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残局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807162544
作者:谭伯牛
页数:292页

作者简介

政治家-人物研究-中国-清后期-文集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45610号

令狐瓜子新书《叫床》自序 作者:谭伯牛

自 序

这本书是一个杂集。所谓杂,首先是体裁的杂,有专栏短文,有图书评论,有述史长篇,还有考证兼抒情的散文。其次,是文体的杂,既有大白话,也有浅近文言。再次,则是图文相杂;如此,虽有趋附潮流的嫌疑,但是每幅彩图,都细心写了说明,释文以外,或对书画内容作一些解说,或对书画作者的故事做一点考证,或离开内容发几句感慨,总希望能在“看图说话”一类书中稍稍显得别致一点,庶幾不致太招人厌。

因为杂,所以不好取名字。不好取名,就偷懒,例如人名中的“港生”(生于香港)、“建国”(生于四九年)之类,就地取材,无所寄托。于是,想了个《曾国藩叫我起早床》,即取材于书中某文题,小作改易。前撰《战天京》,也是这般偷懒取的名字。这个书名被朋友们简称为《叫床》,大受好评,但是,出版商不同意,说了两个理由:一,“曾国藩”三个字,今已成为书市中各类假冒伪劣书籍的代名词;二,近来好卖的历史类书籍,书名都很“大气”。“曾国藩”如何与假冒伪劣挂上钩,我所不解,“大气”是什么模样,更不可想见。然既有此说,就不得不重视,盖因已是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应重视专业人士的意见,不则逆潮而动,是所谓“拍脑袋决策”,将被讥为土老财、暴发户之作派矣。从善如流,改。怎么改?却没了主意,一球踢回出版商,让他想辙。彼心早有成竹,报曰:残局天下。

释名是这样的。残局,自然是说晚清的时局。虽有十年的“中兴”(此据美国汉学家芮玛丽的定义,指1860-1870年),终不免分崩离析,一朝倾塌。天下,比国家大,照顾炎武的说法,亡国犹不可怕,怕的是亡天下。于是,残局天下两个词合在一起,既有历史判断,也有对未来的期许,生灭常变,爱恨情仇,大道混沌,一锅煮了。我说,纯属瞎掰,下不为例。因此,有了这个书名。但心有不甘,还要加个尾巴,曰:断章取义晚清史。鄙见正题未免过于“大气”,添一条小气的补充说明,或能取得燮理阴阳、调适胃肠的作用。若说老实话,则是犯怯发虚,不敢以讲大话而自喜自欺也。读者其能亮之,则某幸甚。

虽如此这般与专业人士、商业策略做了“和奸”,但犹有几句议论,不吐不快。前谓甫闻“曾国藩”三字成了假冒伪劣书籍的代名词,蒙所未解,稍稍一想,却又解了几分。

出版商所说,无非是指那些打着曾文正公招牌的各类“权谋”、“秘术”的“成功学专著”。挺经、冰鉴之类,是假冒。前者虽见于湘、淮元老的函札及同时後世的笔记,但未有成书;後者,则直是以讹传讹,曾氏固尝以貌取人(见曾氏家藏史料之“会客单”部分),但何曾为此撰写过专门著作!何谓伪劣?愚见:自民国以来,市面上全部挂羊头卖狗肉的曾氏“心法”类书籍,不论分类辑录还是夹叙夹评,都是伪劣品;只有两种例外,一是王定安《求阕斋弟子记》,一是蔡锷辑《曾胡治兵语录》,前者比次史料,後者兵家别裁,对读者来说,有利无弊。

假冒伪劣,实不足论,值得讨论的是,明明是假冒伪劣的东西,却群趋若鹜,何解?

