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为身役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3276785X
作者:[美] 苏珊·桑塔格 著,[美]戴维·里夫 编
页数:658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桑塔格日记第二卷,时间跨度从1964至1980年.。如果说第一卷《重生》是以描述主人公成长过程为主题的教育小说,第二卷则是一部充满活力和成功的成年时期的小说。31岁到47岁,桑塔格在不同世界(物质的,心灵的)之间来回穿梭,充满了极度的举棋不定和思想的种种矛盾。越南之行、反战斗士、乳癌化疗、中国旅行计划,以及《反对阐释》、《论摄影》、《疾病的隐喻》等传世之作的孕育而生,这一时期这一系列的鲜明标签,伴随着她内心情感的激荡风云、政治和道德的觉醒,使她迅速成长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作家、评论家和思想家。


 心为身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一个人的日记,无疑是一种偷窥行为,即使这是一本已出版的日记,读者仍然是在偷窥。而偷窥,正是阅读日记的乐趣之一。鲁迅在《马上日记》中写道,“我每天写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大约天地间写着这样的日记的人们很不少。假使写的成了名人,死了之后便也会印出;看的人也格外有趣,因为他写的时候不像做《内感篇》《外冒篇》似的须摆空架子,所以反而可以看出真实面目来。我想,这就是日记的正宗嫡派。”昨天推荐的阿城的《威尼斯日记》不属于正宗嫡派,那本来就是打算要出版的,所以写得整齐,好虽然好,到底没有隐私,满足不了读者的偷窥欲。最近在读的另外两本,则是真正的日记了。两本都是苏珊·桑塔格的日记,一本《重生》,记着14岁到30岁间的事情,一本《心为身役》,时间跨度则从31岁至47岁。这其实还没有完,这套日记原定有三卷本,由桑塔格的儿子戴维·里夫编选,只是最后一卷还在整理中。我对苏珊·桑塔格的第一印象是她的照片,这两本书的封面上也印着她的照片,黑白的,一张是她站立着把手放在脑后,眼睛看着前方,嘴角微微上扬,但是并没有笑出来;另外一张,她几乎沉入黑色的背景里,眼睛直盯着镜头,手中夹着一支香烟,冷峻,决绝。这与她的批评家、知识分子的身份颇为吻合,一个睿智、独立,甚至有些冷酷的形象。苏珊·桑塔格大名鼎鼎,布罗茨基称她为是“大西洋两侧最具智慧”的人物,即使在中国,一般人也知道“反对阐释”这四个字,即使并没有看过原著。2004年12月28日,71岁的桑塔格在纽约去世,有媒体颇为动情的写到,“‘美国公众的良心’停止了呼吸”。桑塔格去世之后,她的儿子戴维·里夫做了许多工作,其中就包括编选三卷本的桑塔格日记。因为这些是真正的日记,所以记录的十分凌乱,其中既包括记事,也包括各种读书清单、购书清单、待办清单、电影清单、词语清单,以及读书笔记,写作计划和对自己的剖析,这些日记犹如一池水,混浊也充盈,不像游泳池干干净净,一望见底,它需要你自己去探索。苏珊·桑塔格从小就有些与众不同,父亲早逝,一直在母亲的阴影下生活。她说,“我不是我母亲的孩子,我是她管的对象。”她感觉不到大人们对她的爱,“小时候我感觉被抛弃了,没人爱我。我对此作出的反应是要做得非常好。”她以为,如果自己做得非常好,他们就会爱她了。这几乎是她独立、敏感、自恋等性格养成的前因,读到她关于母亲的文字,总是让我想到张爱玲和杜拉斯,她们的性格成长都与母亲有着重要的关系。她确实做得很好,在14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读各种书,包括文学、艺术、戏剧、诗歌、哲学。在思想上,她很早就成熟了。但是,在感情上,她仍然一片迷茫,首先,当然是童年生活的阴影的副作用,其次,还有对自己性向的疑虑,在她早年的日记中,她敏感的写下一切关于感情的困惑与痛苦。