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如回忆录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93.8
ISBN:9787505705012
作者:陈洁如
页数:198页

作者简介

关心民国史的人都知道陈洁如曾留下一部回忆录,亦曾风
闻蒋家花了一笔钱以阻止这部书的问世。因此,三四十年来,《陈
洁如回忆录》乃成为大家想看而又看不到的“秘籍”。

书籍目录

目录
撰写内幕、尘封秘闻及“出土”过程
――出版代序
作者自序
第一章 我的自传
第二章 邂逅
第三章 强人本色
第四章 身家调查
第五章 张静江提亲
第六章 我们的婚姻
第七章 经国和纬国
第八章 纵情与专注
第九章 陈炯明叛变
第十章 刘神仙
第十一章 蒋介石游俄
第十二章 蒋经国负笈苏联
第十三章 中山舰事件
第十四章 初识宋家姊妹
第十五章 蓝衣社
第十六章 出师北伐
第十七章 蒋介石身世之谜
第十八章 宁汉分裂
第十九章 蒋宋结合的内情
第二十章 告别伤心地赴美
附录一 我所认识的陈洁如
附录二 四位“蒋夫人”的故事
附录三 剖析“陈洁如回忆录”的秘辛与史实
附录四 蒋介石在国民党内的崛起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陈洁如,原名陈凤,苏州人,自幼居住上海,1918年将近13岁时,到海宁路的爱国女子学校上学。1919年暑假,陈在张静江家里见到孙中山、戴季陶、蒋介石。蒋穷追不放,她终于动摇。婚后蒋介石改其名为洁如。


 陈洁如回忆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侍卫官杂记》作者宋乔的一些人生轨迹  他原名叫周榆瑞,曾经担任《大公报》驻英国记者(应该是在萧干之前),抗战中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后来又担任《大公报》记者,他的《侍卫官杂记》是写作于驻香港期间,主要取材于他的采访经历,这也是在书中很多地方写到新闻发布会之类公共活动的原因吧。  关于周榆瑞的经历可谓众说纷纭,有一说他是英国特务,在1952年,曾经提供给英国驻港情报机关情报,致使当时在港从事秘密工作的司马文森等8名文化人士被捕并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内地公安机关经过对他的讯问,他供认了自己的罪行。附带说一句,司马文森在回到大陆后基本上是以外交官身份从事的是对外交流的工作,也是一名作家,其作品《风雨桐江》被其女儿司马小加改编为电影剧本,由小加的丈夫吴子牛改编成电影《欢乐英雄》和《阴阳界》,名噪一时。  当然还有说他是被诬陷的。还有说他与1961年香港曾昭科被捕有关。  至于周榆瑞离开大陆则是一个迷。  有说他是50年代离开的,有说他是60年代离开的,也有说他欲往台湾而未得批准则直接到了英国不久就去世。  据当事人回忆,1966年,周榆瑞曾经到过台湾,李敖当时与他有所过从;1972年,董建华之父董浩云曾经在元旦之日邀请周榆瑞夫妇一同用餐;1976年,余光中访问英国时,周榆瑞曾经陪同游览。  他有一篇奇文叫《彷徨与抉择》,登载在《明报》上,可能宣示了他的政治态度。  他的诗作由好友卜少夫编为《周榆瑞在人间》出版。  严庆澍(1919—1981)笔名唐人,江苏苏州人。笔名另有阮朗、颜开、江杏雨、陶奔、洛风、高山客等。抗日战争初期,在南北各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后入成都燕京大学半工半读于新闻系。1946年在上海加入《大公报》,任职业务部门,曾赴苏北内战前线采访。1947年调往《大公报》台北分馆(业务机构),业余也作报道,写通讯。1949年分馆被封,转往香港《大公报》。1950年《大公报》增办《新晚报》,从此就在《新晚报》工作,由港闻、副刊编辑、主管直至编辑部领导。1977年起任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严重心脏病发作,1981年病逝于北京。  在他死的时候,身上盖着党旗,就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终于浮出水面。