曾国藩以书生带兵,勘定大乱,本就是桩奇事,何况这桩奇事距今不过百馀年,依能近取譬之旨,取之为素质教育、终生教育的教材,读者欲视而不见不可得也;梁启超、蔡锷、蒋中正、毛泽东等近代伟人都说过服膺曾氏的话,至奉为国人楷模,正合名人广告的通例,读者欲视而不见不可得也;社会人群之争竞,于今为烈,而人性莫不渴望捷径、乐闻秘技,恰有人投其所好,炮制出借名曾氏的成功指南,读者欲视而不见不可得也。有此三般不得已,此类假冒伪劣书籍欲不大行其道真不可得也。于是,造成了怪现状。一边是曾国藩被神化,其人之名号,幾能点铁成金,促成书籍的畅销;一边,却是曾国藩被庸俗化,大书其名的印刷品,竟成了劣质书籍的代名词,他那幅头戴官帽的苦脸标准像,竟成了劣质文化生活的注册商标。曾氏地下有灵,将以为幸耶,抑为悲也?

当然,曾氏之灵的悲喜,不足概括世人的悲喜。鄙人之浅识,亦不足体会世人的悲喜。编撰这册小书,于世人之悲喜,亦无能增减之。更何况假冒伪劣之讥,实亦未自信能毫不领受也。但是,这些败兴话,还是得说,决不後悔,哪怕读者一朝省悟,误将鄙人也划入劣质书籍作者的行列。嘻。

牢骚发完了,读者请翻至任何一页,胡乱读之,聊作遣日。

是为序。

二月十一日,岁在丙戌。长沙谭伯牛。

书籍目录

咸同纪事 《咸同纪事》引言 太平无事 太平无事 俺家就是翰林院 学问优长 喳喳喳,是是是 性情宽厚的Olo Flen 曹文正公的难言之隐 二包公司 大姑 如夫人和同进士 名教 曾国藩在祁门 人不忍欺 养活细民精于“理财”的道学家讨个小老婆挠痒痒曾文正公的难言之隐下围棋穿什么鞋?蒙汗药·拍花·汉奸刺马龙猪汉奸曾剃头左宗棠的“伟人体”李鸿章的“精神导师”阴阳怕懵懵同嫖之雅二奶路线摆谱摆成小弟左宗棠的“伟人体”忘八蛋,滚出去骂出一个樊美人人弃我取的知人之明一保之恩,当铜鼎相报鼻烟壶的特异功能铜官感旧图李鸿章:教天下骂老子老师叫我起早床作伪书,也挺好奏折写成请战书要文斗还要武斗横财教天下骂老子李鸿章的主考梦当筵不让其兄得道成佛的李瀚章亚父山河,永永崽坐诗人洪秀全想考秀才的幼天王湘军逼我作烈女有用之学两位慈悲名将躲不开的炮弹报应少年杀人事件含冤的铜盘将军刀下风流鬼不得好死的更生和尚“苟活”是民权,不是官权地道战的攻防与墨子湘军逼我作烈女救命稻草朗字有没有钩“鲍膏旗”下的无间道新年快乐刘大帅的花翎顶戴皇帝之死的精神分析学解读敬事房档案兰贵人跟皇帝抢骨头狗屁师傅梅毒还是天花皇帝之死的精神分析学解读文化太监安仔脚后跟上吸鼻烟咱们旗人混蛋多家人犯法,宰相砍头不让老娘吃好?斩!为肃顺同志平反小聪明圆明园是谁烧的三十年后上演的剧本先上车,不买票此物比道德文章更贵重王闽运之永失我爱帝王师的青年时代王?运的一声叹息王?运之永失我爱史林识小对袁世凯的“同情的理解”黄仁宇的三道屏风张荫麟的幸与不幸通史之断与断代之通大师兄是女孩子麻将清史管窥八旗之变盛世之衰“假维新”中的真改革废除科举的教训

