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86月7月第一版
ISBN:SH7002-69
作者:张隆溪
页数:210页

作者简介

二十世纪形形色色的西方文论如果说有什么明显的总趋势,那就是由以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对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批评理论和研究方法步步紧逼地否定。批评家的目光从作者的社会背景、身世缩小到作品,从作品整体缩小到作品的语言文字,从阅读的作品缩小到作品的阅读,以至于研究阅读而抛开作品,使批评本身成为一种创作。
二十世纪文论不再那么看重诗人英雄的创作,却强调批评的独立性,乃至宣告作品与作者无关,作品的意义需借助读者(即批评家)才能显示出来。
大致说来,现代西方文论经历了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再到结构主义之后发展起来的各种理论亦即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这样几个阶段。
俄国形式主义者雅各布森提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形式主义特征,即文学性。英美的新批评派也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社会背景、作者身世这类“外在”因素,而应集中注意作品的本文(text)和肌质(texture),也就是作品的文字和各种修辞手法。
在战后十年间,新批评成为英美文论的主流和正统,新批评家对文学作品条分缕析的“细读”取得出色的成果,直到六十年代结构主义兴起之后,才失去原来的声势。
新批评以作品为中心,强调单部作品语言技巧的分析,就难免忽略作品之间的关系和体裁类型的研究。结构主义超越新批评也正在这些方面。
结构主义把每部作品看成文学总体的一个局部,透过各作品之间的关系去探索文学的结构。
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批评影响极大,批评家把具体作品看成文学的言语,透过它去探索文学总体的语言,于是作品不再是中心,作品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批评家的兴趣转移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同类型作品的共同规律。结构主义文评对体裁研究贡献不小,普洛普研究童话,列维—施特劳斯研究神话,为结构主义文评奠定了基础,在叙述体文学的研究中成绩尤为显著。结构主义文论家都把语言学的模式应用于文学,去研究文学的规律,甚至直接说文学的“语法”。
结构主义文评往往把同一类的许多作品归纳简化成几条原理。
托多洛夫就认为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语法”,实际上就是思维或认识的普遍规律,掌握了这“普遍的语法”,也就把握住了“世界的机构本身”。
结构主义发展到后来,有人对遵照语言学的榜样遍寻隐藏在作品本文下面的结构表示怀疑。法国文论家罗兰·巴尔特曾经出色地将索绪尔关于符号的理论加以发挥,把它应用到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他后来放弃了在作品本文的符号下面去寻找总的结构这种努力,而强调每部作品本身的特点和符号本身的魅力。巴尔特要读者不要理会作品文字下面有什么意义,而在阅读过程中创造意义,去享受作品文字提供给他的快乐。雅克·德里达认为,并没有一个超然于作品之外的结构决定作品的终极意义,写作是独立的符号系统,而不是指事称物、开向现实世界的窗户。
后结构主义不是回到英美新批评那种对本文的解释,因为它把文学作品视为符号的游戏,批评是参加这样的游戏,而不是去给作品以解释,找出一个固定的意义。批评家现在留意的是读者阅读作品的过程本身,而不是最后得出的结果,这就和德国文论中对文学阐释和接受问题的研究汇合起来,形成当前西方文论中一股声势浩大的新潮流。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有几个特点是很突出的。一个是注重形式:……都把分析作品本文当成批评的主要任务或出发点,而不是把作品看成一个容器,里面装着历史、现实、思想、感情或者叫着内容的任何东西。另一个是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索绪尔语言学对结构主义的影响,胡塞尔现象学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关系,都是显著的例子。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渊博的评论家目光何其锐利,读荷马见出荷马也不懂的东西”——斯威夫特(转引本书P7)二十世纪前虽有文评,但并未被广大受众认可,讽刺者大有人在。正如以上这句话。但随着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日益兴起新批评、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阐释学、接受美学等。时代的变迁,亦使原本用来嘲讽的话大大变了味。正如作者所言,斯威夫特的这句嘲讽在现代文论家听来竟成了恭维。