原来唐人先生是我党的厅级干部,在香港的时候,背负了非常特殊的统战使命,为革命胜利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金陵春梦》一书中,他巧妙地编写了“郑发三子”的故事,对蒋介石进行无情的丑化。说他一生就是卑鄙无耻的小人,使蒋介石的流氓形象深入人心。为我党对敌的道德形象占尽上风。  在《金陵春梦》和《侍卫官杂记》有大量心理描写和蒋宋两人闺房对话,这不是历史,这是小说!!是虚构的!  另有《陈洁如回忆录》也是妖魔化蒋介石的一部力作。  所谓的《陈洁如回忆录》本就是一部伪书,而且是伪造技巧非常拙劣的假史料。陈洁如的养女陈瑶光之丈夫是中共地下人员,因此解放以后陈氏母女就留在了大陆,直到陈女士于1962年赴香港定居。陈洁如1971年病逝于香港以后,市面上莫名其妙就出现了这份所谓“回忆录”的英文记录稿,陈瑶光似乎是认可其真实性的,但细看那内容,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估计伪造这本书的时候,中国社科院近史所民国室尚未成立,实在没有专家指点,只能遮遮掩掩、马马虎虎地就这么出笼了。其实陈洁如女士如果真愿意爆料,那么她留在大陆的12年中就应该有很多回忆录问世,还可以乘此领一份“文史委员”的高薪饭票,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有兴趣可以留意一下,即使大陆的正规民国史论文都从不引用该书的史料,比较正常的历史学家见到此书,都是掩鼻而走、避之则吉,在同行面前提到这本伪书,那就是个笑话!蒋介石问题专家杨天石看了这本“回忆录”也是莫名其妙,他说:“伪造者懂一点历史,但是,又不是很懂,而且作伪时不曾下过功夫”。(《海外访史录》,社科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p.251)连奉命为“回忆录”作序的大陆民国史专家严如平也于介绍了相关真实历史后不得不承认:“以上就是《陈洁如回忆录》所记录的那几个年头里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与回忆录的记述出入颇多”。(《陈洁如回忆录》,团结出版社1992年版,p.6)  该书最早刊登于台湾《传记文学》第61卷第1-6期(1992年),著名学者唐德刚曾在该刊第60卷第6期发表《私情的感念和职业的道义》加以推介。但是,许多人不以为然。胡元福、王舜祁先在香港《大公报》发表《<回忆录>外的查访》,后于《民国春秋》1992年第6期发表《陈洁如回忆录几件史事纠谬》,认为是伪作;杨天石在《团结报》发表《陈洁如回忆录作伪举证》,指出,“该回忆录中有若干部分,属于有意伪造”。陈兴唐、王晓华也在《民国档案》1993年第1期发表《陈洁如回忆录质疑》、《民国春秋》1993年第5期发表《记忆的偏差与编造的历史》,指出该回忆录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蒋介石早年信函、毛思诚之孙毛丁所捐《蒋介石年谱稿本》、《蒋介石日记类钞》等,有许多事实或情节上的根本不合。  《陈洁如回忆录》不仅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满口胡说,就是描述蒋介石的一些私事也是道听途说的谰言,比如姚冶诚的出身,以及后来蒋和姚夫人的关系,更有甚者,还造谣说蒋介石因患有梅毒而丧失了生育能力。幸好蒋之存放于斯坦福大学的日记手稿本已经逐年解密,清者自清,不待辩驳,有识之士当会一笑置之。这本类同于《金陵春梦》的地摊文学质量之拙劣,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解,简直痛恨地想——造假也要专业点嘛!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此书制作的时候,那些尚有水准的民国史专家还在牛棚中劳改(即使1972年以后,大陆民国史专家也是边干边学,后来非常出色的杨天石当时只是中学语文教师而已),造假笔杆子们对于蒋介石的履历其实也不甚了然,又没有闲心去二档坐冷板凳查资料,只能胡乱编造一通应付上级了。