编辑推荐

  “帝国”的神秘面纱被无情扯落,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开始上演。在这部悲剧有条不紊演出的中间,却突然涌现出一大批非凡人物,减缓了“崩溃”的节奏。恍然间,帝国的荣光好似将被“复兴”。孰又料到,中兴变奏曲甫一开始,立告结束。时代的车轮轰然碾过,尚未展开的笑容被压成一道道形状诡异的车辙。多年後,烽烟渐散,风波已定;那些笑容(还有泪痕),那些生动丰富的往事,那些被称作“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後抵抗”的诸多细节,不能不被重新检视。《天下残局》看似皆小故事,但这种工笔描绘了晚清社会的一种氛围。或许看了这书未必知道晚清的大事以及年份,但可以知道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代表者是如何做事的,从这个基础所渲染的氛围中,有些答案也就昭然若揭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不是,要再听到谁说某翰林如何如何、翰林院又如何如何,龚自珍便满脸不屑,傲然说道:翰林有什么了不起?翰林院又有什么了不起?俺家女人个个都是翰林,俺家就是个翰林院!翰林?翰林院?什么玩意儿,哼!    听大人物讲笑话,历来是件苦差,其一般运作程序为:大人物埋头讲毕笑话,随即新自大笑出声,尔后抬首四顾,围观群众心领神会,乃轰然大笑。由李鸿章这段加快却可看出曾国藩不落窠臼,俨然是个搞笑高手。    一贯火爆的彭玉麟二话不说,“遂用老拳”,玉麟个小,不到一米七,一米八几的李鸿章怎会怕他,“亦施毒手”。于是,参谋总长和海军司令“相扭扑地”,斯文尽丧。至于这场架谁打赢了,暂无史料佐证,据我分析:鸿章身体占优,玉麟格斗技巧娴熟,初一接战,当是两分之势,而旁人必会上前劝架扯开,最终应算平手。    据清人笔记,在紫禁城外、北京城里,“当今圣上”同治至少公开露面过三次。他曾在酒楼引吭高歌,惹得旁人大声叫好;他曾去琉璃厂批发宣纸,让店伙跟到午门取钱,店伙不敢入午门,回头他让太监送还了纸钱;他还冒充江西陈举人,与进京赶考的士子们套近乎。当然,他出现最多的地方,还是妓院。

章节摘录

书摘  1912年2月12日,溥仪与民国政府签订《清室优待条件》後,正式宣布退位。清朝灭亡,直接原因是去年10月10日的辛亥革命。而辛亥年之所以有革命,多少要归功于十一年前的义和团暴动;暴动激成八国联军进京,加快中外接轨的速度,为革命创造了条件。而义和团暴动之所以发生,则有赖于前数十年间的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为之提供了极端民族主义和腐朽官僚政治这两份催化剂。而看似突如其来的外患(鸦片战争)内忧(太平天国),则在乾隆朝以後便开始萌芽。道光皇帝旻宁生逢其盛,两件大事都赶上了。  旻宁熬到四十岁才当上皇帝。他上台後执政约三十年,其执政风格可概括为“老成持重、讳言变革”八个字,正如龚自珍诗所谓:万马齐喑究可哀。在漫长而残酷的皇位争夺战中,谨慎、稳重的性格是旻宁赖以最终取胜的法宝,当上皇帝後,这种性格自然衍化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执政风格。将这种执政风格加以量化和制度化的功臣,则是军机大臣曹振镛曹文正公,今日不赘述文正公在军国大政方面的举措,只讲一条他在书法上的指导性意见,庶幾能见微知著,看出曹氏在政治学上的高深造诣。  如果说天下太平是治国的最高境界,那么,这种境界的表征就是太平无事。果若无事,反映在臣子们的奏摺中,便是报报流水账,说一说套话。经过十馀年努力工作,旻宁自信天下差不多已经太平,可是,京中外省官员们的奏折依然长篇累牍,批阅起来,不胜其繁冗。看来,不是天下不太平,而是大臣太RAP,怎么办呢?曹文正公出了个主意:  国家承平以久,天下本无事,但是,一些人偏就喜欢危言耸听,没事要找话说,小事往大里说,以博取善于办事的虚誉。皇上若因此怪罪呢,不免蒙上拒谏的恶名,他还捞着个敢言直谏的名声;但篇篇都看呢,实在又费时费力不讨好。我说哪,皇上今後看摺子,压根别看他内容如何、事情曲折,而是专挑那字体来看。凡奏折字体不用馆阁正体,学这个碑那个帖的,统统给他拈出来批评;要还有笔画错误、重字漏字的,就给他罚俸降职。他们若见皇上对字体纰漏这种细节都严格要求,自然就明白了皇上持重为体、不事虚言的心思,今後再有陈奏,必然深思熟虑,出言慎重,不敢造次了。  主意不错。旻宁依计而行,逮着幾个点背的重重处罚。杀鸡儆猴,立竿见影,此後章奏便“语多吉祥,凶灾不敢入告”了。通过奏摺看国势,俨然一副太平无事的气象,道光帝和文正公不由得相视而笑。  于是,在君臣愉快的笑声中,英国军舰“有事”于东南,洪秀全在南方小镇创立了拜上帝教。大清国,出事了。P5-6


