     我读的是名为生命的中篇集 豆瓣上没有此书的条目。。。蛮细腻的作家,看哭好几次。。。。。。。。。。。。
  •     close to dying people,but still far from death。临终关怀医院。死亡。
  •     毕妈妈最好的作品
  •     让我回想起去养老院的那次经历。。。。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们开始关注 可是仍然不够
  •     it's just death
  •     可以更深刻的感受活着的幸福
  •     安乐死值得提倡
  •     我们国家向来缺少死亡教育,拥有进步的生死观只有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法兰克福人令人恶心的“孝道”观;后面过于煽情了;
  •     咋一看,《预约死亡》,让我联想到恐怖,消极,绝望。 原来,毕淑敏是用频临死亡的呼吸声来启发我们:人生苦短,要珍惜生命,要爱,要付出。 临近过年,身体不好的老人家又要过年关了。听说,每逢年前阎王爷都要来收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呢,你看,这不又有人奔丧去了。 你可以拒绝一切,但不可以拒绝死亡 我们民族谈死色变,细想:不说,死亡就真的不会来临了吗? 生老病死,谁逃得了? 不管那一天到来。 在最后的呼吸声中,回想一生,每一天都有意义的。 任务就完成了。 安静的闭上眼。
  •     这封面真是吓死人
  •     中国人太看重生命的数量,忽视生命的质量。在生命的末期,生命已毫无意义,关键是生存的品位。对于已经无法经口进食的人,你们把导管从她的鼻腔捅进去,强行把复杂的营养成份灌入毫无生气的胃,让她的消化道不得安宁。这难道不是残忍吗?
  •     接着读下去就没那么害怕了
  •     很不错的小说,一度让我有做临终关怀的想法
  •     图书馆借的也许是最后一本书了。。。
  •     这个主题是非常值得挖掘的主题,也因太过沉重,过分的虚构与煽情反而显得滑稽,如果能老老实实写成一篇报告文学的话,可看性绝对高很多。志愿者那个故事泪奔…
  •     我们不应该对死亡避而不谈。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间接损害了老人的利益。
  •     人在死亡面前,总微弱得如同沙砾
  •     说理型文章比较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