  •     就是这个阴沉着天的中午,女友一句简单的话,让我回忆起这个女子。头一次读她的传记,还是不通世事的小孩,十多岁的年纪,随便拿一本书都会如饥似渴阅读。那样浅浅的读,也只能留下淡淡的轮廓。只好努力回想,凭想象去体会,这个一生只能爱一次的女子,陈洁如。像一幅老照片,挂在光线低暗的老屋里,总是看不清,看不分明 。乱世里的执着,痛不欲生之后,让时光掩埋住伤口,一个人用沉默将生活继续。我甚至在想,她必然是至死都在等待着他的,虽然明明知道不可能有任何的意义了,但就是等着。因为等待早就是一种习惯了,想念也是一种习惯。如同每天的呼吸,只要是活着的,都忘不了。只有敦厚纯良的女子才会这样。蒋介石大约也是用这四个字形容她的。他是在心底爱着她的吧。我真是不确定了。有人告诉我,一个男人要是真爱一个女人的话,是一定要同她结婚的。婚姻是对爱情最高的肯定。如果他爱着陈洁如,那么他不再要她,只是因为他更爱惜自己的事业。如果他不爱陈洁如,那么他再联系她,“监视”着她,只是因为他知道她还在等着他吧。同他在一起,不过7年。就让她恍惚间等到老,等到死。大起大落,血雨腥风,漂泊再漂泊,一生竟然就这么过去了。心疼的日子竟然也就过去了。有时候大约也在问自己,忘记了吧?可是明明的在某一转身,心就那么沉了下去。他还在那里,在最深处。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爱到深了,这从不是问题。什么都为他想了。再大的牺牲,成全的只是女子对爱情的忠贞。
  •     总评:故事很精彩,但夫人文笔欠佳。朋友问我,最喜欢哪个爱情故事。我还以为我是不喜欢爱情故事的。在看到问题的第一眼,我把爱情故事等同与言情和偶像剧了,半朽没有做声。沉思片刻之后,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想来在心中纠结最久的故事当属挪威作家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片中推心置腹的暗涌也许只有女人才体会的到 ——在茨威格平静、从容的叙述中,一个痴情女人对一个男作家用情至极的爱恋在泛黄的信纸上缓缓铺开。 05年的时候徐静蕾将它改编成了电影。名门痞女洪X说:这是一个一夜情的故事。尽管故事的情节的确可以用“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来概括,但是这句看似一针见血的话却不足以道明缠绕在故事里氤氲的情绪。故事的重点不是他/他在那一夜得到了什么,而是他/她的一生失去了什么。把它当作一个一夜情的故事来看,未免浅薄了一些。“我有了你的孩子。我终于可以永远的留住你了,你再也不能离开我了。你将在我的身体里生长,在我的生命里蔓延,亲爱的,我如此幸福。”女人发丝凌乱,带着苍白而又迷离的微笑,用尽最后一丝微弱气息喃喃自语。 我也不怎么记得原著的细节,但我却一直沉浸在故事所营造的整体气氛中。奇就奇在这里,有些故事有中不少被我所津津乐道的细节,比如《倚天屠龙记》中,赵敏抢亲啦,张无忌给赵敏画眉毛啦,却终究是一些定格的画面,至于整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我却没有太深的印象。而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故事里,有的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阴郁。在茨威格的世界里,天仿佛从来没有亮过,以至于我们都被笼罩在这片黑暗中久久不能自拔。可爱情故事再美,终究是作家笔下虚构的人物事件,却不是爱情本身。我不由地想起另一封临死女人的信,只因为它是真实的存在过。陈洁茹晚年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写到“30多年来,我的委屈惟君知之,然而为了保持君等国家荣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 。家书一旦被放到历史的洪流中去看,就多了一份摄人心魄的震撼。陈洁茹 出生于一户普通人家,高挑清秀富有才情。 1919年,她14岁时,与蒋介石在朋友家邂逅。