 天下残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谭先生的新书《天下残局——断章取义晚晴史》文不对题,无论书名还是副标题都不贴切。窃以为改成“一个酸文人眼中的晚晴八卦”更为切题。谭先生的书都写了什么呢?李鸿章睡懒觉、曾国藩得了皮肤病、胡林翼巴结别人二奶……。这些充其量算天下的虱子,跟动物世界不可相提并论,跟古道、西风、残局更不搭界。抛开书名不提,《天下残局》因耸人听闻而引人入胜。凡正常人,多少喜欢知道一点名人隐私、娱乐八卦。况且酸文人不仅拿历史人物开涮,而且捎带着点出一点历史思考——这对文人是不难的。谭先生举重若轻,断章取义之中,彰显格局。这书,我是爱读的。
  •     四 譚伯牛先生在《天下殘局》書里提到蘇州“貴潘”家的潘世恩,說他毫無政績,“不痛不痒”──榮耀及身而止,名字與身俱滅。我立刻拿出我在豆瓣网領教過的那位重慶仁兄的那副嘴臉:豈容他人批評家鄉人?(這位重慶仁兄第二天將他自詡只可能淺薄一些但絶不會無知的“移河”創舉評論刪掉了)。 我到底要稍微比那位重慶仁兄好些兒,起碼跑去查看了書。沒奈何,也無法翻案,發現“四朝元老”潘老家伙除了擅長保養,在長壽方面跑赢多位皇帝外,從政上乏善可陳,真可謂毫無建樹。最了不起的,可能要算拒絶投和紳門下及推薦林則徐這二件吧? 潘世恩還是在其他方面比較有“功績”,譬如在蘇州臨頓路鈕家巷為其父潘奕基建宅並“鳳池园”一座。宅第今尚存三路四井,占地2100平方多米,算為蘇州古民居建築貢獻了一份力量。鳳池园已廢,不過,潘世恩長子潘曾沂曾請多位畫家所繪《臨頓新居圖》並文人題咏作品尚存部分,也算為中國詩畫貢獻了一份力量。 看來,清朝不“千秋萬代”也難,權臣的政績在為老爸興建大宅,由其子和一班文人墨客吃吃喝喝、唱唱咏咏過日子。 五 八卦消息一則:潘世恩生五子五女,五女全嫁汪姓女婿。 怎么做到的呢? 真是“汪汪汪汪汪”。六 《天下殘局》書里提到潘世恩孫潘祖荫(潘世恩四子潘曾綬之子)的大孟鼎,曾和另一大克鼎深埋於蘇州南石子街潘宅(潘世恩三子潘曾瑩宅)地下。潘家曾經趾高气扬,刻有“天下三宝有其兩”印章一枚(當時另有一毛公鼎很著名)。說明那時社會治安條件挺好,相信現在就沒有人肯這么直白露財了。 近讀《封神演義》,對青銅器發生興趣。想不到譚伯牛先生提到大孟鼎,猛然發現大孟鼎、大克鼎曾經出現在我所生活的這片土地底下。世界上的事阿,哈哈。 七 錄潘曾沂《小鷗波館詩鈔》詩一首 送郭與可孝廉儀霄南下 古處世情淡 奇文俗眼驚 此心冰雪淨 縱目水雲平 塵外鶴相語 靜中琴一鳴 茫茫人海濶 獨與鷺鷗盟
  •       谭伯牛写晚清史,是从天涯煮酒看他的〔战天京〕系列开始有印象的,这部〔天下残局〕是新近的一本书,虽然也是帖子合辑,但看到之后就买下来了。  曾经有人评论伯牛写的晚清史,写得痛快看得过瘾,这是至论,往远了写,史料有限很多东西晦暗不明只能凭空猜测,往近了写,史料虽然足了但有很多东西不好说不能说不敢说,只有晚清这一块,能真正写进那些历史人物的肚子里,写进骨肉里,这才漂亮。这也是伯牛〔战天京〕里面最出彩的地方,把那些个中兴名臣的蜿蜒曲折写个透彻,从灵魂深处闹革命,总是最让我等伪非看得最酣畅的地方。  这部〔天下残局〕的大部分篇目却要短小许多,感觉应该是伯牛写〔战天京〕时候,遍览史籍之后的边角余料,略有所得,拿出来说道说道。虽是边角余料,却贵在有料,而非泛泛,即便加的许多网络语言,也是点到即止,分寸拿捏得非常得体,没有犯因辞害义的毛病。  书的后半部分则收录了伯牛的一些史论,这些文字篇幅充实,结构紧凑,也是真见读史功力的地方,可以说伯牛的文章比诸今日高校历史专业研究生论文,不遑多让,更有过之。