在经历了经历了一段颇为放纵的生活后,她终于确认了性的美好,确认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但是,在她还不到20岁的时候,就瞬间结了婚,并且有了孩子。这段婚姻很不幸福,很快,生活中就充满争吵,她在很多条日记里写下她对婚姻的看法:“婚姻全部的要点就是重复。它的目标最多是创造强烈的互相依赖。”“争吵最后变得毫无意义,除非你总是准备吵完后就采取行动,结束婚姻。所以,婚后一年,你吵架后不再“重归于好”——你只是开始生闷气,然后变成习以为常的沉默,然后再吵。”“婚姻是建立在惯性的原则上的。”“婚姻+整个家庭生活是一种磨练,常被比作修道院生活。两者都磨掉个性的鲜明棱角,正如被海浪冲到一起的卵石长时间以后互相磨光滑了一样。”终于她离开了婚姻,重新恢复自由。经历了好几任女友,但是,仍然,她在感情中得不到幸福,总是一次次的互相伤害。也许,一个在少年时没有习得爱的能力的人,不论性向如何,终究是难以去爱的。在感情覆盖的生活的另一面,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作家的桑塔格正在长成,她不断地读书、写作、思考,她很早就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无情的剖析自己。她说,把日记理解为不过是人的私人的、秘密的想法储存器——像个又聋又哑还是文盲的闺蜜,是肤浅的。在日记里,我不只是较之对任何人都更加敞开心扉;我创造我自己。她也是这么评价写作的,“我写作是为了界定我自己——一种自我创造的行为”。一个写作的人,可以从这本日记里读到很多经验之谈,很多感同身受的秘辛。一个不写作的人,也可以从这本日记里读到一个人如何成为一个人,当然,还有散布在所有文字中的,她对于各种事情、现象的评论和看法。在这本日记里,你会看到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人。她说,我永远都在别人对我的看法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即使在照片中她看起来有多么强大,但是只有在日记里,我们才能看到她隐藏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本来只是她写给自己的,现在,我们自由出入,观看一切。这些日记确实是一个世界,它不规整,凌乱,并且丰富。它不应该只被阅读一遍。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原文潦草 翻译糟糕
  •     十星。期待第三卷。
  •     主要我对文学了解不深,不过随笔日记这种出书还很有趣 忠实自己的女人很有魅力
  •     当作家不容易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6753884/ 摘抄如上。我爱SSX10000
  •     生活的边边角角。还是比较喜欢第一本(
  •     清单狂;虽然是默读,却被驱使着在心里用一种很快语速读完;内容零散,属于私人只有她自己懂的日记内容;第一卷是一个少女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饥渴,到了第二卷,更多的是思考;感情的部分果然不好看,意料之中,人家也没想给你看;70年代以后的部分更好;从河内之行开始有了疑惑,接触布罗茨基,最后否定共产主义。
  •     看不下去,神马东西
  •     每次从单向街回家,都要跟巢水母童鞋同一段时间地铁,我们便开开心心地聊文学,那天的话题就是关于那些想要变成小说家的其他家,苏珊.桑塔格是非常希望自己以小说家为第一身份的,但她始终无法完成文体的转型,小说的肉跟评论的肉,肉质有不同,各种其他身份要转成小说家,最容易的大概有两种:一是诗人,二是理科生。
  •     和第一册相比少了太多天真和勇气。
  •     Interesting!