可见,文评已渐渐被接受,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拿大批评家弗莱说:“批评的公理必须是:并非诗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而是他不能够直说他所知道的东西。”《批评的解剖》这里指出诗人大抵风格含蓄,不如批评文来得爽直,就像法官判案一是一二是二,铁面无私,不留情面。作者强调“认识的相对性”,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并不赞同某些批评家将读者的作用强调得过分的做法,乃至否认批评和认识客观基础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一名文学研究的爱好者。作者概述了各类文体的发展史后具体介绍了“精神分析与文学批评”“论英美新批评”“神话与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方面的语言学、人类学,诗论、叙事学、消解式批评”“阐述学”几类流派。涉猎极广,挖掘亦很深入。正像开篇所言:要了解一种文论,就必须要有与它相关的别的学科的起码知识,要批改它的谬误,也不能不动摇它在别的学科里的基础(P14)。可见,作者一直是抱着严谨治学及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来撰写这部书的。“批评家好像用放大镜去读每一个字,文学词句的言外之意,暗示和联想等等,都逃不过他的眼睛(P44)。”作者将一名好的批评家定位得就像一名侦探,具有极敏锐的观察力。从词至句,不管是意义上,还是搭配上,局部还是整体,为了证明作品的价值高低,这些都是批评家必须研究的。另外,作为一个批评家,本身就必须具备成为“百科知识”型的全知人才,如哲学、宗教、艺术、自然科学等。维柯曾指出“首先需要了解的科学应当是神话学,即对寓意故事的解释。“(转引于P54)神话并非是随意创造的,是古代人类认识事物的特殊方式,作者称其为“隐喻”。可以这么说,古人口中的神话故事相当于现在人们口中的科学,知识表达方式,认识角度不同罢了。“批评的价值并不是或不仅仅是认识过去,而是以今日的眼光看过去。比如经典名著《红楼梦》,每个时代都会涌出大批“红学”研究者,但每个人的观点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就如读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小时候看一遍,懵懵懂懂,不求甚解,长大后再品读一番,自有一番别样收获。除了个人见识变化,更可以将批评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身处不同社会群体中的批评者对同一本著作的体会或感受罢了。“在很长时期里,西方文学批评主要关注的正是如何体会作者的本意,在符合作者原来用意的条件下,再进一步探讨鉴赏和批评的问题。(P189)”作为读者,我们必得用自己的意识去阐释。如作者提到的四“先”:先有,先见,先把握,先结构。从而使认识形成一个循环过程,构成一个非首尾相接的圆,最后体现变化与进步。拜读完作者对现代西方文论的主要流派的简单评述,拿来与中国传统文化两相比较,自觉对自己本身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可见知识的价值并不会随时间递进而掉价。
  •     先是看了赵一凡的西方文论讲稿,并未觉得怎么出色,顶着一堆头衔,颇有拉大旗作虎皮(或是拉虎皮做大旗?)之嫌。对文论的厌恶几乎就要从此埋下种子了。心里想着就这样做个肤浅的人吧,相信最简单的东西就好,任谁去解构世界或者分析生活,我只要关心粮食蔬菜和工资。张隆溪这本书虽然写的很早,但是颇有解惑入门的作用。这算不得一本很深层次的理论书,可是好歹人家写的诚恳认真。并不像赵一凡那样故意扯了很多四字成语七言绝句,大谈各位理论家的私生活,一幅恨不得和他们称兄道弟的猴急模样。
  •     在宿舍达人的介绍下看了这本书,觉得不错,对于像我这样以前对西方文论接触得很少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值得的书,实话说,读这本书给我写西方文论的论文很多启蒙的地方,你要是以前没接触过西方文论,那最好还是先找这本书来读读。恩,达人说的没错!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次读张先生的《一毂集》就很喜欢,加上他是成都人,感觉更加亲切。七月入手的书今天才读,但一点没失望。文论加油噢
  •     读老师ppt不如读这一本书
  •     清晰,真清晰。
  •     这是一本神书,对于框架建构非常有好处。
  •     简洁清晰明了。没有其他西方文论史书的废话连篇和装逼句。
  •     简洁易懂 入门必备
  •     写得挺通俗易懂的,
  •     西方文论的入门知识。读完一遍能建立个基本框架。开学前得再读读,以免以后文论的课懵逼。
  •     对八十年代以前之西方文论的述评,非常非常简明扼要的入门书。#壹陆掃葉#43
  •     略短馁
  •     对于文学理论才入门的我来说,拿上就放不下手了
  •     大师手笔
  •     深入浅出!简直太棒了!!!把理论写得不枯燥的书 这本简直第一
  •     作为入门书籍,感觉非常有亲和力。
  •     “《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着于象,舍象亦可。词章之拟象比喻则异乎是。舍象忘言,是无诗矣。”钱老真·到岸不舍筏,是smartest.