当然,也不是全然没有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废除科举的教训〕一文的最后,伯牛写到:即今而言,高考实在具有科举制度的真精神,正是一种国家制度保障下的经常有序的社会流动渠道;九年义务制教育,则可对应科举体制下毋须繁费的普及教育;与高中并行的职高、中专,一则分流高校压力,一则为社会提供中等人才,适如科举体系中的生员、贡生,参与公共事务,得以维系基层社会的稳定。前後两种体制,俱能兼顾国民教育与精英教育,所学虽异,其用则一。但是,自高校扩招或曰教育产业化以来,学子皆骛大学之虚名,高校渐成敛财之工具,职业教育幾废,教无所施,学非所用,其弊浸然有八股为害科举之势。时论或欲以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为挽救之策,乃不知“为国抡才”之权一旦下移,标准不一,去取随意,社会流动之渠道反而因此滞塞,呜呼,其不至乎推倒重来如百年前故事者幾希!  应该说,伯牛对科举制度在专制国家中所起的人才流动促进社会结构趋于稳定的论断还是很有见地的,但贸然把高考制度作为参照并加以阻塞社会的评论则难免有些圆凿方枘,缘木求鱼。高考制度在现在“教育改革”旗号下,其弊端的体现诚如论中所及,但却并非伯牛说得那个样子。因为高考制度在教改之前,配合的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国家计划分配制度,大学生一旦进入高校,便是“由穿草鞋变成了穿皮鞋”的,就业由国家统筹分配,在个人而言只有好坏之分,而无存灭之别。但在教改之后,计划分配制度取消,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自谋职业,双向选择,高考乃至大学教育“为国抡才”的作用逐渐弱化。而如果仅就专制制度下的政治构架而言,国家公务员考试似乎正在日渐取代过去科举(高考)制度的效用,所以出现千万人竞争一个公务员职位的现象,除了如今社会转型期的不稳定因素导致的现实选择外,其实也有专制制度的历史诱因在里面。进言之,教改固有缺陷,但伯牛的子弹却没有打在靶子上。  这本书,吾父评曰:“短小精干,言之有物。”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写过系列读书笔记,放厕所看,不亦乐乎?
  •     读了战天京就不用读这本了,
  •     八卦八卦
  •     残局如何而成,一点一滴的由上至下、由下至上
  •     杂谈文集,内容比较乱。
  •     战天京写作过程中边角料,一个阅读研究的随便集,有些内容和战天京是重复的,可以闲暇的时候看看,还行。
  •     论及名人轶事边角余料颇有趣味;然叙史长篇略显晦涩,缺乏新意。
  •     比战天京差了很多
  •     失之琐碎。
  •     谭伯牛的文章不错!你希望看到的只是传统的、呆板的、说教式的文章,建议你去看中学历史教科书,应该符合你的阅读标准
  •     是本好书,有空读吧
  •     晚清断史
  •     《战天京》的边角料凑了一本书,但装帧明显精美,适合机场销售。
  •     咸同记事失之琐碎,不过也不失好玩;最后一章风格迥异,真正体现了功力和深度
  •     虽断其章,却取其真义。杂论的调侃和正论的严谨,使晚清的历史愈加沉重。书中所配墨迹书联,仍熠熠闪耀着文化传承的珍贵。
  •     竟然谭伯牛就是令狐公子!
  •     本书中关于湘军的内容后来又收录在《湘军崛起》中;而非湘军的部分实在不好看。
  •     单就历史消遣来说我觉得还好,但前部分个人感觉没有得到关于晚清种种深入原因这些我想得到的信息。