蒋介石对这个纯纯的小女孩一见钟情,万般怜爱,后来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夫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绚丽的7年光阴。然而1926年宋美龄的出现,断送了她的后半生的幸福。蒋介石为了获得上海银行团的支持,和宋美龄结婚了。而宋家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将陈洁茹处理掉,不得威胁到宋美龄今后的地位。于是,陈洁茹被蒋介石花言巧语地送去美国留学,在异乡孤苦终老再也没有能回到他的身边。一代红颜为君尽。本该是执手相看两不厌的人,忽然他松开双手,转瞬而去,爱,都不曾流连。他的世界里黎明光辉大业隐现,而大洋彼岸她的世界却从此暮色四合伸手难辩。总是会在凋零与破败时回首繁华往事,又总是会在万丈深渊里仰望昔日的顶峰状态。在凄凉晚景中,想起自己前半生的荣华富贵,她心里是什么滋味?她又该如何承受这番落差? 是后悔呢还是眷恋?还是自我安慰:能遇到让自己仰视之人,已经不易,还能奢求更多吗?世间有些爱情就如春上花开,明光晓映,叫人爱不得也放不低。这本就是不容她分说的事情,任何女子都无法抵挡一个君王的魅力,更何况彼时那个君王俯首的笑容是那么情真意切。当过往的种种如同洪流,劈头盖脸的打过来时,她忍不住提笔将辛酸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写成〈陈洁茹回忆录〉。可是被蒋介石集团得知后,高价买断了版权。她的凄苦从此被束之高阁,在她的有生之年无人知晓。比起终身无嗣的陈洁茹,徐静蕾扮演的陌生女人还是幸福的,至少她的生命有依托。有时候我想,如果陈洁茹有一个蒋介石的孩子,陪她一起飘零异乡,会不会是一种慰藉?我无法伺奉在你左右,但我还能哺育调教你我的孩子。看,他在慢慢长大,他和你长的一样帅气,一样有王者风范,这将是我毕生最大的宽慰。可是事实是,蒋介石将花柳病传给了她,导致陈洁茹终身未育。于是连这最后的一丝幻想也破灭了。我们除了陪她掉眼泪,还能做什么? 我是喜欢看悲剧故事的,比起笑过就忘的喜剧,悲剧故事总有着发人深省的力量。诗人爱默生说:“唯有在最深沉的黑夜里,才得以见闪耀的星辰。”而我则在最黑暗的故事背后,看到怒放的生命之花,艳胜往昔。张氏女子说:“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我无可言喻地热爱这短暂的人生。只是人的一生尽管有很多种的可能,但通常只能扮演一个角色,天道单调无趣。好在衡量我们的生命指标中,除了时间的长短,还有体验的深度,它们围成的领域代表着我们今生所有的到达。我生在一个顺风顺水的时代,却向往那些五光十色的乱世。那就让我跟随着那些绝世名伶的悲剧故事一起沉沦苦海,尽管这样的我多少看上去有些自虐的倾向,但它却让我在泪水中看到一个个更丰饶的人生。

精彩短评 (总计35条)

  •     都来看一吧
  •     不看会后悔的。可惜不是她亲自写的。
  •     真的假的?写的文字并不唯美,阅读吸引力不大。毕竟蒋介石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     不错
  •     把蒋写得好李光头啊。
  •     很早读的,那时还没看到杨天石等人对这本书的证伪。记得当时对陈女士的感想,是伊中老年的时候比年轻时好看太多了,真是不明白人骨骼生长变化规律之神奇。
  •     考研时的翻过,蒋公此生唯一爱过的女人,可是还是负了她
  •     曩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
  •     读罢此书,让我又从这个视角了解了蒋介石,了解了这段历史。历史及历史人物就是要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才有可能认清。
  •     随手一查,蒋公果然是一等一的星座,放得去身段又下得了手。
  •     我读的是台湾1992年的最早中文版,书后的几个附录写得不错,纠正了本书中的几个硬伤。读下来感觉本回忆录新的东西不多,很多也有史实错误,但还是让蒋家和宋家比较难堪的。否则蒋家当时不会花30万美元的封口费了。