  •     由这本书喜欢上了张隆溪老师,就是讲的太少了,好想听听他讲拉康的心理分析,后殖民等等
  •     这碗粥并不好吃。缺乏渗入感。
  •     太好了,才看了不到一半就明显感觉上课时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了
  •     一本不那么枯燥但又难熬的理论书籍,如果能坚持看完,能收获不少。
  •     深入浅出,大家!
  •     学问深,下笔浅。讲得真清楚。篇幅较短,常看常新~
  •     举重若轻。
  •     醍醐灌顶!!!
  •     曾经读过的最好的文论书。
  •     没看懂。。。
  •     小伙伴让推荐一本文学研究入门书,必然这本呀,多少人的starting point~
  •     平易明晰中有启发性,两天看完,做了许多笔记。可作敲门砖,下一本要读伊格尓顿。
  •     简明透辟
  •     作为入门书是好的,特别是八十年代,但是如果有一定基础,价值就很有限了
  •     对我来说算是扫盲了
  •     2014 世文所考研时看的 参考书之一 短小精悍 值得推荐
  •     简短精悍
  •     建立框架的书。
  •     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个字都简单易懂,可是你想不到,每次看都会感叹作者见解精到。但就像所有的好东西一样,张隆溪有自己的steotype,有意无意地砍掉马列,女性主义文论,后殖这一脉对当今世界文学有重要影响的批评,即布鲁姆所说的school of hatred。
  •     凝练、精准,文普性强,理论之间的承接与对比梳理得很清晰。因成书过早,遣词多少有偏颇之处,且将国内作品作为例证去参与到西方文论的述评中,很显功力,但却透出一种被时代绊住的离题感。最大的感想:想读列维-斯特劳斯。
  •     值得再读
  •     没有某人介绍的那么赞,但是还是相当优秀,启蒙,扫盲
  •     清晰明了,阅读文论最痛苦的就是啰嗦而复杂的语言,绕来绕去不言本质。
  •     简单清晰,但不免太简单了
  •     精致 要反复读
  •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审视唯心主义学说多少有失公允,但作为一本обзорная книга对于我等门外汉还是很有价值的。
  •     梳理得相当好。(于是更加想吐槽鄙校选用的那个课本= =
  •     郑师诚不欺我,大爱这本。而且薄薄的很好读。
  •     入门必读!
  •     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再版吧,有些术语现在不那么翻译了,但是因为作者解释很清楚所以能猜到说什么。我觉得篇幅安排很合适,解释也清晰流畅。先生本身就是搞比较的,所以涉及中西比较的部分也比较好。一句话我没有看过比这个写得清楚的了。
  •     太公式化了,很多个理论被简化成了童言稚语一样。虽说作者已经反复强调了篇幅所限,这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我尝试认定得到这种简化的框架对理解那些晦涩的原作有帮助,而且不断穿插阅读,但多数都不见效。虽说这本书比导论译作好读太多,又清晰全面,有时简直引人入胜,但我得时时强迫自己停下,问问自己是否真有所得,而不是沉浸在“学到了”更多概念这种虚假的满足感中。好在它是一本书而不是一门课。
  •     言简意赅。非常好的入门读本。
  •     2017.1.7重读:1.7-1.9读第二遍。
  •     读完恍然大悟的一本书,结构分明,语言清晰
  •     看文论看得简直觉得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以及抱住了装逼的利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