  •     打发时间看看!
  •     太喜欢了。 这样的态度对待历史,人、事、还有研究历史学者。 不愤怒、不煽情、没有大道理,只是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历史形成道理明明白白的讲给读者听。
  •     开头到中间一般都是一些逸事,比较精彩。后半段就是科举制度的内容了。稍觉无聊
  •     K249.07/35
  •     伯牛先生的叙述很有趣,同类型的书,如《非常道》,相比起来就差得远了。
  •     这本书和非常道一起燃起了我对清末的兴趣。里面的晚清人物的手书对联以及其他历史图片非常不错。 06年冬购于科学馆深圳购书中心
  •     写得有点乱了
  •     各种无节操黑枪,和战天京重复的部分可跳过
  •     目前豆瓣读书标记的已读数量已经超过500,按此速度,30岁完成1000本书的目标应该不难。看了下之前读的书,鱼龙混杂,很多类别都只是范范的了解,尽量不读畅销书,即使Kindle有免费的也不读,这几年对我来说,时间成本不比金钱成本低。多看历史类,尤其是从嘉庆年到北伐战争之前的130年的历史书籍。
  •     书如其名,果然是断章取义的,不过取得相当不错,思路上感觉还是很连贯的,把大历史在小故事里串联,读来比较生动有趣,有些"揭开历史的面纱"的意思.缺点:该书采用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大白话写作方式,确实通俗易懂,但严谨就谈不上了,有点像大老爷们乘凉时随口侃来的,如果读完只是想跟人去侃还是很好的资料.如果真想做历史的话,恐怕就只能对此类作品"莞尔"一笑了.
  •     很多都是《战天京》里重复的,但多了很多小细节,书末的一些书评和人物评论也反映出作者的历史观,很有意思。
  •     八卦戏说。主编和出版人是怎么回事?
  •     历史掌故短文合集。无甚新意。
  •     确实有点东拼西凑的感觉,但是总体来说很有趣味
  •     还成吧, 比较零碎, 都是小段.
  •     晚晴历史任务的一些逸闻趣事,写得很通俗,很有趣
  •     晚清人物掌故杂集。满纸锦绣,满目疮痍。
  •     茶余饭后
  •     戏说晚清
  •     历史的片段。
  •     有趣的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晚清史。
  •     挺怪的一本历史书,别的书都用编年体要不就专题来写,这本书更像是杂文,有点散
  •     俺上下班路上基本把@谭伯牛 先生这本书当《良友》、《知音》之类刊物来读。[嘻嘻]
  •     读起来是很容易的,不知不觉就看完了。比一般板实正经的讲史要活泼很多,其实也没有超出名人逸事集子的范畴。
  •     当是看内幕吧,不错的书,晚清。。。
  •     作者地域偏见较大,特别是对李合肥中堂大人
  •     看完战天京后,顺手看的。来自kindle。
  •     不错的同治中兴名臣轶事集,很适合浅阅读。
  •     颓势也有英雄起啊。
  •     比《战天京》可读性强一些!
  •     整日不如战天京,零散絮语
  •     轻松的文风,有趣的故事。//书评写长了……
  •     稍差于《战天京》,有点像笔记野史
  •     前面主涉咸丰同治间政史八卦,后面作者个人论史,不好玩也不好读,over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