  •     百憂解能夠解決的問題,盡量不要找人解決;那第一百零一种憂鬱呢?在SS的日記中我尋找到一條早已經熟悉的道路。那些聽過的未聽過的,看過的未看過的清單,以詞語的形式不斷撞擊,我看到一個熟悉的悲觀主義者的理智在引起共鸣,它們通过提喻的方式構成想象世界里的序列,與眾多詩人以及格言作家進行合唱。她的時代,我依舊在重複著。陀神認為這一輩子的人生是一種試驗場,看看我們能忍受多少快樂與痛苦。日記大概是這種嘗試的印記,它暗示我們作者在崩潰邊緣的不斷嘗試。憂鬱的極限是什麼?不是死亡。“死亡是一切的對立面”,我在死亡以前,也就想試試快樂或者憂鬱的極限。SS先行為我提供了一道複習題,儘管有些超綱,但對最終的考試多了些安全感。
  •     比起第一本,这一本就读起来有劲多了,期待第三本。
  •     挣扎在不可说的、不可欲的与不可靠的之间,依旧保持对自身与外物的刻薄。
  •     读了三分之二
  •     罗列 是一种治疗 我喜欢这种治疗
  •     很有意思。不喜欢桑塔格就别看了,省得没事找罪受。
  •     有时候在想,如果有人只看我的日记,会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     她看的电影也不少哦
  •     日记选,没日常,都是类似于随身笔记,思考的记录,跳跃着记看得蛮累,类似于思想的火花,但却了无所得,跟随着传记看到是能够相互验证一些桥段。
  •     情感上,我想过留下来。理智上,我想离开。和往常一样,我好像总是享受自我惩罚。
  •     苏珊桑塔格书单与电影单
  •     她总是那么美丽。忠诚。阅读。写
  •     这本比较适合对桑塔格已经比较熟悉的人看,否则没什么收获的。
  •     “最亲爱的—— “抱歉我没写信。人生艰难,人咬紧牙关的时候,很难开口说话……”一本凌乱的书
  •     更多接触绘画与现代艺术作品;心理分析式的对自己的感情方式追根溯源;开始思考政治、革命与专制;思考所谓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与东欧联系密切;反刍以前作品。我意识到自己还无法研究日记,除了转述。
  •     220零散跳跃,那么私密的东西都被挖出来卖了,他儿子真是无语O__O我想她本人应该也不愿意这本书出版吧…篇幅最多印象最令我深刻的是她对艾琳纠结的爱,其次是反越战…
  •     购于2015年3月,考研失败,在准备论文,学府书店见到,同期买的还有一本威廉斯的诗集。
  •     个别字句四星。
  •     换了个脑子过日子的赶脚
  •     卷二了解更多。
  •     这一阶段的日记与笔记中,一个由内向外的转向发生了,桑塔格从自我塑造过度到了对世界施加影响力,青春的激情也一变而为充满中年味道的断片式沉思与缅想,但是贯穿其中的内核始终不变:对于艺术作品惊人的判断力与审美力(16岁就对卡夫卡做出如此清晰有力判断的少女啊!)、对于感情生活的投入以及在受挫时极端痛苦的反诘自问(后期,感情生活消失了,不知道是不是戴维编辑所为)、以及对于写作作为一向尊严与自我现身的事业的孜孜汲汲。战斗的、奋斗的、彻底美国化的女性,我无法不被深深吸引。
  •     第二本日记。20161029。碧海青天夜夜心。
  •     “写作是扇小门。有些幻想好比大家具,进不去。”
  •     桑塔格对母女关系的描述颇令人动容
  •     虽然是零散的日记、语录,但是就是这种吉光片羽,依然能感觉她内心的复杂。
  •     有些零乱,她的思想过于沉重,可以看到背负着的沉重枷锁,是个很较真的人。。。
  •     桑塔格后半生的日记笔记非常零碎意识流,等了好久才出版!满书闪耀着思想的灵光!
  •     不适合阅读⋯⋯
  •     段子手,过分忧郁,二十倍的我。
  •     看这本书的时候只是觉得眼睛好疼,想读懂,想了解,毕竟不是故事。
  •     看完一小半。我个人很喜欢看日记。是ss对自己生活的整理,对关键概念(比如存在,比如艺术)的思辨,很多的清单,很多的自我分析。
  •     虽然勉强翻完了但结论也只有“她的书我应该不会再读第二本”而已,零散是原因之一,作者的一些价值观也难以认同。
  •     《心为身役》是苏珊·桑塔格的第二本日记与笔记,相比第一本《重生》来说,这一本更有活力,日记中体现出来的桑塔格更为平凡,由于是日记,故而琐碎凌乱,其中包括记事、读书清单、购书清单、已看电影清单、待看电影清单、最喜爱的电影清单、读书笔记、写作计划和对自己的剖析。从中可以切身体会到桑塔格为情感所困扰、对自我的评判标准的转换、对电影的狂爱和对小说主题和形式的种种思考。
  •     性格塑造命运。
  •     厚厚的纠结碎片。权当你是个ENDOWED/GIFTED的氪星人。
  •     对她,千千万万遍,就是崇拜!!!
  •     中年桑塔格冷眼旁观显得更加晦涩消沉,如同呓语般的思想分泌物令人又温又寒。
  •     第一次这样完整的看完一本日记 稍嫌琐碎 更喜欢75年后的内容
  •     1605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