  •     小学五年级时读的,那是跟随父亲出去游玩时在火车站买的。
  •     相信这是作者真实的经历,但看起来较平淡,但这是真实的,没有臆想、猜测、关联、夸张,但读者好象不希望这样。如果换一种写法,无事生非,真假参半,精彩了,但不真实了。人们不喜欢老实的东西。
  •     再炙烈的爱情,再真挚的誓言,不过都是过眼云烟罢了,说的人无需记得,听的人也不需在意。
  •     伪书——光头暴力膜科那段和老大鹰郡潇洒如出一辙,不过想想孙中山儿子叫什么也就释然了
  •     书后附录一定要看
  •     在大学图书馆里看的这本书,就是想看宫廷秘史呗~不过,蛮失望的其实,
  •     阳光之下必有阴影,原来历史才是最生动的小说,只不过不知道这本书的可信度有多高。
  •     就史料价值而言,这本书没什么太大价值。有点意义的大概只是陈洁如对于1921~1927年间蒋介石心态和性格的描述,但这种东西主观感觉太强了,既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有益,但也对解读历史有害。比较可惜的是中文原版和大量书信资料应该都已经被台湾蒋家买走了,目前出版的只是某个流失出来英文稿。
  •      怀着好奇的心情翻,看着看着,觉得都不知道该相信谁说的才好。
  •     不要随便发誓
  •     女人看女人,会有一种很辛酸的感觉
  •     朋友帮忙找的资源。有人说是伪书,有人读得津津有味。书中种种是非,看看就好,那个年代,别有用心的人太多。
  •     纸张太陈旧
  •     夫人洋墨水喝过多了,这文笔。。。
  •     台湾买的书,竖版。看起来有一点点的文艺感,哈哈哈
  •     有意思的书,但是不能全部相信,又是女人撕b中的其中一方写的。然而想想蒋介石大概真的有爱过她吧。。但是终究不如爱自己。
  •     看过感觉有些郁闷,越看越看不下去了,还好坚持看完了,觉得有点像怨妇
  •     想了解一下历史
  •     做了七年(1921-1927)蒋夫人的陈洁如个人回忆录。文中错误颇多,应归于普通私人写史的无奈。披沙拣金,对于那段蒋氏飞黄腾达的日子,有着真切的回忆。
  •     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天真的脚步跟不上男人变心的翅膀。一个志向远大,非池中之物的男人不是这个小女人所能承受的。后宫的变迁,无非才、德、势。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可怜,可惜她不知自己到底可怜在何出。典型的传统女人,都是外面的坏女人带坏了老公,自己的男人都是好的,是爱自己的,要不是外面的坏女人......喝喝,就是这样自欺地活下去......要是能有各孩子就好了......
  •     转载:所谓的《陈洁如回忆录》本就是一部伪书,而且是伪造技巧非常拙劣的假史料。陈洁如的养女陈瑶光之丈夫是中共地下人员,因此解放以后陈氏母女就留在了大陆,直到陈女士于1962年赴香港定居。陈洁如1971年病逝于香港以后,市面上莫名其妙就出现了这份所谓“回忆录”的英文记录稿,陈瑶光似乎是认可其真实性的,但细看那内容,简直令人啼笑皆非:估计伪造这本书的时候,中国社科院近史所民国室尚未成立,实在没有专家指点,只能遮遮掩掩、马马虎虎地就这么出笼了。其实陈洁如女士如果真愿意爆料,那么她留在大陆的12年中就应该有很多回忆录问世,还可以乘此领一份“文史委员”的高薪饭票,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有兴趣可以留意一下,即使大陆的正规民国史论文都从不引用该书的史料,比较正常的历史学家见到此书,都是掩鼻而走、避之
  •     基于视角和出发点,这本书写野史比正史多多了。里面蒋公把妹的手段和方式,现代读者大概依旧可以借鉴,只不过不要一上来就企图强暴妹子。。。翻翻也挺有意思,至少看到对蒋介石另外一些角度的描述,比如暴脾气、小情话、大野心,当然还有性病。。。。
  •     小女人写的东西.呵呵.有些历史问题,没有说清楚,只是说些自己的事情.
  •     1993年3月第1版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